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黄州地区胃癌与慢性胃炎相关影响因素,为研究胃癌的发病诱因和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的黄州地区居民患者438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该院行胃镜检查、性别、年龄及生源地按1∶1配对的慢性胃炎患者作对照组,使用该院设计的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慢性胃炎患者与胃癌患者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找到胃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胃癌与对照组慢性胃炎患者各438例纳入研究,对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做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水来源、吸烟、经常吃腌制食品、有胃溃疡疾病史、近亲有胃癌疾病史及上消化道症状反复时间为胃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及间断使用抑酸或制酸药为胃癌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及遗传因素均可能是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影响因素,但其影响作用尚存争议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光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和分娩及产科相关因素对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应用经会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94例初产妇产后6~8周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度,与30例未孕妇女行对照研究,分析妊娠和产科相关因素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结果94例入选产妇中阴道分娩组50例,剖宫产组44例,两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而产前体重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阴道分娩组有15例(30%)发生过压力性尿失禁(SUI),而剖宫产组有4例(9.1%),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及未孕妇女两两相比,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道分娩、产前有SUI、产钳助产及会阴撕裂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和分娩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与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增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作者:吴龙英;韦雯雯;陶丽;颜士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与开腹肠黏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黏连性肠梗阻患者44例,其中采用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以及开腹肠黏连松解术的患者各2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腹腔镜手术所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肠蠕动恢复时间均较开腹手术组短,患者术后出血量以及患者在术后采用镇痛的病例数均比开腹手术组患者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手术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在治疗后腹痛腹胀的症状消失的有20例(90.91%),仍偶有腹痛的患者有2例(9.09%);而开腹手术组患者手术后症状消失的有18例(81.82%),仍有症状者3例(13.64%),其中有1例患者需再次进行黏连松解术,开腹手术组在术后仍有症状以及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多于腹腔镜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比开腹肠黏连松解术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具有安全、手术时间短、手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王华;邱玺鹏;赵伟;张建民;曹汉彬;王长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CAG或PCI)术前胱抑素C(CysC)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术后发生造影剂急性肾功能损害(CI-AKI)的相关性及其对CI-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心内科就诊并行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85例,根据术前CysC水平将CysC<0.80 mg·L-1为C1组48例,CysC≥0.80 mg·L-1为C2组37例。结果(1)两组发病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ysC、NT-proBNP、术前肌酐(Scr)及术后Scr、肾小球滤过率(c-aGFR)的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ysC、NT-proBNP与术后Scr呈正相关(P<0.05);(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CysC 是发生 CI-AKI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T-proBNP不是发生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ROC曲线显示,CysC曲线下面积为0.697,佳阈值为0.80 mg·L-1,敏感度为0.79,特异度为0.63,NT-proBNP曲线下面积为:0.539,佳阈值为50.0 ng·L-1时,敏感度为0.93,特异度为0.35。结论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CysC水平与术后发生CI-AKI有相关性,并对术后发生CI-AKI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T-proBNP水平与术后发生CI-AKI无相关性,对术后发生CI-AKI的预测价值不显著。
作者:张颖;徐晓东;方中;方洁;程军;朱永新;刘少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05例怀疑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及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率和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为80.00%和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62.0±21.34)ng·L-1,阴性者为(5.1±2.03)ng·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聚糖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0%和91.7%,葡聚糖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和85.9%,均较真菌培养高。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快速、阳性率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用于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唐红梅;周吕蒙;赵兰兰;李艳;罗俊;王婷婷;徐煜;蔡礼欢;郑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脂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胆囊结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归入胆囊结石组。另选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体检者归入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脂水平,比较不同情况的胆囊结石患者血脂水平,并分析血脂和胆囊结石的相关性。结果胆囊结石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余血脂指标如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0例胆囊结石患者中,随着结石个数的增加,除HDL-C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指标水平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根据Spearman法进行分析,随着胆囊结石的程度加重,患者TG、TC及LDL-C,以及载脂蛋白A(ApoA)与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均不断上升,分别与之呈正相关。结论血脂水平和胆囊结石症状联系紧密,临床上可将其作为监测指标,对掌握胆囊结石的病情具有较为重要的指示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前春;钟立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符合急诊PCI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B和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单纯的血栓抽吸;B组在A组基础上合并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C组在A组基础上合并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对比三组患者的相关基线资料、手术前后冠状动脉的造影结果、住院和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三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史、血压、心率、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置入支架个数、支架长度和直径、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5.2±3.8)h。C组患者术后IRA血流<TIMI 2级、术后TMP分级<3级、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例数明显低于A组,C组患者肌钙蛋白Ⅰ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术后TMP分级<3级明显低于B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P<0.05)。