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005-8982
  • 国内刊号:43-1225/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91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3
  • 全年订价:12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2000年、2002年二次被省科技厅、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年7期文献
  • 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文观测了80例CHF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同期8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cTn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cT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cTnT水平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随治疗好转而逐渐下降.结论:CHF患者心功能与cTnT浓度有密切关系,cTnT对判断CHF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罗云海;何勇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1例报告)

    目的: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1~2000年诊治的3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19例手术治疗,其中肾切6例,肾部分切1例,肿瘤剜除术12例.结果:手术病例经病理诊断为AML,均恢复良好.结论:B超及CT是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有症状的病例及肿瘤直径大于4cm者应手术治疗,正确的临床诊断和对可疑病变术中快速冰冻活检是降低肾切除率的关键.

    作者:汤鼎中;谢晋良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脑卒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观察脑卒中并发急性肾衰(ARF组)30例,不伴急性肾衰45例(对照组)的甘露醇用量、时间、血渗透压、血钠值变化,并作比较.结果:ARF组所用甘露醇剂量为210.6±40.2g/d,≥200g/d 26例,占86.7%,血渗压342.3±36.1mOsm/kg/H2O;对照组甘露醇用量为150.3±55.2g/d,≥200g/d 10例,占22.2%,血渗压305.2±32.6mOsm/kg/H2O,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大剂量使用甘露醇是脑卒中并发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高龄、高血压为其危险因素.小剂量、间歇使用甘露醇是预防脑卒中并发急性肾衰的重要环节.

    作者:肖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β体甘草酸与α体甘草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β体甘草酸(美能)与α体甘草酸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对比研究.方法:对8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用双盲法作治疗,用药16周后观察两组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副作用比较.结果:实验组(β体甘草酸)在总胆红素、ALT,AST,HA(透明质酸),LN(层粘蛋白),ⅣC(Ⅳ型胶原)的改善度较对照组(α体甘草酸)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副作用β体甘草酸亦小于α体甘草酸.结论:说明β体甘草酸的临床效果优于α体甘草酸.

    作者:曹阳;唐小平;宋方闻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104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人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年来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人104例.结果: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为2.25:1,年龄以20~40岁为主.常见症状为粘液血便或脓血便(75%).严重度分级以中度为主(67.3%),重度(21.15%)次之,轻度仅11.53%.分型以慢性复发型常见(53.84%),其下依次为初发型(26.92%)、慢性持续型(17.3%).肠外表现并非罕见,且均出现在中重度病人.传统的内科治疗大多效果良好.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内科治疗效果好.

    作者:欧大联;吴小平;霍继荣;凌奇荷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甲状腺包块19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甲状腺包块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2例甲状腺包块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92例中甲状腺腺瘤87例,囊腺瘤45例,甲状腺癌14例,均进行手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29例,2例误诊手术,乔本氏甲状腺炎17例,3例误诊手术.结论:甲状腺包块性质诊断复杂,因此应谨慎对待,详细询问病史、仔细的临床检查及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外,必要时细针穿刺或术中冰冻检查,可避免对亚急性甲状腺炎及单纯性乔本氏病进行不必要的手术,减少并发症,亦可防止甲状腺癌的漏诊,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作者:陶文玉;张瑛;李显丽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巴曲酶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频发TIA之疗效.方法:应用巴曲酶首次10Bu,以后每日5Bu静脉滴注至TIA发作停止,并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巴曲酶在72h内治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巴曲酶治疗频发TIA可有效防止其发展成为脑梗死.

    作者:高保军;段素巧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72例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QTd),计算校正QT离散度(QTcd).分析QTd,QTcd以及室性心律失常(VA)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VA)组QTd和QTcd均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NAV)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d≥60ms者,其VA发生率显著高于QTcd<60ms者,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或QTcd值越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作者:李迎;王哲颖;付京凤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测量明线光谱的实验设计

    我们设计制作了一套简便、安全而适用的实验装置,对医学生日后分析人体中所含微量元素及诊断大有帮助,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政纲;谢定;李晓春;阳奇志;曾小青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方法,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5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本组病例均采用前胸正中切口,使用小剂量肝素1~1.5mg/kg,用特殊胸骨牵开器和Medtronic Octopus Ⅱ心表固定器及CTS冠状动脉分流器辅助下进行.共搭桥9支,平均1.8支,用左乳内动脉4例,其余采用大隐静脉.结果:本组5例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包括重度支气管哮喘并胸骨钢丝断裂1例,行气管切开,2次开胸固定胸骨并使用支气管解痉剂,5d后缓解.随访4个月到1年,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适用于多支病变,尤其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

