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提高对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减少后遗症.方法对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病因与日龄、发作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多见,发病时间多在生后3 d内;其次为低血钙和感染,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结论早期发生惊厥者主要与围生期窒息有关,本组HIE占首位,其次是ICH,常在12~24 h发病,出生1周后发病者应考虑感染和低血钙.强调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是减少新生儿惊厥发生的关键;建立高危新生儿监护,及时发现新生儿惊厥和早期干预康复治疗对其终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作者:方静霞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先天性输精管缺如(CAVD)的发病因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观察近20 a来197例CAVD出生时其母亲年龄,分析CAVD与母亲育龄二者的关系.结果在197例CAVD患者中,有74例(37.5%)患者的母亲育龄≥35岁.结论 CAVD发生与患者的母亲育龄呈正相关.
作者:周黎明;周惠耕;史海跃;陈慧;郑娟;季华;赵雅云;孙亦婷;夏爱丽;王华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治疗的68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经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56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55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增加.结论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在剖宫产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伟;金素珍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凯妮汀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疗效.方法选择妊娠12~35周诊断为VVC的妇女60例,凯妮汀1枚置阴道后穹隆,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用药后1周,治愈率82%,有效率98%;用药后4周,治愈率85%,有效率98%.结论凯妮汀治疗VVC疗效确切,给药次数少,使用方便,孕妇易接受,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汪亚丽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妇科肿瘤术后,由于部分性器官被切除,生理、病理均发生了改变,恶性肿瘤手术后需补充放、化疗,但这些疗法均有一定弊病.笔者在放、化疗治疗期间,多辅以中医药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居伟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上环是计划生育工作中采取的节育措施之一,但上环后引起腹痛、腰酸、阴道出血等症状在临床上屡见不鲜,也是广大育龄妇女惧怕上环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笔者试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上环后腹痛、腰酸、阴道出血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采用彻底清除病灶扣植骨消灭死腔,通过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6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34例,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13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13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而8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的患者则采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结果 34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除1例失访外,其余33例均获得随访.21例前路植骨病例,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1个月,8例有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2°,2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应是在抗结核治疗前提下进行的病灶清除,减压矫正,植骨融合争坚强固定.
作者:黄恩铭;蒋臻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10 a来对帆状胎盘血管前置破裂的诊断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帆状胎盘前王血管的临床资料.蛄果阴道出血量>100 mL 3例,胎儿均迅速死于宫内.<100 mL 5例,2例胎儿死亡,存活3例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结论帆状胎盘血管前置破裂易引起围生儿死亡,阴道出血量多少和处理及时与否决定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顾月君;边秀珍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新生儿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病,是由于先天性泪道发育异常所致,常见有鼻泪管的下端出口被先天性残存膜组织所封闭或上皮碎屑堵塞管道,特别是位于近鼻腔的下部.少数患儿可由于鼻泪管的骨部狭窄或鼻部畸形所致.
作者:白崇斌;李金丽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中医中药内外兼治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已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2000年8月-2006年8月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收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朝阳;段小峰;徐毅;李震;雷光华;汤龙飞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察表明,在哮喘的形成和反复发作中呼吸道病毒感染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1].1999-2006年笔者对接诊的农村小儿哮喘100例进行分析,为了预防小儿哮喘和探讨对本症的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秀芳;刘萍;蔡玲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近年来,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筛查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宫颈刮片和阴道镜学异常被发现.宫颈疾病的增加,也使其治疗方法随之增多.目前,国内外治疗宫颈疾病,尤其是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主要采用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由于其操作简单,在祛除病灶的同时,又提高了组织学诊断,还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凤英;沈太华;陈亚梅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新生儿泪囊炎是位于鼻泪管下端瓣膜退化不全阻塞鼻泪道.泪液长期囤积于泪囊,引起细菌大量繁殖所形成的.我院门诊眼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共诊治85例(93眼),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冯燕敏;叶慧兰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症常有中度及重度社会功能障碍,药物治疗使本病的预后有所改变[1].我院心理科对48例住院强迫症患者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以探讨护理干预对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丰丽红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创机械通气后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原因及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呼吸科收治的57例COPD机械通气后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原因和病原菌.蛄果VAP发生率40%,并发vAP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病原因与COPD患者本身高龄、反复肺部感染、呼吸环路消毒不彻底、病原菌的定植与易位有关.结论 VAP是COPD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应用封闭式吸痰、加强呼吸环路管理、做好口腔护理、增加营养、注意手的清洁,是预防VAJP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毛翠秧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随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技术的进步,手术年龄日趋低龄化.小儿特别是低体质量的小儿施行心脏手术风险大、难度高,除了精湛的手术技巧外,术中的熟练配合也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我院2005年3月-2007年3月共完成58例小儿的心脏手术,均取得了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叶剑芳;黄丽霞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方法对106例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予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在相关因素中,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P<0.01),低出生体质量儿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P<0.01),有围生期窒息者上消化道出血明显高于无窒息史者(P<<0.01).结论去除应激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商艳玲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腹水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是临床上少见而严重的疾病,可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限、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给孕产妇和新生儿带来不良的后果.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422例,其中并发腹水16例.现回顾性分析腹水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与不良结局的关系,以便在护理上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作者:金丽华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灌肠协定方Ⅰ号保留灌肠治疗外感发热患儿及实施人性化护理后的疗效.方法选择11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3例.2组给予阿乐欣抗感染,治疗组加用灌肠协定方Ⅰ号保留灌肠.护理上注重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种种人性化举措.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8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退热时间明显缩短.实施人性化护理后灌肠成功率迭98%.结论灌肠协定方Ⅰ号保留灌肠治疗外感发热患儿及实施人性化护理取得显著疗效,并且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效果的有利保证.
