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及护理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0例,对照组22例.两组全身治疗相同,包括控制、规范饮食、适当运动、药物降糖、维生素B1营养神经.干预组除此以外,还予以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并进行相关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间疗效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简单、实用、有效,代价不高,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基层医院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小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临床应用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选用德国B Braun公司生产的CAVAFIX·PICC导管进行穿刺置管,分析并发症的发生,采取改进措施并评估其有效性.结果 2005年6月~2007年5月300例PICC患者中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2.0%,2007年6月~2009年10月采取封管液选择、固定导管方法、穿刺前使用抗生素、加强PICC患者导管护理等改进措施后360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0.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选择恰当的封管液,减少静脉血栓产生和导管堵塞;置管前30min应用抗生素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用保鲜膜保护贴膜,固定好导管和皮肤,预防导管脱落;应用3L输液袋配营养液预防输液反应发生,通过这些相应改进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越如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指导的方法.方法 对1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心理疏导法,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体位的正确、有效性,重视腰背肌的锻炼,同时做好一系列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功能锻炼,同时对二便进行个体化的训练,并注意培养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训练过程.结果 本组患者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重视胸腰椎骨折患者全方位康复训练,是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陪能;杨骏;沈姜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在86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重点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做好肺活量训练,药物治疗护理,牵引的护理,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护,伤口引流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并且注意营养的摄入,同时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并做好康复指导.结果 通过上述护理干预,86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7例患者在冲击治疗期间均主诉胃部不适,有1例患者出现呕吐咖啡色液体,术后尿潴留共计29例,至出院时仅有10例需要携带尿管,无并发症的发生.绪论良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促进康复.
作者:陈秀花;刘秀芳;李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测温方式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以下简称为VLBW)睡眠及体重的影响,探求适合VLBW的测温方法.方法 将在我科住院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VLBW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予测颈部温度,对照组予测肛温.观察两组VLBW测温时的反应,并分别在住院时、住院第7天、住院第14天、住院第21天,对两组VLBW的体重增长情况及睡眠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VLBW在测温时受干扰情况、平均体重增长及睡眠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颈部测温方对 VLBW刺激小,不干扰睡眠,有利于体重增长,可提倡.
作者:林火仙;余桂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假性瘤行覆膜支架置入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术前心理及充分药械准备,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抗凝药物的使用及预防感染等护理结合出院指导.结果 21例患者均于45~50 d后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未见异常.结论 肝动脉假性瘤行覆膜支架置入术的认真护理配合,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阐明护理的重要性.
作者:赵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再入院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点[1].据报道,我国心衰发病率为0.9%[2];国外资料显示,65岁以上人群可高达6%~10%[3].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的发展,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日益增多,并且反复发病,反复住院.文献报道[4],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是防止频发住院、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进行纵向调查,分析其干预后的效果,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提供指导和支持.
作者:张晖;岳秀娟;明月;董艳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突发性耳聋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突发性耳聋16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 通过心理指导使病人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对突发性耳聋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发病后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心理护理是患者治疗中的一项很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赵兰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胸部物理治疗在要幼儿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包括体位变换、雾化吸入、叩击胸背部、体位引流、吸痰.结果 促进痰液排出.保持气道通畅,使患儿舒适.结论 胸部物理治疗促进要幼儿肺炎患儿的排痰,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谭维玉;陈燕;黄健珍;李亚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腿创伤性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术前观察、术前护理及预防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通过30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寻找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小腿骨筋膜室患者,1例患者膝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功能丧失,足部感觉缺失需扶拐行走.结论 针对性的严密观察和护理室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袁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实施与效果观察.方法 用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2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锻炼方法,临床护理路径组按照临床路径方式制定锻炼程序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临床路径100%,常规组61.9%.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达优率临床路径组为85.7%,常规组为61.9%;术后并发症中患肢水肿发生率临床组为9.5%,常规组为28.6%.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显著提高功能锻炼的达优率,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自理能力.
作者:梁谊;郭银笑;覃春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住院干预对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COPD患者300例,给予住院干预,选择上年度相同时间段的COPD患者27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第5天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明显缩短,真菌感染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干预对COPD患者减少真菌感染可能有帮助.
