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30~80 ml)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36例(微创组67例,对照组69例),对两组患者病死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①微创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8.9%,对照组死亡20例,病死率为28.9%(X2=4.348,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比较微创组和对照组死亡原因时,死于单纯脑疝的分别是33.3%和70.0%(X2=4.803,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作者:吴君仓;群森;张持;赵昊;郭茜;徐文安;刘祖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灌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情况及生存质量.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82例膀胱癌术后灌注患者(灌注组)进行调查分析,并与泌尿科普通就诊患者(普通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灌注组在SCL-90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因子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②灌注组在SSRS中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显著低于普通组(P<0.01);③灌注组在WHOQOL-BREF中的总体评价、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评分显著低于普通组(P<0.01).结论 膀胱癌术后灌注患者存在有明显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在社会中所获得的支持程度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较低,生存质量较差.
作者:吴义高;刘新民;黄后宝;许平;王瑞权;江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抗癌平丸联合FED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将7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接受抗癌平丸联合FED方案化疗,对照组36例只接受FED方案化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睡眠、食欲及体重等一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但两组近期疗效与毒性反应差异不显著.结论 抗癌平丸能改善睡眠、增强食欲、缓解体重下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铁成;郑荣生;俞秀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及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12月间住院的50例继发院内真茵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中共分离出60株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株占65.00%,热带念珠菌株占23.34%;感染分布在全院7个科室,其中ICU 50%(25/50)、神经内科20%(10/50)、心内科12%(6/50)、肿瘤科6%(3/50)、干部病房4%(2/50)、脑外科4%(2/50)、普外科4%(2/50);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占36%,其次为呼吸道占30%.结论 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与年龄、严重基础疾病、高效广谱抗菌素使用、侵入性操作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因素相关,尤其应重视ICU内真菌感染的预防.
作者:石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中度、重度致早产儿、足月儿的听力损伤发生率.方法 选择缺氧缺血性脑病惠儿120例包括足月儿、早产儿两大组,每组按病情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三小组,每小组20人,行畸变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异常者定期复查,复查2次仍有异常者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异常者3个月后再复查脑干诱发电位,仍异常则诊断为听力损伤.结果 早产儿组、足月儿组多次听力筛查及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sig(相当于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对早产儿的听力损伤更严重.
作者:蒋英;刘娜秀;胡贵珍;邱燕玲;李湘玲;刁诗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临床体检、钼靶X线检查、超声检查三种方法 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探讨基层医院乳腺癌筛查的适宜方法 .方法 选取当地3 031名45~65岁妇女采用临床体检+钼靶x线检查+超声检查(共3项检查)的检查方案,钼靶X线及超声检查至少一项为阳性或可疑者行手术病理检查来确诊乳腺癌,比较3种方法 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通过3项检查,阳性+可疑检出36例,占1.1880%,经病理确诊乳腺癌7例,占0.2310%;临床体检筛查3 031例,阳性+可疑检出32例,占1.0560%,经病理确诊乳腺癌5例,占0.1650%;钼靶X线检查3 031例,阳性+可疑检出率为12例,占0.3959%,病理证实乳腺癌6例,占0.1980%;B超检查3 031例,阳性+可疑检出29例.占0.9568%,病理证实乳腺癌4例,占0.1320%.结论 筛查工作能够提高乳腺癌检出率,先体检,然后结合超声检查确定可疑人群,后对可疑人群进行钼靶X线检查的方法 在基层医院有利于乳腺癌筛查的开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伟;冷玲;宋秀玲;赵德利;朱峰;孙衍增;肖云红;雷复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骨髓血干细胞采集及肝内移植过程中故障的应对.方法 对20例患者于髂骨上棘穿刺采集自体骨髓,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 获得含干细胞的骨髓血,经与门静脉插管相连的皮下药盒注入,对出现故障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每例采集和注入3次,共60人次,出现故障6人次(10%),其中导管堵塞多见(3人次);皮下药盒与门静脉插管连接头滑脱1人次;骨髓穿刺困难,抽取量少1人次;皮下脂肪层过厚,穿刺困难1人次.经及时处理后,60人次均顺利完成骨髓血的采集和移植.结论 骨髓血采集及经皮下药盒肝内移植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以导管堵塞多见,处理不当,移植难以顺利进行.为确保移植成功,必需预防为主,做好移植前准备和移植后处理.出现困难时,应及时应变,妥善处理.
