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宫腔镜检查中心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检出的宫腔粘连患者447例进行分析。结果宫腔粘连Ⅰ度患者108例、Ⅱ度患者176例、Ⅲ度患者57例、Ⅳ度患者52例、Ⅴa 度患者37例、Ⅴb 度患者17例;流产1次者111例、流产2次者148例、流产3次者103例、4次及4次以上者64例、化疗后出现者2例、足月顺产后发现7例、各种宫腔镜术后复查发现者12例;末次宫腔操作分类:药物流产后清宫者77例、早孕人流者233例、稽留流产者117例、葡萄胎清宫者17例、分娩后清宫者3例;末次流产距发现宫腔粘连时间:1~3个月74例、>3~6个月165例、>6~12个月89例、>12~24个月64例、>24个月55例。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情况:内膜双层厚3~5 mm 者占绝大多数,89.3%(399/447);小部分患者超声报告内膜回声不均,2.9%(13/447);绝经后女性超声多提示内膜偏厚及占位,7.8%(35/447)。结论需大力宣传合理避孕,减少宫腔手术操作尤其是人工流产,才能防患于未然。
作者:秦玉静;于景荣;龙英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多角度护理模式对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妇产科待产的孕妇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研究组孕妇采用多角度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自我效能感。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83.08%)(χ2=5.48,P <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结果期望(OE-16)、自我效能期望(EE-16)以及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研究组孕妇干预后 OE-16、EE-16、CBSEI-C32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t =9.54、8.99、9.73,均 P <0.05),且干预后研究组 OE-16、EE-16、CBSEI-C32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 =9.45、11.39、9.85,均 P <0.05)。结论多角度护理模式可以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提高产妇分娩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分娩顺利进行。
作者:毛志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及吞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雷火灸风池、人迎、完骨及舌三针结合吞咽治疗仪及吞咽训练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的方法治疗。每组患者均治疗20次,以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P <0.05);治疗后两组洼田积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606、9.056,均 P <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44,P <0.05);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0.0%和20.0%,均显著高于治疗组(2.5%和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10.29,均 P <0.05)。结论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及吞咽训练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避免误吸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波;张芳;刘亚川;郝爽;兰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团队在老年癌痛患者疼痛规范化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疼痛科收治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疼痛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接受癌痛护理团队常规疼痛治疗和护理,护理内容与对照组一致,护理方式不同。比较两组癌痛患者干预前后疼痛强度、镇痛药不良反应以及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为1.5(1,2)分,低于对照组的2(1,3)分,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Z =-4.385,P =0.000);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低于对照组的47.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7,P =0.001);观察组对医疗护理过程的总体评价满意度为(9.74±0.45)分,高于对照组的(9.42±0.76)分(t =2.213,P =0.030)。结论通过癌痛护理团队对老年癌痛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躯体疼痛程度,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董卫红;王黎梅;朱丽萍;田陈红;陆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顺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联合顺行输尿管软镜治疗肾鹿角形结石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男性63例,女性53例,年龄25~67岁,结石大径46~98 mm,平均46 mm,其中完全鹿角形结石63例。结果该组116例患者均成功建立通道并行单通道碎石,手术时间为(125.4±30.0)min,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1.03%(94/116)。术后共有22例残留结石,残留结石直径为12~25 mm。术中9例因出血输尿管软镜无法有效碎石,改行二期碎石;术后出现高热6例,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术后出现大出血2例,其中1例放置肾造瘘管并夹闭,出血逐渐停止;另1例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结合顺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周围脏器损伤风险小等优点,可作为鹿角形肾结石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朝阳;李杰;吴威武;程袆;黎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登腾两段式种植系统通过一期手术完成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缺牙患者,植入登腾两段式种植体55枚。患者一期手术完成种植体植入和安置愈合基台,进行非埋入式种植,3个月后行上部义齿修复。对植入的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进行定期临床和放射学随访观察。结果植入的55枚种植体无松动,均形成健康龈袖口,完成种植修复率100%,负载1年后,无明显骨吸收。患者对美观和咀嚼效果评价良好。结论使用两段式登腾种植体一期手术进行非埋入式种植,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好,种植周期缩短,成功率高,可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指导。