作者:卢庆菊;卢庆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护理指导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32例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术前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完善各种术前准备;术中与术后后重点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营养支持.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平稳、体温维持在36.2~7.5℃,无1例术中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患儿多无疼痛或轻度疼痛发生.结论 手术摘除扁桃体腺样体是治疗小儿扁桃体肿大及腺样体肥大简单有效的方法,也是耳鼻咽喉科较常见手术之一.正确、严密、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焕敏;岳文汪;倪宏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用德国贝朗生产的CRRT机,对31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CRRT治疗.观察患者CRRT治疗2 d后尿素氮(BUN)、肌酐(SCr)、HCO3-、K+、Na+等指标变化,治疗的耐受性,水肿减轻情况等.结果 全部患者均能耐受此治疗,每次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下降,全身性水肿亦明显减轻.结论 CRRT可以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化指标,并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聂小兰;李婧;吴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减轻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FDP)引起的血管疼痛程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2%利多卡因湿敷、行为干预法、2%利多卡因湿敷与行为干预联合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利多卡因湿敷联合行为干预实验组与单独应用2%利多卡因湿敷和行为干预法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 利多卡因湿敷与行为干预联合法,可显著减轻FDP静脉滴注致痛程度.
作者:于洁凡;郗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ADPT)与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WDPT)强化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探讨适合强化接种的百白破联合疫苗.方法 选择在我院强化免疫接种健康幼儿320人,按照自愿的原则随机均分为ADPT组和WDPT组,ADPT组采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WDPT组采用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接种48 h后随访两组幼儿全身不良反应及局部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幼儿接种48 h后在全身不良反应和局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T不良反应轻于WDPT不良反应.结论 强化百白破疫苗接种时,应首选ADPT接种.
作者:唐君;曹慧梅;古力克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7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通过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认真进行肝储备功能的评 估,给予保肝治疗,术前准备及术后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早期活动计划的实施进行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特点,围手术期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可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7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
作者:刘真莉;沈云明;陈志坚;孙光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人工流产手术的镇痛效果和护理.方法 选取人工流产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复合麻醉组,各9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体重,复合麻醉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醣50 mg进行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体重.观察两组用药量,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疼痛的VAS评分.术后由手术医师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复合麻醉组唤醒后恶心和躁动不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独给药组(P<0.05),而麻醉效果达优者也多于单独给药组(P<0.05).复合给药组术后注射部位和下腹部疼痛VAS评分均值也显著低于单独麻醉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术后疼痛更轻,不良反应更少,是一种有效的配伍方法.
作者:范宁;李爱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协议护理在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对患者内瘘自我维护依从性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40例动静脉内瘘手术后2周的患者随机分为协议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各20例,协议护理组采取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共同协商,找到即尊重患者生活习惯及意愿又不违反康复原则的维护方法,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且协议护理延续至出院继续随访.观察两组康复维护的依从性效果及一定时间内内瘘的通畅性.结果 两组患者在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患者不遵医原因及内痿自我管理、自我维护及维持内瘘通畅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协议护理后患者的依从性有提高(P<0.05).结论 通过协议护理及延伸至血液透析期间和出院协议随访,及时了解评估患者的生活习惯及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制定个案的维护模式,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维护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效能,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爱霞;龙斌;赖喜玉;李锦墁;彭宜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结肠造口术是结直肠肛门外科中常见的手术,分为临时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临时性结肠造口术多用于结直肠损伤和部分结直肠良性疾病;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多用于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患者.我国目前肠造口患者总数已超过100万,估计每年新增患者约10万,且今后有增加趋势[1].如何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尽早恢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医务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我院2003年1月~2010年6月126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汪曙红;吴新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对207~2009年在心外科进行毕业实习的97名护生制定用药安全教育教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临床带教.结果 护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考试成绩,病人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提示在实习带教中,加强用药安全教育,可提高护生安全用药意识,提高实习质量.