作者:曹葆强;林继宗;许瑞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评价体部伽玛刀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采用国产旋转式体部伽玛刀治疗41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时用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CT定位扫描和三维计划,靶区在肺窗上勾画,并与纵隔窗比较,PTV在GTV外扩1 cm.处方剂量为50%剂量线,5 Gy/次,5次/周,肿瘤局部总刑量40~50 Gy.结果 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61%(25/41),部分缓解率(PR)34.1%(14/41),无变化(NC)4.9%(2/41),总有效率95.1%.41例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放射反应轻微,放射性肺炎Ⅰ级29.3%(12/41),Ⅱ级12.2%(5/41),10例出现放射性食管是的均为中央型肺癌,Ⅰ级17.1%(7/41),Ⅱ级7.3%(3/41).1,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0.2%、82.9%和82.9%、73.2%.结论 体部伽玛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好,副作用轻微,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
作者:赵永生;朱群安;梁宗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24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统计分析抑郁发生和性别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7.9%,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部位有关,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 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马景贺;周玉森;李曙光;杨淼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肝部分切除合并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池州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肝部分切除合并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101例的治疗方法 和疗效.结果 根据肝内结石的分布范围决定肝切除的范围,全组术中均使用胆道镜检查及取石.术后全组无死亡病例,发生切口感染21例(占20.8%),胆漏6例(占5.9%),膈下脓肿3例(占2.9%).手术后疗效优良者50例,优良率81.9%.结石复发11例,占18%.结论 肝部分切除合并胆道镜的使用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可减低术后残石及结石复发率,且并发症少.
作者:周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其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993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10例经手术证实、60岁以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肠梗阻的病因中:肿瘤 53例(48.2%).肠粘连25例(22.7%),腹外疝15例(12.6%),肠扭转6例(5.5%),肠套叠4例(3.6%),肠腔内粪石、异物5例(4.5%),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1.8%).术后并发症39例次,占35.5%,死亡8例,占7.3%.结论 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肿瘤,腹外疝、肠粘连分别为第二、三位的病因.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重视老年患者合并的全身疾病,早期正确诊断、合理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黄建康;卢榜裕;马玲;王振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影响贲门癌切除术后长期生活的因素.方法 对584例贲门癌切除术后生存10年以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0年生存率为17.1%.肿瘤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大体类型、瘤体大小对10年生存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对10年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切端癌残留、癌栓形成、肿瘤浸润浆膜、手术切除性质,以及性别、年龄、病程等对10年生存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贲门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旱期切除治疗仍是提高其10年生存率的关键.切端癌残留、癌栓形成、手术切除性质等因素对10年生存率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樊佃怀;王巍;魏呈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舒降之)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常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 qn.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两组变化情况,3月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律失常症状改善有效率(73.8%)明显高于对照组(47.6%,P<0.05).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有良好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作者:李继远;李晓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8例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发生的时间、症状及体症,结合辅助检查,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28例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均为口服中毒,潜伏期为10~32 d,平均18 d.主要表现为肢体末端开始的感觉和运动障碍,表现为疼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用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结论 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经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预后一般良好,激素治疗可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傅继荣;史家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衰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血清尿酸(UA)关系.方法 选择44例老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14例,Ⅲ级19例,Ⅳ级11例,分别测定血浆BNP及血清UA,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血清UA水平.结果 老年心衰患者血浆BNP及血清U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97.04±535.49)pg/ml vs(81.15±21.24)pg/ml,(462.73±100.68)μmol/L vs(198.47±44.30)μmol/L].心功能Ⅱ、Ⅲ、Ⅳ级各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分别为(316.11±61.09)pg/ml、(635.95±280.2)Pg/ml、(1 287.36±702.36)pg/ml.血清UA水平分别为(377.00±51.93)μmol/L、(473.47±98.34)μmol/L、(553.27±56.08)μmol/L.各组血浆BNP与血清UA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血清UA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
作者:黄宇玮;邢旭斌;邵红;陆强;赵建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浆脂联素(APN)和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MI患者50例,入院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功能,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采用EUSA法测定APN,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结果 AMI患者AP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心功能对照组(P<0.01),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心功能对照组(P<0.01).AMI患者APN、D-二聚体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49,P<0.01).结论 血浆APN、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显著相关,对AMI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艳红;尹奎夫;马香稳;徐燕;张建武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盐酸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36例At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多奈哌齐组20例,给予盐酸多奈哌齐5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12周;尼莫地平组16例,给予尼莫地平组30 mg,每日3次口服,疗程12周.观察用药前后认知功能(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程度.结果 盐酸多奈哌齐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尼莫地平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但疗效不如盐酸多奈哌齐,且不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均可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盐酸多奈哌齐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作者:王忠功;彭爱学;张广慧;孙奉辉;胡文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left-to-right shun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L-RCHD)影响心脏手术术后肺高压危象的重要因素.方法 对229例心脏手术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可能导致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肺高压危象26例次,死亡6例,死亡率为23.08%.术前呼吸道感染、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手术时间、通气频率、再次插管和术后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治疗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出现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和再次插管为危险因素;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通气频率和术后NO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 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和再次插管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危险因素;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通气频率和术后NO治疗为保护因素.
