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174
  • 国内刊号:37-1167/R
  • 影响因子:0.13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ASPT来源刊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年03期文献
  • 烫疮油外敷联合氦氖激光照射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烫疮油外敷联合氦氖激光照射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将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湖南省邵阳医专附属医院普外科肛周脓肿术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以甲硝唑注射液浸湿纱条湿敷后纱布覆盖创面.治疗组以烫疮油纱条覆盖创面,并配合使用氦氖激光照射.观察创面疼痛、水肿、渗出、肉芽组织生长及愈合时间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减轻术后创面疼痛、水肿、渗出及缩短愈合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烫疮油外敷联合氦氖激光照射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治疗有显著疗效,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该法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致敏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肖体君;刘娟;雷露;欧阳林;石俊;谭立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血疗法治疗溃疡性直肠炎30例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自血疗法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将201 2年6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中医肛肠科诊治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自血疗法)和对照1组(美沙拉秦栓)、对照2组(康复新液),每组各30例.治疗组选取双侧手三里、足三里穴位注射自体静脉血1mL,每7d治疗1次,每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1组采用美沙拉秦栓早、晚各1枚纳肛,对照2组采用康复新液5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2组均7d为1个疗程,共治疗9个疗程.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活动指数(Sutherland DAI)评分及血清IL-8、IL-10水平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1、2组.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DAI评分,治疗组(1.6±2.1)分,低于对照1、2组(5.6±1.4)、(6.5±1.3)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8水平下降,血清IL-10水平提高,与对照1、2组比较(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26/30)明显优于对照1组63.3%(19/30)、对照2组60.0%(1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果表明,自血疗法能够调节患者血清IL-8、IL-10水平,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肖倩;刘春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美沙拉秦口服联合手术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周脓肿疗效观察

    为探讨克罗恩病合并肛周脓肿的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克罗恩病合并肛周脓肿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美沙拉秦口服的综合疗法.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总体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HBI)、白细胞(WBC)、C型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指标.结果显示,28例患者中,缓解19例(67.9%),改善7例(25.0%),无效2例(7.1%).复发5例(17.9%).愈合时间平均(3.2±0.7)个月.手术后HBI指数、WBC、ESR、CRP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内外科联合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周脓肿疗效明显.

    作者:金晶;徐伟;徐海鸣;董树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神农坐浴散熏洗用于痔瘘术后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神农坐浴散熏洗坐浴用于痔瘘术后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肛肠外科痔瘘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术后采用神农坐浴散熏洗坐浴,对照组采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分析对比2组患者术后创缘水肿、创面疼痛、便后创面出血及创面愈合时间情况.结果显示,术后第3天、第7天,2组创面水肿、疼痛及出血积分逐渐下降,治疗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5.2±2.25)d明显短于对照组(19.62±4.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痔瘘术后患者用神农坐浴散熏洗坐浴可以改善肛周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术后创面水肿、疼痛,减少创面便后出血,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高军;王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芩连五味汤内服与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疗效观察

    为观察中药芩连五味汤内服与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将2010年6月至2016年12月,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诊治的100例肛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芩连五味汤内服与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及先锋霉素类保留灌肠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55/60),对照组为70.0% (28/40),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肛内肿痛、肛门坠胀、肛门黏腻、便意感增多等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芩连五味汤内服与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疗效显著.

    作者:宋丙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升提止血汤口服加美沙拉秦栓纳肛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疗效观察

    为观察升提止血汤口服加美沙拉秦栓纳肛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将2012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升提止血汤口服加美沙拉秦栓纳肛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拉秦栓纳肛治疗.2组治疗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33/36),对照组72.2%(26/36);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升提止血汤口服加美沙拉秦栓纳肛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邴俊林;刘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瘘管切开或切除后袋形缝合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袋形缝合在低位肛瘘切开或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6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瘘管切开或切除后袋形缝合,对照组采用切除后创面敞开治疗.比较2组的愈合时间、疼痛、出血、瘢痕面积、肛门功能等指标.结果显示,2组在愈合时间、术后出血、术后瘢痕面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疼痛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袋形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能够缩小创面,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出血,减小术后瘢痕,是治疗低位肛瘘的有效方法.

