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电针刺激与巴氯芬联合治疗脑卒中高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单侧偏瘫伴痉挛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29例,均常规给予口服巴氯芬片,中频电刺激患肢痉挛拮抗肌,抗痉挛体位练习及功能训练.电针组同时加用电针刺激,上肢取劣势侧伸肌,下肢取劣势侧屈肌.结果:治疗2个月后,电针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上下肢痉挛评分均明显降低;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电针联合巴氯芬能有效控制脑卒中所至高痉挛状态,有利于患者运动训练的进行,使ADL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李莉;杨卫新;胡凤娟;徐红星;王海波;倪波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6-OHDA)能否诱发黑质细胞凋亡以及Bax蛋白表达与黑质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6只及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6-0HDA的方法建立的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组(PD)组36只,采用TUNEL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等观察术后l、7、l4及2l d时2组大鼠脑黑质细胞凋亡的数量及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黑质细胞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TUNEL法发现,与对照组比较,PD组存在明显的黑质细胞凋亡(P<0.05),且在1-21 d时细胞凋亡数逐渐增高;电镜观察显示,PD组黑质细胞存在典型细胞凋亡, Bax蛋白表达在 l d为高,其后很快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6-羟基多巴胺能诱发大鼠黑质细胞凋亡,Bax蛋白是黑质细胞凋亡的关键启动因素.
作者:曹非;孙圣刚;童萼塘;骆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0只2月龄SD雌性大鼠分别造模为假手术组(SHAM组)、卵巢切除组(OVX组)及雌激素替代组(OVX-N组)各10只,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成骨细胞中TGF-β和磷酸化ERK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TGF-β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在成骨细胞的胞膜上和胞浆内,ERK主要在成骨细胞核内, OVX-N组TGF-β和ERK的阳性表达高于OVX组(P<0.01,0.05),与SHAM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TGF-β和ERK可能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郭松;王建超;王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102例,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均服用洛汀新降压治疗;干预组加服罗拉西泮并配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且并发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缓解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降压效果,改善血糖及血脂代谢,降低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文清;徐丽梅;李玲;李丰;李燕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局部肌肉注射A 型肉毒毒素(BTX-A) 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83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30例,均采用BTX-A局部肌肉注射和推拿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系统的康复训练等.治疗前后均以改良阿氏量表(MAS) 评分肌张力,运动评价量表(PRS) 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MAS评分均明显下降,PRS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局部肌肉注射BTX-A结合系统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作者:王作军;闫文强;彭力;胡熙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及频率的次声作用对大鼠小肠粘膜酪酪肽(peptide YY,PYY)水平的影响.方法: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Hz-90dB组(8Hz 1组),8Hz-130dB组(8Hz 2组)及16Hz-130dB组(16Hz组)各35只,后3组大鼠按设计要求分别暴露于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次声舱中,每天2h;对照组亦置于次声舱中2h,但不予次声作用.次声作用后第1、7、14、21及28天时各组随机取出7只,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小肠粘膜中PYY的含量.结果:次声作用第1天PYY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7天后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则明显升高(P<0.05);第14天与第7天比较升高更明显(P<0.05);第21、28天时PYY水平有所下降.次声作用频率和强度增加,PYY水平升高越明显.结论:8Hz-90dB或8Hz-130dB或16Hz-130dB 次声作用均可引起大鼠小肠粘膜PYY水平升高,其影响程度与次声作用的强度、频率及作用时间有关,而经次声多次作用后大鼠可产生一定的适应性.
作者:郭晓燕;王进海;董蕾;陈景藻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40例用电针刺激体穴结合C3-5夹脊穴治疗;阻滞组40例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及0.9%生理盐水5 ml的混合液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综合组40例则结合2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前后以临床症状评分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积分,综合组明显低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0.01).结论: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程建明;穆敬平;刘润;彭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3年6月-2005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4例,均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1],男21例,女43例;年龄16-65岁;病程3 d-2个月;按改良may-hosomi法检测为轻度麻痹42例,重度22例[2].64例随机分为A、B组各3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给予超短波治疗,频率40.68 MHz,圆形电极分别于患侧乳突区与耳前区,斜对置,无热量,12-15 min.A组并加用调制中频治疗,2个硅胶电极并置于面神经走行部位,频率2-8 kHz,调制波形为三角波、方波、指数波,耐受限,20 min;B组加用红外线照射患侧面神经分布区,波长760-1500 nm,功率300 W,灯距30-40 cm,30 min,治疗时保护双眼.2组治疗均每日1次.
