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徐州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2096-3882
  • 国内刊号:32-1875/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56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1992年徐州市科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5年2期文献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探讨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出血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脑出血疾病患者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CCA)内径、内-中膜厚度、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分析观察指标与脑出血疾病间的关系.结果100例脑出血患者中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狭窄等血管异常者占97例,检出率97%;对照组中内-中膜增厚和斑块形成10例,检出率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CA粥样硬化与脑出血疾病相关.

    作者:童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安全性试验

    目的确保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用药安全.方法采用豚鼠过敏试验、家兔溶血试验和家兔耳缘静脉刺激性试验进行的毒理学评价.结果豚鼠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过敏反应阴性;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0.3ml在0.5 h内不出现溶血及血细胞凝集,对家兔血管亦无刺激性.结论该注射液符合安全性要求,可供注射使用.

    作者:王联民;范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鼠胰腺移植后早期病理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胰腺移植后早期病理变化.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成7组:假手术组(Sham组),冷缺血2 h组(Ⅰ组),冷缺血2 h再灌注1、3、6、9、12、24h组(I/R 1、3、6、9、12、24).H-E染色后光镜及电镜观察各组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I/R 1、3、6组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典型改变.结论细胞凋亡是胰腺移植后的早期事件,移植胰腺冷缺血再灌注后早期主要的死亡方式是凋亡,而不是坏死.

    作者:张召辉;李玺;夏安周;路逵阳;李德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鼠黑质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观察发育过程中大鼠黑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对不同胎龄(embryonic day,E,E13、E16、E18、E20)、新生(PO)和成年大鼠中脑(黑质)区段冠状连续石蜡切片行Nissl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在E13天时,中脑腹外侧出现两种极性不同的细胞,但不能区分出黑质.在E16天时可观察到黑质,此时黑质腹侧细胞较背侧细胞密集.在E18天时,黑质内部构筑发生变化,通过细胞的不同排列方式可区分黑质致密部、网状部和外侧部,细胞形态开始趋于成熟.到新生当天时,可观察到黑质网状部的细胞较胚胎时稀疏,黑质致密部的细胞开始密集,细胞呈现成熟神经元的形态.结论在大鼠出生之前,其黑质内部构筑的演变已趋成熟.

    作者:张建枝;丁艳霞;刘洪梅;张凤真;高殿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鼠脑出血后脑含水量变化及其与凝血酶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脑含水量变化及凝血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凝血酶组.以自体血、凝血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情况.每组每时相(4 h,12 h,24h,48h,72 h,7 d)各6只大鼠.结果在4 h、12 h、24 h、48h、72 h脑出血组和凝血酶组脑含水量比生理盐水组高(P<0.05),而7 d这个时相点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脑出血组与凝血酶组脑含水量各时相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早期(4 h)引起明显脑水肿,其高峰时间为24~48 h,3天后水肿开始消退,7天后逐渐趋于正常,其中凝血酶在脑水肿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郑娟;崔桂云;时宏娟;刘永海;张尊胜;葛巍;沈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As2O3对小鼠S180肉瘤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As2O3对小鼠S180肉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As2O3抑制小鼠S180肉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180移植瘤动物模型,检测As2O3作用后肿瘤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的改变,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内iNOS、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s2O3作用后肿瘤组织内的iNOS、NO含量下降,iNOS、VEGF蛋白表达逐渐下降,在3.5mg·kg-1·d-1组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作用后导致NO的降低,从而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效降低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作者:崔涛;刘莹;柳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与机动车驾驶员酒后交通肇事行为的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机动车驾驶员酒后交通肇事者与对照组之间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探讨5-HT2A受体基因变异与机动车驾驶员酒后交通肇事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7例机动车驾驶员酒后交通肇事者静脉血样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10例体检者血样作为对照组,抽提DNA,扩增5-HT2A受体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MSP Ⅰ酶切,鉴定基因型.所有结果资料均采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G等位基因的频率(0.57)高于对照组(0.41)(x2=10.002,P=0.002),2组间3种基因型构成也有显著性差异(x2=16.996,P=0.001).结论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G型等位基因在机动车驾驶员酒后交通肇事者中频率较高.