作者:郭洁;丁见;赵保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患者体质量增加与黑皮质素4受体基因(MC4 R ) rs12970134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研究组为62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年内体质量增加≥7%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为62例与研究组服用相同的抗精神病药物、1年内体质量增加<7%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测序技术,测定研究对象 MC4R 基因 rs12970134多态性。结果两组 MC4R 基因 rs12970134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48,P =0.723;χ2=0.679,P =0.410)。但 GG 基因型的患者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体质量增加的程度明显小于携带 GA /AA 基因型的患者[(22.18±0.33)kg/m2比(23.53±0.58)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67,P =0.032)。结论MC4R 基因 rs12970134多态性可能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患者体质量增加的程度有影响。
作者:张璇;曾环思;郭媛媛;杨叶雅;王知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紫杉醇化疗过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紫杉醇过敏及降低过敏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宫颈癌进行紫杉醇化疗的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 SPSS 17.0软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186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34例,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8.3%。有药物过敏史(χ2=10.667,P <0.01)和化疗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2×109/L(χ2=4.171,P <0.05)不仅是引发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而且是引发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691、2.257,均 P <0.01)。结论宫颈癌患者紫杉醇化疗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引发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是有药物过敏史和化疗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2×109/L,这两个因素也是宫颈癌患者发生紫杉醇过敏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作者:周晓芳;陈凌亚;吴烨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链霉蛋白酶用于改善胃肠减压管引流不通畅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住院治疗的不完全肠梗阻患者中出现胃肠减压管引流不畅的52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链霉蛋白酶组和常规处理组,观察处理后引流不畅改善的效果。结果链霉蛋白酶组总有效率92.3%,常规处理组总有效率69.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P <0.01)。结论用链霉蛋白酶可有效改善胃肠减压管引流不畅,效果优于常规处理。
作者:张玉梅;潘素荣;刘宝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下段皱缩缝合在多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因瘢痕子宫再行剖宫产的孕妇85例,按入院月份分为两组,单月入院为观察组,双月入院为对照组。观察组43例,修剪瘢痕后,将子宫下段薄弱的肌层组织采用皱缩缝合以加固下段的厚度,再次从两侧缝合后,中间打结缝合子宫切口。对照组42例,修剪瘢痕后,采用常规的方法缝合子宫下段切口。术后观察阴道持续出血的时间,术后42 d、3个月 B 超检查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量较对照组少[(480.55±53.75)mL比(550.14±50.45)mL],出血时间较对照组短[(21.31±6.78)d 比(30.45±5.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65、2.28,均 P <0.05)。术后3个月 B 超检查子宫切口,观察组愈合良好率为95.35%,对照组为7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 <0.05)。结论子宫切口下段皱缩缝合利于切口结构及肌层力学的恢复,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切口形态愈合的缺陷。
作者:何菊芳;李静;陈碧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对双腔管置入开胸患者拔管时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0.9%氯化钠注射液组(N 组,n =30)、右美托咪定组(D 组,n =30),两组诱导前20 min 分别持续泵注0.9%氯化钠注射液、右美托咪定,分别记录术中两组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T0与 T3时间抽取动脉血5 mL,离心冻存检测肾上素水平。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质量评分。结果D 组 T0、T1、T2、T3、T4时间点 MAP 分别为(97±15)mmHg、(102±12)mmHg、(103±11)mmHg、(98±12)mmHg、(96±13)mmHg,HR 分别为(69±9)次/min、(80±6)次/min、(90±7)次/min、(74±5)次/min、(73±6)次/min, SpO2分别为(95±3)%、(98±2)%、(98±2)%、(95±3)%、(96±2)%;N 组 T0、T1、T2、T3、T4时间点 MAP分别为(96±15)mmHg、(112±16)mmHg、(120±12)mmHg、(117±14)mmHg、(102±15)mmHg,HR 分别为(68±7)次/min、(84±8)次/min、(105±6)次/min、(89±6)次/min、(80±7)次/min,SpO2分别为(96±2)%、(98±2)%、(97±3)%、(93±3)%、(92±4)%;D 组不同时间 MAP、HR、SpO2显著低于 N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P:tT1=2.74、tT2=5.72、tT3=25.63、tT4=1.66,均 P <0.05;HR:tT1=2.20、tT2=8.91、tT3=10.52、tT4=4.16,均 P <0.05;SpO2:tT1=0.00、tT2=1.52、tT3=2.58、tT4=4.9,PT3<0.05、PT4<0.05)。D 组定向力恢复时间、躁动评分、拔管质量评分分别为(3.3±2.2)min、(1.3±0.9)分、(2.1±1.2)分,N 组分别为(5.2±2.3)min、(2.4±1.2)分、(3.2±1.4)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27、2.40、3.27,均 P <0.05)。N 组T3时间点肾上腺激素为(120±25.3)pmol/L,高于 D 组的(93.4±23.2)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4, P =0.00)。N 组镇痛药用量[苏芬太尼(60.5±9.2)μg,瑞芬太尼(3.3±0.8)mg]明显大于 D 组[苏芬太尼(40.4±10.2)μg,瑞芬太尼(2.4±0.9)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02、4.09,均 P <0.01)。结论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能提高双腔管置入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减轻心血管反应。
