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病人的发病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5年9月-2006年5月收住入院的100例冠心痛病人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同时分析其临床症状.结果 100例病人接受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病人60例,其中合并SAS与不合并SAS两组之间嗜睡评分、腰臀比值、夜间胸痛或憋醒、夜尿增多、晨起口干有明显差别.结论 体重指数、夜尿增多、夜间胸疼或憋醒是冠心病病人合并SAS的危险因素.冠心病合并SAS发病率高,应对冠心病病人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尤其夜间反复发作胸疼憋醒、夜尿增多、肥胖的病人应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尽早进行诊断及治疗.
作者:董桂玲;曲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64例肺源性心脏痛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酸甘油联用卡托普利可提高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
作者:张彩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侧脑室引流方法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86例重度脑室出血病人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双侧引流组),并依据其治疗效果,同以前常规单侧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的90例(单侧引流组)资料对照.结果 双侧引流组总有效率、病死率分别为82.56%、11.63%,与单侧引流组60.00%、24.4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侧引流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与单侧引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侧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操作简便,疗效好,适合于重度脑室出血病人的治疗.
作者:权成峰;靳建华;焦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床疗效和外科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2005年20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对其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结果 幕上出血、小脑出血手术越早、效果越好;幕上出血量在(50~99)mL,早期手术效果较好,大于100mL者效果差;脑干出血者手术效果差.结论 幕上、小脑的较大量出血应力争早期手术,脑干出血不宜手术治疗.
作者:郝俊;张海燕;尤占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颅脑外伤中合并有死亡3例,植物状态3例,重残7例,中残11例,良好60例.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供氧,及时补足血容量,及时解除脑疝,降低颅内压,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血管扩张剂,避免大剂量长期应用脱水剂、止血剂,是防治外伤性脑梗死的关键.
作者:王爱国;张小义;李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出现肾功能不全即心肾综合征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1].广义的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中的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共同损害.
作者:蒋建平;郭涛;向文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在特高海拔高原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4例资料完整病例,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分析高原脑水肿的一般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及疗效.结果 本组病人构成以中青年为主,男女之比为4.67:1.临床表现以低氧血症导致脑水肿为主.现场立即给予高压氧等对症治疗均缓解至治愈,其中痊愈19例,好转15例,无效0例.结论 现场救治高原脑水肿可明显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刘征;段晋庆;张宏伟;刘宏斌;吕红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尼莫地平及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160mg/d静脉输注,连用10 d,低分子肝素钙5000 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 d.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对两组病人的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7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5%(P<0.01);两组血小板计数、PT、APTT、Fg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欧巧玲;唐妍妍;蒋兴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虽然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中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是心电图简单易得,能为可疑APE病人提供第一手资料,若能结合病情,动态观察,对APE诊断及鉴别诊断中颇有帮助.现对我院45例APE住院病人进行心电图(ECG)检测,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急性病毒性心肌炎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意义,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观察组)进行CD3、CD4、CD8和NK细胞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设正常人群作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CD8和NK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4和Th/Tc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3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和NK细胞亚群异常增殖;而且Th/Tc比例失衡,揭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关.
作者:何世东;张春来;高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大黄白芨粉与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大黄白芨粉及奥关拉唑,对照组仅用奥美拉唑.两组疗程均为5 d.结果 治疗组止血效果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治疗组止血时间为(46.20±1.98)h,与对照组(65.70±3.20)h比较明显缩短(P<0.01).结论 大黄白芨粉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具有疗程短、疗效高、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邬渊敏;田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明确诊断脑卒中后抑郁的病人,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病人进行评定.对抑郁症病人给予氟西汀治疗,并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原因既有社会心理学因素,又有神经生物学因素.治疗前后HAMD、ADL、NFDS的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可严重影响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和疾病的康复速度,应及早诊治.
作者:王继禹;武克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金特佳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金特佳20 mL,每日1次,连用15 d;对照组69例,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脑水肿改善总有效率为75.36%,对照组为42.0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颅内血肿吸收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金特佳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耿煜;刘利群;张振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后痴呆的早期治疗和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102例脑梗死病人在住院期间行临床和智能评估、头颅MRI检查,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高龄、男性、文化程度低、高血压、糖尿病、病灶数目多、体积大、左半球或双侧半球病变为脑梗死后痴呆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脑梗死后痴呆是由多因素决定的,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对早期治疗和预防痴呆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蓉;于源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胞二磷胆碱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确切疗效.方法 将114例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及胞二磷胆碱两个月,观察两组病人1年后的转归.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病人早期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胞二磷胆碱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减少复发.
