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0411-8421
  • 国内刊号:33-1083/R
  • 影响因子:0.58
  • 创刊:1956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1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医学核心期刊
  • 中医学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3期文献
  • 益气活血方对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前,对晚期肝癌的治疗,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预后极差.我们采用中药益气活血方观察治疗晚期肝癌,取得较好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化疗结合抗痨胶囊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35例疗效观察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化疗结合抗痨胶囊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3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均参照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复治肺结核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5.5~78岁,平均62岁;治疗组35例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38.5~81岁,平均6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因和结核轻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骆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云南白药鼻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42例

    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患者常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胃肠内营养的输入.因此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尽早开始提供胃肠内营养,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十分重要.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云南白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温阳舒肝调肠汤治疗腹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46例

    目的:观察温阳舒肝调肠汤治疗腹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1例腹泻主导型的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自拟温阳舒肝调肠汤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78%;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舒肝调肠汤治疗腹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郑卫方;吴胜智;胡佩玲;卢中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呈不断上升趋势.临床观察显示绝大部分的脂肪肝患者都具高脂血症的病理特点,两者联系十分密切.迄今为止脂肪肝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目前多辅以综合疗法.笔者采用自拟降脂汤治疗30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下.

    作者:赵俊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拟止咳方治疗妊娠期感冒后咳嗽60例

    感冒后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笔者用自拟止咳方治疗妊娠期妇女的感冒后咳嗽6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玉女煎加细辛治疗口腔溃疡52例

    现代生活条件优越,饮食多肥甘厚腻,加之工作节奏快,压力大,门诊病人中口腔溃疡患者日渐增多.近两年来,笔者采用玉女煎加细辛治疗口腔溃疡52例,与锡类散治疗24例对照,获效较后者为佳.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益肾通络活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

    笔者自拟益肾通络活血汤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20例进行对照,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华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益气养阴法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20例

    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养阴中药内服和化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2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立萍;田义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青春止崩汤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8例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是青春期少女常见病、难治病.笔者在采用自拟青春止崩汤治疗青春期功血,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春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辨证论治结合胸部按摩治疗产后缺乳67例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2~10天内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量过少;或者在产褥期、哺乳期内乳汁正行之际,乳汁分泌减少或全无.笔者采用辨证分型结合胸部按摩治疗产后缺乳67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徐亚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拟冠心通痹汤治疗冠心病50例

    目的:观察冠心通痹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冠心病患者予以自拟冠心通痹汤(生黄芪、太子参、天冬、丹参等)治疗2个疗程,观察症状改善程度及心电图情况.结果:50例显效21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2%.结论:冠心通痹汤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叶秀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止嗽散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65例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的常见呼吸道疾病,除病毒外,其他呼吸道感染亦可能导致此类迁延不愈的咳嗽.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粘液痰,可以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或肺纹理增粗.对此类咳嗽,西医予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少数重症患者甚至须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疗效治疗方可暂缓,但停药后常有反复.这也成为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耐药性上升的重要原因.笔者自2005年起,选用止嗽散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6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红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早期舌三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问题.文献报道[1]22%~65%的住院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伴吞咽困难的脑卒中幸存者易出现并发症且死亡率较高.我们自2007年12月起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以舌三针穴位按摩,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斐琳;吴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辨证结合穴位按压治疗黄褐斑46例

    黄褐斑是发生在颜面部位上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笔者辨证使用中成药结合穴位按压治疗本病4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王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独活寄生酒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106例

    退行性膝关节炎又称老年性关节炎,随着人口老龄化,此类疾病在临床上存在着增多的趋势.笔者采用独活寄生酒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并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宝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长骨干骨髓炎31例

    自1998年至2007年,我们共收治31例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应用持续冲洗引流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康裕;马一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离子导入法为主治疗干眼症伴颈椎病216例

    干眼症是角结膜干燥症的俗称,是一种结膜角膜不能湿润、以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而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脊髓、血管、交感神经和其周围软组织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干眼症与颈椎病两者有很大的相关性,为此,自2003年2月以来,我们在门诊工作中设计了一整套检查治疗方案,对418例干眼症伴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取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楼尧勇;许曙;杨洁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配方颗粒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伤寒、副伤寒30例

