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36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下眼睑缘切口联合口内入路,暴露眶下缘、眶外侧壁、颧牙槽嵴以及颧弓骨折端,复位后对前3处骨折端行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3-12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其面形、咬合功能及局部感觉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下眼睑缘切口联合口内入路能充分显露颧眶复合体骨折部位,3点固定能有效恢复面部三维结构.下眼睑缘切口能有效地解决颧眶复合体骨折病例的眼部症状.
作者:曹钟义;钱永;习伟宏;邵益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重症、危重型重症肌无力的综合性处理经验.方法 对47例重症、危重型重症肌无力采用小剂量溴吡斯的明、血浆置换、手术、呼吸机辅助治疗.结果 47例中围术期发生肌无力危象3例,1例气管切开;手术后1-9个月上呼吸道感染、突然停服溴吡斯的明诱发肌无力危象3例,再入院血浆置换,其中1例气管切开.全组病例无死亡.结论 重症、危重型重症肌无力应该采用小剂量溴吡斯的明、血浆置换、手术、呼吸机辅助及后期药物调整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作者:柳阳春;徐全;章晔;林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睑球黏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手术治疗9例不同原因的睑球黏连患者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经平均6个月随访观察,所有病例结膜上皮化效果满意,9例眼球黏连手术后完全治愈,1例因双眼包扎诱发青光眼,睑球黏连未见复发.结论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睑球黏连安全、有效.
作者:赵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拉西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09年9月使用拉西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152例,初始服拉西地平4mg/d,2周后血压下降不满意,即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时,增加剂量为6mg/d,再观察2周.结果 4周末显效率为63%(96/152),有效率为29%(44/152),总有效率为93%.不良反应少见,仅4例(2.6%)出现面色潮红,4例(2.6%)有轻度头胀,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 拉西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良好效果,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周四清;邓志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D组右美托咪定组(20例),C组0.9%氯化钠对照组(20例).观察麻醉效果并记录颈丛阻滞前(T0)、切皮(T1)、分离腺瘤(T2)、手术结束 (T3) 等各时点的SBP、DBP、HR.结果 D组麻醉效果优于C 组(P<0.05).D组各时点SBP、DBP、HR较平稳.C组T1、T2、T3各时点SBP、DBP、HR较T0明显升高(P<0.05),D组T1、T2、T3各时点SBP、DBP、HR较C组明显下降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其镇静、镇痛作用好,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余小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手术方法联合中西医药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外伤性复合性眼病,以观察中药、西药及手术治疗的时机、优势及其效果.方法 对224例复合性眼外伤患者采用手术方法联合中医辨证分型分期、西药对症处理.结果 224例治疗后视力提高至0.4以上的占28.6%,有效者占41%,无效者为30.4%,总有效率为69.6%.结论 采用手术方法联合中西医药治疗外伤性复合性眼病具有效果好、后遗症少等优点.
作者:董启云;陈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开放与限盐饮食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72例随机分为开放饮食组与限盐饮食组,其余利尿、放腹水等措施相同,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在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腹水治疗效果及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的改善、血钠、尿钠、尿量的改变、腹水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肾功能损害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上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 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开放饮食能改善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并降低低钠血症、肾功能损害、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有利于腹水的消退和疾病的恢复.
作者:高健群;熊良圣;郭玉华;雷爱春;谢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的改变.方法 对50例心肌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等有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心梗塞死者各项指标均增高,其中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 血液流变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是诱发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姚涛;吴达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中风专科收治的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84例,脑梗死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胡志辉;高梅兰;李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修补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阴茎皮肤脱袖套样术式修补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合并包茎1例,包皮过长4例,同时行包皮环切术;6例B超不能定位,2例合并尿道损伤,3例2处以上裂口,均彻底修补裂口;8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阴茎皮肤脱袖套样术式能同时行包皮环切术,对B超不能明确海绵体损伤部位、程度患者效果更佳.
作者:曾照锋;蒙在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急性加重的原因.方法 对97例慢性心力衰竭中症状急性加重89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观察时间2年.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急性加重常见原因为肺部感染.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但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心肌细胞进一步损害,还应加强对引起症状急性加重的原因分析,并及时纠正.
