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苏中医药杂志

江苏中医药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 国际刊号:1672-397X
  • 国内刊号:32-1630/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56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8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医学
江苏中医药杂志   2014年10期文献
  • “清肺止咳汤”治疗热型咳嗽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肺止咳汤治疗热型(风热型、痰热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风热咳嗽患者随机分为风热治疗组和风热对照组,每组25例;50例痰热咳嗽患者随机分为痰热治疗组和痰热对照组,每组25例。风热、痰热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风热、痰热治疗组予中药汤剂清肺止咳汤口服,均治疗7d后评价疗效。结果:风热、痰热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相应对照组,2治疗组疗效相当。结论:清肺止咳汤对风热型、痰热型咳嗽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江卫龙;吴楠;王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生发酊”联合二硫化硒外用治疗脂溢性脱发4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自制生发酊联合二硫化硒外用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用生发酊联合二硫化硒洗剂外用,对照组48例单用二硫化硒洗剂,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愈显率分别为78.72%和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与治疗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自制生发酊联合二硫化硒外用治疗脂溢性脱发安全有效。

    作者:许萍;陈芸;顾明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妇安煎”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方妇安煎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诺更宁口服;治疗组36例,予妇安煎口服。疗程3个月,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结束6个月后进行近期与远期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相似,总有效率均为94.44%;治疗组远期疗效治愈率72.22%,高于对照组的55.56%,而2组总有效率相似。结论:妇安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不仅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远期复发率低,具有较广的适用性和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孟琰;蔡丛兰;陈思侠;徐凤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箭颗粒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8例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针箭颗粒。28天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及中医临床症候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降压疗效相似;治疗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结论:针箭颗粒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疗效确切,且可显著改善中医临床症候。

    作者:宁澄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银翘散加减联合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银翘散加减配合无环鸟苷滴眼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翘散加减口服,2组患者均常规口服维生素,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随访2年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治疗组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随访2年,治疗组痊愈病例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6例,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银翘散加减联合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能显著增强疗效,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泉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疏肝通淋汤”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通淋汤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治疗组服用疏肝通淋汤,对照组服用舒乐安定加谷维素,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结论:疏肝通淋汤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朱美凤;王身菊;赵敏;陈岱;张志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甲钴胺片0.5mg,3次/d,口服;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益气活络方。观察2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MNCV与SNCV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MNCV与SNCV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马井岗;吴云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心病证型关系初探--附62例临床资料

    目的:初步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62例诊断冠心病住院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其中43例又行冠脉造影。对2组证型中心肌血流灌注存在的差异、冠脉造影血管狭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痰瘀互阻组心肌灌注缺血阳性率为86.67%,气虚血瘀组为65.63%,证实2种证型间心肌血流灌注存在差异。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指导传统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韩捷;王振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消痛散结片”治疗甲状腺结节4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以理气化痰、活血祛瘀为治则的消痛散结片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各组均要求忌碘饮食,中药组予消痛散结片口服,西药组予雷替斯(L-T4)口服,空白组不予药物干预。观察3组患者研究期间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TPOAb)及甲状腺结节大小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在治疗结束时甲状腺抗体及结节大小均有明显降低,西药组甲状腺功能(TSH)治疗后明显降低。空白组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结节大小本研究期间无明显变化。结论:消痛散结片能有效缩小患者甲状腺结节体积,并对甲状腺抗体(TPOAb)有抑制作用。

