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华蟾素胶囊对于癌症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2017年接受治疗的98例癌症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华蟾素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对症的止疼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蟾素胶囊能够有效缓解癌症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癌症疼痛的药物.
作者:占志强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肢体缺血预适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缺血处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 将肢体缺血预适应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血管症状.
作者:饶盛环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评价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他汀类药物组,每组40例.阿司匹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他汀类药物组在阿司匹林组的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他汀类药物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阿司匹林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情况和日常生活评分优于他汀类药物组(P<0.05);他汀类药物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效果突出,日常生活评分和神经功能、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情况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杨晓慧;熊春蕾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干涉波治疗腰椎间盘急性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2例LDH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1例.观察组实施干涉波与太极推拿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单一化的干涉波治疗.结果 治疗后, 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干涉波和运动疗法结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效果比单纯干涉波的治疗更好,可以逐步将其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作者:李小爱;李成;马启寿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方法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55例,采用改良Load-sharing评分帮助其选择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而后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后凸角、椎管占位、椎体压缩均获得明显恢复,与术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以改良Load-sharing评分为依据,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对于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关注.
作者:张燕良;姬广林;曾淑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盐酸纳美芬应用于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麻醉复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15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行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147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静脉全麻下行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予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药物,手术缝皮结束时,对照组静脉推注盐酸纳洛酮,观察组静脉推注盐酸纳美芬.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应用催醒药物5 min和10 min时苏醒情况,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呼之睁眼时间及离开手术室时的意识及躁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应用催醒药物5 min和10 min时患者苏醒率均高于对照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呼之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躁动、嗜睡、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对照组为1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纳洛酮相比,盐酸纳美芬可促进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麻醉患者快速稳定复苏.
作者:郭志强;许斌兵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硝普钠结合多巴胺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予以硝普钠结合多巴胺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率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更大,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顽固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实施硝普钠结合多巴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机体心功能状态,且不会额外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玉萍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在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中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64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对照组选择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选择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与麻醉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8.78%)高于对照组(81.71%),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3.66%)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于临床在开展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期间,配合选择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可以显著降低多种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终获得显著的麻醉效果.
作者:冶延成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西咪替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单独治疗组单纯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西咪替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恶心呕吐、上腹痛、水样大便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机体炎症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恶心呕吐、上腹痛、水样大便消失时间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干预前2组机体炎症情况相近(P<0.05);出院时联合治疗组机体炎症情况优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症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何俊锋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72例,随机将其分成腹腔镜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小切口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小切口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安全可靠,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对于符合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可优先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
作者:张生建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究脑心通胶囊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12月我科室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n=40)给予常规降血糖药物,同时采取保护脑神经、降脂、抗凝等并配合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n=40)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代谢水平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各项代谢水平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代谢状况,同时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付强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与腰大池引流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头痛缓解时间、CSF压力恢复正常时间、积血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等.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时间、积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α-1b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α-1b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1b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可减少住院天数,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严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SAP组(90例)和非SAP组(100例).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学特点.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SAP组患者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糖尿病、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和鼻饲与非SAP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脑出血、前循环卒中、有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鼻饲等是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组SAP患者中有73例(81.11%)痰培养或者气管分泌物培养阳性,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高,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脑梗死/脑出血、前循环卒中、有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鼻饲等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吴苏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对产妇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方案实施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产妇92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分娩过程中采用盐酸罗哌卡因实施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在分娩过程中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产程时间、分娩期间母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产后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和产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产妇分娩期间仅有1例母婴不良事件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产妇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方案实施无痛分娩,可以有效缩短产程时间,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易志锋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阑尾手术治疗老年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阑尾炎患者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阑尾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老年阑尾炎患者采用小切口阑尾手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且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帅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加贝酯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对胃肠功能恢复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I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9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SAP的患者共82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贝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TNF-α、Hs-CRP及血淀粉酶(AMY)改善情况,比较2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TNF-α、Hs-CRP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24%,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加贝酯联合奥曲肽治疗SAP疗效显著,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阮明文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进行牙列缺损治疗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烤瓷桥修复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种植修复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64.52%);观察组治疗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牙缺损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口腔科推广应用.