作者:吴敏;徐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美常安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在调整饮食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3g,每日3次,共4周;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美常安胶囊(北京韩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5g,每日3次,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公司生产)1粒,每日1次,早上服,共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美常安和黛力新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两种不同入路侧隐窝注射消炎镇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4例经小关节内缘入路,B组96例经椎板外切迹入路,两组注射药物相同.结果 经小关节内缘入路注射给药组(A组)有效率、优良率分别为87.5%、74.04%,B组的有效率、优良率分别为85.42%、70.83%.结论两组不同入路侧隐窝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获得较满意疗效,椎板外切迹入路较小关节内缘入路操作相对简单、容易掌握,相关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建成;丁立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制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在小儿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小儿肾结石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均在B超引导定位下,采用自制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对患儿施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肾盂内压,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均为一次一个通道取石,取石时间平均27min,术中肾盂内压为2.5±6.1mmHg之间,结石取净率为94.7%,出血量少.无尿瘘、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自制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对患儿施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时间短,肾盂低负压,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钟久庆;宋乐明;刘泰荣;秦文;郭树林;彭作锋;杜传策;朱伦锋;姚磊;胡敏;黄建荣;杨忠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镍铬合金烤瓷牙与钴铬合金烤瓷牙临床生物性能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2006年门诊426例就诊病人,使用镍铬、钴铬合金作烤瓷牙修复体的临床资料.结果 426例共1420颗牙,镍铬、钴铬合金各710颗,在5年临床观察随访中发现引起牙髓病变、牙龈着色萎缩、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能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 在两种金属烤瓷修复体临床应用中,钴铬合金有明显的优异性能,不管是机械性能还是生物学性能都非常突出.
作者:刘晔;雷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2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25例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中,69例出现肺外损害,发生率为30.7%.结论 支原体肺炎可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以消化系统为常见.
作者:左洪;熊厚伸;帅可鑫;黄恒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方法 6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病程为3个月以上,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加巴喷丁基础上采用中医疗法,B组仅口服加巴喷丁,采用自觉疼痛发作几率来评估疼痛程度.观察用药后2周、4周、6周的疼痛的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有效率分别为61.76%和31.35%,治疗后4周有效率分别为70.59%和41.18%,6周的有效率各为76.47%和44.12%,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推广运用.
作者:范永龙;蔡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金属钛夹在内镜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治疗组应用Olympus GIF260电子胃肠镜、Olympus钛夹(MD850型)及推送器(HX-5LR-I)钛夹止血治疗消化道出血121例;对照组应用内镜下喷洒冰盐水+凝血酶治疗消化道出血96例.结果 治疗组12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经内镜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即时止血率100%,止血率达98.3%,同期对照组9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下喷洒冰盐水+凝血酶治疗,即时止血率89.6%,有效止血率85.4%.结论 内镜金属钛夹止血效果明显,治疗后复发率低,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可减轻了家庭、单位和社会的负担用.
作者:李兴;文剑波;文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治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5例不同妊娠时期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在硬外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有3例术后放置烟卷引流.无孕产妇死亡,流产1例,新生儿窒息1例,新生儿死亡1例.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者,应及早作出诊断,及早手术治疗.
作者:吴承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异丙酚用于烧伤换药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50例Ⅱ0烧伤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10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换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异丙酚可有效的缓解烧伤换药的创面疼痛.
作者:张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股骨干骨折的康复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股骨干骨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临床骨科治疗,治疗组行康复运动治疗.结果 疗效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需治疗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康复运动治疗股骨干病人的疗效优于单纯临床骨科治疗.
