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中专学生儿童期羞辱的发生情况,探讨儿童期羞辱经历的社会影响因素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石家庄某中专学校学生484名的儿童期羞辱经历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46.7%的学生16岁前曾经历过至少1次羞辱.对儿童羞辱的人,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同伴/同学(30.6%)、教师(25.8%)、父亲(21.1%)、母亲(20.9%)和兄弟姐妹(18.4%).有过儿童期羞辱经历的学生,SCL-90量表中的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9个因子的均分均明显高于没有儿童期羞辱经历的学生,而且儿童期羞辱经历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因子均分和SCL-90总均分有随羞辱程度加重而上升的剂量反应趋势.结论中专学校学生儿童期羞辱问题常见.儿童期羞辱经历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相关.在学校和社区应开展预防儿童虐待的干预活动,使教师和家长掌握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教师、家长的行为,制止对儿童的羞辱.
作者:陈晶琦;廖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精神病.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多在青壮年发病,且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有转归为精神衰退的可能[1] .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人格发育及心理疾病的产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故探讨家庭教育、环境因素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尤为重要和迫切.
作者:谢平霞;唐江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距离[1].人际关系的好坏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极为重要,他们渴望能受到同伴的喜欢和拥戴,而这一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本文仅从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志一;窦路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小学生心理需要内容及其层次变化的特点,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依据Masler心理需要层次理论拟定心理需要调查表,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自己需要的事或想说的话,对1997年和2001年2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 a后低层次需要率减少,高层次需要率明显增加.结论小学生心理需要的内容和层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其认识能力有限,需要加强教育引导.
作者:瞿正万;傅伟忠;陈美娣;古嘉琪;顾立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初中生行为问题现状及分布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蚌埠市4所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3 559人,以G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调查并评定学生的行为问题,以自编的问卷调查学生父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儿童出生情况、母亲妊娠史等.计算6种行为问题和总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析行为问题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分布特征,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初中生总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0%.初一学生为7.4%,初二学生为8.6%,差异无显著性(x2=1.51,P=0.22);独生子女为8.0%,非独生子女为8.1%,差异无显著性(x2=0.026,P=0.87);各年龄组(11~16岁)检出率差异亦无显著性(x2=6.687,P=0.083);男生总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9%,女生为10.1%,差异有显著性(x2=20.51,P=0.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生行为问题危险因素主要有女孩、母亲文化程度低、教育子女为父亲或母亲一方的、父母的教育态度不一致、采取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家庭气氛不和睦、母亲年龄偏大或偏小、母亲人工流产史、母亲孕期贫血、母亲妊娠早期高热、儿童出生时窒息和新生儿期因黄疸住院.结论对青春期学生的行为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女生.家长应给子女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同时应重视围产期保健,以减少青春期学生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保证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李红影;袁长江;胡传来;姚荣英;汤建军;刘佳;陶芳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采用逻辑质方法分析A型行为医学生应激指标与行为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医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对75名医科学生进行测量分型后,分别测量应激与安静状态下的血浆皮质醇(cortisol)和甲状腺激素(T4)指标,并作逻辑质分析.结果A型行为和B型行为医学生应激反应时△cortisol和△T4指标有逻辑差异(t≤1.681,P>0.05;t≥4.435,P<0.05);△cortisol,△T4和无端敌意因子(CH)在A型行为和B型行为医学生的应激反应也有逻辑性差异(t≤2.239,P>0.05;t≥2.993,P<0.05).结论CH行为因子差异性与2种生理指标的差异性是逻辑一致的(即有相似性).
作者:孙善才;邓云;许礼发;孟静;赵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高一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为后续教育干预实验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学习主体性问卷>调查高一学生219名学习主体性的发展水平,运用t检验比较学习主体性发展的性别和班级类型差异.结果高一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的平均分较高,自信心和坚持性的平均得分较低.高一男女生的学习主体性整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男生的独立性高于女生;示范班学生学习主体性整体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普通班学生,其坚持性、自觉性、责任感和主动性均显著高于普通班.结论高一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而班级类型差异极为明显.
作者:田澜;黄开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小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能力量表及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湖南省长沙市857名小学生进行测试,使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学生学习能力均值为(52.45±8.78),评定等级在良和优之间;小学男生与女生学习能力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沙市小学生学习能力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男生与女生智力发育差异无显著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教育程度增高而上升;父母文化程度对子女的学习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作者:赵淑英;郭华;扬光;张汾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是一种与上网有关的包括病态行为和认知适应不良的心理障碍[1].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网络成瘾成了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的心理障碍.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近年来心理学、临床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中学生,由于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喜欢追求时尚,自我控制能力弱,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形成等原因,因而网络成瘾的学生越来越多,程度也越来越深.