    作者:蔡开灿;王武军;吴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60例EH患者,服安慰剂2周后口服拉西地平4~8mg共6周,停服其它降压药.观察动态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服药6周后血压为(144.1±12)/(85.9±6)mmHg,收缩压下降24mmHg,舒张压下降14.8mmHg.显效27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91.7%.发生不良反应者8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面红、心悸等,症状较轻未中断治疗.结论:新型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拉西地平对1、2级EH患者具有降压作用,不良反应少.

    作者:姚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常规药物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衰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应用.方法:选择CHF患者62例,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变化,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倍他乐克后CHF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8周有效率71.0%,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S-T段压低持续时间缩短,心影缩小.结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力.

    作者:高扬;张志辉;周迪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的佳苏仑在全麻后催醒时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佳苏仑在逆转全麻后呼吸抑制时的心血管副作用、旨在找到逆转全麻后呼吸抑制时心血管副作用小的合适剂量.方法:80例ASAⅠ~Ⅱ全麻病人分成A,B两组,A组将佳苏仑100mg注入莫非氏管静脉输入,B组将佳苏仑释释至10ml缓慢静脉推注2ml,观察苏醒情况、如无苏醒,5min后再重复注射、每次1ml至苏醒.监测用药前、后1,3,5,7,9min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的变化并观察神志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用佳苏伦逆转全麻后呼吸抑制效果显著,但A组用药量大,心血管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佳苏仑有良好的催醒和逆转全麻后呼吸抑制作用,但如用量过大会产生兴奋、谵妄、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肺水肿及室颤的危险.B组采用小剂量分次给药,催醒和逆转全麻后呼吸抑制作用好且副作用少,较为可取.

    作者:彭晓红;李荣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阴茎鳞癌(附52例报告)

    目的:探讨阴茎鳞癌不同临床阶段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总结52例1980~2000年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各临床时期不同治疗方式进行讨论.结果:行阴茎部分切41例,全切9例(高中分化鳞癌46例,低分化鳞癌6例,仅1例术后局部复发).髂腹股沟淋巴切除10例(腹股沟淋巴均为阳性,髂淋巴均为阴性).放疗1例,化疗1例,联合治疗1例.结论:原发病灶的非手术处理慎重选择;高分期、低分化、深浸润者,无论淋巴活检阳性与否建议在处理原发灶时,同期行预防性淋巴清扫,切除范围倾向于由浅至深逐级切除的方式;放、化疗及联合治疗疗效尚不肯定.

    作者:范本袆;曾向阳;顿金庚;齐范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WB-100Ⅱ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治疗内痔106例临床报告

    目的:通过利用微波技术的电磁波原理治疗内痔,以达到止血消痔的目的,方案:采用WB-100Ⅱ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治疗内痔106例.结果:对一期内痔疗效好,治愈率达100%,对三期内痔的临床治愈率达66.7%,有效率达90.5%,而总的临床治愈率达88.7%,总的有效率达98.1%,并且快速、安全,无术后疼痛,尿潴留,肛门失禁或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说明WB-100Ⅱ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治疗内痔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快捷、安全无痛的优势.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回盲部充盈缺损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提高对回盲部充盈缺损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本文报道58例回盲部充盈缺损性病变,主要讨论其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58例中慢性炎症16例,肿瘤42例;影像表现:盲肠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肠管狭窄,压迫移位或粘连等.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余泽全;尹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山莨菪碱和垂体后叶素序贯治疗肺结核咯血

    目的:研究山莨碱与垂体后顺素序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山莨菪碱(A)10mg静滴后接着用垂体后叶素(P)10单位静滴(A-P疗法)治疗46例病人;氢化可的松(H)100mg与A共用后接着用P(AH-P疗法)治疗30例病人;单纯用P(P疗法)治疗75例病人.结果:AH-P疗法治疗大咯血显效时间短于P疗法,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p疗法与AH-P疗法治疗中小量咯血显效时间均明显短于P疗法(P<0.01),A-P疗法与AH-P疗法显效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P疗法治疗空洞动脉瘤破裂咯血显效时间与P疗法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文研究提示肺结核咯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是Ⅳ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肺组织溶解,而山莨菪碱具有抑制或减轻这种组织溶解的作用,垂体后叶素具有加快或加重这种组织溶解的作用;山莨菪碱和垂体后叶素既共同对肺结核咯血有治疗作用又互相减低对方的副作用.

