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17年9期文献
  • 褪黑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扩散加权成像及脑组织中Fas、FasL、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基于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探讨褪黑素(MT)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DWI及脑组织中Fas、FasL、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n=16)、MCAO组(n=32)及MT组(n=32).MCAO组及MT组建立大鼠MCAO模型后,于脑缺血再灌注(IR)前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与MT;Sham组进行假手术操作,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于MCAO组及MT组中选取评分为1~3分者纳入研究.分别于假手术或IR后6h、24 h、72 h、7天,行大鼠脑DWI扫描,计算相对DWI信号强度(rDWI-SI);并于每一时间点各组随机选取大鼠进行Fas、FasL及活性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比较各组Fas、FasL、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个/mm2).结果 终Sham组16只、MCAO组29只、MT组30只大鼠纳入研究.3组间大鼠行为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 =50.125,P<0.01),MT组及MCAO组行为学评分均高于Sham组(P均<0.01),MT组行为学评分低于MCAO组(P<0.01).IR后6h、24 h、72 h、7天,MCAO组及MT组rDWI-SI值均高于Sham组假手术后相应时间rDWI-SI值(P均<0.01);IR后6h、24 h、72 h,MCAO组rDWI SI值均高于MT组(P均<0.05);IR后7天MT组与MCAO组间rDWI-S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后6h、24 h、72 h,MT组及MCAO组Fas、FasL染色及活性Caspase-3染色阳性细胞数均较Sham组增多(P均<0.01),MT组较MCAO组减少(P<0.05) dR后7天,3组间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中,MT可有效减低rDWI-SI值,并可抑制Fas、FasL、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

    作者:王海宇;陈岚芬;王晓莉;闫少珍;牟青杰;赵岩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技术评估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纤维化

    目的 探讨利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评估大鼠肝脏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通过喂养高脂食物建立不同阶段NAFLD大鼠模型.解剖大鼠,取右叶肝脏嵌入明胶仿体内用于ARFI检查,测量大鼠肝脏剪切波速度(SWV),将其余肝组织用于组织学评估,并根据NAFLD活动性评分(NAS),将大鼠分为正常组(NAS=0),单纯性脂肪肝(SS)组(1≤NAS≤2),边界组(3≤NAS≤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NAS≥5).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ARFI判断不同程度NAFLD及肝纤维化的能力.结果 正常组、SS组、边界组、NASH组间SWV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3,P<0.001).以SWV值≥2.54 m/s鉴别正常组与SS组、以SWV值≥2.90 m/s鉴别SS组与NASH组,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2[95% CI(0.871,0.973),P<0.001]、0.882[95% CI(0.807,0.956),P<0.001],敏感度分别为93.5%、83.3%,特异度分别为100%、84.2%.以SWV值≥3.48 m/s诊断≥F2期肝纤维化、以SWV值≥3.61 m/s诊断≥F3期肝纤维化、以SWV值≥4.50 m/s诊断肝硬化(F4期)的AUC分别为0.963[95%CI(0.909,1.000),P<0.001]、0.997[95%CI(0.990,1.000),P<0.001]、0.993[95%CI(0.982,1.000),P<0.001],敏感度分别为92.9%、100%、100%,特异度分别为97.6%、98.9%、96.8%.结论 ARFI技术测量的SWV值可有效评估NAFLD及含有NAFLD的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郭燕荣;董常峰;林浩铭;张新宇;温慧莹;沈圆圆;汪天富;陈思平;刘映霞;陈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MRS在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RS技术在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诊治为非海马硬化的单侧颞叶癫痫患者23例(病例组),选取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MR平扫及MRS检查,分析颞叶癫痫患者患侧海马、健侧海马及对照组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值的差异;同时评价病例组中接受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病理及手术结果.结果 病例组患侧海马NAA/Cr值较健侧海马(t=-7.97,P<0.001)及对照组海马降低(t=-9.96,P<0.001),病例组健侧海马NAA/C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12).病例组患侧海马Cho/Cr与健侧(t=0.50,P=0.31)及对照组海马(t=-0.59,P=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行致痫侧颞叶切除患者的病理结果显示小范围少量的神经元损伤,神经胶质增生不明显.结论 MRS有助于临床对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的致痫灶进行定侧及定位.

    作者:樊子健;张永波;鞠文萍;梁洁;李达;王现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典三叉神经痛患者脑局部自发活动的静息态功能MRI

    目的 观察经典三叉神经痛(CTN)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局部自发活动的改变.方法 对27例CTN患者(CTN组)和27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静息态脑功能MRI数据采集,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数据分析方法获得CTN组Re-Ho差异脑区,并对组间差异脑区ReHo值分别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病程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0.05,高斯随机场校正),CTN患者双侧初级感觉运动皮层,右侧辅助运动区、颞下皮层和小脑,左侧丘脑、边缘叶/海马旁回和颞上/中皮层ReHo值增高;双侧前额皮层/眶额皮层和脑岛,右侧额内侧皮层和颞上皮层,左侧前扣带回、缘上回和小脑ReHo值减低.右额内侧皮层ReHo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45,P=0.03);左侧初级感觉运动皮层ReHo值与VAS评分(r=0.46,P=0.02)呈正相关.结论 CTN患者存在疼痛相关功能脑区自发功能活动一致性的异常,有助于对CTN发生机制的理解.

