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儿童股骨骨折双下肢悬吊皮牵引法治疗中开展压疮触发点谨慎管控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行双下肢悬吊皮牵引法治疗的儿童股骨骨折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压疮触发点谨慎管控护理干预.记录2组压疮发生情况,评价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全面性、预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P<0.05).结论 在双下肢悬吊皮牵引法治疗儿童股骨骨折过程中,开展压疮触发点谨慎管控护理能有效预防压疮,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的高危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行机械通气的35例患者,调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PN组(n=6)和Non-VAP组(n=29).结果 6例(17.14%)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单因素分析显示,VPN与Non-VAP组患者心肺复苏和机械通气时间(>3 d)变量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神经外科监护室VAP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实施综合护理措施,降低VAP发生风险.
作者:潘海萍;潘敏敏;周兰;谈雅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团组健康宣教活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疾病认知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团组健康宣教活动.观察并记录2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疾病认知度和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h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度和血糖监测技能知晓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团组健康宣教活动具有良好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知识知晓度,增强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
作者:张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评估联合健康指导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8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评估与健康指导.观察2组干预前后饮食行为及糖代谢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和12个月时,2组饮食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饮食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和12个月时,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降低,且观察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低血糖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的22.73% (P <0.05).结论 护理评估联合健康指导能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和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
作者:高荣梅;费小芸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手术室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估问题.通过计算灰色关联系数矩阵,得到关联度.同时本文还结合实例分析,为定量研究手术室护士岗位胜任力提供了一种途径.
作者:蒋建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精密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 应用PDCA循环法找出2016年2月1日-2月29日(PDCA循环法实施前)精密器械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及改进措施,组织实施,检查处理.观察2016年3月1日-3月31日(PDCA循环法实施中)、2016年4月1日-4月30日(PDCA循环法实施后)精密器械清洗情况.结果 应用PDCA循环法后,精密器械清洗合格率由92.19%提高到98.97%,无人为因素损坏及配件丢失.结论 在精密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保证器械清洗质量,提高器械使用率,杜绝人为因素损坏及配件丢失,节约成本,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滕智英;刘芳;宋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系统评价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体验.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Data)和PubMed数据库从建库至2016年11月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相关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依据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评价项目对质性研究的真实性进行评价,然后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解、归纳和诠释.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经质量评价后认为均无关键性或原则性研究错误,提炼出32个明确的结果,将相似结果归纳组成6个新的类别,终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护士对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一般心理体验、暴力后的工作心理体验、暴力后的需求与支持.结论 Meta整合较单一的质性研究和传统文献综述能够更深层次、更实质地描述护理人员暴力经历体验及心理感受.质性研究需重视研究者所致的偏倚,明确资料收集场所、加强资料饱和信息的介绍和新问题的提出.
作者:王楠;李丹琳;裴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心内科CCU病房基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7-12月CCU收治的患者180例设为A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将2016年1-6月CCU收治的患者180例设为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口腔卫生情况、压疮发生及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情况.结果 B组失禁相关性皮炎低于A组(JP<0.05);2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口腔卫生情况优于A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模式能提高CCU病房的基础护理质量.
作者:陶明;何丽;苟海菊;唐俊;丁文芳;杨文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基于AIMS65量表评分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并探讨分层护理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9月-2014年8月住院的2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9月-2015年8月住院的2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ALMS65量表评分结果对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采取分层护理措施干预.结果 随着AIMS65量表评分的增高,实验组内各分值组患者人数逐渐下降,各分值组再出血、输血、内镜干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IMS65量表可进行有效风险分级,对患者再出血发生、输血需求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对患者进行分层护理后可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周期,对节约医疗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秀琴;赵豫鄂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院筛查的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有促甲状腺激素(TSH)、苯丙氨酸(ph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17-羟孕酮(17-OHP)相关疾病4种,4个季度的可疑阳性应召患者数分别为30例、135例、158例、116例,实召患者数分别为28例、135例、150例、1 13例,未召回复查患者数分别为2例、0例、8例、3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筛查网络不健全、血涂片质量较差、技术培训少、服务质量差等.结论 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健康教育,规范工作程序,争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从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质量,促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
作者:伍晋辉;李轩;吴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是否按压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注射部位的临床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筛选有效数据,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计算其合并OR值及95% CI.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不按压组皮下出血率和按压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OR值为0.64(95%CI:0.35 ~ 1.17).结论 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是否按压对皮下出血无明显影响,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对照实验予以证实.
