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机械振动排痰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大叶性肺炎合并肺不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中山市坦背医院收治的80例大叶性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机械振动排痰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排痰效果和血氧饱和度、肺复张率以及恢复正常体温所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后遗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儿排痰治疗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肺复张改善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氧饱和度[(98.12±1.77)%]显著高于对照组[(92.1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恢复正常体温平均所用时间、平均住院治疗时间[(2.23±0.65)、(8.13±2.37)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4.94±1.26)、(10.25±3.43)d],实验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7.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振动排痰联合阿奇霉素能够有效治疗大叶性肺炎合并肺不张,其治疗时间较短、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岑小玲;李晓;刘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胃铋镁四联疗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4~9月桂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胃铋镁四联疗法(胃铋镁颗粒、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10d后,再继续服用胃铋镁颗粒、雷贝拉唑至28 d;对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溃疡愈合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6.9%)高于对照组(78.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溃疡治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铋镁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溃疡治愈等方面,较标准三联疗法具有显著优势.
作者:张伟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9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行脑电图检查,并于2周后复查.结果 入院后,全部98例患儿均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81例异常,异常率为82.65%,临床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活动增多,其中,脑电图轻度异常42例,中度异常26例,重度异常13例.81例患儿均随诊.42例脑电图轻度异常患儿复查后38例脑电图恢复正常,余4例脑电图呈现明显好转趋势;临床随诊结果显示,38例临床症状消失,4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26例脑电图中度异常患儿复查后19例脑电图恢复正常,4例脑电图转为轻度异常,3例脑电图持续异常改变;临床随诊结果显示,22例临床症状消失,2例临床症状较前好转,2例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13例脑电图重度异常患儿复查后3例脑电图恢复正常,6例脑电图转为中度异常,4例脑电图无明显变化;临床随诊结果显示,3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3例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电图异常程度随着患儿脑炎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0.584,P<0.01).结论 脑电图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一项有效的诊断标准,有助于判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有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不同功率微等离子射频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2012年7月~2015年7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的2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自身瘢痕分为3个治疗区(A、B、C),分别以不同功率(70、80、90 W)微等离子射频对各区进行4次治疗,治疗间隔时间为2个月,每次治疗前均留取患者照片.于治疗前、第2次治疗后2个月(T1)、第4次治疗后6个月(T2)以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2次后各区瘢痕外观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肉眼观C区疗效佳,C区VSS评分[(6.04±1.81)分]低于A区[(7.40±2.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次后B、C区瘢痕厚度及色泽均有显著性改善,明显优于A区,B区[(4.60±1.35)分]、C区[(4.80±1.44)分]VSS评分低于A区[(5.64±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区及C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等离子体射频对增生性瘢痕有剂量效应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治疗功率或增加治疗次数可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王靓谦;赖琳英;耿祎楠;颜彤彤;马奎;白馨月;梁黎明;陈敏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山奈酚联合环孢素A(CsA)对人滋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以人绒毛膜上皮癌细胞系JEG-3为载体,构建滋养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H2O2组、CsA组(CsA+H2O2)、山奈酚组(山奈酚+H2O2)、山奈酚联合CsA组(山奈酚联合CsA+H2O2).MTT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活力和侵袭力;试剂盒法检测总过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水平;小干扰RNA沉默Nrf2表达.结果 ①山奈酚联合CsA组的细胞活力为(88.3±1.4)%,显著高于CsA组[(78.7±2.8)%]和山奈酚组[(76.7±2.1)%](P<0.05);②山奈酚联合CsA组的细胞侵袭力为(71.4±4.0)%,显著高于CsA组[(64.4±2.5)%]和山奈酚组[(60.9±2.9)%](P<0.05);③与CsA组和山奈酚组相比,山奈酚联合CsA组TSOD、CAT、Nrf2和HO-1水平显著升高(P<0.05),MDA和ROS水平降低(P<0.05);④沉默Nrf2会显著降低山奈酚联合CsA对细胞活力和侵袭力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 山奈酚联合CsA对滋养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独给药治疗,其机制与上调Nrf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张瑾;张建华;赵欣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谷氨酸所致脑缺血再灌注的钙超载损伤,探究谷氨酸参与调控钙超载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体外培养小鼠的小脑颗粒神经元,随机分组:对照组(5只)、二甲基亚砜溶剂组(3只)、谷氨酸组(5只)、硝苯地平组(4只)、谷氨酸+硝苯地平组(4只)、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谷氨酸+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水肿程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fura-2探针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结果 在大鼠MCAO模型中,谷氨酸明显增加脑水肿(P<0.05),硝苯地平显著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脑水肿(P>0.05),而TRPC1中和性抗体无此效应(P<0.05).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谷氨酸显著增加细胞内Ca2+水平,而硝苯地平能降低由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C1中和性抗体只能部分降低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酸在脑缺血再灌注中所致钙超载,主要通过L-型钙通道钙内流后激活钙库释放,终导致脑水肿.钙库调控的TRPC1通道不参与谷氨酸所致的钙超载.
