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是现代医学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使用减少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而留置针封管液的选择直接影响了留置针的应用范围.我院采用生理盐水与肝素进行封管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晓静;周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自1996年9月~2000年12月采用关节镜诊断及治疗膝关节疾病131例,由于关节镜具有诊断率高,损伤小、痛苦少、合并症少等优点,131例患者疗效较满意.但临床中我们体会到术后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病人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汪辉;张春英;毛蕴曼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术(SLN biopsy,SLNB)在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以指导cN0期乳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本组选择临床检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64倒,术中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美蓝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定位及前哨淋巴结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时全部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64倒患者有53倒检测到前哨淋巴结,成功率82.8%.53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中49例准确地判断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92.5%).假阴性率13.8%,敏感性86.2%,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5.7%.结论:SLNB基本能准确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故能指导cN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作者:骆勇;孙立中;苏荣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抗栓方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用普通肝素组(A组)与低分子量肝素组(B组)治疗期间心绞囊发作次数,硝酸酯类应用,出血与否及其程度、心肌梗死倒数、血小板(Plt)变化.结果:两组用药期间,B组较A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且需服用硝酸甘油以缓解胸痛者少,心梗发生率明显下降,仅A组有1例Plt减少,B组轻度出血较A组明显低,两组均没有大出血及致死性出血.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抗凝抗栓作用肯定,效果稍优于普通肝素,且更少发生出血,应用简便、安全.
作者:刘丽;柴伟丽;高广民;刘德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40只大白鼠分成100、102、105和108组,分别用电刀和普通手术刀(冷刀)制造腹部手术切口的动物模型,用生理盐水,以及102、105和108浓度的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定量混合液0.2ml分别注入皮下,以观察电刀和冷刀在不同浓度细菌的条件下对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除100组外,其他各组使用电刀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102组、105组和108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100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刀可降低切口对细菌感染的闺值,而增加手术感染率.
作者:纪光伟;祁志;王旭;潘华雄;李聘;张丽;吴远志;杜万英;徐晖;袁爱华;贺小萍;梅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囊肿切除加枕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的疗效.方法:对枕大池蛛网膜囊肿行囊肿切除术加枕大池-腹腔分流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2~3周枕大池明显缩小,1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枕大池及脑室系统大小正常,无囊肿复发,症状逐新消失.结论:囊肿切除加枕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无复发等特点.
作者:周赤忠;韩宗援;宋明发;叶应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殖的影响.试图为临床静脉移植修复血管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大鼠自体颈静脉外侧分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移植于股动脉,术前1周开始给口服药卡托普利100 mg/(kg@d)至术后1周和2周.应用组织形态学、透射电镜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通过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观察其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卡托普利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移植静脉内膜增厚程度术后1周无显著差异,术后2周治疗组卡托普利对移植静脉内膜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两组差异显著;PCNA阳性细胞指数术后1周、2周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卡托普利对移植静脉内膜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我们认为可以在临床显微外科血管移植术中早期应用,以提高血管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黄东辉;刘春志;徐先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开展不同平面肢体毁损性离断伤行异位再植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2例双下肢不同平面毁损性离断伤、2倒上肢不同平面毁损性离断伤进行异位再植及功能重建.结果:4例异位再植功能重建均获成功,并恢复了一定的功能,患者可生活自理,效果满意.结论:不同平面毁损伤离断伤可以进行异位再植,重建功能,能大限度降低伤残程度.
作者:刘玉臣;张昆;于镜贺;张贵阳;刘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临床上常用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腱鞘炎、单纯性软组织急慢性劳损、肌肉附着点及筋膜疼痛、炎症等.常用药物为醋酸泼尼松龙或醋酸氢化可地松.现将所致并发症及预防介绍如下.