三组出血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血栓抽吸合并替罗非班与硝普钠经冠状动脉导管注射和单纯的进行血栓抽吸比较,心肌水平再灌注效果更好,并且不会增加出血和其他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曹占伟;朱洁;于维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其中4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列为观察组,5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24 h镇痛药使用率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75,t2=7.408,t3=10.215,χ2=4.628,均P<0.05);(2)观察组二次手术、切口感染、盆腔脓肿及肠梗阻分别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二次手术、肠梗阻分别各1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7%,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0.088,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安全性可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作者:万里鹏;万鸿;吴安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肾功能及尿蛋白对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影响。方法随机入选在该院长期定期体检的80岁及以上老年人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功能是否下降和尿蛋白是否阳性分组,并进行≥40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不同组别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肾功能下降组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肾功能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远低于肾功能正常组(P <0.05);尿蛋白阳性组冠心病、血脂异常、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尿蛋白阴性组(P<0.05);肾功能下降和尿蛋白阳性均可以预测研究对象较差的生存预后(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而言,肾功能损害和尿蛋白均可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可以对发生心血管事件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郑忠毓;崔吉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第三代瑞士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超声碎石吸附设备(EMS)经尿道同期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1年4月—2014年7月37例良性前列腺合并尿路结石的患者资料,先采用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肾镜下气压弹道及超声碎石清石术治疗膀胱结石,而后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BPH。结果效果良好,37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所有结石一次性被清除,无大出血,膀胱穿孔,水中毒,严重感染及尿失禁等并发症,但有1例尿道外口狭窄经行尿道扩张治愈。术后复查KU B显示尿路内无结石残留,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无结石复发。结论 TURP联合EMS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方式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BPH并尿路结石简单而有效方法。
作者:黄健;黄涛;蒋玖金;吕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功能性肠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0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消化科门诊收治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254例,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对其典型反流症状评分,RDQ 评分≥12分诊断GERD,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和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反应将 GERD 患者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 )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筛选患者是否患有功能性肠道疾病(FBD)。结果诊断为GERD的患者162例,肠易激综合征(IBS)56例,功能性腹泻(FD)32例,功能型便秘(FC)22例,功能性腹胀(FB)5例,功能性肠病患者共115例。GERD与IBS、FD、FC、FB的重叠率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中与IBS重叠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FD、FC、FB的重叠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RE相比,NERD合并FBD的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患者的RQD评分与发生功能性肠道疾病的重叠有相关性(P<0.05)。结论 GERD与IBS、FD、FC、FB均有一定的重叠,其中IBS及FD的重叠率高。GERD患者的RQD评分越高,与功能性肠道疾病发生重叠的几率越大。
作者:何子彬;杨清强;周骥;何元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40例、传统开胸组44例。疗效观察及评价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第3天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 RS ),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个数和住院费用。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第3天疼痛N RS ,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胸腔镜组与常规开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肺不张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无显著差异。传统开胸切口出血多,术后引流量较多,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慢,术后并发症相对增多。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住院费用偏高,但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切口美观等优点。相比较常规开胸,其优势明显,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必将成为常规开展术式。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术者必须行严格的病例筛选及具备丰富的开胸经验。
作者:姚杰;臧国辉;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细胞肝癌(PCCCL)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接收治疗的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患者226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22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有113例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有113例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进行治疗。患者在术后1年或者1年内复发为早期复发,在术后1年以上复发为晚期复发。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探究影响透明细胞型肝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226例患者中有45例术后复发,其中早期复发患者15例,晚期复发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3年内的总生存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3年内的总复发率较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比较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因素,讨论得出年龄是PC-CCL患者术后晚期复发惟一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侵犯、肿瘤>5 cm、血清谷丙转氨酶(ALT)>40 U·L-1和丙氨酯转氨酶水平是PCCCL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明确PCCCL患者晚期复发和早期复发的各种危险因素,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术后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张志勇;罗强;张洪涛;周晚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阑尾穿孔腹膜炎脓毒症儿童的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该院接收治疗的阑尾穿孔腹膜炎脓毒症儿童108例,根据患者自身对治疗方法的需求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5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有54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4.0±20.1)min,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2.4±25.5)min。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0.6±16.5)mL,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18.2±34.6)mL。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为(11.0±1.5)d,对照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为(33.6±8.2)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1±1.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3±4.1)d。上述各项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以及IL-10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含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内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5%,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穿孔腹膜炎脓毒症儿童较开腹手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IL-6、TNF-α含量,提高患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玮;梁峰;孙传玮;王贵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手助腹腔镜手术(HALS)辅助下结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将该院2012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行结直肠癌切除术后的患者90例分为三组,其中开腹手术患者30例,全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手助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月追踪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于术前和术后12月评估患者肝肾功能及生活重量。结果3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HALS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HALS组在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手术时间优于全腹腔镜组。术后1年,3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疲劳、恶心呕吐、疼痛症状、便秘及腹泻等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手助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疲劳、恶心呕吐、疼痛症状、便秘及腹泻等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HALS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结直肠癌切除术后的患者经开腹手术、全腹腔镜手术及HALS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中HALS在提供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加有效,是一种理想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方式。
