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5年8期文献
  • 浙江中部地区农村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了解浙江中部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该地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周步成等修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浙江中部地区245名农村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也占一定比例,毕业班女生为高发人群;主要的心理问题依次为学习焦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MHT得分性别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总量表分上年级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对农村家长教育观念的引导.

    作者:董灿华;沈雪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单纯多动症与伴对立违抗患儿智力和行为比较研究

    目的了解伴与不伴对立违抗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力和行为的差异,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CBCL)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CR)对单纯多动症患儿儿 37例和合并对立违抗障碍的多动症患儿22例进行评分和对比分析.结果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组患儿的总智商、言语和操作智商及填图、积木、拼图3 个分测验评分均低于单纯多动症组;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组行为量表违纪、攻击行为和外化性问题评分高于单纯多动症组患儿.结论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的智商较单纯多动症患儿低,提示共病组存在更为明显的大脑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存在更加严重的违纪、攻击及外化性行为问题.

    作者:耿耀国;苏林雁;苏巧荣;丁香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护理专业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以便为该人群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对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在校学生469名进行测评.结果护理专业学生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r=0.537)相关密切.回归分析显示,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因子依次为学习因子、适应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结论应注意减轻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注重人际关系训练,提高应对挫折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作者:陈瑜;张小远;刘晓秋;王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肥胖儿童心理状况及健康干预研究

    目的了解肥胖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危害,为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3所(好、中、差各1所)学校肥胖儿童106名与相应对照组儿童进行心理指标检测,并对肥胖儿童进行为期1 a的健康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体能训练指导、及时心理指导等.结果重度肥胖女孩智力水平低于对照组.人格测定肥胖儿童P分高于对照组,E分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测定女生肥胖组总分高于对照组;男生以多动、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女生违纪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分裂样、强迫性因子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除人格测定E分提高外,其余变化不明显.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导致儿童少年的行为、人格改变,形成了内向、多疑、易激惹、攻击性强等特征,重度肥胖儿童更为明显.干预前后各项心理指标改善不明显.

    作者:冯承芸;邓冰;熊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梅州地区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在主观支持、支持总分上差异有显著性;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因子与普通大学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责、幻想应对方式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作者:陈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儿童智力低下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从可能引发儿童智力低下(MR)的因素中筛选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评价各因素在该病发生中的相对重要性,以便为MR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72对病例和对照进行现场调查,将资料录入Excel2000建立数据库.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后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按照α=0.1水准进行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21个有统计意义的可疑因素,在sle=0.1和sls=0.1水平上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共筛选出7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并对变量进行交互作用分析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论儿童窒息史、母孕期营养状况差、孕早期B超检查史及母亲自然流产次数是MR的危险因素,地址迁移、母亲学历高和知道孕周数是MR的保护因素.应避免各种危险因素,注重提高母亲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常识.

    作者:李星明;陈景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湖州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湖州师范学院320名贫困大学生及35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与普通大学生SCL-90症状因子评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2项外,其余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在CSQ中除求助项外其余5项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作者:田秀菊;蔺晓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大学一年级新生699名强迫症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大学新生的强迫症状,为学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强迫症状问卷对大学一年级新生699名进行调查.结果大学一年级新生强迫症状在强迫检查、性强迫观念和总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一般强迫性思维、攻击性强迫观念、性强迫观念和总分上,家庭氛围一般和氛围差的新生得分显著高于家庭气氛好的新生.结论我国大学新生中存在一定的强迫症状,并且存在性别、家庭来源、家庭氛围上的差异,应引起心理教育者的重视.

    作者:吴明霞;齐晓栋;刘衍玲;罗琴;陈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职学生746名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职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其在SCL-90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且自我价值感较高与较低组的高职学生在SCL-90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职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其心理健康相关,其自我价值感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作者:周宏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家庭环境对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

    目的了解初、高中学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38名中学生(初中生423名,高中生315名)进行测评.结果家庭环境感知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初、高中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差异存在显著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矛盾感、亲密度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亲密度、独立性、矛盾感、控制感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初、高中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存在差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相同.