    作者:熊文娟;何来昌;谭永明;周福庆;曾献军;龚洪瀚;李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光学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影像学技术是一种在活体状态下从微观上显示组织、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影像技术,具有实时、无创、精准及灵敏等特点,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随着生物发光与荧光成像技术的进步,光学分子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本文就光学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凡;孙蕾;于建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ET/CT在小细胞肺癌分期与治疗中的价值

    小细胞肺癌是肺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易早期转移、预后差.对小细胞肺癌进行准确的分期,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PET/CT一次检查可获得全身代谢和解剖图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整体性.目前PET/CT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分期、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PET/CT在小细胞肺癌分期与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肖永鑫;于红;刘士远;刘靖;李琼;陈怡楠;朱琳;聂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应变弹性成像在直肠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进展

    经直肠超声在直肠癌诊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肿瘤硬度,在常规经直肠超声基础上进一步检测肿瘤特征表现,有利于为直肠癌的鉴别诊断、术前分期及放化疗疗效评估提供更多参考信息.本文对经直肠超声应变弹性成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付静;赵怀;蒋耀煌;扈进;李芳;罗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生物光声—超声—磁声联合成像的研究进展

    生物超声(US)、光声(PA)和磁声(MA)成像均以超声波作为载体,将其结合可获得生物组织的组合图像,充分发挥各成像手段的优势.与单一成像技术相比,联合成像具有更好的分辨率及更高的对比度和敏感度,可更精准地定位病变组织,并辨识出其形态和成分.本文对光声—超声、磁声—超声及磁光声联合成像,尤其内窥式联合成像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孙正;杨凯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伴认知功能障碍的颞叶癫痫MRI研究进展

    颞叶癫痫(TLE)是癫痫常见的类型,其反复发作可致患者记忆力、语言及执行力等认知功能损害,使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下降.但颞叶癫痫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尚不清楚,无法进行相关治疗.随着MR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采用DTI、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和fMRI技术研究颞叶癫痫伴认知障碍患者脑结构和脑网络变化,发现认知障碍与部分脑区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具有相关性.本文对伴认知障碍的TLE患者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宏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直肠超声术前评估直肠癌累及直肠系膜筋膜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ERUS)术前评估直肠癌累及直肠系膜筋膜(MRF)的价值.方法 44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均接受ERUS检查,其中18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26例未接受;所有患者于接受ERUS检查后1周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ME).以术后病理诊断环周切缘(CRM)的结果为金标准,判断ERUS术前评估直肠癌累及MRF的诊断效能.结果 44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T1期2例,T2期17例,T3期25例;CRM阳性2例,CRM阴性42例.低位直肠癌16例,中位直肠癌28例.肿瘤位于前壁和前侧壁26例,后壁和后侧壁13例,累及肠壁全周5例.ERUS对术前接受和未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15/18)和92.31%(24/26);肿物位于前壁和前侧壁时,诊断准确率为80.77%(21/26),而肿物位于后壁和后侧壁时为100% (13/13);对于低位和中位直肠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0%(12/16)和96.43%(27/28);总准确率为88.64%(39/44).结论 ERUS是术前评估直肠癌是否累及MRF的有效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刘小银;刘广健;周智洋;孟晓春;文艳玲;余俊丽;陈瑶;程文捷;覃斯;曹飞;张文静;蒋清凌;王仪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正常儿童肝脏硬度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在检测健康儿童肝组织硬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3名正常健康儿童行SWE检查,测量肝脏硬度值(LSM),比较不同性别及肝段间LSM差异.根据年龄将243名儿童分为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青春期组,比较3组间LSM差异.对不同操作者测量值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正常儿童LSM均值为(4.21±0.70)kPa,95%可信区间为(4.11,4.31) kPa;肝S5段的取样成功率高于S4段[(100%(243/243) vs 79.83%(194/243)],S5段LSM平均值[(4.07±0.71)kPa]低于肝S4段[(4.49±0.95)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M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男童LSM较女童稍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操作者测值一致性非常好,组内相关系数为0.92.结论 SWE可客观、定量评估儿童肝脏硬度.

    作者:夏清蓉;段星星;李皓;何静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成人椎管内神经母细胞瘤MRI表现1例

    患者女,65岁,以“间断性腰疼4年,双下肢疼痛,不能活动10天”为主诉入院.专科检查:腰部叩击痛(+),向下肢放射,双下肢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力Ⅱ~Ⅲ级,双侧Babinski征(一).胸腰椎MRI:T11~L1水平椎管内硬膜下见条块状异常信号,长约7.8 cm,T1WI呈等信号(图1A);T2WI以等信号为主,内见不规则片状高信号区(图1B);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边界不清,侵犯脊髓圆锥和马尾(图1D).患者行脊髓后路入路髓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物突破蛛网膜外露,长约8 cm,色红、质软,血供丰富,侵犯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神经包埋于肿瘤中.镜下见大量小细胞弥漫性浸润,细胞胞浆少,细胞圆形,核浓染,未见核仁;免疫组化结果:CK、 CD20、 CD3、 CD43、 MuM-1CD79α、TIF-1和LCA均为阴性,CD56、S-100、Syn、bcl 2和bcl-6均为阳性,Ki-67阳性细胞数>80%.病理诊断:椎管内低分化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个月死亡.

