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为师范院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编心理素质调查自陈问卷,对河南省3所不同类型高等师范院校学生570名进行测试.结果 3种类型师范院校学生在自我评价、合作素质、独立素质、职业态度等心理素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男生与女生在职业态度评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情绪素质、意志素质、独立性评分低于城市学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型师范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作者:李建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农村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农村幼儿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甘肃省291名农村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甘肃省农村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男孩在性格缺陷、社会适应不良、行为障碍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女孩多,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行为障碍问题多.影响农村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抚养人、夫妻关系、家庭对孩子的期望水平等因素.结论农村幼儿的心理健康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的重视,父母应重视家庭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郑名;辛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在大西北的祁连山中,聚居着一个稀有、也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其90%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为了提高裕固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及早发现该民族学生各种心理疾病,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笔者于2002年7月对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裕固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欧阳林;陈宗武;石岩;余志琪;张雁鸿;马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人格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全军各类军校大学生13 102名进行测试,并作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 军校大学生中有63.9%的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2.1%的学员处于亚健康状态,4.0%的学员有心理问题.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员在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大多数军校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少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受人格和应对方式的影响.对军校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其外向、成熟的性格,促进其心理健康.
作者:李俊丽;梅清海;丛建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高三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阶段,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心理状况的变化又会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讨影响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刘芳娥;杨业兵;马骏;刘宇航;王焰磊;杜柳薪;朱超;陈海威;张济;姚季;张兆瑞;刘博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迅速普及,随之沉迷上网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注,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成为近年来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网络成瘾是指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为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程度和网上行为特点,以便及早地对初中学生进行网络健康教育,笔者于2002年12月~2003年1月对某市2所中学初中生网络使用程度和网络行为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晓阳;席震芳;严红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军校学员的孤独感状况,为提高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和进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对某军校一~三年级155名学员孤独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一~三年级军校学员孤独感得分分别为(43.37±8.53),(46.64±7.79),(45.81±7.75)分,差异无显著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得分分别为(44.31±8.02)和(46.10±8.23)分,差异亦无显著性;但城市、乡镇学员间孤独感得分差异存在显著性(F=3.87,P<0.05).结论军校学员孤独感明显高于地方高校学生,要加强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田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水平对于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控制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建文;伏庆鸣;苏金林;白利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试工具,以当地汉族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研究方法,调查福建省部分畲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汉畲族中学生在抑郁、恐怖等因子中差异均有显著性,与对照组不同,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存在显著性.结论畲族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汉族学生.应针对畲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干预工作.
作者:白丽英;叶一舵;王东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人类口腔的常见病之一.近40 a来,国内外学者对TMD进行了一些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研究,尤其是国外有较多的报道,主要集中在焦虑、抑郁、人格等方面[1].为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症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笔者对某医科大学2002年入学新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成森;张黎;马军成;沈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EMBU与SCL-90结合表,对某校356名医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男女生的父亲惩罚严厉及偏爱被试差异有显著性;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及母亲拒绝否认差异有显著性(P<0.05).父亲情感温暖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性,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性.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良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子女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韩娟;余毅震;杨森焙;李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学业不良高一新生心理素质发展现状和特点,为后续教育干预实验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3SMQ)调查学业不良高一新生126名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运用t检验分析心理素质发展的性别差异.结果接受调查的学生在认知、个性和适应性3个维度上得分率的高低排序为认知>个性>适应性;除女生的求知欲明显高于男生外,男女学生在其他因素上的得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学业不良高一新生心理素质各维度及其因素的发展水平不均衡,男女生性别差异不明显.
作者:田澜;谈春华;叶甲友;鲁移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心理卫生状况,为预防和控制教师心理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3所大学、56所中学、20所小学的556名教师进行测评,对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龄、家庭人均收入和居住地的教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照SCL-90中有1个因子≥3分界定为有心理问题,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0%.其中男性检出率为50.0%,女性检出率为17.9%;不同类型学校以及不同年龄、教龄、经济状况教师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高于大学教师;家庭人均收入在500~1 000元和教龄大于20 a的教师心理卫生问题明显.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对教师心理卫生水平有较大的影响.结论教师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应对各类教师进行心理援助.