作者:汪正广;齐东江;祁义军;刘虎;张力;孟翔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孕妇体操配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和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在该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90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孕妇在16~28周进行孕妇体操锻炼,28周进行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练习;对照组孕妇常规产前检查和准备。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2,5.682,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7,2.637,3.744,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侧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9,6.429,5.414,P<0.05)。结论产前孕妇体操配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可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可在初产妇生产保健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徐丽梅;郭建民;邓勇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持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漏诊状况。方法从该院于2011年1月—2014年5月共计行结肠镜检查的3632例患者中,经过是否符合肠道准备标准,有无相关病史以及结直肠是否有炎症和是否符合持续结肠镜检查标准等条件筛选,选取15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对患者采用持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方式进行检查治疗并对可能影响患者漏诊率和息肉漏诊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结直肠息肉的漏诊率与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大小,形态,分布位置有关(P<0.05)。半径小的息肉,无蒂型息肉和分布在乙状结肠,升结肠,横结肠的息肉漏诊率较高(P<0.05);患者漏诊率和息肉漏诊率与年龄,性别,有无症状无关,息肉漏诊率与息肉病理性质无关,但其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下结直肠息肉的漏诊率与息肉大小,形态,分布位置有关。
作者:聂绪胜;熊德山;谢琴;杜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与血压、血脂的关系。方法调查1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计算BMI、WHR、WHtR,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析上述四种体脂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偏相关分析显示:BMI、WC、WHR、WHtR均与收缩压(SBP)独立正相关,其中WHtR相关性强。BMI、WHtR均与舒张压(DBP)呈正相关。BMI、WC、WHR、WHtR异常组的SBP、DBP、TC、TG、LDL-C水平均较正常组偏高,HDL-C水平较正常组偏低。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表示WHtR为TG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各体脂指标(BMI、WC、WHR、WHtR)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及血脂水平的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而言,预防肥胖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冯双双;王佑民;刘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通过小直径种植体早期负重下颌覆盖义齿修复老年下颌牙列缺失,对其咀嚼功能与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下颌无牙颌老年患者31例,对其实施下颌覆盖义齿修复,修复前使用小直径种植体于下颌颏孔间植入,并在术后4周内进行早期负重。对比观察术前与负重后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对义齿的满意程度。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经过6个月的观察,所有种植体稳固无松动与叩痛、牙龈健康;患者种植负重6个月后新义齿各方面的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术前对旧义齿的满意程度,其咀嚼效率亦得到明显提高,两个时间点临床指标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下颌无牙颌患者应用小直径种植体早期负重实施覆盖义齿修复,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对于义齿的主观满意程度,而且可以显著的提高咀嚼功能,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安道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在不同糖代谢人群的差异,研究血清MMP-9水平对糖耐量异常(IGT)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1)大组比较:分别检测A组(47例正常人)、B组(62例糖耐量异常IGT患者)、C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上臂皮下脂肪厚度、小腿后区皮下脂肪厚度、血压、血清MMP-9、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2)亚组比较:在每组中随机抽取35名受检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进一步分为A1(正常亚组)、B1组(单纯糖耐量异常IGT亚组)、B2组(糖耐量异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IGT并AS亚组)、C1组(单纯2型糖尿病亚组)、C2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T2DM并AS亚组),对比各亚组血清MMP-9、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结果(1)大组比较:B组(IGT)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A组(正常组),低于C组(2型糖尿病组),差异显著;(2)亚组比较:B2组(IGT并AS亚组)MMP-9较A1组(正常对照亚组)、B1组(单纯IGT亚组),C1组(单纯2型糖尿病亚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P-9可能作为IGT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循环标志物,发挥早期预警作用。
作者:吴筠;蔡德鸿;陈宏;张桦;柯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检测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和3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3,TUBB3)在晚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66例晚期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的ERCC1及TUBB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结果ERCC1和TUBB3在晚期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9.1%和13.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0%和72.5%,两种蛋白高表达率在晚期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TUBB3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部位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ERCC1与TUBB3的表达成负相关。结论在晚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成高表达、TUBB3呈低表达,两者在癌组织中表达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胡锵;于东风;刘弋;常家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静脉血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其变化率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分别于入室即刻(PCT1)、入室后72 h(PCT2)检测静脉血中PCT含量,并计算PCT变化率。患者入室后24 h内利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进行评分。以患者入室后28 d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静脉血中PCT含量、PCT变化率及APACHEⅡ评分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室即刻PCT含量分别为14.72μg·L-1(7.82~20.25μg·L-1)比18.25μg·L-1(13.43~21.83μg·L-1),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7);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72 h PCT含量分别为4.11μg·L-1(2.03~8.22μg·L-1)比12.33μg·L-1(8.21~15.76μg·L-1),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PCT变化率依次为0.718(0.589~0.827)比0.365(0.256~0.57),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PCT变化率预测患者预后价值同APACHEⅡ评分一致,但优于不同时点静脉血中PCT含量,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敏感度82.7%,特异度75%。结论患者静脉血中PCT变化率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其预测能力优于入室即刻PCT和72 h PCT含量的预测能力。