作者:谢观娣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的效果,为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和延长生存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肿瘤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腺癌且无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及未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化疗与否及化疗周期数、是否应用过靶向治疗均可影响肺腺癌患者的预后(P<0.05);而患者确诊年龄、性别、吸烟与否及吸烟数量、恶性肿瘤家族史、是否接受过放疗等因素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单纯靶向治疗者,既应用靶向治疗又接受化疗者、既应用靶向治疗又接受放疗者及既应用靶向治疗又接受放化疗者,各组间中位生存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化疗及应用靶向治疗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靶向治疗可改善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既应用靶向治疗又行放化疗可延长肺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朱淑琴;李孜孜;李巍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评估2组营养状况,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营养状况组间血清PT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 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表现为营养正常<潜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血清总蛋白(TP)、血清血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红蛋白(Hb)水平表现为营养正常>潜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血清PTH与机体营养呈负相关,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为制定其治疗方案提供切实依据.
作者:周高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检查并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使用阿立哌唑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优于利培酮治疗.
作者:张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4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临床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有利于改善患儿体征,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高祥;陈晓云;刘辉坚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肾周间隙CT异常表现对急性肾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例急性肾梗死患者,分析肾周间隙CT异常表现的诊断价值.结果8例患者的双侧肾脏组织均未出现任何异常征象;3例患者肾脏组织的右侧有密度异常降低问题发生,同时肾脏影也呈现出增大迹象;1例患者的左侧肾脏组织异常增大,同时右侧肾脏组织呈缺血状.结论 使用肾周间隙CT异常表现观察的方法对急性肾梗死患者进行诊断,可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钱国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高频与低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理报告,整理分析其高低频超声及二者联合应用的超声图像,并与手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单独采用高频或低频超声及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结果 病理结果确认为急性阑尾炎的60例患者中,10例为单纯性阑尾炎,15例为化脓性阑尾炎,18例为坏疽性阑尾炎,17例阑尾周围脓肿.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的符合率是96.67%,高频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是80%,低频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是63.33%,各组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高频与低频超声联合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具有方便、高效等特点,可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楠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脂肪肝超声影像学特征,为提高脂肪肝诊断率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28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百盛CLASS C和飞利浦H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1~8 MHz,腹部观察肝脏、肝脏内管道结构、血管内血流方向和频谱.分析其超声检查影像学特点.结果280例脂肪肝包括轻度78例、中度150例、重度52例;合并胆囊炎性变56例(20.00%);脾大10例(3.57%).280例患者中不均匀脂肪肝16例(5.71%),表现为肝内局限性回声减低区,为肝脂肪浸润中局灶性非浸润区.结论 对脂肪肝患者实施B超检查是一种无痛、无损伤、用时较短、影像清晰的检查手段,其使用方便、准确率较高,并可以方便的追踪复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杭晓瑛;朱菊芳;曹燕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宫腔粘连患者,对患者进行经阴道二维超声及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 患者实施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轻度、中度、重度宫腔粘连诊断准确率及总准确率均明显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P<0.05).结论 采取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效果显著优于二维超声.