作者:张春宇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98%,其发生率逐年升高,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应用,为早期诊断的异位妊娠提供了新的保守治疗手段--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从而为保留输卵管生育功能提供了条件.笔者对我院2003年2月-2006年10月收治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云行;陈卫民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缬沙坦与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痛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缬沙坦组与贝那普组,分别给予缬沙坦与贝那普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及肾功能各项参数.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且ALB、24 h尿蛋白、血尿β2-MG有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缬沙坦与贝那普利均能有效控制老年人高血压,并有改善肾功能作用.
作者:陈娟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肾盂积水是指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造成肾内压力升高,肾盏、肾盂扩张,肾实质萎缩.长时间严重的肾积水终将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或肾功能衰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引起小儿天先性肾积水主要的原因[1].2000年6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住肾盂积水患儿68例,应用Anderson-Hynes法肾盂成形术[2]治疗63例,均治愈出院.密切细致的护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育梅;许晓娜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电子结肠镜对胃和大肠良性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时2002-2005年在我院腹腔镜辅助下胃镜、纤维结肠镜对胃和大肠良性肿瘤行切除术的50例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发症观察及预防,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50例患者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减少腹腔镜联合内镜对胃肠道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代国香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小儿手指外伤性离断常有发生,因小儿手指小,血管细,而且小儿断指再植术后不能主动配合,不能正确主诉症状,护理工作相当繁重,术后护理不当将会导致手术失败.2001年3月-2005年3月笔者对24例25指小儿断指再植术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专科护理,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培君;鲁燕儿;翁李花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69例宫颈电环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做好阴道准备,术中进行严密监护及医护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详细出院指导,定期复查,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69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了宫颈电环切除术,未发生感染和宫颈管粘连狭窄,有6例术后出血,2例术后复发鳞状上皮癌,有效率97%.结论加强心理辅导,详细的健康教育,全方位的护理以及出院后的定期复查,是宫颈电环切除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玲琴;周勤燕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常见于下肢.与DVT有关的3个基本因素是:静脉血流淤滞、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因此,该病常发生于各种外科手术后和长期卧床或者肢体制动的患者[1].DVT一旦发生,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可因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我院剖宫产术后并发DVT似有增高趋势,2003-2005年共发生4例DVT,通过对这4例DVT的产妇进行观察和护理,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杨春仙;施望琼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窒息样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典型症状,但部分老年患者缺乏典型的心前区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胸闷等不适,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或安静性心肌梗死(SMI),也有人称之为非典型性心肌梗死[1].有研究资料表明,SMI占所有心肌梗死的3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5%和33%,且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加[2].由于本病病死率比较高[3],为了及时救治患者,现对40例老年SMI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蒋煜磊;王玉冰 刊期: 2008年第14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院内感染已被高度重视.封闭式吸痰是指不脱开呼吸机和停止机械通气的吸痰操作,吸痰管外套有透明薄膜,整个吸痰过程都在封闭情况下完成,操作者不需要戴手套即可操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封闭式吸痰管首先在美国开始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4年1月开始采用,通过对112例患者行封闭式吸痰的临床观察,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沈荣娣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小儿脑瘫是小儿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作者:庞明珠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社会因素的原因,剖宫产手术在妊娠足月分娩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而计划生育政策的适当放宽,又使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的几率增加.瘢痕子宫再次分娩可能发生子宫破裂严重并发症,导致宫内死胎、孕妇严重出血、休克,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001年1月-2007年4月我院共收治瘢痕子宫134例,其中子宫破裂3例(1例合并膀胱损伤术后造瘘,1例产后出血2000 mL),不全破裂4例(其中1例先兆破裂),产后出血13例(其中2例系子宫破裂),严重粘连1例,经我院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均完全康复出院.现就瘢痕子宫破裂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毛校飞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益肾生血饮治疗慢性肾衰竭所致肾性贫血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和认识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脾肾阳虚型肾衰竭期肾性贫血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倒.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服用益肾生血饮,疗程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转铁饱争度(TS)以及静息状态下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显著优于对照组60%(P<0.01);同时能减少SCr、BUN,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高Hb、HC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显示了较好疗效,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益肾生血饮能够节省红细胞生成素药物剂量、明显改善肾性贫血,减少红细胞生成素升高血压的不良反应,改善中医症状,保护残存肾功能,延缓肾衰恶化.
