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11年5期文献
  • CDFI及CTA诊断肾动脉瘤合并狭窄1例

    患者男,38岁,反复发作头晕、头疼20余天,疼痛呈间断性,并逐渐加重;否认高血压史.体检:收缩压高达190 mmHg.超声:上腹部横切面扫查:右肾动脉起始段探及一瘤样结构与腹主动脉相通,约22 mm×18 mm,瘤内可见絮状低回声部分充填,瘤后肾动脉管腔纤细(图1);纵切面扫查:瘤体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后下方(图2);CDFI:瘤体内可见腹主动脉血流进入,部分充盈,瘤体后方血流显示不清(图1);右肾下极可见动脉信号自肾外进入实质内.

    作者:王贤明;贺袆;刘建新;吴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肾透明细胞癌孤立转移至心包、心肌1例

    患者男,69岁,曾因肾透明细胞癌接受左肾切除术,后接受干扰素、化疗及口服抗肿瘤药物治疗;1年半后接受心脏搭桥手术;4年后心脏CT血管造影复查,发现纵隔左侧肿物,接受头部、腹部及盆腔检查,考虑为肾透明细胞癌转移.CT:纵隔左侧软组织密度

    作者:刘烨;聂永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无症状心脏纤维瘤伴明显钙化1例

    患者男,62岁,既往体健,无任何不适及特殊病史,查体未见异常.体检X线检查见心影内团块状钙化影,约40 mm×35 mm(图1).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超:右心房轻度增大,于右心房内见约41 mm×30 mm的强回声团块,约占右心房90%,与房间隔关系密切,团块回声不均匀,后方伴声影,随心脏收缩见轻微摆动,团块未见明显变形,不影响三尖瓣启闭活动(图2),诊断:右房纤维瘤?

    作者:邢红岩;姜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皮肤神经内分泌癌MRI表现1例

    患者男,61岁.4个月前偶然发现左顶部头皮及右颈各有一肿物,均约花生米大小,无疼痛,且逐渐增大.查体:左顶部见1.5cmX1.5cm皮下肿物,向外突出,右颈部肿物大小约1.7cmX1.5cm;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陈镜聪;李新春;陈妙玲;赵康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型3.OT MR在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确认及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人源性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探讨临床型3.OT MR对其进行成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方法 以U87MG细胞混悬液注入17只裸鼠脑实质,建立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分别于接种后各时间点以临床型3.OT MR TlW、T2W及增强TlW扫描;扫描结束后处死荷瘤裸鼠,并行HE染色观察.于MRI及HE片上分别测量肿瘤大截面积,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只裸鼠建模成功,T2WI及增强T1WI均可见明显肿瘤形成.接种后30天T2WI及增强TlWI测得的肿瘤大截面积分别为(27.62±5.56)mm3、(28.80±5.42)mm3,均与HE测得结果[(25.65±4.95)mm3]成正相关(r=0.975、0.972,P均<0.01).结论 临床型3.0T MR能无创检测裸鼠的脑内成瘤情况,T2WI及增强T1WI均可很好地显示肿瘤,且能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作者:李树平;占昌友;张家文;冯晓源;梁春敏;余振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后B超声像图出现强回声的原因

    目的 研究B超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声像图中强回声出现的原因.方法 HIFU定点辐照离体牛肝组织,深度为15mm,辐照功率分别采用50、100、150、200、250和300w,通过MR测温仪得到不同功率下组织高温度达到55℃时所需辐照时间.将结果用于B超监控HIFU中,并通过被动空化检测(PCD)实时观察辐照过程中声信号的频域特性.结果 辐照功率50w时虽有组织凝固性坏死,但B超声像图中无强回声出现,且通过PCD在频域信号中未观察到二分之一次谐波;功率≥100w时出现凝固性坏死,且声像图中有强回声出现,频域信号中可明显观察到二分之一次谐波.结论 无沸腾气泡产生时,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后,空化效应产生的空化泡致使B超声像图中出现强回声.

    作者:易华容;陈杰;李发琪;钟明松;艾慧坚;王智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LyP-1标记超顺磁性氧化铁的制备及体外成像

    目的 探讨LyP-1标记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与乳腺癌细胞结合进行体外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以共沉淀法制备SPIO,用LyP-1与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包被的SPIO耦联,以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设立LyP-1-SPIO组、竞争组、SPIO组和对照组,普鲁士蓝染色,评价不同组中铁颗粒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并观察其体外MR成像效果.结果 成功制备SPIO.LyP-1-SPIO组有较多铁颗粒进入细胞内,竞争组和SPIO组仅有少量铁颗粒进入细胞中,对照组细胞中无铁颗粒.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作用时间LyP-1-SPIO和SPIO对细胞的生长均无显著影响;体外MR成像提示LyP-1-SPIO能够显著增强阴性对比效果.结论 LyP-1-SPIO对MDA-MB-231细胞具有较好的靶向作用,可用于对肿瘤细胞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张子栋;严飞;李翔;郑海荣;刘新;张丽娟;常胜合;邱本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靶向辐照微泡造影剂介导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肾癌细胞