作者:韩利锋;高静;李雷;张少博;高彦东;郭宇峰;边步荣;张蓬勃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唑吡坦改善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将80例MMT失眠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服用唑吡坦)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每组4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4、8周末分别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研究组第4、8周末的 PSQI指数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 =-2.517,P =0.014;t =-3.611,P =0.000),研究组疗程结束后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49,P =0.026)。结论唑吡坦能有效改善 MMT 患者的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沈建根;林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胸腔内置管分别注入溶链菌制剂(沙培林)联合丝裂霉素与香菇多糖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反应。方法收集恶性胸腔积液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溶链菌制剂组和香菇多糖组。1例患者因青霉素阳性由溶链菌制剂组调整进入香菇多糖组。实际溶链菌制剂组34例,香菇多糖组36例。予置管引流干净胸腔积液后,注入溶链菌制剂+丝裂霉素或香菇多糖+丝裂霉素。记录不良反应,4周后评估疗效。结果溶链菌制剂组总有效率为85.3%,香菇多糖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 =0.822)。两组均有胸痛、发热、恶性、呕吐、外周血白细胞下降等副反应,均较轻微,未观察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胸腔内注入溶链菌制剂联合丝裂霉素或香菇多糖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副反应较小、安全性好。
作者:张益辉;任嘉玮;张庆文;杨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外生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 CSP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行经阴道 CSP 病灶切除术14例(A 组),经腹 CSP 病灶切除术14例(B 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20例(C 组),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A 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短,C 组次之(与 A 组比较, t =6.8、6.5、0.62),B 组时间长(与 A 组比较,t =7.2、14.9、6.2);B 组有1例输血患者;血 HCG 恢复时间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费用 A 组低,B 组次之(t =3.1),C 组高(t =0.72);C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3例,15.0%),A 组次之,B 组高(7例,50.0%)。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 CSP 具有微创优势,且能够大程度地修复子宫形态,使其保留生育功能。
作者:张慧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的含量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46例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者57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尿酸含量分别为(17.82±3.12)μmol/L、(321.42±79.42)μmol/L,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尿酸含量分别为(10.12±3.05)μmol/L、(420.15±70.18)μmol/L,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t =12.608,P <0.01),而血清尿酸含量低于对照组(t =6.692,P <0.01);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18.86±3.12)μmol/L]高于早期患者[(16.16±3.04)μmol/L](t =2.378,P <0.05);帕金森患者的血清 Hcy 的含量与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 =0.462,P =0.037)。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含量变化与帕金森病的发生有关。
作者:高忠明;姜海波;何吉庆;卢晓东;王小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子宫体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7例子宫体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子宫体癌肉瘤中Ⅰa/Ib 期3例、Ⅱ期4例、Ⅲ期8例、Ⅳ期1例。Ⅰ~Ⅱ期、Ⅲ~Ⅳ期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5%、11.1%,其中 I 期3年生存率达100.0%,Ⅰ~Ⅱ期、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7.5%、0.0%。单因素分析提示分期影响预后。结论子宫体癌肉瘤患者的预后与手术病理分期相关。
作者:刘海英;赵广章;崔巍;谷振芳;李扬;李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的严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2例(26足),充分暴露内外侧距下关节面,恢复距下关节面,钻入克氏针恢复跟骨角,行充分植骨填充复位后遗留的缺损,外侧使用跟骨解剖钢板及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22个月,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定,平均87分。22足正常愈合,4足延迟愈合,无切口皮肤坏死,无感染患者,无血管神经损伤患者。结论内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能充分暴露内外侧骨折,且有利于内外侧关节面及跟骨外形的复位,减少畸形愈合及行走足跟痛的发生。
作者:潘杨;谭云;冉隆万;朱政炜;刘小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及门诊患者602例,将患者按随机列表法分为传统组(288例)及改良组(314例),在结肠镜检查前4 h 以不同的方式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盒。内镜医师行单盲 Bosdon 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问卷调查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记录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前后的心率、血压及血电解质、血糖情况。结果传统组、改良组 BBPS 评分总分分别为(7.03±1.24)分、(7.82±1.12)分,改良组显著高于传统组(t =2.259,P <0.05);口感评分为(1.89±0.07)分、(1.25±0.09)分(t =2.624,P <0.05),完全服用率为90.28%、95.86%(χ2=7.375,P <0.05),愿意再服率为88.54%、93.95%(χ2=5.566,P <0.05),改良组均显著优于传统组;两组不良反应评分为(2.58±0.07)分、(2.22±0.09)分,改良组明显低于传统组(t =2.068, P <0.05)。两组肠镜检查时间分别为(10.78±4.34)min、(9.89±1.77)min,改良组略短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766,P >0.05)。