作者:李晓芳;赵永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刺分期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220例,均有一侧肢体偏瘫,随机分为A、B 2组各110例,均按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规处理,并配合康复训练.A组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给予分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痉挛程度评定,A组均优于B组(P<0.05或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同时增加分期针刺疗法,可以明显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联休克期,减轻痉挛,减少误用综合征,对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有良好疗效.
作者:张家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6年1-12月我科收治的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70例(70眼).男40例,女30例;年龄61-89岁, 平均62.8岁;左眼22例,右眼32例,双眼16例;晶状体膨胀继发青光眼28例(28眼),晶状体溶解引起的青光眼42例(42眼);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及眼前部缺血综合症等.
作者:周妍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脊柱矫形器配合矫正体操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均每天穿戴矫形支具时间23h并配合脊柱矫正体操练习,要求达到凸侧肌肉收缩,凹侧肌肉牵伸,每次30min,每天1-2次.穿戴期间定期X线片检查脊柱Cobb角.结果:1年后随访,40例患儿中33例能坚持穿戴矫形支具和进行矫正体操练习;胸椎、腰椎Cobb 角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单弧侧弯治疗的效果比双弧更明显(P<0.05).结论:矫形支具配合矫正体操治疗能矫正脊柱侧弯畸形,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范亚蓓;王彤;王红星;王春兰;赵勇;李涛;钱开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各10只,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制成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前2组,但不线栓;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4组大鼠均同步喂养,电针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即刻给予电针百会、水沟穴,每天1次,30min.治疗5 d后,4组大鼠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PA及PAI-1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但电针组低于模型组(P<0.05,0.01).结论:电针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调节机体纤溶系统活性,改善梗死区域的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黄伟;曾庆明;吴绪平;丁昀;王述菊;孙国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皮瓣修复在头颈肿瘤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286例,均采用各种游离组织皮瓣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286例中Ⅰ期愈合、无并发症247例(86.4%),皮瓣坏死、瘘、创面感染等39例(13.6%),其中需再次手术14例.结论:游离组织皮瓣修复头颈肿瘤切除后缺损可大限度恢复患者功能与外形.
作者:刘勤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髓鞘前脂蛋白(PLP)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BMSCs促进SCI修复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移植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8只,制成SCI模型,将培养的BMSCs注入移植组损伤的脊髓内;另6只为假手术组(C组).结果:术后24和72h、7 d,RT-PCR半定量分析显示A、B组BDNFmRNA 、GDNFmRNA和PLPmRNA表达在24及72h、7 d时均明显高于C组(P<0.01),与B组比较,A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BMSCs移植可通过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和轴突髓鞘化等机制促进SCI修复.
作者:李雷;吕刚;王欢;高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抗抑郁药米氮平与氟西汀改善老年抑郁症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老年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A组患者晚上口服米氮平片15 mg,2-3周内加至30 mg;B组早上口服氟西汀片10 mg,2-3周内加至20 mg,均治疗6周.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HAMD减分率在治疗第1周时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第2周末时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周后,A组和B组有效率及治愈率无明显差别,分别为85.2%、53%与84.4%、49%.TESS评分比较,A组轻于B组.结论:米氮平与氟西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均有肯定疗效,且副作用小;但米氮平起效更快,副反应更轻微,更能提高老年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胡亚荣;万其容;易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寻找一种合适的运动方案来确定大体脂消耗时的运动强度.方法:健康大学生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以不同的递增负荷和持续时间进行3种运动方案测试.结果:3种方案测试中体脂消耗率在开始阶段随着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一定值时,体脂消耗率开始下降;大体脂消耗率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在达到大体脂消耗率之前女性体脂消耗率一直高于男性.男、女性的大体脂率对应的运动强度分别在约60%VO2max(70%HRmax)和50%VO2max(60%HRmax).结论:方案2是一种省时且较精确测试大体脂消耗率的运动方案.