    目的 以肾癌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索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TMD)技术对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转染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rAAV2转染786-0细胞观察转染率.用不同条件UTMD预辐照rAAV2,观察病毒活性.以不同条件UTMD联合rAAV2转染人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测定转染率及细胞生存率,RT-PCR检测细胞内病毒载体基因拷贝数.结果 1×104~1×106 MOI的rAAV2在786-0细胞的转染率为(17.28士2.44)%.UTMD声强≤2.0 W/cm2,时间≤120 s,微泡体积比≤40%,频率1 MHz,占空比(DC)50%,脉冲重复频率(PRF)100 Hz时,UT-MD辐照不影响rAAV2的转染活性.在不影响细胞生存率及rAAV2活性的参数下(声强1 W/cm2,时间60 s,微泡体积比20%,频率1 MHz,DC 60%,PRF 100 Hz),UTMD介导rAAV2组细胞的转染率较单纯rAAV组提高2~3倍,并在5天内稳定维持提高效应;实时PCR显示,UTMD介导rAAV2组细胞内病毒载体量较单纯rAAV组提高近9倍.结论 UTMD可安全、有效且稳定地提高rAAV2在肾癌细胞的转染率.

    作者:李凡;杜联芳;王惠萍;韦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DWI评价兔VX2移植瘤转移淋巴结放疗的早期疗效

    目的 探讨DWI对评价转移淋巴结早期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建立转移性淋巴结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放疗组(16枚淋巴结)与对照组(10枚淋巴结),分别于放疗前、后第1、3、7天进行常规MR及DWI检查,测量淋巴结的体积和ADC值.对两组淋巴结ADC值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对每个时间点两组淋巴结体积和ADC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放疗组4枚淋巴结第7天出现坏死,呈长T1、T2信号,且放疗后第1天淋巴结ADC值下降(1.04±0.17)×10<'-3>mm<'2>/s,第3、7天逐渐升高[(1.27±0.20)× 10<'-3>mm<'2>/s、(1.69±0.33)×10<'-3>mm<'2>/s].放疗后第7天两组淋巴结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7,P<0.05),放疗后第3、7天ADC值与放疗前及放疗后第1天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值能用于观测动物转移性淋巴结的早期放疗反应.

    作者:李蓓;邢伟;陈杰;生晶;田建明;俞胜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与开腹造模的比较

    目的 比较肝泡状棘球蚴病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与开腹直视肝内注射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两种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及对后续介入实验研究的影响.方法 将162只Wistar大鼠分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及开腹接种组,每组81只,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和开腹直视下肝内注射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的方法制备肝泡状棘球蚴病动物模型,以超声筛查动物模型.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对比分析造模情况.结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80只成活,其中48只造模成功,肝脏病变阳性率60.00%(48/80),病灶生长部位固定,与周围粘连、侵犯门静脉等脉管系统较轻,3只门静脉插管失败,插管成功率为93.75%(45/48);开腹接种组77只成活,其中33只造模成功,肝脏病变阳性率为42.86%(33/77),病变部位不固定,与周围脏器粘连显著,8只病变侵犯门静脉而插管失败,插管成功率为75.76%(25/33).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造模肝脏病变阳性率及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开腹接种组(X<'2>=4.617、5.394,P=0.032、0.020).结论 肝泡状棘球蚴病介入实验研究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造模的方法病变阳性率高,造模过程简单,动物痛苦小,死亡率低,适宜后续研究.

    作者:张明星;任伟新;迪理木拉提·巴吾冬;顾俊鹏;许晓冬;张海潇;杨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胰岛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功能的影响

    目的 应用ⅤⅥ定量评价胰岛素治疗后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功能的变化.方法 3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胰岛素治疗组(INS组)和正常对照组(CON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INS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6 U/kg体质量),每日一次.于造模成功12周后开胸.取左心室短轴图像进行ⅤⅥ分析,并取心肌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与DM组比较,INS组收缩和舒张期径向峰值速度(Vs、Vd)、径向峰值应变(Sr)、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收缩期SRr)以及切向峰值应变(Sc)、收缩和舒张期切向峰值应变率(收缩期SRc、舒张期SRc)均较高(P<0.05);舒张期径向峰值应变率(舒张期SRr)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INS组除舒张期SRr、收缩期SRc、舒张期SRc较低(P<0.05)外,余指标与CO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心肌功能;ⅤⅥ应变率指标在评估糖尿病心肌病治疗疗效及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展;赵雯;贺建国;张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对比三维多回波T2血管成像与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诊断大脑半球梗死患者颅内大血管病变

    目的 探讨三维多回波T2*血管成像(3D SWAN)诊断大脑半球梗死患者颅内大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63例单侧脑梗死患者(起病时间为3 h~8天)行常规MR、DWI、3D SWAN及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MRA)检查,分析3D SWAN检测的颅内大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异常低信号,与3D TOF MRA显示的异常(中断、闭塞、狭窄)进行比较,判断两种方法对显示动脉异常的一致性,并计算Kappa值.结果 3D TOF MRA共显示28条大脑中动脉、9条颈内动脉中断、闭塞或狭窄,而3D SWAN则显示其中30条动脉出现异常低信号,3D SWAN与3D TOF MRA对显示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异常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67,P<0.05).结论 3D SWAN对诊断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异常有较高价值,分析3D SWAN动脉内异常低信号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判断3D TOF MRA显示的动脉中断、闭塞、狭窄的原因.