作者:张慧清;刘风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关托洛尔组,两组基础用药一致.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指标,同时检测尿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压、心率等.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血压、心率、LVDd降低,LVEF升高(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卡维地洛组血压、LVDd降低,LVEF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尿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比美托洛尔占优势.卡维地洛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较为理想的药物.
作者:张悟棠;李保;王敬萍;孔永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纳洛酮在抢救重度一氧化碳中毒中的应用.方法 将194例急性急度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纳洛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催醒时间为(5.08±1.52)h,与对照组(10.7±3.6)h比较明显缩短,且临床治愈率为100%,也高于对照组的85%.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可明显缩短催醒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学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紧急的危重症情况,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苏成功率低的特点.有关资料研究显示:院内复苏抢救的成功率仅有12%~40%,院外的复苏成功率更低,只有4%.
作者:王永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及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组加用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0%(P>0.05).但治疗组复发率为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结论 血府逐疗汤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能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率.
作者:朱剑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33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在给予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加用BiPAP呼吸机,采用鼻(面)罩BiPAP通气,观察治疗前后2 h的血气分析并监测频率、血压、发绀、肺部口罗音.结果 33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应用BiPAP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各指标显著改善(P<0.05).结论 无创性BiPAP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显著.
作者:王力;王连生;沈成兴;朱爱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在儿童创伤中并不少见.现对我院1999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52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梗死患儿的诊断及治疗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前危及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右室心肌梗死由于在心电图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上都有其不同于左室心肌梗死的特殊性,部分治疗策略同左室梗死甚至完全相反.因此,准确及时地诊治右室梗死对病人的预后极为重要.
作者:王辉宇;赵光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 对2000年2月-2002年5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人中发生MODS的166例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6例病人中肾功能失常95例,糖代谢失常72例,胃肠道功能失常67例,肺功能失常48例,心脏功能失常43例.4个或4个以上脏器功能失常21例,死亡19例;3个脏器功能失常28例,死亡12例;2个脏器功能失常117例,死亡9例.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易并发MODS,且累及的脏器越多,病死率则越高.
作者:周永运;孙淑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祖国医学之眩晕,西医多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由脑动脉硬化、血黏度增高、颈椎病椎动脉受压等多种因素引起椎-基底动脉管腔变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导致供血区域脑干、小脑、间脑、枕叶、颞叶等各组织一过性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以头晕、目眩、头痛等为主症,临床多见于中老年病人,中医药可根据病人不同表现固本培元治疗,减少眩晕的复发.现将近年来补益肝肾法治疗VBI性眩晕的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刘涛;宋建新;苏秀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心脑紧密相关,不仅为中医临床所证实,现代医学也正逐渐认识和揭示心脑相关疾病的内在奥秘,亟待从理论、临床和实验多方面进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毕榕;张泉;刘晋利;曹雪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卡维地洛是近几年合成的一种新型的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1],目前在国内临床应用中有国产的(齐鲁制药厂,商品名金络)及进口的(罗氏制药公司,商品名达利全)两种产品.
作者:呼日乐巴特尔;付强;粱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无限自我复制能力和向多种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现在被广泛研究的有胚胎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前者指早期胚胎的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cell),后者指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
作者:臧志萍;曹晓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为观察组,分别测定发病后24 h、第3天、第7天血清IL-10水平,并对病人进行梗死面积的测定.另选2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测定血清IL-10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结果 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在第1天、第3天、第7天均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第1天IL 10显著增高,第3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持续到发病第7天仍高于对照组,大面积脑梗死者较小面积脑梗死者高(P<0.05).结论 脑血栓形成后继发性脑损伤引起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增高;IL-10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利于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和存活;IL-10的变化与脑缺血的病程及缺血面积大小有关.
作者:尹爱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疏血通组(治疗组)与复方丹参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其疗效.结果 疏血通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 . 3%(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
作者:陈兴泳;程琼;唐洲平;唐荣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浆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ACS病人、3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3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yco Card胶体金标法检测观察者静脉血中的DD含量,Nyco Card单人份金标法检测观察者静脉血中CRP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血浆DD、CRP分别为(1.48±0.45)mg/L、(13.3~36.2)21.4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0.31±0.13)mg/L、(1.1~9.6)5.2mg/L]及对照组[(0.26±0.12)mg/L、(0.9~8.4)4.9 mg/L](P<0.01).ACS组血浆DD含量与CRP水平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1,P<0.01).结论 血浆DD含量和CRP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生化指标.
