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乙肝)的临床转归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急性乙肝患者予贺普丁(100 mg/d)联合干扰素INFα-1b 50μg/(im·qo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为40例急性乙肝患者予以一般保肝治疗.疗程3个月,并随访6个月.结果3个月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复常天数为(26.26±4.7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24±6.16)d.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HBV-DNA、e系统转换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和82.2%.统计学有差异.治疗结束时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的HB8Ag阴转率均为100%,抗HBs的阳性率为88.9%和92.1%;而对照组HbsAg阴转率为72.5%和80%,抗HBs的阳性率为55%和7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随访6个月(病程9个月)时对照组转慢性化几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分别为20%和0%.结论贺普丁联合干扰素治疗急性乙肝可以提高HBV的清除率,降低慢性化几率.
作者:马丽娜;黄云丽;张永宏;陈新月;汪俊韬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CT表现,提高对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认识.方法搜集连续4个月收治的肺挫伤及肺撕裂伤患者35例,其中男31例,女4例;车祸伤18例,坠落伤6例,撞伤6例,棍击伤2例,挤压伤2例,刀刺伤1例.均行胸部平扫,层厚5.0~10.0 mm.结果肺挫伤33例,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33例;小点状、小片絮状影9例;磨玻璃影5例;斑片状、片条状影24例以及叶段分布的大片影3例;以上各种表现混合存在,且合并肺不张3例.肺撕裂伤5例:其中肺气囊肿4例:3例与肺挫伤并存,1例多发,圆形或扁形,可见小气液平面;肺血肿2例,表现为边缘光滑的椭圆形结节影,大径4.0 cm,其中1例也与肺挫伤并存.结论结合病史,CT能明确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诊断.
作者:邹高伟;张亚林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提高对颈部肿块的认识,以减少其误诊率.方法对该科1990~2004年经病理切片确诊的242例颈部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炎性肿块45例,新生物肿块149例,先天性肿块48例,各种肿块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颈部肿块的临床特征,对颈部肿块作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周玉年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通过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的比较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洛沙坦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32例,随机分为洛沙坦(25 mg/d)治疗组和普奈洛尔(30~80 mg/d)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3周时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每位患者的门静脉内径(DPV)及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对比这两种药物对门静脉压力影响.结果普奈洛尔组治疗后DPV下降、VPV增快,治疗前后的数值分别为,(14.44±1.41)mm,(7.75±1.20)cm/s及(12.13±1.49)mm,(11.25±1.82)cm/s,P<0.05.洛沙坦组治疗后DPV亦明显下降,VPV增快,治疗前后数值分别为,(14.69±1.31mm,7.50±1.22)cm/s及(12.00±1.37)m,(11.00±1.54)cm/s,P<0.05.但两组药物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笔者的研究过程中,这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有意义的不良反应.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洛沙坦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一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压力的药物.
作者:韩继武;张亿倬;庄丽维;姜爱民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评估应用新型可膨胀自锁式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可膨胀自锁式髓内钉治疗,将同期4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交锁式髓内钉治疗,术后常规治疗,定期随访,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可膨胀自锁式髓内钉是一种新颖、有效的内固定器械,能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骨折愈合,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杨林;赵新建;刘尚礼;廖绪强;关宏业;林玉英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用于关节内骨折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累及关节内骨折40例,将骨折复位后以可吸收螺丝钉固定.术后引流2~3 d,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1~3个月内均达到临床愈合,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可吸收螺丝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一定强度,能完全吸收骨化,有利于骨修复,避免了2次手术取出,是关节内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邓海棠;陈友明;区国集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上的价值.方法通过经皮穿刺置管,抽取积液常规检验及细胞学检查;间断排净积液后分次注入药物.结果胸腔、腹腔及心包共穿刺41针次,全部置管一次成功,通过积液细胞学检查为5例患者明确了诊断,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7 d,1例出现感染.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在诊断及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中使用均安全方便,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成远;王琳;范丽丽;邵志坚;廖世兵;秦叔逵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皮给药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188例秋季腹泻患儿,在常规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基础上,48例予病毒唑及思密达为对照组;140例为观察组,其中95例经皮给药,45例予更昔洛韦.结果经皮给药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更昔洛韦组.结论经皮给药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习正;张青松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肝移植病人,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共19例次.腹腔出血3例,肺部感染5例,腹腔感染3例,胆道感染1例,肠道感染1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胆漏1例,胆道狭窄3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术后随访4~13个月,存活6例,其中长1例存活期已超过1 a.后期死亡1例,死因为胆道梗阻.