    作者:凌雪英;赵莲萍;刘斯润;黄力;黄立安;徐安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DWI联合1H-MRS多参数分析鉴别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

    目的 探讨DWI联合<'1>H-MRS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2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出现异常强化区的患者进行DWI、<'1>H-MRS检查.分析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DWI与<'1>H-MRS表现,对复发、损伤、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及复发、损伤病灶的Cho、Cr、NAA峰高与Cho/Cr、Cho/NA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ROC曲线确定比值参数(rADC、Cho/Cr、Cho/NAA)的佳诊断阈值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损伤灶ADC值[(1476.40±453.74)mm<'2>/s]高于复发灶[(987.62±309.9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灶Cho/Cr(1.74±0.53)、Cho/NAA(2.39±1.21)高于损伤灶Cho/Cr(1.30±0.19)、Cho/NAA(1.164±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佳诊断阈值分别为:rADC(1.40)、Cho/Cr(1.51)和Cho/NAA(1.42),诊断准确率分别为:rADC(72.73%)、Cho/Cr(72.73%)、Cho/NAA(86.36%)、多参数评分系统(86.36%).结论 DWI联合<'1>H-MRS多参数分析可明显提高复发与损伤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孟名柱;周胜利;苗重昌;袁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探讨64排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致性

    目的 评估64排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一致性.方法 对3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MSCTA检查,由3名CT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图像,描述动脉瘤特征,测量瘤体和瘤颈宽径,并与DSA和手术对照.结果 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平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0%、85.71%;3 mm以下颅内动脉瘤平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85.71%.不同观察者、不同检查技术间MSCTA检出动脉瘤的一致性平均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816、0.847.不同观察者、不同检查技术间MSCTA测量动脉瘤体的一致性平均ICC分别为0.913、0.942.不同观察者、不同检查技术间MSCTA测量动脉瘤颈的一致性平均ICC分别为0.770、0.808.同一观察者不同观察时间测量瘤体和瘤颈的一致性平均ICC分别为0.943、0.872.结论 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且检出动脉瘤、测量瘤体及瘤颈的一致性较好,可明确SAH病因.

    作者:黄钟情;孟志华;陈振松;方先来;罗小林;李平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骨骼肌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骨骼肌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MRI凭借对软组织的高分辨力、可多切面成像等优点成为评估骨骼肌损伤的佳影像学方法之一.DTI是近年兴起的影像学新技术,通过对肌肉水分子各向异性进行成像,能够无创性地反映体内水分子扩散情况,借助特定软件能够再现肌纤维走行,无创评价骨骼肌损伤情况,以利于临床诊治.

    作者:王希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锥形束CT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影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技术,而锥形束CT既是一种全新的CT成像技术,又是影像引导下放射治疗系统的关键设备.本文介绍锥形束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情况,并对锥形束CT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综述.

    作者:王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Graves眼病眼外肌病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Graves眼病(G0)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采用传统方法判断GO眼外肌病变活动期、非活动期有多方面的局限性.本文对GO眼外肌病变的病理生理、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姜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正电子示踪剂在肝细胞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PET(包括PET/CT)在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PET显像的核心就是参与体内生物代谢活动的各类正电子示踪剂.本文就目前肝癌研究中正电子示踪剂的应用做简要概述.

    作者:何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氧摄取变化特点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氧摄取变化特点,探讨BOLD MRI评估HIFU治疗原发性HCC疗效的潜在价值.方法 16例原发性HCC患者于HIFU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内接受常规MRI、BOLD MRI及动态增强扫描.BOLD MRI采用梯度回波序列.将BOLD图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采用R2*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生成R2*图及T2*图.在病灶中心、周围正常肝组织以及背部肌肉设置ROI,测量R2*值、T2*值及信号强度(Sl).对3个ROI R2*值、T2*值及Sl在HIFU治疗前后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HCC R2*值在HIFU治疗后2周内明显升高[(34.91±4.14)Hz VS(29.80±4.55)Hz,t=-13.53,P<0.01)],而T2*值、SI值在HIFU治疗后2周内明显降低[(29.10±4.14)ms VS(34.93±6.84)ms,t=6.09,P<0.01;134.37±32.06 vs 428.31±67.45,t=16.28,P<0.01].周围肝组织及背部肌肉R2*值、T2*值及SI值在HIFU治疗前后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BOLD MRI在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缺氧及HIFU疗效方面有一定潜力.

