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82-747
  • 国内刊号:1005-4529
  • 影响因子:1.88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747
  • 全年订价:53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年8期文献
  • 病房传呼器开关的消毒管理

    近年来,传呼系统以省时省力、方便快捷的先进技术,优势普遍在病房安装使用,已成为快速传递信息、沟通护患关系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我院自1999年3月先后在6个病区安装了传呼系统,共300个传呼器,使用率为100%.由于患者频繁使用传呼器开关,且随着床位使用率的周转,入院患者病种较多,反复触摸同一开关,既不卫生,又是引起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对此,我们每病区抽查6个开关,于消毒前、后分别进行了细菌检测,结果是消毒前合格率0,消毒后合格率100%.

    作者:崔敏;田昭鸾;焦学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对7 290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前,医院感染的监、控、管工作已成为现代医学中突出的卫生问题.为摸清我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状况及特点,从而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对2002年1~12月我院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季萍;姚国荣;李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血糖仪自动采血枪携带乙型、丙型肝炎病毒调查

    近年来,便携式血糖仪以其操作简便、报告快速、准确性好的特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然而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与皮肤接触的枪头表面和内壁残留有微量血液,患者有可能因此相互传染一些经血液传播的血源性传染病.为了解枪头携带病毒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友云;高应林;马煜南;刘光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高压氧舱输氧管细菌污染调查

    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病情各异,虽然每人都有自己固定使用的吸氧面罩,但输氧管却不固定使用,输氧管与吸氧面罩的连接处手污染严重,氧舱内有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对高压氧舱的输氧管进行了连续的细菌监测.

    作者:刘玉华;刘丽华;孙建云;浦周昆;王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米勒链球菌和阴沟肠杆菌致医源性膀胱感染1例

    1 病例患者男,76岁,因股骨骨折在当地医院行牵引术治疗,术后患者因体位原因,排尿困难,给予导尿.7 d后出现发热、脓血尿,转入我院泌尿外科治疗.取脓血尿培养,同时检出米勒链球菌和阴沟肠杆菌,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治疗,28 d痊愈.

    作者:陈洪山;宿洪英;薛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预防医院感染

    国家卫生部于2000年12月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于2001年7月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军标)>,是我们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依据和标准.在执行中,应做到:

    作者:邢红霞;张红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血液中检出星状诺卡菌两例报道

    1 病例1.1 病例1 患儿,女,25岁,以不规则发热1周,诊为呼吸道感染于2002年4月收住我院儿科.体查:体温38.9℃,扁桃体红肿无脓,肺部有啰音,精神差,四肢及皮肤有不规则抓痕.

    作者:刘敏;史莉;许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介绍一种湿化瓶的消毒方法

    我院供应室对湿化瓶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方法,从2000年4月推行以来,到2002年4月共消毒720次,供应室、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办对湿化瓶定期与不定期作细菌培养监测,作细菌培养监测达112次,细菌培养监测合格率100%,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加强了医院消毒感染管理,提高了消毒效率.临床实践证明,灭菌效果确实可靠,方法简单实用.

    作者:夏顺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黄杆菌致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及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黄杆菌致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方法分析44例黄杆菌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和抗生素药敏试验, 44例患者的痰标本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微生物自动检测系统进行细菌学鉴定及药敏试验,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标准判定结果. 结果全部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27%);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98%)、机体免疫力降低(80%)、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45%)是导致黄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常用药物中,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较敏感. 结论黄杆菌致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有各种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细菌耐药率高.

    作者:逯勇;童朝辉;杜小玲;王臻;黄克武;王辰;张洪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医院感染菌的分布及耐药结果分析

    目的对医院内临床分离菌进行菌谱分析和耐药性监测,了解医院感染菌的情况,为细菌性感染经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根据1999年NCCLS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 结果在这两年中医院感染菌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前两位;所监测的28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产ESBLs细菌比不产ESBLs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率明显升高. 结论医院感染菌菌谱的调查和规范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对医院感染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褚云卓;丁丽萍;年华;王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 方法应用常规痰细菌培养方法检出病原菌,用单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以双纸片协同试验法确定ESBLs阳性菌株. 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598株,其中G-菌439株,占73.4%,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主;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ESBLs总阳性率为20.9%,其中大肠埃希菌为16.2%,肺炎克雷伯菌为26.2%. 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而且耐药性较强,今后应加强病原菌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卫光;王一兵;王炜;朱其凤;常艳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慢性前列腺炎细菌感染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细菌感染的分布及几种主要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 方法对1 880份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鉴定系统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根据NCCLS规定进行判断. 结果共分离出304株细菌,分离率为16.2%;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种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40.8%、13.5%和13.2%;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在阳性球菌当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 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细菌感染分布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的比例高,在选用的抗生素当中,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用药.

