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RTI)现状、求医行为及相关知识.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2 069人,采用统一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北京市丰台区流动育龄妇女RTI总患病率为30.3%(626/2 069),其中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的患病率分别为22.2%、4.9%、2.1%,衣原体感染、淋病、尖锐湿疣、梅毒的患病率分别为2.1%、1.6%、0.5%、0.2%.RTI患者中只有43.1%(270/626)的人自我报告有生殖道感染的症状,而56.9%(356/626)的患者自我报告无任何症状.在有症状的患者中求医的比例只有61.5%(166/270).结论流动育龄已婚妇女RTI患病率较高,RTI患者中无症状比例高,就诊意识差,缺乏RTI相关防治知识,计划生育机构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教和提供RTI防治服务.
作者:张丽杰;耿玉田;安慧艳;高淑云;张玲;岑阳;曾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辅食添加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与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获得1 655对母与子,通过母亲回顾调查了儿童的辅食添加情况,并与1995年中国9市(城区和郊区)7岁以下儿童及同时期中国西部40个贫困县农村3岁以下儿童喂养状况比较.结果西藏地区3岁以下儿童辅食添加中糌粑(熟青稞面和酥油茶的混合物)添加早,平均在出生后1.98月龄,男童稍早于女童,但其他辅食的添加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儿童添加辅食明显早于农村儿童,到4月龄时,城市中仅有10.6%的儿童尚未添加辅食,而农村却仍有21.7%的儿童尚未添加;农区儿童添加辅食早于牧区儿童,到4月龄尚未添加辅食的比例分别为14.2%和30.9%;鸡蛋和猪、牛、羊肉类的添加时间在8~9月龄之间,城市添加比例和频率高于农村;西藏儿童到6月龄时只有11.5%尚未添加任何辅食,明显低于西部40个贫困县(45.2%).在动物性辅食的添加上,西藏儿童也较早,到6月龄尚未添加任何动物性辅食的儿童比例为49%,而西部40个县则为61.4%.到6月龄时下列各类辅食的添加比例分别为:糌粑89.1%、鸡蛋22.1%、鲜奶29.1%、猪牛羊肉23.5%、蔬菜17.5%、豆制品0.75%、鱼肉1.03%、鸡肉3.35%.结论西藏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喂养方式较平原地区有很大的区别,其辅食结构以糌粑为主,辅以少数几种食品(奶、肉),缺少蔬菜,特别是农牧区.豆制品、鸡、鱼肉类不是普遍添加的辅食.辅食添加早,种类单调是其喂养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特点,改善辅食添加是改善该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党少农;颜虹;王学良;曾令霞;谢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湖南省洞庭湖洪灾区居民1998年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选择洞庭湖区55个乡镇的居民为研究单位,对该区1998年居民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对数线性回归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 1998年洞庭湖洪灾区抽样调查居民的年住院率为4.59%,次均住院费用为667.42元.与未受灾区居民相比,灾区居民年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均高于非灾区居民,且有统计学意义;居民的次均住院费用与受灾情况、家庭收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出院结局、就诊单位有一定关系. 结论洪涝灾害对湖南省洞庭湖区居民的疾病负担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当地居民次均住院费用的因素众多,提示在灾害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应采用综合性措施.
作者:孟玮;杨土保;谭红专;李硕颀;刘爱忠;周价;谢梅芝;汤学民;汤森林;张修民;向保林;何华先;李麟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阐明贵州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不同类型疫源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监测的技术方法,在不同类型疫源地连续进行多年监测.结果在定点监测中,姬鼠型疫源地遵义县黑线姬鼠平均带病毒率为3.39%、褐家鼠为1.61%,家鼠型疫源地石阡县褐家鼠平均带病毒率为3.19%、黑线姬鼠不带病毒,显示姬鼠、家鼠型两类疫源地相对稳定.但开阳县落旺河桥两岸即东岸姬鼠型和西岸家鼠型疫源地类型在缓慢变化,1983~1984年间西岸的黑线姬鼠未检出HFRS病毒抗原(0/99),1995~1998年间的黑线姬鼠感染率为13.85%(抗原1/65,抗体8/65).结论姬鼠、家鼠型两类疫源地在相对稳定中出现缓慢变化,相邻的姬鼠、家鼠型疫源地相互渗透形成疫源地重叠而成为混合型疫源地.