作者:邹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治疗慢性泪囊炎吻合瓣制作的经验.方法 202例245眼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先制作泪囊瓣再切取鼻黏膜瓣,采用甲基纤维素填充泪囊,中鼻道骨孔区黏膜顶切法制作泪囊鼻腔吻合瓣.结果 经随访6~18个月,242眼溢泪、溢脓症状消失,2眼再次手术痊愈,1眼有溢泪,泪道冲洗通畅,无需处理.结论 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先行制作泪囊瓣再切取鼻黏膜瓣,采用甲基纤维素填充泪囊,中鼻道骨孔区黏膜顶切法,能提高泪囊、鼻黏膜的解剖清晰度,使吻合瓣制作准确、完整,能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周华;严蓓莉;黄叶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目前门诊及住院患者尿路感染情况.方法 对126例尿路感染病人的性别发病率、门诊及住院病率、尿路感染类型、病原菌种类进行分析.结果 尿路感染女性发病率(69.84%)高于男性(30.16%);与门诊比较,住院患者无症状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明显增多且革兰氏阳性致病菌的比例较高.结论 无症状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多见于住院患者且其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所占比例较高.
作者:傅艳群;兰垂秋;周冬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诺扬联合凯芬应用于老年患者胸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90例ASAI~Ⅲ级行胸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予气管导管拔出后行静脉镇痛:N组,诺扬0.16 mg/kg+生理盐水至100ml;K组,凯芬4mg/kg+生理盐水至100ml;NK组,诺扬0.08mg/kg +凯芬2mg/kg+生理盐水至100ml.参数设定:负荷剂量5ml,持续输注量2ml/h;PCA 量0.5ml,锁定时间15 min.对气管导管拔出后2h、6h、24h、48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效果、Ramsay评定镇静效果,及6h咳嗽时的VAS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NK组术后6h后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明显低于N组和K组(P<0.05); K组和NK组术后6h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N组(P<0.05);NK组的不良反应少.结论 诺扬联合凯芬用于老年患者胸部手术术后镇痛,即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还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了满意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
作者:周绪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近3年来共13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节区及脑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治疗组75例和开颅手术治疗组6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微创组总有效率94.7%,优于开颅组84.9%;开颅组死亡率为16.1%,微创组死亡率5.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微创技术适应症相对可放宽,术后脑损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
作者:曾晓华;黄万龙;钟富军;李安华;邓锋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洛铂与奥铂治疗复发转移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60例放疗和化疗后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洛铂和奥铂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评定、中位生存时间、CBR评价、毒性反应.结果 完成两个周期化疗时,两组患者毒性反应中血小板下降发生率、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而其两组间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CBR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洛铂和奥铂对复发转移结直肠癌有一定疗效,两者近期疗效相当;但两者毒性反应不同:洛铂主要为血小板下降,奥铂主要是神经毒性反应.
作者:童华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研究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on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与标准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一期多通道治疗铸型结石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2月期间,选取54例铸型结石患者进入随机对照实验,其中MPCNL组29例,PCNL组25例,分别行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结果 MPCNL 组结石清除率89.7%,PCNL组结石清除率68%;MPCNL组24.1%患者需要辅助治疗,而PCNL组60%患者需要辅助治疗;总的并发症发生率,MPCNL组为37.9%,PCNL组为52%.结论 在并发症相似的情况下,MPCNL一期多通道治疗铸型结石较PCNL结石清除率高,患者需要辅助治疗少,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周鸿益;邹安荣;林志铭;钟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16例确诊为骨髓转移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白细胞计数增高3例(占18.75%),贫血12例(占75%),血小板数量减少8例(占50%),骨痛14例(占87.50%),发热7例(占43.75%),乏力6例(占37.50%),淋巴结肿大6例(占37.50%),出血4例(占25%),外周血涂片见幼稚细胞2例(占12.50%),铁蛋白增高13例(占81.25%),碱性磷酸酶增高13例(占81.25%),乳酸脱氢酶(LDH)增高8例(占50%),血沉增高7例(占43.75%),MRI检查发现骨质破坏及异常信号灶、病理性骨折3例(占18.75%).骨髓涂片或活检发现成团的癌细胞.结论 骨髓象的检查能为骨髓转移癌的诊断提供细胞学依据.
作者:杨烨毓;汤爱萍;李慧慧;余莉;杨碧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 50例ASA I-II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0.25%罗哌卡因30ml+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观察组(B组):0.25%罗哌卡因30ml+芬太尼1μg/kg,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痛觉开始恢复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观察手术开始、10、20、30、60min的生命体征(BP、HR、SPO2);术后2、6、12、24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 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痛觉开始恢复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B组术中BP、HR比A组更平稳(P<0.05),SPO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不同时点VAS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以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完善镇痛效果,患者血压、心率更平稳.