    作者:曹伟;代洪;童明华;刘礼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重症监护病房肠球菌感染及体外药敏监测

    目的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肠球菌的感染现状并对其耐药性进行体外药敏监测. 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肠球菌,用K-B法及E-test试条法监测肠球菌耐药率. 结果 ICU内116株肠球菌中,以粪肠球菌分离率高,为75.0%,屎肠球菌为10.3%,居第2位,116株肠球菌中检出耐氨苄西林肠球菌(ARE)16.4%,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AR)38.8%,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合并氨苄西林耐药株6.9%,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但检出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VIE)3.4%. 结论 ICU内肠球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须严密监测,预防耐药肠球菌的暴发流行.

    作者:陈亮;彭少华;詹燏;王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潜在耐药菌引发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调查

    目的确定潜在耐药菌所致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VAP)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对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171例患者做前瞻性调查,分别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检验判定耐药菌及其他致病菌引发VAP的危险因素. 结果 VAP在持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55.55%),并大多由潜在耐药菌引发(69.47%);耐药菌已占分离菌株总数的53.36%,并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此外,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及先期有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史显著相关于耐药菌引发的VAP. 结论在监护病室耐药菌引发的VAP已日趋严重,应重视并强调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肖军;施善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锌离子浓度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试验的观察

    目的探讨M-H琼脂中锌离子浓度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试验的观察. 方法调整M-H琼脂中锌离子浓度分别为0.025 mmol/L,0.049 mmol/L,0.098 mmol/L,0.199 mmol/L,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随着锌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分别为71.9%,65.6%,25.0%,15.6%;抑菌圈平均直径也随之减小,分别为19.4mm,19.0mm,13.4mm,12.7mm. 结论锌离子浓度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试验结果,因此在处理相关试验时,应考虑到锌离子浓度的影响.

    作者:沈瀚;夏永泉;吕定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严重烫伤后补体动态变化与内源性机会菌感染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严重烫伤后血清补体趋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内源性机会菌感染的关系. 方法采用小鼠 30%TBSAⅢ度烫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烫伤组和去补体烫伤组,检测血清补体趋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取肺组织及心内血培养,肺组织进行动态细菌定量培养. 结果烫伤后血清补体的趋化活性在伤后30 min迅速升高,6 h达到高峰;单纯烫伤组的肺组织细菌定量培养的动态变化与补体趋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呈显著正向相关;单纯烫伤组的肺组织及心内血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0%、60%,去补体烫伤组的分别为70%、40%;去补体烫伤组的肺组织在伤后12 h的细菌量明显减少,与单纯烫伤组的比较相差显著(P<0.05). 结论去补体后烫伤可减轻并发机会菌感染,提示过量的补体碎片可诱发机会病原菌的易位和感染.

    作者:汪正清;鲜尽红;黎庶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免疫接种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小S蛋白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

    目的研究BALB/c(H-2d)小鼠免疫接种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小S蛋白(HBV small S envelope protein, S-HBsAg)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 方法 BALB/c(H-2d)小鼠腹腔接种0~5μg的S-HBsAg;4周后分离脾淋巴细胞,体外分别用特异性多肽、S-HBsAg刺激,分别用51Cr释放实验 3H掺入实验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及辅助T淋巴细胞(helper T lymphocyte, HTL)增殖实验. 结果 CTL反应的靶细胞自然释放率,自然释放/大释放,平均数±标准差为(28.76±13.45)%;分别接种0,0.65,1.25,2.5,5μg S-HBsAg的BALB/c(H-2d)小鼠脾淋巴细胞CTL特异性释放率(平均数±标准差)分别为(31.21±9.23)%,(42.36±19.32)%,(91.21±22.97)%,(69.25±24.l3)%,(51.49±21.66)%,均高于作为对照的0组小鼠脾淋巴细胞CTL释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L增殖实验,用S-HBsAg刺激的0.65~5μg实验组BALB/c(H-2d)小鼠脾淋巴细胞cpm值(平均数±标准差)分别为3 830.24±1 496.12,2 736.19±1 238.06,4 100.37±1 723.74,1 246.18±1 088.88,均高于未用S-HBsAg刺激的对照组BALB/c(H-2d)小鼠脾淋巴细胞cp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ALB/c(H-2d)小鼠免疫接种S-HBsAg,产生明显的、相互关联的CTL及HTL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施理;刘树人;孔祥平;易学端;张宜俊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目的对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方法对2000年1~10月医院感染监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医院感染漏报率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低、抗生素使用不尽合理、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结论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坚持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加强沟通,制定并执行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专职人员加强学习.