作者:葛长江;周安荣;房秀丽;邱杰夫;刘永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多种因素对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短期和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61例病人,均行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手术采取经翼点或纵裂入路,均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后随访5年,记录术前、术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5年的Karnofsky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随访时期的疗效(∧Y)与术后短期疗效(X1)、年龄(X2)、病程(X3)、随访时间(X4)、发病年龄(X5)、术前病情严重程度(X6)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Ⅱ级)45例,次全切除16例.术后6例出现尿崩,6例术后视力改善,1例无变化,1例双目失明.得出多元回归方程:(∧Y)1=-6.087+0.250X2+0.424X6(术后短期疗效),(∧Y)2=2.918+0.802X1+3.927X4(术后长期疗效).结论 鞍结节脑膜瘤多以视力下降起病,早期多无症状,就诊时多数肿瘤巨大.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术中注意保护周围结构,尽量减少电凝操作,防止术后出现视力损害或下丘脑功能衰竭.本研究得到的方程有助于对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王绍梁;范益民;王宏勤;段虎斌;冉孝龙;连世忠;闫青云;孙之洞;郝解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鹿红方(复方鹿红强心扩脉颗粒)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鹿红方治疗组(治疗组)27例和培哚普利(雅施达)对照组(对照组)23例.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33.33%,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2.96%,中医心绞痛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44.44%,中医心力衰竭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48.1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33.33%,心绞痛疾病疗效总有效率25.93%,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肌耗氧量及体重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鹿红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可以缓解心力衰竭、心绞痛中西医各项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华;杨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自身对照观察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单纯给予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饮食治疗及其联合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进行饮食治疗前后病人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评价两种饮食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18例,首先接受单纯食物交换份法治疗3个月,之后接受食物交换份法联合GI治疗3个月,比较饮食治疗前后及两种方法治疗后病人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单纯食物交换份法治疗3个月后,病人BMI、FPG、HbA1c、FINS及HOMA-IR较饮食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01或P<0.01).联合GI治疗3个月后,病人BMI、FPG、HbA1c及HOMA-IR较联合GI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或P<0.01);FINS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治疗能够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食物交换份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食物交换份法联合GI进行饮食治疗优于单纯食物交换份法.
作者:王彦;张计兰;梁焕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0月符合我国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标准的来院就诊病人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两次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E/A比值、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6 min步行耐量试验(6MWT)及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 30例病人经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后临床表现、心功能及运动耐量实验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依那普利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中能显著改善左室功能,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而且口服药量较小,不良反应轻微,尤其适合老年病人应用.
作者:黄运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欣麦通胶囊针对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 选择已批准上市的同类功效药物为阳性对照,评价欣麦通胶囊治疗中医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随机、双盲单模拟、平行对照、安全性、有效性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 欣麦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病人综合疗效中愈显率为53.6%,对照组为20.0%%;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欣麦通试验组愈显率32.1%,对照组为20.0%;偏身感觉异常疗效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欣麦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在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方面与对照药同样有效.并在改善偏身感觉异常的统计学方面优于对照药物.
作者:李宗衡;邹忆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帕金森病(PD)病人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体征、理化检验进行临床分析,观察抗震止痉胶囊Ⅱ号联合美多巴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30例住院的PD病人进行Webstcr症状评分,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验指标.病人均接受抗震止痉胶囊Ⅱ号联合美多巴治疗1个疗程,然后在病人出院时进行再次Websster症状评分,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在原有西药美多巴、金刚烷胺、安坦治疗基础上,加用抗震止痉胶囊Ⅱ号治疗后,Webster评分中度、重度病人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积分减少(P<0.05),轻度病人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0%.积分在动作减少、强直、姿势改变、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步态、震颤、面容、言语、自我照顾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坐、起立运动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震止痉胶囊Ⅱ号联合美多巴治疗能明显改善PD病人的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明显,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周义先;鲍远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预处理是否能够减弱围手术期血管内皮及心肌的急性损伤.方法 选择具有典型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或负荷试验阳性病人10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安慰剂治疗,他汀组52例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每晚睡前服用.所有病人入选后按分组开始治疗,治疗7 d后行PCI治疗,术前、术后8 h、术后24 h分别检测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 Ⅰ).结果两组PCI术前ET-1、NO、CK-MB、cTn 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8 h与术前比较,ET-1、CK-MB、cTn Ⅰ明显升高,NO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ET-1、NO恢复至术前水平,CK-MB、cTn Ⅰ进一步升高;术后8h,对照组ET-1较他汀组升高明显,NO较他汀组降低明显(P<0.05),术后8 h及24 h,对照组CK-MB、cTn Ⅰ均较他汀组升高明显(P<0.05或P<0.001).结论 PCI围手术期存在血管内皮及心肌的急性损伤,辛伐他汀预处理具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血管内皮及心肌的急性损伤作用.