    作者:吴惠娟;沈鉴清;骆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交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交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26例离异家庭青少年进行社交焦虑回避苦恼量表(SAD)、精神卫生评定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EP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等调查,与常模进行比较,并作多因素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社交问题总分、社交焦虑和回避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组(P<0.05或0.01).在28个总条目中,11个以上条目阳性率为53%;SCL-90总分及焦虑、强迫、敌意得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社交状况与SCL-90总分及多数因子分、人格特征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社会支持、父亲学历、家庭经济状况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对社交问题有显著贡献的因素为人格特征中的内倾性分E,SCL-90中偏执得分和父亲学历.结论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社交障碍发生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内向性人格、心理卫生状况和父亲学历.

    作者:周敏娟;姚立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哈尔滨市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期末考试前2周,采用考试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自拟量表对初一到高三学生910名进行调查.结果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占32.0%,女生较高考试焦虑的比例(36.1%)高于男生(26.9%);年级间考试焦虑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初中毕业班学生考试焦虑水平(21.66±7.03)高.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我负面认知、特质焦虑、学校社会压力、神经质、父母压力对考试焦虑的作用明显.结论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较普遍,学生自我认知因素和特质焦虑、神经质对考试焦虑作用较大.

    作者:卢欣荣;王忆军;朱慧全;夏薇;许书时;丁楠;勇力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江西民办大学一年级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焦虑是心理失调普遍的现象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50%以上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1].对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焦虑程度与人格、生活事件、家庭教养有关,人格方面与焦虑程度高相关的因素主要是内向、情绪不稳等,应对方式、自尊等也与焦虑呈一定的相关性.学生群体中,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是焦虑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2,3].在现实中,这些影响因素并非单独作用于个体,有心理学工作者认为,焦虑情绪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状态[4].上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民办大学生已成为高校中一支迅速壮大的队伍.为了解这一群体的焦虑状况,笔者采用自编的<民办大学生焦虑状况影响因素问卷>,对江西2所民办高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荣娟;徐魁鸿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艾滋病孤儿生活地区教师对艾滋病孤儿问题的认识

    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孤儿所在地区教师对艾滋病孤儿问题的认识程度,为进一步开展对艾滋病孤儿的关怀提供线索.方法选取5个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艾滋病孤儿关怀项目县,对艾滋病孤儿所在村小学和初中教师1 06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0%以上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中有多少艾滋病孤儿,也不会识别艾滋病孤儿的情感行为问题.近1/3的教师没有认识到艾滋病孤儿有心理支持的需求,还有一些教师不愿意接近艾滋病孤儿.50%以上的教师没有对艾滋病孤儿给予学习上的特别照顾.近1/3的教师对艾滋病预防关爱知识不清楚,近2/3的教师不了解基于生活技能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结论应加强教师在艾滋病孤儿问题识别和有效应对上的能力.

    作者:许文青;江涛;许屹;季成叶;何景琳;朱立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初探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性活跃期,思想开放,接受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敏感,传统观念对他们的影响较少.因此,在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相当普遍,同居现象也屡见不鲜.此时,如果仍然停留在不允许大学生谈恋爱或禁止发生性行为的问题上,早已不切合实际.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怀孕,预防感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作者:吴耀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安徽中医学院1 257名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性观念、性行为状况,为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现况调查方法,对安徽中医学院大学生1 25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257名大学生中有485名(38.6%)谈过或正在谈恋爱,其中有206例(42.5%)发生过性行为,84例(40.8%)首次性行为没有采取避孕措施,谈恋爱率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五年级男学生恋爱发生率为53.8%,女生为67.1%.结论应采取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避免学生对性相关问题处理不当而导致生理与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武松;刘茜;朱继民;范引光;叶冬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田径训练对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的影响

    目的了解田径训练对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的影响,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加田径比赛的女大学生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多数运动员在月经期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训练.参加训练后月经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训练前;开始训练初期及假期集中训练初期月经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训练适应期,参加耐力性项目训练的运动员月经周期紊乱的发生率(100.0%)明显高于速度力量性项目(72.4%),参加速度力量性项目训练的运动员经血过多的发生率(51.7%)明显高于耐力性项目(15.8%).结论多数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期可以安排一定量的运动训练,但在训练初期及耐力性项目应合理控制运动负荷,经期训练应减少疾跑、跳跃及力量性练习.

    作者:董玉福;高炳贤;高炳乾;张文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校同伴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几点改进意见

    随着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相应教育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同伴教育模式以其新颖、高效、经济、易于开展等优点,在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于2002年4月参加了广西首届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培训班,并在高校参与和组织该项教育项目.现从一名同伴教育者的立场,对高校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作者:罗有利;李胜联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成都市幼教人员营养KAP现状

    目的了解成都市幼教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成都市6所幼儿园的幼教人员228名进行营养KAP现况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合格率分别为68.8%,94.1%和75.1%,多数被调查者具有良好的接受营养知识和参与幼儿营养教育的态度.年龄、学历对营养KAP水平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都市幼教人员的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均有待改善,有必要在幼教人员中开展营养教育.

