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滑囊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笔者采用六步法治疗该病2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50例中男118例,女132例;左膝92例,右膝103例,双膝55例;年龄40~50岁23例,50岁以上~60岁66例,60岁以上~70岁114例,70岁以上~80岁35例,80岁以上12例;病程1个月以内43例,1~3个月42例,3~6个月35例,6~12个月37例,1~3 a42例,3a以上51例.
作者:崔秀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天麦消渴片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服吡格列酮片,实验组予服天麦消渴片,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和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两组均能够降低HOMA-IR和提高HOMA-HBCI,但实验组降低HOMA-IR和提高HOMA-HBCI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麦消渴片在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优于吡格列酮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冯之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笔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乳果糖治疗脑梗死后便秘20例,并设两个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6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在50~78岁,平均(62.25±12.32)岁.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脑梗死》[1]的诊断标准.②有CT和MRI的影像学诊断依据.③首次脑梗死患者.排除标准:①下消化道器质性疾病患者.②肝、胆、胰腺疾病患者.③不明原因的腹痛患者.④肠梗阻患者.⑤近期作过腹部手术患者.⑥发病前有便秘史者.⑦对半乳糖不能耐受者.
作者:周国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艾滋病气虚发热的临床疗效,完善艾滋病病人发热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观察治疗艾滋病气虚发热患者40例,并设西药对照组40例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52.5%.结论:本疗法对艾滋病气虚发热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范琼;段清克;梁健;郭建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病率占急症骨折患者的17%[1].骨折愈合后常由于关节内、外组织纤维性粘连和周围软组织挛缩导致腕关节僵硬,发生率占所有患者的0~31%[2].自2009年3月-2012年10月,我们对58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并手法推拿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阮成群;刘振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匹维溴胺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陈奕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僵蝉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罗红霉素胶囊、复方甘草口服液治疗,治疗组予自拟僵蝉汤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僵蝉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孔存广;宿婧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胚胎停育是指妊娠早期因某种原因所致胚胎停止发育,B超检查表现为妊娠囊内胎芽或胎儿形态不整,无胎心搏动,或表现为枯萎卵[1].中医无此病名,可归于“胎漏”、“胎动不安”、“胎萎不长”等范畴.2010年-2013年期间,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门成福教授运用固肾汤等方预防性治疗本病5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娜;杨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上消道出血多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等消化道的出血病症.中医没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名,属于吐血(呕血)、便血(黑便、远血)、结阴等病证范畴.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笔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将符合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五苓散.观察两组患者心衰计分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21.05%、7.89%,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和76.31%.组间比较,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周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的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输卵管通液术和西药治疗,观察组5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内服和灌肠治疗,均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输卵管通畅程度、随访1a内妊娠情况.结果:两组输卵管通畅程度均得以改善,但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90.5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5.00% (P<0.05);观察组随访1 a内宫内妊娠率69.8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00% (P<0.05);观察组不孕发生率15.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9%(P<0.05).结论:输卵管通液术配合中药内服和灌肠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疗效确切,能够通过松解粘连、改善盆腔微循环和促进炎症吸收等机制,恢复输卵管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创造妊娠环境以提高受孕率.
作者:刘凤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和Warren首次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Hp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诸多证据已证实,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中国人特殊的用餐习惯,Hp感染率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医学普遍采用以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制剂为主的三联、四联及序贯疗法,虽有一定疗效,但西药耐药率高、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停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日趋明显.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清热利湿健脾法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33例,并与单纯三联疗法治疗的33例对比观察,获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仙方活命饮联合抗生素治疗肛周脓肿前驱期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肛周脓肿前驱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仙方活命饮加减口服、灌肠,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对照1组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肛泰栓纳肛,对照2组给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同时给予肛泰栓纳肛.统计对比三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5.0%;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25.0%,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35.0%,治疗组与对照组1组和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仙方活命饮联合抗生素对治疗肛周脓肿前驱期有显著疗效.