作者:龚银清;杨容;张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的过程.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运作,即感觉统合失调.近年来,国内外对感统失调的认识逐渐增多.为了解泉州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出情况及其分布规律,探讨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笔者对在泉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学龄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贞美;高瑛瑛;潘清文;林爱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整群抽取合肥市某中专学校905名学生,应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中专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总体焦虑评分为(44.77±8.18)分;男、女生焦虑差异无显著性;学校生活压力及就业压力越大的学生,焦虑评分越高;农村学生焦虑评分高,城市学生评分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中专学生焦虑的因素主要为学校生活压力、身体健康状况、就业压力和学历层次.结论需针对不同的情况,加强对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作者:方向孜;王贵松;张秀军;王福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广州市初中生认知曲解与暴力倾向的联系,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认知曲解量表和校园暴力倾向量表,对广州市初二年级学生50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认知曲解程度及暴力倾向程度均较女生高;父亲文化水平居中的学生勒索行为因子程度较其他学生高;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强迫行为因子程度较其他学生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负向思考因子程度高,学习成绩优秀的位居第2;认知曲解程度与暴力倾向程度各因子均存在正相关.对校园暴力行为发生预测作用强的是自我中心,性别、学业成就、责备他人、母亲文化程度次之.结论认知曲解程度与暴力倾向程度各因子均存在正相关,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有认知曲解的学生加强心理教育,预防及控制暴力行为的发生.
作者:邹宗峰;张瑛;齐国隆;邹宇华;张东枚;林汉生;郭广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军校大学生防御机制的使用情况,为提高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对军校13 10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心理健康组(63.9%),亚健康组(32.1%)和心理问题组(4.0%).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军校大学生使用的防御机制不同.不成熟防御机制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相关系数大,其次是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相关系数小的是成熟防御机制.结论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军校大学生之间使用的防御机制不同,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防御机制的使用方法,帮助其建立成熟的防御系统,提高其应对挫折的能力.
作者:李俊丽;梅清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学习困难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智力、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失调功能的差异,为心理咨询和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合肥市某小学学习困难和学习正常儿童各55名进行测评,比较2组儿童智力、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功能的差异.结果学习困难组儿童知觉辨别能力、类同比较能力、比较推理能力、系列关系能力、抽象推理能力得分及智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而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儿童;学习困难组儿童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等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习困难儿童推理能力低于正常儿童,而行为问题、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儿童.
作者:许韶君;陶芳标;王君;苏普玉;张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医科大学生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医学生饮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武汉地区5所医学院校95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武汉地区医科大学生饮酒率为19.6%,影响医科大学生饮酒的主要因素有对饮酒的态度、性格、性别、年级、家庭状况、父母及朋友的饮酒行为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结论控制医科大学生饮酒应从交友、家庭等因素入手,加强教育,提高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作者:王平;赵敏;李海燕;阮丽萍;杨建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过去过于偏重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身体的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体育教学应在技术、技能、身体的基础上向心理的层面拓展,在学校体育的各个环节上挖掘体育精神元素,注重健全大学生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笔者试图在体育教学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的理论方面予以探新.
作者:刘雪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吸烟、饮酒、易成瘾药物滥用、自杀和无保护性行为等是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了解不同年龄、不同年代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是开展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干预的前提.大学生是一组特殊群体,他们生活行为的改变与社会紧密相关.为了解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情况,以便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3年12月对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427名进行了有关危险行为的调查.
作者:曾琳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采用综合手段研究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女学生减肥前后形态、机能、生化指标、运动功能等变化,探讨健康减肥方法.方法2003年3月抽取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女学生60名,采用有氧运动、合理饮食、心理矫正及医务监督等方法进行10个月的减肥干预试验.结果减肥后的青少年女学生在形态、机能、心理以及生化指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与减肥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减肥方法减肥后能达到健美和健康要求.