    作者:黄先学;吴宝忠;包义喜;俞翔;程言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家兔心肌梗死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

    目的开胸法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观察心功能的变化及梗死心肌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变化.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喂养6周,检测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处死动物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心肌组织中HGF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左室功能降低,心肌梗死组织中HGF含量降低(P<0.01).结论本实验结果为外源性给予HGF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徐瑞金;陈清枝;李东野;夏勇;阮宏云;袁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硅沉着病并发肺癌24例临床分析

    硅沉着病与肺癌的相关性至今未明确,一般认为硅沉着病并发肺癌的发生率较低,但近年来硅沉着病并发肺癌的报道日益增多.笔者从我院职业病防治院历年收治的1 752名硅沉着病患者中发现24例并发肺癌.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琪;陈冬波;贾晓民;赵杰;翟方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代食管术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临床报道

    目的评价胃代食管术在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胃代食管术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评价临床疗效.结果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其3年生存率为75%,5年生存率为40%.结论胃代食管术是治疗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较佳术式.

    作者:李福军;钱伟民;李培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诊断及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HG的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损害程度间存在一定的依从关系.PHG合并出血的治疗以降低门静脉压力为主.结论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受损与PHG形成有关.首选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防治PHG出血.

    作者:朱炳喜;陈玉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淋巴细胞活化、分泌及雷公藤对其作用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活化、分泌状态的变化以及雷公藤内酯醇(TP)对其作用.方法常规分离PBL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25抗原表达率,以EIL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分泌水平.结果与健康儿童比较,HSP患儿PBLs培养0、48h CDc+ D25+细胞百分率及IL-4分泌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应用TP后,培养48h HSP患儿PBLs CD3(+)CD25(+)细胞百分率及IL-4分泌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HSP患儿PBLs活化及分泌水平异常增高,可能参与HSP的发病机制;TP抑制PBLs活化及分泌,可能是雷公藤对HSP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夏志强;卢思广;郭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骨折患者骨折后心理健康状况,为骨折后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LC-90),分别测定患者个性与心理状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骨折患者在焦虑、敌对、恐怖及情绪不稳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程2周内的患者躯体化症状较突出,随着病程的延长,焦虑症状减轻,强迫症状突出.结论医护人员在重视临床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这对促进骨折愈合,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十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73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镜系统,治疗前列腺增生73例.结果术中出血少,疗效好,无水中毒.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是腔内治疗的创新疗法.该术式具有安全性高,易掌握,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刘星;黄建伟;魏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旋光法测定利巴韦林注射液含量方法探讨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利巴韦林注射液含量的新方法.方法根据利巴韦林旋光度和浓度的线性关系,采用旋光法测定其半成品,对该实验的方法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旋光法测定利巴韦林含量的稳定性、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并且不受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结论旋光法测定利巴韦林注射液含量数据重现性好,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

    作者:范宇;王联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45例.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止血治疗获得成功,随访6个月~3年,疗效满意,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视野清楚,检查出血部位准确,止血迅速,疗效确切,在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汪旭;蒋德澄;钟志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聚肌胞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聚肌胞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方法21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在病毒唑(10~15mg·kg-1)静脉输注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聚肌胞肌肉注射,年龄小于1岁者1 mg/d,年龄大于1岁者2 mg/d,隔天1次×3次.2组其他对症治疗相同,5~7天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101/108),对照组总有效率72.5%(74/10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41.2,P<0.01).结论聚肌胞对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治疗作用,且价格便宜,无副作用.

    作者:李美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期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报道

    目的评价一期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切断胫腓干静脉,近端结扎,移植健侧大隐静脉作为间置血管,倒置后在髂外、股浅、腘动脉与胫腓干静脉远切端间架桥,使胫后静脉动脉化.治疗12例患者(14条肢体),评价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6个月,11条肢体效果良好,2条肢体症状无改善,1条肢体坏死截肢后伤口愈合.结论一期静脉动脉化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符广敏;曹雷;李云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Pyk2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在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时的变化