作者:王金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关系,以便为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问卷,对中小学教师367名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策略中的忍耐策略、积极评价策略、自我调控策略、回避策略、幻想策略和接受责任策略对职业倦怠的情绪疲惫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积极评价策略、接受责任策略、计划解决策略和忍耐策略对职业倦怠的少成就感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忍耐策略、积极评价策略、接受责任策略和自我调控策略对职业倦怠的去个人化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职业压力应对策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作者:徐富明;安连义;牛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为中等专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SPM-CR)、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父母教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547名中专生进行测试.结果独生子女的推理能力得分远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人格特征上,独生子女的L维度低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他人格因子差异无显著性;父母养育方式上,独生子女的F1(情感温暖、理解),F3(过分干涉),M1(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结论独生子女推理能力较强,社会适应能力不如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分干涉较多,母亲的过分保护较非独生子女明显.
作者:袁素瑛;连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压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1],它包含了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是个体的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对压力事件的一种生理反应.压力管理训练则主要是指采取一些方法来增强个体应对压力情景/事件和由此引起的负性情绪能力[2].
作者:陈建明;骆宏;郭思;岳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尊即自我价值感,是人们赞赏、重视、喜欢自己的程度,及人们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在情感上的总评价.不同群体的自尊水平不同,且自尊水平还会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行为动机及心理健康.为了解不同性别、专业、城乡医学生自尊水平的差异,笔者对绍兴文理学院259名医学生进行了测查,报道如下.
作者:俞爱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对营养与疾病知识的认知现状,为今后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护理专业本科学生200名的基本特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认知水平、营养与疾病的知识、态度以及膳食行为等项目进行调查.结果该人群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较高(66.0%),明显高于中国营养学会对全国5省市不同职业人群调查结果(14.1%);对营养与疾病知识掌握较好,且获取营养知识的态度端正,食物的消费模式基本做到了饮食多样化,但对社会上普遍流行的一些营养知识方面的偏见或误区发生率仍很高.结论调查的护理专业本科生对营养与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较好,但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为适应社会对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的需求,加强营养与疾病知识教育势在必行.
作者:何作顺;龙梦蛟;宋正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是现代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身心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还应当作为现代教育必须树立的、用以指导教育实践的一种理念,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笔者试对身心健康教育理念的意义、内涵及其体系的构建作一探讨.
作者:王淳;魏景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女中学生性知识水平与性态度现况,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武汉市3所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女生1 34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中学生性成熟期提前,生殖健康知识、性及性病、艾滋病知识相当缺乏.38.9%的学生完全不知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46.2%的学生完全不知道什么是避孕及避孕方法,55.3%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性病.影响性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有:是否接受过学校性教育,是否来月经,父亲文化程度及母亲文化程度.性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学校、家庭、广播电视等.结论学校生殖健康教育在学生性知识的获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能满足中学生性教育的需求.加强学校性教育及生殖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作者:彭安娜;戚小兵;黄晓娜;吴静;石淑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而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将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提高初中生的营养知识水平,端正其营养态度,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初中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在学生中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浙江省台州市3所重点中学初中一、二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平;金彩云;朱灵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性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促进海南省高校性健康教育的开展,笔者对海南部分高校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知晓现状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大学生性生理功能发育状况、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对性健康教育的需求,为高校性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黎志灵;洪美玲;王力军;张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结核病知晓情况,以便为高校学生预防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市10所高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4个院系的二~四年级本科在校学生1 63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结核病的病源、传染源、传播途径、药物预防及其危害的知晓率低于50%.大学生担心的是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并表现出对结核病的恐慌.获得结核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宣传画、书籍、杂志(66.5%).结论大学生的结核病相关知识、信念和卫生行为与其文化知识水平不相符,在大学生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大学生所表现的良好愿望和态度,是结核病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丁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3年9月对辽宁省1所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353名进行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有36.3%的学生在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曾听过预防艾滋病方面的课或讲座.与没有听过课的学生比较,听过课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歧视态度得分明显较高.婚前性交行为,听过课与没听过课的学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总的看来,相当部分的被调查大学生仍缺少基本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结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可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歧视态度的形成,且未导致学生性交行为的增加.在中学和大学,应迅速普及预防艾滋病教育.