作者:柳四新;何丹;余孝君;王家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治依从性状况,探讨患者不依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8例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制的诊治依从性量表分为不依从组(<24分)和依从组(≥24分),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知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患者发生不依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患者的诊治依从性量表总分为(22.9±7.3)分,其中总分<24分者有68例,占63.0%,归为不依从组,其余40例归为依从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认知水平是患者诊治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治依从性状况不容乐观,认知水平降低会显著增高患者不依从的发生风险,提高疾病的认知是当前改善患者依从性和疾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来芳;王亚强;吴爱瑜;丁艳杰;张冰毅;赵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持续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内镜鼻窦手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择期内镜鼻窦手术成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D1组、D2组于术前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随后分别予0.2、0.5 μ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同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各组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复苏时间、复苏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躁动评分(EA)及不良事件.结果 D1组及D2组丙泊酚用量少于C组(P<0.05),D2组瑞芬太尼用量少于D1组及C组(P<0.05).D1组、D2组在气管插管后即刻、术中及气管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较C组降低(P<0.05).气管拔管时D2组患者SAS、EA评分低于C组及D1组(P<0.05).D2组患者恶心、寒颤的发生率少于C组及D1组(P<0.05).结论 内镜鼻窦手术持续输注0.5 μg/(kg·h)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不延长麻醉复苏时间,减少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
作者:朱卓丽;邓玉萍;黄焕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综合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7月辽宁省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102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治疗,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脐动脉阻力指数、血黏度、血细胞比容以及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收缩压[(118.5±14.9)、(138.5±17.1)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0.3±6.5)、(86.3±7.8)mmHg]均较治疗前[(161.4±23.2)、(158.3±21.6)mmHg;(98.4±10.7)、(101.7±11.2)mmHg]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1.29±0.18)、(2.37±0.49)g/24 h]、脐动脉阻力指数[(0.23±0.04)、(0.39±0.08)]、血黏度[(2.17±0.46)、(3.47 ±0.95) mPa·s]、血细胞比容[(34.5±3.6)%、(39.1±4.4)%]均较治疗前[(5.31±1.57)、(5.24±1.53)g/24 h;(0.59±0.14)、(0.61±0.17);(4.97±1.28)、(4.83±1.42)mPa·s;(45.8±5.2)%、(46.3±5.7)%]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然分娩率(62.75%)显著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异常妊娠结局发生率(3.92%)明显低于对照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血压,改善预后,为安全分娩提供有力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5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崇州分院诊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单独组)和瑞舒伐他汀+复方丹参组(联合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心功能、血脂、氧化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阳性率、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与单独组比较,联合组血脂指标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联合组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试验阳性率为29.27%,显著低于单独组的48.78%(P< 0.05).单独组心绞痛发生次数为(3.51±0.76)次,显著高于联合组的(1.88±0.55)次(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心脏指数(CI)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CO和LVEF的增加幅度明显优于单独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改善程度均较单独组明显(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可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脂、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
作者:刘瑶;李俊峰;王安伟;张亚西;高金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针刺治疗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性激素及前列腺素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于邯郸明仁医院就诊的15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75)和治疗组(n=75),对照组患者口服少腹逐瘀汤,治疗组除口服少腹逐瘀汤外还给予针刺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前列腺素[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变化.结果 ①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治疗前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E2水平降低,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E2水平由治疗前的(42.25±12.31)pg/mL下降至治疗后的(36.05±10.33)pg/mL,而P水平由治疗前的(0.69±0.64)ng/mL上升至治疗后的(0.75±0.34)ng/mL,治疗组治疗后E2、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治疗前血清中前列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E2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PGF2α水平和PGF2α/J/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前列腺素水平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疗法可调节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激素水平,改善痛经症状,临床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贾小红;巩海亮;宋兰英;刘莉宁;徐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主要证候分布规律、辨证用药规律.