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701
  • 国内刊号:33-1050/G4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9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4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2008年1期文献
  • 精神卫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与效果评价

    济宁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是由原国家教委于1987年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我们对该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专业技能考试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报告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翟金国;陈敏;杨洪峰;聂继雷;张秋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OSCE在长学制学生能力考试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实施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及相关研究,以OSCE形式进行长学制学生毕业临床能力考试.方法:110名考生参与考试,考试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均设8个考站.结果:各模块考试总成绩均呈正态分布.结论:该次考试的形式和内容都较我院以往同类考试丰富,由此显示出OSCE对长学制学生综合能力的导向作用.

    作者:邹扬;唐红梅;缪青;鲁威;芦开芳;张美娇;黄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谈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如何与基础科研接轨

    鉴于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对基础科研训练的目的、如何在实践中建构自身基础科学平台尚有诸多疑虑,为此文章从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自身特点和困惑、基础科研训练的重要性、基础科研阶段的能力发展策略及导师选择方面展开讨论,希望有助于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与基础科研良性接轨.

    作者:朴花;王艳龙;谢玲;赵钊;何勇;张健;张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武警医学生的睡眠质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目的:了解武警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对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56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将PSQI得分与学习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156名学生的PSQI总均分为6.48±2.68,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6.73%;(2)相关分析表明睡眠质量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3)不同学习成绩组间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总均分有显著差异(P<0.05或 P<0.01).结论:睡眠质量与学习成绩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应该采取措施改善学生睡眠状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者:王育强;李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药信息管理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

    为进一步深化面向医药方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引入开放式教学理念,在构建医药信息专业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设计基于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的实践教学方案及实施策略,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的目的.

    作者:曹锦丹;牟冬梅;王伟;孙丽;吴正荆;王丽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加强教学质量意识构建长效监控体系

    构建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构架包括目标体系、组织体系、方法体系、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坚持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证明,增强了教师教学质量意识,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化、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和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郑葵阳;蔡红星;谢震寰;王一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英语的调查和分析

    网络已成为医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重要部分,但网络学习需要医学生高度学习动机和高度自律性.通过对成都医学院二年级医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探讨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大学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作者:曾祥发;郑宁;黄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媒体与多方式组合教学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传染病由于季节性、区域性及某些病种的罕见性,以及所具有的传染性的特点,使学生观察病人的临床体征极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多媒体、多方式组合教学方案,并在2003级本科传染病学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改进和推广.

    作者:郝春秋;白雪帆;聂青和;贾战生;谢玉梅;康文臻;张岩;曹义战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计算机仿真与模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文章分析了仿真与模拟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部分基础和临床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构思,揭示了多媒体技术发展可以通过仿真模拟建造虚拟现实,在医学教学中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学生能用鼠标和键盘与对象发生对话,得心应手地进行操控、浏览和交互观察,从而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学到相关知识.

    作者:马蓓;夏金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微创外科影像系统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微创外科影像系统包括影像的采集传输及编辑,将该系统应用于肝胆外科的临床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提高学生对腹腔内脏器解剖结构的进一步了解;形象生动地显示肝胆外科疾病的病理改变;简单明了地展示肝胆外科的手术治疗过程,从而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直观、生动、多层次的疾病信息,使学生能够较易理解和更深入地学习.

    作者:黄小兵;梁平;李靖;左国华;韩克强;郑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内科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探讨

    目的:探讨内科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5级大专中西医结合专业1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内科学实验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针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内科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内科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喜梅;李爱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合作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形式,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和学生成绩分析.结果:合作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明显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使学生学业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结论:合作学习是提高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作者:李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种教学方法在八年制医学生见习中的体会

    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多种教学方法在北京大学医学部2003级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的见习效果,为今后改进见习教学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后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相对较好的见习效果,与见习教师单独讲课等其他单一方法相比较更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者:闫秀娥;何榕;杨威;何莲;毛节明;顾芳;黄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功能型医学遗传学动态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网络技术,大力建设多功能型动态网络教学平台,是医学遗传学教改的重要内容.平台的研究、实现和应用,有效解决了学时不够、课本内容滞后、师生交流少、学生自学理念难以广泛体现等问题,符合当前教改的主流方向,符合现代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

    作者:胡启平;马军;袁志刚;陈珲;庞启平;方玲;叶英;刘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核心竞争力与独立设置地方医学院校发展战略

    文章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了高校特殊群体之一的独立设置地方医学院校发展面临的形势.阐述了独立设置地方医学院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了独立设置地方医学院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策略.