结论改良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方式不仅提高了肠道清洁的满意度,并且在准备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高,舒适度佳,痛苦少,接受度高,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肠道准备方式,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霞;夏晨梅;金玲肖;钟玉芬;胡丹红;陈旭英;谢海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0例 DPN 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功能、多伦多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度分别为(1.22±0.24)mPs/s、(43.29±10.35)%,对照组分别为(1.41±0.36)mPs/s、(60.71±14.55)%,两组血液黏度以及血小板聚集度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 =3.195、4.205,均 P <0.05);观察组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分别为(48.73±2.57)m/s、(47.13±2.68)m/s、(42.18±2.52)m/s、(42.57±2.48)m/s,对照组分别为(44.58±2.37)m/s、(43.94±2.62)m/s、(39.14±2.16)m/s、(38.54±2.19)m/s,两组胫神经MNCV、SNCV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 =5.527、6.239、4.431、3.197,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多伦多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分别为(6.28±1.13)分、(8.12±3.99)分,对照组分别为(4.04±1.08)分、(4.28±3.23)分,两组多伦多评分以及中医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152、3.477,均 P <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西药治疗 DPN,能够标本兼治,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爱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小儿肠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儿科门诊诊治的肠道感染性疾病患儿1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儿科体检的健康儿童1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患儿临床资料以及流行病学资料,比较患儿在年龄、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感染类型的例数,然后行发病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分析,并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1岁患儿105例(58.3%),年龄1~3岁患儿37例(20.6%),年龄>3岁患儿38例(21.1%),年龄<1岁患儿所占比例与另外两组患儿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6.19,均 P <0.05);在地域上,来自农村117例,来自城市63例,农村发病率为65.0%,城市发病率为35.0%,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2,P <0.05);在感染类型上,肠外感染24例,细菌感染75例,病毒感染81例,肠外感染率为13.3%,细菌感染率41.7%,病毒感染率45.0%,肠外感染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肠外感染与细菌感染比较,χ2=4.571,P =0.024;肠外感染与病毒感染比较,χ2=5.190,P =0.021,均 P <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显示,儿童饭前、便后洗手,父母便后洗手,餐具是否消毒,是否勤剪指甲,室内是否有苍蝇与小儿肠道感染性疾病发病有关(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发现,餐具不消毒和室内有苍蝇的 OR 值>1,属于危险因素,而勤剪指甲、儿童便后洗手和饭前洗手的 OR 值<1,属于保护因素。结论小儿肠道感染性疾病多发于<1岁的婴儿,发病具有时空分布性,多为病毒和细菌性感染,并且儿童饭前洗手、便后洗手,父母便后洗手,餐具是否消毒,是否勤剪指甲,室内是否有苍蝇与小儿肠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相关,而且餐具不消毒和室内有苍蝇属于危险因素,而勤剪指甲、儿童便后和饭前洗手属于保护因素。
作者:罗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持续正压通气(CPAP)与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两种通气模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中重度 OSAHS 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CPAP 组50例,采用 CPAP 通气模式;BiPAP 组50例,采用 BiPAP 通气模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血脑钠肽(BNP)、内皮素-1、一氧化氮(NO)、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CRP 水平变化及多导睡眠检测(PSG)相关指标、心脏结构和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氧分压、BNP、内皮素-1、NO、MMP-9、CRP、PSG 相关指标、心脏结构和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6个月后,CPAP 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氧分压、BNP、内皮素-1、NO、MMP-9、CRP 分别为(79.83±11.47)次/min、(114.06±11.45)mmHg、(72.44±7.38)mmHg、(97.6±1.45)%、(93.17±1.86)mmHg、(110.78±38.32)ng/L、(17.58±2.07)ng/L、(8.55±0.55)μmol/L、(372.73±189.00)μg/L、(3.34±2.29)mg/L,体质量指数、Epworth 嗜睡评分(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低氧和分别为(23.87±1.59)、(0.98±0.70)分、(0.65±0.30)、(94.04±1.62)%,主动脉内径(AO)、左心室内径(LA)、右心室内径(R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别为(31.52±2.17)mm、(31.19±1.09)mm、(20.86±1.69)mm、(61.13±5.02)%、(20.74±5.49)mmHg;BiPAP 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氧分压、BNP、内皮素-1、NO、MMP-9、CRP分别为(80.96±8.56)次/min、(114.58±9.34)mmHg、(71.67±8.57)mmHg、(96.96±1.43)%、(94.52±1.66)mmHg、(87.63±28.33)ng/L、(17.76±2.20)ng/L、(8.54±0.52)μmol/L、(359.63±268.95)μg/L、(4.96±2.00)mg/L,体质量指数、ESS 评分、AHI、夜间低氧和分别为(24.15±1.65)、(0.85±0.75)分、(0.58±0.19)、(94.50±1.18)%,AO、LA、RV、LVEF、PASP 分别为(31.73±1.57)mm、(31.97±1.12)mm、(21.58±2.43)mm、(62.24±5.79)%、(21.45±3.76)mmHg,在氧分压、BNP、MMP-9、CRP、ESS 评分、AHI、LA、LVEF 等指标方面,BiPAP 模式优于 CPAP 模式(t =2.13、4.32、3.56、4.153、1.39、4.93、2.58、4.36,均 P <0.05)。结论BiPAP 模式与 CPAP 模式均可改善 OSAHS 患者心血管功能,改善低通气症状,减低肥胖,但在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血管功能方面,BiPAP 模式优于 CPAP 模式。
