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对不同腹部疾病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行手术治疗的坏疽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采用前瞻、双盲、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进行观察.结果 以肛门第一次排气为胃肠功能恢复的标准,观察组48 h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能够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有小腿部肌肉的收缩效应,还可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但是病例较少,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金成;周艳玲;华伟;黄锦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慢性皮肤溃疡创面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从慢性皮肤溃疡创面分离出的36株阴沟肠杆菌采用美国DADE公司生产的Microscan半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PC20快速革兰阴性鉴定板,鉴定出细菌.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 PC20革兰阴性细菌药敏卡片,得出药敏的敏感程度.结果 36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对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噻吩耐药率为100%,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对阿米卡星敏感率72.4%,对头孢他定敏感率63.8%,对复方新明敏感率为41.7%,对其他多种抗生素呈现高度耐受.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物具有高耐药率和高耐药水平,多重耐药现象较普遍,临床可把喹诺酮类抗生素和阿米卡星作为临床首选;也可以选用头孢他啶和复方新明.亚胺培南是对其稳定、可靠的敏感药物,可用于严重病例的治疗.
作者:何仁亮;刘英祥;吴见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急诊氩气刀治疗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Mallory-Weiss syndrome,MWS)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9月-2007年12月应用氩气刀治疗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经氩气刀治疗后均无再出血,无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 急诊内镜下氩气刀治疗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非常有效、安全的急诊治疗措施.
作者:卢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宣城市0~7岁儿童指血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含量的测定,了解该市儿童微量元素水平,为儿童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北京博辉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BI-15100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铜、锌、钙、镁、铁.结果 锌缺乏占第1位,为64.2%;铁缺乏占第2位,为45.3%;钙缺乏占第3位,为22.1%,男妇女儿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宣城市微量元素尤以锌、铁缺乏严重,应提高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补充微量元素,预防疾病发生.
作者:李亚林;郭翠玲;金基福;李谷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RASSFIA和PCNA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4例.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39~71(57.5 4-8.6)岁.鳞癌22例,腺癌12例.TNM分期:Ⅰ~Ⅱ期13例,Ⅲa期21例.采用荧光定量RT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ASSFIA和PCNA在肺癌组织组和正常组织组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试验组RASSF1A表达水平(1.39±0.42)较对照组(5.28±2.25)明显降低(P<0.01);而PCNA表达水平(2.44±1.13)较对照组(0.77 ±0.33)明显增加(P<0.01).随着病变进展,RASSF1A表达降低,PCNA表达增高(P<0.05).≤50岁组RASSF1A表达水平低于>50岁组(P<0.05),而PCNA表达水平高于>50岁组(P<0.05).肺癌组织中RASSF1A与PCNA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P<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RASSF1A降低而PCNA表达增强.两种基因异常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刘黎明;张永;胡俊峰;余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标准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有效性.方法 将 42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组(22例):常规基础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0 U/(kg·次),皮下注射,2次/d;标准肝素组(20例):常规基础治疗加用标准肝素0.5 mg/(kg·次),皮下注射,2次/d.结果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硬肿消退时间基本相似.但两组肝素使用时间比较,低分子肝素组明显短于标准肝素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较标准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
作者:盛伟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范围、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76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入院后24 h内检测血浆BNP,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血浆BNP浓度与AMI的范围、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浆BNP水平与AMI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血浆BNP水平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反映AMI的严重程度;AMI范围越大,左室功能越差,BNP水平越高;BNP水平可作为心血管事件预测指标.
作者:闫荣香;郭树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紫外线、红外线、毫米波联合应用对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40例深Ⅱ度创面患者随机分为7组:紫外线治疗组(A组)、红外线治疗组(B组)、毫米波治疗组(C组)、紫外线加红外线治疗组(D组)、紫外线加毫米波治疗组(E组)、红外线加毫米波治疗组(F组)、紫外线加红外线加毫米波治疗组(G组),分别采用毫米波、红外线、紫外线及联合应用治疗烧伤创面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从开始至治疗14 d观察症状及创面愈合情况.7组疗效比较,D组、E组、F组、G组分别与A、B、C组比较疗效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与D、E、F组比较疗效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D、E、F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仪器联合应用能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加快,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毫米波、红外线、紫外线.同时,三种仪器联合应用效果强于两种仪器联合.