作者:陶建双;李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颅骨缺损围手术期护理.通过积极完善的准备,对颅骨缺损患者实施颅骨修补术.经系统完善的护理,效果均满意.对颅骨缺损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使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黄晓晖;陈慕媛;陈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研究沟通技巧在围手术期访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对手术室访视护士进行沟通预防的系统培训、实施和督导.对培训前后护理质量如访视率、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患者整体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访视率明显提高(P<0.01),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明显降低(P<0.05),患者整体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沟通技巧在围手术期访视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杨利辉;李小兰;朱小冬;张丽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手术室是医院工作中特殊的部门,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对于常年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工作者而言,罹患职业病的几率要比其他临床科室工作人员高出许多.重点讨论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和防护对策,以盼尽量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
作者:姜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血透护士健康价值(Health-Value,HV)水平,探讨其人口学特征对HV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价值量表(Health-Value Scale,HVS)和一般资料调查表,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综合医院102例血透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护士群体的HV平均得分为(6.1±1.8)分,高、中、低水平分别占12.8%,52.0%,35.2%;婚姻、年龄、文化程度、工龄、任职年限、职称是影响HV的因素,不同人口学特征的HV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综合医院血透护士HV水平有待提高.临床管理中应加强对不同人口学特征血透护士的健康教育,提升其HV水平,以增进其健康生活理念和身心健康.
作者:李粉玲;王英蓉;卞苏环;李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整改和人员的培训对灭菌物品合格率的影响.方法 对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管理方法进行整改和人员进行培训,对整改和培训后消毒供应室的灭菌物品合格率与之前进行比较.结果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整改和人员的培训后灭菌物品的合格率高于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管理的整改和人员的培训能提高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的合格率.
作者:黄美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浅述了我野战方舱医院赴高原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中,护士现存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任务的特殊性,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护理工作压力大、强度大、经常超负荷工作;加之护士在野外环境中工作,高原寒地区救护条件差,伤员发生时间集中,救护任务重,经常面对垂死和死亡现象的刺激;护士缺乏灾后救援心理卫生知识等,使护士产生了焦虑、沮丧、失望、抑郁甚至人格异常,直接影响了护士的心理健康.本文就相应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医院建立减压机制、尽可能改进工作制度;加强执行救灾任务护士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等,这些皆应引起管理者的关注,培养护士健康的性格和信念,以保持心理健康、保持有效的战斗力.
作者:郑红莉;韩艳萍;何红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提高护士职业情商,克服职业倦怠,适应和满足社会对护理职业服务的需求.方法 通过分析护士情商培养现存问题,包括护士在校接受心理学知识教育,生活体验少,护理管理模式中缺乏介入团队职业精神和技能体现的荣誉感;护士执业压力大,容易产生执业倦怠.阐述提高护士情商素养的重要性.结果 护士应该从多方面提高情商来克服职业倦怠现象:客观地认识自己,驾驭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情绪波动的原因,心境平稳,提高自我激励的能力,时刻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情;形成良好的护理文化,注重自我的文化艺术修养;医院和社会给予更多支持.结论 提高护士的情商素养,增长了护士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提高了护士与同事、患者沟通的能力;加快了护士的成长,增强职业的荣誉感,提高了主动沟通和善于沟通的技巧,更好的胜任护理工作.
作者:刘晓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护理小改革,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 对固定药物检查法、抢救车药物检查法、口服药杯清洗消毒法、交接本的签字、温馨提示本的应用、冲眼法、出院带药储存法进行护理小改革,比较改革前后对护理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 改革后护理工作时间明显少于改革前;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熟悉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革后无或降低护理成本消耗.结论 临床护理小改革,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耗,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宋会玲;丁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患者从急诊科转住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 分析我院2007年1~10月份急危重症患者转住院存在问题的原因,于2007年11月~2008年2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及整改培训,并对比2008年3~12月份转住院患者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危重症患者转住院存在问题例数由2007年度整改培训前的3.87%减少到整改培训后的0.4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转运前后的认真评估、正确的预处理与严密的监测是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住院的关键.