作者:水跃翔;童海燕;赵顺金;鲍绪新;杨惠芳;滕丽仙;杨婷;祝茂仙;吴杨;吴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云南省大理州布鲁菌病流行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3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8例;农民37例,兽医5例,教师1例。42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牛羊接触史,1例无明确的牛羊接触史。主要表现发热,可伴有畏寒、头痛、关节痛、腰痛、消瘦、肝脾肿大等。实验室常规检查无特异性,SAT 检测30例,阳性率100.0%;血培养28例,23例阳性,阳性率82.1%。41例成年患者采用利福平+四环素或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或头孢类药物联合治疗,疗程6周;2例儿童服用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唑治疗6周,好转率100.0%,均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大理地区散在流行布鲁菌病,其临床表现及感染途径多样化,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张国丽;苏慧勇;杨磊;周俊;尹光芝;姚正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和依那西普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4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治疗,治疗1年后观察患者影像学进展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后,髋关节平片显示,2级患者中38例改善为1级,3级患者中16例改善为2级,4级患者均无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RF =11.238,FBP =17.042,FRP =7.346,FGH =9.305,FVT =-5.811,FRE =6.529,FSF =7.018, FMH =14.203,均 P <0.05)。治疗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mSASSS)有一定程度增高,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194,P >0.05)。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生理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BASDAI =3.871,FPCS =8.327,FMCS =6.191,均 P <0.05)。PCS 和MCS 与 mSASSS 无明显相关性(r =0.219,r =-0.118,P >0.05),但与 BASDAI 相关(r =-0.792, r =-0.813,P <0.05)。结论氨蝶呤和依那西普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生活质量高的患者仍需 X 线检查随访。
作者:温进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第一周、第二周)三种敷料(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自制纱布敷料)对于监护室持续无创通气老年患者鼻面部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浙江医院监护室120例长期持续无创通气(每天无创通气时间≥22 h,无创通气天数≥14 d)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A、B、C 组,每组40例,A 组患者使用泡沫敷料,B 组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C 组患者使用自制纱布敷料,分别于第一周、第二周对比三组患者鼻面部压疮的发生率,观察三种敷料在不同时期对于鼻面部压疮的预防效果。结果持续无创通气第一周,三组患者分别发生鼻面部压疮1、2、4例,预防压疮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4, P =0.346);持续无创通气的第二周,三组患者分别发生鼻面部压疮3、10、10例,A 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B 组和 C 组(χ2=5.271,P =0.038)。结论若监护室老年患者持续无创通气≤7 d,应用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自制纱布敷料均可有效预防面部压疮;若持续无创通气>7 d,推荐应用泡沫敷料预防面部压疮。
作者:邵晓露;胡才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行动研究实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宣教方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自我管理的依从性,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功能不良率。方法对2014年3~10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血透中心血透的17例新置带涤纶套的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透析导管日常维护行为指导,根据Lewin 提出的行动研究理论,以计划、行动、考察、反思4个步骤进行螺旋式循环,通过询问法评估患者导管自我维护依从性及统计12个月内导管功能不良率,评价宣教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行动研究实践8周,共完成3轮循环,经过完善宣教小组管理方法,改进宣教方法,调整宣教时间,细化护理程序,家庭支持系统,多学科协作等,使患者对透析导管自我维护认知程度得到提高,活动的依从性提高,导管功能不良率明显下降。结论该研究制订的透析导管护理宣教方案经过行动研究实践的修改及完善,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自我管理的依从性,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功能不良率。
作者:洪成波;江瑞;姚小波;陈柳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癌痛示范病房“三阶梯”止痛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癌痛治疗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该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 系统),统计分析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癌痛病房癌痛治疗药物的应用数据。结果该院癌痛治疗药物金额占比以第三阶梯药物为主,根据用药频度(DDDs)排序,塞来昔布>曲马朵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塞来昔布多用于辅助用药;曲马朵缓释片金额占比和 DDDs 下降,符合目前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弱化二阶梯药物趋势;第三阶梯主要以羟考酮缓释片为主,金额占比和 DDDs 呈增长趋势。2014年麻醉处方合格率为93.5%、癌痛治疗病历合格率为80.5%,2015年麻醉处方合格率提高至97.5%,病历合格率提高至91.5%。结论该院癌痛病房癌痛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基本规范,遵循口服给药、按阶梯用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的原则。