作者:何冉;韩战营;尤士杰;邱春光;王丹;李立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心病病人抗M2、M3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作用及其与右心结构的关系.方法 用SA-ELISA法对108例肺心病病人和30名健康人血清中抗M2、M3受体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并与血气分析及心脏超声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肺心病组病人血清抗M2、M3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平均几何滴度[48.15%,80(1.846±0.351);40.74%,53(1.725±0.273)]均高于对照组[13.33%,40(1.602±0.369);10.00%,20(1.301±0.000)](P<0.05).对照组与肺心病组中M2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阳性组指标比较及对照组与肺心病组中M3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阳性组指标比较均表现为:血氧分压(PaO2)呈逐渐降低趋势,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室内径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肺心病病人M3受体自身抗体单阳性组,M2受体自身抗体单阳性组,M2、M3受体自身抗体双阳性组在心脏指标方面,3组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结论 M2、M3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肺心病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M2、M3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肺心病发病过程中的心脏损害有关;M2受体自身抗体在肺心病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较M3受体自身抗体更为主要的作用,两者在心脏形态学改变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作者:仲剑克;刘学军;祁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39例顽固性高血压病病人停用所有降压药、调脂药2周后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组和安慰剂组,复方丹参滴丸组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安慰剂组服用安慰剂.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血脂、血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复方丹参滴丸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与安慰剂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丹参滴丸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安慰剂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能通过改善血脂水平等机制对顽固性高血压病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有降低作用.
作者:鲁永菊;周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脂欣康胶囊对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将6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脂欣康组,相同遗传背景的同龄正常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脂欣康组灌服脂欣康胶囊内之药粉,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均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周后(8周龄),各组随机取出半数小鼠,雌雄各半,麻醉后由腹腔静脉抽血.另一部分继续灌胃4周后(12周龄)由腹腔静脉抽血.离心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β.结果 灌服2周后,脂欣康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继续用药4周后,TNF-α和IL-1β无明显增高,脂欣康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脂欣康胶囊具有显著抑制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TNF-α与IL-1β增高的作用.
作者:姜浩;张文高;郑广娟;朱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GTN)诱导的大鼠偏头痛模型中大鼠三叉神经核尾部(TNC)C-fos蛋白的表达,以及氟桂利嗪(西比灵)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对照组、西比灵治疗组、西比灵预防组,用硝酸甘油10 mg/kg剂量皮下注射复制偏头痛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面积及灰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对照组中三叉神经核尾部表达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其余3组明显增多.对照组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及西比灵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西比灵治疗组、西比灵预防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比灵治疗组和预防组均能显著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干预C-fos蛋白产生的某个环节,说明西比灵在治疗和预防偏头痛的发作过程中均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郝嘉楠;牛争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Af)病人转复窦性心律时,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2例心功能(1~3)级病人,采用放免法测定房颤及窦性心律时病人血浆中BNP的浓度,观察两组BNP水平、房颤发作次数.结果 病人房颤发生时BNP浓度为(88.36±22.32)pg/mL,比复律后窦性心律时(57.48±20.32)pg/mL明显增高(P<0.05),高BNP水平病人组房颤发生次数较低BNP水平病人多.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与Af持续时间是转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血BNP浓度增高是发生心房颤动的预告因子,高水平的BNP更容易复发房颤,血浆BNP水平低或Af持续时间短者持律后窦性心律较易维持.