    作者:白小玲;刘小文;王大琤;胡斌;刘永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清肠胶囊口服结合中药敷脐疗法治疗腹胀便秘临床观察

    为观察口服中药清肠胶囊结合中药敷脐疗法治疗长期卧床骨折患者腹胀、便秘的临床效果,将2016年1月至8月,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治疗的96例长期卧床腹胀、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口服清肠胶囊结合中药敷脐疗法,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用药1周后观察患者腹胀、便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35例(72.9%),有效10例(20.8%),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8%(45/48).对照组显效13例(27.1%),有效31例(64.6%),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4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清肠胶囊口服结合中药敷脐疗法使用携带方便,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军堂;贾兴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电脑中频治疗仪辅助治疗术后肠麻痹48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电脑中频治疗仪辅助治疗术后肠麻痹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甘肃省武威职业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外科行腹部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使用抗生素和支持治疗等,观察组在使用抗生素和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频治疗仪治疗,进行疗效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3.8%(45/48),对照组有效率为62.5%(3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肛门排气和排便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电脑中频仪辅助治疗术后肠麻痹效果明显,胃肠功能恢复快.

    作者: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儿推拿联合乳果糖口服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70例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小儿推拿配合乳果糖口服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武威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治疗的13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儿推拿与口服乳果糖溶液,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症状体征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1.4%(64/7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7%(3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小儿推拿配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齐永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瘘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分析

    通过对肛瘘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提高肛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复发率.对75例肛瘘复发需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复发病因.结果表明,肛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中内口处理不当;其次是术前诊断不准确;再者是麻醉选择不当致瘘管处理不彻底;其他原因尚有术后换药不规范及引流不畅、异物残留等.对于复杂性肛瘘术前必须完善各项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科学设计手术方案和术中精细操作,以减少肛瘘复发、误诊和漏诊.

    作者:李巧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和太宁栓用于痔手术后换药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孚诺)加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用于痔手术后换药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肛肠科收治的200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换药时常规清创消毒后,以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孚诺)创面涂抹加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纳肛,予以凡士林纱条引流.对照组常规清创消毒后予以凡士林纱条引流.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疼痛及水肿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28.15±4.02)d,短于对照组(33.53±4.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应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孚诺)创面涂抹加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纳肛,于痔术后换药临床效果明显,可以减轻创面疼痛,水肿,促进创口愈合.

    作者:柴晓琳;郑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定向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效果分析

    为了观察定向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疗法,观察组采用定向挂线法.采用主观疼痛模拟评分表(VAS法)对患者疼痛感进行量化评分.通过比较2组患者术后2d疼痛情况、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以及术后6个月病情复发情况,综合评价手术治疗方案疗效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d的VAS评分为(4.7±2.7)分,低于对照组(8.3±5.1)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术前检测肛管静息压(ARP)、肛管大收缩压(AMCP)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ARP、AMCP低至(3.4±2.1) kPa、(6.1±4.6) kPa低,较对照组(6.1±3.7) kPa、(10.9±6.7) kPa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2例复发,占4.7%(2/43),低于对照组复发的5例(P<0.001).结果表明,定向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对患者肛门括约肌损伤小,有效减轻患处疼痛,较传统切开挂线疗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新红;张劲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单次硬膜外麻醉在肛周常见手术中的应用