    作者:陈胜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卫萌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卫萌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治疗恶性胸水的客观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47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套管针胸腔穿刺导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并保留,尽量排尽胸水后,注入卫萌100mg、重组白细胞介素-Ⅱ80~100万u;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术抽液2~3次.结果:近期疗效:观察组CR 14例(63.6%),PR 5例(22.7%),总有效率86.4%;对照组CR 10例(40.0%),PR 6例(24.0%),总有效率64.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毒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发热.观察组:胃肠道反应22.7%,发热18.2%;对照组:胃肠反应24.0%,发热16.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注射卫萌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治疗恶性胸水,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星;陈立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胆骨化醇与钙三醇治疗肾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胆骨化醇与钙三醇治疗肾衰长期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继发甲旁亢)的疗效,制定胆骨化醇安全有效维持剂量.方法:随机分组,胆骨化醇组(G1)31例,给患者肌注胆骨化醇60万U/t/W,待血钙正常改为两周1次.钙三醇组(G2)33例给患者口服钙三醇0.25μg/t/d.两组用药8周,检测两组患者血1,25(OH)2D3浓度和血清免疫甲状旁腺激素(iPTH)浓度.结果:1,25(OH)2D3浓度:胆骨化醇组用药2周时升高,但未达正常水平,钙三醇组达正常水平(P<0.05).治疗4周时两组均达正常水平.血iPTH浓度两组治疗2周时开始下降,4周达正常(P>0.05).结论:两组药物疗效相同.

    作者:叶任高;赵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鼻咽癌低氧放疗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鼻咽癌低氧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3年7月~1995年10收治的120例鼻咽癌患者,根据临床期别区组设计,随机分为低氧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均给予钴-60外照射,面颈联合野照射34Gy后改面颈分野照射至鼻咽中平面剂量70Gy,低氧放疗组病例在放疗同时吸入10.5%的低氧.结果:两组近期疗效、长期生成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低氧放疗组严重口干反应、严重口腔粘膜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P<0.001);张口困难、放射性脑病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放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放疗可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副作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氧放疗能否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脑病及严重张口困难等后遗症的发生率,尚难以推断.

    作者:申良方;涂青松;魏瑞;杨振;雷明军;申海菊;张蕾;王欣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创伤反应早期BALB/C和C57BL/6小鼠肝组织基因表达谱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BALB/C和C57BL/6小鼠创伤反应差异性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BALB/C和C57BL/6小鼠在创伤后1h和6h肝组织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研究,对在两种小鼠创伤反应早期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对1327条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后发现有两大族基因的表达在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创伤后早期存在明显差异.BALB/C小鼠糖类代谢、脂类代谢和激素代谢活跃,细胞信号转导以G蛋白信号通路和Ca2+信号通路激活为主,而且与组织损伤相关的基因也出现高表达.而C57BL/6小鼠急性时相反应和免疫反应被激活,细胞凋亡途径被抑制,细胞信号转导以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激活为主要特征.结论:BALB/C和C57BL/6小鼠的创伤反应差异性可能与它们在创伤后基因组的表达方式不同相关.

    作者:冯刚;李瑶;周立雄;许宏;杨志焕;朱佩芳;谢毅;毛裕民;王正国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人体慢性铅性肾病X射线微区分析

    目的:该文测试慢性铅性肾病患者近曲小管上皮的细胞内所含微量元素,旨在对人体慢性铅性肾病进一步探讨.方法:应用X射线微量分析仪,作电子探针X射线微量分析.结果:不同病例铅峰的高低与铅接触的时间长短、量的多少有关.结论:X射线微区分析,不仅可以证实慢性铅性肾病的诊断,提高该病的诊断率,而且还可间接地推测出铅吸收入血后在机体的残留情况.