    作者:雷国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学生评教的调查研究

    学生评教是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全面掌握学生对评教活动的认识,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评教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对评教的作用认识较清楚,学生在评价时看重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教师的讲解艺术是影响学生评教的主要因素.该调查为如何进一步做好学生评教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作者:冉茂成;朱彦雨;李春平;郭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学检验学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验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究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立新型的医学检验学实验教学体系,将传统的实验教学向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王芳;潘世扬;王彤;黄珮珺;顾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校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探讨与研究

    高校学生活动的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学生活动的含义、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高校学生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以优化学生活动的管理,从而达到促进高校学生活动良好发展的目的.

    作者:林小桦;陈雁;王羚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对我校教师教学效果与科研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教育市场的开放,高校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竞争,如何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相互的驱动力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就教师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情况,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在校本科生及教师分别进行调查,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出对策,为促进我校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何兴辉;招永锐;黄文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住院医师培训实践与体会

    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展趋势看,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正向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发展.本文介绍了我院目前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取得的经验,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积极的建议.

    作者:郭涛;潘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扩招背景下专业设置的比较分析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各中医药院校如何做好科学规划,进行专业设置?如何确定各专业的招生人数比例,避免将来出现部分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的情况?尝试对六所知名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招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达到扬长避短,相互学习借鉴的目的.

    作者:曾冲;叶清;黄小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对临床住院医师进行个体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该研究采用360度评估的方法,借鉴美国对住院医师个体评价表,通过对住院医师、指导教师、同行、管理人员、护士及患者的调查,评价住院医师的职业道德、人际关系和交流能力.评价结果初步表明,在对职业道德评价中,住院医师整体的职业道德素质比较好,但是,在职业道德的个别方面存在问题.在对人际关系和交流能力评价中,整体能力需要加强培训,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薄红;孙宝志;张东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麻醉学模拟实验室的规划及建设

    麻醉学模拟实验室是指借助模拟技术和仿真手段营造出一个真实的临床麻醉操作环境,为麻醉学系学生的教学、麻醉专科医师的培训提供一个有效的实践场所.麻醉学模拟实验室规划建设要遵循教学实践、工程施工、空间分配、人员配置、资源选用、安全投入等原则.科学建立麻醉学模拟实验室需要医学、教育、管理、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本实验室的规划及建设提供有效帮助.

    作者:王贤裕;秦成名;李清;刘菊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

    通过对我院部分临床医学研究生有关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外语学习、临床技能训练、带教与科研、管理满意度等七方面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建议在实施医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中,要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协调各部门关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作者:梁军;曾甫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国家重点学科临床医师强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医疗水平.我国传统的医师培训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高质量要求,有必要探索提高我国医师培养的新路子.我们认为,建立住院医师强化培训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卓越成效.

    作者:唐星明;李宁;黎介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

    文章率先思考在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提出自己的实施方案,陈述了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程序、具体步骤、应该注意的问题、采取的对策和可能取得的收获.为促使医学硕士教育培养过程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为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进行了一次尝试性探讨.

    作者:袁白冰;罗殿中;黄超;侯华新;邓砚;谢小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之现状及其策略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大多数临床医学生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新时期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高等医学教育质量面临着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才竞争的挑战,面临着现阶段卫生事业发展与严重的社会问题的矛盾.高等医学教育将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同时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结合临床医学特点,如何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余震;夏凯愉;温建明;黄晓洁;廖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学学科亚专业化下的研究生培养

    医学学科亚专业化是医学知识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医学学科亚专业化必然有利于病人的诊治和学科的发展,但同时给亚专业化下的研究生培养带来了挑战.结合我院神经外科亚专业划分后一年来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医学学科亚专业化对研究生培养的影响,讨论亚专业化后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目标,并提出我们对研究生培养的建议.

