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8-6358
  • 国内刊号:31-1794/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9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01年3期文献
  • 小切口剥除法治疗腋臭295例

    目的:介绍一种小切口剥除法治疗腋臭.方法:经腋窝中部约3cm切口剥除皮下大汗腺组织治疗腋臭295例.结果:随访132例,有效率100%,气味减轻不要求进一步治疗者5例,要求再次手术7例.出血、血肿、皮肤坏死是常见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剥除治疗腋臭效果确切可靠,术后瘢痕小.

    作者:吴坤南;施越冬;顾建英;张学军;亓发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淋巴滤泡关系探讨

    目的:为了探讨含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菌株感染与胃粘膜淋巴滤泡形成之间的关系,并对胃粘膜淋巴滤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的关系等进行观察.方法:我们对655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胃窦粘膜组织作Hp检测和组织病理检查,并选择70份Hp培养阳性的临床分离菌,用PCR扩增法进行cagA基因的检测.结果:Hp感染患者中胃粘膜淋巴滤泡的发生率(60.14%)显著高于非Hp感染者(17.06%);胃粘膜淋巴滤泡在活动性胃炎比非活动性胃炎中更易检测到;在Hp相关性胃肠病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溃这三者之间胃粘膜淋巴滤泡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另外,还观察到含cagA基因的Hp菌株与胃粘膜淋巴滤泡的增生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胃粘膜淋巴滤泡的发生直接与Hp感染相关,并可作为一种Hp感染相关性胃肠病中一个较为恒定的形态特征;Hp作为一种抗原刺激胃粘膜产生淋巴滤泡的作用与Hp菌株的毒力(cagA基因)无关,任何Hp感染均可刺激胃粘膜产生淋巴滤泡.

    作者:张维;赵志泉;张红杰;刘平;袁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阴囊Paget病的诊断和治疗(附9例报告)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阴囊Paget病9例,全部行患处活检,9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9例患者皮肤病理切片均可见Paget病的典型特征,9例获得随访,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8%和66.7%.结论:阴囊Paget病尽早行皮肤活检确诊并常规行全身系统检查.根治手术效果好,预后满意.对局部复发病例可行2次手术.

    作者:凌一平;张勇;袁涛;奚金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附7例报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二维超声显像,明确右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然后在超声引导下对7例尿毒症病人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6例1次穿刺成功,1例进针3次穿刺成功.且无1例出现误穿颈动脉和气胸等穿刺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季正标;黄备建;王文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精氨酸与谷氨酰胺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精氨酸(Arg)与谷氨酰胺(Gln)对胃癌病人免疫功能和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的作用.方法:胃癌58例(男4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3±11.4岁.术前每天静脉输注Arg25g、分3次口服单体Gln粉剂30g,连续7d.分别在用药前、后(手术日晨)检测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和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C3、C4,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用药前胃镜活检标本和用药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用药后CD3、CD4百分比明显提高,CD8百分比明显降低,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均明显提高(P<0.05);体液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瘤组织PCNA表达明显降低,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结论:药理剂量精氨酸与谷氨酰胺联合应用能明显改善胃癌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瘤组织PCNA表达并促进瘤细胞凋亡,但对体液免疫指标无显著影响.

    作者:夏春咸;康健;杨以连;姚壮凯;武西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肾脏疾病远程诊断86例分析