    作者:徐锡萍;王铁霞;蒋云生;谭爱玲;李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转移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低转移胃癌细胞生长和裸鼠接种转移的影响,并建立动物转移实验体外模型.方法:应用细胞计数及MTT测定等方法,观察Hp活菌对胃癌细胞系BGC-823低转移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并行裸鼠接种,观察裸鼠转移情况.结果:细胞计数及MTT检测结果均显示:Hp活菌菌液浓度≥4.0×105CFU/ml时,细胞生长明显受抑,且浓度越高抑制越显著,细胞存活率与Hp活菌的浓度呈负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裸鼠接种实验提示实验组肿瘤大小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P<0.05).病理结果示实验组2只裸鼠发现转移灶,而对照组无转移.结论:低Hp活菌浓度能促进BGC-823细胞增殖,且可能加速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作者:李新华;张桂英;李乾;徐美华;罗非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白色念珠菌分泌物对人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白色念珠菌(ID16V1)分泌物对人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ARH-77)的作用.方法:荧光染色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形态变化;FCM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白色念珠菌分泌物处理组的凋亡细胞增多;FCM检测实验组凋亡细胞百分率上升.结论:白色念珠菌分泌物能促进ARH-77细胞凋亡.

    作者:刘静;胡维新;韦超凡;刘艳平;何莉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心肌灌注显像测定犬的梗塞心肌和存活心肌

    目的:为了比较在不同介入因子影响下,SPECT所测犬的梗塞心肌和存活心肌.方法:选择12只杂种犬建立心梗模型,24h后给予1.0mg硝酸甘油介入后行SPECT心肌灌注显像测出心梗面积.第三日将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潘生丁介入后显像,另一组在常规静息状态下显像,分别求出心梗面积,显像结束后处死动物,采用与SPECT相似的方法,获得坏死心肌占左室心肌的百分比.结果:病理性心梗面积为17.80%±3.07%,硝酸甘油介入,静态状态下,潘生丁介入时SPECT心梗面积分别为:19.98%±3.16%、25.53%±3.91%、31.82%±2.81%.硝酸甘油介入所测心梗面积接近病理性心梗面积(P>0.05).静态状态下,潘生丁介入显像与硝酸甘油介入显像相比较后时心梗面积中有21.52%±4.8%、37.80%±4.5%的部份被认定是缺血尚存活心肌.结论:利用硝酸甘油介入显像可以改善静息状态下及潘生丁介入的SPECT显像估测心梗面积的误差,提高缺血存活心肌检出率.

    作者:李勇;梁庆祥;高凤彤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失神经皮瓣移植术后感觉神经再生的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无神经支配的皮瓣移植术后感觉神经有无再生及其再生规律.方法:以大白鼠为实验材料,作右下腹腹壁皮瓣切除手术,原位缝合,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于术后1月、2月、3月取材作皮瓣组织切片,用改良Bielschowsky银染法及抗NF抗体,抗S-100作一抗的免疫组化方法染色观察术后不同时期及正常皮瓣内感觉神经末梢再生的情况.结果:术后1月神经末梢短小、零乱、稀少,均数为0.32条/mm(免疫组化S-100抗体),0.30条/mm(免疫组化NF抗体)0.43条/mm(银染);术后2月,稀疏零乱的神经渐渐增长,呈短弧形、密度略有增加,平均数分别为0.72条/mm,0.74条/mm,0.81条/mm,术后3月神经末梢密度增加,短弧形变成长弧形、长丝状、其长度接近正常,密度与正常比似乎略有差异.平均数分别为1.32条/mm,1.25条/mm,1.20条/mm.对照组大白鼠腹壁皮瓣神经末梢平均数为1.35条/mm.结论:失神经皮瓣移植术后感觉神经末梢可以再生,其再生一般从边缘开始向中央生长、再生速度为1mm/10d,其再生速度与皮瓣的大小与厚度有关.