作者:张春艳;王建明;吴净;吉勤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同一手术组所行的腹腔镜及开腹直肠癌miles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及医疗费用.结果共有30例行miles术:14例行腹腔镜手术,16例行开腹手术.腹腔镜组在手术相关指标、根治性指标方面与开腹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费用高于开腹组(P<0.01),但2组在总体费用方面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miles术在根治的同时,无明显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可能更易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光;杨海星;吴美娟;董米连;陈彬彬;朱乃标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熄风静宁汤与小荆量氟哌啶醇治疗多发性抽动症(TS)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将31例TS患儿分2组,分别给予中药熄风静宁汤和小剂量氟哌啶醇,应用<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YGT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评价其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第4用、第8周与治疗前比较YGTSS量表总运动抽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第4周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8周中药组总运动抽动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蛄论中药熄风静宁汤与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TS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朝霞;文飞球;周克英;张蔚;陈言钊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妇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以针对性的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睡眠障碍的妇科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妇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不能熟睡、早醒、睡眠时问缩短等.其相关原因包括社会心理、环境、病理生理等.结论提供有效的心理社会支持,缓解心理压力,加强病区管理,减轻躯体不适,可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陆连芬 刊期: 2008年第14期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2].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除去诱因之外,关键在于药物治疗,但是在国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血压的控制并不十分理想.为了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笔者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53例,通过对其发病的不良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使其减轻症状,早日康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艳秋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金霉素眼膏联合3M眼贴膜在头面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20例头面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患者全麻后采取金霉素眼膏保护双眼,外贴3M眼贴膜;对照组患者全麻后不予任何眼保护材料,仅将眼睑闭合固定.结果观察组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对照组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7%.结论头面部全麻手术患者术中对眼的保护非常必要,应用金霉素眼膏联合3M眼贴膜保护眼睛的方法能显著减少手术后患者眼部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眼部保护方法,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小群;曹茜;包纯纯;叶瑶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6年9月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年龄、发生时间等特点.结果突发事件的原因以烫伤、坠床、跌倒为主.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突发事件的评估及预防处理方法,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作者:李福娟;郑赛林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微泵静脉持续给药由于输液时问长,普通针头容易滑出静脉,一天需要多次静脉注射,增加患者痛苦.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可留置在血管内,从而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然而,临床在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微泵持续给药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液体渗漏现象经常发生,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2],同时,延误了治疗.因此,预防和及时发现液体渗漏现象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现讨论如下.
作者:王素琴;曹亚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高致癌因素,加之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前列腺癌及膀胱肿瘤患者逐年增多.在前列腺癌及膀胱肿瘤患者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具有极高的应激血糖水平,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
作者:沈春富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司帕沙星是新型广谱氟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由于其化学结构上的改造,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强,对现有新喹诺酮类作用弱的肺炎球菌、衣原体亦有效,对支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及非定型抗酸菌等均显示出卓越的抗菌活性.本药口服后消化道吸收良好,组织分布优良,半衰期长,临床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下面就其临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王岳;刘丽欣;苏平菊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近年研究认为血液凝固系统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纠正凝血异常是IBD治疗应有之意,现将炎症性肠病抗凝治疗的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陈金良;王邦茂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类疾病大多发生在运动员及喜欢运动的普通人群当中,此类疾病能否及时康复对患者尤其是优秀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的打击.针灸治疗软组织损伤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针灸间隔时间过长,刺激量小.影响疗效.为增加刺激量、缩短针灸时间,常常选用I临床常用的治疗穴位,行穴位注射治疗,使之对该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作者:蔡建浩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藤黄系藤黄科植物藤黄树所分泌的干燥树脂,呈圆柱状或不规则块状物,色棕黄,质脆.祖国医学认为,藤黄味酸涩、有毒,具有攻毒蚀疮、破血散结等功效,主治痈疽、肿毒、顽癣、恶疮、跌打损伤等.国外有用作利尿剂的报道,可用于治疗水肿和脑出血等.近年来发现藤黄酸(GA)抗肿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活性成分性质稳定,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对其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殷华芳;钱晓萍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巴胺制荆在疾病早期可有效控制症状,但随着病程延长,将出现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和运动障碍等左旋多巴迟发并发症.PD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其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已经减少了60%~80%,这种神经变性在发病后继续加重,是导致PD进展的根本原因,因此神经保护治疗是PD研究的关键.神经保护的传统内容包括阻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以延缓病程的进展;减少药物等外源、内源性的毒性损伤;提供神经元存活所必需的营养因子.其他的方法包括使剩余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形成更多的突触,或使其他神经元代偿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传递功能等[1].神经保护的靶向是抗氧化、保护线粒体功能、抗凋亡、营养神经和抗炎等,药理作用可能是单方面或多方面的.
