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懋林;陈强;程凤歧;陈伟;陈黎;潘良熹;杨宇飞
原发食管小细胞癌极罕见,其发生率占食管肿瘤的1.7%~2.4%.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皓;叶正宝;楼谷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TNF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是TNF家族的成员之一,与TNF和FASL不同的是,它仅诱导转化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发生调亡,对正常细胞则无明显的杀伤作用[1].
作者:周慧明;陈智;陈公英;李敏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肝癌细胞株以及正常肝组织中TRAILR的表达.采用不同浓度TRAIL蛋白处理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观察经药物处理前后该细胞株的凋亡发生率.结果60例肝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肝组织均表达死亡受体DR5和DR4,但肝癌组织DR表达量显著强于正常肝组织.54例(90.0%)肝癌组织不表达诱捕受体DcR1,25例(41.7%)肝癌组织不表达DcR2,而20例正常肝组织均表达DcR.肝癌组织中DR的高表达及DcR的低表达,不同于正常肝组织中DR的低表达及DcR的高表达,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两种肝癌细胞株中均可检测到DR5、DR4、DcR2的表达,但DcR1表达缺失.肝癌组织中DR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肿瘤分期有关,低分化的肿瘤DR表达减少(P《0.01),Ⅲ、Ⅳ期肿瘤DR表达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DR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HBsAg阳性与否、AFP水平、肿瘤大小以及是否转移无关.经TRAIL(100ng/ml)处理24h,肝癌细胞凋亡发生率约10%,而Jurkat细胞凋亡率达70%以上,胆管癌细胞QBC939凋亡发生率约50%.结论肝细胞肝癌普遍存在TRAILR的表达,并存在受体类型的表达差异.但单一的TRAIL治疗只能有限的诱导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发生凋亡,HCC对TRAIL诱导的凋亡存在耐药现象.
作者:何松青;陈彦;陈孝平;张万广;王海平;赵永忠;王少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转移性乳腺癌是一种慢性疾病,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为目前主要控制疾病进展的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疾病发展快,预后差,对化疗及三苯氧胺抗拒,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来,通过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了解,发现编码生长因子受体的原癌基因HER-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Genentech公司开发的针对HER-2的抗体-Herceptin,现已通过美国FDA批准上市,可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
作者:王碧芸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锌带基因 ZNRD1在多药耐药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Northern blot和半定量RT-PCR,观察锌带基因ZNRDI在胃癌细胞SGC7901及其长春新碱(VCR)诱导的耐药细胞SGC7901/VCR中的表达;将反义核酸转染SGC7901/VCR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转导细胞与非转导细胞ZNRDI蛋白的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以MT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和对VCR、阿霉素(ADM)的药敏性.结果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与非耐药细胞相比,ZNRD1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转导株anti ZNRD1-SGC7901/VCR细胞的ZNRDI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转导株,G1期细胞比例增加而S期比例减少,生长受到抑制,且对VCR、ADM的敏感性明显增高.结论胃癌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相比,ZNRD1基因处于高表达状态.反义核酸转染可有效阻断ZNRD1蛋白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性.
作者:张宇梅;赵燕秋;严泉剑;潘阳林;易辉;樊代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特别是携带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的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白介素-8(IL-8)在Hp感染所致的胃炎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胃癌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IL-8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对cagA Hp感染阳性及阴性的胃癌组织中IL-8的含量进行分析,以探讨cagA Hp感染对IL-8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晓临;李莉;袁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6例胃癌患者进行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其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分期等因素的相关性,并通过累积复发曲线分析预后.结果66例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6.4%(24/66),浆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2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及分期,与腹腔冲洗细胞学阳性显著相关;累积复发分析显示,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腹腔复发较阴性者显著增高(P《0.01),提示预后不佳.结论腹腔脱落癌细胞形成微转移灶,是胃癌术后腹腔复发转移及降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浆膜侵犯及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腹腔脱落癌细胞呈正相关.术中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有助于评价手术效果、判断预后以及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郑朝旭;袁兴华;荣维淇;孙跃民;崔修铮;赵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导管原位癌(DCIS)的疗效分析,探讨对DCIS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6例DCIS,中位随访时间42(12~112)个月,随诊资料完整者22例.26例中,全乳切除3例,全乳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23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8例,接受辅助放疗1例.结果26例中失访3例,1例死于糖尿病.余22例均生存5年以上,无因DCIS死亡的病例,有1例为胸壁局部复发.23例行腋淋巴结清扫切除之淋巴结全部没有转移,3例出现上肢水肿.结论DCIS系非侵袭性癌,缺乏转移能力,推荐采用不加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手术.