作者:蔡爱球;蒋民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d,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脑钠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周,脑钠肽有所改善(P<0.05),2周后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 前列地尔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
作者:张崇;陈志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56例(156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重度角膜水肿2例,均为核硬而大,出核困难所致.中度角膜水肿17例,为撕囊和挽核过程所致.后囊膜破裂12例,其中手术操作所致8例,过熟期白内障所致3例,外伤性白内障所致1例.虹膜出血3例,其中并发性白内障所致2例,手术误伤虹膜所致1例.晶体脱位2例,为后囊膜破裂所致.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并发症主要为后囊膜破裂及角膜水肿.原因有患者自身的,更多的是手术操作不当引起.
作者:方建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都昌县产前检查的现状.方法 采取问卷方式收集临床信息.孕产妇入院后由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登记,所获资料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孕产妇早期产前检查率为63.22%,产前检查次数超过1次的为99.43%高于国家标准,但产前检查次数达到5次及5次以上的仅为54.56%,远低于国家关于农村产前检查次数要求的85%,而且多数孕妇产前检查项目不全.结论 产前检查的次数和项目严重不达标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作者:江秋霞;李咸兴;余月新;石海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行常规放疗鼻咽癌后产生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结果.结果 发生放射性脑病病变部位:颞叶20例,颞叶+脑干5例,脑干4 例.潜伏期:单程放射治疗中位潜伏期30(21-70)个月;全组随访率100%,24 例仍存活,5例死于放射性脑病.结论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临床确诊容易,与剂量及照射野设计有关.MRI 为其重要的诊断方法,尽早进行激素、脱水、扩血管和脑细胞营养药等治疗可有一定效果,根据各种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防治关键.
作者:蒋春灵;付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诊断老年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德国STORZ内科电子胸腔镜对19例老年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镜检查,术中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直视下多点活检,明确胸腔积液成因,比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评价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19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中病理确诊17例,诊断阳性率89.4%,其中结核病6例(32%),转移性腺癌6例(32%),鳞癌3例(16%),淋巴瘤1例(5%),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5%),2 例阴性结果病例中病理1例提示炎性纤维素性渗出,1例提示炎性坏死样物质,细胞结构不清,组织HE染色400倍光镜下见有霉菌;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老年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经内科胸腔镜检查诊断阳性率高、安全、微创、有效,可作为临床常规诊断手段进行推广.
作者:童建林;唐从发;汪明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2岁.患者因呕血近2800ml入院.出现血压下降至86/58mm/Hg,心率加快149次/min,于2010年12月24日23:00点行急诊介入治疗术.急诊DSA造影:常规消毒,用sellding改良法经右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入腹腔干动脉造影,见胃左动脉破裂出血,用微导管超选出血动脉用PVA颗粒进行栓塞.再超选至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见造影剂返流至肝固有动脉分支胃右动脉破裂,伴有造影剂外溢,然后将微导管超选至出血动脉用PVA颗粒进行栓塞,再造影,见出血动脉已栓塞,无明显造影剂外溢.
作者:曾志宏;张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在牙槽嵴裂修复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自体髂骨的松质骨游离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并拍摄X线片,观察植骨区的成骨情况.结果 本组2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没有出现植骨区感染、植骨暴露、口鼻瘘复发等并发症.原塌陷鼻底明显抬高,外形改善良好.结论 自体髂骨的松质骨游离移植修复牙槽嵴裂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小春;陈慧丽;刘秋兴;尚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对中国南极考察越冬队员营养摄入基本状况进行现场调查与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中国第24、25次南极考察队越冬队员,共34名,均男性,自由饮食,采用记账法和称重法对考察队员进行膳食调查,然后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人每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一年共进行4次.结果 禽肉类摄入量等显著超过(中国DRIs)建议摄入量;蔬菜、水果、奶类摄入显著低于(中国DRIs)建议摄入量.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显著超过(中国DRIs)建议摄入量,维生素A1、B1、B2、C显著低于(中国DRIs)建议摄入量.结论 南极考察队员蛋白质脂肪等摄入过高与南极特殊寒冷气候相关.维生素类摄入过低与食品供给条件相关.