作者:徐象威;李如雅;吕向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经典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经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表现诊断的所有单性ASD 患者45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治疗者(封堵组)20例,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经典外科手术组)25例,进行年龄、性别、体质量、平均手术后住院天数、体外循环时间、输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年龄(t =0.40)、体质量(t =1.64)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小切口微创封堵组女性比例较高(χ2=9.45,P <0.05),封堵组与经典外科手术组比较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短(t =11.11,P <0.05)、引流量更少(t =81.68,P <0.05)、切口长度明显缩小(t =22.51,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 >0.05),且经胸小切口封堵组无体外循环手术及输血。结论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是治疗继发孔 ASD 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马骏;罗鑫;张华炜;吴健;廖崇先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体外深部热疗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行腹腔镜联合体外深部热疗治疗的盆腔脓肿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76.8%,手术时间平均51 min,术后平均住院5.1 d,术后均行体外深部热疗;术后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32例要求生育的患者保留输卵管,于术后1~3个月行双侧输卵管造影术,20例通畅,8例输卵管通而不畅,4例输卵管完全堵塞。结论腹腔镜联合体外深部热疗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诊疗手段,有利于保护患者生育功能,对于年轻未生育患者尤为适用。
作者:朱琳妹;王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估住院老年脆性骨折患者骨折好发部位以及骨折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依据骨折与否将293例研究对象分为骨折组(n =140)和健康对照组(n =153),比较两组年龄、体质量、血红蛋白及骨折部位等。结果骨折组年龄(74.04±8.58)岁,健康对照组年龄(74.77±8.14)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43,P >0.05);140例骨折患者中股骨颈骨折51例,占36.4%;股骨转子间骨折57例,占40.7%;其他部位骨折32例,占22.8%;骨折患者分为60~75岁(n =62)以及>75岁两组(n =78),>75岁组股骨颈骨折所占构成比为37.2%,股骨转子间骨折构成比为52.6%;而60~75岁组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构成比分别为35.5%、2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37,P <0.01);骨折组血红蛋白(117.44±20.25)g/L、血浆白蛋白(34.96±4.95)g/L、体质量(60.81±10.63)kg、体质量指数(22.83±3.54)kg/m2;健康对照组血红蛋白(136.99±17.10)g/L、血浆白蛋白(37.27±5.85)g/L、体质量(64.47±11.23)kg、体质量指数(24.24±3.88)kg/m2,骨折组较健康对照组下述指标低:血红蛋白(t =-8.908)、血浆白蛋白(t =-3.619)、体质量(t =-2.837)、体质量指数(t =-3.2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血磷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47,P <0.05);血钙(t =0.630)以及血碱性磷酸酶(t =-0.5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住院老年脆性骨折患者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所占比例较大;较差的营养状态,如低血红蛋白、低血浆白蛋白、低体质量、低体质指数是老年人脆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素艳;赵伟;曾力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血液透析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0.9%,上消化道出血23例(82.1%),下消化道出血5例(17.9%)。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中胃食管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渗血15例(65.2%),消化性溃疡8例(34.8%),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为66.7%(12/18)。消化道出血发生在血液透析进行3个月内10例(35.7%)。应用深静脉置管进行透析13例(46.4%),动静脉内瘘15例(53.6%)。出血患者预后,23例(82.1%)继续进行血液透析治疗,2例(7.2%)转为腹膜透析,3例(10.7%)死亡。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消化道出血以上消化道出血居多,以胃食管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渗血为主,Hp 感染率较高,1/3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发生在血液透析3个月内,内科综合治疗联合无肝素透析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朱颖辉;李国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新型鼻内镜评分系统(DIP)评分在慢性鼻窦炎行内镜手术患者中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采用 Messerklinger 术式进行慢性鼻窦炎内镜手术,并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患者录制侧鼻腔录像,观察组对其患者录像采用 DIP 内镜评分方案,对照组对其患者采用 Land-Mackay CT 评分方案,并对其评分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种评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比发现,术前 Land-Mackay CT 评分与 DIP 内镜评分呈正相关性(r =0.937,P <0.05);术后3个月 Land-Mackay CT 评分与 DIP 内镜评分也呈正相关性(r =0.546,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在术前术后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0.435,P <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72.9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35,P <0.05)。结论DIP 内镜评分方案在慢性鼻窦炎行内镜手术患者中有着较好的评估效果。