作者:傅兰英;盛伟;王小引;姬成茂;王培勇;雷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职业中学学生正处在青春后期,性生理逐渐成熟.职业中学阶段是性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学生树立健康的性意识,指导学生保持健康的性心理,树立正确的性态度,是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重庆市某职业中学在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中开设了性健康教育课,采用重庆大学出版社健康教育系列读本高中版<花季迎风>为教材,每周1课时,由校医和生物教师授课.为了解此项工作成效,笔者对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359名和2005级春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320名进行了性知识需求、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对比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景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初二学生及其家长对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态度,探讨家长在学生性健康教育中的影响,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邯郸市3所普通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及家长,进行干预前后的2次问卷调查和定性研究.结果家长对青春期性教育态度保守,青春期性教育的承担者多为母亲一方;干预前后家长和孩子态度转变明显.结论亲子交流可以提高家长对子女青春期性教育的关注,提高父母对孩子影响作用.
作者:胡翼飞;孙江平;马迎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枞阳县近10 a来中小学生乙类传染病发病状况,探讨其流行特征,为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枞阳县1994~2003年中小学生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对其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中小学生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下降趋势不明显;男、女生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高龄组学生发病率明显高于低龄组;传播途径以胃肠道传播和经血液传播为主.结论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饮水和饮食卫生管理,同时对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要常抓不懈.
作者:何义林;吴成俊;叶冬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出现回升趋势,尤其在青壮年人群.2003年4月,某高校2001级高职护理班学生中先后发现数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随后的结核菌素试验(以下简称结素试验)排查中发现近50%的学生为强阳性,进一步胸片检查又确诊几例结核病患者.发病学生中,50%以上确诊为胸腔积液.为了解该校学生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该校2001级高职护理班学生进行了本次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王彦;王琳;井坤娟;张永和;张素仙;王艳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运动损伤是指发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意外伤害,不仅损害学生身体健康,影响正常学习与生活,而且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也会产生影响[1].为了解藏族地区中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并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资料,笔者对甘南州11所藏族学校学生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课内外体育活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卓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follicle mite),寄生于人体的仅2种,即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uiculo Yum,Df)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brevis,Db).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的寄生虫,Df.寄生于皮肤较为表浅的毛囊部位,且有群居现象;Db.一般为单条独居生活,寄生于皮肤深部的皮脂腺内[1].蠕形螨感染具有流行广泛、病变轻微、病程缓慢、反复发作等特点,故常易被忽视.为了解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笔者对云南大理地区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杨毅梅;何作顺;张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淮北市学生传染病患病情况与发病趋势,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淮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资料及淮北市教育局学生情况报表进行分析,病种为<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类传染病.结果淮北市1997~2003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2种5 386例,发病率1.89‰,死亡率0.11/10万,病死率0.06%.病毒性肝炎居第1,菌痢居第2,以3~6岁组多,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现阶段威胁学生健康的传染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及菌痢,3~6岁儿童是重点防护对象.
作者:刘素芹;张清华;胡祥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措施逐渐完善,以往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命的急慢性传染病和营养障碍等已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意外伤害问题则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发达国家威胁儿童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儿童青少年的第1位死因[1].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意外伤害的预防列为2000年人人健康全球战略目标之一[2].为了减少由于非疾病而造成的意外死亡,探索学生意外死亡的预防对策,现对上海市宝山区1995~2003年学生意外死亡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有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外来流动人口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以便为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取新鲜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于显微镜下检查肠道寄生虫卵,并用问卷法调查个人卫生情况.结果外来流动人口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1.34%,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学生的3.96%;外来流动人口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为81.65%,常住人口为82.80%.外来流动人口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与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卫生意识,促进预防肠道寄生虫措施的落实.
作者:李海康;马文军;聂少萍;李剑森;徐浩锋;许燕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ARS流行时期高等院校进行结核病筛检的策略、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以指示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为重点人群,采取重点人群普查的筛检策略.采用PPD试验初筛,对强阳性结果者再进行X线胸片检查的筛检方法,共筛检学生1 210人.结果在743名女生中,PPD初筛试验强阳性者138人,占18.8%,结核病检出率为1.6%;在467名男生中,强阳性者65人,占13.9%,结核病检出率为0.2%;男、女生PPD试验初筛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核病总检出率为1.1%,漏诊率为0.2%.未发生SARS病例或疑似病例.结论当突发其他重大传染病、高校实施封闭式管理时,结核病的重点人群筛检是高校对结核病爆发流行实施有效防制的措施之一,同时也需加强对PPD试验强阳性者的跟踪随访.
