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315
  • 国内刊号:12-1361/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55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2003年9期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原因及其治疗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原因和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1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本组1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2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分析脑积水原因,并针对其病因和积水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侧脑室外引流,病因治疗或行内分流术.

    作者:吴志敏;吴涛;袁先厚;江普查;陈卫国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加用比索洛尔对西宁地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3例和比索洛尔组3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抗感染,吸氧,解痉止喘,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比索洛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比索洛尔1.25~2.5 mg/d,口服1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1月后,比索洛尔组总有效率为88.24%,常规治疗组为6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且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张亚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功能亢进6例分析

    目的探讨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甲亢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以女性多见,突出表现为呕吐,无突眼,常伴心动过速、脉压增大、明显消瘦、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低;甲状腺功能检查均符合甲亢诊断;抗甲亢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对不明原因的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应想到甲亢的可能,其治疗主要是尽快控制甲亢.

    作者:杨国军;胡学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对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调控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在体内对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IL-2、IFN-γ治疗组各30例以及健康老年组30例的NK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老年性COPD患者稳定期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2、IFN-γ在体内能明显提高老年性COPD患者的NK活性.结论老年性COPD患者稳定期NK活性对IL-2、IFN-γ有明显的依赖性;IL-2、IFN-γ对老年性COPD患者稳定期NK活性有调控作用.

    作者:马珍;李成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幼少女卵巢肿瘤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幼少女卵巢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0岁以下幼少女卵巢肿瘤4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幼少女卵巢肿瘤中生殖细胞肿瘤占首位,并且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结论幼少女卵巢肿瘤治疗方法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单侧卵巢恶性细胞肿瘤,如果子宫及其对侧附件正常,仍可试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作者:杨月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侧前方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侧前方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8例均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后路内固定加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与脊髓减压术.结果随访1~4年,结核全部治愈,植骨融合率100%,纠正后凸角度平均25°,丢失角度平均3.1.结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稳定脊柱,促进植骨融合.

    作者:徐长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

    P波离散度(Pdisp)是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一的电活动标志,其异常多提示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房内传导延迟与房内不应期缩短并离散的特征.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其大P波时限(Pmax)与Pdisp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阳性预测准确度均好[1,2].

    作者:马凝;许景耀;杨剑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食管与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38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症69例(17.8%).其中主要并发症有吻合口瘘8例(2.1%),肺部并发症24例(6.2%),心血管并发症16例(4.1%),喉返神经麻痹11例(2.8%),乳糜胸3例(0.8%),其它并发症7例.结论食管与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治疗,重视精确的手术操作,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并发症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杨力宝;徐书楷;谢召平;施雄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咽异感症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咽异感症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有消化道症状但排除咽喉等局部因素所致的咽异感症患者62例,分别进行食管、胃钡餐和(或)胃镜与食管测压检查.结果在咽异感症的病因中,除咽喉部局部因素外,患者可单纯因食管动力功能异常、食管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而导致咽异感症.结论上消化道疾病可引起咽异感症,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上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也应引起内科医师的注意.

    作者:刘汝利;赵君晖;张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附12例报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由Caplan于1980年首次提出并命名,TOBS是由于基底动脉尖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非常少见,且症状复杂,易被误诊.1998~2001年,我院收治TOBS患者12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玫;蔡鸿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合并肝硬变结石性胆囊炎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合并肝硬变结石性胆囊炎的体会.方法 45例结石性胆囊炎均合并有不同程度肝硬变,其中41例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术,2例开腹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45例均治愈.手术时间平均32分钟,平均住院5天.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几乎不出血,特别适应于合并肝硬变的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

    作者:张太义;丁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术中内镜的应用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虽然明显低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但其出血病因及部位的诊断往往比较困难,有些病例甚至手术时仍不能确诊,造成术后再出血,处理非常棘手.1998年8月以来,我科与消化内科配合,采用术中介入内镜检查9例患者,全部明确诊断,并进行了相应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金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对冲性颅内血肿的治疗

    目的探讨对冲性颅内血肿着力侧、对冲伤侧的损伤类型、损伤程度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21例对冲性颅内血肿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结合颅脑CT表现,确定颅脑损伤中着力点侧、对冲伤的主次,对病情危重程度、病情发展及预后做出评价,并确定治疗方案.结果对冲性颅内血肿着力点侧损伤出现较早,且损伤较轻;对冲伤侧损伤出现较晚,损伤重,其损伤程度与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关系密切.