    作者:姚美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手术室预防伤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手术室为有效地预防手术期感染的发生,需从以下环节予以重视.

    作者:郝丽芸;田继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关系. 方法调查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各种护理管理因素. 结果抓好护理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 结论作好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孙玉霞;郭凯;聂柔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关于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处理的认识与思考

    目的探讨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无害化管理的方法. 方法分析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处理的现状,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果对使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无害化管理提出了相应对策. 结论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的科学管理,保证处理的质量.

    作者:熊永琼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医院消毒用品管理模式的探讨

    为了推进卫生部新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我们按照其有关规定,对医疗卫生消毒用品采取索证、备案、认可的管理模式,对医院使用的医疗卫生消毒用品实施了有效的监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严格控制伪劣消毒产品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减少医院感染和医疗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讨论如下.

    作者:齐福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并发肠源性感染的胃肠功能保护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肠源性感染时胃肠功能管理及预后. 方法对32例MODS中伴胃肠衰竭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32例MODS患者中,伴发胃肠功能衰竭者13例,11例成活,2例死亡,死亡率15.4%. 结论重视胃肠功能管理,加强胃肠功能保护是提高MODS患者救治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儿童肾病综合征与医院感染

    儿童肾病综合征是儿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感染是本病常见的合并症及复发和死亡的主要诱因.对我院儿科1986年7月~2002年12月47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

    作者:姜家莹;殷轶玺;王艳玲;徐继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对1999年1月~ 2001年11月入住综合ICU,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的36例患者,感染原因、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综合ICU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年龄、住ICU时间及APACHEⅡ评分皆高于非肺部真菌感染者(P<0.05),其基础疾病与普通病房有所不同,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3%,非白色念珠菌占47%,肺部真菌感染后死亡率高达39%. 结论综合ICU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及真菌类型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吴铁军;田锁臣;哈桂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医院感染学文献在我国期刊中的分布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了解掌握我国医院感染学方面的信息,使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掌握其发展动向,从中找出该学科领域主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图书信息部门参阅.

    作者:丛爱玲;王友贞;曹青文;李成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51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 结果 2 160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真菌感染251例,感染率占11.6%;感染部位以口腔及上呼吸道为主占39.4%;其次是肺占23.1%;真菌类型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主要易感因素有患者的年龄、癌症的分期、反复放化疗、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免疫增强剂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用组(P<0.05) . 结论减少易感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减少恶性肿瘤并发医院真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王存德;刘坤;江波;黄晓霞;王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发口咽部真菌感染及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预防对策,指导临床护理. 方法对1999~2001年鼻咽癌行放射治疗住院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28例中经咽拭子培养证实,发生口咽部真菌感染31例,占24.2%;检出致病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鼻咽癌放射治疗并口咽部真菌感染与肿瘤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放疗导致放射性口腔粘膜损伤、机体屏障破坏、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并且随着住院时间延长,真菌感染发生率增加. 结论应明确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改善病房环境、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激素.

    作者:郑秀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菌的研究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中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流行状况及来源. 方法对1999年10月~2000年3月入住RICU患者的痰及相关部位的标本(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留置导尿的尿标本等)采样送检. 结果 RICU 26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8例(69.23%),其中16例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88.89%);病原菌多数为非发酵菌(41.84%). 结论 RICU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多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病原菌多为非发酵菌.

    作者:岳文香;黄绍光;李敏;倪语星;万欢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 方法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CRF 95例,进行医院感染分析. 结果 CRF医院感染率为36.8%,常见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及皮肤;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及真菌;血清白蛋白和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P<0.005). 结论 CRF医院感染率为36.8%,这与患者血清白蛋白及住院时间等多种因素关系密切.

    作者:包铧;胡作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65例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原因分析

    1 临床资料1.1 资料 2001~2002年医院感染病历938份,对其中65例医院感染败血症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作者:张玉珍;王培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高压氧舱内微生物监测及医院感染的防护

    自1996年2月以来,定期对高压氧舱进行微生物监测,并根据所培养的菌种类别采取消毒灭菌对策,也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作者:杨丽丽;董兆华;林爱玲;赛海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3 055例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NI)的特点,分析引起NI的危险因素,寻找控制NI的措施. 方法对1996年8月~2000年12月间,3 055例住院患者NI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医院感染328例,医院感染率10.74%;351例次,例次发病率11.49%;感染多发于脑卒中患者,以脑梗死、脑出血为著,其构成比分别占45.12%和15.55%;感染部位分布以上、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常见,分别占38.18%、22.79%、21.65%和7.12%;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侵入性操作、病区空气洁净度、住院时间、季节、年龄、抗生素应用等是引起NI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神经内科患者NI发病率较高,获得途径以外源性为主,针对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重点监控,同时提高医护质量,合理用药,一定能降低NI的发病率.