方法 对2002~2012年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中的证型、证素和用药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胃气虚、脾胃湿热,其中肝胃气滞出现频率高,约占21.58%;辨证的主要证素,在病位因素中以胃为主,其次为脾、肝;病性因素中以阴虚、阳虚、热、寒为主;病因证素中以气滞、湿、瘀血为主.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机特点以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为主,阴虚、阳虚也为常见.
作者:孟红艳;马宏博;张光波;张小艺;彭敏;陈立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启肝毓坤汤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卵巢早衰患者85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39例),双号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组采用启肝毓坤汤,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烦急躁、腰酸坠胀消失率(89.47%、87.50%)均高于对照组(77.27%、7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E2[(15.39±6.23)、(90.47±7.02)ng/L]、FSH[(81.65±18.12)、(31.25±4.12)U/L]、LH[(42.18±5.52)、(23.46±4.09) U/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E2 [(14.28±5.89)、(57.62±4.75) ng/L]、FSH [(79.24±16.72)、(35.47±5.19) U/L]、LH [(4.13±4.69)、(22.25±4.13)U/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启肝毓坤汤可有效改善由卵巢早衰引起的激素水平变化,且能缓解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王雪莉;王华杭;姜波;呼军明;闫俊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6月~2014年12月河北以岭医院收治的1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给予基础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8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疗法.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压力)、3d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单次尿量及大排尿量)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3d排尿日记及VAS评分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残余尿量[(78.8±18.2)mL]显著少于对照组[(98.4±21.6)mL],膀胱容量[(289.6±4.5)mL]显著大于对照组[(235.5±44.3)mL],膀胱压力[(48.1±10.6)cmH2O]显著低于对照组[(54.7±11.2)cmH2O];治疗组每日排尿次数[(13.8±4.7)次/d]显著少于对照组[(16.4±4.1)次/d],单次尿量[(112.3±26.2)mL]显著大于对照组[(91.5±23.6)mL],大排尿量[(198.6±41.1)mL]显著大于对照组[(177.7±36.8)mL];治疗组VAS评分[(4.54±0.7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63±0.51)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且优于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
作者:王晶;焦永波;刘春茹;樊利敏;李永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深刺咽部穴位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9月~2014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上加深刺咽部穴位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 近期疗效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1,P<0.05);随访结束评定远期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及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19.16±6.02)、(1.62±0.2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30.37±6.81)、(2.73±0.51)分](t=8.276、4.143,均P<0.05);治疗组吞咽障碍评分为(18.29±7.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12±6.68)分](t=9.137,P<0.05);治疗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为(194.43±18.45)、(87.27±15.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3±19.86)、(70.56±16.29)分](t=7.365、9.224,均P< 0.05).结论 深刺咽部穴位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近远期效果明显,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萧言菘;杜健茹;章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兰州方加味”防治涎腺放射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初诊并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22例,将其分为中药组(10例)和西药组(12例),均行调强放射治疗,中药组在放疗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兰州方加味”,西药组放疗配合静脉输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放疗结束时,采用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学组(RTOG)急性放射反应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涎腺损伤程度(口干、唾液黏稠度、味觉改变等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涎腺损伤程度:中药组0、1、2级涎腺损伤分别为30%(3/10)、60%(6/10)、10%(1/10),西药组0、1、2级涎腺损伤分别为8%(1/12)、42%(5/12)、50%(6/1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3~4级涎腺损伤.中药组涎腺损伤程度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方剂“兰州方加味”可减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涎腺损伤程度,疗效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钠.