    作者:隋淼;刘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封髓乌梅汤治疗与预防化疗相关性腹泻76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服用封髓乌梅汤治疗与预防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153例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封髓乌梅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多服用5d。观察2组患者腹泻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KPS评分。相同的患者在下周期化疗同时服用封髓乌梅汤治疗1周,对照组不予干预,观察再次出现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病例治疗天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后续的化疗中,化疗同时服用封髓乌梅汤的治疗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服用相关药物干预的对照组。结论:封髓乌梅汤治疗与预防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殷玉杰;肖映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益气补肾方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方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慢性肾炎(CGN)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GN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益气补肾方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替米沙坦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以及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组治疗后中医各项主症积分明显减少,对照组仅疲倦乏力症状积分明显减少。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补肾方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CGN蛋白尿脾肾气虚证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尿蛋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涛;高智;王建华;王刚;王珍;朱双益;翟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针药结合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氧化应激损伤6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相关指标的影响,探寻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共入组患者240例,其中安慰剂组、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结合组各60例,另设60例健康对照组,疗程35d,检测受试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相关指标。结果:针药结合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O、LPO及MDA含量皆显著降低,GSH-Px、CAT含量显著升高,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且针药结合组优于中药组或针刺组。结论:抗氧化应激损伤是针药结合疗法干预精神分裂症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作者:赵永厚;赵玉萍;柴剑波;林雪莲;于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丙泊酚注射痛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或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作用。方法: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30例)、对照S 组(S 组,30例)及对照 L 组(L 组,30例)。 T 组患者经皮穴位电刺激30min后丙泊酚TCI静脉全麻,S组患者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后丙泊酚TCI静脉全麻,L组患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后丙泊酚TCI静脉全麻。记录患者发生注射痛的程度及发生率。结果:T组和对照L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低于S组,而T组和L组相当。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预防或降低丙泊酚引起的注射痛。

    作者:项金慧;郭君;傅国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关于针灸处方框架体系构建的思考

    针灸处方是针灸临床治疗的实施方案,是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基本因素之一。目前针灸处方缺乏系统和规范,更缺乏关于针灸处方统方模式的思考。针灸处方统方模式宜以脏腑辨证统方为经,八纲辨证统方为络,西医疾病系统归属统方为补充,使其框架具有提纲挈领、方便教学与临床使用的特点。

    作者:程艳婷;孟立强;薛聆;侯玉铎;冀来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电子灸临床运用体会

    电子灸以传统中医学理论等为指导,运用现代物理技术,通过加热专用灸片温熨体表穴位,以调整经络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温针灸疗法,具有安全、环保、能量化和便于操作等优点。电子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慢性前列腺炎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阮志忠;陆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方治疗神经外科危重病症术后验案4则

    经方组方严谨,理法明晰,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誉为“众方之宗,万法之祖”。经方在神经外科危重病症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在经方治疗临床危重病症的案例中,白虎汤治疗脑出血术后伴中枢性高热,五苓散治疗颅骨缺损修补术后肺部感染,桂枝汤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不明原因发热,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右颞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尿崩症,均取得良好疗效。在经方临床应用中,不必拘泥于《伤寒杂病论》条文所叙述之脉症,而应透过脉症分析,参悟张氏阐述之理,由理而法,由法而方,由方而药,如此可获奇效。

    作者:徐彬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严明应用“养阴化瘀”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反复咯血症验案1则

    严明教授(1928-2007)为江苏省名老中医,擅长中医药治疗肝胆病,对于其他疑难杂症亦有独特见解。严教授去世后留下150本文字材料记录其临证验案及学术思想,笔者作为严老学术思想第四代传承人,认真学习了这些资料,受益匪浅。现撷取严明教授医案中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反复咯血症病案1则,与同道分享。

    作者:严谨;吴周烨;严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电针治愈右侧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1则

    笔者运用电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确切,现报告验案1则如下。

    作者:李振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滋阴清热法治愈顽固性口腔溃疡1例

    刘某某,女,24岁。2013年11月14日初诊。患者于10余年前始患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每因精神紧张或过食辛辣诱发,多在月经前后加重。西医诊断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曾先后服用抗生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只能暂时控制,久则罔效,后改服多种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效果不佳。近两年加重,平均每月发作1~2次,每次可持续3~7日。此次因工作劳累、精神紧张诱发。现觉口腔内多处溃疡,有灼热疼痛感,进食则疼痛加剧。口干渴,手足心热,盗汗,寐差,夜间燥热,大便干燥,小便频数、色黄、有热感,月经(5~6/30)d,经量多,色深红,有血块。在口腔的颊黏膜及软腭部位黏膜上,共有4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直径2~5mm,边界清楚,中心微凹陷,溃疡周围轻微充血。舌淡白,舌尖红,苔黄裂而干,两脉寸部浮数,关、尺部沉细数。辨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心火亢盛,津液已伤,是虚火实热兼有之证。当降心火,益肾水。