作者:陈晶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是身体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性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当今社会性信息的相对开放,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1].笔者通过对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避孕知识的调查,为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魏秀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大连市青少年性教育状况,探索合理的性教育途径.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4区中小学学生的性知识、性观念、性知识来源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5.8%的男生和7.2%的女生对月经初潮不甚了解,30.0%的男生和66.4%的女生对男生首次遗精不了解;青少年性知识的来源以传媒为主(41.6%);47.7%的青少年对当前的学校性教育不满意;青少年需要的性知识是性生理知识和性健康保健知识.结论大连市青少年的性知识较缺乏,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科学系统的性教育.
作者:程然;宋桂荣;马莉;李晓枫;高晓虹;张翠莉;邹有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当前,在尚无理想的药物治疗以及有效疫苗预防的条件下,健康教育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AIDS)的主要措施.大学一年级学生步入了一个新的、相对开放的集体环境,他们是性活跃人群,并且绝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有着对性和周围世界强烈的探索欲望,因而也面临着感染艾滋病的潜在危险[1].在这一人群中开展AIDS健康教育,对降低他们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石文娟;马绍斌;范存欣;王声湧;徐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儿童性侵犯的认识,为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对21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访谈.结果绝大多数被访者听说过儿童性侵犯案例.被访者在以往的学校学习中都没有接受过正式的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对儿童性侵犯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书本、杂志和互联网.多数被访者认为预防儿童性侵犯的主要措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绝大多数被访者对性侵犯受害儿童表示同情,并认为不应该歧视受害儿童,应多给予关怀与帮助.结论医学生对儿童性侵犯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仍较片面.
作者:韩萍;陈晶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中学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进行集体测试.结果中学生睡眠质量主要存在睡眠质量欠佳、睡眠时间不足,出现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学业负担过重、环境影响以及个人情绪3个因素.结论中学生睡眠质量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
作者:麦锦城;徐惠珍;周丽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高等职业学院学生性观念和婚恋观现状,为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永州高等职业学院大学生1 741名进行调查.结果 89.5%的学生不赞同在校期间恋爱,64.6%的学生认为应对在校恋爱的同学进行正确引导.在择偶条件上,80.0%以上的学生特别重视诚实守信、受过良好教育、身体健康和富有感情.在性观念上,78.1%的学生认为贞操至关重要,48.2%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30.7%的学生赞同婚外性行为.结论高等职业学院的大专学生大多有正确婚恋观和性观念.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性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作者:付显亮;王中军;李津津;胡宏章;杨定姣;陈仕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与自尊及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高生活满意度和高自尊对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的保护作用.方法于2003年分别对合肥市1 900名城市中学生和1 227名农村中学生开展危害健康行为调查,运用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定自尊,运用自编的生活满意度问卷评定主观生活满意度.以年龄、年级、性别、出生地、学校类别、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学习成绩为协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满意度和自尊是否为中学生常见的12项危害健康行为独立的保护因素.结果与低生活满意度评分比较,中等和高主观生活满意度评分是12项危害健康行为的保护因素,且评分越高,其保护意义越大;中等和高自尊评分是自杀意念和无大强度运动的保护因素.结论提高自我意识对降低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陶芳标;高茗;张金霞;苏普玉;卫国;李婉;张丽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1981年全球报道首例艾滋病(AIDS)以来,仅20多年的时间,AIDS就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已有6 480万人感染了HIV,其中2 480万人已死于AIDS,新的感染者正以每天15 000人的速度递增[1].AIDS不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疾病,也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AIDS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防治形势十分严峻[2].