作者:胡翔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脊髓损伤(SCI)患者获取提高ADL能力较为合理的住院康复治疗时间.方法: 观察28例外伤性SCI患者的康复过程,在康复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1、2、3、6和9个月时分别作出ADL评估, 比较ADL得分情况及不同时间ADL能力提高的程度. 结果: 28例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住院康复治疗后,26例ADL评分获得显著提高,其中21例ADL能力获得提升,在随后6个月的治疗中,26例患者与治疗3个月时比较ADL评分无明显增高,ADL能力也未进一步提升. 结论: 外伤性SCI患者提高ADL能力合理的住院康复治疗时间应为3个月.
作者:王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使用单人纯氧舱治疗2型糖尿病(2-DM)伤口感染的效果.方法:2-DM术后伤口感染患者18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胰岛素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6例同时配合短波红外线照射;高压氧组12例增加单人纯氧舱治疗.结果:高压氧组患者伤口愈合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糖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对伤口修复有明显作用,为糖尿病合并伤口感染的治疗开辟了较好的途径.
作者:周昆如;杨安群;余少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133例分为HBO组78例和对照组55例,均采用常规扩管药物治疗,HBO组同时加用HBO治疗.结果:治疗10d后,HBO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6.6%、69.5%与6.8%、49.2%,P<0.05);HBO组病程≤2周、无眩晕的患者其疗效明显优于病程>2周、有眩晕的患者.结论:HBO配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且HBO治疗应该尽早开始.
作者:丁新华;李敏;王志斌;唐家芳;王同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肾病患者16例,随机分为雷公藤组及对照组各8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d腹壁皮下注射,雷公藤组加服雷公藤多甙片,每次2片,每天3次.结果:治疗30 d后,2组血肌酐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雷公藤组24 h尿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曹国富;刘海涛;陈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合治疗对保护老年高血压病靶器管损害的优点.方法:选择1-2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80例,分为3组各60例,A组口服贝那普利片10 mg,B组给予氯沙坦片50 mg,C组2种药联合应用,均每天1次.结果:治疗1年后3组患者平均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尿素氮、肌苷及醛固酮水平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左室质量指数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或0.01);A、B 2组比较无差别.血尿酸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B、C组均低于A组(P<0.05或0.01).血管紧张素Ⅱ水平,A组<C组<B组(均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合应用能通过多种机制保护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靶器管的损害,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作者:叶琳;周南南;李文华;赵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2-2006年我科收治各类急、慢性体表溃疡患者91例,男48例,女43例;年龄17-79岁;病程10 d-2年;溃疡深度0.2-2.8cm,面积为0.7 cm×1.0cm-3.8 cm×5.0cm;致病原因为瘫痪、骨折、糖尿病足、外伤感染、高位截瘫、电击伤、烧伤、术后感染及下肢静脉曲张.治疗前取患者溃疡面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常规清除溃疡面,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将蒙药-生肌膏(由雄黄、银朱、寒水石、冰片、麝香等7味药物组成)均匀涂抹在无菌纱布上放置患者溃疡面的深处,每日换药1次.
作者:王阿日亚;白国荣;董向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电动起立床及功能性电刺激早期应用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配合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及患侧下肢功能性电刺激.结果:治疗3周后,2组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及躯干控制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电动起立床及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吴玉玲;林建强;何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5年3月-2006年11月我科收治的部队官兵训练伤患者68例, 男66例,女2例;年龄17-38岁,平均24.9岁;病程4 d-11年.致伤因素主要为器械伤,400 m障碍,5 km越野和技战术比武等, 其中关节肌肉扭伤、拉伤、应力性骨折、脊柱损伤、过度性损伤及脏器损伤为主,其次还包括烧伤、颅脑损伤、五管损伤、肾脏衰竭,截瘫等.
作者:邢曼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EVP)联合微波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BPH患者5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0例,均采用TUEVP治疗,观察组术后配合微波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和生存质量(QOL)调查问卷评分及剩余尿(RU)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TUEVP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联合微波治疗疗效更显著.
作者:黄遂斌;魏继刚;章传华;操作亮;段志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脑缺血合剂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处理组、对照组、模型组及中药1、2、3组各10只,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处理组仅参入手术过程,但不损伤血管.造模成功后,假处理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ml灌胃,对照组给予血栓通胶囊0.25g/kg,中药1、2、3组分别给予脑缺血合剂5、10及20g/kg灌胃,6组均每日2次.结果:治疗30d后,检测脑缺血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脑指数,与假处理组比较,其它各组脑指数及MDA含量均上升,SOD含量下降(P<0.01),模型组与其它组比较表现更明显(P<0.05).中药3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接近.中药1组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缺血合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且疗效与剂量的高低有关.