    作者:芮溧;曾果;刘光丽;徐丹琪;宋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某医学院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行为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一~四年级468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7.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85.2%的学生认为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68.8%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收治艾滋病病人的科室工作;23.1%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之中;有6.6%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不同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医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医学生必修课程.

    作者:琚腊红;汤后林;袁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杭州市大学生吸烟状况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烟草使用现状,探讨吸烟行为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为建立青少年预防和控制吸烟新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杭州市的大学中抽取大学生37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吸烟率为12.3%,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吸烟者中开始吸烟的年龄主要分布于9~20岁.尝试吸烟动机主要有:不想拒绝别人递烟、解乏提神、摆脱烦恼、显示自主性.吸烟者的烟草依赖症状较轻.绝大部分吸烟者对戒烟持消极的态度.性别、零用钱、同伴压力、饮酒、焦虑情绪是大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应针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建立综合性的控烟模式.

    作者:裘欣;项海青;程彬;姜彩霞;王增珍;姜敏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银川市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银川市2所中学、3所小学的2 574名中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按年龄、性别、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213例伤害病例和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父亲是工人及无业者、学生在家排行老三、家庭子女数、接受安全教育、独自操作电器及使用锐利工具与伤害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OR=6.885)、父亲无业(OR=3.333)、父亲是工人(OR=1.530)、独自操作电器(OR=1.844)是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而接受安全教育(OR=0.547)为中小学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小学生伤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尚玉秀;赵海萍;张梅;高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一起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甲肝爆发的调查

    2004年10月19日至11月5日,融水县永乐乡中学(初级中学)爆发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共发病172人,均为学生.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疫情调查处理和救治工作.经采取相应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控制.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黎明强;陈忆宁;殷凯;莫文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石河子地区3~12岁儿童交通伤害分析

    交通伤害是意外伤害之一,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大.近几年来,我国儿童交通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在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青少年主要死因之一.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儿童交通伤害特点及规律,以减少或避免儿童的交通伤害发生,笔者于2002年5~8月对该地区3~12岁儿童交通伤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范开辉;肖翠勤;芮东升;巩志勇;许风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一起农村小学师生集体紫外线灼伤调查

    2004年9月1日,宁波市镇海区某农村小学发生学生和教师集体皮肤及眼睛灼伤事件,经过调查,该损伤是因教室紫外线误照射引起的电光性眼炎.现对此次紫外线辐射灼伤事件报道如下.

    作者:高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内蒙古林区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状况

    为了解内蒙古林区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情况,以便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3年5~11月对阿里河等6个林业局所属小学学生进行了蛔虫、鞭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智;赵凯辉;徐兴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湖州师范学院学生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1],多数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所致,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为了解湖州师范学院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笔者对2003级学生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邵华;张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盐城市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目的了解盐城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盐城市2003年城乡中小学生7 520名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3.3%,超重率为12.9%,肥胖率为8.4%;各年龄组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有显著性;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低于小学生;城市学生营养不良率、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超重率高于城市学生;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男生超重率、肥胖率高于女生.结论盐城市中小学生营养问题较严重.应制定防治方案,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孙中友;戴寿桂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上海市静安区学生肥胖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为开展学生肥胖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影响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对所获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出生体重、母亲BMI指数、晚餐进食速度、1周内吃早餐次数、1周内吃夜宵次数、喜欢吃油炸食品、喜欢吃肉类食品、喜欢吃蛋类及其制品、喜欢吃甜食及零食、哮喘史、慢性病史等11项在肥胖组和对照组学生中差异有显著性.结合OR值和x2检验,出生体重高、有哮喘史、母亲BMI指数大、晚餐进食快、经常不吃早餐、喜欢吃油炸食品、喜欢吃肉类食品、喜欢吃蛋类及其制品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吃夜宵、喜欢吃甜食及零食、有慢性病史3项与肥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在开展学生肥胖的防制工作中,应注意上述因素的影响.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徐大麟;姜庆五;刘洪雷;赵文良;朱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绵阳市2 359例儿童贫血患病现况

    目的了解绵阳市儿童血红蛋白(Hb)平均水平及贫血患病现状,为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ABX MICROS60-OT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2 359名2~12岁儿童的Hb值,计算小细胞低色素和大细胞性贫血患病率.结果儿童贫血率为16.6%,Hb平均值为126.27 g/L,各年龄组Hb均值差异无显著性.2岁和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以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主;7岁以后,患大细胞性贫血比例逐渐升高,到10岁时,超过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结论绵阳市儿童分阶段贫血率较高,儿童贫血的防治工作仍不可忽视.