作者:周登川;王楠;方芳;张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植入Bigbag及MI60两种人工晶体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该科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并植人工晶体83例(117眼)。其中植入Bigbag人工晶体44例(61眼)为A组,植入MI60人工晶体39例(56眼)为B组。记录两组围手术期相关评价指标:眼轴及前房深度、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屈光状态、晶体位置、并发症等。结果(1)术后6个月两组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同时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术前玻璃体腔前后径(视轴区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的差值:B组(4.51±0.81)mm明显大于A组(2.92±0.79)mm,P<0.01。(2)两组术后6个月实际屈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差值:A组≤±1.0D有43眼(70.49%),B组≤±1.0D 有32眼(57.14%)。(3)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两组术后6个月BCVA(佳矫正视力)及对比度视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观视觉问卷调查显示A组满意度高于B组。(4)并发症:A组后囊膜混浊4例、玻璃体后脱离2例;B组后囊膜混浊5例、人工晶体偏心1例、玻璃体后脱离5例。结论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植入特殊设计的Bigbag人工晶体使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玻璃体腔前后径的改变较小,预留晶体度数更准确,术后视力提高明显,主观满意度较高。
作者:郑婕;温跃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期间诊治的162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62例患者分入A组(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B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C组(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3年生存率及手术效果的差别。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手术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时间均显著少于A组与B组(P<0.05);A组、B组及C组患者术后1 d及3 d VAS评分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除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70.4%和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及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5.6%和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远期疗效相当,但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对机体损伤更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徐晨远;张旭峰;王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单孔后腹腔镜在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孔后腹腔镜下完成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40~71岁,平均52岁。左侧8例,右侧4例。囊肿直径4.5~11.5 cm,平均6.2 cm。术中先以气囊扩张建立后腹膜腔,然后置入自制单孔多通道装置,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完成手术。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或增加套管。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62 min。术后引流管1~3 d拔出;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5 d;术后随访1~14个月,经B超或CT复查,肾囊肿无复发。结论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安全可靠,临床可行。熟练掌握标准腹腔镜技术,选择合适的病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自制单孔多通道装置简单实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桑士仿;葛庆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iccoli术式对甲状旁腺的辨识能力和功能保护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期间的41例使用Miccoli术式进行甲状腺全切除的患者为观察组和41例采用传统开放术式进行甲状腺全切除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 d的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浓度和血清钙离子浓度(Ca2+);并比较术中对甲状旁腺的识别个数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甲状旁腺的辨识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1~3 d观察组患者的PTH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术后随访中,实验组患者出现暂时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coli术式对甲状旁腺有较好的辨识能力,并能够有效减少对甲状旁腺及其功能的损伤,能够促进甲患者恢复,比开放术式更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杨旦;沈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135例,根据NIHSS运动项目评分将患者分为PMD组(n=30)和非PMD组(n=105)。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入院运动项目评分、梗死的具体情况和进展和大脑动脉闭塞情况等。结果因素分析发现,无卒中史、放射冠梗死、梗死层数多、梗死复发、梗死变大、大脑中动脉闭塞、颈内动脉闭塞的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发生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放射冠梗死(OR=10.433,95%CI=3.005~18.220)、梗死复发(OR=2.846,95%CI=1.499~5.043)、梗死变大(OR=3.235,95%CI =1.804~5.801)、大脑中动脉闭塞(OR=4.627,95%CI=1.673~9.797)是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结论放射冠梗死、梗死复发、梗死变大、大脑中动脉闭塞是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对预测PMD发生有预测价值。
作者:张燕;陆学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治疗价值以及影响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的因素。方法对照组30例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NPPV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氧分压、pH值、脑钠肽(BNP)及反映预后的指标。结果 NPPV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pH值、BNP均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另外,pH值<7.20将显著影响NPPV治疗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心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可以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心功能等,应尽早在患者发生明显酸中毒前开始治疗。
作者:翁云龙;沈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发生白内障的相关因素。方法该院眼科门诊2009年11月—2013年11月进行眼科检查的人群3128例,其中300例确诊为白内障患者。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生活行为(户外活动时间、吸烟、饮酒)和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结果中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年龄≥70岁、职业为农民、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吸烟、饮酒、户外活动时间≥5 h·d-1、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腹泻发病率显著高于同因素其他水平(P<0.05),为中老年白内障的相关危险因素,与性别、经济收入和高血压无关(P>0.05)。结论发现年龄≥70岁、职业为农民、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吸烟、饮酒、户外活动时间≥5 h·d-1、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腹泻、青光眼史和近视史(P<0.05)是中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颜少彪;刘忠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患者117例,采用循环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术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访(24.6±2.91)个月,根据术后房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并根据HCY水平不同分为正常组、升高组、极高组,观察不同HCY组患者术后6月、12月以及12月后复发率情况。结果术后共复发43例(36.75%),复发组的HCY极高组、升高组发生率高与未复发组,HCY水平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12个月以及12月后极高组房颤复发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12月后房颤复发率极高组高于正常组(P<0.05),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Y水平与阵发性房颤复发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HCY的水平与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呈正相关(r=0.4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CY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独立相关(P=0.003;OR:1.212;95%CI:1.070~1.372)。