    作者:罗银灯;赵建农;钟维佳;郭大静;吴伟;陈维娟;谢微波;罗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MRI诊断56例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实质并发症

    目的 探讨MRI对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实质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均接受MR常规序列扫描(Fiesta、Dual-Echo、FSPGR、FS FSE RT、DWI)及LAVA薄层动态增强检查,分析各序列影像表现.结果 肝实质动脉期异常灌注15例;肝内肿瘤复发9例,伴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癌栓3例;肝局灶性缺血、坏死2例.胆源性肝脓肿2例,肝脏周围炎2例,灶性肝出血2例,局灶性脂肪肝2例,弥漫性脂肪肝1例,肝淤血1例,肝嗜酸性肉芽肿1例,未分化肉瘤1例.结论 MRI可准确反映移植肝实质各种并发症,在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劲;何炳均;廖碧红;姜在波;罗琳;张亚琴;陈规划;杨扬;单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检查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术前超声检查对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难度的价值.方法 对180例因急性胆囊炎接受LC的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综合分析胆囊轮廓、胆囊颈部、囊壁厚度、囊壁回声、囊内回声情况,评估胆囊周围、Calot三角区的粘连程度,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检查综合性评估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的敏感度为92.78%(90/97),特异度为93.98%(78/83),准确率为93.33%(168/180).结论 术前超声检查对预测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难度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晶明;丁蓉;白新艳;袁雪红;李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MSCT和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胰腺囊性肿瘤[浆液性囊性肿瘤(SCN)10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1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17例]的MSCT和MRI表现.结果 SCN中浆液性微囊性腺瘤7例,呈分叶状,囊小而多,多具有中心瘢痕;浆液性寡囊性腺瘤2例,1例单房、1例多房,囊大而少,边缘分叶;实性浆液性腺瘤1例,CT增强检查明显强化,但T2WI可显示其囊性特征.MCN囊大而少,边缘多光滑.IPMN与胰管相通,单房者多表现为杵状指样的囊,多房者囊常呈多种形态.IPMN胰管可出现远端、近端或全程扩张,而SCN和MCN仅近端扩张.结论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中囊的不同形态对鉴别诊断有提示作用.全程或远端胰管扩张只见于IPMN.

    作者:朱跃强;白人驹;孙浩然;李亚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临床及声像图特点

    目的 探讨肝胆管囊腺肿瘤的临床及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肝胆管囊腺肿瘤患者资料,其中囊腺瘤12例,囊腺癌12例,分析并比较其临床及声像图特点.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完整临床资料.肝胆管良恶性肿瘤在发病年龄、性别比例、病灶形态、内部回声特点以及血流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囊腺瘤患者均为女性;5例(5/12,41.67%)伴中上腹痛,4例(4/11,36.36%)血清CA19-9升高.囊腺癌患者男女比例为2:1;9例(9/12,75.00%)伴腹痛,部分病例伴发热、黄疸等;5例(5/9,55.56%)血清CA19-9升高.12例囊腺瘤和9例囊腺癌声像图资料完整.12例囊腺瘤均为单发且形态规则,8例(8/12,66.67%)呈单房或多房囊性,4例(4/12,33.33%)呈囊实性结构且实性成分<50%,3例(3/12,25.00%)病灶CDFI可见血流信号;9例囊腺癌中8例单发,7例(7/9,77.78%)形态不规则,9例(100%)均可见实性成分,其中5例(5/9,55.56%)实性成分≥50%,1例呈完全实性;囊腺癌病灶CDFI均可见血流信号.3例囊腺瘤CEUS表现为动脉相分隔状或密集网状快速增强,延迟相缓慢退出.结论 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和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点,以此为依据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刘真真;吕珂;王蕾;杨萌;夏宇;姜玉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及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肿块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UE)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二维超声、CDFI、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PDU)及UE检查100例患者共125个乳腺病灶,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为良性者40例共65个病灶,恶性者60例共60个病灶,二维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0.00%(48/60),特异度为78.46%(51/65),准确率为79.20%(99/125);CDF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78.33%(47/60),特异度为83.08%(54/65),准确率为80.80%(101/125);PDU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71.67%(43/60),特异度为58.46%(38/65),准确率为64.80%(81/125);UE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8.33%(53/60),特异度为75.38%(49/65),准确率为81.60%(102/125).4种检查方法比较,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55,P<0.05).结论 UE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

    作者:吴秀平;宋庆华;杜毅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整体应变率与局部应变率诊断乳腺病灶的比较

    目的 比较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整体应变率(ESR)、局部应变率(LSR)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3例患者共145个乳腺病灶(良性组:85个,恶性组:60个)分别行LSR、ESR两种应变率测量.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分别获得两种方法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的佳临界点,比较其诊断效率.结果 构建ROC曲线后,ESR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0.03,佳临界点为3.16,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33%(53/60)、88.24%(75/85)、88.28%(128/145).LSR的AUC为0.97±0.02,佳临界点为31.15,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67%(58/60)、94.12%(80/85)、95.17%(138/145).LSR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准确率均优于ESR(P<0.05).结论 ESR和LSR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LSR优于ESR.