作者:逯国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肿瘤周围多点注射纳米炭对≤5 mm淋巴结(微小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患者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25例术前24 h 肿瘤周围注射纳米炭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研究组),25例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对切除微小淋巴结的数量及阳性微小淋巴结的数量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每例平均清扫微小淋巴结(23.60±4.61)枚、(14.60±5.16)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47,P <0.05)。研究组、对照组每例平均清扫阳性微小淋巴结(5.80±1.49)枚、(2.89±1.66)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1,P <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肿瘤周围多点注射纳米炭不仅可以清除更多微小淋巴结,而且可以清除更多转移的阳性微小淋巴结,从而提高根治程度,并对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及术后综合治疗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刘汇明;丁洪华;燕璐璐;刘世江;郑丽萍;刘翠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3.0T MRI超清扩散成像技术(RESOLVE DWI)与传统全视野扩散加权成像(f-FOV DWI)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1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利用3.0T MRI 扫描仪行常规盆腔 MRI 平扫、RESOLVE DWI 与 f-FOV DWI 扫描(b =1000 s/mm2);分别测量 RESOLVE 与 f-FOV DWI 图像中卵巢肿瘤实性成分的 ADC 值,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利用4分法对图像中卵巢肿瘤显示效果进行主观评分,利用 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SOLVE DWI 对卵巢肿瘤显示主观评分(3.62±0.44)分,f-FOV DWI 主观评分(2.93±0.51)分,RESOLVE DWI 对卵巢肿瘤显示主观评分高于 f-FOV DWI,差异有统计学意(Z =-3.787,P <0.05);RESOLVE DWI 卵巢肿瘤平均 ADC 值为(0.824±0.157)×10-3 mm2/s, f-FOV DWI 平均 ADC 值为(0.775±0.147)×10-3 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38,P >0.05)。结论在卵巢肿瘤 MRI DWI 检查中,与 f-FOV DWI 相比,RESOLVE DWI 可获得更高空间分辨率,更高图像质量,并可获得准确的定量参数值。
作者:相世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在三峡库区人群中的基因型分布及其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妇科门诊行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的20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宫颈管内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细胞进行 HPV DNA 分型检测,对 HPV 阳性患者采用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 TCT 检查异常的患者进行电子阴道镜下病理活检,以病理活检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 HPV 在不同年龄人群和不同宫颈病变程度中的分布。结果在不同年龄组中,≤20岁组患者的高危型 HPV 阳性率为19.7%,显著高于>20~30岁、>30~40岁和>40~50岁组的14.4%、13.9%、15.0%(χ2=4.259、5.724、3.988,均 P <0.05),但与>50岁组的1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4,P >0.05)。高危 HPV 混合感染组和低危 HPV 感染组在≤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和>50岁组患者HPV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9、1.021、0.968、0.736和0.668,P >0.05)。HPV 高危型组中,HPV类型单一感染在≤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和>50岁组的概率远大于多重感染(χ2=4.213、3.894、4.256、5.330、5.666,均 P <0.05)。各年龄组患者感染的 HPV 高危型以 HPV16、HPV52、HPV58型为主,而低危型则以 HPV43型为主。>30~40岁组感染高危型 HPV 患者的宫颈病变类型以宫颈炎为主,40岁以上组感染高危型 HPV 患者的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结论对不同年龄段女性进行 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病变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明钜;毛世华;范玲;谭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液体复苏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选择机械通气的 SAP 患者43例,行补液试验,监测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指数(CI)及 PET CO2],评估 PET CO2的变化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选43例 SAP 患者,31例有容量反应性,12例无容量反应性。有反应者与无反应者相比心指数变化(ΔCI)增加[(0.9±0.3)比(0.2±0.3),t =3.24,P <0.05]、ΔPET CO2增加[(4.1±1.9)比(0.7±1.2),t =4.01,P <0.05]。ΔPET CO2与ΔCI 呈正相关(r =0.74,P <0.05)。ΔPET CO2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872(95% CI 0.754~0.923,P <0.05),以5%为界ΔPET CO2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9.5%。结论补液试验后ΔPET CO2的变化可以有效评估 SAP 患者液体复苏时的容量反应性。
作者:柳彦涛;李叶宁;周文静;徐欢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分型及对应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7例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基底、基底间距离及对称性等因素进行临床分型并探讨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结果37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5.2岁,平均病程1.8年。临床分型:Ⅰ型:双侧肿瘤同基底33例(Ⅰa 型:双侧对称8例,Ⅰb 型:双侧不对称25例);Ⅱ型:双侧肿瘤异基底4例(Ⅱa 型:相距较远2例;Ⅱb 型:相距较近2例)。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5例,Simp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6例,完全切除率86.5%(32/37)。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平均随访35.8个月,未见复发患者。结论根据肿瘤基底、基底间距离及对称性等因素对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进行临床分型,对指导手术方案制定,提高手术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时录;魏静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下超短效与短效胰岛素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55例。