结论积极预防,及时确诊,正确处理是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时常乐;顾方明;许锁保;朱亚青;李煜森;张建青;王程;张正林;张盛;秦继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三联5日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雷贝拉唑三联治疗5 d及奥美拉唑三联7 d,随后两组停用抗生素,单用抗酸剂3周,于治疗后35~42 d复查胃镜HP尿素酶法及14C呼气试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溃疡愈合分别为87.10%、80.00%,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5.00%,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雷贝拉唑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70.97%、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的比较分别为(1.3±0.8)d,(2.1±0.9)d,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5日疗法的HP根除率、溃疡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奥美拉唑三联7日疗法差异无显著性.雷贝拉唑对疼痛的缓解明显快于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和替硝唑组成的三联5日疗法是一种短程、安全、有效符合药物经济学要求的根除HP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案.雷贝拉唑三联5日疗法治疗成本优于奥美拉唑组.
作者:唐丽安;李点玲;张桂英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总结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综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方法对该院1996年12月~2004年12月收住并进行综合治疗的小儿外伤性脑梗死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予复方丹参液、尼莫地平、脑活素等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同时予高压氧和患肢康复训练.结果本组28例治愈23例;好转5例.所有临床症状均在12个月后消失,CT复查7例原梗死灶仍存在,但密度较低,其中6例原梗死灶缩小,4例梗死灶消失.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潘沁铭;林妙承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方法全部病例均用富士EC-200MR电子结肠镜检查,部分病例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123例患儿肠镜检查117例明确诊断(占95.1%),其中结肠息肉为87例,(占74.3%).结论结肠息肉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作者:冷明芳;周国华;周红宇;王丽姣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应用TCD技术观察巴曲酶(DF-521)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与常规治疗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别.方法100例TIA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治疗组(50例)和三七总皂甙-阿斯匹林对照组(50例).应用TCD技术,分别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流速度趋于正常早于对照组,停止发作时间早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日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应用巴曲酶治疗TIAs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高.通过应用TCD技术,为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作者:马磊;封飞;赵玲;黄友荣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小腿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踝部瘢痕挛缩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切除踝部瘢痕并松解皮下挛缩组织,皮肤缺损3.0 cm×5.0 cm~5.0 cm×12.0 cm,设计小腿外侧皮瓣,3.0 cm×7.0 cm~5.0 cm×15.0cm大小,蒂部旋转点不低于外踝上5.0 cm,由远段向近端切取皮瓣,修剪皮瓣远端成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转移修复踝部缺损.结果应用16例,17块皮瓣,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余皮瓣均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小腿外侧逆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是修复踝部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展望;宁金龙;刘韵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孤立肾、双肾肿瘤等是根治性肾切除术的禁忌症,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该文探讨用消融术治疗强迫性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患者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6月~2004年2月,用WE7568巨能肿瘤消融刀消融治疗强迫性保留肾单位的原发性肾癌患者5例.术后随访6~46个月,平均27个月.定期复查血肌肝、血尿素氮、双肾ECT、B超和CT等.结果5例全部按期随访,1例术后3个月出现肾功能衰竭,采用透析治疗,现仍存活,余均正常.结论消融术是治疗强迫性保留肾单位肾癌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戚德峰;吴开俊;李逊;曾国华;陈文忠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NSE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NSE含量.结果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NSE的变化可反映患者脑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情况和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一种参考指标,并提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宜早期进行抗脑缺血的治疗.
作者:卢昌均;陆兵勋;洪冰梅;王立新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腰椎置管短期反复脑脊液不等量置换和应用尿激酶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tSAH病人实施脑脊液不等量置换和应用尿激酶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至消失,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置管短期反复脑脊液不等量置换和应用尿激酶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周金方;潘天鸿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反应停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并测定反应停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反应停剂量为400~600mg/d,每5周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28例.有效病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测定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总有效率89.3%,完全缓解率14.3%;其中25例有效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为(326.00±33.67)ng/L,治疗后12周血清VEGF水平为(84.00±40.26)ng/L(P<0.01).结论反应停联合VAD方案为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较好的选择,反应停可明显降低MM患者血清VEGF水平.