作者:王定明;王昭孝;童亦兵;刘铭;蔡星和;胡丽娟;黄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两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方法对1 304名18~50岁年龄组人群的血清样品用放射免疫试验(RIA)检测HBsAg、抗-HBs、抗-HBc,该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在注射疫苗后1年和3年时检测血清抗-HBs滴度,以观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成人接种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结果成人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均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接种5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年和3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2.76%、70.77%,抗体滴度分别为55.91 mIU/ml、35.41 mIU/ml;接种10 μg重组(CHO)疫苗1年和3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3.74%、72.22%,抗体滴度分别为56.89 mIU/ml、30.29 mIU/ml.5 μg重组(酵母)和10 μg重组(CHO)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基本相同.两种疫苗抗-HBs阳性率和滴度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结论 18~50岁年龄组人群接种重组(酵母)和重组(CHO)乙肝疫苗均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作者:张凤梅;赵庆信;汉京华;周泉合;王茂慈;苗伟;李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浙江省4个社区人群伤害发生现况.方法选择不同经济状况的城市、农村社区各2个,对城市2 843户、农村2 985户共16 899名居民1年中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15.64%,其中城市17.18%,农村15.30%,男性18.06%,女性14.06%,死亡9例.以跌伤/坠落、刀割/锐器伤、交通伤、碰撞/硬物击伤、烧烫伤和动物咬伤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80%、3.86%、2.07%、1.99%、1.13%和1.06%.交通伤以45岁以上者发生率为高,其中自行车导致的占37%;5岁以下儿童跌伤/坠落伤发生率为12%,动物咬伤则以15岁以下者较高,农村高于城市.平均每例伤者休息8.62天,活动受限7.92天,医疗费用324.21元.结论浙江省社区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导致较大的经济和家庭负担,预防控制社区人群伤害已迫在眉睫.
作者:俞敏;丛黎明;徐来荣;夏自成;韩成星;马彦;钟节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伤害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马鞍山市区三所小学的2 005名学龄儿童,以研究开始时经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评定的有、无行为问题的学龄儿童分别作为暴露与非暴露两个队列,开展为期一年伤害发生情况的随访观察,用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两队列儿童伤害发生率有无差异,并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伤害的影响因素.结果儿童伤害发生率为42.51%,有行为问题组儿童伤害年发生率为64.87%,无行为问题组儿童伤害年发生率为38.8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u=-6.054,P=0.000).不同类型的行为问题儿童伤害发生率分别为:违纪(A)行为66.99%,神经症(N)行为67.41%,混合性(M)行为61.40%,不同行为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行为与N行为间比较u=-0.052,P=0.958;A行为与M行为间比较u=-0.400,P=0.689;N行为与M行为间比较u=-0.364,P=0.716).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儿童伤害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行为问题、儿童出生时母亲年龄、母亲孕期不良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家庭防范措施及儿童上学家长接送.其中儿童的行为问题是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学龄儿童中有行为问题者是发生伤害的高危人群,在制订伤害干预措施时,应尤其重视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及控制,以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
作者:彭迎春;倪进发;陶芳标;吴系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弓形虫病是一种多途径感染多组织损伤,引起临床多症状表现的全球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为摸清我市弓形虫感染情况,现将2002年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正敏;刘国强;钱明术;郝世胜;何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乌市)腹泻患者及家畜家禽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岛(HPI)的携带情况和腹泻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我们于1997年6~10月对乌市510名腹泻病患者进行了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主要腹泻病原分析.