作者:张桂琼;高力英;韩鹏炳;冉俊涛;张小钰;董艳琴;董方;李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EPC)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9月于华北石油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诊确诊的3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治疗,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5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EPC数量和功能以及血清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EPC功能则显著下调(均P< 0.01).经治疗1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功能和TNF-α水平均有所恢复.相比之下,实验组的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且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能够更快地促进HSP患儿循环EPC和TNF-α的恢复.
作者:王旭辉;刘永红;李哲敏;郭顺红;李红霞;刘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异常天象与疫病流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其相关的程度.方法 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收集从周朝到民国末年见于正史与地方县志的关于异常天象与疫病流行的数据记录,使用SPSS 13.0软件对这两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r值).结果 在细化的异常天象中,太阳黑子、极光、陨石、日食、月食、彗星与疫病发生次数的r值≥0.680(P< 0.05),呈强相关;流星雨与疫病发生次数的r值为0.438(P<0.05),属中等相关;月掩行星、新星和超新星与疫病发生次数的r值<0.500(P> 0.05),无相关性.结论 太阳黑子、极光、陨石、日食、月食、彗星和流星雨这些异常天象确实与疫病流行相关.
作者:姚子昂;王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近年来,心肌梗死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急性应激可导致突发的心源性猝死,紧张和沮丧的情绪会诱发心肌梗死.抑郁症的特点是心情郁闷,缺乏愉快的刺激,感觉绝望,是公认的与心脏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音乐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在临床上运用,然而在具体应用时,应该考虑到辨证施乐,五行音乐疗法则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通过理清心梗与抑郁之间的联系,探讨五行音乐疗法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心梗后抑郁中正确选乐,将五行音乐融入到疾病的防治康养中,为其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代雅琪;陈芳;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对新媒体视阈下昆明市社区居民中医健康素养等级进行评价.方法 基于文献调查和专家评价法建立居民新媒体中医健康素养评价体系,应用Fuzzy-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在此基础上开发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昆明市110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120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1100份,有效率为92%.昆明市社区居民新媒体中医健康素养综合评分为75分,其中,新媒体中医健康认知、获取、评价、应用及信息道德分别为75、74、76、72、80分.结论 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区中医健康信息服务首先要加强居民新媒体中医健康应用能力,开发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在线互动系统.
作者:孙艳玲;章涤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复张策略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内蒙古第四医院2010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5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肺复张策略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20例和观察组(常规护理措施+肺复张策略)3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功能指标、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SBP、DBP、HR、PaO2均高于护理前,PaCO2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PaO2高于护理前,PaCO2低于护理前,SBP、DBP、HR、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气道峰压、肺顺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气道峰压低于护理前,肺顺应性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气道峰压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肺顺应性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复张策略在开胸手术患者中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责任制小组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手术的胃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小组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及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前及术后8d的营养情况(体重、总蛋白、前白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及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体重、总蛋白、前白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8d的总蛋白、前白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小组护理方案提高了肠内营养护理质量和水平,提高了服务满意度,促进了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赵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额叶胶质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白介素-6(IL-6)、皮质醇含量,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T2的收缩压、IL-6及皮质醇含量,T3、T4的IL-6及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较T1的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IL-6、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较T1的收缩压升高,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8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平稳生理指标,减少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烨;刘耀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胃肠道疾病,近年来我国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白介素-33(IL-33)是近期发现的白介素-1(IL-1)家族中的新成员,其受体是ST2,IL-33/ST2途径在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克罗恩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简述了IL-33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发现.