    作者:崔玉光;彭忠芬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老年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体位选择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老年人输尿管上段结石时的佳体位.方法将147例60岁以上老年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9例,分别采取仰卧位(组1)、倾斜仰卧位(组2)及俯卧位(组3)B超定位和ESWL治疗,比较治疗次数、因并发症而中断或中止治疗例数及治疗后3个月结石排净率.结果治疗次数,组1[(1.65±0.48)次]多于组2[(1.22±0.42)次]和组3[(1.27±0.45)次](P<0.01);中断或中止治疗率,组3(20.4%)多于组1(0)和组2(0)(P<0.01);结石排净率,组2(91.8%)高于组1(61.2%)和组3(65.3%)(P<0.01).结论 ESWL治疗老年人输尿管上段结石,采取倾斜仰卧位定位和治疗较为安全,疗效较好.

    作者:桂西青;郑克立;詹鸣;郭德荣;王桂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颈部创伤性动静脉瘘(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治疗创伤性颈部动静脉瘘的方法及其特点.方法用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3例创伤性颈部动静脉瘘,其中创伤性颈动静脉瘘1例,创伤性椎动静脉瘘2例.结果 3例全部微弹簧圈栓塞成功,无并发症.结论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杨宗豫;洪书平;王培霞;王健;朱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

    目的观察单纯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全部病例内科基础治疗相似,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肾功能、血生化指标等.结果治疗组自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93.75%,血清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明显改善(P<0.01),反应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总胆固醇等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主要为血浆过敏,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未发生过休克、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纯血浆置换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降低病死率,为肝移植提供有利时机,不失为慢性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

    作者:单晶;陈恩华;金瑞;段钟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头孢吡肟治疗胸科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治疗胸科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例胸科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吡肟治疗,剂量1 g,每8小时1次,静脉注射,疗程5~7天,结果总有效率为89.4%,细菌阴转率为84.6%,细菌清除率为93.5%,无不良反应.31株致病菌作药物敏感试验,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100%,与泰能抗菌活性相似,较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及环丙沙星的敏感率高.结论头孢吡肟治疗胸科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蒋迎九;李朝先;向小勇;杨双强;李强;汪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宫颈炎和宫颈癌的关系

    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对女性的危害甚大.2000年6月~2002年6月,我们利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直接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CT,旨在探讨女性生殖道CT感染与宫颈炎和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同时探讨CT与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的协同作用.

    作者:黄欣;徐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月经过多45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患有严重月经过多,经药物治疗无效患者45例,在静脉麻醉下进行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比较术前、术后月经量、经期、痛经、血红蛋白情况.结果微波治疗后半年随访有效率为97.4%,有44例患者月经明显减少,月经经期明显缩短(P<0.01),原有痛经、贫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月经过多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安全、有效.

    作者:刘金玲;樊伯珍;李怀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一氧化氮合成酶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肾小球系膜细胞(MC)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方法采用4个月龄水囊引产的胎儿,取胎肾,用不锈钢网筛分离技术,培养原代系膜细胞,用胰酶传代,取Ⅲ代细胞用于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脂多糖(LPS)刺激后不同时间(4、6、24、48小时)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刺激后同一时间(24小时)对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为梭形、星形或树枝状,核居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 免疫荧光结果为抗结蛋白抗体、抗Ⅳ型胶原、抗纤维连接蛋白(FN)、抗层粘连蛋白(LN)阳性;抗角蛋白、抗Ⅷ因子抗体阴性;在未刺激的MC中无iNOS mRNA的表达;LPS刺激后4小时,即可检测到iNOS;6小时后开始明显增加;24小时达到高峰;至48小时iNOS仍较高;L-NAME为iNOS特异性的抑制剂.结论肾小球MC确含有iNOS,且在生理状态下呈稳定状态,病理状态下(如LPS刺激后)表达上调.

    作者:杨溟;常明;刘书馨;张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甲状腺手术后声嘶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后声嘶的原因.方法分析1 363例各类甲状腺手术方法,并解剖和显露116例(174条)喉返神经的走行及其变异.结果 1 363例中仅有12例在术后发生声嘶,发生率0.88%(12/1 363),其中10例于1年内恢复,永久性声带麻痹者仅2例.结论良好的手术野显露便于手术的进行,可减少术中可能导致喉返神经损伤的盲目钳夹与结扎或缝扎.喉返神经的解剖与显露在甲状腺手术中可有效地避免其损伤.

    作者:陈超;翁清江;廖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与沙丁胺醇雾化液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与沙丁胺醇雾化溶液雾化吸入,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缓解喘憋、缩短哮鸣音及咳嗽持续时间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与沙丁胺醇雾化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改善症状,疗效确切,且方便安全.

