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CP)是困扰50岁以下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但对其认识的程度远不如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复发率高.因此,选择安全高效的药物治疗CP一直是泌尿外科医生的期盼,而采用中草药治疗有一定效果.近年来,笔者针对该病气滞血瘀、湿热下注之病机,选用中药银红丸合加味三妙丸治疗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宝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笔者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丽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998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花粉山药灵仙汤治疗前列腺增生29例,每取良效,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9例,年龄60岁以下18例,60~69岁7例,70~79岁4例;病程长8 a,短3月.排尿困难者24例,急性尿潴留者5例.B超提示:全部病例均有前列腺肿大,Ⅲ°肿大者6例,Ⅱ°者7例,Ⅰ°者16例,其中合并感染者10例.
作者:柏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笔者自2003年8月至今运用中药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54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红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5年元月~2006年12月,笔者运用降压增视汤治疗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肝阳上亢、瘀血阻滞证)患者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跃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笔者运用自拟养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并与西药地高辛治疗的40例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观察76例,其中男女各38例,年龄(54.3±7.6)岁,疗程(4.6±2.5)年.风心病18例,冠心病37例,充血性心脏病3例,肺心病18例,按心功能分级(NYHA):属Ⅱ级9例,Ⅲ级21例,Ⅳ级46例.7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纳少、腹胀、尿少、浮肿等症状,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4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跟痛症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笔者2002年7月~2005年7月,应用小针刀加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患者1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3例,男72例,女51例;年龄30~72岁;病程4周~8 a;跟骨脂肪垫炎35例,跟骨刺57例,跖腱膜炎18例,跟骨高压症1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跟部疼痛,尤以久坐后起立行走时为甚,严重者足跟不敢着地而跛行,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多见于老年人,足跟部压痛明显,局部无明显肿胀.X线摄片示:跟骨结节处有鸡嘴样骨刺形成,部分老年患者有骨质疏松表现,余均无特殊改变.
作者:王文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肩痛症是中风偏瘫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因疼痛、肌紧张,常呈现特殊姿势,是康复过程中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2005年2月~2006年8月,我们在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服用加味指迷茯苓汤治疗偏瘫后肩痛症患者30例,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2年3月~2005年12月,笔者以自拟方治疗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5例均为2002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上环后经量增长明显者,年龄25~35岁,平均生育1.1次,平均孕次2.2次.所有病例上环前月经均规则,放环时间不超过12月,B超示节育环无异位,子宫大小正常,并排除盆腔内器质性疾病、血液病及其他全身性疾患.
作者:吴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是以关节骨和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的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 主要表现为步行时膝关节疼痛和晨僵,上下楼梯困难,膝不稳及运动时有骨摩擦音,膝挛缩,股四头肌萎缩等.影像学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质增生等.2002年6月~2005年6月,笔者采用关节灌洗加功能锻炼及超短波辅助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62例,82膝,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笔者2000年3月~2004年8月,运用痛泻要方加味内服、中药敷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8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9例患者中,男39例,女50例;年龄20~52岁,平均37.2岁;病程6月~10 a,平均3.4 a.
作者:白家温;杜雪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产后缺乳是产后常见病,严重影响婴儿发育成长,其主要病机为产后气血虚弱,乳汁化生不足,以及肝郁气滞,乳络不通所致[1].1996~2005年我们研制通乳散治疗该病5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红;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结复康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全部患者均经肠道门诊的统一严格检查,排除传染性疾病.28例患者经粪便细菌检查及培养为阴性,4例检查有痢疾杆菌.并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6~73岁之间,平均42.8岁;病程1~2 a 8例,2~3 a 14例,3~5 a 4例,5~8 a 6例;参照1989年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拟定标准.慢性复发型19例,慢性持续性13例;中医辨证脾虚湿盛型15例,寒湿内阻型12例,湿郁化热型5例.内窥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者12例,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伴溃疡者8例.