    作者:张玉蓉;张小丽;王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视力低下中学生头发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目的探讨中学生视力低下与体内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中学生视力低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视力低下(实验组)和视力正常(对照组)中学生各30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枕发中锌(Zn)、铁(Fe)、铜(Cu)、钙(Ca)、镁(Mg)、镉(Cd)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视力低下者发中Zn,Fe,Ca,Mg含量明显较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u含量虽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d含量明显较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视力低下与体内Zn,Fe,Ca,Cu,Mg含量偏低有关.

    作者:马洪波;贾镭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天津市中小学生早餐状况

    目的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对天津市4所中小学校学生3 906名进行早餐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城乡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率为6.25%,城市与农村、中学与小学不吃早餐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1).早餐充足率为2.17%,较好率为17.47%,较差率为80.37%;早餐质量较好率及充足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中学高于小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生早餐主要食物构成为谷类(53.46%)、薯类(4.90%)、奶类(37.42%)、蛋类(32.33%)、肉类(21.59%)、豆类(17.00%)和果类(24.89%).结论学生早餐中肉、蛋、奶类摄入比例不低,但搭配不合理,营养充足率较低.营养知识缺乏、行为习惯、早餐食物构成等对早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孙淑苍;杨振河;赵建生;崔维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某成人高校2001年与1989年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比较

    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合理膳食不仅能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还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及时总结分析在校学生膳食结构及膳食营养变化情况,对保证学生合理膳食、提高营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对河南省郑州市某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989和2001年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整理分析.

    作者:杜松明;刘建涛;何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哈尔滨市城乡汉族学生2004年身体形态状况

    为准确掌握哈尔滨市学生身体形态状况,更好地指导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方案中规定的测量方法,于2004年对哈尔滨市7~18岁汉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状况进行了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剑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广东省7~18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7~18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各调查市(县)抽取3个街道(乡镇),每街道(乡镇)抽取2个居委会(村),每居委会(村)抽取90户,以7~18岁人群为对象;在城市增加1所小学,从7~12岁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50名学生.对所有对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结果广东省7~18岁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身高和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城乡和性别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城、乡儿童少年的身高生长虽然有快慢之分,但终达到同一水平.青春期有提前和缩短的趋势.与1995年相比,营养正常率显著下降,肥胖和超重比例显著上升,营养不良率有上升趋势.结论广东省7~18岁儿童少年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肥胖已成为主要健康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肥胖率的上升,同时降低营养不良率.

    作者:徐浩锋;马文军;许燕君;聂少萍;李剑森;李海康;傅传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和甲状腺素含量与骨龄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儿童肥胖问题日益突现,伴随出现的疾病和营养问题深受人们关注.1994年发现瘦素以后,人们对瘦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探讨瘦素、甲状腺素与骨龄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于2004年3~4月测定了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正常儿童的血清瘦素、甲状腺素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为儿童肥胖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胡巧云;张梅喜;张春利;陈文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学龄儿童贫血与生长发育状况的相关研究

    目的评价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探讨贫血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鹰潭市6~12岁儿童350名(男、女各175名)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儿童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大多超过了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城市平均值.儿童贫血患病率平均为42.9%,男、女童差异无显著性.贫血男童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均显著低于非贫血男童(P<0.05),贫血女童身高、体重显著低于非贫血女童(P<0.05).结论应大力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工作,降低学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

    作者:徐群英;王红卫;胡敏;朱建华;冯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HACCP 原理在学校饮用水管理中的运用

    各类介水疾病是新学年学校开学后引起学生群体性疾病高发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对学校饮用水管理情况和发病规律的分析,参考食品企业HACCP的先进管理模式,对学校饮用水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HA),找出关键控制点(CCP),确定控制措施,以便有效预防学校介水疾病的爆发.