作者:汤兆君;吴孝华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溃疡活动期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而溃疡愈合后,细胞凋亡指数降低到接近正常水平.溃疡的愈合伴有细胞凋亡的明显减少,此结果提示,细胞凋亡与胃溃疡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就细胞凋亡、上皮组织修复相关因子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在胃溃疡和愈合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作者:刘磊;林洁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退,且常胖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疾病,术后早期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增加了围麻醉期的危险性,影响机体恢复,也是术后并发症增多的因素.因此对老年患者采取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尤为重要.笔者观察不同剂量曲马多复合0.12%罗哌卡因配伍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军霞;周爱君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过亿,占全国人口10%左右,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例也随之增加.老年人在生理和疾病上有自身的特点,如身体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各种疾病的产生等,都会对手术麻醉造成影响,需引起麻醉医师的高度重视,我院近年来为103例老年患者实施了连续硬膜外麻醉,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顾斌善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黄萱益肝散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抗病毒与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方法以感染DHBV的武汉麻鸭为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后给予拉米夫定和黄萱益肝散治疗14 d,分别在给药前、给药第7天、第14天及停药后第3天采血,检测DHBV-DNA拷贝量和ALT/AST变化情况.结果黄萱益肝散大剂量组在给药第14天,小剂量组在给药第14天,中剂量组在给药第7,14天DHBV-DNA拷贝量对比给药前均显著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黄萱益肝散中、小剂量组在用药后第14天、停药后第3天ALT/AST较同时相的模型组显著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黄萱益肝散具有抑制DHBV复制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作者:邱杰文;黄彩华;程红球;林佩纯;张赤志;李华成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我科2005年10月-2007年3月应用参麦注射液加莲必治注射液分别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4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昌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易坦静液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2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止咳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糜蛋白酶加入生理盐水20mL超声雾化吸入20min,1次/d,治疗组给予易坦静液10mL加入生理盐水20mL超声雾化吸入20min,1次/d,疗程5~7d.结果治疗组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哮呜音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易坦静液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玲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普米克+博利康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将96例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患儿给予普米克+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48例患儿给予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治疗3d后观察患儿咳嗽、喘息等缓解情况.结果患儿在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日以及72 h治疗有效率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普米克+博利康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对改善患儿的喘憋症状及减轻肺部体征有明显的疗效,并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小鸣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α-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0例疗效.方法将74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α-细辛脑0.5mg/(kg·d),每天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予病毒唑10mg/(kg·d)静脉滴注与氨茶碱3mg/(kg·d),每天1次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α-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起效快,效果好.
作者:杨宝玉;夏根妹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沐舒坦、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惠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2例,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普米克令舒1mL(0.5mg)、沐舒坦2mL(15mg)、万托林0.5mL(2.5mg)雾化吸入,对2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沐舒坦、万托林能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张培珍;谭洪珍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尤其是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出现反复喘息甚至哮喘的发病率大大增高.笔者2003年9月-2004年9月对25例毛细支气管炎出院后继续吸入丙酸倍氯米松3个月,并进行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根丽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惠儿均采用抗炎、抗病毒、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观察2组咳嗽、气喘、哮鸣音和湿哆音好转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咳嗽、气喘、哮鸣音和湿哆音的缓解和消失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
作者:顾海红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普米克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对住院的6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普米克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和剂量为500μg加入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每天2次,临床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加有效计算总有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3%.无不良反应.结论普米克雾化吸入适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甘忠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扁平湿疣也就是Ⅱ期梅毒的一种特殊表现,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经典性性传播疾病.因其好发部位特殊,皮疹多样性,常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笔者将2004-2007年在我科门诊20例曾被误诊的扁平湿疣报道如下.
作者:刘萍;陈秀芳;陈军斌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急腹症,有些疾病可有与其类似的临床表现,导致误诊,延误治疗.分析5 a来33例误诊情况,以供借鉴.
作者:刘纳新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近年有增高均势.近6a来笔者共接诊泌尿系统结石110例,其中36例曾在基层医疗单位误诊,误诊率高达32.7%.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旨在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艾玉妹;杨祖军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据报道,近年来国内外肺下叶结核发生率增高,约占肺结核总数的10%,因其在发病、体征及X线上与其他类型肺炎有很多相似之处,易造成误诊,故现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肺下叶结核误诊为肺炎的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秦珍 刊期: 200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