    作者:张静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乌梅丸治愈疑难寒热病验案2则

    乌梅丸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十味药组成。方中乌梅为君,味酸、涩,性平,具收敛之性以清降相火,《神农本草经》认为其有“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等功效;合黄连、黄柏之苦寒,可益阴清热、降气除烦;佐附子、干姜、桂枝、川椒、细辛温三阴经之寒而不燥;人参、当归,健中以培补气血。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现代常被用来治疗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疑难病证。笔者近来在临床上遇到两例以寒热为主要表现的病患,经服乌梅丸(改汤剂)后,迅速取得明显疗效,服膺于经方疗效之余特整理以与同道分享、研讨。

    作者:俞俊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老龄化进程加快,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从中医“治未病”内涵出发,运用中医理论,论述中医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作用: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并发症)。

    作者:郑岳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从肝郁脾虚论治产后抑郁症的思考

    产后抑郁是产褥期常见精神障碍,发病以“产后多虚多瘀”为基础,思虑伤脾、肝失疏泄,脾虚、肝郁相互影响,致肝郁脾虚,共同作用发为产后情绪低落,精神抑郁。治疗上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以疏肝健脾、调畅情志为主,注意顾护气血。

    作者:许芳;李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叶天士『络病』用药规律探析

    叶天士认为络病以络脉阻滞为特点,多表现为气滞、血瘀或痰阻,提出辛味通络等用药诸法,临床喜用辛香药,善用虫类药,巧用血肉有情之品,善用药对,妙用藤类。分析叶氏治疗络病的用药特点和规律,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钱月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从“天人相应”角度看待人体经络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取类比象,对立统一、对立转换的二元思维结构是基本的思维模式,被广泛地用于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靠经络联系在一起的,天人相应也是由经络实现的。还原古代经络学说的文化内涵,明确人体经络与自然界的相通之处。针灸通过对经络气血功能的调整,实现对机体异常状态的调节,使脏腑机体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产生临床疗效的目的。由此可见,经络气血是实现针灸调整功能的基本途径和主要载体。

    作者:周玲玲;赵宏亮;陈以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王国强:加强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

    9月4日,以“弘扬孙思邈文化思想,促进两岸中医药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陕西省铜川市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讲话中提出,希望海峡两岸以“三个立足”加强中医药交流合作。一是立足优势,打造两岸中医药交流品牌。二是立足需求,推动可持续发展。三是立足民生,服务两岸基层民众健康福祉。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雾霾与肺系疾病相关性的中医理论认识探微

    环境污染造就了雾霾这一致病邪气。雾霾于秋冬季节多发。中医认为,雾霾的本质实属燥浊邪毒范畴。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易受外邪侵袭。雾霾致病多因燥浊邪毒由口鼻而入,侵袭肺卫所引起一系列肺系疾患。当今要全面诊断和治疗肺系疾病,亦不可忽视雾霾这一重要致病因素。

    作者:刘敏;吴倩;马玉玲;曾秀娣;曹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久坐伤肉”的临床启迪

    “久坐伤肉”的病理实质是“脾虚不化”,其临床特征是中心性肥胖,归属聚证范畴;益气化聚法既能助脾化生,又能驱散邪聚,临床用之疗效显著。

    作者:徐艳秋;杨超茅;何燕铭;王文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术后康复汤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术后康复汤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增殖的影响,研究该方提升腹部手术后患者血红蛋白含量的作用机理。方法:原代培养小鼠BMSC ,分别给予术后康复汤正常剂量含药血清、术后康复汤高剂量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和胎牛血清干预,MTT法检测药物作用后24h、48h、72h、96h BMSC的吸光度值。结果:术后康复汤作用后48h、72h、96h 骨髓基质细胞活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空白血清组,与胎牛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康复汤可能通过促进 BMSC 增殖,参与造血调控,进而升高机体血红蛋白含量,促进术后患者康复,发挥益气养血的作用。

