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春;陈慧丽;刘秋兴;尚萍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1) BMSCs对HSCs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ell 共培养体系,按1:1细胞比例在6孔塑料培养板上室接种BMSCs(1×105cells/well),下室接种HSCs;对照组成纤维细胞代替BMSCs接种于上室;空白组为HSCs单独培养.培养24、48、72h后MTT法检测HSCs增殖抑制率;(2)BMSCs对HSCs胶原合成的影响:实验分为3组,A:HSCs组,B:HSCs +TGF-β1组,C:共培养+TGF-β1组.按上述方法进行BMSCs、HSCs共培养,培养液中加入TGF-β1诱导活化.培养72h后,取出BMSCs并换液,24h后收集培养液,用ELISA方法测定Ⅰ型胶原浓度,收集HSCs,RT-PCR 检测HSCs α-SMA以及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结果 培养24、48、72 h后,共培养组较对照组可明显提高HSCs增殖抑制率(P<0.01);比较B组,C组Ⅰ型胶原浓度显著下降(P<0.01),同时HSCs α-SMA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出现显著下调(P<0.01).结论 BMSCs在体外可明显抑制HSCs增殖以及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表达和Ⅰ型胶原合成.
作者:何颖;张伦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洛铂与奥铂治疗复发转移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60例放疗和化疗后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洛铂和奥铂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评定、中位生存时间、CBR评价、毒性反应.结果 完成两个周期化疗时,两组患者毒性反应中血小板下降发生率、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而其两组间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CBR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洛铂和奥铂对复发转移结直肠癌有一定疗效,两者近期疗效相当;但两者毒性反应不同:洛铂主要为血小板下降,奥铂主要是神经毒性反应.
作者:童华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B超引导下螺旋型鼻肠管置入的优缺点及可行性.方法 以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B超引导组(31例)和X线透视引导组(27例),B超引导组行B超引导下螺旋型鼻肠管的置管,成功24例,其中19例一次性置管成功,5例因胃内气体干扰在抽取胃内积气后,行再次插管亦成功置入,X线引导组行X线透视下螺旋型鼻肠管的置管,一次性置管成功23例.结果 两组置管成功率相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两组病例的操作费用相比较,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B超引导下螺旋型鼻肠管的置入较之X线透视下引导具有费用低廉损伤小的优点.
作者:杨宇龙;王农荣;付小君;周晓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急性加重的原因.方法 对97例慢性心力衰竭中症状急性加重89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观察时间2年.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急性加重常见原因为肺部感染.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但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心肌细胞进一步损害,还应加强对引起症状急性加重的原因分析,并及时纠正.
作者:吴敏;徐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nti-CCP及CRP在RA活动度及骨侵蚀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随访收集的56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速率散射比浊法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和C-反应蛋白(CRP),结合手、足X线片变化分析Anti-CCP及CRP与RA活动度及骨侵蚀的关系.结果 Anti-CCP及CRP在早期RA组与非早期R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与缓解组、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ti-CCP及CRP联合检测对RA活动度及骨侵蚀可能具有临床预测价值.
作者:汪健;李华;鲁勇;段志兵;叶印泉;贾龙梅;曹莉萍;王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中风专科收治的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84例,脑梗死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胡志辉;高梅兰;李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调强放射治疗作为一项精确放疗技术,可安全地增加肿瘤的照射剂量, 达到提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但放疗不可避免地出现急性、慢性放疗反应,因此积极有效的护理对鼻咽癌患者尤为重要.我科2008 年3月-2008年12月对5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病人实行系统护理,效果显著,所有鼻咽癌患者成功完成放射治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幼青;刘华虹;喻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开放与限盐饮食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72例随机分为开放饮食组与限盐饮食组,其余利尿、放腹水等措施相同,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在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腹水治疗效果及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的改善、血钠、尿钠、尿量的改变、腹水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肾功能损害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上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 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开放饮食能改善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并降低低钠血症、肾功能损害、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有利于腹水的消退和疾病的恢复.
作者:高健群;熊良圣;郭玉华;雷爱春;谢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56例(156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重度角膜水肿2例,均为核硬而大,出核困难所致.中度角膜水肿17例,为撕囊和挽核过程所致.后囊膜破裂12例,其中手术操作所致8例,过熟期白内障所致3例,外伤性白内障所致1例.虹膜出血3例,其中并发性白内障所致2例,手术误伤虹膜所致1例.晶体脱位2例,为后囊膜破裂所致.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并发症主要为后囊膜破裂及角膜水肿.原因有患者自身的,更多的是手术操作不当引起.
作者:方建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 18-26nt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 RNAs,是由具有发夹结构的约70-90个碱基大小的单链RNA前体经过Dicer酶加工后形成,通过与靶基因的3'-UTR的配对,促进mRNA的降解或抑制mRNA的翻译从而抑制其靶基因的表达.虽然miRNA初在线虫研究中被发现[1],但在随后的研究中证实miRNA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真核动物中,miRNA广泛参与了生物体多种生理过程,如个体发育,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代谢与应激反应的调节,肿瘤的形成等[2].