作者:郑健林;易先锋;宋春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喉癌、下咽癌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9例喉癌、下咽癌MP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喉癌MPC以肺癌(20.7%,6/29),下咽癌MPC以食道癌(24.1%.7/29)为多见.本组MPC病理类型以鳞癌(占75.9%)多见,有放、化疗史患者较易发生MPC(62.1%,18/29),有烟、酒嗜好的患者较易发生MPC(58.6%,17/29).本组总的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7.9%、24.1%.其中积极治疗组3年生存率达50.0%,放弃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0,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3).结论 喉癌MPC以肺癌多见,下咽癌MPC以食道癌多见.有放、化疗史患者较易发生MPC.有烟酒嗜好的患者较易发生MPC.细致的随访和复查、早期明确诊断和积极有效地治疗可以提高MPC患者生存率.
作者:纪东;李其庆;施海翔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斯奇康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5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西替利嗪及斯奇康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口服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治疗组4例,对照组8例.结论 西替利嗪联合斯奇康治疗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柴飞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前列腺癌86例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34例.前列腺增生41例,不典型增生2例,前列腺内皮瘤3例,前列腺慢性炎症4例,鳞状上皮化生1例,结核1例.3例患者声像图未显示前列腺占位病变但穿刺活检为前列腺癌.而2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异常增高的患者穿刺活检为前列腺增生.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安全、并发症极少,在临床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很有价值,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作者:姜伟;潘慧娟;刘颖;李加平;程佳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黄芪、刺五加对过敏性紫癜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4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刺五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的差异.结果 常规治疗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16+56及IgA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芪、刺五加口服能调节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罗桂平;练文华;叶小汉;任国珍;曾华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伴ST-T改变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和非LVH患者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比较分析伴STT改变高血压LVH患者106例,非LVH患者13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结果 伴ST-T改变高血压LVH患者和非LVH患者CAG阳性率分别52.8%和37.7%(P<0.05).CAG显示1支病变、2支病变和3支病变的发生率LVH患者分别为15.1%、23.6%和14.2%,非LVH患者分别为14.6%、12.3%和10.8%.冠状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LVH患者分别为37.7%、9.4%和5.7%,非LVH患者分别为25.4%、8.5%和3.8%.结论 伴ST-T改变高血压LVH患者冠心痛发生率较非LVH患者高,2支病变和中度狭窄的发生率较非LVH患者要高(P<0.05).
作者:方胜先;郭盛;夏斌赞;彭文君;陈金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第三代喉罩应用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老年全麻手术患者100例(60-90岁),ASA Ⅰ~Ⅲ级,随机均分成第三代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5 min(T3)、手术开始时(T4)、拔管后即刻(T5)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每组随机抽取20例患者于T0、T1、T2、T4、T5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并记录患者相关并发症.结果 气管插管组T2时SBP、DBP、HR显著高于第三代喉罩组(P<0.05);T2、T4时AE、NE、DA均显著高于第三代喉罩组(P<0.05).气管插管组并发症显著多于第三代喉罩组(P<0.05).结论 老年人全身麻醉通气使用第三代喉罩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并发症少.
作者:殷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易感因素对其转归的影响,降低肺栓塞的病死率.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43例肺栓塞的临床参数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栓塞部位和程度及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的选择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例肺栓塞,死亡10例,好发年龄为60~80岁,死亡组平均年龄为(65.7±14.4)岁,存活组(59.7±15.8)岁;基础病为恶性肿瘤高占32.6%(死亡组占40%,存活组30.3%);患者死亡多在发病8 d内,发病14 d以上多存活;D-二聚体浓度平均(11.1±10.9)μg/ml,其中死亡组(14.6±18.3)μg/ml,存活组(10.0±7.5)μg/ml.右肺动脉干栓塞病死率41.7%、左右肺动脉干栓塞病死率26.7%、右下肺动脉病死率12.5%,其他部位栓塞无死亡.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的病死率为16%远低于未治疗组的42.9%.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组7例无一例死亡,尿激酶组病死率为23.1%,肝素组为11.1%.结论 对肺栓塞积极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抗凝或溶栓尤其是rtPA治疗显著改进肺栓塞患者的转归;老龄患者、恶性肿瘤、D.二聚体水平和右肺动脉干栓塞可能影响肺栓塞预后.