    目的:讨论肾脏疾病远程诊断的情况,并与心、肺、消化和肝肿瘤科4科作比较.资料与方法:从3158例进行远程会诊的病例中,随机抽取1600名,用均数计算和卡方检验,分析其中86例肾脏疾病的远程会诊情况.结果:远程会诊的病种几乎涉及所有肾脏疾病,患者平均年龄较小但年龄分布与住院病人一致,会诊所附检查资料多可化为文字类型,会诊目的绝大多数是要求明确诊断(73.2%)和提供治疗方案(93.0%),服务方专家则对原诊断和(或)治疗提出修改意见或提供新的诊疗计划.结论:肾脏疾病远程诊断已经成熟并在临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肾脏疾病的远程病理诊断及血透病人的远程监护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简桂花;茅静芳;郑辉;梁艳华;薛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养心康和保心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养心康和保心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92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阴虚型(60型)和气阳虚型(32例).两型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治疗相同.气阴虚型治疗组(40例)加服养心康,气阳虚型治疗组(22例)加服保心康,两型对照组均加服安慰剂,均连服药2周.结果:两型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1.9%,对照组为29.3%,有显著差异(P<0.01);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气阴虚型为80%,气阳虚型为95.4%.结论:养心康和保心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华荣;刘少波;阮蓉;黎以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TCD、SPECT、BAEP分析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病人进行TCD、SPECT、BAEP检查,并进行分析这3种检查的准确性和对此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90例病人中TCD的阳性率为71.1%;SPECT的阳性率为78.8%;BAEP的阳性率为50.8%.结论:SPECT的阳性率在三者中高,且具有定位的准确性,TCD具有简便、无创伤性但定位较差;BAEP对于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早期诊断以及前庭神经核以后的病变具有相对的准确性.总之在此疾病的诊断中三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作者:陈婕;朱文炳;马昱;张宇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永久型起搏器更换时心室电极参数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永久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更换时心室电极参数的变化.方法:更换永久型起搏器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64.7±14.8(35~87)岁,病窦综合征2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在更换过程中,应用临时起搏器及起搏分析仪直接测量原心室电极参数.结果:至测量时原心室起搏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96.4±22.6(25~186)个月,首次埋置时的起搏阈值为0.58±0.26V,更换起搏器时为1.59±0.74V(P<0.001),起搏阈值增加幅度为196.2%±138.3%(20%~564%),增加的绝对值为1.1±0.6(0.3~3.0)V,更换起搏器起时,原心室电极阻抗为658.7±143.2Ω,R波振幅为2.8±0.9mV.更换起搏器后,继续使用原心室电极23例,术后随访63.7±41.4(6~156)个月.3例因更换时测出原心室电极起搏阈值或阻抗增高,重新安置新电极,2例因伤口感染不愈而在对侧安置新电极,2例因微脱位、另2例因改换其它公司起搏器而重新安置新电极,其余病人均起搏与感知功能良好.结论:埋植式心室起搏电极使用约10年后大多数电极参数的直接测量数据仍在良好范围内,可以继续使用,但必须随访,定期复查.

    作者:伍旭升;金松元;张祖茂;曹建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特征及处理特点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报告2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文献复习,对2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经激素治疗后,均得到控制,随访1~6年,预后良好.结论: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累及全身多处软骨的发作性和进行性炎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综合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损害常见于耳、鼻、咽喉、眼球和全身软骨.激素是治疗本病好的药物.

    作者:喻红之;阮盛祥;王沁;魏崴;朱文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柴胡清导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机特点及柴胡清导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奚九一教授经验方柴胡清导汤,对照组采用西药吗丁啉,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71.92%(P<0.01);治疗组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清除时间,胆汁反流的控制及胃炎的修复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提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机关键为胃失和降,病理表现为热郁血瘀,病位涉及肝、胆、脾、胃,采用疏肝降胃、清热化瘀法组方的柴胡清导汤,其临床疗效优于吗丁啉,值得探讨运用.

    作者:宋海连;奚九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严重肝外伤58例临床总结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SLT)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8例严重肝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时有休克49例(84.5%),有腹膜炎46例(79.3%),有合并伤46例(79.3%).58例均行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55例(94.8%).有45例行B超检查,阳性41例(91.1%).肝外伤分级按Moore分级法,Ⅲ级31例,Ⅳ级19例,Ⅴ级8例.本组非手术治疗3例(5.2%),手术治疗55例(94.8%).治愈46例(79.3%),死亡12例(20.7%).结论:正规的腹腔穿刺和腹部B超检查是早期诊断SLT的关键.手术止血是治疗SLT的主要手段.术式的选择应根据肝损伤的部位、类型、严重程度、合并伤等情况综合考虑.

    作者:曾志良;蔡祥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部手术后短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比较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后病人予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32例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配给予EN或PN,观察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对代谢的影响.结果:PN组病人体重和白蛋白有显著下降,累积负氮平衡较大;EN组病人营养指标相对稳定.两组病人的代谢无显著差异.结论:腹部手术后病人行肠内营养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作者:陈国庆;夏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麻醉前后的QT离散度分析

    目的:探讨麻醉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计算出55例手术病人麻醉前后的QT、QTc离散度,其中12例为全身麻醉,43例为连硬麻醉.结果:麻醉后病人的QTd、QTcd大于麻醉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全身麻醉后QTd、QTcd增大较连硬麻醉后更为明显(P分别<0.05和<0.01).结论:麻醉可增大心室肌的复极离散度,可能与麻醉过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相关,麻醉过程中应加强心脏监护,确保麻醉安全.