作者:郑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早产儿,它可以是生理性黄疸,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正常情况下足月儿约有80%肉眼可观察到黄疸[1],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目前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包括光疗、应用酶诱导剂、酌情应用白蛋白和换血等.我们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茵栀黄制剂,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1]感冒的风热犯表证中,叙述证治时称“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咽燥,乳蛾红肿疼痛……”,“热毒壅阻咽喉,乳蛾红肿疼痛,加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清热解毒利咽”;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2]感冒的风热犯表证中,叙述证治时称“身热较重,汗出,微恶风寒,……咽喉红肿疼痛,或有乳蛾肿大……”.以上教材中所指的“乳蛾红肿疼痛”、“乳蛾肿大”,显然是指腭扁桃体的病变而言.把腭扁桃体红肿疼痛称作“乳蛾红肿疼痛”是欠妥的.
作者:刘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妇女以冲任为本,冲为血海而隶属阳明,因此妇科病从阳明论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欲从“冲脉隶属阳明”入手,通过文献整理联系病例分析的方法,探究调治阳明对于月经病治疗的重要作用.
作者:龚婷婷;蔡少桐;李滨;张少红;吴丽珍;林源;巫诗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药膳食疗剂型是药食输送到人体的必要形式,选择合适的剂型有助于药食疗效的发挥,耐受性的提高,方便携带和使用.通过药膳食疗剂型的研究,明确药膳食疗剂型的使用规律,更好地发挥药膳食疗在防病疗疾方面的作用.
作者:王靖博;翟烨;田文杨;谢青;窦海伟;王亚飞;郭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到“厥而皮水,蒲灰散主之”.历代注家对此条的注解多有出入,笔者综合几个注家的观点,结合蒲灰散药物组成及功效,提出“厥而皮水”为水邪引起血脉不通畅使然.1 赵以德之见赵以德在《金匮方论衍义》中写到“厥者,逆也,由少阴经肾气逆上入肺,肺与皮毛合,故逆气溢出经络,孙络之血泣,与肾气合化而为水,充与皮肤,故日皮水.用蒲黄消孙络之滞,利小便,为君;滑石开窍,通水道,以佐之,小便利则水下行,逆气降”.
作者:廖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本文综合文献记载及前贤经验,结合笔者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切实体会到三子养亲汤是临床常用的理气祛痰良方,其药性平和,药味不多,而奏效不少.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该方,常能收到“锦上添花”之效果,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以肺系疾病常用之.
作者:刘虓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在卫汗之可也”是卫分证的治疗总则.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一治则,首先要弄清何谓“汗之”,“汗之”是不是汗法,何谓“在卫”,“在卫”是不是在表.只有深刻理解这一治则的关键所在,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徐超男;万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辨证施治、专方治疗、外治及调护等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近5年与此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周语平;张永丽;火明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近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近5a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文献资料从分型治疗、基本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及中医其他疗法进行阐述.结果: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结论:要完全认识和治疗本病,需进一步开展临床基础研究.
作者:李景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柴胡汤来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原方是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笔者于临床中常以本方为基础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满意.现将2007年以来应用大柴胡汤治疗的146例急性胆囊炎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叶旭霞;文国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感冒一病,因其有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之异,所以可说是既易治又难治.笔者常窃思之,既然是外感疾病,必然存在六经传变之规律,征诸临床,可见到许多来医院要求中医治疗的感冒患者,大多已用过中西感冒药物,甚至经过抗生素、激素的肌注或输液治疗,这时若按六经传变的规律考量,可知病已不在太阳卫表,多已传到少阳,或成太阳少阳并病,或成少阳阳明合病,甚则三阳合病.这种情况下,笔者每以小柴胡汤加减来解决这一问题,现择几案举例如下.
作者:房更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脱发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病因学复杂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很多,但疗效不一.笔者有幸跟随郎世平老师学习,在此病治疗方面受益颇丰,今选取老师治疗脱发兼自汗验案1则介绍如下.蔡某,男,17岁,2013年3月21日初诊.现病史:患者就读于重点高中,高三阶段学习繁忙,自觉压力非常大,经常熬夜看书,精神状态不稳定,睡眠不好,一周前发现其头顶部出现硬币大小圆形的脱发斑,感觉头皮微痒,平素头油不多,手心容易出汗,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查其脱发区头皮正常,边缘整齐清楚,周围的头发轻轻一扯容易脱落.