作者:吴本权;刘慧;黄静;张文先;周宇麒;张天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采用PFN治疗高龄(平均年龄7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临床资料.骨折均为闭合型,按AO分类3-1al型5例,3-1A2型14例,3-1A3型8例.采用闭合复位穿钉、锁定技术.结果 随访27例,随访时间5~18个月,3~4月内全部骨折愈合.按Charnley髋关节疗效标准评分,27例患者中,优12例,良14例,差1例,优良率达96.30%.无术后感染,无股骨头坏死,1例近端锁钉穿出股骨颈.结论 采用PFN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创伤小,固定可靠,患者可早日下床活动,适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
作者:朱勋兵;张长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础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小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5~7岁ASA Ⅰ~Ⅲ级行腹部手术的小儿患者,在基础麻醉下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按椎管长度给药,布比卡因0.15 mg/cm),用药后观察镇痛效果、肌松效果,持续监测NIBP(MAP)、ECG、HR、SpO2,记录患儿术中恶心呕吐及术后随访麻醉后恶心呕吐、头痛、背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结论 基础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小儿腹部手术,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小,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波;邓劲松;张日英;韦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方法 分别测定60例ACS患者入院时hs-CRP水平,并测定3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健康成人hs-CRP作对照.血浆hs-CRP的测定采用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 ACS组的hs-CRP水平为(8.05 ±2.48)mg/L,较正常时照组的(2.17 ±0.91)mg/L高(P<0.05);较稳定型心绞痛组(2.27 ± 0.84)mg/L高(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2.27 ±0.84)mg/L较正常对照组(2.17±0.9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与ACS发生有关,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飞鸣;李科民;陈向民;梅廷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对肺不张病因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收治的128例肺不张患者进行纤支镜检查.结果 128例肺不张患者中肺癌65例(50.8%),炎症40例(31.2%),结核21例(16.4%),异物2例(1.6%).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纤支镜检查用于肺不张的病因诊断具有确诊率高、安全性大的特点,肺不张患者应及时进行纤支镜检查.
作者:邱栋发;李雄辉;房晓华;黄窕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3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7%的患者有明确的胆囊炎、胆结石病史,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其次为黄疸和右上腹包块,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浸润程度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重视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可望改善其预后,Nevin分期、分化程度是原发性胆囊癌有意叉的独立预后因子.
作者:马继民;孟翔凌;崔杰;叶晓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终止妊娠的时机、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合并心衰病例中未做产前检查或偶做产前检查57例;产前心衰60例,产后心衰2例;多胎7例;合并贫血27例,低蛋白血症33例,呼吸道感染9例,围产儿死亡6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急、病情重,可危及母儿生命,应加强孕期监测以便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积极控制心衰、适时终止妊娠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斌;黄素然;萧丽娟;黄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行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5年里32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分析术中出血原因,宫腔纱条填塞指征、方法,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止血效果好,全部保留子宫,术后无感染、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结论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现子宫出血用宫腔纱条填塞止血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桑学梅;唐桂娥;马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寻找手足口病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及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引起的医院内感染或感染的暴发流行.方法 收集和分析就诊的2 09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资料,并回顾消毒、隔离措施.结果 诊治了手足口病患者2 090例,死亡2例,余均痊愈出院,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合理的诊治方案,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地治愈患者及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作者:王幼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EBV)DNA水平在监测复发转移方面的临床意义,并与VCAIgA、EA-IgA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对21例临床缓解期患者和25例临床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浆,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在PE7700型检测仪上定量检测血浆标本中EBV-DNA水平,免疫酶法检测VCA-IgA、EA-IgA水平.结果 肿瘤复发转移组92%(23/25)的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到高拷贝数的EBV-DNA,中位浓度为420 000 copies/ml,在临床缓解组患者中,仅4.8%(1/21)的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到较高拷贝数的EBV-DNA,中位浓度为0 copies/ml.两组阳性率及中位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VCA-IgA、EA-IgA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浆EBVDNA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鼻咽癌复发转移的诊断,其预后价值优于VCA-IgA、EA-IgA水平的检测.
作者:彭培建;廖海;林忠;肖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156例巨大儿(体重≥4 000 g)的临床分析,探讨巨大儿的产前预测及分娩方式,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两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156例巨大儿进行研究.选择同期分娩的156例正常体重(2 500 g≤体重<4 000 g)作为对照.两组的孕周、宫高、腹围、超声检查、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巨大儿组的孕周、宫高、腹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母体并发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巨大儿组中剖宫产亚组较阴道分娩亚组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的软产道裂伤及母体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妇分娩的孕周,分娩时宫高、腹围以及超声检查是产前预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巨大儿的母体易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选择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儿并发症.