    作者:秦石成;王俊玲;崔可飞;张瑞芳;程安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3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l临床资料,对其中37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37例中,BI-RADS 2级16例、3级7例、4级5例、5级9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囊性包块型9例(9/37,24.32%)、囊实混合包块型17例(17/37,45.95%)、实质低回声型11例(11/37,29.73%).结论 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薛勤;邹大中;邵清;钱建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乳腺定位导丝置入在触诊阴性乳腺微钙化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定位导丝置入技术在触诊阴性的乳腺微钙化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临床触诊阴性而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发现乳腺微钙化病灶患者,于超声引导下在微钙化中心置入乳腺定位导丝.手术切除导丝定位的微钙化周围直径约2 cm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50例患者中,19例为乳腺恶性肿瘤,31例为乳腺良性病变.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定位导丝置入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性好、无辐射的方法,对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伴微钙化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晓宁;郭瑞君;巩丽焕;钟朝霞;李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64排螺旋CT观察肺裂变异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观察肺裂的发育及变异情况.方法 对530例接受胸部64排螺旋CT检查且无胸部疾病的患者CT图像上肺裂的起止点、肺裂发育的完整程度及额外裂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水平裂多起自斜裂的后1/4~1/3范围,止于第2~4前肋水平.双侧斜裂的起点多位于第4~6后肋水平,右侧斜裂的止点多位于横膈前1/4~1/3范围,左侧斜裂的止点大多较右侧偏前.530例中,172例(172/530,32.45%)肺裂发育正常,358例(358/530,67.55%)肺裂发育异常.肺裂发育异常共387处,其中水平裂异常217处(217/387,56.07%),右侧斜裂异常61处(61/387,15.76%),左侧斜裂异常109处(109/387,28.17%).134例患者出现额外裂共136处.结论 通过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较为准确地观察肺裂的发育及变异情况.64排螺旋CT是在体、生理状态下进行肺裂研究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徐冰;迟永堃;李晓婷;孙应实;张晓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MRI与CT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目的 探讨MRI和CT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影像学特征的评估能力.方法 1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分别接受颈动脉CTA和MR检查.观察颈动脉分叉处管腔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纤维帽状态、斑块内出血和钙化等.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CT和MRI显示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均为24%(t=0.461,P>0.05).CT发现18支血管46处钙化,MRI发现17支血管39处钙化.MRI发现2支血管斑块内有小灶出血,CT无法显示斑块内出血.MRI发现4支血管的不稳定纤维帽,CT发现3支血管的不稳定纤维帽.结论 CT与MRI均可较好地判断病变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但MRI更适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进行分析.

    作者:宋焱;陈敏;周诚;罗南;林徐颖;傅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心肌功能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定量评价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患者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并探讨其在LVN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LVNC患者21例,分为两组:LVNC-1组(n=10):LVEF≥50%;LVNC-2组(n=11):LVEF<50%.以2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左心室心尖长轴动态图像,利用STI获取各节段心肌纵向应变(LS)曲线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LVNC-2组左心室各水平LS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5),但其E'、E/E'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取左心室心尖段LS均值-20.71%为界值,诊断LVNC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减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5.00%、100%;整体LS均值-17.90%为界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与LS相同.结论 应用超声STI技术可对LVNC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进行深入定量评价.

    作者:陆叶;吕秀章;马宁;江勇;徐楠;朱振辉;张红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艾滋病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观察227例AIDS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7例患者心脏各瓣膜、室壁、房室间隔内膜面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毛糙和赘生物形成,以右心心内膜炎常见.病原微生物种类以细菌、真菌感染为主,可为混合性感染.通过内科抗感染治疗,赘生物84例(37.00%,84/227)消失,79例(34.80%,79/227)缩小,64例(28.19%,64/227)变化不大,但回声增强、活动度减少.结论 AIDS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有特征性的改变,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雪娇;朱艳梅;汪习成;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应变率成像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预测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CAG的非心肌梗死患者118例,其中多支病变43例(多支病变组),单支病变32例(单支病变组),43例造影正常(对照组),分析3组研究对象收缩期峰值应变(SpI)及应变率(SRsI)有无差异.结果 多支病变组SRs和Sp绝对值均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15.0%、SRs>-1.01 s-1作为截断值,诊断多支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65.12%(28/43)和72.09%(31/43),特异度为90.67%(68/75)和74.67%(56/75).结论 应变率成像能够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作者:李文俊;骆志玲;顾云;潘家华;沈艳;王钰;倪锐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管内-中膜自动跟踪及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青年吸烟者颈动脉血管弹性

    目的 探讨血管内-中膜(IMT)自动跟踪技术(IMT技术)和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技术)评价青年吸烟者颈动脉IMT应变和血管弹性功能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30名主动吸烟者(吸烟组,年龄19~27岁)及27名非吸烟者(对照组,年龄21~24岁)应用ET技术检测两侧颈总动脉,测量血管收缩期大内径(Ds)、舒张期小内径(Dd)、僵硬度(β)、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ρ)等指标.同时用IMT自动跟踪技术观察两组双侧颈总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期IMT,得出收缩期内-中膜厚度(IMT<,收>)、舒张期内-中膜厚度(IMT<,舒>),一个心动周期时间(t),并计算IMT应变率、时间应变、脉压差应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吸烟组Dd-Ds、β、Eβ、AC、AI、PWVβ均无显著差异(P>0.05);吸烟组IMT时间应变、脉压差应变低于对照组(P<0.05),IMT应变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IMT应变率、脉压差应变与AC成正相关.结论 采用IMT应变分析技术,通过观察时间应变、脉压差应变,能早期发现血管弹性功能改变.