作者:李斌;张红星;易艳东;余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记录软件的设计与应用.方法:先以word文档形式将主观、客观、评估、计划等内容输入计算机,然后对PT、OT、ST进行选项.结果:成功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SOAP格式的康复治疗记录的4个模块. 结论:基于SOAP格式的电子化康复治疗记录的设计与应用,为规范化康复评估与治疗提供了保证.
作者:李奎;窦祖林;万桂芳;郑金利;周利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4年-2006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压疮患者10例,压疮处于坏死溃疡期[1],男4例,女6例;年龄75-86岁,平均82岁; 病程3周-2个月;原发病为脑外伤2例,脑卒中偏瘫8例,其中伴有糖尿病史2例;压疮部位均为骶尾部,表现为肿痛,较多脓性分泌物渗出,溃疡面向周围及深部扩展,深达骨质,创面大10 cm×10 cm,小7 cm×8 cm,深约2-3 cm.10例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
作者:黄志勇;阮慧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肩周炎患者136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男54例,女82例;年龄45-66岁,平均(50.7±2.9)岁;病程7 d-1年,平均3.1个月;右肩78例,左肩5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障碍.
作者:肖晓华;于青;李瑞春;徐明芳;张玲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刺与心理疏导疗法在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的疗效.方法: 老年F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中医辩证用药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针刺和心理疏导.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0%、93.3%与15.0%、70.0%,(P<0.05、0.01).结论:针刺与心理疏导疗法应用于老年FD的治疗中对提高和巩固疗效有促进作用.
作者:崔爱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患者口服阿仑磷酸钠盐及系统康复训练对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36例行TKP后患者分为2组各18例,均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3周和口服碳酸钙片剂;A组并每日增加口服阿仑磷酸钠盐片10 mg,均坚持1年.结果:术后3周及随访5年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松动及下沉.HSS评分系统中,疼痛和肌力单项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阿仑磷酸钠结合术后康复训练能明显增强肌力,缓解TKR后患者骨质疏松性骨痛,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唐剑锋;王建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探索通过优化体育生活方式改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方法:对在校大学生370例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锻炼态度量表问卷调查,并进行体育生活方式调查问卷.结果:370例中喜好体育锻炼、平均每天用于体育锻炼时间多、喜欢体能耐力主导类、朋友相对少或所在班级管理干部关注体育锻炼的学生易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锻炼态度中的行为态度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爱好体育锻炼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多人集体和单人对抗性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正向作用,体能速度主导类项目有负向作用;技巧类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负面影响,而足球有正面的作用.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欠佳,城镇学生相对较好.结论: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城乡差异,和体育兴趣爱好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体育做为高校一项重要的教育过程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树立终身体育的行为意识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章小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脑白质稀疏症(LA)与脑梗死(CI)患者临床记忆障碍特点.方法:随机选取LA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单纯LA29例,并发CI患者31例,另以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进行记忆能力测评.结果:试验组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记忆障碍,表现为联想学习、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及记忆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并发CI患者明显低于LA患者(P<0.05,0.01),但随着LA病变程度的加重记忆障碍明显加剧.结论:LA对人类记忆活动有直接、明显的影响,提示及早发现LA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遵伟;李义召;宋成忠;崔贵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胎儿童的产次、出生体重与脑瘫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对双胎儿童均进行体检、诊断、临床分型及填写简易病例表格等,并综合分析评定.结果:双胎儿均1例诊断为脑瘫,另1例正常.脑瘫的发生在产次及在有无黄疸史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出生体重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出生体重较重的患儿脑瘫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出生体重较重的患儿的双胎儿更容易发生脑瘫,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刘建军;李旭;胡莹媛;吴卫红;李燕春;陆华宝;张雁;纪树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2年2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79例,年龄29-73岁,平均49.6岁;按国际抗癌协会制定的临床分期为I期4例,Ⅱ期44例,Ⅲ期23例,Ⅳ期8例;左侧31例,右侧48例;手术方式为根治术15例,改良根治术64例.