作者:张贺真;傅华珍;赵正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同工同酬对合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50名合同护士实行同工同酬前后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测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行同工同酬后,合同护士对收入、职责、升职机会、能力的发挥、人际关系、医院的管理方式、工作的稳定性、总体满意度等有明显提高.结论 实行同工同酬可以有效提高合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爱琴;骆惠玉;王丁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开展微笑护理活动在提高护理品质中的优越性.方法 随机抽取内一病区2006~2007年9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08~2009年该科9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开展微笑护理活动,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服务品质管理质量、护患沟通效果、护理投诉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护理服务品质管理质量、护患沟通效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笑护理服务的开展,有效地促进和维护了患者的健康,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作者:孙惠金;李荣;李连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护理病案是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治、护理的全过程以及病情转归唯一证据,是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在我院按照新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210份病案中的护理病历进行了严格的质控,对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梳理、分析,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作者:李阳;逄金明;马崴;倪成云;王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基于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实施,探讨医院护理一级质控模式.将一级质控工作责任到人,把质控与带教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由高年资护士任责任组长负责相应护理责任组包干护理病人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控制的护理一级质控体系,达到落实环节质量管理,确保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卞正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医疗、护理档案也随之建立,并随着管理的日益完善,医疗、护理档案分开,由单一的电子档案,逐步规划为电子、纸质档案同步运行.
作者:袁月林;任志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危机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作为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其对应工作的质量控制,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意识、危机值意识,降低护士采集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保证危机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
作者:李艳华;刘慧敏;李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进三测单记录创伤患者疼痛信息,在简化护士记录及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科室的两个病区设立成对照组与研究组,随机收住患者于两组.对照组疼痛记录方法沿用传统护理记录单,用文字形式记录疼痛信息;研究组则用改进三测单,增加疼痛评分一栏,并用曲线形式记录疼痛信息.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住院期间疼痛控制效果,护士记录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疼痛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用改进三测单记录所需时问比传统记录时间缩短1/3.结论 将疼痛强度以曲线的形式记录在三测单上,能使医护人员直观、动态的了解患者疼痛强度及疼痛变化趋势,使患者的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节约护士记录时间,适合在手术科室推广使用.
作者:王峻;李靖忠;段宝凤;侯丽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满足临床需求,提升消毒供应室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全院临床、医技科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6月~2009年5月,随机对2720人次发放调查问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人员各1360人次.对消毒供应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调查.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的无菌物品质量方面满意度较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和物品供应及时方面满意度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毒供应室随着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满意度由93.68%上升至98.50%.结论 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开拓了员工的服务意识,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作者:张汝桂;温桂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留置针双止血带错位穿刺法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将驱血带自无充盈静脉肢体近心端加压缠绕至已扎止血带的远心端,人为使其充盈,将2支静脉留置针错开位置穿刺留置.结果 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两条充盈静脉各给予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13%,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97.83%,平均93.64%;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一条充盈静脉错开位置给予2支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86%,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100%,平均93.94%.结论 双针双带错位穿刺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2条有效静脉通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吴永杰;靖冬梅;于凤娟;郑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圆形输液瓶口贴用于已开启液体瓶口的封存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2010年9月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患者已加好药物的静脉滴注液体60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袋.观察组30袋液体加药后由15名护士使用输液瓶口贴封堵,每人封存两袋;对照组30袋液体加药后由上述的15名护士使用复合碘消毒液消毒后,再按压75%的酒精棉球并用透明胶布固定,每人封存两袋.之后过15 min、30 min分别于袋口开启处取样作细菌培养.比较两种袋口封存方法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护理人员时间损耗及材料损耗.结果 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耗材明显降低,护理人员操作所用时间大大减少(P<0.05).结论 圆形输液瓶口贴用于已开启液体袋口消毒效果达标,封存操作简便,节省护理操作时间,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材料损耗少,明显降低护理成本.
作者:顾芬;胡敏;李玉梅;黎金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应用三腔双囊管对肝硬化因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大出血病人压迫止血,对2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应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的急救、观察和护理回顾性分析.通过有效的护理,配合医生积极实施抢救,成功率达92.9%.
