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各年龄组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根据528例因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痰培养结果,分别统计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及病原学分布情况,并在各年龄组间进行比较,观察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528例痰培养中,阳性者301例,阴性者227例,阳性率57.0%,其中G+菌感染109例,占36%;G-菌感染48例,占16%;真菌感染144例,达47.5%.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60岁之前,各相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75~89岁达高峰;与青年组及中年组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与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其中G+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真菌感染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G-菌感染在各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荣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全身热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22例次肿瘤患者,采用ET-SPACETM红外线全身热疗系统加温,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IBP、CVP、SPO2、HR、ECG及血气分析.结果 随着体温的升高,血流动力学等参数出现明显的变化,HR、CVP均升高,恒温期间明显,MAP反而下降,PH、BE、HCO3-1值随着体温升高而下降,一直持续到降温期.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合理的麻醉用药、完善的监测、合理的补液,维持循环稳定,有助于提高全身热疗的安全性.
作者:余骏马;徐瑞好;董春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左胸腔及经腹贲门癌手术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及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几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左胸腔切口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经腹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左胸腔切口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为10.9枚,与经腹切口组16.2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以便于彻底根治肿瘤,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何玉华;程飞;丁云礼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高钠血症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常见到的高钠血症多数是由于失水过多导致血清钠相对增高引起,但有部分高钠血症表现为单纯的高钠血症,并无血容量的不足或失水表现,其血清钠纠正较为困难,尿钠排除量极低.
作者:王诚;卓志平;罗代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采取相关措施防治孕产妇产后出血(PPH)的有效性,探寻进一步降低PPH发病率的努力方向.方法 回顾性分析肥东县人民医院2001年至2009年PPH发病情况的变化趋势,总结相关防治措施;分析各年度PPH的病因构成和高发病种.结果 各年度PPH发病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降低趋势;病因构成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缩乏力居各年度PPH病因的首位.结论 相关防治措施可降低孕产妇PPH发病率.防治宫缩乏力是进一步降低PPH发病率的重点.
作者:张清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多瓣膜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1年9月至2008年12月对542例患者行2个或(和)2个以上瓣膜手术.术前心功能(NYHA)Ⅲ~Ⅳ级者392例.MVR+TVP 229例,DVR 205例,DVR+TVP 81例,多瓣膜+CABG 4例,左心房血栓清除、左心耳结扎125例,心脏瓣膜及心内膜SBE赘生物清除19例.结果 全组术后死亡10例,占1.85%,其中DVR 5例,MVR+TVP 3例,DVR+TVP 1例,DVR+TVP+CABG 1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21.22%(115/542),室上性心律失常常见.结论 进一步掌握多瓣膜病变手术指征,完善手术技能,强化围手术期处理,提高多瓣膜病变的手术成功率仍有较多空间.
作者:李峰;周汝元;车轰;彭磊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PFN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结果 经4~13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31例,良23例,差5例,优良率91.5%.结论 对于超高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爱国;江斌;陈鸿辉;董飞;梁伟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射频消融内膜和子宫次全切除两种不同功血治疗方法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射频消融内膜治疗功血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40例经药物治疗失败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自凝刀子宫内膜消融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半年、1年、2年抽血查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 自凝刀子宫内膜消融术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无显著差异;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FSH明显增高,E2降低(P<0.05),LH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自凝刀子宫内膜消融术,完整地保留了子宫及附件,保留了卵巢的功能,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小于次全子宫切除术.
作者:卢红;翁同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调查池州市部分地区癫痫患者的诊疗及需求情况,为制订适合本地区的癫痫治疗和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部分癫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诊疗情况、对癫痫知识的了解程度及生活中的障碍和目前的需要.结果 61%的癫痫患者没有在专科医师处就诊,79.4%的患者未正规治疗,83.8%的患者对癫痫知识的了解少或不了解,部分患者去乡镇医院或诊所医师处就诊(29.4%),或相信偏方(4.4%),甚至不治疗(27.9%).治疗期间不重视监测生化指标(72.8%),监测血药浓度的更少(1.5%).57.4%和33.8%的癫痫患者主要的需求是有效而价格便宜的药物.结论 应加强癫痫患者的癫痫知识教育,改善条件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作者:盛守权;黄涛;陶四明;张国柱;彭兵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电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电图.结果 83例患行共做心电图153例次,其中异常心电图120例次(78.4%),以左室肥厚伴劳损多见,共43例次,其次为ST-T改变,共30例次,房性前期收缩8例次,室性期前收缩8例次,窦速7例次,窦缓5例次,传导阻滞2例次,QT延长4例次,低血钾8例次,高血钾5例次.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减退越严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 心肌损害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因,其发生机制与尿毒症心肌病变及电解质紊乱等有关.