作者:于明;吕进明;赵良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营养教育对合肥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以便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选取8所幼儿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幼儿园,悬挂营养挂图,按照编写的教材和教案,开展营养教学活动(持续1学年);定期举办家长营养知识培训班,将编写的幼儿营养知识手册分发给家长.收集干预前期、中期和终期幼儿人体测量指标、功能性指标、营养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组间比较发现,干预组男童和女童的体重、坐高、胸围和上臂围及男童的ZHA、ZWA和ZWH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唇苍白、龋齿的比例低于对照组.自身对照显示,干预组女童的体重,男童和女童的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肺活量、握力均增加,女童的ZWA、ZWH和BMI降低,干预组患面色苍白、唇干裂、唇炎的比例减少.结论应加强早期营养教育,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营养,促进其形态和功能的发育,改善其健康状况.
作者:叶青;赵亮;高永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体锻炼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课外锻炼时间调查问卷对256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每周锻炼时间在3 h以下的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地高于每周锻炼时间在3 h以上的学生(P<0.01),每周锻炼时间在7 h以下的学生与每周锻炼时间在7 h以上的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大学生身体锻炼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影响,合理强度和时间的身体锻炼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
作者:叶景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HBV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估计全世界HBV感染者及携带者达3.5亿人之多,其中约有1.2亿人在我国[1].为了解高校新生HBV感染状况,以便为高校乙型肝炎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某高校2001~2003年新生10 330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对HBsAg阳性者再进行其他4项乙肝血清指标检测与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1].
作者:陈华明;柴辉;程学强;柯于强;张茂海;彭国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浙南沿海地区城乡小学生晚发性佝偻病(DR)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儿童晚发性佝偻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11岁城镇小学生1 225人、农村小学生803人,通过筛查和辅助检查确诊,比较城乡小学生DR患病率、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城乡DR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但男生患病率农村(8.8%)高于城镇(5.6%).城镇DR与婴儿佝偻病史、经常服药及家住马路边等因素有关,农村DR与母孕期患病及手足痉挛、儿童厌食等因素有关.结论应重视小学生的DR发病倾向,部分DR可能是先天性佝偻病及婴儿佝偻病的延续.
作者:章殷捷;叶怀庄;叶文宣;柳会琼;邓君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某市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结核病患病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所高校1 732名学生,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和症状问卷调查,对PPD试验≥15 mm者及有咳嗽、咳痰≥2周,胸闷、胸痛、低热、体重下降,咯血或血痰3项中1项或1项以上者,再行胸部X线透视,胸透异常者再做胸部摄片及痰结核菌检查.结果受检的1 723名大学生结核病患病率为2.79%,其中女生为3.75%,男生为2.54%,差异无显著性.大学一~四年级学生结核病患病率分别为2.89%,1.79%,4.20%,差异无显著性.发现结核菌涂片阳性者3例,结核菌涂片阳性率为0.17%.结论高校大学生的结核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是结核病控制的重点人群.
作者:史清明;倪进发;陶芳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湖北民族学院坐落于大巴山东麓,鄂、湘、黔、渝交界处的湖北省恩施州,是一所集理工、文史、艺术和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10多个民族,其中以汉族、苗族、土家族、壮族等为主.为了解常见肠道蠕虫在各地区、各民族学生中感染的主要种类、分布状况和流行程度,以便为今后肠道蠕虫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每年在新生入校时对全院学生进行1次常见肠道蠕虫感染检查并整理归档.现将该院医学院1998~2002年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情况及防治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继红;王催茜;刘命昌;李天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避免女大学生盲目减肥,寻求一套行之有效的减肥和健身方法.方法 2002年4~7月抽取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新乡医学院正在减肥的女大学生60名,运用不同运动处方进行实验研究.结果不同运动处方能明显降低体重指数(BMI),平均体重指数由原来的26~27下降至23~25,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安静心率、肺活量、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同时能够改善体形和心理健康状况.结论对减肥的女大学生实施不同运动处方的训练是切实可行的,不同运动处方是不同体型女大学生减肥健身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傅兰英;姬英涛;姬成茂;王兰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2002年6月20~23日,丹东市某高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中毒学生96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证实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作者:黄黎生;张羽;白志诚;孙云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小学大规模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为科学预防接种提供依据.方法在筛查的基础上,对乙型肝炎5项指标全阴性的中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0.5 a后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筛查13 731名中小学生中,HBsAg阳性携带率为3.85%,抗-HBs阳性率为50.02%,5项指标全阴性率为46.13%.