    作者:张丽娜;宋清伟;高雪;刘爱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延髓无性细胞瘤1例

    患者女,23岁,因“右手及额面部麻木半年,行走不稳3个月”入院.查体: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醉酒步态.实验室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30.80 mIU/ml,ROMA(绝经前)14.57%.MRI:延髓背侧可见一不规则形占位性病变,约44 mm×39 mm×46 mm,以等T1稍长T2信号为主,其内信号不均,内见多个小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部分未见强化;肿瘤边界清楚,小脑扁桃体受压后移,C1椎体水平脊髓受压前移(图1A~1C).MRI诊断为延髓肿瘤.肿瘤切除术中见病灶位于延髓背侧,向后下方生长,呈灰白色,质软,血供中等,与周围边界清楚,肿瘤基底部位于延髓,向延髓内浸润性生长.HE染色镜下见肿瘤细胞体积大,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或条索状,瘤细胞形态较为一致,胞浆空亮,细胞核居中,见1~2个明显的核仁,核分裂多见,瘤细胞巢周围的纤维间隔中见淋巴细胞浸润(图1D).免疫组化:PLAP(+)、CD117(+)、CD30(弱+)、CD3(少数细胞+)、CD20(少数细胞+)、PAS(+)、Ki-67(阳性细胞约30%).术后病理诊断:(延髓背部)无性细胞瘤.

    作者:赵细辉;王荣品;黄平;王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阴囊水肿1例

    患者男,37岁,肾病综合征病史10余年.因双下肢水肿伴阴囊肿大8天就诊.查体:双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阴囊肿大似球形,色红;触诊阴囊均匀,有弹性,未及结节感,皮温无明显改变,无触痛.生化检查:白蛋白16.8 g/L;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0.68.超声检查:双侧阴囊明显肿大,阴囊壁厚约3.56 cm,回声不均匀,呈蜂窝状改变(图1A),CDFI可见血流信号(图1B).双侧睾丸大小正常,形态规则,回声均匀,血流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周爱云;黄文孜;张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膀胱不典型类癌伴盆腔转移1例

    患者女,40岁,因“体检超声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3月余,无血尿、尿频、尿痛”入院.CT平扫示膀胱左侧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匀,其内见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图1A),大小约4.35 cm×3.42 cm×3.36 cm,形态不规则,与膀胱左侧壁呈宽基底相连,凸向膀胱腔内生长,且与宫颈分界不清.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动脉期明显强化,于病灶周围见粗大纤曲血管影(图1B),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平扫及增强3期CT值分别为39、167、93、69 HU.盆腔左侧、髂血管旁另见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2.83 cm×2.25 cm×2.63 cm,病灶密度及强化方式同膀胱左侧壁肿块(图1C).CT诊断:膀胱左侧壁神经内分泌肿瘤伴盆腔转移可能.遂行腹腔镜下膀胱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病灶血供丰富,与宫颈分界不清,切除膀胱和盆腔左侧肿块及子宫.免疫组化:CD56(+),Syn(+),CgA(+),Ki-67阳性细胞数2%.病理诊断:膀胱不典型类癌;盆腔肿块与膀胱肿块同源,考虑为转移瘤(图1D).

    作者:张巧莹;梁小红;穆晶晶;周俊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孤立性腹腔干夹层合并脾动脉及肝总动脉闭塞1例

    患者男,52岁,因“抬重物后出现间断腹部隐痛伴腰痛1周”人院,疼痛与体位、进食无明显关系,对症治疗无好转入院.查体:血压166 mmHg/115 mmHg,腹软,无压痛;四肢血管搏动良好.主动脉CTA:腹腔干起始段管腔稍扩张,呈“双腔征”改变,内膜破裂口位于近端,长约3 mm(图1A).VR示腹腔干于胃左动脉开口10 mm以远闭塞,肝总动脉、脾动脉近端闭塞,可见2条侧支血管供应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肝固有动脉,1支源于胃右动脉,另1支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分支脾动脉起始段闭塞,其中远段主要血流源于胃左动脉的侧支血管(图1B);诊断为局限性腹腔干夹层并脾动脉及肝动脉近端闭塞.DSA:腹腔干选择性造影见腹腔干双腔征,并见条形透亮内膜片,肝总动脉起始段闭塞,肝固有动脉血供来自胃右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侧支,脾动脉近端未显示(图1C).临床综合诊断:①孤立性腹腔干夹层合并脾动脉及肝总动脉近端闭塞;②原发性高血压3级(很高危).

    作者:施辉友;邓洪波;谢光友;王荣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嗜铬细胞瘤致Takotsubo型心肌病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46岁,因“胸闷3月余,恶心、呕吐1天”入院,既往有阵发性心悸和高血压病史.查体:心率114次/分,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前区无异常搏动,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辅助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79.00 ng/ml,肌钙蛋白15.1 ng/ml.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V2-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初步诊断为急性下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急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图1A)左心室心尖部扩大、气球样变,心尖部心肌运动幅度明显减弱,左心室基底段动度增强.心尖部前侧壁附着23 mm×20 mm的混合回声团块.左心室超声造影(图1B):心尖部团块内未见造影剂灌注.超声诊断:Takotsubo型心肌病合并心尖部血栓.双肾上腺增强CT提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全套检查:多巴胺0.98 nmol/L,肾上腺素39.75 nmol/L,去甲肾上腺素125.59 nmol/L.临床后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所致急性心肌病合并血栓,经α受体拮抗剂及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后,1个月内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复查:左心室各节段运动协调、心尖部心肌运动幅度恢复正常,心尖部血栓缩小至3个月后完全消失(图2).4个月后行右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病理确诊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作者:李西;刘燕娜;章春泉;郭良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肝脏非典型腺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24岁,因“发现肝占位性病变13天”入院.患者10年前曾因右手蜘蛛叮咬接受局部清创手术,2年前外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同年外院超声提示肝右叶结节,直径约1 cm,考虑血管瘤.既往无肝炎及家族遗传病史.实验室检查:AFP、CEA及CA199均未见异常.超声检查:肝右后叶可见5.1cm×4.5 cm肿物,边界较清,分叶状,内呈中等回声,周边呈低回声,肿物边缘可见门静脉及右肝静脉分支穿行(图1A);CDFI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CEUS: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剂后11s(动脉相)病灶周边呈高增强,内部呈不均匀增强,18 s后病灶整体呈高增强(图1B),23 s病灶内造影剂开始减退,肿瘤物周边回声略高;肿瘤整体呈非均匀性“快进快出”强化模式.超声诊断:肝右叶富血供实性肿物,不除外恶性可能.肝脏肿瘤切除术中见肿物位于右后叶S6段,直径约5 cm,完整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S6段肝脏.