作者:陈小妹;张道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法修复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患牙113颗,分别采用牙冠延长术、根牵引术和牙龈切除术完全显露断面,术后行桩核冠修复,通过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复查时的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比较3种方法的修复效果.结果 牙龈切除组预后较差,根牵引术组病例局限,治疗周期长,牙冠延长术组能提供一个快速、稳定的修复效果.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冠延长术是残冠残根修复的佳术式.
作者:江长军;周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对比,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44例患者进行术前病理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总结其临床意义及外科对策.结果 术后病理仅1例(2.27%)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余均证实为腺癌.其中2例伴有肝转移,1例肠系膜种植转移,26例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Kappa值为0.286,术前术后差异较大.结论 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肿瘤绝大多数(97.72%)已存在癌变,部分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故应予积极的外科处理.
作者:王刚;童创;王建国;王家米;何磊;曾永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股前外侧筋膜(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筋膜(皮)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5例修复重建多部位的软组织缺损.结果 5例中,除1例游离皮瓣术后感染致皮瓣完全坏死,余均存活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以各种不同的形成方式、携带不同的组织成分可用于修复不同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作者:许瑾;余勇;武朱明;李勇;李方奇;袁振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急诊手术治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并发梗阻21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并梗阻43例.结果 6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Ⅰ期切除吻合44例(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21例,左半结肠直肠Ⅰ期切除吻合23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3例,伤口感染7例,切口裂开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2%,除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外,其他病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痊愈,随访统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52.5%,35.7%.结论 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肠癌并梗阻是可行的,而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裨益.
作者:彭爱国;金小顺;赵怀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疗效.方法 2000年以来收治1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者72例,时间平均为11个月.60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4例患者用Gamma钉,3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其他内固定5例.通过对住院期间和门诊随访的临床资料观察,回顾性分析股骨粗降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和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 72例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其他71例患者随访5到18个月(平均时间是术后11个月).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髋关节功能良好62例,占87%.9例患者术后有并发症:2例伤口愈合不良为早期并发症,髋内翻2例,缩短1例,感染1例,断钉1例,退钉1例,不愈合1例.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应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是:骨折端的几何形态、骨骼质量,内固定物的选择,小粗隆的复位及保持股骨内后侧骨皮质的完整性,手术创伤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作者:陈家麟;严伟;陈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对21例患者行颈椎X线平片、CT、MRI检查,颈部制动,并给予脱水剂、激素、神经营养药物运用,结合影像学资料酌情选择手术及具体术式.结果 21例患者中18例在经治疗后脊髓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手术时机、方式的选择不同,显示不同的治疗效果.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有其特定的受伤机制,MRI对于该类损伤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应根据脊髓损伤表现及变化和MRI显示脊髓的病理状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有脊髓压迫的病例手术时机好在1周内.
作者:胡磊;胡召云;匡文忠;周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血液灌流(HP)治疗是借助于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有吸附作用的装置(灌流器)来清除已吸收入血的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物,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方法.