对5项全阴者6 250人接种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0.5 a后,中、小学生抗-HBs阳转率分别为23.5%,20.7%;乡镇、市区小学生阳转率分别为25.5%,19.2%.结论小学生仍然处在乙肝感染高危状态,在市区中学和乡镇小学对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大规模接种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范珊荣;李勇;杜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易引起爆发流行.2003年5月吴江市同里中学发生一起风疹爆发疫情,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徐鞍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澳门地区儿童青少年骨关节创伤情况,以便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对澳门镜湖医院1993年2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至18岁骨关节创伤病例94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43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2.44:1,共发生骨折、脱位995处.在骨折病例中,以上肢骨折多(645处),其中前臂占37.2%,以跌伤为主.按年龄阶段分析,有4个高峰:第1个是产伤锁骨骨折46例,占同期出生婴儿的0.3%;第2个在1~5岁,主要是肱骨髁骨折(60处)和前臂骨折(41处);第3个在6~11岁,以前臂骨折(99处)、胫腓骨骨折(92处)和肱骨髁骨折(75处)为主;第4个在12~18岁,以运动外伤的前臂骨折(100处)为主.结论提高生活技术,重视幼儿看管,加强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可有效预防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朱向辉;李卫平;陈子杰;祁斌时;符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对小学生肺通气功能的影响,为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在唐山市工业区、清洁区、商业区、交通区共选取小学生906名为研究对象,进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和问卷调查.结果在均衡了4个区小学生的个人生理因素和室内空气污染因素后,工业区小学生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的异常率、商业区小学生FEV的异常率、交通区小学生FVC、FEV的异常率均高于清洁区(P<0.05).结论交通区、商业区、工业区大气污染已对小学生肺通气功能产生了影响.
作者:高红霞;孙淑丰;王艳茹;张晓峰;闫红;徐应军;邢桂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卫生部于1996年制订、下发了<全国加速控制麻疹指南>,对全国的麻疹控制工作提出了分类指导原则.从1999年起在全国脊髓灰质炎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麻疹监测系统,为评价加速控制麻疹工作提供了条件,也为今后可能开展的消除麻疹工作做了准备.
作者:易剑飞;翁弟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高架路汽车废气对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城市修建机动车高架路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设在高架路边2所小学的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检测血清溶菌酶、IgG和IgM,测定肺活量、记忆力、注意力等,并同时与远离马路、环境较好的另2所小学学生作对照比较.结果高架路附近小学生与清洁区小学生比较,免疫状况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血清溶菌酶水平显著下降;高架路附近小学生的肺活量高呼气流速也较清洁区小学生有所变化,暴露距离长的流速增加,短距离时间长的则相反.未发现小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出现明显改变.结论高架路附近小学生暴露于汽车废气和噪声污染中,机体免疫状况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肺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黄蓓;陈成章;宋宏;吴翠玲;陈鸾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2002年,广州市发生了登革热大流行,全市共报告登革热1 423例,发病率达20.14/10万.疫情涉及了除从化市外的12个区、县级市,共有102个街镇发生病例[1].在流行期间,首发的多个爆发点对全市总体疫情的播散起到了促进作用.现将广州市某中学的登革热疫情报道如下.
作者:沙国霞;熊莉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银川市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状,为研究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与其性格之间的关系及为干预措施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银川市5所中小学校的2 574名学生进行伤害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从中选取218名伤害儿童作为病例组和218名与其同年龄(年龄相差3个月以内)、同性别、同民族、同班级的无伤害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其进行儿童性格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意外伤害与性格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的N,L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LGE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示外向性格的儿童较内向性格儿童易受伤害,且性格孤僻的儿童也较易受伤害.〖HTH〗结论应针对青少年性格与意外伤害之间的关系,重点对外向性性格及孤僻的儿童青少年采取有效的安全健康教育措施,减少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赵海萍;尚玉秀;张勇;刘红梅;任彬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做好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掌握学校传染病流行形势,总结其流行特征,以提高学校对传染病疫情控制的认识,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现将2002年度桂林市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麦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相关行为,为制定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意外伤害相关行为调查问卷,整群抽取马鞍山市6所小学所有在校学生进行意外伤害相关行为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生意外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率分别为48.48%和29.36%;一~六年级意外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率分别为25.90%,35.12%,37.09%,45.04%,46.86%和44.50%.结论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小学生意外伤害相关行为存在差异.男生意外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意外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上升.