    作者:刘芳;常增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去甲肾上腺素调制大鼠体感皮层神经元电活动的受体机制Ⅰ.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

    目的:探讨α-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去甲肾上腺素(NA)调制大鼠体感皮层神经元的诱发和自发放电活动中的作用.方法:用SD大鼠、多管玻璃微电极刺激和记录、微电泳注射,以及对诱发单位放电(SI-SEUD)过程作标准化互协方差函数(NCCVF)处理,对自发放电过程作平均放电率(MFR)处理,观察微电泳去甲肾上腺素、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和育亨宾前后放电过程的变化.结果:当小剂量(20nA)NA使SI-SEUD的积分值减少(P<0.001),对其产生抑制效应,微电泳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和育亨宾都能阻断这种效应,使NCCVF积分值恢复到微电泳前的对照水平;当大剂量(80nA)NA使SI-SEUD的积分值加大(P<0.001),对其产生易化效应时,微电泳酚妥拉明能部分阻断该种易化作用(与微电泳NA比较,P<0.01),使SI-SEUD积分值朝向微电泳前的对照水平变化(与对照实验比较,P<0.05);而微电泳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无此作用;③当中等剂量(55nA)NA使体感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MFR明显升高(P<0.001),对其产生兴奋效应时,微电泳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能阻断这种兴奋效应,使其MFR降低到对照水平.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的抑制诱发放电和易化自发放电的作用是通过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来介导的;而易化诱发放电的作用可能部分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作者:胡必利;韩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小肠平滑肌肉瘤急诊诊治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这一不常见疾病的诊治规律.方法:对比研究本组1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诊断,剖析小肠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比较其与急诊处理腹部外科常见疾病的异同.结果:急诊术前误诊率为100%,急诊术中误诊率为50%,术中选择手术方式的合格率占66.7%.急诊未能行根治术者50%近期复发.结论:小肠平滑肌肉瘤的特点是术前相当难以明确诊断,提高对小肠平滑肌肉瘤的术中认识及诊断水平,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同时坚持根治原则及无瘤操作的原则,以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韩高雄;王国斌;刘守业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不育症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检测

    目的:通过对不育症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中支、衣原体检查,了解不育症患者支、衣原体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00年10月~2001年10月197例不育症患者和229例普通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用双相一步法培养和细胞培养等方法进行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检测.结果:不育症患者的支、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48.2%和46.2%,其中男性患者为47.5%和44.6%,女性患者为49.0%和47.9%,支、衣原体混合感染率男性为25.7%,女性为24.0%;普通门诊患者支、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11.4%和10.0%,其中男性为12.4%和10.6%,女性为10.3%和9.5%,混合感染率男性为1.8%,女性为1.7%.结论:不育症患者男女间和普通门诊患者男女间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育症患者支、衣原体感染率较高,与普通门诊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支、衣原体感染多经性接触传播,为性传播疾病,与不育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余俊龙;余平;刘水平;夏忠弟;王莉莉;周爱东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血清核小体浓度与肝储备功能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外周血清中核小体浓度(CNS)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准确了解CNS预测肝储备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量84例肝脏外科疾病的病人,梗阻性黄疸59人,肝硬化门脉高压10人,肝癌15人,外周血中的核小体浓度;同时在手术中取这些病人肝方叶组织行酶联免疫组化病理切片.结果:肝病组外周血清中核小体浓度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肝病组(1.87±0.71),正常(1.17±0.81),P<0.01.肝功能越差CNS越高(A组1.66±0.90,B组2.14±0.75,C组3.57±0.73);A级,B级,C级三级间两两比较P<0.05;酶联组化病理切片证实肝病组中肝细胞存在大量凋亡现象.结论:外周血中核小体能作为了解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种标记物.

    作者:吴泽建;张阳德;雷正明;邓正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参麦注射液对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培养的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后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方法:培养鼠脑星形胶质细胞,以缺氧/复氧为损伤因素,观察培养上清液中NO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结果:H/R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NO的分泌显著提高,LDH漏出量显著增多,参麦注射液能明显抑制H/R状态下星形胶质细胞分泌NO,并降低LDH的漏出.结论:在H/R损伤情况下,参麦注射液对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其抑制NO分泌和稳定细胞膜有关.