作者:孙科明;孙华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术后不可避免地存在深部感染的潜在风险.虽然感染的发生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且其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也存在不确定性,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成为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感染的防治要点包括避免诱因、诊断及时、用药合理以及常用的保留内固定疗法:清创冲洗负压引流、椎间隙抗生素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臭氧水创腔灌注等,同时对内固定的保留和取出做出客观评价,尽量降低感染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雍坤;张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合并支气管结核(EBTB)患者的支气管镜下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51例经支气管镜确诊的HIV/AIDS合并EBTB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51例患者中,支气管镜下累及左主支气管17例(33.34%),累及右主支气管4例(7.84%),两个以上部位支气管受累达41.76%.本组患者以溃疡坏死型占首位(64.71%),病变范围广泛者达40.2%,镜下分型常见的是溃疡坏死型(Ⅱ型,33例,64.71%)和炎症浸润型(Ⅰ型,12例,23.53%).结论 HIV/AIDS合并EBTB以青年男性多见,支气管镜下改变具有多发性,左肺病变多于右肺,以活动性病变(Ⅰ型、Ⅱ型)为主,各型病变常重叠存在.
作者:李科宇;潘频华;汤渝玲;周志国;李榜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51例肝细胞癌患者,在其接受手术治疗之前给予超声造影检查,详细记录各项参数,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CD34的表达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以探讨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 39例门静脉期表现为快进快出型低增强回声,有24例为低分化癌.12例患者在门静脉期表现为快进慢出型等回声或稍低回声,在实质期则表现为低增强,其中高分化和中分化的有11例.中分化与低分化肿瘤的造影剂增强时间以及消退时间明显短于高分化肿瘤,而曲线下的面积则明显大于高分化肿瘤(均P< 0.05).VEGF表达阳性的患者,其微血管密度、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的患者,而造影剂增强时间以及造影剂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其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P<0.05);汇管区有癌栓的患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无癌栓的患者,造影剂增强时间则明显短于无癌栓患者(P< 0.05).微血管密度与造影剂增强时间呈负相关(r=-0.609,P< 0.05),与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r=0.558,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反映出肝细胞癌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与血流供应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肝细胞癌以及明确其临床病理特征提供重要的参考,帮助临床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作者:方蕾;李世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雪蛤颗粒的安全性.方法 以SD大鼠和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动物,对雪蛤颗粒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的研究.结果 SD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经口大耐受量(MTD)大于15 g/kg,判断雪蛤颗粒属无毒类;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高剂量为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0倍,未引起大鼠整体健康状况、生理生化功能和器官组织形态学等各项重要指标的异常变化.结论 雪蛤颗粒无明显毒副作用,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彭晓辉;于向红;乐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白杨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 给药组以白杨素2 mg/mL的溶液灌胃雄性SD大鼠,同时空白组大鼠以等体积的溶剂灌胃.灌胃24h后分别取两组大鼠的尿液和粪便,同时分别于给药后0.5、1、2、4、6h对两组大鼠进行眼眶取血.应用液质联用推测化合物的可能结构.结果 在大鼠尿、粪便、血浆检测到原型成分白杨素M1(白杨素),在大鼠粪、胆汁中检测到M2(白杨素硫酸结合物);此外,在大鼠尿液、血、胆汁等样品中检测到代谢成分M3-M4(白杨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结论 白杨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方式为Ⅱ相代谢,产物是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与硫酸结合物.
作者:刘炜;姜金生;韦英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2016年的春节刚过,全国政协调研组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的带领下,围绕深化医改的关键问题,于2月16日至19日远赴福建省福州市、三明市考察.其目的是通过广泛的实地考察、专题交流座谈等方式,了解福建省医改工作取得的成绩,找准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科学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教授全程参与了这次调研活动.