    作者:卢春雨;唐少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模态影像技术诊断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心尖部脂肪浸润1例

    患者男,24岁,因车祸后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来我院就诊,无胸闷、胸痛,无冠心病史.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增大(舒张末期内径68 mm),呈球形扩张,左心室后下壁中下部心内膜显示欠清,肌小梁增多,呈网状,之间形成较深隐窝,其内血流与心腔沟通,左心室射血分数48%,各瓣膜开放及关闭良好,提示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可能性大.左心室超声造影:造影剂注入后心腔显影良好,左心室腔呈球形,心尖部形态异常,局部略凹向心腔,左心室下、后、侧壁中间段及心尖部肌小梁增粗、增多,其间可见深隐窝,隐窝内可见造影剂充填(图1),该部位收缩末期非致密心肌/致密心肌>2.0,提示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尖部形态异常.心脏MR检查:心腔增大,左心室呈球形,心尖部可见脂肪浸润,游离壁过度小梁化(图2),舒张期左心室游离壁非致密心肌/致密心肌>2.3,提示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yentricular myocardium,NVM).

    作者:宁红霞;白洋;杨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阑尾类癌并发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1例

    患者女,24岁,因“间断性右下腹疼痛1年”入院,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腹部超声:右下腹阑尾区见21 mm×11 mm局限性低回声区,阑尾显示不清,阑尾周围积液.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CT平扫:阑尾增粗、壁厚,周围脂肪间隙浑浊,可见条片状高密度影;盆腔内见液体密度影(图1A~1C).CT提示阑尾炎,伴周围渗出;盆腔积液.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大小4 cm×3 cm,阑尾壁充血水肿,周围组织中度粘连,有脓汁及粪石嵌顿.病理:肿瘤位于阑尾黏膜层、黏膜下层及固有层内,血管及神经未见肿瘤浸润,核分裂象0~1个/10个高倍视野,阑尾断端未见肿瘤残留(图1D).免疫组化:CgA(+),Syn(+),CD56(+),CK-pan(+),Ki-67(1%+).病理诊断:阑尾低级别神经内分泌瘤G1(类癌),并发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LAMN),合并化脓性炎症.

    作者:李鹤;陈亮;陈新;牟胜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产前超声诊断Meckel-Gruber综合征1例

    孕妇36岁,孕3产0,既往体键,否认近亲结婚,4年前因胎儿多发畸形引产1胎,2年前胚胎停止发育1次,本次妊娠20+5周,外院经母体外周血高通量测序筛查结果正常,因超声提示胎儿发育异常来我院就诊.超声:胎头轮廓不完整,颅骨光环回声中断,后枕部可见脑组织样回声向外突出(图1A),胎儿颜面部、四腔心切面显示不清,胃泡、膀胱未显示,双肾显著增大,肾实质回声略增强,其内可见多个微小囊状结构(图1B、1C);因羊水较少,胎儿肢体仅部分切面可显示足趾,可见多趾(图1D).综合考虑产前超声发现胎儿脑膨出、多囊肾、多趾畸形等多种畸形,诊断为Meckel-Gruber综合征.引产后经尸检证实,除符合上述超声所见结果外,同时存在多指表现.

    作者:沈威;蔡爱露;李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右心室血管瘤1例

    患者男,65岁,因情绪激动后出现胸痛、头晕就诊.查体:血压143 mm-Hg/73 mmHg,呼吸18次/分,脉搏60次/分;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右心室侧壁节制索上方可见直径约12~13 mm,基底宽约9~10 mm,蒂长约7~8 mm的球形团块,呈中等偏强回声,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形态规整,随心动周期有轻微活动,右心室内血流未受影响.心包腔未见液性暗区.超声提示:右心室侧壁球形回声(图1).

    作者:狄贵金;陈昕;杨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胆囊肝样腺癌1例

    患者男,56岁,因“左侧腹部无明显诱因持续性隐痛、不适,阵发性加剧,伴腹胀、恶心1月余”就诊,既往无肝炎、肝硬化病史.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60.6 mg/L,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46 630.9 μg/L.CT检查: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呈结节状向腔内凸起;增强后延迟强化(图1A).肺内可见多发结节,边界清.脾前方可见一不规则、密度不均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内可见钙化.MR检查:胆囊腔内见结节样充盈缺损(图1B),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图1C).脾前、左侧膈肌上方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等T1、混杂T2信号,DWI呈高信号,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右侧肾上腺见不规则等T1、等T2信号影,DWI呈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影像学诊断:胆囊恶性肿瘤并腹腔、右肾上腺、肺转移.患者行脾前方肿块穿刺活检术.病理:镜下见较大瘤细胞呈多边形或圆形,胞质嗜酸性,血窦较丰富(图1D).免疫组化结果:AE1/AE3(+)、CAM5.2(+)、Hep(+)、PLAP(+)、Glypican-3(+)、Ki-67(阳性细胞约30%).病理诊断:符合肝样腺癌表现,提示来源于胆囊.