    作者:邬力祥;言惠文;刘发益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善宁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保护作用

    目的:评估善宁是否对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有保护作用.方法:我们选用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且,组1给予假手术,组2首先将肝右叶给予90min的热缺血,然后在恢复血流的同时进行肝中叶和肝左叶的切除(大约切除80%肝组织),组3与组2的手术操作完全相同,但在剖腹术至术后24h这段时间内用善宁(0.5μg/6h)皮下注射.而组1,2都是用生理盐水处理大鼠.结果:经善宁处理的大鼠的生存率由0(组2)提高至60%(组3) (P<0.05),而且血胆红素降低(P<0.05).结论:善宁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何勇;窦科峰;周峻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尿毒症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L-Ⅳ)、层粘蛋白(LN)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测定了21例尿毒症血液透析(ESRD)组,2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GN)组患者及24例健康献血员(NC)组的血清HA,CL-Ⅳ,LN水平,并作相关分析.结果:ESRD组与GN组患者血清HA,CL-Ⅳ及LN均高于NC组(P<0.01),ESRD组血清HA,CL-Ⅳ,LN水平高于G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ESRD组患者血清HA,CL-Ⅳ及LN变化,除HA与LN之间是呈正相关关系(γ=0.592,P<0.05)外,HA与CL-Ⅳ以及CL-Ⅳ与LN之间未显示相关性变化(γ=0.312,0.177,P>0.05).结论:血清HA,CL-Ⅳ,LN联合检测可以反映并监测肾小球疾病的进展;ESRD患者细胞外基质主要成份血清水平之间变化,并非完全一致.

    作者:席春生;刘丽;钟建庭;邓芝云;赵叶红;叶夏云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饮水疗法治疗羊水过少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饮水疗法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羊水过少及羊水偏少孕妇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除日常饮食外,每天1h内饮水1500ml,饮水前、饮水后7d分别测定羊水指数(AFI);对照组只按日常饮食,于观察前、观察后7d分别测定AFI.以后,两组均每2~3周动态观察AFI 1次,直至分娩.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饮水7d后AFI、分娩前AFI均较饮水前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观察前、7d后和分娩前AFI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新生儿体重为3.16kg,剖宫产例数6例,对照组分别为2.91kg和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饮水疗法是治疗羊水过少的有效方法,并可促进胎儿发育,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黄泳华;罗中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原发性尿道腺癌

    目的:提高对尿道腺癌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尿道腺癌,并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其起源、诊断和治疗.结果:2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检确诊,无并发症,随访5年未见复发.结论:尿道腺癌起源尚未明确,诊断依赖于尿道镜检及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曾向阳;范本袆;孙方浒;申鹏飞;齐范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Objective: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extensive gastric lymphadenectomy in gastric cancer is controversial.W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extended lymphadenectomy on survival in 485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Methods:From 485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astrectomy, extensive lymphadenectomy was performed on 341 patients and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s who had undergone extensive lymphadenectomy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patients who had not undergone extensive lymphadenctomy.Survival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Life Table method and difference in survival was tested by the Wilcoxon (Gehan) test.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done by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Results:The overall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37.75%.For patients undergoing extensive and without extensive lymphadenectomy,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43.27% and 16.36%, respectively (P<0.001).Multivariate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extensive lymphadenectomy was an important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fter gastrectomy.Conclusion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xtensive lymphadenectomy might provide a survival benefit for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超选择保留动脉导管化疗并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超选择持续动脉化疗并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25例晚期宫颈癌病人,给予超选择保留动脉导管化疗并栓塞,共插管69例次,栓塞56例次.结果:25例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2例,部分改善2例,近期有效率达92%.结论:超选择持续动脉插管化疗并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为手术或放疗创造了条件.

    作者:岳清芬;董长江;韩新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重组结核分支杆菌16000蛋白抗原(rPA16)的免疫原性研究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重组16000蛋白(rPA16)诱发家兔产生抗体的能力并评价其血清学诊断的价值.方法:家兔按注射的抗原及佐剂的不同分组,皮下多点注射分别进行免疫.6次免疫后采血,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跟踪兔血清抗体效价的时间效应并检测兔血清与所试各类分支杆菌PPD有无交叉反应;同时检测rPA16与各分支杆菌PPD的免疫羊血清的反应,并用rPA16抗原检测人血清标本,分析该抗原的临床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兔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显示:5个月后,加佐剂的抗原组的兔免疫血清仍能检测到抗体,不加佐剂组2个月后血清抗体检测即为阴性.ELISA检测兔免疫血清比双向琼脂扩散方法要更敏感,rPA16抗原加佐剂引起的兔血清抗体滴度高可达1∶6400,不加佐剂组的血清抗体滴度仅为1∶400.ELISA法分析抗rPA16的兔血清的特异性表明其特异性较好,仅与牛、人型结核分支杆菌的PPD呈阳性反应,与其他所试分支杆菌PPD反应均为阴性.同时又分析了rPA16抗原的特异性,与人型PPD相比,该抗原只与所试各类分支杆菌、BCG、牛分支杆菌免疫的血清呈阳性反应,而人型PPD则基本上与结核分支杆菌免疫的血清均呈阳性反应.ELISA检测血清标本结果:肺结核病组中rPA16和PPD检测敏感性分别为64.8%和75.2%;健康组、卡介苗接种阳转健康组、rPA16和PPD检测特异性分别为96.2%、88.5%和94.3%、66.7%.结论:rPA16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可能成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试剂之一.