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周良;唐戍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该院自主研发的“肺癌患者随访系统”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陈星海医院肿瘤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住院的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随访组,每组30例,随访组患者采用该院自主开发的“肺癌患者随访系统”的短信式关键性提醒及系统的电话随访,对照组出院后只作出院健康教育及随访嘱咐,不接受此系统随访。统计两组按时回院化疗的人数、骨髓抑制的检出率、化疗效果,患者住院时和结束随访时的健康状况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卡氏评分(KPS)调查,同时对患者的生存期进行统计。结果对照组和随访组的按时回院接受化疗比例分别为70.00%和96.67%,骨髓抑制检出率分别为63.33%和93.33%,随访组按时回院接受化疗比例和骨髓抑制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分别为50.00%和76.67%,随访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组患者随访结束时的SF-36和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院自主研发的“肺癌患者随访系统”有助于纠正患者认识误差,及时提示化疗进程,给予患者系统规范的治疗,提高化疗疗效和生存质量,具有极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胡翠莲;冯起校;簎淑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学龄前肥胖儿童体质指数(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学龄前(3~6岁)肥胖儿童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儿童身高和体重,计算其BMI,测定其血清瘦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并分析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观察组BMI、血清瘦素、胰岛素、IGF-I、IGF-BP3和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HOMA-IR、IGF-I、IGF-BP3和E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T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对照组儿童BMI与各血清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和雌二醇水平存在正相关,与睾酮水平存在负相关,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乐;汪艳;张群威;孙捷;曾耀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40岁,随机分为2组(D组:地佐辛+丙泊酚;F组:芬太尼+丙泊酚),每组100例。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1,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1 min后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0 mg·L-1)。记录麻醉前(T1)、注药后2 min(T2)、插造影管过子宫注入空气堵塞宫颈口(T3)、造影液完全充满全子宫腔及双侧输卵管(T4)、苏醒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术中体动反应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镇痛效果、术后疼痛程度;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 1比较,T2时两组患者SBP、DBP、HR明显降低(P<0.01);T2时SpO2D组明显高于F组(P<0.01);D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术中镇痛优良率和体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后下腹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术镇痛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呼吸抑制发生率低,效果优于芬太尼。
作者:杨纲华;林静丽;李辉;朱亮先;卢增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或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初诊或复发、难治MM患者,其中22例使用标准剂量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第1~2、4~5、8~9、11~12天使用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18例使用1.75 mg硼替佐米(平均0.8~1.0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第1~2、4~5、8~9、11~12天使用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两组均为每4周重复给药。所有患者均化疗1~6个疗程。结果比较两组完成4个疗程的MM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1.2%与86.7%(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系统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中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比较,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9% vs 33.3%,P=0.747;54.3% vs 50.0%,P=1.000)、Ⅲ~Ⅳ级周围神经病(36.4%vs 5.6%,P=0.027)、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50.0%vs 16.7%,P=0.046)前者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低剂量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性MM疗效反应与标准剂量组相似,但不良反应较标准剂量组减低。
作者:张颖颖;夏瑞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根据现有的临床研究资料,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相关感染的数据,系统地评价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 Pubmed,Medline,ScienceDirect以及 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建库检索至2013年9月)以确定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MRSA相关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资料,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评估包括临床治愈率,微生物清除率、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有9项RCT符合纳入研究标准,共5657例受试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可评估患者中,治疗结束后(EOT)(RR=1.11;95%CI:1.05~1.18;P=0.0002)和随访期(TOC)结束后(RR=1.10;95%CI:1.04~1.17;P=0.0004),利奈唑胺组的临床治愈率优于万古霉素组。做亚组分析,在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组(P=0.02)和肺炎组(P=0.003)利奈唑胺临床治愈率亦优于万古霉素,菌血症组(P=0.97)临床治愈率相当。在微生物学可评估患者中EOT MRSA清除率(RR=1.36;95%CI:1.14~1.63;P=0.0006和TOC的MRSA清除率(RR=1.17;95%CI:1.04~1.31;P=0.008),利奈唑胺均优于万古霉素。病死率(RR=0.92;95%CI:0.87~1.19;P=0.82)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尽管没有发现两组的总体药物相关不良反应(RR=1.07;95%CI:0.96~1.19;P=0.25)的显著差别,但万古霉素组肾功能异常(P=0.0001)、皮疹瘙痒(P<0.00001)高于利奈唑胺组;而利奈唑胺组的胃肠道反应(P<0.00001)多于万古霉素组;两组贫血发生率(P=0.37)相当;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利奈唑胺(2.89%)高于万古霉素(0.98%),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12)。结论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合并的数据的分析,在治疗MRSA所致的感染中利奈唑胺的疗效应该更优于万古霉素,但还需要更多精心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而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特定患者人群的特征,综合考虑加以选择。
作者:李娉;李庆林;刘丽萍;胡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理气汤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对症治疗,并口服消炎利胆片(一次6粒,一日3次);治疗组患者给予自拟疏肝理气汤治疗,按如下进行组方:柴胡20 g,香附12 g,川芎15 g,枳壳10 g,桔梗10 g,香橼12 g,陈皮15 g,山药15 g,生甘草5 g。若恶寒发热明显,可加用黄芪益气扶正,荆芥解表散寒,若嗳腐冒酸,加用神曲、山楂健脾消食,若口干苦明显,则加用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若腹痛腹胀明显,则加用大黄、芒硝通腑泄热。水煎服,1付煎三剂,1日3次,一次服600 mL。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42%,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35%(P<0.05);同时,在肝功能比较方面,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增高发生率为13.95%,胆红素增高发生率为9.30%,均明显高于治疗组的发生率(P<0.05)。此外,负面情绪评分方面,对照组25.58%患者情绪恶劣,治疗组4.65%患者情绪恶劣,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理气汤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效果由于常规对症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水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70例确诊为非ST段抬高的ACS 拟行PCI 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水化治疗组(实验组,n=35)和水化治疗组(对照组,n=35),实验组于PCI 术前3 d 及术后3 d 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在PCI 术前12 h 及术后24 h 给予0.9%氯化钠(1.0~1.5 mL·kg-1·h-1)静脉滴注;心血管内科基础治疗常规抗血小板、抗凝、抗心绞痛、调脂和根据病情给予控制血压、血糖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及72 h测定血清肌酐(Scr),并根据Cockcroft -Gault 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两组患者 CIN 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共发生 CIN 9例(12.86%),其中实验组3例(4.29%),对照组6例(8.58%),两组CIN 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水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能更有效的预防ACS 患者PCI 术后CIN 发生的作用。