作者:周宗国;郭书芹;范亚平;查日胜;张燕;孙业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从出生到5岁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区与城市郊区间经济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儿童体格发育水平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营养不良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为了解常熟市5岁以下婴幼儿营养状况,笔者采用Z评分法(也称标准单位法)[1]于2001年对常熟市11个城镇5岁以下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张明芝;朱虹;杨永生;王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儿童少年的营养,不仅是为了补充生命活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的消耗,而且要满足长生发育的需要.
作者:胡淑琴;冯运灵;陈洁;雷玲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营养性贫血是学生常见病之一,贫血不仅影响青少年学生生长发育,而且对智力及人体免疫功能均有影响.为了解甘肃省天水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以便采取防治措施,笔者于2002年8月对天水市部分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鲜红;雷小婷;鲜晓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广西汉、壮族学生营养干预的效果和对策,为改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汉、壮族地区分别抽取中小学校各2所,实施营养干预措施后观察效果.结果干预后汉、壮族地区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都有明显提高,汉族地区好于壮族地区.干预后只有壮族地区中学生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干预后汉族地区学生形态、机能指标变化不明显,壮族地区学生体成分和机能指标向有利方面发育.结论对广西汉、壮族学生采取的营养干预措施是可行和有效的,应进一步加强实施和推广.
作者:王家林;黄小鹏;陈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小学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良好的营养状况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常学习和身体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兰州铁路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笔者于2002年对10 500名兰州铁路局所辖地区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徐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从2000年起,广州市第六中学每年接收40名新疆考入广州的学生,进行为期4 a的预科和高中的学习生活,至今已有3批,共120名学生.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地理状况、气候、水质、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对他们的生长发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侯宾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解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营养状况,进一步加强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笔者于2003年9-10月该高中学生进行了体检,并对其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双生子儿童贫血状况和贫血同病率,探讨其遗传和环境效应.方法选取5~19岁双生子228对,其中MZ(单卵双生子)142对,DZ(二卵双生子)86对,在DNA卵性鉴定基础上,以成对法计算同病一致率、调整BMI前后组内相关系数及遗传度.结果双生子儿童贫血检出率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异,贫血同病一致率分别为MZ 0.28,DZ 0.15,Hb(血红蛋白)遗传度为0.23.调整BMI前后MZ与DZ组内相关系数和遗传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儿童贫血状态受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环境效应更明显.
作者:陈天娇;季成叶;逄增昌;王伟;甄宏;翟耀明;胡永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探索中小学生生长发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开展学校卫生及中小学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余杭区疾病控制中心对所在辖区内的6所中小学校学生的身高、体重及营养状况进行了连续3学年监测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项橘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西安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趋势,以便为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儿童体格检测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坐高和胸围4项指标.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与1985年同类资料进行纵向比较.结果 1998年西安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发育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同一年龄各指标均值以城市男童为高,乡村男童和城市女童居中,乡村女童低.13 a纵向比较发现,西安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在13 a中均呈现生长发育长期增长趋势,乡村儿童的增长幅度超过城市儿童.结论在今后的儿童保健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农村儿童,尤其是农村女童,这对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维清;侯如兰;马晶昕;郭晓燕;高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柳州市汉族学生生长发育现状和变化特点,以便为研究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柳州市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并与1985年调研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5 a间柳州市中小学生形态指标的发育呈上升趋势,男生平均身高、体重分别增长1.12 cm和2.36 kg,女生分别增长0.62 cm和1.65 kg;机能发育指标无论城乡男女,70.8%的年龄组学生均低于1985年柳州水平和1995年全国水平(P<0.01).结论柳州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存在长期增长趋势,而机能发育较差.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作者:王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根据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关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通知,在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是必修课.这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对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可能会因疾病暂时不适宜进行体育锻炼,不适合上体育课,对此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哪些疾病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以便为儿少卫生工作者制订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张亚娟;张秀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学校食堂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其加工经营的食品是否卫生安全,不但关系着师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教学秩序及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全国曾多次发生学生集体用餐食物中毒事件,宁海县学校食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卫生安全隐患,如一些学校领导对食堂卫生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食堂基本卫生设施简陋,功能布局不够合理等.针对这一情况,宁海县卫生局在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开展食堂卫生调研.