    作者:唐雪梅;顾鹏;张军辉;辜强;章奎;向刚;代丹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源CT评估主动脉弹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利用双源CT分析升主动脉的弹性特点,探讨其在大动脉弹性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56 名健康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A组<40岁;B组:40~50岁;C组:>50岁).每间隔5%RR间期进行数据重建并测量兴趣层面的平均直径及截面积,分析健康人群升主动脉的搏动规律及弹性特点.结果 随心脏搏动,升主动脉达到大及小直径的RR时相分别为(24.02±4.99)%及(93.50±4.04)%,与心率无明显相关性(P>O.05);A、B、C组直径变化分别为(2.58±0.54)mm、(1.90±0.37)mm及(1.44±0.48)mm.动脉弹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各组间弹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李宁;赵鹏;柳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

    目的 探讨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0年12月筛查出的肢体畸形胎儿49胎.结果 本组包括软骨发育不全9胎,成骨发育不全5胎,残肢畸形10胎,足畸形18胎,手畸形6胎,人体鱼序列征1胎.结论 胎儿肢体畸形的超声诊断十分重要,应提高检查胎儿肢体的意识,按照顺序对胎儿肢体进行产前检查.

    作者:李婧宇;王斌;蔡爱露;高树熹;陈骊珠;孙佳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鼻咽腺样囊性癌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鼻咽腺样囊性癌(ACC)的MRI表现,评价MRI观察肿瘤侵犯范围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病理确诊的鼻咽AC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7例鼻咽ACC均为黏膜下生长,表现为肿块型(n=6)及黏膜下增厚型(n=11),均侵犯周围组织,多有黏膜侵犯(n=12).T2WI信号多不均匀(n=10),6例见分隔样改变,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10例有脑神经侵犯,且均侵犯三叉神经;7例有颅内侵犯;12例有颅底骨质侵犯,且大部分为(n=11)多部位侵犯.2例淋巴结转移,1例出现肺转移.结论 鼻咽AC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明确显示肿瘤局部侵犯范围及沿神经浸润扩散.

    作者:耿志君;谢传淼;李卉;刘学文;王德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输入动脉的选择

    目的 分析不同输入动脉所得鼻咽癌(NPC)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值的差异.方法 对38例经病理确诊的初发NPC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每例患者均分别选择肿瘤同侧的颈内动脉(ICA组)和颈外动脉(ECA组)作为输入动脉、颈内静脉作为输出静脉进行灌注成像后处理,获得两组灌注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不同血管所得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表面通透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0.630、0.525、0.695(P均<0.001),两组血管所得数据均成正相关.结论 在对NPC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后处理时,可根据患者血管的显示情况选择颈内动脉和(或)颈外动脉作为输入动脉.

    作者:丁玲;苏丹柯;刘丽东;金观桥;赵梦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疗效的因素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影响131I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54例确诊为DTC的患者行外科手术及清甲治疗后给予相应剂量的131I治疗,随访6个月,对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转移情况、治疗前Tg和TSH水平6个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评价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病理分型、转移情况、治疗前Tg水平与疗效有相关关系;剔除年龄和病理分型因素后,转移情况、治疗前Tg水平是影响疗效的确切因素.结论 131I治疗术后DTC疗效较好.转移情况、治疗前Tg水平是影响疗效的确切因素.

    作者:国兰兰;高沁怡;李亚明;刘浩;尹雅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MSCT双期增强诊断甲状旁腺腺瘤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双期增强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表现,特别是双期增强特征性改变.结果 19例甲状旁腺腺瘤均为单发,边界清晰,呈软组织密度.CT平扫显示12例密度均匀,7例病灶内伴有低密度区(囊变、坏死).CT双期增强扫描发现12例呈均匀强化,7例为不均匀强化;18例(18/19)表现为动脉期强化明显,平均动脉期强化幅值为85.4 HU,静脉期强化幅值降低,平均为50.4 HU.结论 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双期增强扫描征象有助于定性诊断.

    作者:沈晶;伍远航;姜舟;苗延巍;伍建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甲状腺结节的MR灌注加权成像:与血管生成相对照

    目的 研究甲状腺结节的MR PWI表现与血管生成表现相关关系,评价PWI鉴别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对6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PWI扫描.所有病例均得到时间一信号曲线(TIC)、大斜率(SS)、峰值强化(PE)和达峰时间(TTP).其中50例测量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与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结节的TIC可分为4种类型,恶性结节均表现为I型曲线,84.62%(44/52)的良性结节表现为Ⅱ型和Ⅲ型曲线;良恶性结节间各灌注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良性病变间的S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结节间VE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结节的灌注参数SS与MVD、PE与MVD和VEGF呈线性正相关(r=0.49、0.49、0.55,P<0.05),TTP值与MVD和VEGF均无相关性.结论 MR PW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SS和PE值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结节的血管生成情况.