作者:王福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探讨结肠梗阻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增强CT对结肠梗阻的诊断,并协助临床对肠缺血的程度做出准确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结肠梗阻病例48例增强CT资料.结果 48例结肠梗阻中,25例结肠肿瘤,8例乙状结肠扭转,3例肠绞窄,2例术后肠粘连,3例门静脉或肠系膜血栓,1例股疝,3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克罗恩病,2例慢性结肠憩室炎.有11例出现肠壁水肿,其中有2例增强CT见局部肠管基本无强化,1例出现肠壁积气.结论 增强CT对结肠梗阻的病因、部位诊断及对肠缺血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宣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receptor, 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核内受体超家族成员.1990 年Issemann等[1]首先发现了这种能被一类脂肪酸样化合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PP) 激活, 而被命名为PP 激活受体(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根据结构的不同,PPAR可分为α、β(或δ)和γ3种类型,其中PPARγ主要表达于脂肪组织及免疫系统,比其他两个亚型有更高的与脂肪特异过氧化物酶增殖子反应单元的亲和力,它在脂肪细胞分化、调节脂类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朱凌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的分支,其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它能保证护理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实践循证护理可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素质.ICU收治的多为疑难危重症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是对重症病人进行病理生理功能监测和积极治疗护理的部门,集中了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ICU护士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甚至生命,为了提高ICU护士工作能力,本研究拟探讨循证护理在提高ICU护士工作能力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冬英;胡晓莹;熊晓云;魏际穷;宋凌菁;张华虹;何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断指再植技术已日臻成熟,然而再植成活并不等于成功,使成活的手指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功能才算是成功的再植.再植成功除提高手术质量外,术后的护理干预是影响其功能恢复的关键.我院于2006年4月-2007年2月将60例(88指)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分两组分别进行非护理干预与护理干预,以探讨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指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永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在宫腔残留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8例人流术后、产后、药物流产及中期妊娠引产后阴道流血超过两周的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超检查,发现宫腔内异常团状回声,观察其二维图像和团块内、子宫肌壁的彩色血流及多普勒频谱;根据清宫组织的病理结果显示为残留的绒毛组织、变性的绒毛组织.结果 残留绒毛组织内部及相邻的子宫肌壁血流信号丰富;变性的绒毛组织内部少量血流信号,相邻的子宫肌壁血流信号丰富.结论 经阴道彩超在宫腔妊娠组织残留的诊断中的应用,诊断符合率达100%,因此,临床诊断疑宫腔残留的患者,因首选经阴道彩超检查.
作者:易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重症、危重型重症肌无力的综合性处理经验.方法 对47例重症、危重型重症肌无力采用小剂量溴吡斯的明、血浆置换、手术、呼吸机辅助治疗.结果 47例中围术期发生肌无力危象3例,1例气管切开;手术后1-9个月上呼吸道感染、突然停服溴吡斯的明诱发肌无力危象3例,再入院血浆置换,其中1例气管切开.全组病例无死亡.结论 重症、危重型重症肌无力应该采用小剂量溴吡斯的明、血浆置换、手术、呼吸机辅助及后期药物调整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作者:柳阳春;徐全;章晔;林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36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下眼睑缘切口联合口内入路,暴露眶下缘、眶外侧壁、颧牙槽嵴以及颧弓骨折端,复位后对前3处骨折端行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3-12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其面形、咬合功能及局部感觉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下眼睑缘切口联合口内入路能充分显露颧眶复合体骨折部位,3点固定能有效恢复面部三维结构.下眼睑缘切口能有效地解决颧眶复合体骨折病例的眼部症状.
作者:曹钟义;钱永;习伟宏;邵益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口腔扁平苔藓(OLP)和口腔白斑(OK)患者口腔念珠菌的驻菌情况.方法 分别取30例OLP患者、OK患者及健康者的口腔含漱液,并以形态学和酵母菌鉴定系统等方法进行分型鉴定,计算不同念珠菌的检出率.结果 健康对照组、扁平苔藓组和白斑组中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0%、30%、26.7%,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6.7%,20%、20%,热带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10%、6.7%、10%,光滑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6.7%、3.3%、0,3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念珠菌与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白斑的发病无强相关性.
作者:蒋李懿;陈华;资云玲;李风舟;殷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PP1R3mRNA基因突变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53例直肠癌癌肿组织、第一枚淋巴结和复发/转移灶中PPP1R3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 有62%(33/53)的直肠癌组织中出现PPP1R3mRNA基因的异常,而正常对照结肠壁组织无PPP1R3mRNA基因的异常.依据术后病理所确定的淋巴结有无转移状态,有淋巴结转移者PPP1R3mRNA基因突变率为66%(23/35),比无淋巴结转移者异常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PP1R3mRNA基因异常率与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癌肿的形态及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癌肿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转移组织中PPP1R3mRNA基因异常率更高.结论 直肠癌PPP1R3mRNA基因异常与癌细胞的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无等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相关,术前可用于判断直肠癌的局部浸润状况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无、术后用于预测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可能起到一定的判断作用,特别是对Ⅱ期者更有意义.
作者:黄凌敏;朱培谦;毛盛勋;沈威;杨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低场MR在颈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0例颈部创伤患者MRI影像表现,着重分析椎体骨折与临近组织创伤的关系.结果 40例MRI显示颈椎椎体骨折的患者,伴发椎旁软组织创伤12例,伴发椎体附件骨折及脱位9例,伴发外伤性椎间盘突出6例,伴发单侧椎动脉损伤3例.40例中颈髓信号异常34例,颈髓信号无异常6例.结论 颈部创伤比较复杂,往往同时累及椎体、间盘、脊髓与血管及韧带,形成复合性创伤,在检查时重要的是及时发现脊髓受损,这一点目前只有MRI能做到.
作者:沈巨福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