作者:倪国香;王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倒报告患者女,31岁,因反复咳嗽、咯痰、间断咯血8年,饮食后有时症状加重就诊,X线平片:右肺下野大片状阴影,抗炎无效,CT:右肺下叶后基底段不张.食道钡透:食管中段右后壁钡剂外溢,并注入右肺下叶,考虑:食道支气管瘘.手术所见:右肺下叶缩小,坚硬,紫红色,与胸壁,脊柱粘连,血运丰富.经探查见气管-端与食管相通,一端达肺内.管径2.2cm×1.5 cm,壁光滑,遂行食道修补和右肺下叶并瘘管切除.术后良好,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患者健康.
作者:李景;王蕊;董志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临床上用滚轴式取皮刀削痂时,常有个别处不易削干净,现介绍两种削痂小技巧,多能帮助解决问题.
作者:卢长虹;李连贵;苏晓利;徐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2000年6月~2001年1月,以红花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相对照,疗效满意.
作者:栾尉荃;温紫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采用臂丛肌间沟法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25例患者行锁骨手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建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带状疱疹为常见皮肤病,本病显著特点是局部灼热疼痛,皮疹消退后多遗留长期神经痛后遗症.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36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耿庆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探讨和提高鼻窦巨大血管瘤诊疗技术,现将1992~1999年我院收治的4例鼻窦巨大血管瘤报告如下.
作者:赵奇民;胡彦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倒报告患者,女性,34岁.1996年诊断为甲亢,1997年12月因出现食欲不佳,厌油、恶心、体重明显下降,继之巩膜黄染,且日渐加重,收入传染病科,查体:T 37.4℃,Bp13/8kPa,皮肤巩膜黄染,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无震颤,但可闻及血管杂音,心率86次/分,窦性心率,律齐,肝大肋下一指,质软,无压痛,实验室查,谷丙转氨酶280 U,HBsAg(-),人院后用甲基硫氧嘧啶和他巴唑治疗,因WBC降至3.6×109/L,故停用,住院期间保肝治疗,为控制甲亢症状,传染科经患者同意用131Ⅰ治疗,治疗前查甲状腺吸131Ⅰ百分率:2 h 52.8%,6 h 74%,24 h80%,于1998年2月14日在严密观察下给予131Ⅰ 4.2 mci,1次口服,服药5天后甲亢症状较以前加重,且WBC降至3.3×109/L,因此给予升WBC药物,后甲亢症状日渐减轻,1个月后WBC升至4.3×109/L,出院时查谷丙转氨酶为80 U,其他肝功均大致正常,3个月后来院复查,甲状腺明显缩小,血管杂音消失,体重由原来的45 kg增至52kg,1年后复查吸入131Ⅰ百分率:2 h 25.4%,6 h 33.6%,24 h 48%,血清T31.8 ng/ml,T4130 ng/ml,肝功能各项均正常,原甲状腺症状消失.
作者:陈少林;徐融然;王小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性,37岁,于1996年1月22 日收入院.2年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持续声音嘶哑,近2个月症状加重,伴有异物感及呼吸阻塞,无咳嗽、咯血.既往无支气管炎哮喘史及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检查: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专科情况:间接喉镜下声门区可见一巨大粉红色新生物,约1.5cm×1.5cm大小,表面光滑可见血管纹,遮盖声门,仅杓间区处可见很小通气间隙,约3mm,不伴随呼吸运动,基底似在右侧喉室,基底较广.初诊:声门新生物.
作者:陈伟;武军梅;赵苏霞;于莉;何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女患,28岁,以咽部异物感半年求治我院.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咽部异物感,同时吞咽受限,自已发现咽部有一肿块.将悬雍垂推向左侧.曾到当地医院耳鼻喉科求治,未得到明确诊断及治疗.入院后查体:腮腺未触及阳性体征,颈部颌后窝可触及中等硬度包块,活动度可,约2.0 cm× 3.0 cm大小.腮腺造影:未能显示肿块与腮腺之间关第.MR:包块约4.5 cm×3.5 cm大小,与腮腺无低密度间隙分隔.咽旁间隙脂肪向后推移,茎突向内移,颈内动脉后移,肿块包膜不完整,边缘欠清晰,呈哑铃状,瘤内有低密度粘液变性.结合以上几点,决定手术切除.全麻显效后,取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面神经解剖常规切口,联合入路.解剖并保护颈鞘和舌下神经,拉起二胶肌和下颌骨进入咽旁间隙,摘除肿物.面神经解剖常规切口:解剖面神经,摘除腮腺浅、深叶.术后病理回报:右腮腺多形性腺瘤(侵入咽旁间隙),3个月后随诊,愈合良好,未见复发.