    作者:冯琴;强金伟;史继敏;张慧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恶性前列腺病变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经病理证实的61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共69个病灶的超声弹性表现,分析良恶性病变患者弹性分级的差别,并计算超声弹性分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前列腺良性病变的弹性分级以I、Ⅱ级为主,恶性病变的弹性分级以Ⅲ~V级为主.超声弹性分级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78%(28/36)、72.73%(24/33)、75.36%(52/69).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病变的良恶性.

    作者:徐乐天;肖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MR图像三维纹理特征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的分类

    目的 利用三维纹理特征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进行分类识别,以探索AD早期诊断新途径.方法 对12例早期AD患者(AD组)、12例MCI患者(MCI组)及12名健康对照者(NC组)的MR图像进行三维纹理分析,采用灰度共生矩阵和游程长矩阵提取每位受试者左、右侧海马结构及胼胝体的三维纹理特征,选取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纹理参数作为特征变量,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各组进行分类,利用留一法估算分类准确率.结果 对NC组与MCI组、MCI组与AD组、NC组与AD组进行分类识别的高准确率分别为79.17%、83.33%、91.67%.结论 利用三维纹理分析可分类识别早期AD患者及MCI患者,有助于AD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昕;童隆正;周晓霞;王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三维几何模型的人脑解剖知识可视表示

    目的 实现基于三维几何模型的人脑解剖知识可视表示.方法 选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的脑部连续切片图像,采用光线投射合成算法建立人脑三维体绘制模型;参考美国的解剖学基本模型,建立人脑解剖知识库;通过分析二维连续切片图像构成的三维规则体数据场的性质,建立三维几何模型与解剖知识的相互映射机制;后以Visu-a1 C++为开发工具,结合可视化类库VTK,开发基于三维几何模型的人脑解剖知识可视表示.结果 成功构建了基于三维几何模型的人脑解剖知识可视表示平台,可清晰显示人脑各个解剖结构,并实现三维几何模型、二维切片图像及解剖知识的同步展示.结论 结合符号化解剖知识的人脑三维几何模型可更好地满足人脑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的需要,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整合人脑其他方面的知识信息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罗洪艳;杨清云;张绍祥;朱文武;谭立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金字塔模型和Mean Shift算法的门静脉和主动脉分割方法

    目的 基于目前临床在绘制肝门静脉和主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准确分割肝脏CT灌注成像(CTPI)图中肝脏门静脉和主动脉的方法.方法 采用金字塔模型,结合Mean Shift分割算法对肝脏CTPI图像中的门静脉和主动脉进行分割,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时间一密度曲线.结果 此方法能实现对肝脏CTPI图像中门静脉和主动脉的有效分割,绘制出准确、平滑而无毛刺的门静脉和主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结论 此方法有助于临床客观、准确地评估肝功能和诊断病变.

    作者:郑建立;于颖;陈兆学;聂生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爱克发DRYSTAR-5503干式激光相机卡片故障检修与改进

    随着数字化X射线医疗设备的发展,各种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有助于保证激光相机的正常运行[1].在日常使用中,干式激光相机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故障原因除相机本身的因素外,还存在胶片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及时排查故障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维修具有重要意义[2-3].

    作者:魏辉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加压法在超声检查中的应用

    超声探查方法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十分重要,常用探查方法包括平行移动法、扇形扫查法、十字交叉法、加压法等[1].本文对加压法进行分类,探讨其在全身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瑛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管外渗探测技术在MS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进行64排MSCT检查或血管成像时,对比剂的注射速率要求更快,而这增加了血管外渗漏对比剂的发生率[1].应用血管外渗漏探测技术,可有效避免对比剂血管外渗漏事件的发生.

    作者:钟丽华;蒋连秀;覃蕾;秦秀珍;冷贵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脊柱囊性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影像学表现:2例报告

    脊柱囊性血管瘤病(spinalcystic angiomatosis,SCA)是发生于脊柱的罕见良性先天性疾病,以椎体及附件多发脉管瘤样病变为特征,其他骨骼和内脏也可受累[1].我院根据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拟诊2例SCA,经实验室和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除外其他疾病,综合诊断为SCA,报道如下.

    作者:柳晨;郑卓肇;袁慧书;韩嵩博;马永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率对i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心率是影响冠状动脉CT成像的重要因素.Phil-ips iCT大大提高了扫描的时间、空间分辨力.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心率的冠状动脉影像进行质量分析,评价心率对Philips i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玉丽;胡莹莹;王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飞利浦HD15彩色超声系统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为医学影像技术不可替代的支柱之一,超声已成为心血管病防治和全程关护不可或缺的检查技术.同时,随着个性化医疗的逐步深入,如何应对不断拓展和变化的临床需求,有的放矢地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诊疗信息,正在成为当前超声系统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北京;100020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 探讨超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DPN患者40例(DPN组),选取正常对照30名(正常对照组),观察两组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连续性和神经内部回声,测量并比较两组神经的前后径(D1)和横径(D2),并计算横截面积(CSA).结果 正常对照组神经纵断面声像图呈束条状高或中等回声,内含多数平行、被高回声分开断续的线状低回声;横断面呈圆形、卵圆形高回声,其内分布细点状低回声.DPN组表现为受累神经肿大、增粗,内部回声减低,神经内平行线状结构消失.DPN组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D1、D2、CSA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超声能够清晰显示DPN患者受累神经结构、位置以及病变范围,对DPN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指导临床选择治疗和手术方案.