    作者:顾建钧;杜忠华;蒋晓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并用干扰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时以不同给药方法并用干扰素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小梁切除术的52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术中干扰素湿棉片敷贴给药;另一组于术毕及术后第3、5、7、14天在滤过区旁结膜下注射干扰素.随访时间9~12个月.结果:(1)术后第9~12个月,结膜下注射组平均眼压为13.3±3.9mmHg,术中应用组为13.0±4.7 mmHg.两组无显著差异.(2)滤过泡形态均以Ⅱ型为主,功能性滤过泡在结膜下注射组占92.3%,术中应用组占57.7%.两组有显著差异.(3)两组主要并发症为短暂性角膜上皮缺损.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并用干扰素能有效改善滤过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结膜下注射给药法的临床疗效优于术中敷贴给药法.

    作者:马笑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食管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治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病因、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例吻合口漏的诊治方法.结果:6例吻合口漏经治疗均治愈.结论:根据吻合口漏的局部情况,采取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谈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结肠穿孔的急诊处理(附29例报告)

    目的:探讨结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0年5月收治的29例结肠穿孔,探讨急诊处理的方法.结果:23例术前作腹腔穿刺,其中抽得粪样腹水18例,血性腹水5例,穿刺阳性率达100%.20例术前摄腹部X线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15例,阳性率为75%.29例均急诊手术,其中Ⅰ期手术10例(穿孔修补+引流术4例,右半结肠切除吻合+引流术6例),Ⅱ期手术19例(穿孔修补+双管造口+引流术7例,穿孔处双管造口+引流术11例,Hartmanns术+引流术1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20.7%.结论:腹腔穿刺和腹部X线平片应作为术前诊断的常规.及时诊断,尽早手术,手术以简单为宜,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孟军;项建斌;陈丽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和子宫内膜的影响

    目的:了解每天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40名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健康妇女,随机分成2组,20名每天口服2mg米非司酮;另20名每天口服5mg米非司酮,共口服120d.结果:服药期间87.5%妇女闭经,95%妇女停止排卵,子宫内膜处于持续增生期.结论: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可以抑制卵泡发育、排卵,阻碍子宫内膜发育.

    作者:林穗青;李红;程利南;孙巧英;刘斯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脂蛋白(a)与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关系

    目的:研究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其它血脂指标的变化,分析脂蛋白(a)与该两种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110例,经筛选排除其中合并冠心病者21例,测定血清脂蛋白(a)及其它血脂成分,并与同期住院的大隐静脉曲张病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腹主动脉瘤组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血清脂蛋白(a)在三组中分别为:404.52±309.10,326.80±153.44,192.48±84.98(mg/L),差别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其它血脂变化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脂蛋白(a)在三组中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8.7%、32.0%、6.0%,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异常为腹主动脉瘤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脂蛋白(a)具有独立判别价值.结论:脂蛋白(a)是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诊断中可作为一项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立新;陈福真;符伟国;杨珏;陈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性和中转手术的指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9年10月我院普外科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167例的死亡率、并发症率和中转手术的情况.结果:治愈151例(90.4%),在治疗过程中51例(30.5%)出现各种并发症,胰腺感染7例(4.2%),假性胰腺囊肿33例(19.7%),多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21例(12.6%),16例(9.6%)死亡,治疗结果与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有明显关系.有10例(6.0%)中转手术.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即使入院时有器官功能损害采用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胰腺感染、不能控制的胆道感染或外科并发症应及时中转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重要部分,可减少胰腺感染的发生率;梗阻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对不能控制的胆道感染才需要早期胆道手术.

    作者:裘正军;刘俊;徐亮;彭志海;李宝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贲门癌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贲门癌根治术后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方法:将我院1987~1998年收治的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56例资料,与按1:2比例随机抽取同期贲门癌术后未发生心律失常的112例资料作对照,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动脉血气监测结果、血清电解质变化情况、术前血液流变学、术前是否存在高血压史及心肌缺血、年龄、手术方式及术后是否应用有效镇痛等诸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术后低氧血症、术后低钾血症、术前全血粘度增高、术前有高血压史、心肌缺血史、经胸(包括胸腹联合切口)、术后疼痛因素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为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前应重视对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治疗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术后要加强监测,及时纠正低氧血症、补钾,有效止痛.

    作者:许怀宏;费苛;张立凡;唐健雄;黄磊;任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和防治对策.方法:对138例高血压性幕上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行脑CT检查,48h复查.血肿体积增大33%为早期血肿扩大.对血肿扩大发生的时间规律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和对病情的影响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血肿扩大49例(A)组,未扩大89例(B组).无论单、多因素分析,A组发病<6h做首次CT与B组相应时间做首次CT的例数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A组血肿体积、形态不规则及合并肾功能不全者,皆明显大于或多于B组,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合并糖尿病、入院时收缩压水平、酗酒及颅压增高不突出发病24h内应用甘露醇对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仅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A组复查CT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增加(P<0.01),两组死亡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于发病6h内多见,>24h者较少见.首次CT时间、血肿体积和形态、肾功能状况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合并糖尿病、收缩压过高、酗酒及早期不适当应用甘露醇与早期血肿扩大亦有关.