作者:李有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隐匿性阴茎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2000年6月至2009年5月共治疗隐匿性阴茎患儿33例,通过阴茎根部背侧纵行小切口结合包皮整形完成阴茎矫正成型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3年,其中8例近期出现轻度包皮水肿,1例术后2个月左右发生阴茎回缩,其余患者阴茎发育良好,外观满意.结论 本手术方式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良好,是治疗隐匿性阴茎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作者:章良庆;耿达伟;杨惠根;陈启平;孙云;曹沪春;王伟;张江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手术治疗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21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对侧大部分切除25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2例,甲状腺全切6例.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9例确诊颈淋巴结转移及10例颈淋巴结肿大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6年,无死亡病例,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颈淋巴结转移1例,无甲状旁腺功能不全,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方宜根据具体情况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加行对侧大部(次全)切除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
作者:张兴海;马成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脱垂痔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行PPH治疗的18例痔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吻合均一次成功,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肛门疼痛、肛门坠胀、尿潴留等并发症,经相应的处理后,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明显的优点,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重视并发症防治的相应措施,可有效地减少其发生.
作者:柳小刚;李良;陈宏存;葛强;张云峰;李文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54例BP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症BP患者糖皮质激素有效控制剂量(以泼尼松为标准量)为(1.08±0.41)mg/(kg·d),重症BP患者有效控制剂量为(1.48±0.34)mg/(kg·d),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治疗BP的首选疗法,可联合免疫抑制剂应用治疗BP.
作者:曾明;王培光;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5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52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0例,发病率57.7%.VAP的发生与患者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共检出致病菌3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8.6%(31/35),革兰阳性菌占5.7%(2/35),真菌占5.7%(2/35).鲍氏不动杆菌是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占42.0%.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环丙沙星以及加酶抑制剂抗生素耐药率低.结论 缩短上机时间是降低VAP的发生重要措施.革兰阴性杆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多为耐药性条件致病.
作者:汤广宇;张媛媛;王晓潇;王雪云;戴迎庆;邓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溃疡创面难愈的原因并寻找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糖尿病性溃疡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病变,抗感染治疗,将溃疡创面分为四期,分期治疗.结果 16例溃疡创面经换药愈合,11例经植皮或(和)皮瓣修复创面愈合.结论 在全身治疗基础上对溃疡创面进行分期干预和整体外科手术的系统治疗,对加快溃疡创面早期愈合,缩短疗程,降低致残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利刚;朱海燕;葛礼正;焦洋;刘文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成年癫痫患者睡眠状况.方法 使用Epworth嗜睡评价量表(ESS)对89例成年癫痫患者及83名健康对照组进行睡眠状况评价.结果 通过ESS测试发现,成年癫痫患者的嗜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5,P<0.01).结论 成年癫痫患者嗜睡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被试,干预癫痫患者的睡眠状况,可能有助于癫痫症状的控制.
作者:宋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切开整复+人工骨植骨+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儿童跟骨骨折的疗效与预后.方法 对13例15足累及关节面的儿童跟骨骨折,采取切开整复+撬拨复位+人工骨植入+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恢复Bohler角及Gissane角.结果 经长期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按Kerr足部评分优10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 切开整复+人工骨植骨+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儿童跟骨骨折为疗效较好的方法.
作者:刘逊;任士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水肿救治措施.方法 分析32例临床资料,及时联合采用对症与对因治疗措施,正压通气改善呼吸道通畅及换气功能,减轻心脏负担,强心利尿,纠正酸中毒,维持内环境,改善循环以及使用解毒药.结果 28例抢救成功(87.5%),肺水肿2~6 d消退,死亡3例.结论 及时联合采用对症与对因治疗措施,肺水肿大多能得到控制.
作者:徐卫华;金丹群;沈杨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5年至2009年收治并手术的19例脑膜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脑膜瘤Simpson Ⅰ级切除9例,Ⅱ级切除5例,Ⅲ级切除4例,Ⅳ级切除1例,Ⅴ级切除0例.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16例,较术前明显好转2例,死亡1例.存活者术后随访6个月~14年,1例术后3年复发而再次手术.结论 脑膜瘤通过头颅CT和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肭膜瘤好的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选择手术入路,熟练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及术后严重并发症.