作者:周言新;张莉;刘楠;冯国基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细胞免疫状态及白细胞介素8(IL-8)和干扰素α(IFN-α)在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4例急性ITP患儿及15例正常儿童血清中IL-8和IFN-α水平.结果ITP患儿血清中IL-8和IFN-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对ITP组IL-8和IFN-α水平作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514,P<0.01).结论IT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IL-8和IFN-α的过量分泌可能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钱新宏;焦西英;李如英;张晓立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与HO-1活性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方法从接受冠脉造影者中选择冠脉正常者45例(A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9例(B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6例(C组),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OX-LDL、MDA浓度及HO-1活性,B、C组应用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2个月后再复查上述指标.结果B组及C组血清OX-LDL、MDA浓度及HO-1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相比之下,C组又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O-1活性与OX-LDL及MDA均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445,P<0.05;r=0.419,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B组血清OX-LDL、HO-1及C组血清OX-LDL、MDA、HO-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升高的氧化应激水平.HO-1是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一个敏感预测指标.
作者:黄维义;石娟;彭永权;李刚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总结该科自1990~2005年心脏彩超诊断原发 性心脏肿瘤207例,131例经手术证实.结果心脏粘液瘤与心内膜界限明显,都有蒂与心内膜相连,瘤体以蒂 为定点随心脏舒张往返摆动,其化肿瘤与正常心肌无明显界限且无蒂.结论超声心动图技术为诊断心脏肿瘤 的首选方法,可提供特征性的影像,且准确、安全、可靠.
作者:徐新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对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例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与同期住院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3例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其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高血压70.8%vs61.1%(<0.05),糖尿病33.3%vs23.5%(P<0.05),高质血症12.5%vs25.7%(P<0.05),恶性心律失常29.2%vs30.4%(P>0.05),心功能衰竭58.3%vs46.9%(P<0.05),死亡率20.8%vs78.6%(P>0.05).结论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较重,较易发生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铁红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2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及全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7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作者:孙晓光;梁正;马涛;张翔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35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肝功能指标,对肝功能异常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约10.6%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存在轻重不等的肝功能异常,婴幼儿以及夏秋季节更易出现,而上、下呼吸道感染差别不明显.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易并发其他系统或脏器的损伤,临床应重视急性呼吸道感染出现的肝脏损害.
作者:王文建;谢娟娟;刘宇立;蔡惠东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乙型肝炎合并感染者体内病毒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肝炎免疫检测,用荧光定量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检测,并观察比较HCV、HBV合并感染与单独HCV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效果.结果HB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RNA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独HCV、HBV感染者(46.43%和3.57%/71.43%和66.73%),且合并感染者体内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HCVRNA(3.57%/46.43%).HCV、HBV合并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后ALT复常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应答(SVR)率与单独HCV感染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HCV、HBV合并感染者中,体内HCV和HBV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且以HCV对HBV的抑制占优势.HBV的合并感染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效果影响不大.
作者:李红梅;刘书香;邱红梅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阴茎异常勃起患者14例,其中血管活性药物所致8例,白血病所致2例,会阴外伤所致1例,原因不明3例.给予海绵体血气分析、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海绵体穿刺减压及分流手术等治疗.结果13例为低流量型异常勃起,1例为高流量型,治疗后异常勃起均缓解.随访3~46个月,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海绵体纤维化或勃起功能障碍.结论海绵体血气分析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有助于阴茎异常勃起准确及时的诊断;早期及时正确的治疗是避免低流量型异常勃起患者术后发生海绵体纤维化、勃起功能障碍的关键.