    作者:司友娇;赵凯凯;黄九宁;王培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大小的准确性比较

    目的 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与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DBT)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大小的准确率.方法 分析30例病理确诊为乳腺DCIS的女性患者,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FFDM、DBT图像上测量病灶的大小,并与病理结果作对比.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医师1和医师2的FFDM测量结果与病理结果呈正相关性(r=0.857、0.818,P均<0.01),医师1和医师2的DBT测量结果与病理结果呈正相关(r=0.924、0.885,P均<0.01);2名医师采用FFDM和DBT测量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47、0.908.结论 FFDM、DBT均能较好评估乳腺DCIS大小,且与FFDM相比,DBT能更准确评估病灶的大小.2名医师对于病灶大小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存在钙化的DCIS,FFDM、DBT对于病灶的测量均小于病理测量结果,故临床手术可能需要切除更大的范围.

    作者:刘颖;芦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CTA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诊断冠心病: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联合心肌CT灌注成像(CTP)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Wed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6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CCTA联合心肌CTP诊断冠心病的中英文文献.按照诊断试验标准筛选文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2 (QADAS-2)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软件分析合并效应量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共611支冠状动脉,在血管水平CCTA联合CTP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各自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6(0.92,0.98)、0.91(0.88,0.94)、206.14(100,424.94)、9.33(5.57,15.61)、0.06(0.03,0.13);SROC曲线的AUC为0.977.结论 冠状动脉CTA联合心肌CTP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湘怡;李红林;管雪琴;方进;周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二维应变参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应变参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价值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DCM患者(DCM组)及对照组各25例,采用2D-STI技术获取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ls、Tcs),分别计算左心室18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及大差值(Tls-dif),左心室心尖四腔心、三腔心、二腔心切面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4、Tls-SD-3、Tls-SD-2)及大差值(Tls-dif-4、Tls-dif-3、Tls-dif-2),左心室18节段圆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cs-SD)及大差值(Tcs-dif),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6节段圆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cs-SD-M、Tcs-SD-P、Tcs-SD-A)及大差值(Tcs-dif-M、Tcs-dif-P、Tcs-dif-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CM组整体及节段应变参数均显著增大(P均<0.05);DCM组中,除Tcs-dif-P、Tcs dif外,余应变参数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均<0.05);除Tcs dif-M、Tcs-dif-P及Tcs-dif外,余应变参数均与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DCM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期应变均存在不同步,收缩不同步可加剧心功能的恶化;2D-STI参数可以客观评价DCM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梅丹娥;陈金玲;冯闯丽;赵志玉;宋宏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CTA诊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异常起源肺动脉(ACAPA)的CTA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4例ACAPA的患者资料,分析其CTA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24例患者中,发生于左冠脉20例(20/24,83.33%)、右冠脉1例(1/24,4.17%)、前降支1例(1/24,4.17%)、回旋支2例(2/24,8.33%).冠脉异常起源部位:起源于肺动脉窦或肺动脉主干后壁11例(11/24,45.83%)、左壁7例(7/24,29.17%)、右壁4例(7/24,16.67%),起源于左肺动脉2例(2/24,8.33%).侧支循环:婴儿型5例,冠脉间未见侧支血管;成人型19例,其中左/右冠脉异常起源16例,前降支异常起源1例,回旋支异常起源2例.合并双前降支和冠脉在升主动脉壁内走行各1例.外科手术19例.术后CTA复查5例,1例人工管道与回旋支吻合口局限性狭窄,1例右心室流出道再狭窄,1例冠脉假性动脉瘤.结论 CTA可清晰显示冠脉异常起源部位、与升主动脉的距离、侧支血管、合并其他冠脉畸形,有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

    作者:陈艳;库雷志;熊青峰;许娟;邓文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MRI诊断Herlyn-Werner-Wunderlich综合征

    目的 探讨MRI诊断Herlyn-Werner-Wunderlich综合征(HWW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HWWS患者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并对其进行分型.结果 10例患者中,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3例.10例患者均合并斜隔侧肾脏缺如.8例为双子宫、双宫颈,2例为完全纵隔子宫.Ⅰ型阴道斜隔完整,隔后腔和同侧宫腔积血;Ⅱ型阴道斜隔瘘口形成,隔后腔与主阴道腔相通;Ⅲ型阴道斜隔完整,无斜隔侧宫颈壁瘘管形成,隔后腔与主阴道腔相通.10例患者中,8例患者术后预后良好;1例患者术后经期腹痛明显,复查MRI提示右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例患者术后突发下腹痛,复查MRI提示盆腔炎症.结论 MRI可明确诊断HWWS并对其分型,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沈敏;江魁明;罗辉;邝思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卵巢纤维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的CT及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卵巢纤维瘤的CT及MRI资料,21例患者接受CT检查,26例接受MR检查,5例同时接受CT和MR检查,分析其CT和MR特征.结果 42例卵巢纤维瘤中单纯型29例,变性型11例,特殊型2例.肿瘤均单发,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40例,部分边界模糊2例,伴钙化3例,出血1例.肿瘤大径1.4~26.7 cm,中位值5.5 cm.单纯型CT平扫呈等密度,MRI上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变性型CT呈斑片状、裂隙状低密度区,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几乎无强化或仅轻微强化;特殊型1例内见大量出血,1例明显强化,均误诊为恶性肿瘤.结论 卵巢纤维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