作者:班向阳;施有为;周跟东;王建飞;时义宝;李磊;汪永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后用地佐辛和曲马多静脉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的先心病患儿40例,年龄1~3岁,体重5~15 kg,ASAⅡ~Ⅲ级。患儿随机分为曲马多组(Q组)和地佐辛组(D组),每组20例。Q组镇痛泵配方为曲马多10 mg·kg-1+托烷司琼0.1 mg·kg-1加生理盐水至100 mL,D组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0.6 mg·kg-1+托烷司琼0.1 mg·kg-1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各泵均以2 mL·h-1的速度匀速静脉输注。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出时间、48 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术前(T0)、术后4 h(T1)、12 h(T2)、24 h(T3)、36 h(T4)、48 h(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及FLACC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术后镇痛、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T1时D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Q组(P<0.05);D组的呼吸频率在T1和T2时较术前以及Q组轻度降低,但仍在正常生理范围内(P<0.05);两组患儿术后的心率均高于术前水平,且在T1时D组患儿的心率低于Q组(P<0.05)。结论地佐辛和曲马多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后静脉镇痛都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赵龙德;王建设;赵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的降脂疗效以及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1,睡前一次口服,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和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Hcy、hs-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的TC、TG、LDL-C、Hcy 、hs-CRP水平均下降,HDL-C水平均升高,其中治疗组患者血脂、Hcy 、hs-CRP的变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患者降脂作用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且能有效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
作者:宋洁;王文平;丁晓洁;邹永红;撒小军;王萍;汪珊珊;张永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及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9月该医院收治的65例局部进展期可切除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实验组)完成新辅助化疗后接受开放手术治疗,32例患者(对照组)入院后直接行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根治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生存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R0切除32例、R1切除1例,对照组患者R0切除24例、R1切除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5);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4.55±1.48)枚和(6.38±2.27)枚(t=-3.838,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1.24±2.67)枚和(20.19±2.71)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数分别为3例和3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术中失血量(434.29±86.64)mL,对照组为(190.97±47.9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3.5个月,对照组为17.7个月(P=0.138)。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化疗毒副作用可耐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R0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徐迅;张长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例临床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复方利多卡因组、芬太尼透皮贴剂组和复方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组),利多卡因乳膏组:在痛的皮肤区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根据皮肤大小涂抹,保留时间大不超过12 h,每次间隔时间大于12 h,每天涂抹次数不超过3次;芬太尼透皮贴剂组:使用芬太尼初始剂量为12.5μg·h-1,如疼痛控制不满意,逐渐增加剂量(每72 h增加12.5μg·h-1);利多卡因乳膏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组:使用芬太尼初始剂量为12.5μg·h-1,如疼痛控制不满意,在痛的皮肤区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观察并记录治疗前三组的VAS(视觉模拟尺)评分及治疗4周后三组的VAS评分、统计三组中的芬太尼及利多卡因用量、并发症。结果三组患者疼痛均获得了明显缓解(P<0.05),利多卡因乳膏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组的治疗满意度与芬太尼透皮贴剂组及利多卡因乳膏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安振平;付学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MMA)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2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MMA 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C组不给镇痛,Ⅰ组仅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经静脉)和舒芬太尼(经硬膜外),Ⅱ组术后给药,Ⅲ组术前和术后均给药。记录术后6、12、24 h VAS评分和术前、术后24、72 h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CD25+比例、NK细胞(CD3-CD16+CD56+)比例。结果 MMA Ⅰ组、MMA Ⅱ组、MMAⅢ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MMA Ⅲ组术后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MMA Ⅰ组、MMA Ⅱ组(P<0.05)。MMAⅠ组、MMAⅡ组、MMAⅢ组术后24、72 h 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MMAⅠ组、MMA Ⅱ组显著高于MMA Ⅲ组(P<0.05);术后24、72 h MMA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IL-6和TNF-α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MMA Ⅰ组和MMA Ⅲ组CD4+/CD8+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MMA Ⅲ组NK细胞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血清IL-6、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NK细胞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术后72 h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免疫细胞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MMA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
作者:王言武;孙岸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或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Ⅲ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多西紫杉醇组与紫杉醇组,多西紫杉醇组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紫杉醇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多西紫杉醇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紫杉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0% vs 77.5%,P<0.05),两组临床获益率无显著差异(100.0% vs 95.0%,P>0.05);多西紫杉醇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5.0%、57.5%,紫杉醇组分别为85.0%、65.0%和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脱发是两组常见的毒副反应,多西紫杉醇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紫杉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紫杉醇相比,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更为理想,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美琴;王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十四味当归活血合剂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碳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检测波长:316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阿魏酸在6.79~108.6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7.75%,RSD=0.35%(n=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十四味当归活血合剂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王虎;任路路;任莹;许广华;司永;李小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法)测定百部药材中砷、镉、汞、铅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铟(In)、金(Au)为内标,采用ICP-MS同时测定上述4种元素。结果所测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87,回收率在94.22%~97.50%之间,RSD均小于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较低检出限及高灵敏度,可用于百部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对百部药材中砷、镉、汞、铅含量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其超出现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限量标准。