    为了探讨单次硬膜外麻醉在肛肠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云南省老年病医院麻醉科采用单次硬膜外麻醉方法与低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行肛周手术,比较其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麻醉效果.将肛周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Ⅰ组采用单次硬膜外麻醉,Ⅱ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Ⅰ组采取坐姿弓腰体位行硬膜外穿刺,选择L3/4以下明显的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回吸无血液或脑脊液后,给予1%利多卡因5 mL试验剂量,观察无脊髓麻醉现象和特殊不适后,缓慢分次推注15 mL混合药液(1%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扶好患者保持坐姿1~2 min,然后侧卧或截石卧位调整摆放好手术体位.Ⅱ组侧卧位选择L3/4以下明显的椎间隙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置管方向以向下首选,当置管受阻不畅时,改向头侧置管,麻醉诱导及给药方法和剂量完全同Ⅰ组.结果显示,Ⅰ组单次硬膜外麻醉组麻醉效果好,起效时间快,镇痛完善,肌松好,有效率高,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优于Ⅱ组连续硬膜外组.结果表明,肛周常见疾病手术常用骶管麻醉穿刺困难或麻醉效果失败时,单次硬膜外麻醉方法效果确切,起效快,药量少,镇痛完善,肌松好,有效率高,对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微,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麻醉选择方法.

    作者:冯学良;思永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负压引流预防直肠癌肥胖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负压引流预防直肠癌肥胖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外科收治的54例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实行负压引流,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愈合时间(8.57±1.42)d、换药次数(2.68±0.24)次、关腹时间(20.98±2.24)min、并发症发生率7.4%(2/2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12.24±1.67)d、换药次数(4.58±0.35)次、关腹时间(31.24±2.08)min、并发症发生率40.7%(1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表明,负压引流应用于预防直肠癌肥胖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有显著效果,可降低感染率.

    作者:赵建民;杨有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综合优质护理效果观察

    为探讨综合优质护理在下消化道出血(LGIB)中的护理效果,为临床开展优质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甘肃省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优质护理,持续4周.分别于患者入院48 h和1个月后对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障碍用SAS、SD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组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障碍,SAS和SDS量表评分,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SAS量表评分上升,SDS量表评分下降.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值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SDS量表得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障碍均得到缓解,表明综合优质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侯志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改良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改良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45例)和华山医院宝山分院肛肠科(35例)收治的80例经括约肌间肛瘘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改良瘘管结扎术)和对照组(传统肛瘘切除缝合术),每组各40例.观察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创面渗液、肛缘水肿、愈合天数、治愈率、复发率、肛门功能测试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为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39.82±3.23) min、创口面积(1.50±0.25) cm2、创面愈合时间(11.11±1.13)d、住院时间(7.23±1.32)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3.12±5.20) min、(3.10±0.51) cm2、(15.30±2.13)d、(10.34±4.2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肛门失禁渗出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改良瘘管结扎术与传统肛瘘切除缝合术相比,经济、安全、痛苦小,恢复快,治愈率高,且肛门括约肌功能保护好.

    作者:刘永军;马莉;吴钢;董建;翁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手术结合中药治疗环状混合痔184例

    近年来,河北省临城县中医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184例,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4例混合痔患者,男109例,女75例;年龄20~76岁;病程5~38年.184例混合痔患者,单个混合痔21例(11.4%),多个混合痔117例(63.6%),环状混合痔46例(25.0%),伴有肛门狭窄者11例(5.9%).中医辨证分型:湿热下注103例(55.9%),血热风燥44例(23.9%),气血瘀滞28例(15.2%),脾虚气陷8例(4.3%),阴虚肠燥1例(0.5%).

    作者:田岩松;王建峰;赵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亚甲蓝注射加吲哚美辛栓用于肛门病术后镇痛作用观察

    我院对肛门病术后患者给予亚甲蓝创周注射加吲哚美辛栓纳肛以减轻术后疼痛,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6年4月至9月我院肛肠科收治72例肛门病手术患者.其中,男54例,女18例;年龄18~84岁,平均42.7岁.其中混合痔43例,肛瘘4例,肛周脓肿19例,肛裂4例,藏毛窦2例.治疗方法:按地塞米松5 mg/0.5 mL,1%亚甲蓝注射液(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4827)1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7022147)1.5 mL,0.9%生理盐水2 mL的比例配制成复方混合液共5 mL.将混合液药物注射于创面切口边缘、结扎线根部,行点状注射,不宜过深.然后将吲哚美辛栓1枚纳入肛门.