    作者:倪胜;郇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职业技术学院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与改革

    随着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作为医疗保健机构,如何适应新形势,且针对目前职业技术学院医疗保健机构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医务人员结构比例失调、经费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落后以及重医疗、轻保健等共同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菏泽市部分中学食堂从业人员手和厨具细菌污染情况

    为更确切地掌握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便于提出改进意见,笔者于2004年7~9月对菏泽市部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手和厨具进行了细菌学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群;刘启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绍兴某工业区25所幼儿园食堂卫生与保健管理现状

    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食品卫生安全和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管,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根据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笔者于2004年9月对绍兴市某工业开发区的25所幼儿园的食堂和卫生保健设施、制度等进行了调查.

    作者:胡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蚌埠市学校食品卫生管理现状分析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历来为各级政府所重视,也为社会和家长所关注.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督促学校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保护学生身体健康[1],笔者于2001年对蚌埠市大中专院校及市属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晓辉;乔国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潍坊医学院2002~2003学年大学生门诊常见疾病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的疾病分布状况及其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医疗保健工作,笔者对潍坊医学院2002~2003学年的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疾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秀云;陈金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公费医疗制度的缺陷日益显现,公费医疗制度逐步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取代,而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成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学生及学生家长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由于国家、学校财力有限,大学生发生重大疾病时募捐有限,家庭负担有限,因此,要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规避风险,在高校学生中开设医疗保险势在必行.

    作者:汪丹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某高校医院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解高校医院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笔者对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医院抗生素使用现状进行分析.

    作者:杨漠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教师不良心理暗示致学生群体性癔病2起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教师感受到职业压力不断增大,并且表现出各种不适反应,继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一旦传导给学生,就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将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由于教师心理暗示导致学生群体性癔病发作的2起案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文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大学生无症状病毒性心肌炎32例分析

    典型的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重,症状典型,较易诊断;而无症状病毒性心肌炎因无症状,易漏诊和误诊.笔者于1996年5月~2004年10月间在大学生健康体检中发现并确诊了无症状病毒性心肌炎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瑞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解毒通络法对大学生外感性久咳的疗效分析

    冬春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在高校集体生活的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的特征,而且在其他感染症状基本消失后,往往留有病程较长、久治难愈的外感性咳嗽,严重影响本人及同学的睡眠和学习,给学生带来很大痛苦.2 a来,笔者以解毒通络法治疗外感性久咳,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宁莉;张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银川市中小学生视力现状与沙眼患病情况

    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和沙眼患病率不断增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笔者于2003年对银川市6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体检,以了解城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和沙眼患病情况.

    作者:高桂英;张征;张磊;刘兴国;陈万里;王健;袁秀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保定市4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教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越来越大.另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高校教师心理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给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为了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淑环;张红杰;刘凤阁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校教师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Syndrome,CFS)在高校教师中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FS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南昌市5所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FS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68.4%的高校教师有不同程度的疲劳,CFS患病率为13.8%.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高校教师CFS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教学任务繁重(OR=1.358)、日均睡眠时间短(OR=1.760)和工作压力大(OR=1.609);而家庭氛围融洽(OR=0.600)、喜欢本职工作(OR=0.582)和适当进行娱乐活动(OR=0.627)为其保护因素.结论高校教师CFS的发生与教学任务、日均睡眠时间、工作压力、家庭氛围、是否喜欢本职工作以及娱乐活动频率有关.

    作者:吴磊;江涵;方福民;黄河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豫北地区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探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人格教育.而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灵魂,是影响教师工作成效中不容忽视的因素.该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现状的调查分析,考察中小学教师是否具备教师职业和现代教育应具备的人格品质要求,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杜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LPL和β3-AR基因变异对机体脂质代谢的作用

    目的了解南京市学龄儿童脂蛋白酯酶(LPL)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变异对脂质代谢的联合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基因间的联合作用对肥胖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177名6~12岁儿童的LPL和岛-AR基因变异进行检测,并测量体脂、血脂含量.结果同时有2种基因变异者BMI明显高于仅具有1种变异者或无变异者.析因分析结果显示,LPL基因变异为体重、BMI、血脂、肩胛下和腹部皮褶厚度增高的因素,β3-AR基因变异则是体重、BMI、腰围、臀围增大的因素,但未提示2种基因变异间有交互作用.结论LPL和β3-AR基因变异对机体脂质代谢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

    作者:莫宝庆;郭锡熔;陈荣华;徐济达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