作者:陶冶;张亚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党参饮片中党参炔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党参饮片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党参炔苷的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8∶72),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67 nm;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标准检测。结果测定10批党参饮片,党参炔苷含量为0.2315~1.0744 mg·g-1;浸出物为57.5%~69.6%。结论党参饮片中党参炔苷的含量与浸出物量之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应建立具体的量化指标,完善质量评价标准。
作者:张健宇;夏春丽;杨瑞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含量测定的HPLC法。方法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65∶5∶30),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L·min-1。结果木香烃内酯在12~12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16×104X+92064.7(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0%,RSD为1.53%。结论 HPLC法简单易行、准确度高,可用于木香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的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含量差别较大。
作者:王日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细叶鸢尾中一种具有抗老年痴呆症活性的二氢黄酮:5,2',3'-三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方法采用Agilent 1260HC-C18(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 ·min-1,检测波长为295 nm,柱温为25℃。结果该二氢黄酮在37.6~188 mg·L -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4;回收率为101.26%(RSD=1.17%)。测得该活性化合物在细叶鸢尾中的含量非常高,6批药材中的含量为57.70~59.35 mg·g-1。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适用于细叶鸢尾中5,2',3'-三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的测定。
作者:杨阳;刘少静;杜强;赵长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盐酸普拉格雷的含量测定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GraceSmart C18(5μm,4.6 mm ×250 mm)色谱柱;以0.1 mmol·L-1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节至pH3.5)—乙腈(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20μL。结果盐酸普拉格雷在30.64~153.20 mg·L-1浓度范围间,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精密度良好,RDS大值为1.43%(n=5);重复性好,RSD为0.30%(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普拉格雷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令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开腹状态下经尿道直接膀胱内注射大肠杆菌制备急性肾盂肾炎大鼠模型。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3 d组及感染7 d组。大鼠禁水24 h,10%水合氯醛麻醉后,经尿道注入108 cfu·mL-1活性大肠杆菌(E.co-li)约0.5 mL,同时细线结扎尿道口2 h后松开。测量大鼠处死前体重及双侧肾重,计算肾重指数。膀胱内尿液及肾脏匀浆行细菌培养,肾脏HE染色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感染各组大鼠肾脏均较对照组增大,肾重系数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感染3 d组与7 d组间无明显差异。感染3 d组及7 d组大鼠膀胱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和62.5%,肾脏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和75%,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光镜可见感染3 d组肾盂黏膜下及间质区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感染7d组可见肾盂黏膜下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两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不开腹状态下经尿道直接膀胱内注射大肠杆菌可成功制备急性肾盂肾炎大鼠模型。
作者:李敏;那宇;韦加美;高月花;李爽;柳慧敏;高建军;黄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TQHX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脑脉泰组,通窍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3.85,7.7,15.4 g·kg-1)。于给药第7天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测定渗出脑血管外的伊文思蓝含量分析药物对BBB通透性的影响,及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E)测定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 TQHXD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脑中伊文思蓝的含量,且均能阻止脑损伤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低。结论 TQHXD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亚芳;汪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积雪苷霜软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Smad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积雪苷霜软膏组。模型组和积雪苷霜软膏组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术后21 d,积雪苷霜软膏组瘢痕局部涂抹积雪苷霜软膏,每天2次,连续用药28 d;正常组和模型组涂抹软膏基质。每周观察并拍照记录瘢痕的生长情况,于术后49 d处死动物,进行病理、羟脯氨酸和Smad4蛋白检测。结果模型组瘢痕以较快速度生长,积雪苷霜软膏组,瘢痕生长显著被抑制。病理检测显示,模型组增生性瘢痕组织纤维化明显,而积雪苷治疗可显著改善纤维化。羟脯氨酸定量显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积雪苷治疗显著降低瘢痕组织中Hyp水平(P<0.0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Smad4蛋白水平显著上调,而积雪苷治疗显著降低Smad4蛋白表达(P<0.01)。结论积雪苷霜抗增生性瘢痕作用可能与调控Smad4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江宇峰;伍超;吴佳俊;王极宇;庄文豪;马腾飞;江洁美;杨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鸡卵蛋白诱导日本大耳白兔致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滑膜组织核因子NF-κB(p65)表达活性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三氧化二砷低剂量组(1.0 mg·kg-1·d-1)、三氧化二砷中剂量组(2.0 mg·kg-1·d-1)、三氧化二砷高剂量组(4.0 mg ·kg-1·d-1)、醋酸泼尼松龙组(10 mg·d-1),每组8只。成功建立卵蛋白诱导关节炎模型后,分别给药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兔外周血中的 IL-1、TNF-α,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核因子(NF-κB)(p65)在各组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卵蛋白诱导法可以成功诱导兔的关节炎,模型组外周血中的 IL-1、TN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三氧化二砷各剂量组兔的关节炎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IL-1、TNF-α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关节滑膜的NF-κB(p65)表达较正常组增强(P<0.05),而三氧化二砷各剂量组关节滑膜的NF-κB(p65)表达随砷剂剂量的增加表达减弱,但仍然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日本大耳白兔模型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滑膜细胞中NF-κB(p65)活性和表达,降低了炎性因子IL-1、TNF-α的水平有关。