作者:詹洪春;刘志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在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背景下,医学生无论从就业还是升学的角度,都面临着尽快适应医生角色、规范医疗行为、并将良好的医德修养带入日常临床实践中的艰巨挑战.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多年临床德育工作经验和医德修养相关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德教育应运用“将临床带入课堂,再将课堂带入临床”的方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同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医德修养水平,从而达到在医学生院校教育全过程中(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实现德育教育、医德修养和医疗实践培养相结合的目的.
作者:蒙世佼;许蓉;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为了促进医学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帮助医学专科生顺利就业,展开对医学专科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分析医学生就业形势,实现就业指导的市场化;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完善医学生知识结构,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创新医学生实践活动,实现就业指导的社会化;构建医学生就业平台,实现就业指导的信息化.通过实施市场化、专业化、全程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医学专科生“五位一体”就业指导体系,形成医学生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学校促进就业的就业良性循环.
作者:汪慧英;刘高华;唐元兢;张凡;卢世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教师标准化患者(TSP)+病例导引教学(CBL)模式解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课临床教学“老大难”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八年制临床医学系2012级(38人)和2011级(38人)的TIA课采用TSP+CBL教学法和单纯TSP教学法.学习结束时,比较分析两组教学课堂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自评分.用t检验评价2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TSP+CBL组学生课堂考核平均分达(88.76±3.48)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5).TSP+CBL组尤在临床思维、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成绩明显高于TSP组(P<0.01).TSP+CBL组对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的平均自评分为(92.29±1.56)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1).TSP+CBL组在“对教材内容理解掌握程度”、“对新教学法满意程度”、“有利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3个方面显著高于TSP组(均P< 0.01).结论 以TSP+CBL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对此类发作-间歇型疾病的临床教学具有普遍性意义.
作者:傅瑜;樊东升;鲁明;宋红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护生置管成功率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为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护生置管成功率和改良教学方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于2015年6月选择2012、2013级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11个班的护理专业学生共542名,分为实验组(272名)与对照组(270名),实验组采用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示教教学授课法.比较两组护生置管成功率以及学习兴趣的不同.结果 实验组护生置管成功率为97.4%,置管失败率为1.8%,放弃置管率为0.7%;对照组护生置管成功率为47.0%,置管失败率为41.5%,放弃置管率为11.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生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置管成功率,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作者:富爽;张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翻转课堂作为新时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对传统教育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解决传统临床医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理论知识内化程度不够、动手能力薄弱、临床医学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型,以临床医学专业的2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所设计的应用模型在颈椎病课程中进行了验证.实践表明,翻转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信心,而且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尹战海;程青青;李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仿真模型+标准化病人(SP)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学示教课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方便性抽样新疆医科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的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人.实验组采用仿真模型+SP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结果 理论知识成绩:实验组为(68.70±5.45)分,对照组为(65.26±6.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P<0.05);技能操作成绩:实验组为18.00(17.00,19.00)分,对照组为16.50(16.00,18.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02,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分别有77.5%、82.5%、70.0%、70.0%、87.5%、82.5%、95.0%、55.0%的学生认为仿真模型+SP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技能操作水平、掌握理论知识、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熟悉真实医疗流程、调动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考试成绩.结论 在妇产科示教课教学实践中采用仿真模型+SP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李晓红;季菲;马彩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计算机应用是面向医学院校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研究生医学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该门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在培养研究生医学信息素养方面的欠缺,提出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以Blackboard平台为网络学习环境,从更新教学理念、重构课程目标、重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五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教学改革,探索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作者:王苹;唐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在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北京友谊医院儿科见习的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儿科见习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2月),分为情景教学组(24名)和传统教学组(20名).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情景教学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结果 情景教学组专业知识成绩为(89.2±3.6)分,高于传统教学组的(86.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技能考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情景教学有助于培养及提高学生临床思维方式的形成,提高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结论 情景教学较于传统教学有明显的优越性,学生易于接受,积极主动性高,有利于长年制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作者:丁瑛雪;崔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新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规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个别教师尤其是医学专业新任教师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不灵活、课堂管理不和谐等诸多教学行为失常的现象.本文从学校岗前培训无针对性、教学督导执行不力以及新任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匮乏、心理压力过大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失常教学行为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学校要加强岗位培训的实用性、教学督导的有效性,教师要强化教育教学技能、心理健康素养,以促进新任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马光;赵佩瑾;崔茂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以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为研究主体,对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大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探索过程性评价教学考核方式的组成及效果,实践表明该评价考核方式改变了教学从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模式转变,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动力,增强了专业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模式.