作者:王平;王莉微;胡为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既非食用原料也非食品添加剂[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加工或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食品.但个别商贩利欲熏心,在馒头中掺入甲醛次硫酸氢钠,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作者:黄小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HACCP即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由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HA)和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CCP)2部分组成,是一个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技术管理体系.它运用食品工艺学、微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质量控制和危险性评估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对整个食品生产加工链,即食品原料的种植/饲养、收获、加工、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实际存在和潜在的危害进行危险性评估,找出对终产品质量影响的关键控制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危害发生之前就能有效地控制,从而使食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
作者:方典敏;白小勤;任兵;李慧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有关报道,肥胖可简单地定义为过多体脂堆积达到可危害健康的程度的一种疾病[1],其中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称为单纯性肥胖(simple obesity),占肥胖症总数的95%以上.
作者:杨建雄;王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呈增加趋势.部分肥胖儿童已经显示出了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血管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理改变、高血压、左心室增大、心脏功能异常等,极大地影响了儿童身体健康.随着肥胖状态的持续,这些儿童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必然会明显上升.
作者:孙莹;陶芳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水痘(Chicken pox)是由V-E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以轻度全身症状和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疹为其特点.人对水痘普遍易感,且该病传染性强,接触后的易感者约有80%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1岁以下儿童和成人水痘较为少见.浙江大学紫金港医院1996年4月至2003年10月收治了272例成人水痘,现分析如下.
作者:周小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东药学院入学新生HBsAg携带和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减少和控制乙肝的传播和流行.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广东药学院1999~2003年入学新生6 047名统一进行乙肝5项标志物检测.结果1999~2003年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37%,16.71%,14.56%,10.50%和10.79%;乙肝病毒感染率分别为42.87%,41.51%,40.02%,38.46%和23.33%,HBsAg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有逐年减少的趋势(P<0.001).结论广东药学院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及乙肝病毒感染率均较高,应在学生中进行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传染源管理,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作者:张信;李伯桂;周和;孙宏慧;何步东;李东东;郭玉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健康教育是实现心身健康的有效的途径之一.心身健康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是从事学习、工作和成就一切事业的先决条件.高校要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就必须建立大学生健康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
作者:何泽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集体合唱活动对改善人际关系敏感的有效性,为高校教职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CL-90量表,筛选大学一年级学生中训练人际敏感症状高分(中度)者6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干预组开展集体合唱训练.结果通过集体合唱干预8周后,干预组大学生人际敏感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集体合唱形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症状的改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厉芳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较敏感的时期,其心理困惑主要涉及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恋爱等4个方面.而由于师专理科类学生取消统招统分待遇,就业面较为狭窄,表现出的心理卫生问题更为复杂和严重.师范专科学校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更需要关注.为此,笔者对泰州师专不同年级理科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评定.
作者:仲稳山;沈红兵;于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考试对每个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由于过分紧张,个别学生容易产生考前焦虑心理.在日常门诊中,南京工程学院每年5月下旬~6月下旬(考试阶段)因失眠而前来就诊的学生较多,且以工科类学生多见,男生所占比例较大.患者有头晕、头痛、四肢乏力、食欲不振、面容消瘦、体重减轻等症状.