作者:谢平金;林勇凯;林焕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西医对于早期经活检确诊的肾淀粉样变性病确可起到阻断疾病进展及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但对后期疾病的治疗却无有效治疗措施.中医药方面,通过审察病机,辨证论治,能较好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本文通过益气养阴化瘀法运用中药结合西药对症治疗1例肾淀粉样变性病,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李帆;周丽娟;张英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眩晕是以患者自觉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作旋转性头晕,同时伴有或不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甚至听力减退、四肢酸软无力等临床表现.临床可见于西医的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内耳性眩晕、颈性眩晕、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等.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本病在急性发作时以本虚标实多见,虽然有本虚的见症,但常以肝阳上亢、风火上扰、痰热、痰浊、血瘀等“标实”较为突出.故临床运用自创化瘀清眩汤(组成:天麻15 g,钩藤20 g,石决明20 g,制首乌15g,黄精20 g,葛根20 g,川芎10 g,水蛭3 g,菖蒲10g,炒白术15 g,泽泻18 g,怀牛膝15 g)加减治疗眩晕,每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赵青春;袁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文章提出了祛湿活血化瘀法是治疗黄疸病的重要法则,并对湿、瘀的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进行了分析,对祛湿与活血化瘀法在治疗黄疸病中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作者:廖成荣;吴丹;寇小妮;赵天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三焦为水火气机之通道,肾为阳气之本.消渴之为病,多饮多尿、多食易饥,其病机主要为三焦不畅、气机鼓动不利.基于此,治疗消渴,以温肾和通利三焦为根本进行调节,此法是对消渴病主流病机“阴虚燥热”的一次重新审视和探讨.
作者:王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药在失眠防治中因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而优势突出,但中医对失眠的辨证分型因缺乏统一、客观的辨证分型标准而致证型繁杂不一,从而导致了失眠病临床治疗经验的可重复性低.失眠因其自身主症特点不同可分为六型,即入睡困难——入睡型失眠,易醒、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维持型失眠,多梦——多梦型失眠,早醒——早醒型失眠,彻夜不寐——不寐型失眠,以上证型兼有——混合型失眠等.依此分类清晰明确,把握主症即掌握了本类型失眠的诊疗规律,更有利于经验的传承与疗效的提高.
作者:张转喜;李宇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太极图的研究,认为太极图的本义即黑白虚实,经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虚实辨证广泛存在于古今文献和临床实践中,因此结合导致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分析探讨了虚实二纲可以统领阴阳、表里、寒热,并试探性地提出以虚实辨证作为辨证论治的总纲,进一步指出虚实辨证在临证治疗中针对性强,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这不仅是对辨证论治在理论上的补充,同时也丰富了临床辨治思维,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医辨证和论治.
作者:李美丽;朱西杰;李卫强;蔡根深;王延丽;王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余霖认为疫疹为感受外来具火热之性的疫疠毒邪所致,其斑疹之发有缓急之分,通过斑疹的形态及色泽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余霖创制的清瘟败毒饮为治疗疫疹的主要代表方剂,该方充分体现了余霖清热凉血解毒、养阴保津及重视活血的治疫思想.
作者:张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病机,不论《伤寒论》教材还是各种参考书籍,均注解为“病入少阳,邪气弥漫,烦惊谵语”,如此以症状示病机,留于表象而未能深入,表述泛泛而有失具体,未能抓住方证之机,且条文中突出“烦惊”“谵语”之症状,故临床上多把该方用于精神类疾病的治疗.笔者认为该方证应是少阳、阳明、太阴三经合病证,较之其他柴胡系列方证,如大柴胡汤是少阳阳明合病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少阳太阴合病证,该方证则涉及三经,病机复杂.唯此诠释,在病机认识上才能与其他柴胡系列方证一脉相承,也才能准确分析方义及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现陈管见如下.
作者:韩春生;韩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学认为,身体内外产生的一种难以忍受的苦楚叫痛,痛中带有一些酸感叫疼.脏腑气血精神等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失衡或破坏,产生难于忍受的苦楚,叫疼痛,我们把这些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总称为“痛证”[1].痛证是妇科疾病中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包括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等.