作者:颜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善老年患者口服用药问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品管圈活动程序对老年患者服药情况进行管理,确定口服用药改善重点为服药时间错误和漏服,评价品管圈活动前后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老年患者服药正确率由实施前的60.52%提高到实施后的89.66%(P<0.01).品管圈活动后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运用及和谐度8个方面评分均高于活动前(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服药的正确率,减少服药差错事故的发生风险,从而提升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
作者:魏兴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一2016年8月EICU住院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ICU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筛选ICU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EICU完成调查患者共192例,发生ICU综合征51例,发生率为26.56%.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高、经过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及病友死亡是ICU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护理人员要更加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尤其是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经历病友死亡的患者,减轻患者的不适应感及焦虑感,预防及避免ICU综合的发生.
作者:上官美琴;李蕾;应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ICU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患者发生穿刺后局部淤血或血肿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8月入住呼吸科ICU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入住呼吸科ICU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均给予预防性抗凝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穿刺后淤血或血肿发生率为4.0% (2/50),低于对照组的18.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降低预防性抗凝患者穿刺处淤血或血肿的发生率,值得借鉴.
作者:秦凌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留置针静脉炎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肿瘤中心收治患者190例根据收治病区不同分为2组.干预组85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后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患者10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后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静脉炎发生率24.70% (21/85),对照组为61.90%(65/1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肿瘤患者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作者:郭菁;郝素娟;王祖晶;倪卫燕;许文娟;鲁林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例肝胆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FMEA联合PDCA循环模式管理.观察2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投诉情况、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基础护理合格率99.8%高于对照组的80.0% (P <0.01).实验组护理投诉率和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FMEA联合PDCA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避免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桑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观察2组产妇产后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2组产妇对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相关技能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对基础护理、一级护理、危重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产妇更好地掌握产后自我护理与新生儿的护理技能,对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胡清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64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PICC置管期间,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PICC置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期间,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血栓形成、机械性静脉炎和穿刺点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借鉴.
作者:陈盈;邝绮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腹腔镜宫颈癌术中头皮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5月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手术患者22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手术患者28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2组头皮压疮的发生率,评价干预前后手术室护士专业能力.结果 观察组无压疮发生,对照组发生3例压疮(13.6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实施后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腹腔镜宫颈癌头皮压疮发生率,提升手术室护士的专业能力.
作者:倪红霞;费锋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改良“现状一背景一评估一建议”SBAR沟通模式重症肝病患者床旁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重症肝病患者55例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交班方式,实验组采用基于改良SBAR交流模式的床旁交班方式,采用自制量表评价2组交接班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交班方式的内容完整、条例清晰、主题明确、措施得力有效、解决问题及时和患者舒适感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实验组平均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SBAR沟通模式能有效提升重症肝病患者床旁交班质量.