作者:孙李伟;李新平;陈海云;张凤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施行手术切除,综合文献对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转移特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0.6%、21.9%.结论 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韩彦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所引起的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对20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分别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Holdaway 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其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后软组织面角增大明显(P<0.01);鼻下点至H线距增加(P<0.05);上唇厚度、H角、下唇凸点至H线距以及下唇凹点至H线距(Si-H)均减少(P<0.05).结论 使用Twin-block矫治器可以令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下颌前移的同时减少上、下唇软组织的突度及厚度,改善前突面型.
作者:卢红飞;麦志辉;艾虹;陈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入A型链球菌制剂和顺铂治疗恶性胸水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经病理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腔积液49例,经采用中心静脉管行胸腔引流术排尽胸腔积液后,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6例患者采用胸腔内注入顺铂及A型链球菌制剂,对照组:23例患者仅用顺铂胸腔内注入,2周后复查,多3次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6%,明显高于时照组的52.2%(P<0.05),治疗组仅发热较对照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链球菌制剂与顺铂联合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水是有效低毒可行的方法,较单药顺铂疗效好.
作者:麻成方;魏春勇;汪礼旭;李志华;洪琼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晚期严重梗阻贲门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内镜下局部注射和放置支架联合动脉内导管介入治疗晚期严重梗阻贲门癌.结果 吞咽困难缓解,肿瘤得到控制.结论 内镜微创治疗联合动脉内导管介入治疗是晚期严重梗阻贲门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闫召华;许孝新;程慧新;窦恒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6例分为A组、B组;两组均予常规降糖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药物厄贝沙坦治疗,疗程12周,同时设健康对照组.观察A、B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HOMA2-IR;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和平均动脉压(MAP)情况.观测健康参照组以上参数(检查只做一次).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参照组(P<0.01),厄贝沙坦治疗A组后TNF-α水平比B组低(P<0.05).结论 降低血清TNF-α水平可能是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机制之一.
作者:文朝晖;门杰;冯程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血压控制的临床资料.结果 选用1种降压药占32%,2种以上占68%;选用CCB占52%,β受体阻滞剂占55.2%,利尿剂占19.2%,ACEI占24%.ARB占46.4%.血压由(175.64±19.31)/(99.13±13.11)mm Hg,降至(125.15±14.55)/(73.70±8.83)mm 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01),朱见体位性低血压.结论 老年人降压应个体化,平均血压降至125/74 mm Hg也安全.
作者:王伟;李亚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洗手液细菌污染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洁芙柔洗手液临床使用过程出现细菌污染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对原瓶装的洁芙柔洗手液未使用或临床使用过程进行取样培养,未发现细菌生长,而采用洁芙柔旧瓶或其他旧瓶分装洁芙柔洗手液,临床应用过程有细菌生长.结论 使用洗手液时,采用小瓶分装,用完小瓶无消毒处理或消毒不到位便重复使用是引发洗手液被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
作者:吴伟珠;白利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右心室心肌组织被脂肪纤维组织所替代,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是猝死的常见原因[1].
作者:王汉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婴幼儿腹泻发病率高,也是婴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治疗不当,会使患儿病程迁延,且发生并发症,尤其是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患儿,以及耐药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或霉菌感染所致的腹泻,治疗更加困难[1-4].
作者:张爱霞;张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地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及其他自制相关情况调查表对102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评分.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总发生率为35.3%.脑卒中后出现抑郁者与脑卒中后无抑郁者比较性别、卒中性质、病变部位无明显差别.但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抑郁发生率比无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明显增高(P<0.05).3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用氟西汀治疗,随访6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者33例(91.7%).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采用氟西汀治疗有效.
作者:汪建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护理业务查房是评价护理质量的有效指标之一,也是理论指导实践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和手段,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培养全科护士.近几年来,我院采取各临床科室轮流护理业务查房制,并不断总结护理业务查房的经验,改革护理业务查房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科际护理查房的模式、内容及效果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完善.
作者:徐秀云;杨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鞣酸软膏与紫草油在预防新生儿红臀中的效果.方法 从住院的新生儿红臀患儿中抽取100例,根据住院号末位数的奇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奇数组)50例清洗臀部后以无菌棉签蘸取适量鞣酸软膏均匀涂抹臀部;对照组(偶数组)以同样方法涂以紫草油,使用一次性尿布包裹臀部.结果 治疗组有效49例,无效1例;对照组有效44例,无效6例(P<0.05).结论 鞣酸软膏预防新生儿红臀效果明显优于紫草油.