作者:余万霰;徐群英;朱建华;陈绍平;卢明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3例团体CBT治疗组患者实行疼痛科常规住院治疗联合团体CBT治疗,对照组仅采取疼痛科常规住院治疗;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和出院时进行90项症状清单(SCL-90)及简明疼痛量表(BPI)评分.结果团体CBT治疗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其他项目分值治疗前后存在显著降低(P<0.01),强迫分值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躯体化分值显著下降(P<0.01),抑郁及其他项目分值降低(P<0.05);治疗组BPI疼痛强度因子减分差值更大,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扰日常生活因子减分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为有效(P<0.01).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可改善腹性疼痛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对疼痛的适应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成晓洁;张荣;喻小念;孙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静态功能MR探讨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部局部一致性异常.方法 对12例重症抑郁症患者及12例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匹配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fMRI),所得数据转换后应用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然后进行基于体素的组间比较,比较两组静息态脑功能的差异(t检验).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抑郁组ReHo减低的脑区有:右脑顶下小叶,右脑海马回,右后扣带回,左枕叶舌回,左小脑前叶,左尾状核,左豆状核,左屏状核.抑郁组ReHo增高的脑区有:右前额叶,左胼胝体,右豆状核-壳核,右屏状核,右小脑后叶小脑扁桃体,右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结论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反映抑郁症患者脑部功能区局部一致性改变.
作者:姜建;李院华;龚洪翰;高磊;戴西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口腔扁平苔藓(OLP)和口腔白斑(OK)患者口腔念珠菌的驻菌情况.方法 分别取30例OLP患者、OK患者及健康者的口腔含漱液,并以形态学和酵母菌鉴定系统等方法进行分型鉴定,计算不同念珠菌的检出率.结果 健康对照组、扁平苔藓组和白斑组中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0%、30%、26.7%,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6.7%,20%、20%,热带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10%、6.7%、10%,光滑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6.7%、3.3%、0,3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念珠菌与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白斑的发病无强相关性.
作者:蒋李懿;陈华;资云玲;李风舟;殷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探讨结肠梗阻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增强CT对结肠梗阻的诊断,并协助临床对肠缺血的程度做出准确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结肠梗阻病例48例增强CT资料.结果 48例结肠梗阻中,25例结肠肿瘤,8例乙状结肠扭转,3例肠绞窄,2例术后肠粘连,3例门静脉或肠系膜血栓,1例股疝,3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克罗恩病,2例慢性结肠憩室炎.有11例出现肠壁水肿,其中有2例增强CT见局部肠管基本无强化,1例出现肠壁积气.结论 增强CT对结肠梗阻的病因、部位诊断及对肠缺血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宣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行超声检查并且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超声诊断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超声对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为80.3%,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为36.4%,对梗阻部位的诊断正确率为45.5%,对绞窄梗阻的诊断符合率为78.3%.结论 超声诊断肠梗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小金;余洁;夏道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在宫腔残留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8例人流术后、产后、药物流产及中期妊娠引产后阴道流血超过两周的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超检查,发现宫腔内异常团状回声,观察其二维图像和团块内、子宫肌壁的彩色血流及多普勒频谱;根据清宫组织的病理结果显示为残留的绒毛组织、变性的绒毛组织.结果 残留绒毛组织内部及相邻的子宫肌壁血流信号丰富;变性的绒毛组织内部少量血流信号,相邻的子宫肌壁血流信号丰富.结论 经阴道彩超在宫腔妊娠组织残留的诊断中的应用,诊断符合率达100%,因此,临床诊断疑宫腔残留的患者,因首选经阴道彩超检查.