作者:郑淑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伤口感染为临床常见病症,笔者多年来运用白及粉外用治疗,效果良好,现简介如下.1 治疗方法取白及适量,研极细末备用.常规消毒感染伤口后,将白及粉撒入伤口内,约2 mm厚,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换3次后改为2天换药一次.
作者:林志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经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或反复发作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笔者对13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激素、雷公藤多甙及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雪冰;李良;刘南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畅脉调脂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病例10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畅脉调脂汤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采用血脂康治疗,每次2粒,早晚饭后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及观察临床症状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8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服药后TC、TG指标均有降低,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在升高HDL-C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C,TG,LDL-C,ApoB均有降低(P<0.05,P<0.01),但治疗组TC,TG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及ApoA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但治疗组升高HDL-C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粘度有明显改善(P<0.05),但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无改善(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畅脉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满意,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贾秀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前关节镜技术在临床运用广泛,尤以膝关节镜为.在膝骨关节病(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关节镜术后用药上,现代医学多使用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软骨保护剂(现称为改变病情药)等,虽能暂时控制症状,但无法阻止病理变化,易反复发作,且胃肠道副作用大.笔者自2000年5月~2006年5月,使用中药华佗壮骨散作为膝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其糖尿病年转变率为14.1%[1].早期对其进行干预治疗以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运用以健脾疏肝为法组成的健脾消糖颗粒,对葡萄糖耐量减低病人进行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葡萄糖耐量、胰岛素分泌功能、血脂代谢等指标的变化.
作者:丁萍;罗玉韵;徐进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肥胖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有所下降.目前临床对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有多种方法,经过临床观察,笔者认为体针配合耳穴对单纯性肥胖症具有良好的减肥效果,且疗效明显而巩固[1].现将治疗58例单纯性肥胖症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蓝天飞;陈希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疗法,它改善失眠起效快,并能加深睡眠,容易被患者接受.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对人体无副作用,易为病人接受,对不寐具有一定疗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笔者采用PSQI量表作为评定睡眠的量化指标,经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组间比较的研究,对三部推拿法治疗6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进行分析,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运峰;石延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各型颈椎病中,以神经根型为多见,占所有颈椎病的50%~60%[1].临床表现为颈肩臂疼痛、麻木,颈后压痛,并有放射痛.我科多年来运用腹针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三叉神经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严重者常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间歇期可无症状,无三叉神经器质性病变的感觉和运动障碍.本病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发作时患者非常痛苦[1].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疗效理想.现介绍如下.
作者:蒋黎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病症,好发于中年妇女,据统计占妇女人群的30%~60%[1].癌变发生率为2%~4%[2].近年来,我们根据辨证分型,采用针刺治疗该病120例,取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薛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关节组织炎,简称肩周炎.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发病率占总人口的2%~5%,以50~60岁老年人发病率高.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多数学者[1~5]认为,服用止痛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后大部分会复发.而运用手术松解方法治疗,术后容易引起粘连.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针灸、穴位注射、按摩疗法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取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丽雅;周礼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方尿石通,配合西药治疗尿路结石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大58岁,小16岁;病程长16 a,短1 d;双侧肾结石4例,单侧肾结石14例,输尿管结石24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8例,初次发病12例,反复发病38例;结石大0.1 cm×0.2 cm,大2.3 cm×1.5 cm;合并肾积水10例.