作者:李霞;孙莉媛;陈翠杰;郑玉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凡兰桂;曾艳;秦锁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减少药物浪费,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对血管组织损伤,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 224例患者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静穿刺.单日采用传统法,双日采用改良法,分别观察一次排气成功率,回血时间,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情况.结果 一次排气成功率传统组为51%,改良组为91%(P<0.01);回血时间传统组即刻回血率为66%,改良组为94%(P<0.01);传统组穿刺无痛率为68%.改良组为8l%(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传统组为93%,改良组为97%(P>0.05).结论 改良静脉输液法可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减少药物浪费,缩短静脉回血时间,减轻痛苦,减少对血管组织损伤.
作者:顾春联;肖秀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上,留置胃管被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病人手术前后、重危、昏迷病人、脑血管病等病人身上.留置胃管后的食物返流、胃管滑脱及胃管的固定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护理人员.
作者:刘学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型破伤风患者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重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EN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部分静脉营养,于营养支持前一天及营养治疗后第11天检测两组患者的BMI、TSF、MAMC,TP、PA、ALB及Hb等指标,并且全程观察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营养支持10天后两组患者的BMI、TSF、MAMC下降不明显,EN组的TP、PA、ALB及Hb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3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EN可改善重型破伤风患者蛋白质代谢和患者营养状况,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
作者:黄彤;林丽华;吴凤;陈群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学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情况,为高尿酸血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12月在本院健康体检者33 649名的体检资料,其中男性18 832名,女性14 817名,比较不同性别年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结果 健康体检者血尿酸平均值为(336.57±96.07)μmol/L,其中男性(380.17±87.04)、女性(281.45±76.88)μmol/L,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尿酸血症总检出率24.06%,其中男性31.28%,女性14.88%,男性与女性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且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人们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及时对体检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朱清云;石兰萍;黄志平;曹菊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生活事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为医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疾病的防治以及家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例门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研究组)和100例相匹配的正常人群(对照组)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和自我概念量表同时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多于对照组(P<0.01),生活事件与自我概念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受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较大.医务工作者应加大对其家庭、工作、社交等方面的干预,以提高其应对水平和心理健康,同时帮助其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康复.
作者:吴玉秋;李遵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重HPV感染患者的HPV亚型分布,了解不同亚型HPV的致癌性及其协同作用.方法 选取子宫颈病变与子宫颈癌患者42例.采用HPV基因芯片法,对标本进行HPV检测和分型.结果 42例患者子宫颈脱落细胞中均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高危型HPV,未见单纯低危型别的混合感染.常见的为亚型是HPV-16(59.5%).结论 多重HPV感染以HPV16型为主,因此应重视HPV16型感染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才能更好地预防子宫颈癌.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敖丽君;周艳秋;刘志红;汤惠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生活事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为临床心理护理和心理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研究组)和100例相匹配的正常人群(对照组)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THMS)同时进行测量,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多于对照组(P<0.01),SRHMS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测健康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结论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易受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降低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康复的重要举措.
作者:李珍华;李遵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对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护理及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中病死率为0%,4例基本痊愈,2例完全痊愈,其中有3例遗留轻度智能或运动障碍.通过护理干预对生命体征等严密观察处理、心理疏导、肢体功能锻炼等,促进了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康复,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致残率及致死率.
作者:韦梅珍;徐巧玉;林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持续教育计划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教育,观察组实施持续教育计划评估.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透析评估.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提高透析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莉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加强并实施家庭健康教育对直肠癌造瘘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已行腹部永久性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实施出院后家庭健康教育,包括定期电话,上门随访,提供人工肛门护理,饮食及心理指导;造口患者性生活的健康指导及其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宣教和门诊复查,两组患者于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时进行生活质量总分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于出院后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家庭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璇;滕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28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饮食和运动知识、自我保健及高血压的危害等进行教育,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3个月、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用药依从性、心理及生活行为方式和血压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健康教育后3个月、6个月的疾病认知水平、用药依从性、心理水平、生活行为方式、血压水平较健康教育前明显好转(P<0.01或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
作者:张向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亲属照顾者不良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评估具有不良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的住院艾滋病患者的亲属照顾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亲属照顾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亲属照顾者不良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亲属照顾者经护理干预后其不良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减轻艾滋病患者亲属照顾者不良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对患者及其亲属照顾者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杨运娟;陈文娜;陈群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适用于老年精神病人照料者接受的健康教育体系,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124例精神病人照料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分别接受强化健康教育和一般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对比.结果 研究组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病人所患疾病的临床特点,临床治疗用药配合,康复期社会功能恢复,家庭康复等管理能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符合精神病人照料者获得专科知识的需要,对精神疾病康复指导效果明显.