作者:徐永丽;陈娟娟;徐兵;李立群;刘菊;王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控制血压的作用.方法 对入选社区112例高血压病患者,给予高血压知识指导、饮食保健指导和血压监测等社区护理.结果 入选高血压病患者社区护理前后比较,对遵医行为和血压监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建立遵医行为,从而有效控制血压,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燕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提高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前清洁灌肠效果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依照常规进行术前清洁灌肠准备,实验组在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时向肛门方向按压一侧臀部.比较两组灌肠的清洁效果及灌肠液溢出量.结果 实验组灌肠的清洁效果及灌肠液溢出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结肠癌患者清洁灌肠协助按压一侧臀部能有效减少灌肠液外溢,达到良好的灌肠效果.
作者:白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注射针头更换情况并进行分析.找出患者操作的误区.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笔注射相关信息调查评价表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其中腹部注射区域皮肤状况由本科室糖尿病专业护士进行评估;根据患者重复使用针头频次进行分组,对不同更换频次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情况普遍,51.25%的患者腹部注射区域存在异常.不同更换频次两组间年龄、Hbal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使用胰岛素时间及腹部注射区域皮肤状况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针头现象严重,糖尿病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任启芳;徐浣白;张珍珍;徐亚梅;史菲菲;胡红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12例3DCRT鼻咽癌患者实行全程临床护理.结果 12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全程放射治疗,近期有效率达91.7%.患者皮肤、口腔黏膜反应轻,骨髓抑制发生率低.结论 采用积极合理的临床护理能使3DCRT鼻咽癌患者减轻放疗副反应,顺利完成全程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闻素玲;郭文雯;吴云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中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下腔静脉损伤原因、治疗及预防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原发性肝癌术中发生医源性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的原因较多,总结可分为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处理方法包括止血抢救生命、血管损伤处的充分暴露和血管的重建修复.预防措施包括术前的充分准备、良好的麻醉和术中关键过程的处理.结论 原发性肝癌术中发生医源性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尽管原因较多,但如果术前准备充分及术中正确处理,是可以避免或降低其发生率的.即使发生,也是可以妥善处理的.
作者:何领;李文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由于存在边支堵塞的风险在技术应用上受到限制.与非分叉病变相比,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有相对低的手术成功率、更大的手术花费和更高的再狭窄率.药物涂层支架的使用,使主支的再狭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边支开口的再狭窄和分叉病变长期预后中存在的再狭窄问题依然存在.在药物涂层支架时代,已出现双支架的治疗策略.通常根据分叉病变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技术,主支支架术加必要时边支支架术是目前通常采取的技术策略.
作者:胡学俊;高文俊;刘文洁;柯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Cofilin(丝切蛋白)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的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ofilin的基本功能是在细胞内结合和解聚F-肌动蛋白(F-actin),其活性是通过磷酸化、去磷酸化、磷酸肌醇、pH改变等进行调节.Cofilin介导了细胞内的信号途径,从而调节肌动蛋白骨架的重组,对细胞迁移起到重要作用.细胞运动中的每个步骤都受到精巧的调节控制,以保证原料和能量的合理利用和细胞迁移的有效进行.Cofilin正是在这一调节中起作用的一个蛋白.肿瘤细胞的转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根据目前对Cofilin的研究结果,从Cofilin在细胞迁移及肿瘤细胞转移中的作用作以综述.
作者:苏桃;陈临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报警提示与镜检血片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BECKMAN COULTER LH-75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根据仪器报警提示,对异常标本推片染色镜检,对仪器报警异常结果与镜检结果相比较.结果 仪器报警提示阳性率为21.3%,血片复检阳性率为9.2%.两种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1,P<0.01).对未成熟粒细胞、杆状粒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有核红细胞等报警提示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结论 LH-75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报警提示存在一定假阳性.对仪器报警提示异常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既能确保不漏检阳性结果,也可纠正仪器的假阳性提示.
作者:朱新建;钟小强;刘翠玉;徐韵静;范菲楠;凌莉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保存条件对尿液干化学试带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干化学试带分别在4℃冰箱、室温(20±5)℃封口保存和室温敞口保存,连续6 d用三种不同方法保存的干化学试带测定尿液质控液和正常尿液,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三种不同方法保存的干化学试带连续6 d检测质控尿液结果PRO(蛋白质)、URO(尿胆原)、NIT(亚硝酸盐)、BIL(胆红素)均一致;pH(酸碱度)保持在5.5,6.0两个值;SG(比重)和Vc(维生素c)差异不明显;Glu(葡萄糖)、BLD(隐血)、KET(酮体)和WBC(白细胞)四项室温封口保存和冰箱封口保存变化不明显,但室温敞口保存有明显变化.结论 尿液干化学试带在室温(低于30℃)或冰箱封口保存均可,但不能在敞口保存.