作者:谢彬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对小肠病变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45例小肠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 诊断后,45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检出阳性病灶率86.67%(39/45),不明消化道出血病变检出率为85%(17/20),腹痛病变检出率为100%(13/13),小肠癌75%(9/12),与手术病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作出全面的评价,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琼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进行冠脉CTA检查中技术员与患者积极沟通的重要性.方法 使用PHILIPS极速之心Core64排CT,检查前、中、后期与患者积极沟通.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做CTA患者400例集中观察.结果395例患者积极配合检查,冠脉CTA检查均顺利完成,对冠脉病变部位的显示的准确性较高.3例患者心率紊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冠脉显示不清.2例由于呼吸配合不好导致图像模糊.结论 在行冠脉CTA造影检查前、中、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的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冠脉CTA检查的成功率,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陆文娟;王华斌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硫酸氨基葡萄糖与MMP-9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揭示MMP-9在KOA疾病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集20例KOA患者血清,20例已经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后的KOA患者血清,同时采集同期10例健康查体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3组血清中MMP-9的浓度.结果 KOA组及治疗组血清中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中的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KO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MMP-9与KOA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正相关性.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后,KOA患者血清中的MMP-9水平显著降低,说明硫酸氨基葡萄糖主要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而减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王颖;柳大岗;于成勇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作为观察组,选取同阶段下肢无病变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观察组静脉管径出现扩张,对照组显示快速流动光点;观察组股总静脉(CFV)、股浅静脉(SFV)、胫周围静脉近段(PTV)、内侧腓肠静脉(MGV)内径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FV、SFV、腘静脉(POV)的CDFI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吴建云;易永忠;林晓清;夏润生;欧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对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小细胞肺癌患者31例,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疾病检出情况、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多层螺旋CT对小细胞肺癌的检出率为83.87%,其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66.67%.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小细胞肺癌的准确率较高,有利于临床医生尽早诊断疾病并开展早期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对减少疾病危害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今后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步健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B超、增强CT与增强MRI在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舌鳞状细胞癌的患者35例,35例颈部解剖分区后,先后行B超、增强CT与增强MRI检查.以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B超、增强CT与增强MRI影像学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35例患者中,淋巴结共计1062个,其中阳性淋巴结96个.B超检验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41.94%,87.78%和69.08%;增强CT检验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45.16%,90.00%和71.71%;增强MRI检验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50.00%,92.22%和75.00%.结论 B超在舌鳞状细胞癌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上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术前首选的诊断方式,并综合运用增强CT与增强MRI影像学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且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杨滢;兰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对比胸部X 线与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比较组.比较组行胸部X线检查,研究组行CT检查.比较2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5.0%,明显高于比较组的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周围型肺癌准价值比X 线更高,但在临床上应结合两种检查手段以提高鉴别及诊断准确率.
作者:孙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AS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发病部位:1例位于后腹膜组织内,2例位于下肢.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其组织来源目前仍不清楚.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实性,细胞巢间可见窦状血管分隔,肿瘤细胞胞质丰富红染,胞质内可见棒状结晶体.结论 ASP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青少年多见,根据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刘静;张琳刚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2012年—2016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反应性结果,为制定献血者血液检测确证方案和归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2016年本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6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HBsAg、抗-HCV、抗-TP、抗-HIV单试剂不合格率分别为0.22%,0.40%,0.21%,0.18%;双试剂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0.56%,0.21%,0.36%,0.04%;每项感染性标志物的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率和双试剂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反应性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追踪和确证方案,为初筛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提供依据,既有利于保护献血者权益,又能缓解血液供需紧张的现状.
作者:李之烨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病原学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2016年收治的12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患儿病原学相关检查结果,并对不同时期新生儿病原检测情况比较,同时对患儿病原学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统计分析.结果120例患儿中,细菌培养检查阳性36例,占30%;其中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占41.67%,明显高于其他细菌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阳性患儿主要以气促、缺氧、肺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其中气促占66.67%、缺氧占55.56%,明显高于其他临床表现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新生儿,在出生7天内检查的细菌23例,占63.87%;晚期新生儿,在出生7天后检查的细菌13例,占36.1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所受到的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而且感染性肺炎在出生之后比较常见,细菌培养阳性患儿主要以气促、缺氧、肺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
作者:林福忠;危夷;张水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PCNSL的MRI表现征象,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PCNSL 患者23例,分析总结各病例的发病部位、病灶数量、增强前后信号改变及部分较特异的征象.结果23例中单发病灶8例,单部位多发病灶3例,多部位多发病灶10例,脑室型及脑膜型各1例;各病例T2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呈较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水肿程度不一,部分病例出现较特异的缺口征或蝶翼征.结论 PCNS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与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张飞鹏;胡苏靖;王俊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临床检验基础作为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涵盖较广.其中,专业技能实验教学内容设置比例较大,几乎所有的实验课程均在教学实验室内完成.由于临床实验室存在仪器设备多、空间有限、试验涉及的各种致病因子种类繁多等原因,致使实验室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也随之变得更加艰巨和复杂[1].