作者:陈光献;梁孟亚;唐白云;张金涛;吴钟凯;张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iterans,ASO)惠者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S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血脂的变化状况及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因高脂血症为主要因素而致的ASO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烟酸片治疗;治疗组34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并分别监测血中ET-1、NO和血脂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的含量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ASO患者血中ET-1偏高、NO水平偏低,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降脂疗效较好,水平恢复正常较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SO患者的血脂水平,治疗ASO,改善ASO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郎芸;缪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用卡维地络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治疗价值.方法 34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与卡维地络口服;38例作为对照组口服钙拮抗剂,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记录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V)、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V)、E/A、E峰减速时间(EDT)、等容舒张时间(IRT).结果 观察组的左室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0.01).结论 替米沙坦与卡维地络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张永正;耿铮子;张希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 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对52例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为口服甘露醇合剂加静滴爱维治;对照组28例为口服甘露醇合剂加静滴抗生素.结果 实验组完全缓解率为74.3%.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32.8%,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甘露醇合剂加静滴爱维治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更为合理的方法 .
作者:魏洁;项飞;吕星旺;丁任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介质的影响,了解GSH对SIRS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GSH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c-反应蛋白(CRP)、IL-10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A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B组明显,MODS发生率下降,炎性介质CRP、IL-6、TNF-α、IL-10水平A组改变较B组明显改善.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改善SIRS的临床症状,对炎性介质起免疫调理作用.
作者:关永东;邓素贞;雷间红;郭永军;陈洁文;江泽慧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以美国巴德穿刺活检枪对62例肺周围性病变经皮肺穿刺活检,统计其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62倒均获取合格的组织标本,穿刺成功率100%.62例中59例得以确诊,确诊率95.2%.其中恶性病变41例,良性病变18例.并发症4例,其中气胸2例,痰中带血1例,诱发支气管哮喘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有效的诊断技术,具有定位准确,确诊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吉瑜虹;尤云飞;刘红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开始血液透析的时机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98例CRF患者,研究开始透析时肌酐清除率(Cer)、血肌酐(Scr)、尿毒症症状、并发症以及首次透析的情况,分析影响透析时机的因素.结果 透析时机过晚,患者有明显尿毒症症状.结论 积极做好卫生宣教,充分发挥社会与家庭的力量.尽可能让患者按透析指征及时透析.
作者:丁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93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4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诊断6例,术中探查证实8例,术中6例单纯修补术;6例十二指肠降部损伤行空肠十二指肠Roux-en-Y吻合术,2例十二指肠降部并胰头挫伤行降部修补、Cogbi改良憩室化再简化术.1例因十二指肠降部损伤,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并发十二指肠瘘l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术前仔细全面地检查是早期诊断十二指肠损伤的关键,早期、简单合理的手术,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是救治十二指肠损伤成功的基本保证.