作者:杨珊;刘敏生;夏依旦;穆冰;王效俊;刘远恒;程伯鲲;徐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20世纪90年代初被确定为莱姆病(Lyme disease)疫区,感染人数逐年增加.为此我们于1991~2001年对大兴安岭林区人群中罹患莱姆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华;张晓光;辛智利;王琦;王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材料与方法:①菌株来源:昆明市4家三甲医院临床标本中首次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2 390株.②抗生素类:氨苄西林(AMP)、哌拉西林(PIP)、头孢哌酮/舒巴坦(CFP/SU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ZB)、亚胺培南(IPM)、头孢西丁(FOX)、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阿米卡星(AMK)、环丙沙星(CIP),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1标准判读结果,以上纸片均为OXOID公司产品.③药敏试验:Kirby-Bauer琼脂纸片扩散法,培养基采用Mueller-Hinton(OXOID).④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 5.
作者:杜艳;单斌;刘晓莉;陈端;赵云;骈淮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了解分析贵州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因素,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策略.
作者:朱青;李胜;叶绪芳;任刚;周晖;杜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研究我国不同职业人群的骨骼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基本规律及其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情况以及工作环境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我们于1999年9月至2002年1月对武汉地区铁路男性机车驾驶员1 040人进行了双能X线骨密度的调查,从而明确了该职业男性的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峰值BMD和OP的患病率,以及电磁场工作环境对BMD的影响.
作者:彭涛;李传才;杨艳萍;汪岚;陈友安;齐昆;刘建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昌平区卫生防疫站地方病科(昌平区站地病科)连续十几年的水氟与学生氟斑牙监测结果显示:小汤山镇马坊小学就读的4个村8~12岁小学生氟斑牙患病率>30%,1998年小汤山镇尚信村的生活饮用水氟含量超标.为及时纠正现存问题,保障当地居民健康,1998~2000年与原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地方病科(市站地病科)合作,对小汤山镇马坊小学8~12岁学生进行氟病病情指标与生活饮用水氟的监测工作.
作者:徐志鑫;王秀林;刘建臣;杨学明;李文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现将兰州医学院2002年9月新入学1 886位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次调查1 886名均为新入校的新生,85%来自甘肃省,15%来自陕西、黑龙江、贵州等10个省市;年龄小17岁,大23岁,平均19.5岁.HBV三系统检测结果,空腹静脉采血2 ml,提取血清,用酶免疫测定(EIA)检测HBV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试剂盒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均按说明要求进行.
作者:何玉林;郭晓青;王竟秋;(各隹)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了解大学生献血员中弓形虫感染情况,我们对2001~2002级960名大专学生献血员进行弓形虫血清学调查.1.对象与方法:某大学2001级和2002级学生共960名无偿献血者,其中男618名,女342名,年龄在16~22岁之间,家为农村者占76%,城镇者占24%.将同期本地的正常社会人群54人,年龄在16~25岁者作为对照.采用济南贝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弓形虫(IgM、IgG)酶标试剂盒(有效期半年),操作方法按说明书.
作者:罗新萍;郭东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材料与方法:布鲁氏菌试管凝集抗原和布氏菌素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生产(批号2000.1和2002.1).调查采用局部普查和线索调查两种方法.①普查:已经确诊4例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的前庄村进行全民普查,首先对1岁以上人群做皮变试验,在前臂内侧皮内注射布氏菌素0.1 ml,48 h观察结果,2.5 cm×2.5 cm为阳性,然后对皮变试验阳性者采集静脉血2 ml,离心取血清,进行试管凝集试验.②线索调查:对该疫区所属的马库庄、金银店、中信庄、小街等行政村由调查人员入户访问,填写调查表,根据接触史、既往史、临床症状确定疑似患者,并采集疑似患者静脉血2 ml.③试管凝集试验:
作者:郭恩朝;金玉玲;安玉凤;李金刚;陈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对象与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42个居委会或村民小组,年龄≥35岁的居民4 752人.由经培训合格的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持统一调查表入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肿瘤相关知识、防治肿瘤的态度、行为习惯、肿瘤知识来源等.所有调查表经复核用Epi Info软件双轨录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作者:周春锋;夏全;王玉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儿,男,2001年2月20日出生,发育正常,于12月6日开始出现灰白色水样腹泻(6~8次/24 h,未见血性腹泻)、肠鸣、呕吐、厌食等症状,无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体温正常,病前有食用牛奶和水果史.采用血清学和生物化学方法,12月8日采集患儿粪便标本(1 ml)增菌培养.增菌培养物经大肠埃希菌(E.coli)O157免疫色层技术(E.coli O157快检金卡,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和美国BINAX公司产品)检测,中国和美国的两种检测卡均显强阳性,增菌培养液浸至检测线区域即呈现出比照线粗且颜色更深的阳性线,随后取增菌培养物和免疫磁珠集菌物分别划线接种于Chromagar O157平板上并于37℃培养24 h,得到许多直径为2 mm、外周透明而中央区呈兰绿色(1号菌)和直径为1 mm外周透明而中央区呈兰红色(2号菌)的两种圆形光滑菌落,其他形态的菌落很少甚至不出现(免疫磁珠集菌物).