作者:苏小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对比鼻内窥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耳鼻喉科2015年—2017年进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鼻内窥镜手术组50例(鼻内窥镜手术)、传统手术组50例(传统手术),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鼻内窥镜手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鼻内窥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创伤、术后复发率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更好,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
作者:续琳;范国权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β-七叶皂甙钠联合血塞通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月接诊的脑血栓病患者中选择70例纳入本次研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β-七叶皂甙钠及血塞通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对脑血栓患者使用β-七叶皂甙钠联合血塞通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证实T-cadherin的重新表达是否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 收集2014年5月—2015年10月长沙医学院外科30份肝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和癌旁2cm以上肝组织标本,按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5份.运用RT-PCR技术检测其表达含量;向肝癌细胞株HepG2转染目的T-cadherin基因mimics;通过MTT实验、划痕实验与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转染mimics前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①T-cadherin基因在肝癌细胞中表达明显下调,在癌旁组织表达上调.②与空白对照组对比,转染T-cadherin mimics的HepG2在48 h~72 h细胞增殖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空白对照组对比,24 h内细胞侵袭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2);同空白对照组相比,24 h~48 h细胞迁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8 h~72 h细胞迁移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adherin基因参与了HepG2细胞增殖、生长、分化、侵袭等环节.
作者:刘丽;龚义林;张弛;黄震宇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对比两种术式治疗不同年龄段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骨科收治的1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及人工置换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95例.根据年龄将2组患者各分为60岁~70岁组、71岁~80岁组、81岁~90岁组.比较2组不同年龄段患者手术情况、疗效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各年龄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置换组各年龄段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锻炼时间均明显少于动力髋组,疗效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动力髋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动力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同年龄段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治疗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优势显著,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相比,手术安全性更高,术后恢复更快,髋关节功能更佳.
作者:王小飞;郑精祥;黄学贵;黄玉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价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脊柱创伤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强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析不同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预防静脉输注对腰麻下择期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剖宫产产妇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鞘内注药后立即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100 μg,B组患者鞘内注药后立即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200 μg,C组行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对比3组产妇及其新生儿临床指标.结果 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B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C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为腰麻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提供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能够稳定产妇及新生儿生命体征,确保母婴安全及分娩质量.
作者:方立平;刘华斌;王艳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S100联合钛夹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窗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80例(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眼).2组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窗术,其中观察组于患鼻腔泪囊区鼻内切口,用钛夹联合S100,对照组单纯使用钛夹,比较2 组治疗后1 周及6 个月视力情况,统计2 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2 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和术后6 个月,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P<0.05).结论 使用S100 联合钛夹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窗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涌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布鲁氏杆菌病(急性期)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15年10月住院确诊布鲁氏杆菌(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布鲁氏杆菌病(急性期)发病以中年男性为主,主要以高热84%(21/25)为主,伴寒颤60%(15/25);约1/4患者伴有四肢大关节疼痛;职业以农民多见,占总数44% (11/25);以夏季及春季多发;临床约1/3发现脾大;血常规检查约1/4患者出现白细胞减低及血小板减少,有28%患者有牛羊饲养史(7/25).结论 布鲁氏杆菌病(急性期)高热寒颤多见,夏春季好发;因临床缺乏特异性,临床易误诊.
作者:顾国忠;马权;白艳玲;李海涛;侯衍修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对比经腹、经阴道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优缺点、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1月共50例经腹、25例经阴道、35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3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经腹组手术时间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相对较多;经阴道组和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三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在基层医院不能完全互相代替,为互补关系,子宫肌瘤切除方式的选择需根据肌瘤大小、位置、数量等综合考虑,以选择较合理的个体化的手术方式.