    作者:方金忠;陈本宝;张文奇;宋慧玲;李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脐带绕颈深度与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深度与大脑中动脉(MCA)及脐动脉(UA)血流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孕晚期脐带绕颈胎儿139胎及正常胎儿28胎.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MCA及UA的收缩期大速度/舒张小速度(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分析脐带绕颈胎儿压迹深度与MCA、UA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脐带绕颈胎儿压迹深度与MCA的S/D、RI、PI呈正相关(绕颈1周r=0.32、0.32、0.35,绕颈2周r=0.71、0.69、0.53;P均<0.05),与UA的S/D、RI、PI无相关性.脐带绕颈胎儿与正常胎儿UA血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脐带绕颈1周压迹深度≥0.80 cm及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胎儿MCA的S/D、RI、PI均高于正常胎儿(P均<0.05).与正常胎儿比较,脐带绕颈2周胎儿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脐带绕颈1周且压迹深度≥0.80 cm的胎儿胎心监护异常率升高,第二产程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孕晚期脐带绕颈胎儿的MCA血流参数较UA更敏感,绕颈1周压迹深度≥0.80 cm可能引起胎儿宫内缺氧.

    作者:陈福美;王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经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或经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TGA的9胎胎儿的产前超声资料.结果 9胎TGA胎儿四腔心切面均显示正常的心轴及房室连接关系;左心室流出道切面8胎出现“雏鸟喙”征;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8胎2条大动脉(主动脉、肺动脉)呈平行关系;三血管气管(3VT)切面6胎仅显示2条大血管;主动脉弓切面7胎显示主动脉弓弧度不同程度增大.四腔心切面及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均可见4胎室间隔上段缺损.结论 TGA胎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3VT切面及主动脉弓切面均具有特征性表现,包括“雏鸟喙”征、2条大动脉呈平行关系、3VT切面仅显示2条大血管、主动脉弓弧度增大,其中以“雏鸟喙”征为常见.

    作者:刘贤香;田瑞霞;魏卓君;陈训;李竹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MR胎盘突出征预测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价值

    目的 探讨MR胎盘突出征预测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前置胎盘患者354例.患者于术前2周接受MR检查,评估MR胎盘突出征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354例前置胎盘患者中,孕妇的年龄(x2 =4.34,P=0.04)、分娩时孕周(x2=5.19,P=0.02)及剖宫产次数(x2=44.85,P<0.01)均与产后出血有关.MR提示胎盘突出征8例,其中6例发生产后出血.具有胎盘突出征患者和不具有胎盘突出征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75.00%(6/8)、12.72%(44/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4,P<0.01).MRI胎盘突出征提示产后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优势比(95%可信区间)及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2.00%(6/50)、99.34%(302/304)、20.59(4.03,105.23)、15.68.结论 MRI胎盘突出征预测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郭吉敏;曹满瑞;赵弘;朱志军;邹万姣;吴逸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MRI诊断胎儿胎粪性腹膜炎

    目的 探讨MRI对胎儿胎粪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胎粪性腹膜炎的胎儿产前MRI影像特征.结果 6胎可见大量游离腹腔积液,肠管漂浮于中腹部,小肠聚拢纠集;1胎表现为腹部巨大囊性包块,肠管受压移位、不均匀扩张.4胎显示结、直肠细小或胎粪充盈不佳.2胎伴双侧睾丸鞘膜积液.3例孕妇羊水量多.产后1例患儿于术中突发心率下降抢救无效死亡,1例术后合并严重肺水肿死亡,余5例预后良好.结论 胎粪性腹膜炎的产前MRI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为产后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曹亚先;王芮;陈臻;张明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TOF-PET/MR和TOF-PET/CT在体部恶性肿瘤SUVmax值的比较

    目的 探讨时间飞行(TOF)技术PET/CT和PET/MR检查体部恶性病变SUVmax值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TOF-PET/CT和TOF-PET/MR检查的体部恶性肿瘤患者20例,分为先PET/CT后PET/MR组和先PET/MR后PET/CT组,每组10例.采用Bland-Altma图评价两次检查病灶SUVmax值的一致性,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评价扫描顺序和机器类型对病灶的SUVmax测量值的影响.结果 TOF-PET/CT与TOF-PET/MR检查病灶的SUVmax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先PET/CT后PET/MR组:均值差为3.06,95%CI(-7.5,13.6),先PET/MR后PET/CT组:均值差3.0,95%CI(-2.4,8.3)].扫描顺序对于恶性病灶的SUVmax有影响(F=46.00,P<0.001),而机器类型对恶性病灶的SUVmax值无影响(F=0.005,P=0.95).结论 TOF-PET/MR和TOF-PET/CT在体部恶性病变SUVmax值测量方面具有相当的诊断价值,且延迟显像SUVmax的增加与采集时间有关,而与检查机器类型无关.