作者:王树坤;山德生;罗曼玲;逄波;景怀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查明南疆石油勘探地区莱姆病感染情况,对该地区5 577名人群进行了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材料与方法:河南石油勘探局新疆石油探区地处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偏南,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焉耆和博湖两县,盆地地貌,一般海拔1 000 m以上,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采集辖区内5 577名人员血清标本.
作者:田桢;万康林;侯学霞;郝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2002年7月27日云南省云龙县1农户7口人均发生不明原因疾病,2天内死亡4例,现将调查情况报告于下.1.调查情况:云龙县旧州镇上邑山社1农户共有7人,2002年7月27日首例发病,8月2日上午死亡;其他家庭成员7月29日发病2例中8月3日凌晨死亡1例;8月1日发病1例,于8月3日凌晨死亡;8月2日发病1例、8月4日发病2例中病后约2 h死亡1例.发病后到死亡时间长6天,短2 h,平均3.5天.年龄大52岁,小1.5岁,平均26.5岁.男4例,女3例.
作者:字相昆;杨福志;李子川;李三六;杨义雄;张加明;张朝贵;李溯贤;张永春;赵学敏;王宗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伤寒、副伤寒是贵州省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本文对贵州省50年间(1951~2001年)伤寒、副伤寒流行变迁及577起爆发性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更好地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 ①贵州省1951~2001年疫情资料汇编、年平均人口数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②贵州省伤寒、副伤寒菌种监测.③采取总体统计学分析和按年代统计分析法.④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作者:陶沁;何平;谢阳;潘家秀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了解北京市社区人群超重及肥胖的现状,我们在本市18个区(县)的社区人群中开展了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1.调查对象与方法:①采用三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区(县)抽取1 000户社区居民,使用统一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②抽中的户中调查1人,年龄15~69岁,以靠近每月1日出生的家庭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③判断标准: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体重指数(BMI)=Kg/m2作为超重及肥胖的诊断标准.
作者:谢瑾;焦淑芳;尹香君;王瑜;郭飚;吴立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生殖健康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追述到19世纪初期.经典的例子是:Ignaz Semmelweis发现由医学生在医院接生的产妇死于产褥热者多于助产士接生者.通过观察,他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归因于在两次接生之间的洗手问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流行病学的发展,流行病学方法在生殖健康研究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渗透到生殖健康研究的各个领域.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用来确定生殖健康中的主要问题,阐明其原因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干预实验并能够对所实施的项目进行评价[1].
作者:刘民;李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方式以及遗传因素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遗传流行病学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2对脑梗死先证者家系和对照家系的脑梗死发病情况进行研究,使用Li-Mantel-Gart法及Falconer法估算脑梗死的分离比和遗传度.结果病例组一、二级亲属脑梗死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亲属(P<0.05);分离比为0.143 7(0.113 0~0.174 4),显著低于0.25,不符合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特征;遗传度估算结果,患者一、二级亲属遗传度分别为47.84%±4.55%和40.95%±13.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结论脑梗死属多基因遗传方式,遗传因素对其发病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史宝林;张勇;武艳华;张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对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第二外显子M23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 方法以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应用REVMAN4.1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的影响.结果 10篇文献无明显异质性.共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853例,健康对照组835名,合并TT/(MT+MM)OR=1.76,95%CI:1.44~2.16,P<0.000 01,T/M OR=1.54,95%CI:1.31~1.81,P<0.000 01.结论中国人(汉族为主)AGT M235T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性增加有关联.