    作者:王翔;姜曙;游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在临床模拟教学实践中强化护生人文精神培养

    依据临床模拟教学的特点和优势,针对护理实践教学过分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主张在临床模拟教学实践中以培养护生人文精神为核心,将人文精神贯穿于技能训练与临床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作者:隋树杰;仰曙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美长学制医学生解剖学课程的比较与思考

    简介了当今美国医学生解剖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和教学内容、师资水平、实验课条件、教学环境和管理等;比较了国内长学制医学生的解剖学课程与美国同类课程诸多方面的差别;探讨了当今解剖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加大国内解剖学课程改革力度、尽快与国际先进基础医学教育接轨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作者:张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学生沟通技能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探讨

    结合开展沟通技能模块课程的教学实践,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成熟经验与教材及教学模式,就沟通技能课程中的实践讨论课环节展开初步的研究,以完善与发展该项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朱志启;许崇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学形态学综合大课程设置与实践

    医学形态学综合大课程设置,是基于我国目前尚无法替代的分科课程设置制度下,为弥补该课程设置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医学形态学共同的核心内容为主体,围绕此而开展的多学科综合化教学,从而形成学科之间的教学合力,发挥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松华;于洁;曲晓娟;刘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关于药学专业课程结构的统计分析与思考

    文章用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借助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武警医学院药学专业课程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阐述了我校课程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化学课在药学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相关性进行说明.

    作者:朱辉;刘璐;张庆云;李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网络课程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同时网络课程的多种交互性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文章介绍了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制作的目的与用途、实施方案以及使用效果.

    作者:宫晓洁;孙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麻省理工学院外语开放式课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外语开放式课件的课程设置的简述,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课内外教学活动、学习材料、课程评估等方面,探讨了麻省理工外语教育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启示,揭示了英语教育的文化使命和发展方向.

    作者:顾晔;余美月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构建科学隐性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重要补充,开发隐性课程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发德育隐性课程、人文素质隐性课程、创新素质隐性课程等隐性课程,构建科学的隐性课程体系,将有利于医学生德育素质、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作者:甘庆华;欧胜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助产专业核心能力的结构分析

    目的:通过对助产士核心能力进行结构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助产专业的实训课程.方法:应用<心理学>有关能力的内涵、能力的外延、能力层次结构等理论,分析助产士核心能力的结构层次.结果:通过对助产士核心能力的结构分析及层次分解,进行助产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总结出实训课程项目模块与具体内容.结论:助产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必备的妇产科基本理论和接生技能后,才能逐步内化形成助产士从事临床工作的核心能力.

    作者:唐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ADDIE模式在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借鉴国际ADDIE模式,对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从专业定位、课程规划及分析、课程体系发展与评价等方面评价,尤其将情景分析中对课程分析、教学情景分析、学生状况分析等指标引入到评价中,提示了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应用此模式,使课程评价大大提高了科学性和实用性.

    作者:解征;王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法国医学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启迪

    从法国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对医学生培养的特点着手,结合我国目前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和医学教学的现状,得出以下启迪:医学生的培养要适应不同的个人要求和社会需求;兼顾高端的专科教学和基层的全科教学;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应该贯穿于医师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医学教学要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并重.

    作者:夏蓉;丁文龙;黄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三因素思维模式及在教书育人中的应用

    三因素思维模式在三角形理论模式和三圆互交哲学模式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该模式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不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发散性和整合性思维、动态地观察和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亦有助于人们对世界各种复杂事物的认识和研究.

    作者:冯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学智慧研究述评

    医学智慧是指好医生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决定医患利益平衡、医疗过程顺利进行的整合性经验知识.智慧的概念包含了整合、行为和积极性三个主题,形成了显义理论和内隐理论两大研究领域.