作者:杨立刚;石永雄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ence,SUI)的病因分析,提出SUI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门诊病例38例SUI患者的资料,追踪疗效后,分析张力性尿失禁发生的病因,从中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发生SUI常见病因依次为:多产、巨大胎儿、产钳助产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等.剖宫产能有效降低SUI的发生,雌激素补充是绝经后SUI的有效治疗方法.结论雌激素水平低下是中老年女性发生SUI的主要原因.产科因素致盆底支持结构受损是导致生育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直接原因.剖宫产能有效降低育龄期SUI的发生.
作者:冯亚玲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脂质体载体pcDNA3-TGF-β1基因治疗对同种心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大量扩增pcDNA3-TGF-β1,制备脂质体-靶基因混合物及杂交探针,建立同种心脏移植模型,行脂质体载体pcD-NA3-TGF-β1基因转染,观察移植后5 d心肌细胞中TGF-β1 mRNA表达状况和移植心脏病理改变,观察受体存活情况.结果移植后5 d脂质体载体pcDNA3-TGF-β1基因治疗组心肌细胞中TGF-β1mRNA原位杂交阳性表达率为11%,移植心脏排斥反应病理改变明显延缓,同种心脏移植物存活明显延长,但未诱导出长期存活.结论脂质体载体pcDNA3-TGF-β1基因治疗延长了同种心脏移植物的存活.
作者:赵波;刘云;宫念樵;叶启发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MSI,MMR和hMLHI基因启动区甲基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致癌机制.强调甲基化测定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与跟踪治疗中所应引起的重视.方法详细阐述了从病人肿瘤组织样品中基因组DNA的粹取以及MSP的具体测定方法步骤,以及引物的选用.结果90%的MSI-H单发性肠癌病人存在着hMLHI基因启动区甲基化现象.结论在MSI-H型的单发性肠癌中,hMLHI基因启动区甲基化是造成MMR缺损的原因.在这个背景下,一个非遗传性的后生环境也许会导致在肿瘤中多种遗传性变化.该结论将为抗癌药物的设计提供重要信息.DNA甲基化测定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癌症生化诊断标志,它不但在临床诊断与跟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同时也将一步步揭示致癌的机制.
作者:邢玉林;皋岚湘;高小玲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为经对侧手术入路治疗颈内动脉(ICA)床突旁动脉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5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经对侧额颞入路模拟进行ICA床突旁动脉瘤手术.暴露对侧ICA眼段、床段及其分支,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参数A和B以评估视交叉前池的大小.结果在所有15例标本(共30侧)上,对侧ICA眼段和床突段及垂体上动脉均被满意暴露.在14例标本(共28侧)上暴露了对侧眼动脉(OA)起始点.参数A和B分别为(8.0±1.2)mm5.2~10.4 mm和(13.6±1.7)mm10.4~17.3 mm.视交叉前池的大小对ICA床突段的暴露无影响,视交叉前池越小,ICA眼段内侧面暴露的面积越少.在暴露过程中,无需牵拉视神经和I-CA,或仅需轻微牵拉规神经.结论对侧入路适用于源自ICA眼段及床突段内侧面、直径较小、向内侧突出的床突旁动脉瘤.
作者:孙晓峰;阚志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通过比较三氧化二砷与纳米元素砷两种砷制剂在体外对肺腺癌细胞株以及正常小鼠淋巴细胞的影响,对纳米砷制剂的作用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纳米砷或三氧化二砷与肺腺癌细胞株A549或H1299细胞体外作用2 d,将不同浓度的纳米砷或三氧化二砷与小鼠脾细胞作用24h,将不同浓度的纳米砷或三氧化二砷加白细胞介素2与小鼠脾细胞作用72 h,随后以MTT检测法分别检测各组的杀伤率.结果纳米砷与三氧化二砷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或H1299的杀伤率,在相同摩尔药物浓度下很接近.三氧化二砷与纳米砷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与rIL-2活化的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也相当接近,且三氧化二砷与纳米砷在低浓度1.5 umol/L时,其杀伤率已达40%以上,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纳米元素砷具有较强抗癌活性,但其对正常淋巴细胞的毒性与三氧化二砷相比未见减轻.这对于笔者加深对纳米元素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黄海茵;孟淑燕;李惠萍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从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分离培养并鉴定星形胶质细胞.方法分离出生1~3d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加入含有10%马血清、10%小牛血清以及10ng/mL EGF的MEM培养基培养,于第3~4周将细胞固定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特异性星形胶质细胞抗原GFAP的表达.结果从新生大鼠大脑皮质分离的细胞生长旺盛,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典型,并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GFAP,未见其他种类细胞生长.结论笔者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应用胶质细胞饲养层与其他细胞联合培养奠定了基础.