作者:余爱明;侯琴;吴琼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江西省九江市高中生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易感性与焦虑、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江西省九江市高中生300名进行研究,分别填写各研究量表,分析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易感性与焦虑、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结果 高三学生明尼苏达个性量表及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高一及高二学生,艾森克个性量表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三学生焦虑、抑郁及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明显高于高一及高二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学业压力及学业压力易感性增加,将加重焦虑、抑郁及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
作者:张勇;刘思凡;汤益民;黄平;李娅雯;钟琴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动脉灌注系统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与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共100例动脉灌注病例,其中2012年1月—2013年11月50例患者未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为对照组,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50例为试验组,对比2组患者发生血源性感染例数.结果 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0例(占20.0%),试验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占4.0%),试验组感染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早预防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能够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并减轻患者疾病的痛苦.
作者:邓作梅;刘华之;伊秀英;唐金红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暴露与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暴发病例的相关性,分析多重耐药菌筛选产生的原因,并为临床提供延缓耐药菌产生的策略.方法2016年5月3日—18日ICU病区7例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连续检出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这7株MDRAB检出前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析,并对检出后抗感染治疗方案给予合理性评价.结果 排除因抗菌药物前期暴露导致此起感染暴发的原因,考虑为耐药菌播散所致;7例中4例为定植菌,3例患者不除外MDRAB导致的感染;给予的治疗方案欠合理,经治疗后2例有效,病情趋于稳定,1例无效自动出院.结论 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是导致首例耐药菌产生的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何建荣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康复疗法,入院时及治疗6周后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KSS及ADL评分.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的K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试验组KSS及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僵硬的效果优于中医常规康复疗法,在短期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整体功能及其生活质量.
作者:谭世洪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蜕膜汤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近4年接受中药蜕膜汤口服的患者13例,随机将其按序号排成1~13号,进行为期2年的中药治疗,使其接受完整的2年纯中药治疗(只服用蜕膜汤,没有应用其他相关黄斑前膜的治疗药物).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以及黄斑厚度的改变情况.结果 从视力疗效上看,显效1只,有效8只,无效5只,总有效率64.2%;从黄斑前膜改变的情况看,显效3只,有效4只,无效7只,总有效率50.0%.结论 中药蜕膜汤治疗黄斑前膜对于减轻前膜的厚度和提高视力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玉斌;郭连春;钟瑞生;卓楠;林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肝郁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郁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技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肝郁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华姣;何光洪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疾病分类和手术操作分类的常见问题.方法 选取我市某三甲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每月抽查的病案20份,对其进行手术和疾病分类编码检查,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本次研究共抽查病案460份,其中发现问题病案73份.73份病案中,疾病分类编码错误43份,错误率为9.3%;手术操作分类错误30份,错误率为6.5%.结论 造成问题病案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相关的负责人员缺乏责任心,对病案阅读不够仔细;对疾病以及疾病的分类缺乏正确的认识.而科室质检小组定期进行常态检查是改善这一现状、提高编码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罗霞 刊期: 2017年第28期
本文首先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现状,同时详细探讨了医院自媒体宣传中微信工作平台的作用,对微信公众号的开通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微信公众号在医院自媒体宣传中的维护和建设.
作者:梁洪浪 刊期: 2017年第28期
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本来就存在很多难点,内容庞杂、不易记忆、教学课时少等问题.并且西医院校中对中医学习考察方法陈旧,标准模糊,后续教育落后.本文对西医院校的中医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课程考察的新模式及方法,以期为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诊断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方法.