作者:范彬;王善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子宫颈电环切术(LEEP刀)超高频射频术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LEEP刀宫颈环切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量、出血时间及宫颈修复情况.结果 连续观察3个月,治愈108例(占98.18%),有效2例(占0.02%);平均手术时间(2.58±0.66)min;术中出血量小于10 ml;术后1个月内阴道出血9例,占8.18%;无宫颈创面感染者.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小,阴道流血时间及修复时间短,阴道排液量少,无副作用、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李伟;李新平;张凤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惠儿血清中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 检测32例急性期和21例恢复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与2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AVM患儿血清MIF、TNF-α、IFN-γ及CK-MB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血清MIF、TNF-α、IFN-γ及CK-MB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MIF、TNF-α、IFN-γ均与CK-MB呈正相关(P<0.05);AVM恢复期MIF、TN-α、IFN-γ及CK-MB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MIF、TNF-α、IFN-γ与CK-MB无相关性.结论 AVM患儿急性期血清MIF、TNF-α、IFN-γy明显增高,并参与AVM的发病免疫过程,并可作为病情判断及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
作者:马素丽;张蕾;李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ITP)经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后进一步治疗及预后.方法 时48例经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的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进一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A组: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0.4g/(kg·d),5 d;B组:长春新碱(VCR)2 mg静滴每周一次,共4次.C组:环孢素A(CSA)3~4mg/(kg·d),口服6~8周;D组:脾切除或脾动脉部分栓塞.结果 48例达完全反应12例(25%),总反应率达52%,长期反应率达43.75%.其中D组疗效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的ITP患者,如无禁忌症,可首先考虑脾切除或脾A栓塞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切脾的患者,可选择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长春新碱、环孢素A等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作者:汪福康;吴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非特异性.方法 对2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生化和内镜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分析EG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其病变部位及累及深度有关.结论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确诊需有病理证实,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王燕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对低血糖反应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对20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初诊为脑血管意外的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血糖均明显降低,所有患者均给予高渗葡萄糖治疗,19例患者症状体征消失,1例死亡.结论 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患者,应及时检测血糖,早期诊断低血糖反应.以免延误了治疗时机.
作者:蒋宏俨;谢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肌桥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36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共发现冠状动脉肌桥12例(3.3%),主要发生在左前降支(LAD),仅1例发生在左回旋支(LXC),其中冠脉造影显示心肌收缩时冠状动脉狭窄(50~75)%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慌者,症状好转或明显缓解;而狭窄大于75%患者,主要表现为典型心绞痛症状之患者,部分好转,部分无效,其中1例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给予支架植入后随访时症状减轻.复查造影支架内无狭窄,1例因反复晕厥入外院外科行心肌桥松解术治疗,随访满意.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LAD,可致典型心绞痛症状,治疗上可应用β受体阻滞荆或钙离子拮抗剂,极少病例需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或外科采用心肌桥松解术.
作者:户学敏;朱坤;许承志;方勇;徐欣;赵长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介绍钳夹悬吊技术在个人独立操作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4年间个人参与的56眼翼状胬肉切除术,主要手术步骤均在不需助手配合的条件下由一人独立操作完成,手术中应用钳夹悬吊技术.结果 翼状胬肉切除顺利,无一例内直肌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随访的效果良好,短期内无复发病例.结论 钳夹悬吊技术方便了医生个人独立操作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尤其适合社区、基层小型医院眼科常规化、规模化开展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中应用.
作者:刘心;桑延智;赵世红;仲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本文报告1例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致血尿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18岁.因高热、咽痛于2008年11月11日上午到我院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特殊病史.查体:T 39.8℃.P 108次/min.R 24次/min,BP 90/60 him Hg(1 into Hg=0.133 kPa),咽充血Ⅲ度,双侧扁桃体红肿Ⅱ度附脓点,心肺腹(一),初诊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给予:①头孢拉啶4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②清开灵注射液(广州明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80917)10 ml×3支+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治疗并嘱多饮水注意休息.次日仍高热、咽痛,全身酸疼,纳差,二便可.
作者:周宝鑫;奚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我国医院感染起步较晚,但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院内感染是儿科常见危害之一,它不仅使住院时间及费用增加,同时也使儿童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1].医院感染以呼吸道和消化道为主.医院获得性呼吸系统感染与病房环境空气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和探讨空气中的含菌情况,寻找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简便的空气洁净方法,为保障医院病室的空气达到卫生学标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戴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对住院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方法 .方法 总结116例住院治疗手足口患儿的综合治疗和护理过程.结果 本组116例患儿均病愈出院,未发生1例死亡.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及时进行消毒隔离、健康指导、饮食指导、病情监测、口腔及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针对性综合护理能有效帮助手足口病惠儿恢复健康.