    作者:候召伟;贾志强;闫兴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血疗法联合肛周皮神经阻断术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68例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所采用自血疗法长强穴注射联合皮神经阻断术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症68例,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8例患者,男43例,女25例;年龄30~55岁,平均43岁;病程36 d~11年.其中原发性肛门瘙痒患者15例(20%),继发性瘙痒症53例(80%),合并内痔30例,合并慢性结、直肠炎者5例,合并肛窦炎8例,直肠黏膜内脱垂者5例,合并肛门皲裂者30例,苔藓样变者6例,湿疹样变者24例.患者多合并2种或以上病症.

    作者:任浩敏;任书桥;任洁;李豆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冷冻痔疮栓治疗痔45例

    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武警边防部队总医院肛肠科采用冷冻痔疮栓治疗痔45例,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45.2岁;病程1个月至5年.本次发作时间为2~6 d,均无手术治疗及硬化剂注射治疗史,其中多次使用药物治疗42例,疗效不佳.治疗方法:冷冻痔疮栓(武汉澳时医疗器械公司生产,鄂汉械备20150180号)是一种专门治疗痔的物理治疗仪.使用前先将一次性痔疮冷冻栓放置于冰箱冷冻柜5h以上,然后在冷冻痔疮栓探头端涂上润滑剂后,慢慢轻柔地将栓部插入肛门内,手柄托部紧贴肛门及外痔部分.每次持续放置5 min,1~2次/d,连续使用5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作者:张湘杰;柯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拟消肿祛瘀汤坐浴联合红光理疗促进痔瘘术后创面愈合效果观察

    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对240例痔瘘术后患者创面采用自拟中药消肿祛瘀汤坐浴联合红光理疗,效果良好,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40例痔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20例.观察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16~70岁,平均49岁.对照组男70例,女50例;年龄15~69岁,平均48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胡建军;袁彩霞;何毅;王建明;王光辉;赵兵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5例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tis,NF)是一种以累及皮肤、皮下组织为特征的严重急性外科感染疾病.肛周脓肿继发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致病菌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及产气菌,常是混合型感染.感染途径以肛源性感染多见,即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常见原因.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肛门会阴感染继发坏死性筋膜炎5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魏洪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痔动脉结扎结合HCP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应用

    目前,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方法较多,有传统的外剥内扎及其演变的各种改良方法,更有近几年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及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但没有哪一种手术方法适合所有的混合痔患者.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中医医院普外科应用肛肠电脑多功能检查治疗仪,行高频电容场治疗术(HCPT)结合痔动脉结扎治疗混合痔,效果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毕金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肠病术后尿潴留178例临床分析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贵州省兴义市杏林肛肠专科医院收治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178例,本研究就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78例,男103例,女75例;年龄12~78岁,平均40岁.手术方式包括混合痔手术(外剥内扎术及PPH)105例,肛裂切除及内括约肌侧切术20例,高位肛瘘切除内口挂线术30例,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根治术23例.方法:采用听流水声诱导、热敷、按摩、药物口服、针灸等方法治疗.

    作者:朱跃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保守疗法早期干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应用

    吻合口瘘是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TME)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通过保守疗法治愈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是外科医生常面临的一大问题.本研究采用保守疗法早期干预成功治愈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20例,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09年2月至2016年2月,湖北省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20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9~80岁,平均62.3岁.肿瘤下缘距齿线3 cm4例,距齿线4~5cm 14例,距齿线6~8 cm 2例.大体形态分型:隆起型10例,溃疡型8例,浸润型2例.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1例,中分化腺癌13例,低分腺癌1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临床病理分期:按Dukes分期的改良方案,A期4例,B期8例,C期8例.