    伤寒、副伤寒均为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引起传播,在浙江沿海一带多发[1-2].目前西药多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但病程较长,症状缓解较慢.作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小柴胡汤治疗伤寒、副伤寒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参芪五味子胶囊治疗失眠症30例

    失眠症是指入睡困难,夜间容易觉醒,睡眠时间短,甚至彻夜难眠,并伴有一系列精神症状的病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观察了30例参芪五味子胶囊治疗失眠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参苓白术散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药物副作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在减轻胃癌术后化疗药物副作用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将胃癌术后化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单纯化疗6个疗程;治疗组25例配合参苓白术散,每日1剂,水煎服,每周5剂,连用8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胃肠道反应、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体重、胃肠道反应、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化疗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可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费燕华;王南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黄连菊汤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肛窦炎38例观察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易诱发肛管直肠部位感染疾病,如肛乳头炎、肛瘘、肛裂、肛痈等.我们采用中药大黄连菊汤保留灌肠配合肛内微波治疗肛窦炎38例,对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雪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3例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慢性病,因其症状复杂,治疗颇为棘手.颈椎病具多种证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占60%~70%.就其治疗方法而言,推拿疗法以其痛苦小、副作用少而深受患者欢迎,但传统推拿疗效维持时间短,复发率高.笔者自2005以来,采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并与传统推拿治疗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俞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五苓散治疗湿阻65例

    湿阻多发于夏令梅雨季节.近年来笔者运用五苓散治疗湿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参及平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

    笔者采用自拟参及平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均为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36~66岁;病程2年以内8例,2年以上24例;其中浅表-萎缩性胃炎16例,萎缩性胃炎16例;合并症:溃疡12例,肠化生6例,糜烂9例,胆汁反流5例.

    作者:翁旭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8例疗效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笔者采用简易穴位埋线、中药、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周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

    笔者2004年3月~2006年8月,以温针加穴位注射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8例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按就诊日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1~73岁,病程短6天,长12年;对照组64例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26~68岁,病程短5天,长15年.两组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性无显者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陈兴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刀结合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20例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急性创伤、慢性劳损或炎症肿胀使肌腹形成纤维束,或呈疤痕条索,梨状肌上下孔粘连缩窄,局部解剖变异,造成坐骨神经梨状肌部位受激惹或卡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采用封闭和针刀结合封闭两种方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各20例,报告如下.

    作者:任高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综合征42例

    颈性眩晕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笔者自2006年~2007年间运用颈夹脊穴温针灸为主治疗本病42例,并与电针颈夹脊穴治疗38例作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广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颗粒剂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中药颗粒剂的诞生使众多患者受益,笔者将其应用于妇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周克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静中求动话用药

    静者,宁静,静止也;动者,流动,跃动也.动静结合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药物功能有静也有动,如人参、白术、熟地、大枣等属呆补之品,其性守而不走为静药;大黄、附子、防风、羌活等为流动之品,其性走而不守为动药.用药静而无动,则药力无运化之功;动而无静,则药力无着病所,且动气耗血,故动静结合可发挥药物的佳效用.临床用药常需静中求动,即静药加动药尤为重要.列举如次.

    作者:茹海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钟一棠剿扶并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

    钟一棠出身世医之家,是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70余年,学验俱丰,既往其方有效者,或无效者,皆记录之,以教后学.笔者有幸随钟老侍诊多年,略有心得,今录钟老剿扶并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以飨同道.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高、病程长,迁延难愈,钟老从辨病与辨证入手,认为既要重视检测指标的变化,又要重视机体的整体状态,剿扶并举才能缓而图之.

    作者:徐立民;刘宏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36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组以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症候群.其中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笔者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自拟降糖汤结合西药格列齐特片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36例,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5例对照观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立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EHF并发窦性心动过缓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阿托品,治疗组再加用自拟升脉汤配合针刺内关穴,观察临床症状、心率变化、心率复常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率明显提高,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率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快、更有效提高EHF患者心率,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作者:许维丹;叶伟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36例

    难治性腹水定义为使用大剂量利尿剂(螺内酯400mg/d加上呋塞米160mg/d)而腹水仍无减少.对于利尿剂虽未达大剂量,腹水无减退且反复诱发肝性脑病、低钠血症、高钾血症或高氮质血症者,亦被视为难治性腹水[1].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是肝病晚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情顽固,预后较差,病死率高.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同宝;刘静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麻疹合并肺炎20例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麻疹合并肺炎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3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加服中药.两组治疗后,在退热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上,作差异性比较.结果:在退热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喘鸣消失时间及罗音消失时间的差异性比较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麻疹合并肺炎在治疗上应用抗病毒、抗感染药物联合中医药比单纯用西药治疗在改善部分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方面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权;臧敏;杜单瑜;江丽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50例