    目的以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研究心肌中富脯氨酸蛋白酪氨酸激酶(Pyk2)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①制备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RHR);②分别于术后第1、4、8和12周测动脉血压和心肌肥厚指数;③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yk2及其磷酸化表达.结果大鼠肾动脉狭窄术后4周心肌肥大已发生,8周至12周心肌肥大进一步加重;术后4周、8周、12周大鼠心肌组织Pyk2活性逐渐增加,心肌Pyk2活性与心肌肥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yk2及磷酸化在RHR心肌组织内表达增高,且与心肌肥厚同步,提示其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吴浩;陈清枝;邢淑华;秦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

    目的探讨大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和分布特征.方法行大鼠出生前后不同时期的脑黑质区段连续冠状石蜡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DA能神经元,焦油紫染色确定黑质区域,进行光镜观察以及细胞形态学指标的测量.结果胚胎(embryonic day,E)第13天龄(E13)时,开始于中脑腹侧出现TH阳性(TH+)细胞.至E16时,中脑腹侧这些细胞的数量和密度达到大值,此后又逐渐下降,且于出生后早期这些TH+细胞的减少为显著.至生后第14天龄(P14)时,中脑腹侧黑质区域TH+细胞的分布和密度不再明显改变,与成年期状态接近.胚胎期,TH+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随着胚胎发育,其突起逐渐伸长,分支也逐渐增多.出生后,TH+细胞逐渐表现为成熟神经元的形态特征.结论大鼠脑黑质DA能神经元的发育发生在个体出生前后,呈现先大量形成后又逐渐减少的过程,与此同时,其形态趋向成熟.至P14时,DA能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学发育基本成熟.

    作者:张建枝;丁艳霞;刘洪梅;张凤真;高殿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及ICAM-1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段的表达规律,探讨ICAM-1、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分别再灌注2、6、12、24、48、96h,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CAM-1、TNF-α表达水平.并设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永久缺血组对照.结果ICAM-1的表达:永久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I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与永久缺血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除再灌注2 h时段外,ICAM-1表达明显增高(P<0.05);脑缺血再灌注2 h组局部脑组织ICAM-1的表达于再灌注48h达到峰值,再灌注96h仍保持较高水平.TNF-α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半球TNF-α的表达于再灌注2 h开始升高,再灌注12 h,阳性细胞显著增多,24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96h达基础水平;缺血再灌注组TNF-α的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比永久缺血组TNF-α阳性细胞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TNF-α的表达与ICAM-1的表达在24、48、96h时间段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5、0886、0.787,P<0.05);TNF-α的表达早于ICAM-1的表达,且TNF-α与ICAM-1表达部位相同.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1、TNF-α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且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TNF-α可能诱导了ICAM-1的上调,在神经元迟发性坏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项洁;沈霞;杨荣礼;程谦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G)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研究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G)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PH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KMG组,2组患者相关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别,分别用碘油、丝裂霉素、吡柔比星(LP+MMC+THP)和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碘油、丝裂霉素、吡柔比星(KMG+LP+MMC+THP)治疗.对所有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AFP、CT表现(瘤体缩小情况)及副作用、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首次治疗后1个月,瘤体大小较治疗前有缩小者占70%,KMG组95%.AFP水平高于正常者(20μg/L)对照组有13例,首次治疗后1个月2例下降至正常水平,6例下降在50%以上,4例下降小于50%,1例没有下降反而有升高;KMG组有14例AFP高于正常,治疗后6例下降至正常水平,8例下降在50%以上.KMG组患者术后发热程度、恶心呕吐和肝区疼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及持续时间较长(P<0.01).对照组和KMG组3个月、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0%、95%和70%、85%(P均>0.05),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0%、80%(P<0.05).结论KMG使用方便、安全,末梢栓塞作用强,KMG的应用提高了PHC的TACE治疗效果.

    作者:刘太锋;祖茂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原发性闭经细胞遗传学病因探讨

    目的探讨莆田市原发性闭经患者的细胞遗传学主要特征.方法77例原发性闭经患者经常规妇科检查、B超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后,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查.结果77例原发性闭经患者中发现染色体异常20例,异常率为26%,包括性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及嵌合体.其中46,XY 4例,45,X 6例,47,XXX 1例,46,X,i(Xq)1例,嵌合体8例.结论对原发性闭经患者应常规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以明确闭经原因,及早对症治疗.