    作者:张崴;宋殿荣;王建玲;吴卫东;王雅楠;阳伟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疏肝健脾方对慢性应激糖尿病大鼠甲状腺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对糖尿病大鼠慢性应激状态下甲状腺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60只大鼠诱发糖尿病后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余各组大鼠在施以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以诱发应激状态(4周)同时分别给予蒸馏水、疏肝健脾方、左洛复混悬液、疏肝健脾方+左洛复混悬液灌胃,正常组亦给予蒸馏水灌胃。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甲状腺素 T3(FT3)、游离甲状腺素 T4(FT4)、促甲状腺激素( TSH )水平,并观察甲状腺组织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的 T3、T4、FT3、FT4均明显降低;中西药结合组大鼠的 T3、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的 T4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有不同程度损伤,各用药组损伤情况介于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结论:疏肝健脾方能对抗链脲佐菌素( STZ )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应激状态下并发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对糖尿病大鼠应激状态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雷永华;李红;徐蓉娟;范崇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针刺对缺血脑组织谷氨酸含量及其代谢型受体5mRNA表达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脑组织谷氨酸含量及其代谢型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5,mGluR5)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曲池组、内关组及地机组,并设置假手术组、空白组,每组6只。针刺14d后,脑组织取材,利用酶化学法检测缺血脑组织中谷氨酸的含量,利用RT-PCR检测mGluR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及空白组相比,内关组、曲池组及模型组大鼠脑组织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地机组相比,内关组、曲池组大鼠脑组织内谷氨酸含量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及空白组相比,地机组及模型组大鼠脑组织mGluR5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及地机组大鼠相比,内关组与曲池组大鼠脑组织mGluR5 mRNA表达明显升高。结论:针刺可降低缺血性脑组织谷氨酸含量,上调mGluR5 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保护缺血性脑组织的作用。

    作者:赵海军;王媛;卢岩;韩冰冰;李燕;王世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陶红辨治小儿肺炎的经验

    陶红医师认为肺闭为小儿肺炎病机关键,麻杏石甘汤为治疗小儿肺炎基本方,临证根据病情复立三证三法,即咳嗽偏重,治拟宣肺止咳,清热化痰;发热偏重,治拟清热解毒,泻肺开闭;痰喘偏重,治拟祛痰定喘,开肺止咳。

    作者:王春荣;王海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王保和从肝藏血主疏泄论治高血压病的经验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合并重要脏器病变,严重者威胁生命。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疗效明确。而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与中医师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分不开。王保和主任医师从传统中医理论“肝藏血主疏泄”出发,解析肝藏血和主疏泄涵义,分析肝藏血和主疏泄失常所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异同,从而结合证型差异进行辨证论治。

    作者:郑偕扣;徐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ISO首发两项中医药信息国际标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和《中医药文献元数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近期首次发布《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和《中医药文献元数据》两项国际标准,该国际标准系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崔蒙带领信息标准研制团队历时3年研制而成的。《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规定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语义类型、语义概念及语义关系,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定义。该标准的提出不仅规范和支持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建设,还为中医药学术语系统和本体创建提供了语义标准,为中医药学语言系统和统一的医学语言系统映射提供了支持,对中医药学术语信息的交换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文献元数据标准》规定了中医药文献元数据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覆盖中医药学领域具有共性的全部元数据内容,为中医药学的文献资源提供了一套通用的描述元素。它能规范、科学、合理地描述中医药学文献,提供有关中医学科学文献的标识、内容、分发、质量、限制和维护信息,以支持中医药文献的收集、存储、检索和使用,促进中医药文献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对中医药文献资源的系统保护和深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张亚大诊治晚期前列腺癌的经验

    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是泌尿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广阔前景。张亚大教授认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是晚期前列腺癌总的病因病机,本虚以肾阳亏虚为主,邪实以癌毒为主。治疗原则为扶阳益阴、解毒化瘀,常能收到良效。

    作者:张扬;顾晓箭;朱清毅;张平;卢子杰;徐彦;苏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仝小林运用扶阳法论治老年抑郁症的经验

    老年抑郁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疾病之一,仝小林教授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老年抑郁症病位在顶焦,属于神系、髓系不足,辨证为阴证、柔证,提出“壮命火以消阴翳“的治疗大法,以人参补元气而固本培元、淫羊藿专补肾而扶阳、附子壮命火以消阴翳为特点,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赵锡艳;郭敬;赵天宇;贾淑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史锁芳六经辨证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