作者:左群;王亚龙;韩耀;梁英杰;范金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好发年龄为20~40岁.为了解以招收少数民族为主的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HBV感染情况,以及HBV感染在汉族、壮族、瑶族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对2001~2003年入学的学生进行了乙型肝炎感染标志物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聪;马迎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为职业技术学院制订学生科学食谱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称量记帐法对吴忠市职业技术学院349名学生进行膳食调查.结果蛋白质摄入量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69%左右;能量摄入分布中,蛋白质供能不足,仅占9.4%(标准为12%~14%);动物脂肪摄入量偏低;钙摄入量占DRIs的45%左右,严重缺乏;核黄素摄入量为DRIs的53%左右,维生素A摄入量占DRIs的65%左右;铁、硫胺素、尼克酸以及维生素C摄入量大于DRIs.结果吴忠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增加蛋白质、矿物质、钙和维生素A、B2的摄入量.
作者:康进玉;李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营养状况是成人期健康的基础,也能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卫生、文化教育的综合水平,是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为了解甘肃藏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一步探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问题,笔者于2002年9月~2003年9月对甘肃主要藏区(甘南州、天祝县、肃南县)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王发斌;李继玲;田国祥;刘金霞;才让卓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静安区中小学学生肥胖的危险因素及脂肪代谢和血管病理变化情况,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学生肥胖的危险因素;脂肪代谢调查采用3 d膳食调查、血脂和肝功能检查、肝脏脂肪变性检查,血管病理变化通过检查眼底血管确定.结果有8项因素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尽管肥胖学生不一定有明显临床症状,但往往存在血脂、血管等方面的异常.结论学生肥胖与遗传及后天因素(尤其饮食因素)有关,部分肥胖学生存在脂肪代谢紊乱和血管病理变化,应引起家长和有关方面关注.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徐大麟;刘洪雷;赵文良;彭宁宁;姜庆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大大增加,使得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发生了变化.为了解唐山市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3年9~10月对该市中小学生8 121名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
作者:张淑芳;张文秋;陈晓艳;李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全民食盐加碘新标准实施对儿童碘营养状况的影响,为改善儿童的碘营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2002年山东省学龄儿童尿碘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标准实施前后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新标准实施前,47.0%的学龄儿童尿碘>300μg/L,存在碘摄入量过多的现象;新标准实施后,尿碘>300μg/L的学龄儿童减少至19.4%,碘摄入量过多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结论新标准中盐碘质量分数是适宜的,建议提高食盐加碘的均匀度,进一步缩小食盐加碘量的标准范围.
作者:王欣;石福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让学生了解自身营养状况,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营养评价和合理营养.方法由教师负责测定学生身高、体重、上臂围(AC)、胸围和三角肌皮褶厚度(TSF),计算各自的体重指数(BMI)和上臂肌围(AMC),由学生根据人体测量结果及计算出的相关指数进行自我营养评价.结果人体测量数据有性别差异,低体重女生多于男生,超重男生多于女生;TSF女生高于男生,AMC男生高于女生.学生能按营养学知识进行比较恰当的自我营养评价,但男、女学生的评价有一定差异.结论结合人体测量,请学生进行自我营养评价,可提高学生合理营养的自觉性,及时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瑞芬;黄庆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越来越高,某些大城市小学生的肥胖检出率已接近15%,正迅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有研究表明:儿童期的肥胖41%~80%可发展为成人肥胖[1,2],成为成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先驱症.本文对肥胖儿童的内分泌、骨龄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对健康的影响.
作者:张德甫;胡巧云;陈姜;郗园林;段新维;马艾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听觉反应时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校相关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反应时测定软件系统,对沈阳市7~21岁学生1 156名进行听觉反应时测定.结果学生听觉反应时随年龄增长而缩短,平均、慢、快反应时以及反应错漏率在大、中、小学生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平均反应时男性快于女性,在8,11~16,20岁不同性别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儿童青少年听觉反应时随年龄增长而缩短,随着青春发育期的结束这一变化特点逐渐消失.
作者:陈容;赵忠诚;白春玉;张迪;章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军校学员血压现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以便为针对性地制订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04年4月5~8日清晨,对某军校学员1 200名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量,对血压偏高者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该军校学员血压偏高检出率为3.92%,男性高于女性(P<0.01),男性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高于女性(P<0.01).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专业间血压偏高者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脉压差大于50 mm Hg时,高血压患病危险性增大(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和脉压差是血压偏高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军校学员也存在一定数量的高血压患者,应针对危险因素积极开展一级预防,对血压偏高者,积极开展二级预防.