    作者:宋悦敏;任平治;石义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压氧对脑缺血大鼠凝血因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凝血、抗凝及纤溶变化及高压氧(HBO)对其的影响,探讨HBO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和机理.方法:72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组、高压氧组.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高压氧组每日行HBO处理.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1、3、7、14d采血用酶免法测血浆蛋白C(PC)、蛋白S(PS)、D-二聚体(D-dimer),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观察HBO治疗前后以上指标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血浆PC、PS活性下降,D-dimer含量迅速升高,血清ACA变化不明显.高压氧组各数值较缺血组更快恢复正常.结论:HBO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治疗作用,可减少因缺血、血管损伤引起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异常,减轻神经系统损伤,预防复发.

    作者:邵贵强;高春锦;葛环;张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清胱抑素C:一种简便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标志物

    目的:评价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一种简便方法-血清胱抑素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不同肾病患者及70名正常人同时测定血清胱抑素C及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值,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血清胱抑素C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肌酐值有高度相关性(r值分别为r=-0.834,p<0.001和r=0.867,p<0.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检测是一种简便、可靠测定GFR的标志物.

    作者:许迅辉;邹建洲;丁小强;任豫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皮下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皮下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伴有皮肤湿疹、溃疡及其它严重疾病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施行皮下缝扎术,术后随访.结果:术后下肢疼痛、曲张静脉团等临床表现消失,皮肤湿疹及溃疡愈合,下肢浅静脉曲张复发率为16.7%.结论:该手术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及合并其它严重疾病的患者.

    作者:池华茂;汪有国;吴华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结肠癌行微栓塞化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结肠癌行微栓塞化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成年杂种犬16只分为:(1)对照组(犬6只),又分为直径(Ф)30~60μm医用活性炭微粒(CH44)组(A组)及Ф10~20μm碘化油乳剂组(B组),各3只.(2)实验组(犬10只),分为单纯微栓塞组(C组)和微栓塞化疗组(D组)(栓子均为CH44,Ф10~20μm,化疗药物为FAM),各5只.经腹行肠系膜下动脉插管,推注不同栓子,观察犬术后反应,于不同时间取结肠壁作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并作尸体解剖.结果:对照组栓塞段结肠完全坏死.实验组仅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出现一过性变性,偶有微小灶状坏死.微栓塞化疗组反应强于单纯微栓塞组.损伤2周后完全修复.肝、肺、肾、淋巴结等组织中有微栓子存在.结论:正常犬结肠可耐受特定栓子的一过性微栓塞化疗.

    作者:陈少骥;张志德;赵宏;高敏;郭钟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利用指背部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目的:总结应用手指背部皮瓣修复外伤后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对128例外伤后手指软组织缺损分别采用侧方蒂邻指皮瓣(78例)、近端蒂邻指皮瓣(34例)、示指近节背侧皮瓣(5例)及其它近节指背皮瓣(4例)、指背推进皮瓣(2例)与指背旗形皮瓣(5例)进行修复.结果:除2例皮瓣远端有小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多种指背部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其方法简便,皮瓣成活可靠,治疗费用较低.