研究组给予超短效胰岛素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对照组给予短效胰岛素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治疗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睡前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 FPG、2 h PG、睡前血糖分别为(6.01±1.06)mmol/L、(7.90±0.50)mmol/L、(7.13±0.95)mmol/L,对照组分别为(5.98±1.04)mmol/L、(7.91±0.48)mmol/L、(7.14±0.94)mmol/L,两组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 =9.843、23.669、13.569,9.683、22.881、13.710,均 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分别为(5.59±1.30)d、(39.98±11.01)u/d,对照组分别为(6.98±1.40)d、(51.89±11.97)u/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825、5.431,均 P <0.05);研究组血糖均值、血糖标准差、血糖≥10.0 mmol/L 时间百分比、血糖≤3.9 mmol/L 时间百分比分别为(5.95±0.61)mmol/L、(1.28±0.25)mmol/L、(14.16±2.13)%、(6.35±1.45)%,对照组分别为(6.59±0.94)mmol/L、(1.54±0.29)mmol/L、(15.15±2.14)%、(7.96±1.4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236、5.036、2.432、5.883,均 P <0.05)。结论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准确可靠,与短效胰岛素相比,超短效胰岛素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更好。
作者:董海燕;尤巧英;俞利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成年人厚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对11例成年人厚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采用手术等治疗措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前血肿量约60~110 mL,术后血肿清除或基本清除,均好转出院。11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法,均预后良好。头颅 CT、MRI 随访11例,恢复正常10例,术后对侧局限性硬膜下积液1例,经锥颅置管引流好转。结论合理选择开颅手术治疗成年人厚壁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满意,可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杰;李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检测重度哮喘患儿血清Toll样受体1(TLR1)、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1(NOD1)、Dectin及结合膜蛋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的表达,探讨模式识别受体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标本来自45例重度哮喘患儿(哮喘组),分别在急性期、恢复期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NOD1、TLR1、Dectin 和 sCD14的蛋白浓度,并与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哮喘组急性期血清 NOD1、TLR1、Dectin、sCD14蛋白浓度分别为(65.53±19.95)ng/mL、(10.46±3.35)ng/mL、(80.38±19.51)ng/mL、(4.51±1.29)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57±9.64)ng/mL、(5.54±1.49)ng/mL、(47.37±15.16)ng/mL、(2.21±0.68)ng/mL](t =11.57、8.63、7.82、9.95,均 P <0.01)。哮喘组恢复期血清NOD1、Dectin、sCD14蛋白浓度分别为(39.67±11.25)ng/mL、(60.04±16.76)ng/mL、(3.38±0.97)ng/mL,均显著低于急性期(t =8.19、6.32、5.42,均 P <0.01);而 TLR1的蛋白浓度[(9.51±3.19)ng/mL]与急性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7,P >0.05)。NOD1与 CD14的表达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 =0.49,P <0.01)。结论重度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清模式识别受体 NOD1、TLR1、Dectin 和 sCD14的表达水平升高,恢复期下降,它们可能协同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
作者:罗丽丹;王恩智;童夏生;罗冬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医联体是建立分级诊疗、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实现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司其责的有效举措。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构建了半紧密型医联体,包括建立联合管理平台、联合诊疗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互通平台、技术帮扶平台、健康促进平台,并取得一定实效。后提出医联体要稳步推进应实现区域信息一体化、建立有效的激励分配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医保政策。
作者:黄培;钱红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Teach-back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4例CHF 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采用 Teach-back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干预前后采用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行为改变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总分为(60.2±6.5)分,高于干预前[(49.7±10.4)分]及对照组干预后[(51.6±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36、5.97,均 P <0.05)。结论Teach-back 可提高 CHF 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王艳;杨开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高等医学教育是我国培养医学人才的主要形式,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逐年降低的今天,执业医师考试无疑变成了我国医学教育的风向标。透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折射出医学教育的很多不足。本研究旨在通过参照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发现目前国内本科高校中医类专业《推拿学》教学模式的不足,整理出一套针对中医类专业《推拿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与业内探讨,希望为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基础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宇;彭丁丁;李宗霖;张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易发生阑尾穿孔、早产、流产,严重影响母儿安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查体及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一旦明确诊断,原则上应积极手术治疗,但也可根据病情变化灵活掌握。手术方式可选择开腹手术为主,目前腹腔镜手术在妊娠期阑尾炎的治疗上已证明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范昊;白雪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