作者:常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肺炎为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能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脑卒中后肺炎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多与吞咽障碍、误吸误咽、脑干损害引起呼吸损害,轻偏瘫引起的呼吸肌无力等有关系.部分意识障碍、营养差、或存在不同程度的原发肺部疾患均可加重卒中后肺炎的发生[1~3].2001年6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肺炎33例,并设西药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霞;张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4年3月~2005年9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患者8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80例进行对照,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6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年龄45~55岁,平均(47±5.2)岁;病程1~12月,平均(3.4±1.3)月.对照组80例,年龄45~55岁,平均(47±5.1)岁;病程1~12月,平均(3.4±1.2)月.两组患者均符合《实用妇产科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1].生殖系统检查及全身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 mm者56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分别行诊刮病检,结果示简单型增生29例(治疗组15例,对照组14例),不规则型增生伴内膜慢性炎症23例(治疗组12例,对照组11例),复杂型增生4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冯变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阑尾炎术后发生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与局部炎症重、手术损伤、切口异物、术后卧床时间长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上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肠功能恢复,但是单纯的靠禁食补液一般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没有肠外营养的支持是不可靠的.笔者在临床上发现中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有一定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高锋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笔者2004年1月~2006年12月,运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门诊患者84例,年龄18~65岁,所有病例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多在37.8℃~39.5℃,腹痛腹胀,里急后重,脓血粘液便或水样便,每日6~16次,左下腹压痛等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均在10.0×109/L以上.大便镜检均有大量成堆的白细胞及红细胞,可见少量吞噬细胞、脓细胞等,粪便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将所有病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宋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祖国医学理论中辨证论治是精华,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则是辨证论治体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在多年临床诊疗过程中,注重应用这一重要治疗原则,灵活使用经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一些妇科疑难杂证,的确能够显著地提高疗效.现结合几例典型病例,谈几点体会,供同道参考.
作者:司秀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伤寒论》、《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经典著作.张仲景著此书开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其组方配伍严谨,为中医方剂之鼻祖,临床若用之得当,多能应手取效.兹录笔者临床所治验案数则,以窥经方运用之一斑.
作者:王保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桂枝汤加防风治疗风寒湿痹证患者32例,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门诊病例,诊断均符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男18例,女14例;年龄小15岁,大64岁,平均36.3岁;病变部位:上肢7例,下肢15例,肩背部13例,胸胁部8例.
作者:贾健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涂福英教授系第二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厦门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其治疗胃肠病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2 a,收益非浅,特将其治疗老年性便秘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曹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高树迎老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主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久治不愈的慢性支气管炎患儿,自行研制出咳喘灵冲剂进行治疗,临床每收良效.笔者有幸侍诊案侧,受益匪浅,今将高老师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周峰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郑小伟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知识渊博,融汇古今,学风严谨,善治疑难杂症,临证30余载,屡起沉疴.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对于支气管扩张症疗效尤为显著,兹将吾师诊治支气管扩张症的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作者:张尊敬;赵红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对人心理现象的描述,其医学心理学思想示后人以规矩,对于认识生命现象、分析病因病机、规范诊断原则、指导疾病治疗、用以养生防病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作者:谷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功能、有毒无毒等,其并非是孤立的理论学说,而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是对来源于中药临床实践的高度概括,并反过来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晓红;苗明三;郭艳;尹俊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度的体液潴留称为水肿.水肿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一般说骨折后血管损伤血液渗出,静脉回流障碍,致使肢体水液滞留后形成肿胀.制动、抬高患肢,加强功能锻炼对于改善肿胀有较大作用.临床中发现,不少病人运用制动、抬高患肢和功能锻炼,仍未能及时消除水肿,甚至经过很长时间仍未能消除顽固性水肿,影响了功能的恢复.笔者运用古方,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夏世平;夏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持续发热,临床见于多种疾病,症状表现也错综复杂,外感内伤均可造成人体阴阳失调而出现发热,兹整理发热医案4则,以飨同道.1 外感发热谷某,男,42岁,2001年7月8日初诊.患者于5 d前发热,体温39.5℃,某医院给予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4 d,体温退至39.1℃,恶寒,鼻塞流清涕,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胸闷,纳差,大便溏,小便稍黄,舌尖红,苔薄黄而腻,脉浮数.证属暑湿表证.治宜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15 g,金银花15 g,白扁豆15 g,厚朴10 g,连翘10 g,石膏30 g(先煎),藿香15 g,佩兰10 g,桂枝10 g.服1剂高热即退,继服3剂后诸症消失而愈.