    作者:蒋索;郭谦;何金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美国Ⅰ-Schools对我国医学信息教育发展的启示

    医学信息专业教育属于多学科交叉领域.如何实现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中国医学信息专业教育,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入研究.美国I-Schools学科整合理念对我国多学科融合背景下医学信息教育发展具有启示作用,据此提出医学信息教育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作者: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医学教育

    为便于传教和基于中世纪起西方大学有文医神科的传统,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在20世纪初期陆续开始了系统的医学教育,同时近代中国人对西医的态度从排斥怀疑到慢慢接受.当时众多的教会医院也为教会大学的医学教育提供了师资、物质条件和经验.但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培养的学生总数不多.由于医学教育的投入大,只有少数几个大学除了有医学预科教育外还开设了完整的长学制的医学博士课程.

    作者:王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临床护士的职业压力分析与对策

    在新的医疗体制下,作为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面对巨大的工作强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甚至有些护士改行.文章主要分析临床护士职业压力的来源和护士对各种工作压力的看法,以及医院管理层和护士自身该如何应对各种工作压力,维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林赛月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国古代名医辈出与医文互通关系的启示

    我国古代名医大多具有医文互通的才能,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与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互为表里,并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医药典籍和医学佳话.探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当今医界忽视人文知识养成的现实,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努力方向,将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作者:沈星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住院患者心理满意度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评价老年住院患者心理满意度,探讨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19日555名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心理卫生状态及相关因素资料.结果:医院感染是影响老年住院患者心理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其他影响老年住院患者心理满意度的因素还有疾病严重程度、病人住院环境、医院技术水平及收费价格.结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及其他相关因素,改善老年病人心理状态.

    作者:刘更新;曹素芬;闻静;庞爱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病理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对比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实践考察其教学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模式在病理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更能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宋晓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学学科课程体系与PBL课程体系的融合探讨

    随着高等医药教育的改革,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PBL)逐渐得到广泛尝试.如何正确处理PBL课程体系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从培养目标和国情实际出发,比较好的策略是将两类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借助于PBL学科课程体系的教学思想,继承、发扬和完善传统的医学学科课程体系,这是一条比较理想的、并适合我国当前的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

    作者:谌宏鸣;白咸勇;王新星;丁敏;李宇晶;顾丹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PBL与LBL相结合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现行的PBL与LBL各有其优势和不足,笔者进行了两种教法相结合的探索:构建适于新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构建与实施基于网络的PBL与LBL相结合的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开展学业成绩的发展性评价.结果显示,该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适于医学生教学,更适于在高职护生中开展.

    作者:胡婷;曾穗珍;冼敏清;林萍;梁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

    国内外长期的医学实践已证明: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适用于我国的医学教育,但较高的应用要求阻碍了在我国的广泛应用.通过分析新时期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状况,指出PBL推广应用的条件已日益完备,并为推进PBL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措施.

    作者:刘忠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关于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问题为中心式学习,是现代医学教育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教研室通过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部分章节引入PBL教学模式,并对其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进行分析,发现PBL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认为PBL教学模式值得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推广.但PBL教学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PBL教学效果的量化分析、师资的专业化培训问题等等.

    作者:吕秀红;郭瑞珍;靳俊峰;吴秀香;王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体会

    问题式学习(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PBL教学法是在儿内科学临床见习中一项有实践意义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张园海;陈其;项如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以PBL为导向的手术室护理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实践

    探索高等护理教育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护理本科班开设以临床护理问题为导向的手术室护理综合性实验试点教学.结果: 80%护生认为提高了教学效果,75%认为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结论:综合性实验教学将护理单一的操作训练和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是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倪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PBL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影响

    了解PBL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05级医学物理学的授课中,药学班(PBL班)采用的是PBL和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医学影像班(非PBL班)只采用了LBL教学模式.在医学物理学的后续课程生物医学工程选修课授课中,采用了LBL教学模式.对两班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学选修课的考核成绩、课堂笔试成绩、课后作文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11.5 for windows 进行了分析.结果:PBL班与非PBL班学生课堂笔试成绩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两班之间的考核成绩和课后作文成绩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 0.01),并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PBL班学生与非PBL班学生对两种考核方法的评价也存在着极其显著性差异 (P< 0.01) .结论:PBL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1].

    作者:吕磊;张正厚;井西学;赵仁宏;范应元;李永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