    作者:吕冬苗;孙玉玺;刘喜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强氧化离子水及其临床应用

    强氧化离子水在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被广泛应用,被称之为跨世纪消毒剂.

    作者:张玉强;张颖;何多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包内指示卡在灭菌过程中颜色变化的探讨

    为保证供应室物品灭菌合格率100%,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灭菌效果监测就尤为重要.目前准确、具有权威性的监测是生物监测,由于生物监测工作繁重,监测结果的报告时间较长,从而影响灭菌物品的及时发放和增加工作量,每件物品不可能进行生物监测(按规定每月1次).因此每件物品放置包内卡指示卡进行监测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不可少.但包内指示卡受不同因素的干扰较大,指示卡变黑不均或浅于标准黑色就容易造成误判断,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我们对4组试验包用正常的不受因素干扰的指示卡160条,受潮的指示卡200条,油浸染的指示卡240条,受压的指示卡460条和生物指示剂600支分别置入4组试验包内灭菌后进行对照试验,结果如下.

    作者:胥树萍;汪惠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有关内镜再处理的一些问题

    1 为何内镜清洗时必须选择酶洁液●由于内镜管道尤其是软式内镜设计非常复杂,很难彻底刷洗至内部管道的各个表面;尤其是不平、缝隙、粗糙的表面.

    作者:黄靖雄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病房枕芯细菌污染调查与灭菌效果的观察

    近年来,被褥、床垫的消毒处理已引起重视,但枕芯却往往被忽视.为了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本人对本县三所县级医院各个科室的枕芯做了细菌含量调查并进行了两种灭菌效果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爱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

    新生儿期是人在一生中经历变化大的一个时期,从清洁的环境来到万物生长的环境,失去母体的保护,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易并发各种感染,感染后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如何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是降低我国儿童病死率的关键,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降低感染率.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技术有了极大进展,但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医院感染率及死亡率仍居儿科首位.本研究就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病原学、预防措施等相关因素作如下综述.

    作者:周敏;丁爱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05例老年患者非手术治疗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倡导合理用药. 方法对2001年6月份出院的1 464份病历随机调查786份登记,重点分析老年非手术治疗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结果老年组使用抗菌药物者占50.97%,用于治疗者占76.19%,有效率73.33% . 结论老年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把握指征不够严格、配伍不当、品种更换过频及品种趋向高档化、病原送检率低等问题.

    作者:刘土富;刘玉亭;查红;张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在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52例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2.7%,细菌清除率为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中疗效好、安全,可作为免疫力低下患者合并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作者:赵谢兰;彭捷;刘魏;刘弋;徐雅靖;陈方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常见细菌生存能力测定

    目的测定几种常见细菌在常温下与低温下的生存能力. 方法采用生理盐水保存法,通过实验室测定细菌在0~72 h时生长、5℃和25℃时的存活率,来测算和比较几种常见细菌的生存能力. 结果低温5℃、72 h后,几种细菌的菌数明显下降,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常温25℃、72 h后,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另几种细菌大量繁殖. 结论实验简便、数据可靠,对药品、食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以及细菌学检验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作者:苏金石;胡兵;李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综合医院收治SARS的布局改造

    目的应对北京突发的SARS疫情,对综合医院进行布局改造,确保患者及时收治. 方法按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要求将26所综合医院改造成为适合SARS收治的定点医院. 结果经改造的综合医院投入使用后,迅速隔离传染源,有效的控制疫情扩散,缓解了各医院发热门诊和郊区县SARS救治的压力,同时也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结论在短时间内用较少资金,完成综合医院布局改造,满足了患者收治需要,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举措.

    作者:李素英;魏华;刘坤;吕超英;高居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北京地区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分析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SARS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北京地区2003年3月20日~2003年5月31日666所医院进行医务人员SARS感染调查. 结果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发病期较社会人群前移,综合门(急)诊医务人员SARS感染发病率占医务人员感染构成比71.34%,其中护士占48.81%,医生占35.49%;年龄<40岁占83.58%;医务人员感染暴发为三级医院为主69.28%. 结论由于信息封闭、指导诊断失误和控制措施不利导致SARS在北京地区暴发,医务人员是首批受感染者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传播链;必须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与保健.

    作者:魏华;李素英;刘坤;吕超英;高居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反弹医院感染控制预案

    为有效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反弹,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作者:北京市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