    作者:李志强;张宇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口服肠道准备失败原因分析

    目前临床对于结肠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肠镜检查,而电子肠镜检查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肠道准备充分与否.用于肠道准备的药物和方法很多,但临床仍然有很多患者肠道准备失败.本研究就我院肛肠科近年来肠道准备失败的原因分析如下,旨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临床资料: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肛肠科肠镜室首次检查肠道准备失败患者276例.其中,男102例,女174例;年龄19~78岁,平均(47.25±12.57)岁.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排除严重心脑疾病.

    作者:吴至久;赵兵;杜丽娟;毛艳;袁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门局部按摩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及肛缘水肿的疗效观察

    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采用内痔1∶1消痔灵注射加“8”字缝扎、外痔切除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局部按摩防治肛缘水肿及肛门坠胀,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6~75岁,平均45.5岁;病程1~18年,平均6.2年.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14~77岁,平均47.5岁;病程1~16年,平均5.5年.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海亮;李银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RPH术加消痔灵注射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

    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是通过特制的自动套扎器在齿线上方1.0~3.0 cm的适当位置,将胶圈套扎于痔或痔上黏膜的基底部,通过胶圈的紧缩上提肛垫、绞勒阻断痔的血供或减少静脉回流,使之产生缺血、萎缩、坏死致脱落,创面组织修复而愈.具有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本研究采用RPH术加消痔灵注射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12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熊少明;闫海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盐酸曲马多缓释片与洛索洛芬钠片痔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对68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分别给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A组)和洛索洛芬钠片(B组)口服,对比盐酸曲马多缓释片与洛索洛芬钠片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将68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4例.A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6~72岁,平均(43.26±10.82)岁.B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5~77岁,平均(47.35±12.59)岁.手术方式均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2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明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早期肛裂的疗效观察

    肛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目前认为肛裂为一缺血性溃疡,是因内括约肌痉挛诱发局部血供不足所致,主要表现为疼痛、便血.本研究对早期肛裂患者应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进行换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二部肛肠科收治早期肛裂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4.7±1.8)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6.4±2.1)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阿衣古丽·阿依提哈孜;宋映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直肠黏膜多点交错结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Ⅱ度直肠脱垂1例

    患者女,54岁.因“肛内肿物脱出伴疼痛反复发作4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专科检查:骑伏位,肛门外观呈洞穴状,牵拉肛缘可见黏膜显露,嘱患者下蹲做排便动作,可见大小约10 cm×7 cm肿物脱出,呈锥形,色红,表面为环状有层次的黏膜皱襞.肛内指诊:肛门松弛,肛管括约功能欠佳,直肠下段未扪及异常肿块及息肉,退指指套无染血.肛镜下直肠黏膜松弛.入院诊断为直肠脱垂(Ⅱ度).

    作者:李英健;祝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痔术后大出血休克1例

    患者男,50岁.因“混合痔术后15 d,出血0.5h”入院.患者于2016年2月26日在我院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恢复顺利,于2016年3月11日出院,出院时结扎痔核已脱落干净,创口生长正常,但尚未完全愈合,嘱其继续门诊换药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出院2d后患者中午曾去爬山,下午跳舞,至晚上19时左右患者便意明显,入厕即解出大量凝血块,约500 mL左右,家属急送入院.入院时患者神清,精神紧张,BP120/80 mmHg.

    作者:解丽珍;鲁玉玲;张艳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PPH致直肠后间隙血肿1例

    患者女,76岁.因“肛门肿痛1d”于2016年7月30日以“骶尾部囊肿”入院.患者于2016年7月12日于外院因“直肠黏膜内脱垂”行PPH,2016年7月22日出院.术后半个月因排尿不畅于2016年7月28日又入外院.盆底强化CT示:直肠后方、骶前区异常密度影.既往于2014年3月、12月、2016年7月先后行3次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PPH).