    作者:卢力;戴建英;高燕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28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8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生原因、部位、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28例中27例经及时广泛切开、彻底清创、通畅引流,有效抗生素应用和支持治疗,本组26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和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谢良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果糖二磷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国产果糖二磷酸钠(FDP)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能力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经1~2周的症状稳定期后,随机分为A组或B组.A组静滴安慰剂(5%葡萄糖溶液100mDbid×10d;继静滴FDP 10g bid×10d;B组治疗与A组相同而顺序相反.患者分别在安慰剂和FDP治疗前和治疗的后2d行ECG平板运动负荷试验和放射性核素门电路平衡法心血池造影;并在用药前和用药的后1d清晨,分别取静脉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对心绞痛患者,FDP能延长运动持续时间,运动起始至心绞痛发作时间,运动起始至ST段下降1mm时间及运动起始至达到大ST段下降时间;提高患者所耐受的大运动负荷和运动起始至ST段下降1mm负荷,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高峰充盈率(PFR),对静息及运动HR和BP均无显著作用.FDP能减少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的产生,而对红细胞SOD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FDP静滴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能力及左心室功能.对冠心病患者具有抑制脂过氧化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其对缺血缺氧心缺的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李勇;施海明;奚悦文;戚玮琳;范维琥;戴瑞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峡部隐匿性拖带指导典型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研究右房峡部隐匿性拖带在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患者射频消融中的意义.方法:对125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房扑患者研究.消融前或消融失败后,短阵快速心房刺激诱发房扑,在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之间的峡部以短于房扑周长10~20ms的周长拖带房扑,观察心房刺激波的形态,并测量起搏后间期.然后线性消融峡部.结果:所有房扑均于峡部呈隐匿性拖带,且起搏后间期等于房扑周长(PPI=FCL).118例患者(94.4%)常规射频消融成功产生了峡部的双向传导阻滞,而7例患者(5.6%)射频消融失败.对该7例患者再次于峡部进行房扑的拖带研究,均显示房扑呈隐匿性拖带,且PPI=FCL.换用冷盐水注导管消融,平均消融4.5±2次后均获成功.表明典型房扑患者常规射频消融不能成功的原因是由于射频消融不能产生足够的组织破坏.结论:峡部隐匿性拖带有助于发现射频消融不能成功的机制,可指导典型房扑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周京敏;蔡迺绳;葛均波;欧阳非凡;Karl-Heinz Kuck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剂量氨甲喋呤单次静脉滴注治疗异位妊娠分析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MTX)单次静脉滴注治疗异位妊娠的适宜剂量及适应证.方法:对73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7例,B组36例.根据治疗前血β-HCG水平,把A组分为A(1)组及A(2)组,B组分为B(1)组及B(2)组.A组采用MTX5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h内),B组剂量MTX75mg,方法同A组,两组均不用甲酰四氢叶酸(CF)解毒.定期监测血β-HCG.结果:A(1)组及B(1)组成功率分别为96.15%及95.24%,A(2)组及B(2)组成功率分别为36.36%和86.67%.结论:对血β-HCG水平<50mIU/ml异位妊娠患者MTX单次静脉滴注的适宜剂量为50mg,而对血β-HCG水平为50~100mIU/ml异位妊娠患者,单次静脉滴注剂量以75mg为宜.早期诊断和严格选择适应证是成功的关键.血β-HCG水平及动态变化可作为选择MTX用量和剖腹探查指标.

    作者:刘剀;刘植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心钠素及部分体液调节激素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心钠素(ANP)及其它体液调节激素在梗阻性黄疸手术前后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血浆ANP及部分体液调节激素水平.结果:(1)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血容量减少,而血浆ANP升高,手术后血容量增多,而血浆ANP下降;(2)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肾素、醛固酮水平升高,术后均下降;(3)梗阻性黄疸患者内生肌肝清除率术前明显低于正常值,术后变化不显著.结论:(1)梗阻性黄疸病人心房肌细胞功能亢进,解除梗阻可改善心功能;(2)术后循环血量及电解质失衡可以得到改善;(3)梗阻性黄疸患者肾功能低下,术后恢复缓慢.

    作者:高金松;焦兴元;石景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运用术中结肠灌洗对12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患者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结果:12例患者全部达到Ⅰ期愈合,术后无一例吻合口瘘发生.结论:使用术中结肠灌洗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对治疗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疗效好,方法可行.

    作者:赵纲;倪旭东;张勇;成剑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与缺血性心功能不全和非缺血性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检测48例缺血性心功能不全,45例非缺血性心功能不全和46例正常人的血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分类计数,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测定心功能不全病人的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之和的绝对值(PMN),以绝对值4.5×109/L为分界值把心功能不全病人分为两组,在两组之间进行心功能不全病因及分类、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平均动脉血压等参数的比较.结果:缺血性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血液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PMN高于非缺血性心功能不全病人和正常人.在PMN>4.5×109/L组中,缺血性心功能不全病人所占比例、心功能的分级及并发糖尿病的人数明显高于PMN<4.5×109/L组.结论:血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PMN是慢性炎症的独立敏感指标,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有一定关系并对缺血性心功能不全病情及预后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金伟东;陶以嘉;潘宇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局限性胸膜间皮瘤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手术确诊为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的18例临床资料,包括石棉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进分析.结果:18例局限性间皮瘤中均元石棉接触史,7例体检发现,1例表现为杵状指,1例表现为自发性气胸.CT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光整、紧邻胸膜的弧立型类圆形块影15例,1例表现为一不规则混杂密度阴影占据整侧胸腔.1例骨ECT发现有肺性骨病,1例CT下穿刺找到恶性间皮细胞.术后16例病理为局限型良性纤维型间皮瘤,其中有4例局部区域上皮细胞丰富,有恶性变(22%).1例术后病理为低度恶性、1例为恶性,占11%.1例局限性良性胸膜间皮瘤于术后两年原位复发(14%),复发后病理为恶性.结论:胸片或CT片上见与侧胸膜、纵隔胸膜紧邻的密度均匀、边界光整、弧立型类圆形块影应考虑到局限性胸膜间皮瘤之可能.治疗首选外科手术.