作者:华爱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李某,女,67岁,农民,1999年4月25日初诊.绝经18 a后阴道出血3 d,伴小腹阵发性疼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腰酸腿软,有大量米泔样腥臭白带,小便时亦腥臭难闻,面色白光白,语音低微,脉沉细数,舌苔灰黑.余思其出血未止,又兼湿毒下注,遂自拟方如下,以凉血止血、清热利湿.处方:土茯苓30 g,生地炭15 g,蜀羊泉30 g,金银花炭24 g,半枝莲30 g,生白芍15 g,贯众炭30 g,薏苡仁30 g,地骨皮24 g,黄柏12 g,连翘24 g,蒲公英30 g,黄芩12 g,山豆根30 g,甘草3 g.3剂,水煎服,日1剂.
作者:郑华英;李朋桧;李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祖国医学认为,舌为心之苗窍,又为脾之外候,人体许多经络皆与舌有联系,所以体内许多变化,如脏腑的虚实、病情的深浅,津液盈亏、气血盛衰等,都可客观地反映在舌象的变化上.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部分,舌质反映人体脏腑的寒热虚实、气血和津液的盛衰与盈亏;而舌苔反映病邪的深浅、寒热燥湿的变化以及脾胃功能的变化,也就是说观舌质主要是察脏腑等正气,看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看舌苔主要察邪气,看病机的性质、正邪消长.烧伤是由火毒引起,由外及内,燔灼脏腑,煎熬津液,传变过程舌象有明显的变化.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肢体烧伤、渗液、肿胀等,往往切脉困难,观察舌象变化具有特殊意义.烧伤休克期、感染期、恢复期的病程中病情变化,常能敏感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对协助早期诊断、既病防变、早作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将十余年来我们的观察心得介绍如下.
作者:陈龙金;刘全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失眠是临床常见症状,以经常不易入睡,或寝即难以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中医称不寐,患此症者每每苦不堪言.笔者从事内科临床治疗十余年,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尚满意.现就资料较全的50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屈沂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药疗效是多种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若仅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加以质量控制,则难以全面衡量中药及制剂的质量、疗效和稳定性.中药指纹图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已被美国、欧洲、印度、日本等国家广泛应用.2000年8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1],首先以建立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为突破口,提高中药的质量标准水平,逐步实现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的现代化.因此,在有效成分不完全明确的前提下,制定中药材或中成药的特征指纹图谱,对于有效控制中药材或中成药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玉田;张状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归脾丸对大鼠运动病条件性厌食症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大鼠禁水24 h后给药,30 min后采用旋转刺激装置持续刺激30 min诱发大鼠条件性厌食症模型,造模结束30 min后给饮0.15%糖精水,测量各大鼠45 min内的饮用量.结果:归脾丸高、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饮用量有统计学或非常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归脾丸对大鼠运动病条件性厌食症模型有一定治疗效果.
作者:陈丽平;李晋奇;刘兴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1~6岁的城市儿童多见,其病因主要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偏食等,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以较长时间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证,兼有形体偏瘦,面色少华,大便干稀不调,多食后脘腹作胀,部分患儿有血清锌、胃泌素含量降低等,病程长者可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我们根据65例厌食患儿的症状及证型不同,以推拿、敷脐治疗,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耀华;马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Ⅱ度或Ⅱ度以上的压疮在治疗上非常棘手,治疗时间长,疗效欠佳.2000年月1月~2006年12月,笔者在科学、细心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二黄苦参膏治疗Ⅱ度或Ⅱ度以上的压疮患者10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兰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川苏喷雾剂是在速效救心丸、苏冰滴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采用喷雾剂型给药,经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解放军208医院、丹东市中医院、沈阳军区陆军总医院等五家医院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本品在对心绞痛治疗上与速效救心丸无显著差异,在迅速缓解心绞痛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速效救心丸.
作者:季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据统计,在住院患者中,心肌病(DCM)可占心血管病的0.6%~4.3%,近年来,心肌病有增加趋势.扩张性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多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心脏彩色多普勒为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心输出量降低,心室舒张末压增高,病死率较高.对于DCM的治疗,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有效药物,近年来在常规强心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基础上广泛使用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1].本病预后较差,近年研究表明,参脉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左心功能.常用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毒性休克、肺心病等治疗[2].本文通过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观察参脉注射液对DCM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