作者:冯玉霞;唐红云;王洁;钟艳梅;谭文娟;段培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伤寒杂病论义疏》为民国初年湖南名医刘世祯述义,由刘仲迈执笔,秉承师说,述义成疏,是对湘古本《伤寒杂病论》的注释本.文章从平脉辨证、见病知源,相体制方、活法一贯,知常达变、见微知著,脏腑交合、意深旨宏,少厥并病、其势更剧,审时度势、把握病情,升降失常、正虚邪填,厥证分阴阳、误判祸即至,释文精当、高屋建瓴等9个方面,对该书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探讨,旨在唤起有识之士重视这一典籍,从而找到学用经方的方便之门.
作者:史国续;史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生姜、大枣、炙甘草三药在《伤寒论》中曾多次同时出现于一方之中,特别是在太阳病辨治组方中出现频率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调和营卫、调理脾胃、扶正祛邪、表里兼顾是三药组合的根基所在,试浅议如下.1 调和营卫《伤寒论》原文第12条日:“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本病多属表虚之人,外感风邪为病,即太阳表虚证.
作者:徐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杨群玉教授在应用岭南草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据环境及体质特点,暑月热病选用狗肝菜、水翁花;食滞咳嗽选用芒果核、东风桔;关节痹证选用千斤拔、半枫荷;瘰疬痰核,选用风栗壳、夏枯草;湿热下痢选用救必应、石榴皮、火炭母;肝热积滞选用独脚金.
作者:谭玮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陈国权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北省首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金匮要略》教研30余载,多年来潜心于《金匮要略》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造诣颇深,擅用经方(或辅以时方)辨治疑难杂症.笔者在本科阶段有幸侍诊其门下,受益匪浅,现结合验案3则将陈师近年来临床治疗继发性不孕症的部分临证经验整理成文,以飨同道.
作者:谭志洪;邓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防风增效下瘀血汤治疗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疗效,揭示风药防风增强活血化瘀的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下瘀血汤组、下瘀血汤加防风1组,下瘀血汤加防风2组.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观察其血清中HPC-Ⅲ(Ⅲ型前胶源)、ColⅥ(Ⅵ型胶原)、LN(层粘连蛋白)含量及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及其加防风组大鼠血清中HPC-Ⅲ、ColⅥ、LN含量明显降低,下瘀血汤加防风1组和下瘀血汤加防风2组上述指标比下瘀血汤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防风配伍下瘀血汤可增加活血化瘀药的作用,可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用药配伍思路.
作者:何利黎;罗再琼;刘然;黄文强;彭宁静;蔡晓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二术止泻汤对脾虚泄泻小鼠血清溶菌酶和血清锌含量的影响,揭示其止泻机理.方法:用经典的番泻叶灌胃诱导小鼠腹泻建立脾虚泄泻模型,予二术止泻汤治疗后,观察其对宏观指标(生存状况、排便情况)和微观指标(血清溶菌酶和血清锌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术止泻汤低高剂量组小鼠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血清溶菌酶和血清锌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其中术高组效果佳.结论:二术止泻汤治疗脾虚泄泻,其止泻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清溶菌酶和血清锌含量有关.
作者:白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护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加强全身及局部护理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足浴,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护糖尿病足疗效满意.
作者:贾晓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进式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26例,采用清溃愈肠方煎液加2%利多卡因100mg改进保留灌肠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做好心理护理、灌肠前准备、灌肠中体位护理、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改进式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满意;而严密的病情观察、良好的基础护理与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香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逻辑思维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1],是中医正确认识、诊断疾病的基本思维方法.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中医专业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增强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中医临床医疗与科研工作能力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尤其重视中医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樊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一部重要著作,在祖国医学宝库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全面反映了朱丹溪治疗杂病的经验.书中对于灸法治病虽仅见于若干散论,但观点独到,析理透彻,鲜明体现了朱氏及其“滋阴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治疗理念.本文通过对书中各论灸法的初步归纳总结,管窥“滋阴派”在灸法治病这一侧面的医学实践与理论,或可对当代灸法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作者:李赛;刘密;刘金芝;常小荣;张佳丽;陈选;刘昭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