作者:史志强;沈敬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湿迪胶囊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通过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迟发型变态反应模型检测耳肿胀度,碳粒廓清法测定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溶血素,噻唑蓝(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湿迪胶囊高、中剂量对二硝基氟苯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中测得的耳肿胀度均有明显抑制效果;湿迪胶囊高剂量能显著提高吞噬指数K,湿迪胶囊高、中剂量能校正吞噬指数α;湿迪胶囊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溶血素的含量明显降低;湿迪胶囊各剂量可以抑制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湿迪胶囊可能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可能与抑制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与抑制体液免疫功能有关,同时具有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作者:魏仙妮;吴玉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拮抗Toll样受体4(TLR4)观察其对于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表达的影响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取THP-1细胞,LPA以不同浓度水平(0~10μmol·L-1)刺激4 h,或1μmol·L-1浓度刺激不同时间(0~8 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因子TNF-α,随后在LPA (1μmol·L-1)条件下分别予不同浓度TLR4单克隆抗体(TLR4 mAb)(5,20,30 mg·L-1)干预THP-1细胞,观察其对LPA诱导的核蛋白NF-κB p65表达及TNF-α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 LPA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TNF-α分泌,并可诱导THP-1细胞NF-κB p65活化,予TLR4 mAb阻断TLR4后,可显著抑制NF-κB p65表达及TNF-α分泌。结论 LPA可经由Toll4/NF-κB信号途径激活单核细胞,终引起TNF-α等炎性因子的分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作者:雷蕾;张智燕;周志斌;彭军;姜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宣教路径卡在青光眼患者正确使用眼药水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初次使用眼药水的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宣教路径卡以强化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两组均于出院当天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获得青光眼相关知识、如何规范使用眼药水以及使用眼药水的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宣教路径卡,为青光眼患者正确使用眼药水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还增强了青光眼患者使用眼药水的依从性。
作者:何红;王锋;董静;陈美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化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该科行CRT/CRT-D术的心衰患者74例,回顾性总结其在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结果74例患者术后1、3、6个月及1年随访,55例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改善,12例轻度改善,7例无明显改善。结论 CRT/CRT-D可以改善心衰患者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科学、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杜丽;赵韧;赵宇飞;陈刚;程自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护理效果。方法总结2007年5月—2009年5月该院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200例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并于2009年8月—2011年8月实施。比较实施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年龄、心理因素、并发症及联合用药是患者血糖未达标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实施后,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合并多种并发症、负性情绪及联合用药患者的监测护理、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可促进患者血糖早日达标,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陈玉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降低静脉输液配置中心药品损耗率。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执行、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药品损耗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结果有形成果:药品损耗率由活动开展前1.58支/千份输液降低到开展后0.85支/千份输液,进步率为46.20%;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手法、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积极性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用于降低静脉输液配置中心药品损耗率是可行有效的,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张婷婷;杨燕;成遥;汪永忠;高家荣;夏伦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和意义。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会诊,从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方案的制定、不良反应的防范与处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程动态药学监护。结果结合患者临床状况进行动态药学分析,临床药师能够预测并解决在治疗中与药物相关的问题,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制定用药方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刘宪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该院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为其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年8—12月份该院所有使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的病历,采集相关信息,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专项点评。结果调查的331例患者中,外科所占比例大,57.70%;其次为结核科17.82%、呼吸科10.57%、肿瘤科9.67%、急诊科3.63%、内科0.60%。不合理病例比例为34.44%。无适应证用药17.52%,遴选药品不适宜5.74%,用法用量不正确0.00,有配伍禁忌的为3.63%,未监测脂肪廓清能力13.60%。结论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临床应用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医院需进一步强化药物规范使用。
作者:张云玲;贺思勋;朱学应;方丽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现有的研究已阐明激活PPARγ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抗血管生成等作用,而炎症反应和血管生成均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并且PPARγ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均有表达。PPAR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就PPAR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庄瑞春;向安玲;肖召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CTD-IL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当今风湿病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CTD-ILD 的发生是由于多种炎性因子导致内皮和上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及成纤维细胞增殖等共同导致的病理过程,临床治疗困难。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被用于治疗大多数ILD患者,但仍有部分患者抗炎和免疫抑制的疗效欠佳。近年,细胞因子拮抗剂得到高度的关注。该文综述近年CTD-ILD 的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左婷;李向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严重危害育龄女性身心健康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无统一定论。研究表明,PCOS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可分为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其中非遗传因素又包括肥胖、炎症、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而遗传因素又可以与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该文就PCOS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干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资料。
作者:罗桂英;王春艳;潘发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血栓弹力图(TEG)是根据凝血过程中凝固动态变化所绘制出的图像,反映了全血的凝血和纤溶能力。该文对TEG的主要参数、诊断标准及其在肝移植、外伤失血性休克、指导个体化血小板治疗和心脏手术等各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董林剑;李元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医源性疾病主要类型之一,被分为固有性和特异质性两种类型。前者指当给予高剂量药物时在人类和动物模型中引起的肝损伤,常见的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种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能够导致黄疸、肝衰竭,甚至死亡,仅影响易感人群,与剂量关系不大。DILI的临床表现多样,致病药物种类繁杂,缺少客观的诊断方法,为其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
作者:常彬霞;邹正升;李保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药事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何建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评价体系,提高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成为重要研究。其中,分析药事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合理评价指标是开展此项研究的关键步骤。该文参考相关文献对影响药事管理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为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做好铺垫。
作者:方玉婷;姜玲;孙言才;史天陆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