作者:马丽;马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部不适伴胸闷气短、轻度咳嗽一周于1997年4月5日入院.查体:T 36.4℃,R 18次/分,P72次/分,BP 18/10 kPa;发育正常,胸廓无畸形,听诊呼吸音正常,心界不大,心脏听诊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4×109/L,红细胞4.24×1012/L、血红蛋白134 g/L、中性0.624、酸性0.054、淋巴0.322、血沉6 mm/h,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查胸片示左侧横膈局限性膨出,左横膈良性肿瘤不除外.进一步查肺CT报告:左侧肺底包裹性积液.住院经青链霉素静脉点滴,口服祛痰药物2周,患者症状有所缓解,胸闷消失.复查胸片示:左横局限膨出.与人院相比较无明显变化.胸片意见:(1)肺底包裹性积液;(2)良性肿瘤;(3)膈肌囊肿.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见左肺下叶与膈肌之间大小约10 cm×10 cm×8 cm肿物,质硬,表面光滑,与左肺下叶及隔肌明显粘连.病理证实为肺隔离症.
作者:胡凯;王建军;侯治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许多肝癌患者一经证实便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作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自1996年开展肝癌的介入治疗以来,已对数1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治疗.本文总结了对30例中晚期肝癌行TACE治疗的体会,结合文献,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杜志泉;刘小琨;马跃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996年10月~2000年10月我们应用CHOP-E方案(Vp 16、CTX、VCR、ADM、Pred)治疗25例NHL患者,以观察本方案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严怀秀;牛小青;刘晓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临床上,常遇到久治不愈的顽固性根尖周炎病,造成病人反复复诊,增加病人负担.本文介绍了对此类病例采取碘仿糊剂长期封药,待无阳性症状之后进行根充的方法,观察50例均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前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长期存活率约3.5%~13.1%,中位生存期约12~18个月[1].为了探讨长期生存因素,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我们对1975~1999年我院收治的94例ANLL患者中20例生存3年以上者进行了随访,现将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牛小青;严怀秀;王丹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发性扁桃体出血临床罕见,因1天内可暂时停止,又会反复出血,且累计出血量较大,应引起临床重视.作者经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柏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溶栓治疗是近十余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重大进展.我院自1992年开展溶栓工作以来,应用国产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了寻求疗效更佳的溶栓药物,我科于2000年6~7月选用上海实业医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链激酶(思凯通)静脉溶栓5例,现将其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董效师;代松魁;葛智平;刘丹;陈晓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肺炎链球菌是寄生在上呼吸道的条件致病菌,在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等的感染中占有一定比例.青霉素是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近年来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特别是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逐渐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为了解我院肺炎链球菌的耐药变迁,本文分析了1994~1999年从临床上分离出的485株肺炎链球菌的药物敏感实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宪祥;许向峰;李建华;郎庆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肺动静脉瘘或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y-venous malformation,PAVM),是比较少见的肺动脉-静脉直接沟通的疾患,大部分为先天性,少数为胸部损伤所致.无任何临床症状者多因胸部X线检查发现,也可有咯血,呼吸困难,紫绀,杵状指及红细胞增多.肺动静脉瘘靠近胸壁时,吸气时可听到心外杂音.肺动静脉瘘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或导管栓塞方法进行治疗.现将我院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李琳;孙学军;李大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血液透析治疗中,患者常常有低血压反应.其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慌、耳鸣等,重者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意识丧失、血压明显下降,从而影响透析质量,加重了患者对血液透析的心理恐慌.我科从1992~1999年开展血液透析,为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积累了较多经验,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冉雪梅;酉丽红;何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极高,并且常伴发其它疾病,目前,许多专家学者主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个体化治疗.1999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采用金纳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8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轩;文华;张洪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通过观察ACEI类制剂对糖尿病尿蛋白的影响,观察其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作用.