    作者:程娟;陈亚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SPECT/CT骨融合显像在骨骼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99mTc-MDP全身骨显像所示单发或少发病灶进行(≤3处/例)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探讨其在骨骼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可疑转移性骨病变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进行99mTc-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后,随机选取62例单发或少发骨病灶共107处病灶进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师和1名CT诊断医师共同阅片,交换意见后作出诊断.结果 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恶性骨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7.92%(47/48)、96.61%(57/59)和97.20%(104/107).结论 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可提高骨单发或少发病灶的准确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祥发;刘玉婷;金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①普通髓腔型:X线平片检查6例,表现为溶骨与硬化混合的外观,位于长管状骨者可见骨内膜的扇贝样改变.CT检查8例,7例示膨胀性骨质破坏,5例钙化明显,3例钙化轻微.MR检查9例.TlWI为等、低信号,T2WI 8例呈明显高信号,其中6例可见低信号分隔.②问叶型:X线平片检查2例,1例肿瘤位于骨内,呈轻度膨胀性改变,1例位于骨外,病灶密集钙化.CT检查7例,6例位于骨骼系统外,4例钙化明显,1例钙化局限,1例未见明显钙化.MR检查5例,4例骨外型T2信号特点取决于瘤体内钙化的形态及范围,或呈胡椒面样表现或表现为高信号包绕低信号.③去分化型:CT检查3例,均示钙化,2例尚可见絮状成骨样改变.MR检查2例,T2WI上均为高低混杂信号.④皮质旁型:x线平片检查2例,1例可见相应部位异常钙化.CT检查3例,均显示分叶状外形的软组织肿块贴近骨皮质,2例见基质轻微钙化.MR检查3例,2例可见髓腔侵犯.增强扫描普通髓腔型及皮质旁型呈边缘及间隔强化,问叶型呈弥漫性强化,去分化型则同时可见边缘强化及弥漫性强化.结论 普通髓腔型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钙化特点、信号特征及增强后表现可提示诊断间叶型及去分化型软骨肉瘤.

    作者:B.KirankumarReddy;陈铟铟;王希明;李勇刚;郭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人路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和MRI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 在53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问盘的CT图像、40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问盘的MR图像上,对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获得经皮腰椎闻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CT、MRI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L3~Sl各层面左、右侧穿刺线与腰神经根后缘的近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对显示穿刺线的骨性标志点上关节突优于MRI,MRI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CT高.结论 CT、MRI是确定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人路的重要手段,能显示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穿刺前应首先选择CT检查,必要时联合MR检查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游箭;邵阳;李春平;敬宗林;杨林;陈伟;陆明;代明德;谢兵;胡鸿;钟立明;魏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扫查正常成人臂丛神经根

    目的 探讨正常臂丛神经根的声像图特征及定位标志,以对神经根发出位置水平进行准确定位.方法 对40名正常人进行臂丛神经超声检查,以C7椎体横突前结节短小或缺如这一形态学特征为标志,以椎体长轴为轴线,于横断面判定各个神经根发出椎间孔的相应椎体水平,观察C5~Tl各神经根的超声声像图的特征.结果 通过各颈椎椎体横突的超声表现可辨认和识别神经根发出水平,C7神经根出椎间孔段的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征性.于40名受检者均可观察到C5~7水平的神经根,25名可见C8神经根,7名可见T1神经根.结论 高频超声能利用椎体横突的形态学的差别区分和定位各个神经根所对应的椎体水平,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刘慧;郭徐林;陈定章;张恒;权太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扩散加权成像检测软组织感染脓腔

    目的 探讨DWl在检测软组织感染有无脓腔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4例经l艋床确诊的细菌性软组织感染伴脓腔形成病例,其中10例接受B超引导下抽吸排脓,2例接受手术切开排脓,1例接受病灶切除术经病理证实为软组织感染,1例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腱鞘囊肿伴感染.使用1.5TMR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结果 14例共15个脓腔,其中13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多房脓腔3个,单房脓腔12个,11个脓腔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无强化,所有脓腔DWI均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ADC图显示12个脓腔的水分子弥散明显受限、2个不均匀受限、1个受限不明显.脓肿壁及分隔DWI均无法分辨、ADC图上8个尚可分辨、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强化且显示清晰.周围炎性水肿均呈长T2信号,其范围于T2W FATSAT或STIR序列上易分辨,于TlWI和DWI上难分辨;增强扫描水肿区呈广泛连续的片状强化和(或)散在肌束样、线条状、斑片状不规则强化.结论 DWI可作为MR评价软组织感染是否形成脓腔的重要辅助序列,尤其对于磁共振对比剂禁忌者;常规MRI对显示感染范围、脓肿部位及其结构具有优势.

    作者:张禹;骆祥伟;李大圣;朱友志;潘仲林;康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