作者:张桂英;李亚华;侯春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官颈癌术后患者婚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手术的5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支持性心理干预(包括家属).分别在术后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应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进行随访测评.结果 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个体化支持性心理干预后,消除了患者不良心理,改变了其不良的行为,明显提高了其婚姻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支持性心理干预可提高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婚姻质量.
作者:吴翠连;黄秀凤;白满;黄素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家属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减少哮喘发作,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哮喘患者及监护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要求家属督促患者遵循健康教育及家庭护理内容.采用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干预后6个月哮喘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及SGRQ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家属及家庭护理干预后,哮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提高,急性发作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唐良春;李莲;金爱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0例70岁以上高龄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高龄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梁秀兰;邓淑芬;冼秋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实施健康指导,降低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化疗效果.方法 对接受化疗的49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做好心理评估,制定健康指导内容和健康指导计划,采用可行的健康指导方法,进行系统、全程的健康指导.结果 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对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后实施健康指导,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化疗顺利进行,说明了健康指导的可靠、有效.
作者:周广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昏迷病人住院期间家属的压力水平及来源,根据压力管理理论,制定压力干预的健康教育路径.以降低家属的压力水平.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及自行设计问卷,测量患者家属压力来源及压力水平,对患者家属进行压力干预,观察患者家属的压力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家属的压力来源主要集中在与患者有关的压力事件中.干预前的压力显著高于正常值,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压力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昏迷病人住院期间对家属的心理造成压力,经过教育干预,可降低家属的压力水平.
作者:戴玉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综合康复干顶对IBS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门诊及20例住院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并对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并对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2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发生率为26.7%、抑郁的发生率为25.0%;对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SAS及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高,给予综合康复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有利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秋仪;杨成海;张国彩;车小梅;何石梅;李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中青年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方式,选择中青年卒中患者120例,其中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60例,在常规治疗和教育的同时接受4周的自我效能训练.分别在入院时和训练4周后应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表,对训练前后患者的自我效能与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 中青年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多处于中低水平,治疗依从性普遍较差.经过4周训练后,实验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依从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意义.结论 通过自我效能训练可提升中青年卒中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治疗依从性,为降低疾病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作者:秦爱玲;吕晓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针对目前助产专业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改革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论述了改革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如何改革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力求通过改革,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有效的实现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作者:刘晓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聘用制护士岗位培训与能力提高的关系,寻求提高聘用制护士能力的新方法.方法 对聘用制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培训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评价调查表进行综合测评.结果 培训后聘用制护士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及综合考评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规范化培训是提高聘用制护士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力保障.
作者:王莉莉;安秋月;宫叶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仿真情景核心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护理专业106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急救护理学教学,实验组实施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采用综合考核方法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技能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急救护理学中采用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受学生欢迎.
作者:郑文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护理教学查房对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体会.方法 科室每月安排护理教学查房2次,全体护士及实习护生参加,年初定全年的教学查房计划,确定查房时间、带教教师、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实施模拟教学,会设定相应的情景,指定实习护生扮演相应角色,要求带教教师人做好准备,查房过程中,参加人员要对查房内容提出不同的护理见解,后由护士长对整个教学查房过程总结、讲评.结果 通过教学的互动,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对护理诊断的正确认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激发了教师教学热情和实习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结论 护理教学查房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陶英歌;教传华;尹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混合型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存在的诸多优势,使PBL在各国医学、护理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但PBL在我国护理教育中上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从课程设置、师生准备以及具体步骤方面介绍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混合型PBL课程,以期给读者不同角度、真实、全面的认识.