作者:王丽丽;龙娟;徐验;衣为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病理变化及MMP-2、MMP-9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HE及S-P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模型组及用药组大鼠全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及MMP-2、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MMP-2、MMP-9见少量散在阳性表达或不表达;模型组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区组织明显水肿、蜕变、坏死伴少量炎细胞浸润,对侧大脑相应区及双侧小脑轻度水肿,MMP-2、MMP-9表达较假手术组对应区显著升高(P<0.01或P<0.05),其中缺血侧大脑以坏死区边缘脑组织表达为甚,且较对侧大脑及双侧小脑明显升高(P<0.05);脑心通用药组大鼠大脑缺血区组织水肿、蜕变、坏死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对侧大脑相应区及双侧小脑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MMP-2、MMP-9表达较模型组对应区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包括病灶在内的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MP-2、MMP-9表达有关.
作者:余锋;胡向阳;董六一;王文静;李淮玉;任明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高脂饲料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模型,观察益气活血代表中药黄芪、三七有效成分黄芪槲皮素(Que)和三七总皂甙(tPNS)抗AS的作用,探讨二者单独使用及不同比例组方对AS大鼠模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抑制物(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4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正常组10只喂养普通饲料,造模组54只喂养高脂饲料.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停喂高脂饲料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剩余48只造模组大鼠再随机分为6组,用不同药物干预灌胃30 d后,取各组大鼠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血清TIMP-1的表达.结果 Que、tPNS单用以及2:1组方、3:1组方皆可增加TIMP-1表达,以3:1组方为优组.结论 Que、tPNS单用及2:1、3:1组方皆可增加TIMP-1表达,联合用药比单独应用抗AS效果好,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益气药物剂量增加,抗AS作用增强.这可能是益气活血法抗AS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永波;李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葶苈大枣桑白皮汤的强心作用.方法 按均匀设计和灰色关联理论方法,根据U6*(64)均匀设计表及使用表组成6个实验方剂,用含药血清法,观察葶苈大枣桑白皮汤对正常兔离体心脏的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影响,并找到该方的佳配伍剂量.结果 佳配方和地高辛片给药后的心肌收缩力高于给药前(P<0.01);地高辛片给药后的心率低于给药前(P<0.01),佳配方给药后心率的变化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葶苈大枣桑白皮汤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作者:陈跃飞;江秋玉;陈大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高胆固醇血症家兔颈动脉粥样斑块内炎性巨噬细胞与MMP-2、MMP-9的表达情况,并研究氟伐他汀干预对巨噬细胞聚集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探索他汀类药物在稳定颈动脉斑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和高脂饲料加氟伐他汀喂养,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喂养第12周时处死动物,取颈动脉进行石蜡切片,测量并计算颈动脉I/M比值,SP法进行CD68、MMP-2和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治疗组血清TC、LDL-C浓度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治疗组I/M比值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高脂组颈动脉斑块中见大量CD68阳性细胞,而治疗组CD68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高脂组(P<0.01).颈动脉斑块中MMP-2、MMP-9阳性细胞和染色强度明显增加,治疗组MMP-2和MMP-9的表达较高脂组显著减少(P=0.002和P=0.016).结论 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家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减轻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并抑制MMP-2和MMP-9的产生,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周永;黄怀宇;黄志东;顾承志;朱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灵汤对老年性痴呆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 采用Y-迷宫测试大鼠的智力;采用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和放射免疫法(RTA)测定大鼠脑淀粉样前蛋白(APP)、β-淀粉样肽(Aβ)含量.结果 脑灵汤组能明显改善老年性痴呆大鼠智力,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5);血清总胆固醇及脑内APP、Aβ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灵汤对老年性痴呆大鼠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抑制APP的产生、减少脑组织Aβ含量,从而提高其智力能力.
作者:裴异;何明大;黄孟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醒脑静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抗炎性因子的影响和改善凝血-纤溶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安慰剂组与醒脑静组,各10只.结扎冠状动脉造成MIRI模型,分别在冠状动脉结扎前、结扎后1 h、再灌注后1 h,取心房血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肌酸激酶(CK)水平.同时观察各组梗死范围.结果 冠状动脉结扎后醒脑静组TNF-α、PAI-1、CK水平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小于安慰剂组(P<0.01).结论 醒脑静预处理对MIRI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作者:许耘红;吴沃栋;陈晞明;李文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阿斯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致命的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意识丧失和晕厥等症状.临床上发病突然,病死率极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发生后需积极抢救.现将急性心肌梗死引发阿斯综合征1例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梁斌;杨志明;巩书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