作者:郭琴芳;郭骊莉;严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及量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10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方式干预,观察组采用生活方式及量化营养干预护理方案.观察2组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干预后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饮酒行为、零食行为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而健康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营养摄取适量行为发生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餐后3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和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活方式及量化营养干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姜武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62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Fugl-Meyer量表(FMA)对2组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范丽婵;梁鹏;陈丽珊;关志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联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实施干预前后,2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健康行为量表(HPL)、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 2组干预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PL评分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COPD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
作者:许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1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FTS组(n=21)与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FT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FTS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患者,体质量下降程度、住院时间和费用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促进老年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黄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管成像仪在患儿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72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血管成像仪辅助外周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盲穿法行静脉穿刺.观察2组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使用血管成像仪辅助静脉穿刺,可有效缩短静脉穿刺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作者:戴桂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控制胎头下降速度对会阴损伤的影响.方法 2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于胎头拨露1 cm×1 cm、会阴后联合未紧张时开始控制胎头下降速度,对照组于胎头拨露2 cm×3 cm、会阴后联合紧张时开始控制胎头下降速度.比较2组胎头拨露至着冠时间、胎头着冠至娩出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程度以及会阴侧切率.结果 观察组拨露至着冠时间长于对照组,着冠至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Ⅱ度患者比例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2.0% (P <0.05);观察组产妇侧切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7.0% (P <0.05).结论 胎头拨露1 cm×1 cm、会阴后联合未紧张时即开始控制胎头下降速度可降低会阴损伤,促进安全分娩.
作者:孙立琴;梅士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床边康复仪器配合使用在神经外科偏瘫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影响.方法 118例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床边康复仪器进行锻炼.对比2组锻炼前后血液相关指标、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测评指数(Barthel).结果 锻炼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和全血比黏度指标水平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配合使用床边康复仪器有利于改善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血液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徐旭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D公司生产的密闭式防针刺伤型静脉留置针(BD留置针)与山东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威高留置针)在临床输液使用中的优劣性.方法 统计骨伤科2016年3月-11月输液人次,就2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舒适度、护士操作难度、临床安全性能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无论从患者还是护士方面,威高留置针在临床使用的效果都优于BD.结论 留置针的使用与患者因素、护士因素、药物因素等诸多方面相关,各类型号留置针均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缺点,临床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
作者:李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减压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5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7例和实验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实验组采用减压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内瘘使用初期(前10次)穿刺成功率和血肿、渗血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渗血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穿刺法能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初期穿刺的成功率,降低血肿发生率.
作者:张雨钰;尤佩;杨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加温生理盐水在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白内障手术患者117例(117眼)分为对照组57例(57眼)和实验组60例(60眼).对照组常规应用生理盐水术前结膜囊冲洗,实验组应用加温生理盐水术前结膜囊冲洗.采用无菌的棉拭子采集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比2组患者结膜囊的充血程度.结果 2组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后对照组患者结膜囊充血程度较观察组患者严重(P<0.05).结论 白内障术前运用加温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可降低患者不适感.
作者:黎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钝性分离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鞘管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经肘上B超引导下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导管患者按照置管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送入血管鞘时采用钝性分离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解剖刀沿导丝扩皮后沿导丝送入血管鞘.观察2组HCC渗血、渗液情况以及一次性送鞘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PICC穿刺处渗血程度较对照组患者轻(P<0.01),观察组发生HCC渗液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ICC置管的鞘管置入中应用钝性分离法可降低血管和皮肤损伤,有效避免渗血和渗液的发生.
作者:韩荟;聂良华;唐月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马麦式改良手法在产后乳腺疏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产后发生乳房胀痛的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挤奶手法疏通乳腺,观察组采用马麦式改良疏通手法.观察干预后2组乳房肿胀程度和硬度,记录2组产妇乳晕肿胀、皮肤破损、乳汁分泌和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乳房胀痛及硬度分级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乳晕肿胀和局部皮肤受损比例较低,泌乳量增多,疏通时疼痛分级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纯母乳喂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马麦式手法能有效疏通乳腺,减轻产后乳房胀痛,增加泌乳量,值得借鉴.
作者:李立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脓肿超声引导穿刺引流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腺脓肿超声引导穿刺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及术后仔细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 30例乳腺脓肿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完成引流及冲洗治疗,局部及全身症状均消失,疗效评定为治愈.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冲洗治疗乳腺脓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护理人员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减少并发症,促进其早期康复.