    作者:宋天彬;卢洁;崔碧霄;马杰;杨宏伟;马蕾;梁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MRI增强T1高分辨力各同性容积激发序列与TSE T1W序列检出椎体转移瘤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增强MRI快速T1高分辨力各向同性容积激发(THRIVE)序列和TSE序列T1W检出椎体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对31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椎体转移瘤患者行MR增强检查,增强后先后行常规矢状位TSE T1W序列和矢状位THRIVE序列扫描.比较2个序列显示转移瘤病灶的数目、SNR、CNR和病灶边缘清晰度、运动伪影评分.结果 TSE T1W序列和THRIVE序列扫描时间分别为2 min 55 s和33 s.增强后THRIVE序列显示病灶的数量与TSE T1W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6,P=0.414).增强后THRIVE序列的SNR (432.54±271.60)、CNR(233.27±197.65)均低于TSE T1W序列的SNR(674.32±375.79)、CNR(312.38±207.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66、-2.660,P<0.001、0.012).TSE T1W序列显示病灶边缘较THRIVE序列清晰(Z=-4.082,P<0.001),但运动伪影较THRIVE序列明显(Z=2.291,P=0.022).结论 增强扫描THRIVE序列扫描时间短,运动伪影少,椎体转移瘤的检出数目与TSE T1WI序列相当,在椎体转移瘤的检查中取代TSE T1W序列具有可行性.

    作者:白志强;史洁;沈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成人脊柱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探讨成人脊柱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29例成人脊柱LCH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评估病变数目、部位、骨破坏形式、椎旁及椎管内情况、MRI信号及增强特点.结果 29例患者脊柱病变48处,其中颈椎26处、胸椎17处、腰骶椎5处;11例累及脊柱多节段.骨破坏累及椎体15例(15/29,51.72%),椎体和附件均累及14例(14/29,48.28%);34.48%(10/29)伴硬化边,13.79%(4/29)伴邻近骨硬化;75.86%(22/29)病变突破骨皮质;48.28%(14/29)合并椎体压缩,其中7例(7/29,24.13%)表现为扁平椎.T2WI呈等或低信号占57.89%(11/19),高信号占31.58%(6/19),混杂信号占10.53%(2/19);增强扫描94.12%(16/17)呈明显强化,5.88%(1/17)呈轻度强化.结论 成人LCH好发于颈椎;骨破坏以椎体为主;可累及多个脊柱节段、呈连续或跳跃分布,扁平椎不少见、骨破坏周围的骨硬化对提示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张立华;姜亮;许翔宇;袁慧书;刘晓光;刘忠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被膜外侵犯(ETE)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PTC患者116例,共151个结节,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特点,观察结节与甲状腺被膜邻接长度占结节周长百分比(A),分析以A≥1%、A≥25%及A≥50%预测PTC ETE的诊断效能.结果 151个PTC中,手术病理证实59个(59/151,39.07%)有被膜外侵犯(ETE组),92个(92/151,60.93%)无被膜外侵犯(non-ETE组).超声发现结节位于甲状腺实质内(A0)84个(84/151,55.63%),1%≤A<25%、25%≤A<50%、A≥50%分别有25个(25/151,16.56%) 、15个(15/151,9.93%)、27个(27/151,17.88%).A≥1%、A≥25%、A≥50%的结节个数在ETE组和non-ET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A=50%为截断值,诊断PTC被膜外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7.29%(22/59)、94.57%(87/92)、72.19%(109/151)、81.48%(22/27)、70.16%(87/124).结论 高频超声可有效预测PTC有无ETE,为术前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对患者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作者:张明琼;蒋耀煌;黄泽君;洪睿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儿童肝脏间叶性错构瘤CT表现

    目的 探讨儿童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间叶性错构瘤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均为单发病灶,9例位于肝右叶,4例位于肝左叶,2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15例病灶的大径为5~30 cm,平均(11.52±6.84)cm.CT表现为囊实混合型10例、实性型5例,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2例病灶内出现斑点状钙化灶.结论 术前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应注意与肝脏其他囊实性肿瘤相鉴别,结合临床和CT表现可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王晓霞;钟玉敏;袁新宇;周莺;施美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CT诊断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

    目的 探讨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H)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诊断为IHH患儿的CT表现.结果 16例患儿中,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6例,均为肝内富血供病灶,动脉期呈明显环形强化,单发病变环形强化下方见向中心辐射的线状强化.多发病灶中4例环形强化中心区域见类圆形片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增大,1例多发病变强化类似于单发病灶强化方式,1例IHHⅡ型病灶小且多发,动脉期表现为边缘间断细线状强化,部分病灶线状强化下方见小结节状强化,静脉期结节强化范围增大,线状强化范围增大不明显.结论 IHH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其CT增强表现对本病的诊断更具意义.

    作者:高军;彭芸;于彤;刘志敏;王蓓;洪天予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儿童肝母细胞瘤CT征象及其与病理的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CT征象及其与病理分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10例儿童肝母细胞瘤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结果 110例儿童肝母细胞瘤患儿,肿瘤位于右叶67例(67/110,60.90%)、左右叶25例(25/110,22.72%)、左叶15例(15/110,13.63%)、尾叶3例(3/110,2.72%);瘤体平均大小为(287.14±272.36)cm3;多数病灶为单发(94/110,85.45%)、类圆形(96/110,87.27%);病变多分界清晰(86/110,78.18%);瘤内坏死囊变不规则102例、钙化60例;肺转移较常见(23/110,20.90%);约50.90%血管受累(56/110),5例出现淋巴结转移.不同病理分型儿童肝母细胞瘤患儿的肿瘤钙化、肿瘤均匀强化程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CT检查可对肝母细胞瘤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白凤森;袁新宇;闫淯淳;郭宏伟;赵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儿童肝包虫病的CT特点