作者:陈燕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对141名参与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护士评价57名带教老师的培训效果进行分析.临床带教老师在培训中应注重培养学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制定带教计划,使带教过程系统化、流程化.
作者:魏兰;欧阳玮琎;肖江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保证护生实施安全护理,防范护理风险.方法 加强带教管理;落实护生操作风险等级制度;认真执行各项制度,树立安全护理意识.结果 整组护生实习期间无差错、事故发生,我科带教老师的综合满意率均达98%以上.结论 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落实护生操作风险等级制度及树立护生安全护理意识,可促进护生安全护理.
作者:麻春英;罗娟;景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医院安全文化调查的目的 、理论依据、测评工具、国内外医院安全文化调查现状、目前国内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全面阐述医院安全文化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郭霞;周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营养的积极作用伴随疾病治疗以及健康促进的全过程,临床营养的临床意义已经呈现清晰、量化、实效和措施具体的趋势.本文对工作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探讨,为现代临床营养运行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作者:孙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白体血清(血浆)因其含有人体所需基本、较齐全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及细胞生长因子等,加上其是抽取患者的静脉血经立即离心分离后所获得的自体成分,来源方便、制备简便、安全有效、新鲜无污染、无刺激、无过敏、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在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不断探索自体血清(血浆)疗法在临床应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技术、进一步阐明白体血清(血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治疗方法、作用机制和实际疗效等,本文通过对自体血清(血浆)在临床治疗和护理等领域中应用的检索文献进行综述,揭示自体血清(血浆)疗法充分利用其生物化学成分的广谱性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多样性,在眼科、骨科、神经内外科、血液科、口腔科等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且其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在临床医学应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独到之处.
作者:董萍;杨永鹏;丁克祥;李谨;罗迎霞;左夏林;丁宇;刘敏;丁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3M Attest 1292生物指示荆与3M 1250化学指示卡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的效果.方法 将2个生物指示剂、2个化学指示卡和1个留点温度计200℃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将标准试验包置于134℃脉动真空灭菌器内排气口上方分别作0.5 min、1 min、2 min、3 min、4 min的灭菌后观察结果.结果 生物指示剂在各个时间点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0%、20%、0%;化学指示卡分别为:100%、90%、10%、0%、0%.结论 3M Attest 1292生物指示剂为压力蒸汽灭菌结果提供了可靠保证的、快速实用的效果监测方法.化学指示剂对灭菌结果监测不够准确但快速.生物指示剂和化学指示剂相辅相成,两者共同使用可以更加准确地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作者:陈春莲;李玉平;赖秀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的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我们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类,并可以通过干预措施来改变,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朱丽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房患儿入院时即进行肠道病毒筛查的意义.方法 在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每位新人患儿首先进行隔离,然后进行咽拭子及粪便采样,采样用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A16型.对采样检测阳性的个体及密切接触人群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新生儿存在肠道病毒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生后感染几种方式,感染率分别为2.72%、6.28%、15.76%.结论 预防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在院前及院内同样重要.
作者:杜柯凝;宇亚娟;孙利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长效青霉素呈白色粉末,用0.9%氯化钠溶解后呈白色乳状混悬液,放置后易沉淀,在肌肉注射中经常发生堵塞针头的情况,护士只好拔出针头,更换无菌针头.更换另一侧臀部注射.既浪费药液,又增加患者痛苦.我院门诊注射室在平时工作中探索出一种有效防止青霉素混悬乳液堵塞针头的操作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任爱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脑外科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大量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容易导致无菌单浸湿而起不到无菌效果,甚至造成手术器械的污染;同时脑外科手术通常要使用大量的棉片,数量多,规格不一,保存不当极易丢失和清点不清.为此,笔者使用无菌手术膜附着粘贴纸.避免了此类现象,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爱霞;林常红;王永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静脉输液巡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使用输液巡视卡是临床护理静脉输液工作中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1].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通常将计算机打印(或手抄)的静脉输液巡视卡装在静脉输液卡袋内,悬挂于静脉输液架上,以便在输液过程中签写每组药液的执行时间及执行者姓名,并可以及时了解病人输液进行情况.
作者:李晶;刘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