作者:孙瑞曼;张晓东;王璐;汤冠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一种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1].CHB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治愈难、预后差,目前CHB尚缺乏明确的方法和药物来达到治愈目的[2].因此CHB患者要达到长期全面有效的治疗不仅需要药物维持,同时还需要通过健康教育等手段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本研究对CHB患者的健康教育研究进展进行综合阐述如下.
作者:胡玥;陈彦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 对45例肩袖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行内、外排铆钉固定修复术,在常规术前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分阶段、个体化的康复锻炼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静息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的肩关节评分.结果 术后在静息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ASES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 分阶段、个体化的护理和康复训练能保证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手术疗效,降低患者疼痛,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蔡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睡眠相关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24 h及术后l、2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术后治疗依从性.结果 2组患者术后24 h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5.00% (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惠虹;龚艳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保温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低体温的改善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术中保温护理干预.观察2组术中鼻咽部温度(NPT),观察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 术中,观察组患者NPT下降不明显,而对照组从接受麻醉30 min开始,NPT较观察组有显著下降(P<0.01).术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T、TT、APTT和FIB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进行保温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低体温现象,有效保护凝血功能.
作者:陈晓红;刘艳红;仲丽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护理、合并症和生存质量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制定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对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8例有效患者的ESCA总分为(108.36±21.94)分,且低、中、高水平分别占2.54%,64.41%,33.05%.DSQL总分为(69.95±9.74)分,其中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维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伴合并症的患者相对于无合并症患者,生存质量条目比值明显较高(P<0.05).结论 T2DM患者的护理干预应重视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加强其对合并症的正确认识,降低合并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侯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门急诊输液患者中给予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门急救中心输液大厅2015年6月-2016年6月输液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能够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需要,尊重、关心患者,提高门急诊输液护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前移服务在缩短肿瘤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肿瘤门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护理前移服务进行干预,比较2组候诊时间长短和就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就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前移服务能缩短肿瘤门诊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就诊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作者:沈淑仪;王若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总结防护措施.方法 收集24名发生锐器伤的护理人员相关资料,调查统计基本情况,包括岗位、受伤时间段等,跟踪观察出现锐器伤后的处理情况.结果 24名发生锐器伤的护理人员中临床护士22名,输液针头是常见的致伤锐器,08:00 ~ 12:00是发生锐器伤高危时间段,拔针及拔针后处置不当是导致锐器伤的主要因素,24名护理人员均完成追踪随访,未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结论 加强职业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完善职业防护管理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玉兰;程洪英;张红芳;胡继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哮喘患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宣教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协同护理干预.通过肺功能、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出院后6个月内哮喘相关事件发生情况及用药依从性方面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儿急诊和再次住院次数较对照组患儿少(P<0.05),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患儿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儿童哮喘管理中开展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作者:钱小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肾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待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肾穿刺活检术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指导干预.比较2组穿刺效果.结果 实验组穿刺效果评价为Ⅰ级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实验组穿刺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肾穿刺活检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负面情绪、确保穿刺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田淋;罗丽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ntains profound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in guid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ioscience,thus becoming the Chinese Treasure of Ancient Science and the Key to Open the Treasu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13th FiveYear Special Project for Scientific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f TCM,including implementation of TCM standardized action,establishment of TCM standard system to complete system and adapt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establishment of a standard system for TCM that can complete system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development to capture the advantages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competition,so as to seize the leadership and discourse power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CM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to promote the implementing great scientific TCM plan to accelerate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brand-name and high-quality TCM,expedite TCM service and products entering into international main markets of medicines and heath care,propel the scientific co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CM in various countries along One Belt and One Road (B & R),and create Chinese standards and brands,so as to promote the TCM moving towards the whole world.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提高胸外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实习的护理本科护生5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普通临床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方法,评价2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提高实习积极性.