    作者:汪祝萍;林爱琳;程海瑛;沈春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脑膜瘤1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78例脑膜瘤的性别、年龄、部位分布和病理类型、手术技巧、治疗结果.结果女性发病高于男性,以41~60岁多见(51%).部位分布以凸面(31.5%)、矢旁(15.3%)、蝶骨嵴(12.9%)、鞍结节(9.6%)为多见.病理分类以上皮型(52.8%)常见.手术结果Glasgow分级法:Ⅰ级15例(8.4%),Ⅱ组0,Ⅲ组9例(5.1%),Ⅳ组15例(8.4%),Ⅴ组139例(78.1%).结论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作者:张鹏远;陶胜中;牛光明;王建祯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癌性胸水为首要表现肺癌25例诊治体会

    1998年1月~2002年1月,我院收治以癌性胸水为首要临床表现的周围型肺腺癌患者25例,分别行一侧全胸膜肺切除或胸腔镜下胸膜固定+胸腔内化疗,术后辅助全身静脉化疗等综合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夏发明;梁勇;杨林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肺炎性假瘤15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5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仅2例(13.3%)诊断正确,余13例中7例误诊为肺癌(53.8%),6例误诊为结核球、错构瘤或其他良性肿瘤.全组均手术治愈,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本病病程长,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和影像检查难与肺癌鉴别,误诊率较高.术前经皮针刺肺活检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十分重要.本病虽属良性,亦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式应以局部或肺段切除为主,必要时可行肺叶切除.

    作者:郝武森;蒲新生;刘家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31例宫颈临床前癌的发现与分析

    宫颈临床前癌是指宫颈原位癌及早期间质浸润癌ⅠA期[1],及时发现并治疗临床前癌是阻断癌变及浸润癌的关键.1998~2001年,我们对31例宫颈临床前癌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崇丹;赵育革;关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部分脾栓塞术在肝硬变伴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变所致的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ledinger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结果本组10例术后均有上腹轻微疼痛及发热,一般持续3~14天,术后外周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回升;术后半个月临床症状好转,腹水消失,2例消化道出血停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相对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

    作者:张国志;石秋艳;杨德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潮式椎管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椎管引流术治疗外伤性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可行性、适应证及禁忌症.方法对1 326例SAH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大引流量,多次的椎管引流术.结果本组恢复良好1 049例(79.1%),中残72例(5.4%),重残73例(5.5%),植物生存9例(0.7%),死亡123例(9.3%).结论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加用椎管引流术治疗SAH疗效好,后遗症少.

    作者:卢天喜;陈永群;方机;陈媛清;李亮;任安州;程树来;吴国彪;陈伟星;杨耀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左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约10%~38%形成左室室壁瘤(LVA)[1].LVA的治疗主要根据其大小及对血流动力学所产生的影响来决定.目前,LVA有效的治疗手段仍为手术治疗,2001年1月~2003年1月,我院共完成冠状动脉搭桥(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16例,单纯室壁瘤切除术1例.其中常温非体外循环下为12例,报告如下.

    作者:丁毅;郑树云;刘勇;才春福;贾继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急诊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加上发病日趋年轻化,糖尿病患者亦有不少因突发或伴有其它疾病而需急症手术治疗,尤其是严重糖尿病患者.如何处理好糖尿病患者的围急诊手术期的各种问题,仍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近年来,我们遇有23例,经急诊手术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陈玉海;付翠荣;陈旭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徒手纠正异常胎头位置降低剖宫产率(附96例分析)

    目的探讨徒手纠正异常胎头位置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阴道徒手转位方法.结果 96例异常胎头位转位成功88例,成功率91.66%.结论阴道徒手转位可减少胎头异位所致产程延长和对母儿的危害,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措施.

    作者:李梅秀;黄悦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治疗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替代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250~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1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泪液分泌量、唾液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PSS有一定疗效,可作为治疗PSS的一种方法.

    作者:李春先;杨桂玲;冯玉环;石颜军;谭秋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脱敏联合吸入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疗效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产生相关并发症.为进一步提高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1997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尘螨、花粉、霉菌等吸入性抗原,将120例皮试阳性的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除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外,同时加用吸入型皮质激素,长期吸入治疗,坚持2年,并与同期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的60例进行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文柏;曾凡军;陈世雄;张春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含量变化及缬沙坦对其影响

    目的探讨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变化以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对8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及血浆GMP-140、vWF测定,其中32例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疗程12周.结果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GMP-140、vWF含量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病患者(P<0.01),且GMP-140含量与vWF含量呈正相关(P<0.01).缬沙坦使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白昼及夜间血压下降、血浆GMP-140及vWF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激活及内皮损伤更为明显.缬沙坦能在有效降压同时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损伤.