作者:易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低场MR在颈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0例颈部创伤患者MRI影像表现,着重分析椎体骨折与临近组织创伤的关系.结果 40例MRI显示颈椎椎体骨折的患者,伴发椎旁软组织创伤12例,伴发椎体附件骨折及脱位9例,伴发外伤性椎间盘突出6例,伴发单侧椎动脉损伤3例.40例中颈髓信号异常34例,颈髓信号无异常6例.结论 颈部创伤比较复杂,往往同时累及椎体、间盘、脊髓与血管及韧带,形成复合性创伤,在检查时重要的是及时发现脊髓受损,这一点目前只有MRI能做到.
作者:沈巨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B超引导下螺旋型鼻肠管置入的优缺点及可行性.方法 以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B超引导组(31例)和X线透视引导组(27例),B超引导组行B超引导下螺旋型鼻肠管的置管,成功24例,其中19例一次性置管成功,5例因胃内气体干扰在抽取胃内积气后,行再次插管亦成功置入,X线引导组行X线透视下螺旋型鼻肠管的置管,一次性置管成功23例.结果 两组置管成功率相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两组病例的操作费用相比较,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B超引导下螺旋型鼻肠管的置入较之X线透视下引导具有费用低廉损伤小的优点.
作者:杨宇龙;王农荣;付小君;周晓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多数医院以及管理部门将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对护士的职业暴露尤其是锐器伤关注甚少,为此作者对50例曾在或正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吴金秀;罗采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心导管介入技术日益完善,新器械不断涌现,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作为新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2002年1月-2008年3月收治CHD390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严梅秀;廖萍;胡爱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调强放射治疗作为一项精确放疗技术,可安全地增加肿瘤的照射剂量, 达到提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但放疗不可避免地出现急性、慢性放疗反应,因此积极有效的护理对鼻咽癌患者尤为重要.我科2008 年3月-2008年12月对5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病人实行系统护理,效果显著,所有鼻咽癌患者成功完成放射治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幼青;刘华虹;喻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我院近年开展了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肾结石术,此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适应性广,恢复快,可重复进行手术治疗,出血少等优点.现总结我院于2010年3月-2010年6月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106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胆道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成熟,术中经胆道镜下取石术后经T管窦道胆镜下取残余结石成为治疗的首选方法.我院普外科医生大胆应用钬激光技术,为1例胆总管下端1.5cm×1.8cm的巨大残留结石患者行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手术成功.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的分支,其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它能保证护理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实践循证护理可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素质.ICU收治的多为疑难危重症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是对重症病人进行病理生理功能监测和积极治疗护理的部门,集中了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ICU护士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甚至生命,为了提高ICU护士工作能力,本研究拟探讨循证护理在提高ICU护士工作能力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冬英;胡晓莹;熊晓云;魏际穷;宋凌菁;张华虹;何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断指再植技术已日臻成熟,然而再植成活并不等于成功,使成活的手指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功能才算是成功的再植.再植成功除提高手术质量外,术后的护理干预是影响其功能恢复的关键.我院于2006年4月-2007年2月将60例(88指)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分两组分别进行非护理干预与护理干预,以探讨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指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永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腹部脂肪组织中c - Jun氨基端激酶1(JN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的表达,探讨PCOS发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选择PCOS组(肥胖13例和非肥胖15例)、对照组(肥胖、非肥胖各20例).放射免疫法检测各实验组血清黄体生成激素(1uteinizing hormone 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睾酮(testosterone T)、血清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的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PCOS组和对照组患者腹部脂肪组织中JNK1、TRAF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所有PCOS组 LH、LH/FSH、T、FI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2)JNK1、TRAF2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 PCOS肥胖组高于对照肥胖组(均P<0.01),在PCOS非肥胖组高于对照非肥胖组(均P<0.01),且PCOS肥胖组较PCOS非肥胖组高(均P<0.01).结论 JNK1、TRAF2 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高表达可能与PCOS发病机制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涂灵;易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PP1R3mRNA基因突变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53例直肠癌癌肿组织、第一枚淋巴结和复发/转移灶中PPP1R3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 有62%(33/53)的直肠癌组织中出现PPP1R3mRNA基因的异常,而正常对照结肠壁组织无PPP1R3mRNA基因的异常.依据术后病理所确定的淋巴结有无转移状态,有淋巴结转移者PPP1R3mRNA基因突变率为66%(23/35),比无淋巴结转移者异常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PP1R3mRNA基因异常率与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癌肿的形态及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癌肿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转移组织中PPP1R3mRNA基因异常率更高.结论 直肠癌PPP1R3mRNA基因异常与癌细胞的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无等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相关,术前可用于判断直肠癌的局部浸润状况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无、术后用于预测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可能起到一定的判断作用,特别是对Ⅱ期者更有意义.