作者:刘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面颈部中小型皮肤缺损,选用色泽、质地、厚度等方面与缺损区相近的局部皮瓣修复,常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外形及功能效果.局部皮瓣种类较多,按皮瓣转移的方式以旋转和推进两种类型的皮瓣常为临床所采用.1946年Limberg根据几何学的原理首先提出了菱形瓣,以后又得到了改善和发展.笔者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菱形瓣在修复面颈部中小型皮肤缺损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优越性.
作者:卢紫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经临床观察,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我急诊科对3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来诊后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于2天内进行检验,以观察其改变并探讨了发病机理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永君;彭伟;王振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在腰部的急性疼痛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大型工业企业较为常见.此征是由于腰椎小关节的扭动而处于嵌顿状态,或滑膜嵌插于关节内,从而产生剧痛,使脊柱活动受限.我急救中心在1998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对38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跃光;江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5年至今共收治重度肾损伤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信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腹腔出血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提高对腹腔出血的诊断技术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一环.判断典型的腹腔出血困难不大,但如果出血量较少,血液动力学稳定,不足引起全身失血征象和腹部典型体征者,易延误诊断.我院从1986~2001年共收治此症9例,都有特殊的临床症状提示有内出血,现将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训报告如下.
作者:宋金仁;戴志;高天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84年开展乳腺钼靶X线摄片,共计检查乳腺体检及门诊患者6万多次,其中收集资料完整的16例乳腺乳汁潴留性囊肿.这些病例均经临床检查,X线摄片诊断,手术摘除及病理确诊.现对以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尚新生;郑茜;孟庆礼;商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Miller Fisher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病因颇为复杂.我科收治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凤有;黄维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1996~1999年我们对经内科治疗无效的6例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彦树;姜云福;兰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医院,1998~2000年间共收治损伤和中毒患者5382例,占出院病人数的16.65%.现就损伤和中毒患者的年龄、疾病分类以及引起损伤和中毒的外因进行分析,为医院管理和有关部门制定计划提供参考.
作者:杨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myelinolysis C.P.M)临床少见,且报道不多.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脑桥基底部髓鞘对称性破坏,本文结合3例报道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张希庆;张丽艳;秦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前,伤寒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发热病.自1970年以来国内外均有耐氯霉素株爆发流行的报告,给伤寒的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解本地区近年来伤寒杆菌耐药谱的变化情况以指导治疗,本文对66例伤寒的耐药谱作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平;彭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9年1月~2000年1月,采用泪道探通术加注入透明质酸钠置留的方法对30例泪道阻塞、8例慢性泪囊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青;平俐;赵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显著增加,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我院1995年12月~2000年8月共收治特殊部位异位妊娠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瑶;顾洪妍;袁迎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大面积烧伤的救治必须具备有创面覆盖物,临床应用效果好的是异体皮,但是异体皮来源困难,储存条件要求较高,价格昂贵,不利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我院1994~2000年探讨羊皮作为烧伤创面覆盖物,共移植31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巴特;王凌峰;倪宏伟;路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出血、部分性血栓形成以及冠状动脉持续性痉挛缺氧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及管腔阻塞等因素有关[1].我们用肝素抗凝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岐梅;张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8年10月~1999年10月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角结膜炎住院病人3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其文;王涌;周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过去采用胸穿排气或闭式引流,虽可暂缓呼吸困难,但常因漏气、拨管困难或合并感染、呼衰而后果不佳.我们于1997年10月以来偿试对该症行急症低创肺减容术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臧建洲;王成杰;王一心;张志宏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