作者:罗湘颖;黄永凯;方芳;高俊玮;柳浩然;毕长龙;曾飞跃;周仁辉;芦明;陈成;邓永文;陈风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局灶性颅脑损伤并弥漫性轴突损伤后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颅脑损伤并弥漫性轴突损伤模型,按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测定其脑含水量及脑组织中NOS活性和NO代谢产物,并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结果局灶性颅脑损伤并弥漫性轴突损伤后脑含水量随静脉血NO的增加而增加,重创组NOS活性在4 h达高峰,8 h仍比假手术组高.应用尼莫地平可以有效减少脑含水量,减少一氧化氮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结论创伤性脑水肿与血NO有密切相关性,组织中NOS则是该过程的可能催化剂.尼莫地平有干预脑水肿形成的作用.
作者:霍雷;王君宇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运动对高脂膳食诱导IR大鼠脂代谢紊乱的干预效应.方法特殊高脂膳食喂养4周,建立IR动物模型.游泳运动前后以钳夹技术观察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大鼠血浆、红细胞内脂代谢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运动后IR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显著高于非运动IR大鼠(P<0.05),正常大鼠运动前后GIR水平无明显变化;坚持4周游泳运动后A组大鼠血浆TG、TC及FFA水平明显降低(P分别<0.05,<0.05及<0.01),HDL-C及LDL与运动前比较有增高及降低趋势,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坚持4周游泳运动后A组大鼠红细胞内TC/PL以及磷脂分级SM/PC分子比值运动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运动改善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脂代谢紊乱.
作者:都健;崔丽娟;刘国良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比较两种子宫肌瘤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单用己烯雌酚肌注(单模法)和己烯雌酚与黄体酮共同肌注(双模法)的方法制备子宫肌瘤大鼠模型.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制备子宫肌瘤大鼠模型,子宫肌瘤大鼠出现血清性激素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低下及肌细胞高度增生活跃的病理状态,综合评价双模法优于单模法.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制备子宫肌瘤大鼠模型.
作者:李冬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自体白色血栓在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制作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自体白色血栓经血管介入造影法准确导入至猴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分支.结果栓塞后:数字影像血管造影系统(DSA)照影提示大脑中动脉M1分枝血管显影不良;1 h后CT灌注成像可见急性局部脑缺血病灶;72h后CT平扫可见低密度陈旧性局部脑缺血病灶.两例进行尸体解剖,大脑TTC染色呈阳性;存活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与体征.结论用自体白色血栓可建立稳定的猴局部脑缺血模型,因该动物模型是目前接近临床病例的模型,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诊断及治疗,特别是溶栓治疗有着切实的临床前期应用价值.
作者:韦瑛;冯飞玲;黄志宏;邓燕贤;庾俊雄;邱维佳;何卓凯;周智鹏;甘瑞静;韦日明;容明智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AP-2α)对A549细胞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作用.方法将AP-2α腺病毒载体转染入A549细胞,观察AP-2α对A549细胞COX-2表达及白介素1 β(IL-1 β)诱导A549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将AP-2突变质粒载体转染入A549细胞,观察AP-2突变体对IL-1 β诱导A549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用Western印迹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AP-2α增加A549细胞COX-2表达及IL-1 β诱导的A549细胞COX-2表达.AP-2突变体降低IL-1 β诱导的A549细胞COX-2表达.结论AP-2 α上调A549细胞COX-2的表达.
作者:蔡颖;陈平;张广森;房祥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激活在急性胰腺炎抗凋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胰腺细胞凋亡及Bcl-2和Bcl-XL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预防或治疗性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可不同程度地降低NF-κB激活,减轻胰腺坏死程度,增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程度,降低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结论细胞凋亡对腺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Bcl-2和Bcl-XL基因表达可能参与NF-κB抗胰腺腺泡细胞凋亡过程.