    作者:郑春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制.方法15例男性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的Graves病患者与15例男性甲亢非周期性麻痹的Graves病患者行临床对比分析,比较其一般情况,测定其FT3、FT4、s-TSH、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QUICKI).结果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组QUICKI指数明显低于甲亢非周期性麻痹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甲亢非周期性麻痹组.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为甲亢患者发生周期性麻痹的原因之一.

    作者:高鹏霞;吕述军;胡长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血浆纤溶系统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大鼠进行8周不同负荷的游泳训练,研究运动对大鼠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成不同负荷组别,在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浆并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经过8周的游泳训练,与对照组相比,90分钟训练组和急性力竭组大鼠的t-PA活性明显上升36%和32%(P<0.05),180分钟训练组的大鼠t-PA活性与对照组比较稍有下降但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90分钟训练组和急性力竭组大鼠PAI-1的活性下降21%和22%,但差异不显著(P>0.05),180分钟训练组的PAI-1活性升高33%(P<0.05).结论长时间的中等负荷和一次力竭性运动可以提高大鼠体内纤溶系统的活性,长时间的大负荷运动则降低纤溶系统的活性.

    作者:钟卫权;杜晓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喉淀粉样变性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喉淀粉样变性病的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本组全部病例根据症状、间接喉镜和(或)纤维喉镜检查进行诊断和手术治疗,术后标本均作病理检查,8例进行电镜检查;复习文献相关资料.结果上呼吸道器官特别是喉部的慢性炎症可能是引起喉淀粉样变性病的直接原因;临床工作中以Symmer分类法较为实用;本病术前诊断常难以确诊,术后病理检查尤其是电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喉显微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它对声带功能的保护是极有帮助的.

    作者:李福军;李红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表阿霉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29例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以表阿霉素为主的不同化疗方案对常见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以表阿霉素为主的CEP、CEOP、TE、IEO方案治疗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和横纹肌肉瘤,其中表阿霉素60mg/m2分2天静脉注射,其他药物都为常规剂量.21~28天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2~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29例中CR 7例,PR 13例,SD 5例,PD 4例,总有效率68.9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次是脱发和消化道反应.对肝肾功能和心脏影响轻微.结论以表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常见恶性肿瘤疗效佳,安全性好,患者能较好地耐受.

    作者:姜海英;李文广;沈文彬;张燕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72例护理体会

    我科于2003年6月开展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微创、简捷、无瘢痕、恢复快、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将此种治疗方法的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以细胞骨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本文详细介绍了细胞骨架的构成及功能,并对以细胞骨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方式及抗癌机制进行了探讨,其对新药开发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兴;王琰;安玉姬;徐瑞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角膜塑型片与青少年近视的矫治

    同许多屈光矫治方法一样,角膜塑型片的使用有着许多优点,同样也还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并且需要各种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作支撑.本文从基本原理、分类、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几个方面,对角膜塑型片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作一综述.

    作者:陈燕;施明光;李子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HLA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近况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很高,感染者的疾病谱多种多样,大部分表现为自身清除病毒,约20%演变为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慢性感染者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不一,临床经过差异很大,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进程不一[1].除了病毒方面的影响外,众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均表明,疾病的转归与宿主的种族、免疫状态和遗传因素有关.宿主的遗传因素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这些临床表现起了关键作用[2].

    作者:戴玮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艾司洛尔在难治性心衰中的临床应用及血药浓度监测

    目的研究超短效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ESM)治疗难治性心衰的血药浓度,帮助医师确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方法在心电监护下,剂量由0.05mg·kg-1·min-1给药,若有效则同量维持(12±4)h;若无效,维持量递增,高达0.2 mg·kg-1·min-1.治疗期间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变化,并观察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缓解程度.治疗前后做12导联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ESM可有效地控制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左室射血分数(P<0.01).结论ESM治疗难治性心衰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简便快捷地测定ESM的血药浓度,帮助医师为每个患者确定适当的用药剂量.