作者:高秋菊;刘天鹏;郭魁亮;冯长龙;薛春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测定北京市郊区青春早期男女生体成分,分析其年龄及性发育的变化特点.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北京市郊区172名男生(平均年龄为13.7岁)和165名女生(平均年龄为13.5岁)的体成分,采用Tanner分期法分别评价男、女生性发育程度,询问初潮或首次遗精时间.结果男生出现首次遗精者去骨量瘦体重为41.4 kg,显著高于未出现首次遗精者的35.2kg(P<0.05);体脂百分比前者为17.0%,显著低于后者的20.6%(P<0.05);骨矿物含量随着男生性发育而显著增加(P<0.05).女生有月经初潮者去骨量瘦体重为32.4kg,显著高于未出现初潮的女生的28.3 kg;前者骨矿物含量为2.01 kg,显著高于后者的1.65kg;随着月经初潮的出现,体脂百分比有递增趋势,但差异无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春早期学生体成分随着青春发育而发生显著变化.
作者:王晓燕;张倩;杜维婧;刘爱玲;胡小琪;韩秀明;马冠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既遵循一定规律,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的东部,平均海拔2 261 m[1].为探讨高原地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笔者对西宁市2003年与2000年的中小学生健康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瑞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了解苏州市学校餐饮业卫生状况,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苏州市卫生监督所联合公安、教育、城管等部门于2004年4~5月对苏州市40所大中小学校餐饮业及其周边饮食摊点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封卫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管理监督制度,逐步调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提高监督效率,促进学校食品卫生规范化管理的进程,提高食品卫生质量,重庆市万州区根据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和<重庆市学校食堂量化分级评定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1],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模式具体应用于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心元;周定珍;秦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学校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场所,其卫生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教学的效果,更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解万州区学校卫生设施状况,特别是在三峡移民中新建学校的卫生状况,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笔者于2004年2~3月对万州区属26所学校教室及其他卫生设施(包括学生宿舍、厕所)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万陵;赵天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青少年肥胖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呈增加趋势.部分肥胖儿童已经显示出了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血管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理改变、高血压、左心室增大、心脏功能异常等,极大地影响了儿童身体健康.随着肥胖状态的持续,儿童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将会明显上升.
作者:庄颖;宋伟;姚荣英;韩慧;陶芳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视力低下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长期以来,世界各地的卫生工作者就视力低下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以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扭转视力低下在儿童青少年中不断加重的现状.本文就当前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的流行现状及其成因作一综述,以便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包茎、包皮过长为大学生常见的泌尿生殖器疾患,对男性大学生的性心理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行包皮环切术呈上升趋势.笔者对浙江大学校医院2000年3月~2004年3月施行的包皮环切术大学生273例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大学生行包皮环切术的心理特点.
作者:陈立峰;徐俊;翁军伟;王为;沈建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或自体感染,在大学生中发病率较高.笔者采用钳夹软疣及5%碘酊涂抹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了解赣南师范学院学生用药情况,掌握用药信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浪费,降低医疗费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笔者对该学院2003年度部分学生处方的用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吴终慧;宋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大中专院校及寄宿高中宿舍以6~8人同居一室多见.由于大中专院校学生公费医疗管理体制的现状,造成在校学生就医时较容易从校医院、校医务室获得一些常用药(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另外,由于药品商品化,学生可以从药店或药品超市购买到非处方药品;加上有些学生家长唯恐孩子有病不去就医,又从家中带去一些备用药,从而形成了学生宿舍里小药箱的存在.
作者:曾健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视力低下是学生常见病之一.为了解开封地区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一步做好青少年视力防护工作,笔者对开封地区1994~2003年中小学生视力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鲁娟;史蕾;袁欣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2003年10~12月对成宁市城区6所小学学前儿童496名进行共9学时、为期9周的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并对学龄前儿童授课前后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对口腔健康知识回答平均正确率由授课前的56.72%增加到授课后的89.85%,授课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由授课前的57.53%增加到授课后的88.78%,授课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和宣传牙病预防知识,可以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树立预防牙病的正确观念,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蒋汝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提高高校女教职工的健康水平,做好妇科疾病的预防工作,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笔者于204年6月对某高校全体已婚女教职工进行了一次妇科普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晖;杨学峰;胡莉莉;张巧玲;王启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全面了解株洲工学院在职教工的健康状况,以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株洲工学院校医院于2004年5月对本学院在职教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蒋玉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参与性方法1.1什么是参与性方法参与性方法(participatory method)是一种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参与(participation)不同于参加(attendance).参与性方法强调以参与者为中心,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协助者,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在参与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及行为的转变是参与性教学的关键.
作者:韩云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