作者:王遵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情况,其中右半肝切除8例、左半肝切除2例、肝左外叶切除5例、肝右后叶切除4例、局部肝切除2例.结果 2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出血1例,漏胆2例,胸腔积液2例,膈下感染1例,均治愈;随访病例中术后1年内死亡3例,3年内死亡13例,5年以上者存活2例,余病例随访中,现均存活.结论 掌握肝切除手术指征及肝切除量、严格控制术中肝出血、正确处理肝创面及术后并发症,才能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童宗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103例高血压丘脑区出血患者,其中75例经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现就丘脑区脑出血的手术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刘明;许春华;刘玉河;刘启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了解心理辅导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注射疼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5月在同一生殖中心由同一人注射的(皮下、肌肉)199例患者(2 962例次注射),随机分为心理辅导组101例(1 500例次注射)和对照组98例(1 462例次注射).结果 心理辅导组无论是皮下注射还是肌肉注射,疼痛的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妊娠率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 心理辅导是减轻注射疼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能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付应云;吴丽敏;桑美英;刘雨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腔内隔绝治疗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80例行腔内隔绝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术前除常规护理外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并同时测量患者的心率、血压.结果 干预组的患者抑郁评分及心率、收缩压较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 术前积极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庆棉;李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患者,女,33岁.因声嘶渐加重7年余,吞咽疼痛4 d余,于2009年3月31日入院.7年前出现声嘶,未予处理;4 d前出现咽痛及进食梗阻,子抗感染对症治疗,咽痛好转.
作者:朱玲;刘钢;宋若会;屠彦红;金龙;陈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尽管围生期保健在不断发展,但早产仍是导致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早产的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Toll样受体尤其是Toll样受体4在早产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光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传统认为,MRI对脑出血的诊断不及CT敏感.但随着MRI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adient-echo T2*-weighted imaging,GRE-T2*WI)在临床中的运用,MRI对CT及常规MRI扫描难以发现的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病灶显示出其特殊的优点.
作者:聂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可以发生在任何含有蛛网膜成分的地方.其发病率居原发性颅内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WHO 2000年颁布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型、分级标准把脑膜瘤分为3级:Ⅰ级(良性脑膜瘤),Ⅱ级(非典型脑膜瘤),Ⅲ级(间变性脑膜瘤)[1].
作者:沈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梅毒螺旋体(TP)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又称苍白密螺旋体,由Fritz Schaudinn(1871-1906)和Erich Hoffmann (1868-1954)于1905年首次发现[1-2].
作者:高坎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原发性手汗症是指支配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手部汗腺分泌亢进的综合征.平时患者手部就易出汗,若遇到情绪紧张则汗流成滴,常常给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带来极大困扰.
作者:徐世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以全身免疫异常而致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疾病.病理表现为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1].迄今为止,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其发病依赖于环境、性激素以及遗传因素的综合作用.
作者:杨蓉;李向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淋巴结是周围淋巴器官,由淋巴细胞集合而成,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淋巴结良性病变主要有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
作者:杨刚;李孝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人类对梦的探索从古代占卜梦预测未来到用实验方法研究梦,创造各种梦的理论和书籍已有4 000余年历史.中国自古有<周公解梦>,国外第一本关于梦的书出自Artemidorus在15世纪出版的.美国文献对梦的描述首次见于1767年出版的.到了1900年,Freud<梦的解析>被认为第一本现代科学研究梦的专著.
作者:蔡琴凤;李晓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膝下动脉狭窄/闭塞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肢体发冷和麻木、静息痛,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和坏疽,终可导致截肢和死亡[1].据统计结果,严重肢体缺血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脑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其自然病程1年预后仅有50%患者未截肢生存,达25%的患者截肢,其余25%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事件[2].