作者:孙爱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9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回顾性探讨,并对发生下肢DVT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只有2例发生下肢DVT,经综合治疗护理,2例患者短期内完全康复.结论 剖腹产术后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可减少下肢DVT的发病,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可促进DVT患者的康复,宜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过程中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方法 .方法 循证护理小组先确定56例机械通气患者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然后查阅文献资料,选择护理依据.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合临床实际实施措施,得出循证结果 .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56例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例,发生率仅为12.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指导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促进护士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指导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患者提供有效、合理、经济的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红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舒适护理(comfort care)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均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老年患者一般病情复杂,并发症、危险因素多.我科将舒适护理融入冠心病介入术中,根据患者在心理、卧位、排便、睡眠方面的不舒适问题,采取相的治疗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程度,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李玉华;彭梅先;刘会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腭裂术后患者语音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主观判听的方法 对47名腭裂术后存在语音障碍的患者进行语音清晰度的评定,然后应用临床路径的方式进行腭咽闭合功能、唇舌肌运动功能训练及系统语音训练.结果 47例患者语音清晰度平均提高43.2%,语音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的方式进行系统语音训练,其语音清晰度及会话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且能避免患者走弯路,减少在院时间,减轻家庭负担,有利于患者的坚持治疗.
作者:袁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53例患者治疗前进行心理护理和准备,治疗中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并对53例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配合,治愈48例,好转5例,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法 是直接的、安全的,具有无创性、无痛苦性、效果好的特点[1],是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安全而有效的手段.治疗前的心理护理,治疗中的密切观察和护理是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孙君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流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有机磷农药物中毒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 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透析组30例和非透析组25例,透析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并采用相应护理措施;非透析组行常规内科治疗护理.结果 透析组患者昏迷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非透析组(P<0.05),阿托品用量减少,病死率下降.结论 常规治疗加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且护理措施得当,可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顾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近年来,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经从单独地改善血流动力学进展到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内皮素(ET)是心力衰竭发生机制中重要介质,本文就内皮素受体拮抗剂Tezosentan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药理学以及副作用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结果 发现Tezosentan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研究结果 差异很大.因此临床医师在使用此药时应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和禁忌症,同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明确Tezosentan在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中的治疗地位.
作者:程冕;史有松;王绪卫;汪光正;连文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胃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的恶性肿瘤,而我国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高的国家之一.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硒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具有阻止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硒与胃癌之间有着较大的关联性,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更好地认识硒及其化合物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本文就近年采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代明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突触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分子学基础,探讨突触可塑性及其相关物质对于揭示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发现长时记忆需要新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由此可见各种物质的作用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因而也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为此,本文着重就上述物质与突触可塑性变化和学习记忆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林蕾;张良成;郭永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了解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探索和开发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新使用途径.通过检索国内外近几年有关EPO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得知,随着人们对EPO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具有促红细胞生成、抗炎症反应、抗细胞凋亡、保护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许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引起了人们对它极大的研究兴趣.EPO作为一种多效能细胞因子,在众多系统及器官中均有作用靶点,这将为EPO在临床具有潜在的广泛的应用前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元生;陈垦;石星亮;龙友明;王晖;谢文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6-2008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方丹参注射液可致免疫、心血管、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不良反应,尤以变态反应为主.结论 临床应用中医护人员应增强预防意识,了解复方丹参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合理使用,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阐述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致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和治疗新进展,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慢性荨麻疹为主题词通过MEDLINE查找1997-2009年度所有英文版公开发表的文章.结果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因难以明确的疾病,可能与食物、药物、感染、甲状腺疾病有关.在慢性荨麻疹的致病机制中,近年来研究多的就是在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针对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的自身抗体,这类患者往往有较严重而难以控制的病情.主要治疗药物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抗H<,1>受体的抗组胺药;另外,对严重者还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华法令、奥马珠单抗和免疫调节剂等.结论 在慢性荨麻疹的致病机制中肥大细胞是关键因素.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奥马珠单抗已被用于本病的治疗,但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作用机制尚待将来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金如钧;孙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联合检查,对95例乳腺良、恶性肿块声像图特征及频谱特点进行分析,二维超声重点观察肿块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及钙化、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肿块患者95例(105个病灶),其中恶性53例(56个病灶),良性42例(47个病灶).肿块的超声检出率100%(105/105).良、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9%(47/49)和92.8%(52/56).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惠萍;刘燕;尹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以提高ICU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衡量和评价、处理、效果评价4个阶段的护理风险管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ICU护士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减少了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的应用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
作者:韩美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发展,探索阻碍社区卫生服务服务站中医药服务发展的瓶颈和关键问题,研究和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服务站中医药服务构架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方法 在国家东、中、西三个地区分别在2005年和2007年抽查10个省83个社区卫生服务服务站,设计好调查项目要求和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两个时段中医主要诊疗仪器的配置数量都呈上升趋势,其中中药熏蒸仪和牵引床增长快.2007年与2005年比较,中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种类呈现减少状况,而西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种类呈现增加状况.结论 应建立健全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大力培养中医全科医生.