    作者:范理宏;张心敏;廖美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移植供肝获取的现代方法与实践

    目的:介绍目前美国供肝切取的现代方法.方法:30例供体,17例(56.7%)因脑血管意外,13例(43.3%)因外伤致脑死亡.19例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11例(36.7%)需用2~3种升压药维持血压.先探测有无变异供肝动脉,游离肝周韧带及切断胆总管后,自腹主动脉插管灌注UW液2000ml.30例中,28例切取供肝后再行门静脉插管灌注UW液1000ml;2例于术中行腹主动脉、门静脉双插管,分别灌注UW液2000ml、1000ml.修整供肝时注意变异的供肝动脉,并予以重建.结果:30例供肝中,28例用于受体,其中1例移植后肝原发性无功能、1例移植后肝功能不良,均行两次肝移植,1例于移植后18h大出血死亡;余25例移植后如期恢复.结论:美国获取供肝的条件趋于放宽,供肝切取的方法趋于快速,简捷.

    作者:樊嘉;朱岳;John J.Fung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补充全谱血清蛋白对烧伤早期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大面积灼伤患者伤后早期肝脏功能的动态变化并在部分病例中予静脉补充全谱血清蛋白观察其对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灼伤面积超过30%的灼伤患者21例,补充蛋白组12例,每日静脉补充全谱标准化血清蛋白100ml,连续7~10d,对照组9例,正常对照组8例,观察前两组患者血清ALT、AST、ALP、γ-GT、TB、DB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变化.结果:大面积灼伤后患者ALP、γ-GT、TB、DB有不同程度增高,静脉补充血清蛋白显著降低血TB、DB水平.结论:静脉补充全谱血清蛋白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章雄;刘琰;方培耀;廖镇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阑尾切除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目的:了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阑尾切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20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阑尾切除史,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阑尾切除率在肿瘤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阑尾切除可能增加以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但两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沄;丛燕;王振荣;潘祖玉;仇霞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损伤与腹腔合并伤26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我院近几年来,手术治疗肝损伤26例,其中15例合并腹腔多脏器损伤,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经过严密的观察和处理,均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钱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老年病人腹部手术的麻醉选择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地加剧,老年病人的手术人数也在增加.心血管疾病在老年性疾病中常见,因此,老年病人的手术危险性明显增大.我们对老年手术病人作了初步调查研究,并对手术风险和麻醉方法的选择作了分析总结.

    作者:盛娅仪;徐振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194例分析

    手术仍然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胃底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手段[1],Hassab's手术是目前较为认可的术式,现将我院1992年7月~2001年1月的病例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汤照峰;许瑞云;邓美海;郑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脑卒中和颅脑损伤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9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急诊监护室共收治40例脑卒中伴偏瘫和21例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所有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经头颅CT或MRI证实.40例脑卒中随机分成A组和B组,21例颅脑损伤也随机分成C组和D组,A组和C组作为对照组,B组和D组作为实验组,A和B组及C和D组的平均年龄均无明显差别.

    作者:许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38例体会

    我院总结1979年1月~2000年10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9例,年龄在38~71岁,平均51.4岁,其中胰头癌17例,壶腹部癌12例十二指肠癌7例,肿块型胰腺炎2例.

    作者:徐利华;徐希干;夏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青年人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的分析

    青年人的心肌梗死临床并不少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低于40岁的心肌梗死患者占所有心肌梗死患者3~6%[1,2].为探讨青年人心肌梗死发病的规律及冠状动脉病理改变特点,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了我院1990年以来15例住院的青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蒋兆华;蔡迺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套入式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4例肝管横断伤

    我院于1984~2000年间行胆囊切除术共1027例,术中损伤肝外胆管5例,其中4例术中发现肝总管横断,即行肝总管套入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诗长;刘波;袁明逊;胡德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创伤性连枷胸28例救治体会

    创伤性连枷胸是常见的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之一,其死亡率可高达20%~50%[1],对其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我院自1995年2月~1999年6月采用以治疗肺挫伤与保持胸壁稳定性并重的方法,共救治创伤性连枷胸病人28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宁;戴修朝;郑青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60例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手术路径和并发症防治分析