作者:李环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及早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175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97例)和无斑块组(78例)两组,记录所有患者血脂情况,包括:三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水平(FBG),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同时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等病史,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斑块组高血压发病率、TC、TG、LDL-C、apoB、Lp(a)、FIB浓度、糖代谢异常发病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均<0.05),两组间吸烟饮酒史、载脂蛋白A(apoA)、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浓度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
作者:金远志;王邦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COPD加重期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当天检测血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等指标,根据分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COPD患者达到缓解期后再复查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①IL-6、IL-8、TNF-α水平在加重期明显高于缓解期,IL-2、IL-10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IL-6、IL-8、TNF-α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IL-2、IL-10上升,仍低于对照组;只有IL-8、IL-10、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随着严重度分级级别的升高,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进行性上升,IL-10、IL-2水平呈进行性下降.③加重期,IL-2、IL-10分别与FEV1%pre均呈正相关(P<0.01);IL-6、IL-8、TNF-α分别与FEV1%pre均呈负相关(P<0.01).缓解期,IL-8、TNF-α与FEV1%pre仍呈负相关(P<0.01);IL-10与FEV1%pre仍呈正相关(P<0.01).结论 ①细胞因子参与COPD气道炎症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②细胞因子与肺功能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说明它们参与了COPD气道阻塞的进程,反映了肺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③细胞因子可能作为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赵雪峰;王红阳;杨万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NIP3在人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髓母细胞瘤组织,10例正常小脑组织中BNIP3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30例髓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有19例表达BNIP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NIP3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核;BNIP3表达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BNIP3表达阳性组的累计生存情况较阴性组差,Cox回归分析表明BNIP3的高表达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NIP3高表达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
作者:罗靖;程宏伟;冯春国;徐培坤;肖瑾;李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探寻HLD肝硬化程度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57例HLD肝硬化患者于空腹静息状态下门静脉内径(Dpv)和脾静脉内径(Ds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spv),计算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pv),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查,并以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①HLD肝硬化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脾静脉血流量增加,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变化越明显.②门静脉血流量在Child A、B级组比正常人增加,而在ChildC级组比正常人减少.结论 HLD肝硬化患者肝脏损害程度不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HLD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作者:伍宏兵;王金萍;王宁新;许红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在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141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DM)分为DM组(38例)和非DM组(103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与非DM组相比,DM组平均冠状动脉病变处数、长病变、分叉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两组之间的PCI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支架内再狭窄和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强化血运重建术后管理.
作者:程静芳;辜和平;项学军;宋德明;乔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常见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78例,评估内容包括结节数目、大小、密度、轮廓、钙化、强化,以及腺体体积、颈部淋巴结和周围侵犯等情况.结果 本组78例,单发结节37例,多发结节4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甲状腺腺瘤22例,甲状腺癌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的结节大小、密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数目、轮廓、钙化、边缘强化,以及腺体体积、密度、增大淋巴结和周围间隙改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各种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特点及腺体与周围结构关系和颈部淋巴结情况,对甲状腺结节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舒荣宝;程刘兵;罗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及疾病分布规律.方法 对659例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记录病史,血压,尿便常规,生化检验,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内外科体格检查,眼耳鼻喉、口腔科检查,心电图,B超,全胸片.结果 受检659例中,65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总患病率99.1%.患病率居前10位的分别是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心律失常、白内障、肝囊肿、冠心病、胆结石、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结论 老年人群中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代谢性疾病已成为老年期主要疾病.
作者:汪艳丽;钟银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体检人群中男性血尿酸含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将血尿酸≥420 μmol/L的6 056例为高尿酸血症病例组,血尿酸<420 μmol/L的10 696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高尿酸血症风险因素,以及肥胖与饮酒同时存在时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结果 随着肥胖程度和饮酒量的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OR(odds ratio)值明显增加.结论 肥胖和饮酒与高尿酸血症有关,二者同时存在时更增添了高尿酸血症患病的风险.
作者:袁自宏;查晓娟;朱桂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气质与睡眠障碍的关系,为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编制的<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和<中国儿童8~12岁气质量表>对1665名8~12岁儿童的家长进行儿童睡眠健康问卷调查和气质的测评.结果 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不一,依次为麻烦型21.3%、中间偏烦型18.22%、发动缓慢型13.8%、中间偏易型11.6%、平易型9.7%,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89,P=0.000);睡眠障碍儿童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心境及持久性得分均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儿童气质与睡眠障碍相关.
作者:陶公民;陈京栋;方红英;朱晓琴;汤银霞;朱梅芳;高红琼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国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 将18例孕32周前出生且在出生后6 h内入NICU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气管插管滴入珂立苏后拔管,联合N-CPAP辅助呼吸,观察应用珂立苏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X线胸片的变化以及N-CPAP参数的变化(氧浓度、呼气末正压).结果 应用珂立苏联合N-CPAP预防RDS,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及氧合情况;N-CPAP参数(FiO2、PEEP)明显下调.结论 珂立苏联合N-CPAP预防RDS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及氧合状况、下调N-CPAP所需的参数、缩短N-CPAP使用的总时间.