作者:鲍勇;彭慧珍;朱宏敏;张奇;徐春波;张雪亮;闪增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蚌埠地区0~5岁婴幼儿出生缺陷状况,研究引发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政府进行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 ,对2001年7月-2006年6月蚌埠地区三县五区的102样本点出生的婴幼儿进行出生缺陷调查,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部样本点共监测婴幼儿16698人,其中出生缺陷883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5.29%.不同孕妇年龄组之间的婴幼儿出生缺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与缺陷儿病例组之间关于孕妇职业与文化程度的构成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的年龄以及职业、文化程度均是引发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
作者:管莉;王云;陈雪芹;刘杨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服务于萌发生机的健康管理.方法 随即选择某市15岁一68岁年龄段的居民进行不良健康行为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 该市居民不良健康行为较为严重,尤其是V6占66.4%,v7占73.4%.V13占22.8%.V14占86.2%,V16占73.2%.结论 争取政策支持、多方参与;开发健康管理培训教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健康管理水平;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居民科学文化素养可以应对不良健康行为.
作者:胡月琴;苏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急救能力现状,为开展居民急救普及培训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对广州市1 920名18-69岁城乡居民进行现场急救能力与危险标志识别能力调查分析.结果 广州市居民现场急救能力平均得分为5.07±2.21,危险标志识别能力平均得分为3.24±2.03.其中,城区居民该两项能力平均得分分别为5.68±1.99和3.78±2.03,农村则为4.45±2.25和2.70±1.89.城区居民急救能力高于农村居民,男性均高于女性.急救能力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文化程度与急救能力呈正相关.结论 广州市城乡居民急救水平亟待提高,急需开设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居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作者:梁晓珊;何秀芳;邓雪樱;廖枝成;黄昱;苏绮雯;廖寅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旨在了解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现状,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方法 采用专门制定的调查表,调查影响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及遵医行为状态,并给予针时性的护理干预后发放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调查.结果 针对影响农村老年患者遵医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皎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鹤山市沙坪镇和平、新华、兴业、桂林、新业五个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以沙坪镇常住户口总人口作为研究总体,随机抽取辖区内5个居委,抽中户的所有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鹤山市人民医院社区中心制订的<个人健康情况调查表>,由专职人员逐一上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鹤山市沙坪社区居民中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依次为:高血压8.7%、糖尿病0.8%,风湿病0.8%,结石症0.7%,高脂血症0.5%.结论 鹤山市沙坪镇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高血压病居首,多种疾病同时患有,并且具有多个共同的危险因素,提示在社区中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作者:吕影娴;麦活泉;黄强;李敏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社区内高血压病分组管理状况,为社区预防控制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7-9月对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又≥35岁常住居民进行高血压患病的性别、年龄构成及分组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社区现有高血压管理时象共2052名,其中高血压重点管理对象1917人,男女之比为1:1.22,男性患者中65岁以上者占72.19%.女性患者中65岁以上者占70.77%.其中很多高血压患者伴发有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血脂紊乱等其他慢性疾病.结论 高血压痛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目前管理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管理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如不同伴随疾病,制定不同的方法 和目标,并针对薄弱环节加以改进.
作者:朱兰;凌枫;钟宁;周晓林;刘德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社区卫生机构有效和高质量的服务,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医患沟通基础之上,介于社区卫生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及服务功能的多样性,沟通工作在这一领域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将沟通技巧应用于实践.①注重沟通的内涵建设:认识沟通的意义及分类;全面学习全科医学知识;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加强语言修养.②沟通技巧的应用:在重要环节上下工夫,如接诊中的沟通,护理治疗中的沟通,入户服务中的沟通,电话回访及跟踪服务中的沟通.团体沟通等;掌握语言类沟通技巧;掌握非语言类沟通技巧.
作者:肖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医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方法 时多媒体辅助医学英语教学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结果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而忽略其不足之处,容易走入现代教育技术误区,造成不良效果.结论 结合医学英语课程和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医学英语教学,有利于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多媒体辅助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巨大潜能,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作者:赵小妹;马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相关Fas-L蛋白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机制及尤瑞克林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对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2 h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尤瑞克林干预组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测定各组大鼠脑内的Fas-L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Fas-L蛋白均表达增多(P<0.05),脑缺血再灌注6 h组Fas-L蛋白表达达高峰(P<0.05).尤瑞克林干预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Fas-L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 尤瑞克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抑制Fas-L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张慧;尹琳;刘丽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