作者:陈鹏;江艳芬;程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辽宁省艾滋病病毒1(HIV-1)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体内不同亚型HIV-1膜蛋白V3环氨基酸序列特征,突变种类特点. 方法提取含有整合HIV-1前病毒的基因组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并做序列排列比对、翻译和分析. 结果辽宁省HIV-1感染者感染病毒分属A、B'、C、G四种亚型,AIDS患者体内病毒V3环发生与T嗜性/SI表型有关的氨基酸突变形式(11位出现R,13位出现S、T、N,19位出现V,20位出现Y,25、29位出现N等)高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此外还发现GQGR、APGQ、RPGA、GLGR、RPGA等少见的V3环顶端四肽组成形式及第5位H,34位S、F等罕见突变形式. 结论辽宁省AIDS人群中,A、B、C、G亚型HIV-1毒株V3环各位置出现氨基酸突变情况与国外对B亚型毒株的研究结果总体上相似,但发现一些罕见突变和少见V3环顶端四肽组成形式.
作者:韩晓旭;尚红;周立平;王亚男;张子宁;姜拥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是否存在斑点热自然疫源地.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广东省人群、宿主动物感染状况;用聚合酶链反应初筛,鸡胚卵黄囊培养法直接从标本中分离立克次体;用血清学试验、序列测定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检测860份自然人群及321份鼠类血清标本,发现健康人群平均阳性率为3.84%,各调查点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602.39,df=8,P<0.01),山区和平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32,df=1,P>0.05);鼠类阳性率为4.67%,针毛鼠、白腹巨鼠、板齿鼠的阳性率分别为11.59%、12.90%和3.13%;在针毛鼠、白腹巨鼠、板齿鼠发现斑点热自然感染抗体是国内首次报道;采集鼠脾标本321份,未分离出菌株;自鼠体表采集到蜱394匹,从2只针毛鼠体表采集的蜱中分离到2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命名为GDFK58-2000株、GDFK59-2000株,经血清学鉴定为西伯利亚种,对GDFK58-2000和GDFK59-2000的OmpA基因起始部位533 bp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他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相应基因片段的核苷酸进行比较,GDFK58-2000、GDFK59-2000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100%,推断氨基酸同源性为100%.结论从宿主动物、媒介及病原学上证实广东省存在北亚蜱传斑点热自然疫源地.
作者:何剑峰;郑夔;黎薇;罗会明;李灵辉;毕德增;张远富;常炳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流行情况. 方法将分布在湖北省8地市12例原诊断为黑热病患者的骨髓片重新镜检,部分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制片镜检;骨髓、外周血及肝脾组织接种梅里埃双相培养基(MLI),获单个菌落后转种BHIB、SDA、CMA培养基置25℃和35℃孵育.将骨髓、外周血或分离培养的酵母相组织胞浆菌(H*cap)制成浓菌液腹腔接种昆明种小鼠和裸鼠,待其发病后取其脾组织镜检及培养,观察其特征.用菌丝相和酵母相H*cap接种尿素酶(URE)、明胶(GEL)25℃和35℃培养;采用组织胞浆菌素皮下注射患者,观察反应;应用两性霉素B(AmB)治疗. 结果 12例患者骨髓片中单核-巨噬细胞内未见桑葚状细胞团、腊肠状细胞,1例发现杜利体,11例真菌孢子的胞浆中无动基体,未发现横隔;H*cap的URE反应阳性,不液化GEL,25℃孵育时为菌丝相,未见帚状枝及孢子链,发现特征性齿轮状大分生孢子,不产生红色色素;35℃孵育时为酵母相,未见腊肠状孢子及横隔,镜下可见酵母相孢子.昆明种小鼠和裸鼠的脾组织可分离培养出H*cap,其与马尔尼菲青霉菌、杜波伊斯胞浆菌等双相型真菌的菌丝相和酵母相菌落特征、镜下形态及生化反应有不同特点. 结论湖北地区有PDH的散发流行,且东南部发现率高于西北部,其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真菌培养及动物接种,在其治疗时应首选AmB.