作者:张桂萍;王敏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和生活压力较大,心理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解大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笔者对浙江大学睡眠障碍大学生的患病情况及其与生活、学习和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晓梅;徐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解大学生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寻找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笔者对中原工学院7 a间大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进生;王素玲;吕茹;王丽娟;刘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解广州市第十二中学学生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状况,探寻学生健康保障的措施与对策,为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对2000~2002学年在校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侯淑容;祁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病人中约1/2发生在发病后2 h内,且常死于到达医院之前.这2 h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尤其是初的1 h,在此以后的死亡率明显下降[1].
作者:门德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青少年近视已成为近年来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及早发现青少年近视,以往多主张用阿托品散瞳验光以明确诊断[1].但由于阿托品散瞳作用维持时间长,且副作用较多,致使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及家长不易接受,往往推迟验光检查,延误了配镜矫正.美多丽是一种短效睫状肌麻痹药物,为探讨其对青少年近视散瞳验光作用,笔者于2000年起对青少年近视用美多丽与阿托品散瞳验光80例(160眼)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延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7~12岁视力低下学生各年龄组远视、近视的分布情况,以便为有效防治小学生视力低下提供依据.方法用1%阿托品眼膏对7~12岁视力低下学生进行散瞳验光.结果调查549只眼,远视204只,构成比37.16%;近视339只眼,构成比为61.75%.7,8岁视力低下学生中,远视分别是近视的8倍和6.3倍;9岁组,远视是近视的1.4倍;10,12岁组近视分别是远视的4.8倍和10.2倍.10岁后,学生近视构成比增高.结论 7~9岁视力低下学生以远视为主,10~12岁视力低下学生以近视为主.9岁是学生屈光状态的转折点,是预防近视的关键时期.应早发现、早治疗儿童弱视.
作者:覃巧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解大学生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行为现状,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笔者对湖北大学2003级入学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各200人进行了口腔卫生行为调查和口腔健康检查.
作者:敖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大学毕业生口腔健康状况,以便为高校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制定的口腔健康调查表以及标准与方法,对西北民族大学2002届大学毕业生903名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被调查大学生患龋率为62.68%,龋均为2.06.其中因龋未治牙(D)占72.07%,龋失牙(M)占8.61%,因龋充填牙(F)占19.32%.牙龈出血检出率为0.89%,牙结石检出率为73.09%,氟牙症患病率为11.63%.牙科审美指数(DAI)8项指标检出率分别为:切牙拥挤35.33%,切牙部分间隙14.73%,上颌前牙大的不规则35.55%、下颌前牙大的不规则35.44%,上颌前牙超出10.41%,下颌前牙超出1.99%,前牙垂直开颌3.99%,牙关系16.39%.结论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并完善大学医疗机构中的口腔保健制度,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李志强;马力扬;聂红兵;周海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解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生患龋情况,以便提高学生的防龋意识,指导学生口腔保健工作,笔者于2002年9月对该校2000~2002级在校大学生3 600名进行了龋病与口腔卫生情况调查.
作者:庄乾瑞;李安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入校大学生唾液免疫球蛋白A浓度的变化情况,为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大连大学新入校健康医学本科生志愿者,男生10名,女生13名,分别于入学后第1,3,7,13周,采取基础状态下唾液,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查免疫球蛋白A的浓度.结果男、女生之间唾液免疫球蛋白A浓度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男生唾液免疫球蛋白A浓度第1周与第3周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新入校大学生不同性别、不同时期唾液免疫球蛋白A浓度有显著性变化.
作者:孙莉;于新宇;甄铁梅;赵莲华;李长荣;佟凤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适合我国小学生基本数学能力测试量表的评定常模,以满足心理测量的需要.方法参照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分别在城区与农村抽取样本7 377例和7 316例.结果常模样本构成比例与人口资料基本吻合,样本在各年级及男女性别分布基本均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城乡儿童的数学能力测试得分在大部分分测试中差异存在显著性,而大部分分测试得分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因此分别建立城区和农村2套常模.结论小学生基本数学能力测试量表的评定常模基本达到了设计目的和预期水平.
作者:李丽;吴汉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成年期疾病是指成年后容易患的一些疾病,如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病及高血脂症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成年期的健康、老年期的生存质量,而且对生命构成危害.
作者:马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