    声带小结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本人自2005年5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镜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塞通与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67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塞通与依那普利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早期和临床期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使用西药降糖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以血塞通片0.1g,每日3次,依那普利5~10mg,每日1次.对照组依那普利5~10mg,每日1次.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塞通与依那普利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有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延缓和阻止肾功能不全发生、发展的作用.

    作者:徐首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西比灵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20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患者好发的一组临床症状群,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时间短至数秒,长至脑血栓形成.近年来我应用西比灵合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取得良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发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阿米替林联合都梁滴丸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60例

    紧张性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的常见类型,急性期药物治疗,常用镇痛剂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甚至阿片样止痛药等.但对慢性紧张性头痛,由于其发作频率较高,长期服用止痛剂不仅副作用明显,且中小剂量可能无效.笔者采用阿米替林联合都梁滴丸治疗60例慢性紧张性头痛病人,取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正祥;唐维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

    我们于2006年8月~2008年3月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100例进行对照,取得明显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蔡高翔;张文娥;汪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红豆杉活性成分巴卡亭Ⅲ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红豆杉活性成分巴卡亭Ⅲ对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和巴卡亭Ⅲ组,通过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BLM)复制肺纤维化模型,于造模后第2天治疗组开始给药,给药后第14天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行免疫组化细胞外信号调节酶(ERK1)测定.结果:巴卡亭Ⅲ能减轻大鼠肺泡炎症及肺纤维化程度(P<0.01),并能减少ERK1的表达.结论:巴卡亭Ⅲ对BLM诱导产生的大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作者:陈小囡;田菊霞;陈河;徐小冬;朱婉萍;王灵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葛根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空白对照组和葛根素组.葛根素组采用MTT法,观察12h、24h、48h和72h后GMcs的增殖水平.结果:随着葛根素浓度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GMCs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葛根素能抑制GMCs增殖,并与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谢月英;孙爱华;蒋锦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天合保肾合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天合保肾合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经背部切除单侧肾,2周后以链尿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诱导DN模型,观察天合保肾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对DN大鼠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血小板活性指标血浆血栓素B2(TXB2)与6-酮-前列腺F1α(6-K-PGF1α)含量影响.结果:天合保肾合剂各剂量组均能够降低DN大鼠肾组织VEGF、ET、血浆TXB2水平,升高血浆6-K-PGF1α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天合保肾合剂能够降低肾组织VEGF、ET水平及TXB2/6-K-PGF1α比值,改善DN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严仲庆;何敏尔;张菁;范铧;沈伟钢;朱声宏;胡松春;杜洪乔;章国琳;郑凯;赵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黄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黄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确诊为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TNF-α、IL-1β、IL-6、IL-8有显著下降,同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鼻饲大黄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因子的表达而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方堃;任丹虹;毛敏杰;孙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养血清脑颗粒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发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入选的2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07)和对照组(n=108).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和止痛药,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和止痛药,共治疗26周.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前4周的偏头痛的发作天数和治疗后23~26周的差值.次要疗效指标为应答率,疼痛时间减少>50%的病人的百分率.安全指标为血常规等.结果:治疗组脱落6人(n=101),对照组脱落8人(n=100).主要疗效指标:治疗组头痛天数减少2.3天(95%CI 1.9~2.7),对照组1.2天(95%CI 1.3~2.0),两组比较,P<0.05.次要疗效指标,治疗组应答率32.7%,对照组19.0%,两组比较,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够减少偏头痛的发作,可以作为偏头痛的预防药物.