作者:张瑞;王选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危险因素与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临床分离株的低抑菌浓度(MICs).结果严重基础疾病、入住ICU、反复应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接受激素或化疗药物治疗、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是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危险因素.药敏结果显示左旋氧氟沙星敏感率高91.3%,其次是加替沙星87.0%,再次是复方磺胺甲基异□唑71.7%;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均超过60.0%;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从50.0%~95.7%.结论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应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存在危险因素时高度警惕该菌感染的发生,及时作细菌培养与药敏检查,感染后可选用左旋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复方磺胺甲基异□唑治疗,或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其他敏感抗生素.
作者:张永标;张扣兴;温景芸;赵锋;唐英春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NSCLC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0例NSCLC和6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VEGF在NSCLC中的表达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1),并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以及组织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Ⅲ期+Ⅳ期组的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Ⅰ期+Ⅱ期组(P<0.05).结论VEGF表达与NSCLC的病程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NSCLC病程、转移潜力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作者:袁五营;李遂莹;李建军;高夏;王济森;聂志鸿;李大军;乔保安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人胃癌组织内SP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方法人的胃癌组织固定后切片,进行抗SP硫酸镍胺加强ABC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胃癌组织内SP免疫组化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在所有胃癌组织标本内均发现有较多的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由周边组织向癌巢内方向延伸,并不断分支较多细小神经纤维穿行于癌细胞间.在癌巢内神经分布紊乱.无明显的层次,明显不同于正常的胃壁组织神经生长规则分布于黏膜下和平滑肌层的结构特点.结论胃癌组织内有神经纤维的存在,SP阳性纤维分布于胃癌细胞间,提示这些神经纤维的存在可能对胃癌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起调控作用.
作者:张洪伟;王为忠;宋俊锋;李开宗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大鼠分流叠加炎症所致肺动脉高压模型,探讨分流叠加炎症肺高压模型可行性.方法对分流组及分流叠加炎症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分流叠加炎症组于每周第3、6天予温水擦洗尾部并常规消毒,经尾静脉缓慢注射0.6%FeCl3(0.2 mL/100g体重).术后6周和11周,分别测定肺动脉平均压(PAMP)、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比值,观察肺血管结构的变化.结果6周和11周分流叠加三氯化铁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室肥厚度及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程度均比分流组重,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模型更好反映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分流和炎症因素的相互作用.
作者:封赞祥;毛志福;程邦昌;黄杰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17 β-雌二醇(17 β-E2)对人骨肉瘤(Osteosarcoma)MG-63细胞株IL-6(interleukin-6)、IL-11及NF-κ B(nuclear factor-kappa B)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技术、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观察17β-E2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IL-6、IL-11及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17β-E2下调MG-63细胞IL-6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17 β-E2下调MG-63细胞IL-11mRNA及NF-κB蛋白质的表达.结论17 β-E2下调MG-63细胞NF-κ B、IL-6和IL-11的表达,此可能是妇女绝经后雌激素补充治疗的依据之一.
作者:王运林;廖二元;戴如春;向光大;肖新华;罗湘杭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了解1,25-(OH)2VitD3对食管癌细胞分化相关基因NDRG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5-(OH)2VitD3作用于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1,25-(OH)2VitD3作用不同时间后NDRG1基因的表达.结果1,25-(Oh)2-VitD3作用24 h~5 d NDRG1基因蛋白和mRN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1,25-(OH)2VitD3可上调EC9706细胞分化相关基因NDRG1表达,促使其分化.
作者:贺付成;高冬玲;李惠翔;陈奎生;张岚;张红新;张三申;张云汉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IAF)光谱方法诊断大肠癌的可行性,并确立判断依据.方法收集3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的离体标本及相对应的大肠正常组织.采用Nd:YAG三倍频调Q激光器(波长380 nm)和光学多道分析仪(OMA),观察大肠癌标本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根据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正常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特征规律,寻找能够区分两者的光谱差异,得出判断依据,并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正常组织的LIAF光谱形状相似,均为双峰结构,大肠癌组织LIAF光谱强度及主、次峰强度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组织(P<0.001).LIAF光谱主峰波长475 nm,次峰波长550 nm,且大肠癌组织在640nm处,荧光光谱强度高于大肠正常组织.去除背景光后取上述各点集成荧光强度比值X1=(I475-I550)/I640,X2=I475/I640,X3=I550/I640为参数,采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数学判别方程W=√(6.184375*X1)2+(1.987699*X2)2+(2.965413*X3)2+0.2,若W≥12判为大肠正常组织,若W<12判为大肠癌组织.采用100个抽样标本进行模型检验,识别的准确率为94%.结论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IAF)光谱可用于区分大肠正常组织与大肠癌组织.