    作者:迟春华;丁克;沈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瓜子壳致直肠粪嵌塞1例

    患儿男,3岁半.因“肛门排便困难,肛内出血2d”来甘肃省天祝县人民医院肛肠科诊治.患儿于前3d间断食用大板瓜子连同瓜子壳一同嚼服约1袋,次日,患儿排便时肛门疼痛、哭喊、大便不能排出,给予润肠通便开塞露肛门推注5 mL、抗菌止痛药口服(具体药物不详),服药后大便仍不能排出,进而出现腹胀、腹痛、肛内出血,患儿哭闹加剧遂即来我院就诊.

    作者:张中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周囊肿1例

    患者女,29岁.因肛周肿物间断性突起伴坠胀5年,就诊于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患者5年前出现大便时或肛门用力努挣时会阴区出现一肿块,约2 cm×3 cm大小,伴坠胀感,便后肿块可自行消失.5年来肿块逐渐增大,在各医院就诊,均未明确诊断.专科检查:肛门居中,皮肤褐色,肛周无压痛,肛门指检、镜检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黄廷宏;李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周脓肿合并坏死性筋膜炎1例

    患者男,58岁.糖尿病史15年,因“肛周红肿疼痛4d”收住院.查体:肛周右侧可见3 cm×3 cm肿块,局部皮肤温度高,压痛,穿刺抽出脓液,血常规化验WBC 9.8×109/L.在局麻下行肛周脓肿切开术.术后第3天,患者述阴囊疼痛剧烈,不伴发热,阴囊皮肤略红肿.阴囊彩超检查示:双侧阴囊壁增厚,阴囊壁见密集点片样强回声.12h后阴囊皮肤渐发黑肿胀坏死,考虑为坏死性筋膜炎,遂急诊手术,术中将原肛周切口扩大,包括近2/3阴囊,清除坏死筋膜组织,给予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术后联合使用抗生素,给予白蛋白、营养支持治疗,控制血糖,细菌培养示大肠埃希菌.术后每天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冲洗换药3次.术后10 d分泌物减少,减少换药次数,住院30 d,创口基本愈合,术后50 d随诊创面愈合.

    作者:丁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位置管联合浮线引流治愈高位马蹄形肛周脓肿1例

    患者男,30岁.因肛旁肿痛7d入院.专科检查:肛门居中,1点位至10点位肛缘至肛缘外5 cm红肿突起,皮温稍高,触痛明显,皮下可扪及波动感.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5.28×109/L,中性粒细胞22.71%,全血C反应蛋白206.14 mg/L,诊断为肛周脓肿.在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行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全麻,双叶肛门镜下暴露肛管直肠下段,用探针从6点位内口探入,沿6点位方向放射状切开,打开脓腔,放出桃红色脓液约80 mL.

    作者:蒋笑影;李红梅;张杨;王晓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直肠平滑肌瘤1例

    患者女,78岁.因“便后肛内肿物脱出反复发作2年,加重2个月”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后肛内肿物脱出反复发作,2个月前症状加重,便后肛内肿物脱出需用手助还纳,为求系统治疗来诊.入院证见:大便日1次,质软成形,排出欠通畅,无便血、肛门疼痛及大便不尽感,无肛周潮湿、瘙痒等异常不适,无腹部不适,小便调.

    作者:李建升;梅笑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门会阴部囊肿误诊1例

    患者女,42岁.因“会阴肿痛3d”以“前庭大腺脓肿”收入院.予奥硝唑注射液、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应用抗感染,中药五味消毒饮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水煎服及五味消毒饮加减水煎外洗,治疗3d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仍感会阴肿胀,疼痛明显,痛及右侧臀部,无发热.肛肠科检查:骑伏位,肛门右前位会阴部红肿高突,质韧,中间软,范围8 cm×6 cm×4 cm,压痛明显.血常规:血红蛋白65 g/L;白细胞9.77 × 109/L;中性粒细胞74.5%.