作者:黄凌敏;朱培谦;毛盛勋;沈威;杨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nti-CCP及CRP在RA活动度及骨侵蚀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随访收集的56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速率散射比浊法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和C-反应蛋白(CRP),结合手、足X线片变化分析Anti-CCP及CRP与RA活动度及骨侵蚀的关系.结果 Anti-CCP及CRP在早期RA组与非早期R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与缓解组、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ti-CCP及CRP联合检测对RA活动度及骨侵蚀可能具有临床预测价值.
作者:汪健;李华;鲁勇;段志兵;叶印泉;贾龙梅;曹莉萍;王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1) BMSCs对HSCs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ell 共培养体系,按1:1细胞比例在6孔塑料培养板上室接种BMSCs(1×105cells/well),下室接种HSCs;对照组成纤维细胞代替BMSCs接种于上室;空白组为HSCs单独培养.培养24、48、72h后MTT法检测HSCs增殖抑制率;(2)BMSCs对HSCs胶原合成的影响:实验分为3组,A:HSCs组,B:HSCs +TGF-β1组,C:共培养+TGF-β1组.按上述方法进行BMSCs、HSCs共培养,培养液中加入TGF-β1诱导活化.培养72h后,取出BMSCs并换液,24h后收集培养液,用ELISA方法测定Ⅰ型胶原浓度,收集HSCs,RT-PCR 检测HSCs α-SMA以及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结果 培养24、48、72 h后,共培养组较对照组可明显提高HSCs增殖抑制率(P<0.01);比较B组,C组Ⅰ型胶原浓度显著下降(P<0.01),同时HSCs α-SMA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出现显著下调(P<0.01).结论 BMSCs在体外可明显抑制HSCs增殖以及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表达和Ⅰ型胶原合成.
作者:何颖;张伦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内皮细胞分泌的一种极强缩血管活性因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主要作用为维持血管的张力和血管平滑肌的再生.此外,其在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肾脏、胃肠道等有广泛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内皮素具有重要的病理学意义.目前对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热点,国内外研究已经取得相当成果,如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bosentan,且有多个品种进入临床前各期研究.本文简单介绍了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晓琴;李新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 18-26nt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 RNAs,是由具有发夹结构的约70-90个碱基大小的单链RNA前体经过Dicer酶加工后形成,通过与靶基因的3'-UTR的配对,促进mRNA的降解或抑制mRNA的翻译从而抑制其靶基因的表达.虽然miRNA初在线虫研究中被发现[1],但在随后的研究中证实miRNA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真核动物中,miRNA广泛参与了生物体多种生理过程,如个体发育,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代谢与应激反应的调节,肿瘤的形成等[2].
作者:王福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又称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是指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的临床状态,亚临床甲减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生化检查.我国人口普查显示[1]亚甲减患病率为1%-6%,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老年人与女性多见.亚临床甲减的主要不良后果是发展为临床甲减和可能致脂代谢等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亚临床甲减可能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等一样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来年它们之间关系倍受到关注, 但国内外研究结果并不尽一致,本文就亚临床甲减与冠心病相关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熊鹏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receptor, 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核内受体超家族成员.1990 年Issemann等[1]首先发现了这种能被一类脂肪酸样化合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PP) 激活, 而被命名为PP 激活受体(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根据结构的不同,PPAR可分为α、β(或δ)和γ3种类型,其中PPARγ主要表达于脂肪组织及免疫系统,比其他两个亚型有更高的与脂肪特异过氧化物酶增殖子反应单元的亲和力,它在脂肪细胞分化、调节脂类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朱凌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