    作者:车庆珍;周中新;黄继江;储伟;祁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脉压指数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

    目的研究脉压指数(PP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既往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422人,分为无症状冠心病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心功能不全组,统计其初诊高血压时的PPI,并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PPI对比分析;同时将其血脂、血糖、左室射血分数(EF)、心脑血管事件、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资料依据PPI分析总结.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PI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PPI又高于无症状冠心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随着PPI增大,患者年龄增大,EF值减小,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脑血管事件、肾功能不全的比例增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PI可作为预测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俊丽;孙辉;史玉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336例急性心肌梗死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与季节、性别的关系.方法对33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的发病与季节有明显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发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临床工作中研究心肌梗死发病与季节、性别的关系有助于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作者:杨欣;王岚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在基础治疗外加用倍他乐克,初始剂量从小剂量开始,每7~10天增加一次剂量,达患者大耐受量,并维持用药.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心功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除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死亡外,其余29例均耐受治疗,83.3%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缩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基础治疗加倍他乐克长期治疗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作者:王新宇;王岚英;陈青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AO微型纯钛板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

    目的评价AO微型纯钛板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O微型纯钛板钉内固定治疗12例15处掌、指骨骨折.其中掌骨骨折8例10处,指骨骨折3例,掌指骨同时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9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骨折愈合率达100%.结论应用AO微型纯钛板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是手部骨折理想的固定方法.

    作者:李洪伟;龚维成;郭开今;施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关节镜治疗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首先在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然后利用前交叉韧带导向器准确定位,钻2个平行骨孔,可吸收缝线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部并经骨孔引出关节外打结、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1.2个月.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所有病例均获正常活动范围.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创伤小,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是治疗此类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洪伟;秦宏敏;龚维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保留两端胫后血管蒂的小腿内侧岛状皮瓣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保留两端胫后血管蒂的小腿内侧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运用保留两端胫后血管蒂小腿内侧岛状皮瓣前侧平移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6例.结果16例皮瓣全部存活,15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1例因骨折不连接、骨髓炎及神经损害截肢.结论该皮瓣动脉功能良好,操作简单,保留主干血管,是治疗胫前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作者:符广敏;李云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治疗半月板损伤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射频(radiofrequency,RF)汽化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治疗半月板损伤32例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后自觉症状,术后24h、48 h及72 h术侧膝关节浮髌试验,术后随访患膝肿胀程度、关节内血肿、感染,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30 min;术后关节无积血,疼痛、肿胀极轻,自觉症状良好;术后24h、48h及72 h术侧膝关节浮髌试验阴性.所有患者均于术后随访2~6个月,无关节内血肿、感染.评价关节功能:优28例(88%),良4例(12%).结论关节镜下能够对半月板损伤进行正确诊断.RF的高精确性、高可控性使关节镜下RF汽化治疗半月板损伤灵活性大,准确度高,副损伤小,节约手术时间,实现了微创手术操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沙磊;沙广钊;王永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上下颈椎序列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对上下颈椎序列进行测量,探讨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CR机上Pacscout软件测量颈椎曲线深度、Oc-C1角、C1-C2角、C2-C7角及C1-C7角.颈椎曲线深度<7 mm定为颈椎曲度异常,排除颈椎创伤、畸形,共109例;≥7 mm为颈椎曲度正常,曲度正常组排除颈椎创伤、畸形及颈椎病症状,共41例.采用SAS6.12软件统计包分别行两样本均数差异的t检验,及各角度之间的Person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C2-C7角、C1-C7角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1-C2角、Oc-C1角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异常组C1-C2角与C2-C7角呈负相关,其直线回归关系为Y=27.200645-0.225562X(r=-0.32348,P=0.0391).结论颈椎序列主要是通过C2-C7角的变化而变化,颈椎曲度异常时C1-C2与C2-C7角度呈负相关,寰枢椎固定融合手术时应注意寰枢椎角度的变化情况.

    作者:袁峰;杨惠林;张志明;郭开今;姚飞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危机管理机制引入医疗救援体系的探讨

    突发事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危机管理机制引入医疗救援体系,就危机管理这一热点问题将其内涵、模式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介绍了国内、外医疗救援体系的现状,并结合我国医疗救援体系的现状,提出加强危机管理的主要措施,即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强化各级人员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危机的修复管理.

    作者:彭波;叶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