作者:费雁;孔庆志;王建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我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经CT确诊,男96例,女64例;年龄16-65岁;病程2 d-7年,平均5个月;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激光刀组和小针刀组各8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①激光刀组:患者俯卧,选患椎间隙及患椎棘突旁开2 cm处、患椎上下棘间及椎旁压痛点(伴坐骨神经痛者加用臀点,腘点或腓点)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麻后采用SJ-L型激光针刀进行松解、剥离、提插,手感无阻滞即留置激光针刀照射30 min,出针覆盖针眼.②小针刀组:取同上部位用Ⅱ-Ⅲ号针刀于标记处垂直进针达皮下行纵行疏通剥离,再横行切割2-3刀,针刀下有松动感后出针,然后注射镇痛液于各治疗点,术毕覆盖针眼.术后7-10 d仍未愈可行第2次治疗.
作者:穆敬平;杨定荣;李玉娥;赵大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穴结合功能训练对脑梗死患者ADL能力的影响.方法:96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8例,均按脑梗死常规处理, 并结合康复程序进行功能训练;A组同时加以针刺治疗,以百会穴为主.于治疗前、治疗30、90d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 结果: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30及90d时分别与前一次评分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A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药物及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针刺百会穴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ADL自理能力的提高.
作者:崔晓;胡永善;吴毅;李成永;曾慧玲;瞿佩育;周翠侠;史俊超;王伟;曹连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人类语言能力的实现离不开对语义的表达与理解,因而语义加工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目前语言科学界倾向于认为认为人类语言能力在功能及解剖上应该是自主的和模块化的,存在与语义加工相关的功能性脑区.目前对汉语语义加工的相关脑区及其神经机制的考察手段主要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及脑成像技术.本文探讨操汉语者言语障碍的语义加工与相关脑功能区的关系及相关的大脑神经机制.
作者:方环海;赵鸣;高明阳;刘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激光针刀配合超短波治疗粘连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激光针刀治疗并配合超短波;对照组采用传统小针刀治疗.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痊愈34例,显效14例,好转7例,无效5例;对照组分别为20、15、11、及14例.观察组痊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针刀具有彻底松解软组织粘连的优点,配合超短波能显著提高肩周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银兰;韩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保健科门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小组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8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患者按照小组健康教育工作制分为4个阶段对患者进行治疗:①糖尿病普及知识期.②针对个体教育期.③巩固及治疗期.④巩固疗效期等.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治疗及护理.结果:经过1-2年的观察,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指数、胰岛素水平及敏感指数,血脂等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或0.05)、患者满意度及自我照顾能力的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组健康教育工作制能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服从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增加,生存质量改善.
作者:常仁翠;高辉;井月秋;张海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住院期间睡眠状况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制影响睡眠因素的调查表对165例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5例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睡眠问题,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境、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结论: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差,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以改善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马红梅;沈向英;张松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5年7月-12月在我院ICU病房就诊的患者103例,男74例,女29例;年龄27-84岁;平均(53±1.8)岁;病程3-37d,平均9 d;因各种手术后转入患者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25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19例,脑血管意外16例,其他12例.103例患者均进行系统健康教育.①口头讲解:针对患者病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过程,症状、用药及危险因素的处理;使用各种监测仪器的目的、注意事项及术后;恢复期的锻炼、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等;对不能语言交流的患者通过表情、手势、口型、肢体语言、图片、卡片或写字等方式来表达相应的意思[1,2].②示教模仿:对患者进行术后卧位、翻身、叩背、有效咳嗽、咳痰、手语、早期床上功能训练等示范操作,并让患者演示,至能熟练掌握.③健康教育宣教:采取发放小册子、宣传图片、卡片等书面形式,将健康教育内容交于患者阅读,并定时抽查[3].
作者:丁黎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0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收治的颈椎疾病患者42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1],男28例,女14例;年龄28-67岁,平均45岁;病程5d-2年;其中颈椎间盘突出13例,颈椎骨折18例,颈椎过伸伤11例;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11.5±0.6).
作者:陈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视力残疾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盲和视力损伤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将近20年我国视力残疾概况和康复成效介绍如下.
作者:刘娟;陈雯;陆云霞;胡义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