    目的 探讨儿童肝包虫病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和/或血清学证实的肝包虫病患儿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27例肝包虫病中,肝囊型包虫病26例,肝泡型包虫病1例;单纯肝包虫病10例,合并其他器官包虫病17例;肝内单发包虫18例,多发包虫9例.共发现囊型病灶47个,其中单囊型囊肿占51.06%(24/47),内囊塌陷型囊肿占42.55%(20/47),钙化型囊肿占4.26%(2/47),多子囊型囊肿占2.13%(1/47),未见实变型囊肿;泡型病灶1个.74.47%(35/47)的囊肿直径>5 cm.结论 CT可定性诊断儿童肝包虫病,是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徐昕;袁新宇;杨小英;王娅宁;董桂花;韩淑娟;余海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重视儿童肝脏原发肿瘤的影像诊断

    肝脏原发肿瘤约占儿童期肿瘤的2%、儿科腹部肿瘤的6%,其中2/3儿童肝脏原发肿瘤为恶性,居儿童腹部恶性肿瘤第3位,仅次于肾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儿童肝脏原发恶性肿瘤按发生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肝母细胞瘤、肝细胞癌、未分化的胚胎性肉瘤、血管肉瘤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儿童肝脏原发良性肿瘤包括多种儿童特发性肿瘤(如血管源性肿瘤和间叶性错构瘤)以及在成年人中常见的实体肿瘤,如局灶结节性增生等,某些地区还常见与寄生虫有关的肿瘤样病变,如肝包虫病等.儿童肝脏原发肿瘤的鉴别诊断依据主要为患儿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和影像学特点.其中,儿童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在出生时明显增高(25 000~50 000 ng/ml),6个月时才达到正常成人水平(<25 ng/ml).

    作者:袁新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3例FNH患儿,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形态、大小、密度、增强模式等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本组13例患儿共16个病灶,病灶位于右叶8个,位于左叶5个,累及2个肝叶3个.瘤体长径约5.5~11.5 cm,中位长径为7.5 cm.2例为典型FNH,11例为非典型FNH.12例病灶形态规则,1例见包膜.CT平扫1例为等密度,余12例为低密度;2例典型FNH见裂隙状、星芒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12例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中心瘢痕未见强化,其中12例见明显增粗纡曲的动脉;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均不同程度减低,10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1例呈低密度,2例中央瘢痕轻度强化;延迟期病灶实质部分强化程度持续下降,12例呈等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2例中央瘢痕延迟期强化呈稍高密度.结论 儿童FNH的CT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反映其病理变化,了解其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孙雪峰;王晓霞;袁新宇;钟玉敏;杨梅;张晓伦;邹继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BOLD MRI评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肾内氧代谢状态

    目的 采用BOLD MRI评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肾内氧代谢状态.方法 收集20例初次发病且未接受治疗的PNS患者和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BOLD MR检查,分别测量肾脏皮质和髓质的R2*值,记录检查当日PNS患者的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实验室指标.PNS患者在检查后1周内进行穿刺活检,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评分采用Katafuchi积分标准.比较PNS患者和正常人间R2*值的差异,分析PNS患者R2*值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积分、eGFR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对PNS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PNS患者髓质R2*值明显低于正常人(t=-9.270,P<0.001);PNS患者髓质R2*值与eGFR呈负相关(r=-0.462,P=0.040),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积分呈正相关(r=0.809,P<0.001).随访结果显示髓质R2*值相对增高的PNS患者预后常较差.结论 BOLD MRI能反映PNS患者肾内氧合水平及肾功能、病理损害程度,为评估PNS患者预后提供更多辅助信息.

    作者:张瑞;肖文波;汪启东;王照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颌骨外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影像特征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是一种修复性反应,具有局部侵袭性,属罕见的非肿瘤性良性病变,仅占骨良性病变的7%[1].GCRG常发生于颌骨,颌骨外侵犯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颌骨外GCRG的MRI或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7年2月经病理证实为GCRG的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11~46岁,中位年龄27.5岁.其中2例分别于1周前和1年前有外伤史,2例分别于1年前行脑膜瘤切除术和鼻窦肿物切除术,余5例无外伤或手术病史.术前8例接受MR检查,其中5例接受DWI,5例接受增强扫描;5例接受CT检查,其中1例接受增强扫描.

    作者:王乾;任翠萍;王姗;李飞;孙囡;程敬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ET/CT检查防护运送车的研制

    PET/CT是将PET和CT两种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通过计算机断层显像的方法显示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代谢功能,同时应用CT技术进行精确定位,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1].PET/CT主要应用于肿瘤、心血管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PET/CT的脑血流检查使用13 N-氨水作为示踪剂,但13N-氨水的半衰期仅9.96 min,注射后需立即进行检查,因此需在床边进行静脉给药,以获取佳影像图像.为减少静脉注射护理人员的辐射剂量,目前采用手持铅盒进入检查室进行给药,但由于铅盒的重量大,提取费力,有跌落风险,且铅盒的铅当量常为4 mmPb,屏蔽辐射的能力有限.因此,本科室依据射线通过某种物质时能够被减弱的原理,研制辅助放射性药物转运的注射器防护运送车,以期可更便捷、安全地进行药物转运,同时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作者:帅冬梅;李秋平;马杰;卢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肉瘤样肝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3例

    肉瘤样肝细胞癌(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是原发于肝脏的极罕见的恶性上皮肿瘤,属肝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类型[1],其发病率不超过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0.2%.目前多关注于其组织病理学特点,而对其影像学表现报道较少.本文对3例经病理证实的SH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

    作者:令潇;杨玲;梁丰丽;张桂荣;李海宁;马雪英;张明;牛晨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