    我院自1996年1月~2001年4月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60例,现将手术治疗中的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男52例,女8例),年龄30~80岁,平均59.8岁,70岁以上11例.临床表现:吞咽梗阻32例,上腹部不适隐痛18例,呕血或黑便10例,病程1~12个月.食管癌12例(中段6例,下段6例),贲门癌48例.X线钡餐片示病变长度3cm以内27例,3~5cm 15例,5cm以上8例,未报告长度10例.纤维胃镜病理诊断明确者50例,未行胃镜检查而无病理诊断者6例,胃镜检查后病理报告未见癌细胞4例.并存疾病:各种心律失常15例,心电图异常10例,高血压6例,肝硬化5例(伴有脾功能亢进2例),糖尿病4例,胆结石症3例,肝、脾囊肿各1例,慢性支气管伴肺部感染3例,肺功能轻度损害12例.

    作者:陈少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科急腹症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诊治体会(附21例分析)

    外科急腹症,尤其是重症急腹症易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 MSOF).Balle于1975年称MSOF为70年代综合症,死亡率高达32%,与脏器衰竭多寡成正比;Fry认为受累脏器达4小时死亡率为100%.

    作者:曹连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附104例)

    我院外科自1995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189例,其中胆源性胰腺炎104例.现结合其临床表现对手术时机及术式进行讨论.

    作者:王爱东;贾震川;顾盐炎;毕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下肢浅静脉曲张不同术式的比较

    我院血管外科在1995年1月~2000年7月共收治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58例(71条肢体).71条患肢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主干剥脱后随机采用分段结扎切除术或点状抽剥术处理小腿部曲张浅静脉,现对两种术式作临床比较.

    作者:许浏;钟征翔;陆松春;徐明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Ⅰ期切除吻合39例分析

    左半结肠癌患者多属老年,常合并有其他脏器疾病,对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时的手术方案至今尚有争论[1],近年来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肠道准备方法的改进,外科操作技术的发展,新的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及对结肠吻合口瘘原因的进一步认识,Ⅰ期切除吻合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自1993年以来对39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患者采用Ⅰ期切除吻合术,皆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华;沈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3例报告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和缓解心绞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1996年6月~2000年9月,对23例冠心病患者施行CABG,无手术死亡,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王勇;刘继业;童继春;吴奇勇;袁卫东;刘峻;毛小亮;李才法;张笑平;赵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胃溃疡穿孔引起右侧膈下脓肿伴发胸腔积脓

    因胃溃疡穿孔引起右侧膈下脓肿,脓肿又穿破膈肌引起胸腔积脓.临床上此病较少发生,但并发症多,病情重.本文阐述此病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毛枫;何婉媛;袁锦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二孔型中央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附5例报道)

    本文报道5例先天性心脏病二孔型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成功进行介入治疗的经验.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3月~2000年7月5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证实为单纯先天性心脏病二孔型ASD,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6~54(平均38.22±19.9)岁.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示ASD直径为15~20(平均17.2±1.9)mm,ASD边缘距腔静脉、肺静脉、冠状静脉窦及房室瓣的距离均大于4mm,术中伸展径为25~28(平均26.8±1.4)mm.所有病例介入手术中测定肺动脉压均为轻至中度增高,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为25~52(平均35.3±13)mmHg,右房内径4.94±0.68cm,右室内径3.37±0.79cm.

    作者:张彤;周乐今;王礼琳;苗云波;谢红;吴泳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明原因晕厥的发病机制与脑血流的关系

    晕厥在临床上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所致以意识丧失为主的临床症候群.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状.关于晕厥的发病机制除了与心脏病相关及部分心脏外原因,大多数晕厥原因不明.原因不明的晕厥从广义上说是指所有神经介导性晕厥,而血管迷走型晕厥(VSS)常见,故狭义上不明原因晕厥即指VSS[1].目前TTT(直立倾斜试验)的广泛开展被公认为VSS的诊断和评价的金标准[1].国际公认的VSS临床诊断标准为:a.有1次以上的晕厥发作史.b.新近所做的神经学检查正常.c.没有应用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史.d.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e.经颈动脉窦按压除外颈动脉窦综合征.TTT阳性标准:a.出现晕厥或晕厥前症状.b.异常的血压、心率反应.但对于其发生机制说法很多,有认为是心脏血管的机械压力反射异常[2].也有文献报道:脑血管血流减少是晕厥的直接原因[3].