    作者:熊志红;庄玉辉;张晓刚;何秀云;董恩军;史迎昌;昌增益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哮喘儿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对IgE的影响

    目的:探讨哮喘儿柯萨奇B组病毒(CVB)感染对IgE的影响.方法:40例哮喘儿,年龄3~12岁;肺炎儿49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2岁.以ELISA法检测CVB,以比浊法测定血清IgE.结果:CVB感染率:哮喘感染率为62.50%(25/40),肺炎感染率40.82%(20/49),哮喘儿的CVB感染率高于同期住院肺炎儿(P<0.05);哮喘儿的IgE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P<0.05);有CVB感染的哮喘儿25例,IgE水平(649.064±394.550)IU/ml;无CVB感染的哮喘儿15例,IgE水平(353.800±255.942)IU/ml,两者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CVB感染的肺炎10例,IgE水平(300.818±291.128)IU/ml;无CVB感染的哮喘儿13例,IgE水平(209.845±221.849)IU/ml,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但CVB的阳性效价与IgE水平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在小儿哮喘中有高的CVB感染率,并与哮喘儿的IgE变化有明显的关联.在哮喘病儿要重视预防CVB感染.

    作者:方凤;汪隽瑛;蒋瑾瑾;郭品娥;魏红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波动、昼夜模式及靶器官损伤

    目的:分析造成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多元因素.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动物模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血压波动性、血压昼夜模式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结果:SHR不同的时间段的收缩压波动性、舒张压波动性均与靶器官损伤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程度较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更为密切;非勺型血压SHR的靶器官损伤较勺型血压SHR明显严重.结论:血压波动性、血压昼夜模式是影响SHR靶器官损伤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黎明;贺茜;陈志龙;苏定冯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带血管蒂小腿内侧筋膜皮瓣设计改进的解剖学基础

    目的:为临床小腿内侧筋膜皮瓣设计改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32例下肢标本,通过动乳胶灌注、墨汁灌注及铸型腐蚀等方法,对小腿内侧带血管蒂的筋膜皮瓣进行顺行和逆行转位的可行性探讨.结果:在小腿内侧区浅、深筋膜层内有一组出现较高,口径较粗大的桥式纵行血管链;隐动脉血运可通过此血管链到达小腿下段;同时该血管链与膝降动脉的隐支以及胫后动脉的筋膜皮支有广泛的吻合.结论:带隐动脉的筋膜皮瓣往下可延长至小腿下段,而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往上可延长取至髌骨下缘.

    作者:梁杰;郝新光;罗少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评估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6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行C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5例老年(共156支冠脉血管)和90例非老年(共120支冠脉血管)冠心病患者接受CS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冠脉特点和发病血管支数与非老年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在CS成功率、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成明;王旭开;王红勇;刘光耀;方玉强;石伟彬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淋巴瘤患者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在淋巴瘤病变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3例淋巴瘤患者与28例健康人血清HA,Ⅳ-C和LN水平.结果:淋巴瘤患者Ⅳ-C和LN水平与正常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NHL患者血清H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HD患者血清H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瘤患者治疗缓解后HA,Ⅳ-C和LN水平均有减低,复发后均有升高.结论:血清HA,Ⅳ-C和LN水平的变化可作为临床判断淋巴瘤患者病情缓解、复发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周进茂;白海;欧英贤;潘耀柱;吴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比目鱼肌瓣加韧厚皮移植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索简单易行的胫前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方法:采用比目鱼肌瓣顺行或逆行转移加韧厚皮移植修复胫前缺损.结果:所修复的病例均一期手术治疗获得成功,术后观察6个月~2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比目鱼肌瓣加韧厚皮移植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修复方法.