作者:李霞;张林;刘增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确定新生儿头颅CT成像佳低管电流,保证图像质量.方法 将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头颅成像管电流分别为标准组250 mAs,低剂量组为150 mAs、100 mAs和75 mAs.将各低剂量组图像与标准组进行比较,分别计算各组ED平均值,及各低剂量组ED减少的百分比.结果 与标准剂量组比较,各低剂量组ED分别降低了41.59%、60%和70%;低剂量组150 mAs和100 mAs图像质量与标准组无差别.75 mAs组图像质量略有降低,但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论 应用75 mAs管电流进行新生儿头颅成像,有效剂量显著降低,并获得了诊断所需的图像.
作者:程英;黄柳华;金阳;陈俊斌;关计添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抗生素的用药状况和使用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在神经外科2008年度调取全年810份病历,其中气管切开患者48例.应用调查表,根据调查内容逐个进行登记,然后统计分析获得资料.结果 通过对抗生素使用时间以7 d为限,对于使用一联抗生素、二联或三联抗生素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外科抗生素的使用广泛,尚存在滥用现象,应加强管理,按照科学理论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郑德群;汪彤彤;张潜;岳培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有效社区卫生服务干预措施.方法 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个居委会的流动人口孕产妇采取社区卫生服务干预措施,并在措施前后进行2次回顾性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报表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实施流动人口孕产妇社区卫生服务干预措施,使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干预前的32.3%上升至干预后的98.5%,有效地提高了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结论 强化各级政府在妇幼保健中的责任;加强社区妇幼保健医生的人员配置和工作职责.完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网底建设;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采取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对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意义重大.
作者:欧阳芳芳;叶定村;陈敏;韩利民;陈春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施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健脾益肺之方;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也短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能提高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综合疗效.
作者:赵国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层社区医学论文的写作方法.方法 利用基层社区医务工作者的特点和优势.整理、分析、归纳、提炼各类医学资料.使用掌握医学论文书写格式,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统计学,书写的文学性.结果 基层社区医学论文必须具备:一是,论文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二是,符合书写基本格式要求;三是,正确使用统计方法.且把握好三要素的关系,论文的文学和技术处理不可少.结论 掌握和了解基层社区医学论文的基本要素、论文写作规范,才能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论文.
作者:钟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对老年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综合管理方法,为社区高血压管理提出建议.方法 对本中心管辖社区的136名老年高血压高危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生活方式、运动、情绪的干预及定期检测血压、及时调整药物的措施,对干预过程及终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效果.结果 综合干预后本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上升,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参与运动和自觉控制情绪的患者增多,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综合管理和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危人群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这是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合理用药的结果,也是医惠双方共同合作的结果.
作者:王稼颖;陈亦如;陈敏;李翔;侯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时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焦虑的影响,旨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217例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09例,对照组108例.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化评判患者心理焦虑的状况、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有106例患者的焦虑状况通过心理干预得到稳定和好转,依从性明显增高;对照组66例焦虑状况有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应贯穿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全过程中,是改善患者心理焦虑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有助于提高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对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丽明;李芝晃;陈文浩;杨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模型鼠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输入体外增殖培养的BALB/c小鼠骨髓MSC,作为MSC组,15只;用未治疗的AA模型小鼠作为第一对照组(模型组),15只;正常BALB/c小鼠作为第二对照组(正常组),10只.把MSC输注到实验组小鼠体内,分别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率、血常规、骨髓形态学变化等各项指标.结果 模型组小鼠.3只于第2周内死亡,7只于第3周内死亡,2只于第4周内死亡,28 d存活率20.0%;MSC组,4只于第3周内死亡,28 d存活率73.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小鼠模型组与MSC组在8 d时外周血象明显下降,14 d时模型组外周血象仍明显降低,而MSC组开始回升,至28 d血象基本恢复正常.骨髓行形态学检查显示模型组骨髓增生明显减低,有核细胞数明显减少,由大量脂肪细胞填充骨髓,而MSC组骨髓增生活跃,脂肪细胞较少.结论 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可以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存活率,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鼠有治疗作用.
作者:董毅;朱太岗;夏瑞祥;曾庆曙;蔡学杰;钱旭久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