    作者:陈凌;吕磊;胡万华;支英豪;赵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治疫明理论

    中医治疫,源远流长,回顾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部与疫病作斗争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历史.治疫必须明理,即是要明白中医治疫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明白中医治疫所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这是治疫的必备知识和基本功,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兹择要论述如下:

    作者:盛增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肾病蛋白尿辨治四法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应用探索,认为肾病蛋白尿的中医辨治必须把握审因论治,辨证组方,方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其中合理灵活运用益肾固精、健脾生精、温阳利水和活血化瘀等治法尤为重要.1:益肾固精法有中医学者认为,蛋白尿的漏泄是阴精亏损,而阴精的封藏、固摄与化生,主要为肾所主,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常为病之本.患者常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两腿沉重乏力,按之凹陷难复,舌淡,脉沉细等.法宜益肾固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此方纯阴重味,补中有泻,对于肾虚阴精亏损,微有水肿者可作首选.若水肿全消,可选用左归饮壮水之剂,重补元阴.在此基础上,尚可选加冬虫夏草、鹿茸、女贞子、紫河车、肉苁蓉、龟甲胶等补肾填精、滋阴壮阳之品,以增效力.也可酌加莲须、五味子、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等固涩摄精之品,以制约阴精的漏泄.

    作者:曾慧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从河间玄府理论论治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探析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浸润性和炎症性眼眶部疾病.本病在成人眼眶疾病中约占20%,发病率居首位[1],主要发生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下称甲亢)病人中,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睑、结膜充血水肿,各种程度的眼部不适(眼球胀痛、活动时疼痛、畏光、流泪、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眼肌麻痹、角膜病变、视神经病变等.

    作者:吕瑞;周莉霞;俞欣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及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筛查382例脑梗死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分布,探讨不同基因型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及不同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DD、DI、II基因型分别为167、93、122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2、75、83例;脑梗死组DD基因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4.42,P<0.05).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56、0.39,脑梗死组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4.37,P<0.05).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脑梗死患者DD、DI、II基因型分别为96、32、109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脑梗死患者DD、DI、II基因型分别为71、61、13例.两个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DD基因型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多(χ2=4.71,P<0.05),而DI、II基因型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6.71、5.17,P<0.01).结论:ACE-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素,可能在脑梗死发生中起作用.ACE-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与脑梗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密切相关,可能是该证候的遗传易感因素.脑梗死组患者DD基因型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显著增高,且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增高更显著.DD基因型导致血浆AngⅡ水平增高可能是中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诊断的遗传易感因素.

    作者:涂晋文;董梦久;邵卫;黄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证论》对暑疫认识之浅见

    暑疫一词,由来已久,早在<资治通鉴>中便有记载,但至明清温病学说兴起之时,也还只见其名未见其义.清代周扬俊著<温热暑疫全书>,也是只有暑疫之名,而未见其实,大抵由于其范畴较广,故根据具体情况又分别论之.文献记载中以暑疫为名的疾病,在温病论著中也有所见[1],但在其他学派医家的论著中,却是少之又少.

    作者:余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从文献统计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规律

    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引起医家的关注与研究.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力求探寻中医药治疗用药中的共性,以提高临床辨证效率及疗效.

    作者:何嘉莉;肖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徐志瑛治疗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治法撷菁

    根据徐志瑛诊治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把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的中医治法,归纳为:肺失清肃,痰凝咽喉,治以肃肺;表寒外束,肺气郁闭或表虚宣发无力,治以宣肺;正气虚弱,病邪留恋不去,治以补虚;咽喉不利,鼻窍不通,治以利咽和通窍;风邪外客或风淫上扰,治以祛风;咳嗽日久,气血凝滞,治以活血.临床上各法可参合运用.并可结合使用外治之法.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傅萍运用养精种玉汤治疗试管婴儿术前后临床经验

    采用试管婴儿术是现代妇产科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方法,但治疗成功率有待提高.若中医药参与试管婴儿的孕前调理和孕后保胎治疗,可提高其妊娠率和保胎成功率.傅萍主任中医师运用养精种玉汤治疗试管婴儿术前后积有较多临床经验,并举二案予以介绍.

    作者:姜萍;傅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了解该专业临床教育现状,为提高中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以调查法为主,对已经进入临床实习的七年制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临床实践时间太少,临床教学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综合测评内容有待完善.结论:增加临床实践时间、采用床边教学和病历讨论等教学方式、完善综合测评制度等是提高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的有效途径.

    作者:彭敏;徐玲珑;陈玉洁;莫达瑜;王欢欢;张翼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暍病方证与临床——《金匮要略》方证与临床系列之三

    本文结合<金匮要略>的病证、方药原文[1],对暍病方证予以统贯论述.1病证原文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作者:何若苹;徐光星;何任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