作者:康文艺;王金梅;陈寅生;魏金凤;郭秀春;李昌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麻醉预处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于江山市人民医院择期行LC的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手术结束后0.75%盐酸罗哌卡因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不予处理.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观察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程度;记录麻醉前(T0)、拔管前(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30 rain(T4)、拔管后1 h(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在拔管后30 min、1h、4h、12h各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患者导尿管不适程度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T0比较,对照组在T1、T2、T3、T4、T5时SBP、DBP、HR均升高(P<0.05);治疗组在T1、T2、T3、T4、T5各时点的SBP、DB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清醒后导尿管无不适(0级)患者21例(70%),多于对照组的3例(10%)(P<0.01);治疗组在拔管后30 min、1h、4 h VAS评分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 0.05或P<0.01);治疗组安静无烦躁(0级)患者23例(76.67%),多于对照组的5例(16.67%)(P<0.01).结论 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预处理能有效预防LC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不延长苏醒时间.
作者:姜景卫;鲁华荣;周召文;黄建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瑞芬太尼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两种方式的麻醉患者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6~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麻醉科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共86例,ASA Ⅰ~Ⅱ级.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组(TCI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DF组),各43例.TCI组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DF组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及辅用七氟烷吸入.两组均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使术中BIS值维持在40~60.观察诱导前、手术开始30 min、术后1h、术后2h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无创或有创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术中知晓发生情况;观察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拔管即刻、离开PACU、拔管后1h、拔管后3h时警觉/镇静(OAA/S)评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在诱导前、手术开始30 min、术后1h、术后2h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TCI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AMS评分:拔管即刻、离开PACU、拔管后1h时TCI组高于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拔管后3h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IS监测下,两种麻醉方法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均很平稳,均未发生术中知晓,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加丙泊酚较瑞芬太尼辅用七氟烷吸入静吸复合麻醉术后恢复更好.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研究为临床麻醉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作者:于海娇;吴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8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手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D0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D4组),每组各20例.所有手术均于全麻下完成,静脉注射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使BIS值维持在40~50,并维持循环稳定.D1~D4组在胎儿娩出后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0.6、0.8、1.0 μg/kg,D0组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药物输注时间均为15 min.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术后带管回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1 min(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和拔管后15 min(T4)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02);观察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观察泵注右美托咪定后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血流动力学变化:各组间T0时的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0组比较,D1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2、D3、D4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D0和D1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升高(P<0.05);D2、D3、D4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的变化:与D0组比较,D1、D2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D4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明显延长(P<0.05).所有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定后均未出现需要处理的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结论 术中单次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能明显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的气管拔管反应,且不影响麻醉恢复时间.
作者:王文凯;郭文斌;陈慧琦;叶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组和P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E组采用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P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术前24 h(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T2、T3和T4时点血清IL-6、IL-10浓度均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T2、T3时点血清TNF-α浓度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而T4时点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点较T2时点及T4时点较T3时点血清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T3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2时点升高(P<0.05);T4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3时点明显降低(P<0.01).E组T2和T3时点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较P组显著增高(P< 0.05),IL-10浓度较P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其余各时点血清IL-6、IL-10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和促进抑炎因子分泌的作用较丙泊酚弱,且作用时间较短,在术后24 h无差异.
作者:江伟;税春玲;宋世兰;杨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