作者:张杏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护理、辅助治疗,但是临床上西医护校毕业的护士多,中医护理人才缺乏,还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欠缺、辨证施护能力不足的问题[1-2].情景教学模拟真实情景进行教学,已被普遍推崇和应用[3-4].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两大特点[5],实景教学能够让护士身临其境,感觉真实,能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参与其中,也更容易锻炼护士的中医思维,促使其主动学习中医知识.本院在开展临床考核、检查、带教时,通过结合真实病例教育,培训护理人员利用中医知识和思维方式评估病情,从而做到有效执行医嘱和辨证施护,提高护理质量.研究[6-9]报道,耳穴埋籽对高血压有确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回顾1例高血压患者耳穴埋籽辅助治疗前的实境教学评估,探讨如何利用中医知识、中医思维方法评估分析病情并制定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探讨开展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信息素养调查表》对111名护理本科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75.68%的学生能主动寻求所需信息,31.54%的学生事先制定计划查找信息.28.83%的学生去图书馆能进行正确、高效的查阅流程,能够采用特殊检索技术来建构检索策略占27.93%.13.52%的学生学习过知识产权、版权法等方面的课程.结论 多数学生的信息意识较强,但信息评估能力和信息道德有待提高,应将信息素质教育与护理学科教育相结合,开展专业信息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王艳波;许瑞;李芳;崔宇红;吉秀家;陶维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于回馈教学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给予基于回馈教学的健康教育模式.分别于干预后4周、12周评价患者的服药信念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失访3例和2例患者,干预后4周和12周,干预组患者的服药必要性信念、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基于回馈教学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增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服药信念,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董丽;石红丽;樊慧丽;孟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情境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操作学教学中的合理性及应用于不同人数的班级佳教学效果的模式.方法 对201 1级31名全科医学本科生及2012级67名全科医学本科生实施“简短理论讲授(1学时)+情境模拟演练、分析总结(1学时)+分项技术操作练习(1学时)”为主线的教学法,课后进行授课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2011级学生认为上述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占100.00%)、“巩固已学知识点,拓宽了知识面”(占100.00%)、“引领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占l00.00%)、“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占94.12%)及“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占94.12%).2012级学生第1~3节沿用2011级上课模式,发现存在较多问题,评价得分较低,第4~6节调整后评价较之前提高(P<0.05).结论 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可提高全科医学方向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实施细节要根据学生人数的不同进行调整.
作者:嵇玲瑛;陈巧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住院糖尿病患者系统化口腔卫生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系统化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化口腔卫生宣教.比较2组对口腔健康宣教方法的评价,观察2组糖尿病与牙周炎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口腔卫生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结果 在宣教方式的评价中实验组喜欢这种培训方式及认为总体效果好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系统化口腔卫生宣教中能提高培训效率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作者:潘莉丽;张佩玲;燕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护士三基理论知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对微创中心病区护士进行三基培训考核管理,分析原因,制定培训计划,探讨培训效果.结果 实施PDCA后,2016年底科室全体护士“三基”理论考试成绩的合格率由实施PDCA前的29%提升到100%.结论 PDCA循环法能有效改善护理三基培训效果,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
作者:巫伟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青年护士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现况,分析职业倦怠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方法 运用工作倦怠量表和离职意愿量表对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352名35岁及以下青年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单分层抽样随机抽取样本.结果 该院青年护士职业倦怠3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情绪疲溃感、个人无成就感、工作冷漠感,3个维度均分均处于较高水平.离职倾向总分为(16.72-±3.14)分.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与离职倾向的3个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情绪疲溃感、职称、工作冷漠感、科室、个人无成就感是青年护士离职倾向的预测变量,能够解释离职倾向总体变异度的33.1%,其中情绪疲溃感对离职倾向影响大(r2 =0.266).结论 应重视提升青年护士幸福指数,建立合理的工作排班制度,提升青年护士自身价值认同,从而降低青年护士离职倾向,提高护士队伍稳定性.
作者:吴晓菁;颜美琼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