    作者:张文;王立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常见于盆腔,肛周非常少见.本报告就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2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对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水平.[例1]女,34岁.因肛门旁包块反复疼痛不适1年,加重3d由门诊拟“肛旁肿物,脓肿?”收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肛旁肿痛,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肛旁疖肿”,给予抗生素及鱼石脂软膏外敷治疗后疼痛症状略有缓解,但每到月经期肿痛明显,月经结束后症状逐渐缓解.每日排便2~3次,质软,无便血、坠胀等症.

    作者:孙小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周湿疹的中西医治疗近况

    肛周湿疹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肛门周围皮肤的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主要表现是局部皮肤潮红、丘疹、渗液、糜烂、瘙痒剧烈,或皮损表面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色素脱失、皲裂等.目前,临床治疗方法颇多,本文就近年来国内所采用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综述如下.1 药物治疗1.1 中药治疗 梁宛伶等[1]运用苦参30g,黄柏、五倍子、马齿苋、蒲公英、赤芍、川芎、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百部各20g,将药物浸泡加水煎后熏洗坐浴,3次/d,10d为1个疗程.112例2个疗程后,痊愈99例,显效7例,有效6例,有效率为94.65%.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研究进展

    肛裂指的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全层发生裂伤,并形成急慢性感染性溃疡裂口的情况.裂口方向与直肠纵轴平行,长0.5~1.0cm,梭形或椭圆形.临床上肛裂多发于肛管前后正中位,侧位较少见.肛裂的发病率高,中青年人常见,与痔、瘘并称三大肛肠疾病.肛裂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肛门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肛门周围潮湿瘙痒等.肛裂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肛裂多采用保守治疗,慢性肛裂又称陈旧性肛裂,裂损伴肛乳头肥大、哨兵痔等合并症时多手术治疗.目前切断内括约肌为公认的治疗陈旧性肛裂的“金标准”[1],通过手术降低内括约肌产生的压力,恢复肛管血液的灌注,以消除肿痛,促进溃疡面愈合.本文就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春强;王立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周疾病误诊分析

    肛周疾病主要包括痔、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等,其发病率高,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一般不难.但一些症状不典型或发于肛周的少见病,易造成误诊.本文就部分肛周疾病误诊情况分析综述如下.1 痔病1.1 肛管直肠黑色素瘤误诊为混合痔 患者女,55岁.因“便血及肛门坠胀5个月,复发1周”入院.

    作者:熊国华;陈龑;应光耀;张少军;闵丽;张辉;高洪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临床常见病,便秘既会影响患者食欲及肠道营养的吸收,而且还是诱发或加重结肠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CFC的发病原因较多,病因复杂.本文仅就CFC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饮食及生活习惯调节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及粗粮,使粪便的含水量提高,增加粪便容积,刺激结肠蠕动,可加快结肠转运.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同时积极运动,特别是锻炼腹肌,有利于改善肠道功能[1,2].

    作者:白凤全;贺平;谢敏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致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1].临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而治愈难度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2].UC属中医“久泻、久痢、休息痢、冷痢、下痢、血痢、疳痢、疳湿痢、滞下、肠风下血、脏毒”等范畴,而肠澼又是对痢疾的统称.因此,中医称之为肠澼[3,4].《素问》描述的主要病状有“下白沫”“下脓血”“注泄赤白”“血便”“下沃赤白”“腹痛”“少腹痛”等.中医在UC的研究与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从中医角度,论述中医对本病辨证论治的认识,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吴艳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张虹玺教授治疗慢性肠炎经验探析

    张虹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师承全国名老中医田振国教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重点专科后备学科学术带头人.张虹玺教授在治疗慢性肠炎方面很好地结合了中西医的优势,总结了一系列的治疗经验和方案.本文就张虹玺教授治疗慢性肠炎之经验总结如下,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苑博;张虹玺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