    史锁芳教授治疗外感发热宗仲景六经辨证,遣方用药灵活多变,常取佳效。辨太阳经发热,卫强营弱自汗用桂枝汤,阳气闭郁无汗用麻黄汤,虚人外感用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等方。辨阳明经高热,见大渴以白虎汤加减为主,石膏量重多则100余克,阳明腑实发热且见潮热予承气汤辈。辨少阳经寒热往来,治以小柴胡汤为主,重用柴胡30g辛透外邪。辨太阴病发热多属虚人外感,推崇薯蓣丸,伴阳明热盛口渴喜饮用石膏,腹中大实痛加制大黄。辨厥阴病发热,实肝阳虚馁,形成寒热错杂之证,治以乌梅丸、吴茱萸汤、通脉四逆汤为主。辨少阴病发热,素体肾阳不足,复感外邪,有汗用桂枝加附子汤;无汗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附验案1则以说明。

    作者:王刚;周奎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张仲景运用白术经验探究

    张仲景为“经方之祖”,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有30首方剂用到白术。通过对这些方剂的研究,发现仲景常利用白术的利水、补脾、安胎功效,并通过与他药灵活配伍,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为现代临床运用白术启迪了思路。

    作者:陈宇纵;徐杨帆;辛海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络实质假说的研究进展

    经络实质是生命科学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呈现多学科、多领域的发展态势,其面涉及物理、神经生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众多学者提出的假说大多可分为神经论、体液论、能量论和筋膜论。期待学科之间相协作,使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早日实现“经络实质”研究的突破。

    作者:欧阳静;程如;张晓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单兆伟以识药剖析用药的带教经验拾萃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单兆伟教授从临床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识别中药饮片及组织学生采药,以达到会识药、用药,正确处方的目的。学生通过单师特色的带教方法培养,明显提高了领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促进对理法方药的全面掌握。

    作者:刘晓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秦云峰:补精益气方

    方名:补精益气方组成:仙茅15g ,仙灵脾15g ,紫河车10g ,制首乌10g ,牡蛎30g,黄芪20g,车前子15g,覆盆子10g,菟丝子15g,五味子10g,杞子10g,丹参15g。

    作者:秦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周克振:养阴和中益胃汤

    方名:养阴和中益胃汤组成:黄芪20g,北沙参15g,玉竹15g,麦冬10g,芦根10g,藤梨根20g,绞股蓝20g,川连5g,黄芩10g,蒲公英20g,大贝10g,佛手10g,麦芽20g,枳壳10g。

    作者:周克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敬告读者

    作者:《江苏中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清热祛痰、活血通络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体会

    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湿热困脾、痰瘀互结的病理特点,采用清热祛痰、活血通络法治疗,效果满意。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兼证等因素随证加减,辨证施治。

    作者:杨红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从肝论治心得

    心脏瓣膜钙化与冠心病高度相关,肝与筋(瓣膜结缔组织)和心存在着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运用疏肝调气活血法从肝论治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并根据症情灵活配伍用药,不乏为临床预防或延缓瓣膜病发生发展的有效可用手段之一。

    作者:韩天雄;颜琼枝;潘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瘀热”病机本质探析--周仲瑛国医大师“瘀热”相关学术经验发微之四

    “瘀热”是多种外感、内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病理因素,是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病机。近年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从不同层次研究瘀热证型微观变化的评价指标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临床表征分析、炎症标志物相关性、细胞因子相关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功能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基因及基因多态性。加强微观辨证研究,借用现代新科技、新材料,设计出能反映中医理论的有关检测手段,对四诊进行补充发挥,可使瘀热证的诊断标准化与客观化,从而能更准确精细地揭示其病机本质。

    作者:唐蜀华;范群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刘延东:重大疾病防治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据新华社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9月1日主持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研究癌症、血吸虫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及严重精神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有关工作时强调,要做好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工作,增强基层防治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014与青奥同行”“天江杯”全国青年中医读书知识竞赛获奖人员名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