    作者:李为儒;刘斌;刘国平;龙绪初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介导经会阴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筛查及低位盆腔肿瘤活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US介导从会阴经皮肤,对82例PSA>4ng/ml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对3例PSA持续升高者重复穿刺;对5例低位盆腔肿物患者行穿刺活检.结果:82例前列腺穿刺活检中检出前列腺癌18例(22%),重复穿刺3例中发现前列腺癌1例,5例低位盆腔肿物活检,2例为纤维肉瘤,1例为何杰金氏病,2例为炎性组织.本组感染病例为1/82(1.2%).结论:TRUS介导经会阴穿刺活检有助于提高活检阳性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穿刺阴性后的可疑病例可重复穿刺.

    作者:徐文峰;林哲;叶珊;杨明;张海滨;刘建华;伍士伟;李淑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探讨

    继续教育是指对在职职工进行的提高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尤显重要.本文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996~2000年专业人员基本情况为例,就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作者:杨宏武;涂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医院健康教育实践与体会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新课题.我院自1995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从起步到拓展,从拓展到规范,健康教育已步入医院日常工作正轨,并获得了较好成绩,现予总结分述如下.1 健全网络,制订计划,认真落实湘雅医院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发挥医院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作用,医院组成了以院长为首的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如图1),在网络中有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142名.

    作者:熊争鸣;蒋红霞;邓伯勋;吴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口腔正畸学临床实习现状的剖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临床口腔医学也出现了超常规发展的现象.口腔正畸学近年来飞速发展,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在眉睫,如何在学制规定的时间内,把他们培养成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知识娴熟的合格医生,是摆在学校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我们在这一领域做过一些工作,现就临床实习存在问题发表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作者:刘风真;张荣和;田绪标;张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间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现状

    中间型人工肝是介于物理型人工肝与生物型人工肝之间的一类方法,包括血浆置换、同种异体交叉循环及异体肝体外灌流等,其中以血浆置换为常用.中间型人工肝可单独或与物理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组成混合型人工肝用于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是肝衰竭非内科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就有关文献将中间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耀凯;王宇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甲亢术后服碘与不服碘的临床实践

    我科1988年3月~2001年11月手术治疗甲亢1366例,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术后服碘,乙组不服碘,经临床观察均未发生甲亢危象.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

    作者:骆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注射消痔灵治疗肝血管瘤(附34例报告)

    我院自1998年3月以来,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向瘤内直接注射消痔灵治疗肝血管瘤,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34例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23~68岁,平均41.4岁.有症状者25例,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无症状、查体发现者9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检查确诊为肝血管瘤.单发27例,多发7例.肝右叶23例,30个肿瘤;肝左叶11例,11个肿瘤.瘤体直径4~16.5cm.

    作者:李华;毕保洪;王连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高压氧配合中西医成功救治毒蕈中毒多器官衰竭的危重病人

    向××,男,43岁,病历号:10241.于2000年6月11日晚误食剧毒蘑菇(白毒伞)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全身乏力而入我院诊治.入院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肝区疼痛,查体病人精神萎靡,表情淡薄,皮肤深度黄染.化验检查,转氨酶1130U,胆红素131μmol/L,入院后给予中药茵栀黄、甘利欣等进行护肝、退黄,并给予大黄导泻排毒等治疗后转氨酶未继续升高,病情仍很严重,并出现肝昏迷、少尿、腹水、消化道出血,经给予静脉点滴醒脑静等处理后病人逐渐清醒,但黄疸加深,腹水增多,并出现双下肢严重水肿;胆红素由131μmol/L上升到380μmol/L.

    作者:肖平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输尿管防漏切口在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输尿管的解剖特点,设计一种新切口防止术后漏尿.方法:将输尿管被膜与输尿管壁二个纵行切口错开90°以上.结果:临床应用65例无漏尿.结论:防漏切口不损伤输尿管血供,防止漏尿可靠.

    作者:吴志坚;李晓刚;曹阳;邱绵文 刊期: 200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