作者:丁为秀;李洁;谢晓曼;何贤明;张海峰;汤薇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连必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治疗组加用连必治10 mg/(kg·d),疗程5 d,观察临床显效率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0.05),显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6.601,P<0.01).结论 连必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作者:李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茶碱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20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3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A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用法:0~1岁每次0.5 ml(含布地奈地0.5 mg),>1岁每次用1ml(含布地奈德1 mg),由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10~15 min,治疗7 d.治疗B组在治疗A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氨茶碱2 mg/(kg·d),治疗7 d.观察3组的疗效,并对其他症状、体征及住院天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治疗B组、治疗A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愈率明显提高,哮鸣音、湿啰音、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1);治疗B组与治疗A组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及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胡炳堂;巴军风;随光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药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冠心病诊断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5例应用辛伐他汀、鲁南欣康、阿司匹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55例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3],接受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血脂及心电图的ST-T段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血脂调控和心电图上的ST-T段缺血性改变均明显优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的治疗和并且能够降低血脂.
作者:曾昌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在早产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心痛定治疗组(31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心痛定组及安保组治疗后显效时间分别为(39.14±18.76)min及(36.50±17.53)min;保胎成功率分别为70.97%(22/31例)及76.67%(23/30例),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分娩时孕周、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分别为8例(25.8%)和26例(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痛定在治疗早产中作用与安宝相同,且不良反应轻微,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一线保胎药物应用.
作者:陈华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 h内的ACI患者63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结果 21 d和90 d后治疗组增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吴君仓;群森;张持;赵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丽珠肠乐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6例,给予丽珠肠乐1.0亿IU,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匹维溴铵50 mg,每日3次口服;B组44例,给予丽珠肠乐1.0亿IU,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两组疗程均4周.然后观察其症状、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各症状采用分级计分进行描述,疗效评价参照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腹胀、腹痛、腹泻评分和症状总积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治疗后各症状评分和症状总积分与B组治疗后相应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丽珠肠乐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艇;邵亮;王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配合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配合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对照组给予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有效率.结果 根据两组的主要症状、体征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7.202,P<0.05).结论 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配合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缩短病程,改善鼻腔功能,疗效确切,且使用安全、舒适、方便,可以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朱玲;刘钢;屠彦红;吴飞虎;钟彦;陈炜;金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细辛脑联合维生素K1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抗感染.化痰止咳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细辛脑和维生素K1联合治疗.结果 通过追踪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细辛脑联合维生素K1不仅可有效减少支气管痉挛,且可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衍圣;王俊男;郑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基础药物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6个月内喘息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P<0.05);治疗组在3、6个月内喘息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等于4.44与3.91,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汪俊兰;桂金贵;郭占霞;徐朝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患者,女,74岁,左侧肢体无力伴口齿不清一天.CT检查所见 右侧后颅凹近乙状窦旁见大小约7.6 cm×5.6 cm×7.3 cm的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尚均匀,周围见条弧形钙化带,轮廓略欠规整,边缘较清晰.
作者:廖文彬;朱友志;陈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指标的检测,为临床判断HLD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和预防出血等并发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组一:随机选择57例ALT正常或仅轻微改变(0~65 U/L)的HLD患者;组二:52例ALT异常(>65 U/L)的HLD患者;正常对照组:44例入学体检者;分别检测PT、APTT、TT、Fbg、CER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组一与对照组的结果比较,PT、APTT时间延长,CER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二与对照组相比,FT、APTT、TT、Fbg和CER值异常,P<0.05.组二的PT、APTT、TT均比组一的延长,P<0.05.结论 通过ALT值对HLD患者进行分组检测比较,有助于判断和评价HLD患者肝脏损害的程度,并为临床预防HLD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红梅;朱俊;宁芬;刘漪;黄开泉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