    作者:蒋丽;张彧;孙红艳;赵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40例腹腔镜胆囊及其他脏器联合手术的体会

    1991年11月~2000年6月我们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306例,其中40例同时行卵巢囊肿切除、阑尾切除或肝囊肿引流术.腹腔镜腹部联合手术,可充分发挥腹腔镜手术显露好、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的优点,避免多次开腹手术.现就腹腔镜腹部联合手术的方法、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顾自强;刘训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肌肌钙蛋白Ⅰ的一些生化特点及其影响测定的因素

    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实验室检测项目较多.随着临床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心肌肌钙蛋白(cTn),包括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已被公认为临床诊断心肌损伤的确定标志物[1,2].对cTn的应用评价也引起世界各国临床医师和实验室专家的广泛关注.目前美国国家药品和食品管理局(FDA)至少已批准16种cTnI检测试剂[3].临床应用中发现,这些cTnI检测试剂测定值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的cTnI分析方法对同一份标本的检测值大可相差30余倍[4],这使得各种cTnI检测方法的参考范围、分析干扰、分析变异、诊断窗口期以及诊断和预后的临界值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别,给临床应用和评价带来困扰.了解cTn特别是cTnI的一些生化特点和影响分析测定的因素,将有助于临床上正确使用cTnI检测和评价心肌缺血损伤.

    作者:潘柏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泌尿结石与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

    泌尿结石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这种病男性比女性多见,并经常表现为家族性.泌尿结石的病因到现在还不十分清楚,在大部分情况下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过多地排出较难溶解的尿液成分,尿的物理性变化,尿晶体和胶体的改变,枸椽酸盐在尿中排泄减少,维生素A的缺乏,泌尿系统炎症,尿滞留,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可能导致泌尿结石形成.比较某些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出现率后,研究发现尿结石患者比正常人更常见有泌尿结石的家族史[1].所以现在很多研究者对在泌尿结石形成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很有兴趣.在下面的论述中主要讨论泌尿结石形成过程中基因的作用.

    作者:沙辛达;王国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直肠癌侧方扩大清扫术

    随着保留盆腔植物神经丛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减少和近远期疗效的明显提高,直肠癌的侧方扩大清扫这一观点和方法逐渐受到重视.虽然尚存在很多争论,但该方法有被推广的趋势.

    作者:秦贤举;张勇;陈问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胆道术后出血行动脉栓塞术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右上腹痛反复发作3月余,黄疸进行性加重3d伴发热,于2000年9月15日入院.B超检查胆总管下段有直径1.0cm和1.8cm结石各1枚,CT提示胆总管下段结石.常规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轻度异常,血WBC 18.0×109/L,急诊施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手术顺利.术后6h患者色苍白,脉搏细速,T型管引出鲜红色血性液体约300ml,BP 11/7kPa,心率110次/min,考虑胆道出血,予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30min后T管内仍有血性液体流出.急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确定出血来源,将约1mm大小明胶海绵碎块5~6片,用造影剂浸湿后将两者一起注入,确切止血后,患者回病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72h患者无继续出血,T型管无血性液体引出.也无胆漏、胃坏死、脾梗塞等发生,术后22d治愈出院,随访半年,患者生活正常.

    作者:马仕虎;刘建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of Low Extremity,简称ASO)为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而逐渐形成管腔闭塞,使下肢发生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破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组织营养障碍、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

    作者:叶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将趾甲沟炎命名为嵌甲炎的建议

    甲沟炎是外科门诊常见的疾病,过去甲沟炎的发病大多为指甲沟炎,近年来(约在80年代始),由于社会、科学的进步,许多手工操作的工作由机器所代替,引起指甲沟炎的因素大大减少,而生活的改善,穿皮鞋、高跟鞋、运动鞋的人增多,造成趾甲嵌甲的因素增多,故近年临床上趾甲沟炎的发病率远高于指甲沟炎的发生.我国教科书和一些外科专著,一般将它们作为同一种疾病(甲沟炎)加以介绍,拔甲术似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临床上用拔甲术治疗趾甲沟炎的病人相当多见.笔者认为指甲沟炎和趾甲沟炎实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定义.

    作者:汪诗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腔镜电剪在直肠癌术中的应用

    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是一个创伤面大,风险度高,易发生并发症的普外科手术.如何做好这一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十分必要,作者推荐使用腹腔镜带电弯剪.腹腔镜带电弯剪特点:腹腔镜带电弯剪为美国强生公司产品,由头、杆、柄三部分组成.头部主要是二叶弯形韧齿金属片,中间部分为31cm长,涂有绝缘层的金属连杆,手柄部分带有可调节角度旋钮,并附电源导线接口装置.由于杆部很长足以适应盆腔深部操作的需要,唯杆部较直,弧度尚不够,使用略感不便.

    作者:徐子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