作者:李霞;李杰;冯国琴;桂希恩;曾宪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精确logistic回归在大似然法估计结果不可靠或者不存在情况下,作为传统logistic回归的一种补充方法可适用于小样本资料、资料结构不平衡及高度分层资料.方法对37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资料采用SAS进行精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两因素对乳腺癌的术后预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样本量很小,大似然法估计无效的情况下,精确logistic回归是一种极好的分析手段.
作者:刘启军;曾庆;周燕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数量性状家庭相关的测量方法,并对身高家系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广义估计方程2(GEE2)估计数量性状的均数结构和关联结构的边际回归模型.所有估计都可在软件MAREG中实现.并用身高家系实例说明方法的应用. 结果 GEE2可同时考虑协变量对性状的影响和性状的内部相关,得到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稳健估计.对身高家系资料分析,调整性别、18岁前主要居住地和出生年代后,亲子相关(r=0.459)和同胞相关(r=0.671)高于配偶相关(r=0.184),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类型亲属对中,同性别相关(如父子r=0.603,母女r=0.456,兄弟r=0.947,姐妹r=0.681)大于异性别相关(如父女r=0.431,母子r=0.364,兄妹或姐弟r=0.530).结论 GEE2可灵活的估计各种家庭相关系数和协变量对性状均数的影响,且参数估计稳健,因此可作为评价数量性状家庭聚集性的标准方法之一.
作者:郜艳晖;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食品安全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密切和广泛关注与近5~6年来国际上食品安全恶性事件连续不断发生不无相关.继二恶英和大肠埃希菌O157∶H7 后,又出现了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等影响食品安全的全球性重大事件.其中,有的病种引起众多消费者急性发病乃至死亡,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肠埃希菌O157∶H7在日本引起近万人食物中毒;有的病种引起的病例虽然不多,但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如疯牛病引起人克-雅病;也有的化学污染物(如二恶英、农药和兽药残留的污染等)造成广泛的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具有长期和严重的潜在危害.当前国际食品贸易纠纷中的主要争端问题大多与食品安全有关,如欧盟与美国和加拿大的激素牛肉案,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关于鲑鱼寄生虫感染案.这些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案例造成争端双方在资源、经济和名誉方面的重大损失,乃至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作者:陈君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资料与方法:(1)人间疫情监测:根据HFRS疫情报告、实验室记录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统计历年来HFRS发病率、病死率、发病季节、人群及地区分布.(2)HFRS患者、疑似患者血清标本为采自县级医院住院的患者;健康人群血清用微量塑料管采自疫区健康人耳垂或手指血(0.1~0.2 ml);预防接种人群抗体阳转率在耳垂或手指采血(0.1~0.2 ml).
作者:付家荣;李雄伟;王楚荫;胡建中;袁习文;龙清忠;李伟;胡源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安全注射已经成为全世界21世纪公共卫生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倡导下,1999年成立了安全注射全球网络(SIGN),建立了全球安全注射网络协会,发布联合声明,制定了一系列策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安全注射问题令人担忧.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也曾针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开展了一些调查,但由于管理、培训、宣传和思想认识等原因,对安全注射问题缺少有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对安全注射有较全面的阐述,为今后开展安全注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
作者:欧剑鸣;李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用或饮用了被致病因素污染的食物或饮料引起的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有致病微生物、天然毒素、寄生虫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食品安全成为公众所关心的热点.这对于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卫生的重视,不断提高食品卫生总体水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内食品卫生监管方式和监管机制也面临必要的变革,其中,将食物中毒与其他食源性疾病割裂开来的管理方式将越来越难以适应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变化.本文通过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我国食源性疾病的现状及管理提出分析和建议.