作者:彭健;张阳德;李罗丝;刘路;李建国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构建Bcl-2短发夹样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序列的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化学合成2段编码短发夹RNA序列针对Bcl-2基因66个碱基的寡核苷酸,克隆到Pgenesil-1载体的U6启动子的下游,重组构建RNAi质粒,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然后经酶切电泳和DNA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重组的RNAi质粒转入HL-60细胞后,采用RT-PCR检测Bcl-2 mRNA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重组构建的两个Bcl-2 shRNA1、shRNA2载体经双酶切电泳分析及插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6个碱基成功插入到预期位点,并且序列完全一致.转染Bcl-2 shRNA1、shRNA2载体分别入HL-60细胞24h,其Bcl-2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但转染Bcl-2 shRNA1引起的Bcl-2 mRNA表达下降更为明显,分别与转染阴性shRNA及未转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TT测定显示转染Bcl-2 shRNA1、shRNA2载体入HL-60细胞在72、96 h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分别与转染阴性shRNA、单纯脂质体组及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两个Bcl-2 shRNA1、shRNA2表达载体,且Bcl-2 shRNA可序列特异性地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
作者:何冬梅;张洹;刘革修;邹飞雁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了解BiPAP呼吸机抢救急性河豚毒素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病例,进行有创通气或无创通气,观察相应指标:PaO2/FiO2、PaCO2和SaO2,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抢救急性河豚毒素中毒致呼吸衰竭疗效相当,但无创通气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治疗费用.结论BiPAP呼吸机早期治疗急性河豚毒素中毒致呼吸衰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伏俊;房三友;朱卫波;倪磊 刊期: 2005年第24期
当前,中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也逐渐市场化.在这复杂而又深刻的社会变化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及心理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也是学校管理部门特别是学工系统辅导员们十分棘手的问题.
作者:陈富周;吕奔;唐怡庭 刊期: 2005年第24期
医疗欠费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医疗欠费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少和防止医疗欠费5个方面的对策,以减少医院资金的流失,加强医院经营管理,促进医院良性、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瞿湘晶 刊期: 2005年第24期
外科手术学是医学生由基础过渡到临床的重要桥梁课,外科手术学教学关键是培养外科基础、常用的基本功,而且也是其他如妇产科、眼科等与手术有关专科共同的基本技能,包括无菌原则、洗手穿衣、消毒铺单、切开、止血、结扎、缝合和清创等.手术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这些基本技能,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刘文亮;吴洪涛;陈游;段伦喜;陈飞;易玉萍 刊期: 2005年第24期
采用口腔门诊病人治疗后拔除的离体牙,再灌制入像皮阴模,将制好的实验模型通过定位螺帽固定在进口仿头模上.学生在实验模型上进行牙体牙髓病学等课程的模拟实习训练,达到模拟临床操作的要求,为学生很快进入临床实际操作程序打下基础.
作者:米大丽;刘良奎;阙国鹰;方厂云;王树芝 刊期: 2005年第24期
脂质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组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在体内组织广泛表达并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其中PPARγ激动剂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肾脏而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该文就PPARγ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立平;周巧玲 刊期: 2005年第24期
1临床资料患者为56岁男性,因头痛、呕吐1h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院.入院时无意识障碍及肢体抽动.查血压165/90 mmHg,心率70次/min,律齐.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住院2周后,患者突然不省人事,呼吸不规则呈鼾声呼吸,随后呼吸停止,心音消失,考虑再发出血立即给予相关的急救措施,同时急查心电图,见附图.窦性心律;ST-T改变;频发室上性早搏;巨大J波.经多方抢救无效患者死亡.
作者:刘霞;周从容 刊期: 200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