    作者:王山岭;王丽霞;赵士超;孙月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肝硬变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血糖及胰岛素代谢变化及其机理.方法对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20例,2型糖尿病患者24例及10例正常健康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其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计算其胰岛素敏感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变患者餐后血糖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血清胰岛素也高于健康者(P<0.05),但两组间C肽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2型糖尿病相比,其餐后血糖明显低于糖尿病患者(P<0.01),但血清胰岛素却显著高于糖尿病患者(P<0.01).肝硬变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优于2型糖尿病患者,但低于正常健康者.结论肝硬变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且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抵抗有关.

    作者:周喜汉;黄赞松;方文珠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重视从隐源性肝硬变中发现布-加综合征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是指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阻塞,发生肝窦扩张、肝脏淤血、出血、坏死及纤维化等病理变化,终导致窦后性门脉高压症的一组综合征患者.布-加综合征患者常因腹胀、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就诊于消化内科或普通外科,常被误诊为肝硬变、心包炎、下肢静脉炎等.

    作者:张曼利;苏少慧;苏建辉;吕晓萍;甄承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观察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子宫内膜变薄,用药前为(5.8±0.2)mm,用药后为(2.7±0.3)mm,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大小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闭经,其中有9例直接进入绝经,其余停药后25~68天,平均40.4天恢复月经,15例月经稀发、量少.结论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可靠.

    作者:赵立霞;魏云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嗅沟脑膜瘤及其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54例嗅沟脑膜瘤中38例采用双侧额下入路,11例采用单侧额下入路,5例采用翼点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51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向,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有机结合,是取得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刚;陈坚;李锐;雷霆;陈劲草;杨正明;薛德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必嗽平注射液静脉滴注与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疗效分析

    小儿肺炎占呼吸道疾病首位,通常出现发热、咳嗽、气促、肺部NFDA3音等临床表现[1].2002年11月~2003年3月,我们分别采用必嗽平静脉滴入与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比较其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鲁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高粘滞综合征行治疗性血浆置换术方法探讨

    高粘滞综合征是血液中存在过量Ig或血细胞成分异常,引起血浆或全血粘度增高、血流淤滞及出血等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综合征[1],表现为血浆粘度明显增高.目前,临床上采用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清除高粘度血浆,改善临床症状,其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2].

    作者:卢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117例住院新生儿呕吐病因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呕吐的常见病因.方法对117例新生儿进行临床病因分析并分类.结果内科原因呕吐96例,占82.1%,其中感染性疾病为致呕吐的主要疾病;外科原因呕吐21例,占17.9%,以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为主.结论内科性疾病是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常见病因,败血症、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要疾病;外科原因呕吐所占比例虽较少,但需早期确诊,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张红霞;刘英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胰激肽原酶片对糖尿病肾脏病变保护作用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也是造成慢性肾衰的常见原因.我们于2000年10月~2002年4月应用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者56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巧荣;田进文;刘军英;康成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胰腺炎疗效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常可并发胰腺炎.2001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腮腺炎并发胰腺炎患儿5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裴淑丽;董建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多系统萎缩研究新进展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组原因未明的侵犯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等症状.近年来,在国外文献关于多系统萎缩的新进展研究报道较多,综述如下.

    作者:金时玉;杨志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与疾病的关系

    5-羟色胺(5-HT)既是神经递质,又是血管活性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中发挥着多种生理功能,例如对心血管、呼吸、体温、睡眠、摄食行为、情绪反应、下丘脑神经激素分泌和平滑肌张力的调节等.分子学研究揭示,多种编码5-羟色胺2A受体(5-HT2AR)蛋白质的基因表现出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在许多情况下改变了它们对神经递质和特定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苏颖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腹腔妊娠误诊药物流产引起腹腔大出血1例

    1 病历简介26岁,G2P1,于2001年4月9日因停经40天,门诊检查早孕试验(+),未行妇科检查.即给予药物(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流产.1周后排出物中未见绒毛组织,阴道持续出血,行清宫术,刮出物未见绒毛组织,3天后患者突然腹部撕裂样疼痛,伴上腹部疼痛并放射至左肩部,伴恶心、呕吐,晕厥1次,由家人急送医院.

    作者:刘君丽;刘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的霍奇金病1例误诊分析

    1 病历简介男,8岁.因面色苍黄、乏力、低热1个月,于2001年10月入院.无近期感染及药物应用史;发热以午后为著,体温37.2~38.6 ℃;偶有夜间盗汗,无明显体重减轻.查体:贫血貌,皮肤及巩膜黄染;左侧颈后及腋下淋巴结肿大,约2 cm×2 cm大小,无肝脾肿大.

    作者:李秀霞;樊丽伟;王开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