作者:李泰然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一、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增加, 西方国家≥65岁人群患轻度痴呆在10%左右,中重度痴呆为5%左右[1].患有痴呆的老人约半数需养老机构照料,每年该病花费的卫生费用也是相当惊人.因此痴呆老人的医疗和照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是老年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陆续开展了社区老年痴呆流行病学的调查,但有代表性的样本不多.而且至今关于痴呆流行病学的研究大多还只是限于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包括调查发病的危险因素和干预研究很少,针对老年痴呆的分析性研究更少.本项研究旨在了解北京地区老年痴呆患病率及各型痴呆患病情况,研究分析痴呆患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从群体角度加强老年痴呆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汤哲;孟琛;陈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监测中国主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的污染状况.方法在11个省(市)抽检生肉、熟肉、生奶、生食蔬菜、酸奶、冰淇淋、生食水产品7类食物样品4 034份,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国标法)检测LM,并经BAX○ R系统(DuPont Qualicon, Wilmington,DE)鉴定.结果 4 034份样品中,国标法检出LM 70株,分布于7省(市)4类食品中,总阳性率为1.74%,11省(市)中福建省LM阳性率高,7类食品中生肉污染严重.与国标法相比,BAX○ R系统鉴定结果敏感性>98%,特异性>97%.结论各省7类食品不同程度受到LM污染,各地应加强相应卫生监管工作.BAX○ R系统可用于准确、快速检测LM.
作者:吴蜀豫;李迎惠;冉陆;付萍;李志刚;姚景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早在20世纪初,奶源性结核病和沙门菌病的爆发就已经被人类所认识,并运用巴氏消毒法进行了安全性的控制与预防.20世纪末期,尽管食品科技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世界上却爆发了多起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肠埃希菌O157∶H7于1982年首次报道,但由于缺乏有效、敏感的检测方法,限制了其宿主及污染源的尽早阐明,导致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日本等国家的中毒爆发.沙门菌、李斯特菌、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禽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的大流行,使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再次公告,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是一个巨大的、不断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达到数十亿例,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每年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患食源性疾病,其中约有170万15岁以下儿童因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腹泻而死亡.
作者:刘秀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2002年北京市生猪产品中克伦特罗污染状况.方法采用欧盟方法(EUR 15127-EN Cy 2.3)对生猪样品进行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初筛,用GC-MS进行确证. 结果北京市2002年共抽检11个区(县)屠宰厂、冷库、批发市场的猪肝、猪肺、猪肉、猪肾和猪尿样品1 379份,检出克伦特罗阳性样品185份,年平均检出率13.4%,呈逐月下降趋势;以猪肺检出率高,为15.7%,猪尿和猪肝的检出率为15.2%和14.0%.结论北京市2002年全年生猪产品中克伦特罗的检出率从30.0%下降到了2.7%.
作者:薛颖;吴国华;孟娟;赵婕;邵兵;赵立文;孙鑫贵;崔晓青;张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膳食中农药残留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总膳食研究,通过对全国四个区域代表性混合食物样品的调查,了解各类食物样品中农药残留量;根据食物消费量,获得我国居民膳食农药残留摄入量,并与允许摄入量比较;对于污染的食物样品进一步溯源性分析. 结果我国居民2000年每人每天膳食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总摄入量为3.11 μg,滴滴涕(DDT)总摄入量不足FAO/WHO农药残留联席会议(2000)提出的每日摄入耐受量(PTDI)(0.01 mg/kg bw)的1%.与1990年相比,2000年我国居民从动物性食品中摄入的HCH有所增加,主要来自北方一区和南方二区水产类样品中林丹的污染.2000年中国总膳食研究在谷类、蔬菜和水果三类食物的混合样品中均未检出有机磷农药残留.结论我国居民2000年膳食农药残留摄入处于低水平,且有机磷农药的滥用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作者:赵云峰;吴永宁;王绪卿;高俊全;陈君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由于人类活动,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田肥料的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内陆水体中蓝藻(Cyanobacteria)水华的发生日益严重.蓝藻在爆发生长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源性毒素,对动物和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即是由某些种属的淡水蓝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产生的一个结构相似的环七肽家族,已知有60余种异构体(图1)[1].
作者:陈艳;刘秀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