作者:王竹;李睿萍;孙万森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与紫杉醇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治疗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某医院关于多西他赛和紫杉醇致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断治疗报告42份,多西他赛20份,紫杉醇22份.对比两种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临床表现及特点.结果 两种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例数中,多西他赛致过敏性休克相较于紫杉醇明显更少;而紫杉醇致过敏性反应和骨髓抑制相较于多西他赛明显更少.两种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特点中,多西他赛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肠胃出血、胸闷和背痛;紫杉醇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肠胃出血.在停止用药和采取吸氧、抗过敏等针对性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多西他赛和紫杉醇致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特点虽然存在差异性,但必须要对两种药物的用药过程进行用药监护和用药指导,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王耿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素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应用抗生素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加强药学干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药学干预.观察比较2组处方合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抗生素用药时间和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 试验组处方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抗生素治疗患者加强药学干预可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缩短用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合理性的干预意义.方法 将我院2011年—2013年用药干预采取常规药学服务模式的100份病历作为对照组,2014年—2016年用药干预采取新型药学服务模式的100份病历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服药依从性、药品差错事件、合理服药时间.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品差错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与合理服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患者用药中采取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与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延长合理服药时间,值得借鉴.
作者:饶淙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社会不断发展,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医院急诊急救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急诊急救几乎涉及医学各个领域,因此,急诊急救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对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以便改善医院急诊急救效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黄忠绍 刊期: 2017年第28期
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仍是目前妇科肿瘤治疗难题之一,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推荐同步放化疗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即IIIA、IIIB、IVA期宫颈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由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并不理想.随着表观遗传学与肿瘤多药耐药之间的关系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作为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后起新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中,我们对SIRT1对肿瘤作用及耐药性进行文献回顾,为寻找SIRT1调节剂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夏小艳;周小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必须经过产前诊断才能确认,要根据孕妇个人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查.唐氏筛查是以孕妇体内生化物质浓度变化来判断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大小;无创基因检测是以孕妇体内胎儿游离DNA片段的含量变化来判断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大小;羊水穿刺是抽取胎儿细胞进行核型分析诊断胎儿染色体具体情况.不同技术有不同的适应证,要分别加以对待.虽然35岁以上孕妇是唐氏综合征高发年龄,但生育的数量却显著下降.资料显示35岁以下孕妇所生唐氏综合征患儿占80%[1],因此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孕妇都有孕育唐氏患儿的风险,各个年龄阶段孕妇都应该接受唐氏综合征的检测.尤其是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高龄孕妇越来越多,更应该重视唐氏综合征的检测.唐氏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一辈子生活不能自理,会使父母及其家属较长时期难以摆脱精神方面的负面影响,影响父母的生活质量.目前降低生育唐氏儿风险的好的方法就是在胎儿时期通过产前遗传咨询,唐氏筛查与诊断,尽早发现,尽早处理.一般可以先选用普通血清学筛查,就是大家所讲的唐氏筛查.若出现高风险的结果,即要进行羊水穿刺做产前诊断;若出现临界风险可先选用无创DNA检测,再决定是否进行产前诊断.
作者:王照青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公立三级医院在职医务人员的高尿酸血症现状,以引起其重视并为其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查阅某三级医院2015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医务人员的体检资料1262例,收集其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和血尿酸、血清转氨酶、空腹血糖、血压、血脂[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数据,按性别、年龄(≤30岁组,31岁~44岁组,≥45岁组)、高尿酸血症情况分组,进行亚组内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医务人员的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较高.≥45岁组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30岁组和31岁~44岁组(P<0.01).男性的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组的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也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女性(P<0.01).高尿酸血症组的BMI、收缩压和舒张压、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尿酸正常组(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超重和肥胖、血清转氨酶升高、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OR>1.00且P<0.05).结论 医务人员的高尿酸血症情况堪忧,尤其男性以及中老年者更应当改善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注意高尿酸血症的防治.男性、肥胖和超重、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血转氨酶升高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者需重视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作者:向丽萍;魏锦源;王贷明;黄明通;陈炳泽;陈锐凯;刘文杰;陈慎仁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前,我国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已有所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应该加大农村艾滋病防治宣传力度,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防治人员待遇,通过政府及社会全面自主,切实做好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林玉冬 刊期: 2017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