作者:张澜波;徐玉秀;耿建利;张育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培养建立耐药肺癌细胞模型D6/MVP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人肺癌细胞株D6(简称D6细胞),采用MVP(MMC+VDS+DDP)大剂量间歇诱导法,建立耐药人肺癌细胞模型D6/MVP(简称D6/MVP细胞),观察该细胞的生长规律;用MTT法鉴定其对多种抗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细胞周期分布、细胞表面多药耐药基因(MDR)的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自(MRP)及谷胱甘肽硫转移系统(GSH/GST)的表达等.结果经MTT法鉴定,D6/MVP细胞较D6细胞的MVP半数致死浓度(IC50)增大13.3倍.经流式细胞仪检测,D6/MVP细胞倍增时间明显延长,S期细胞减少,G2期细胞增多;P-gp和MRP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GSH/GST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D6/MVP细胞是一个明确的多药耐药细胞模型,具有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作者:马胜林;冯建国;顾琳惠;凌雨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大剂量长春花碱中毒抢救成功者尚未见报道,我院收治一例,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英;梁宁;刘一凡;阮新建;刘端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卵巢上皮性癌是多见的卵巢恶性肿瘤,70%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现将我院294例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崇淑;郄明蓉;郑艾;杨晓芸 刊期: 2003年第02期
smad4系位于18q2.1上的抑癌基因,其蛋白产物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受体的直接底物,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影响[1].
作者:彭再梅;杨竹林;蒋惜念;郑东元;吴鄂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女,38岁.因B超提示肝左外叶结石入院.术中见左肝叶外上段有2 cm×1 cm×1 cm结节,质硬,切除送检.巨检:1.5 cm×1 cm×0.8 cm灰红肿物一块.
作者:高琨;邱明;宋桂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女,44岁.因乳腺癌术后1年发现肺转移而行化学治疗.应用泰索帝60mg(38.6 mg/m2)+健择1 600 mg(1 003mg/m2),d 1,d 8.用药前检测大便常规正常.
作者:秦燕;宋三泰;江泽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DNAp53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6例乳腺癌患者和9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NA含量进行检测.外周血浆中DNA由Qiagen纯化柱纯化,组织标本DNA抽提方法参照非有机化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DNA中p53基因5,6,7,8外显子点突变.结果健康妇女外周血中DNA的平均值为21 ng/ml,而乳腺癌患者为211 ng/ml(P《0.01).12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46例(35.6%)原发瘤中检出p53突变,其中30例(65.2%)患者外周血DNA中检出p53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DNA p53基因突变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雌激素受体状况密切相关(P《0.05).肿瘤原发灶与外周血中均检出DNA p53基因突变者预后较差,22例发生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中,有13例(59.0%)外周血中检出DNA p53基因突变.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DNA p53基因的突变,可作为一种预后指标和提示肿瘤早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预后因子.
作者:狄根红;刘刚;吴炅;沈镇宙;邵志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子宫颈癌的综合治疗始于20世纪40~50年代,此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性研究,近10多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综合治疗已成为当今宫颈癌治疗的新趋势.
作者:章文华;吴令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的逆转录酶,在大多数正常人体细胞中无端粒酶活性,而在干细胞、生殖细胞和90%的恶性肿瘤细胞中有端粒酶活性.我们应用核酸原位杂交(nucleicacid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对睾丸肿瘤组织和正常睾丸组织中人端粒酶RNA(hTR)基因进行检测,旨在从分子水平上对男性睾丸肿瘤基因变异表达产物进行检测分析,探索简便、敏感、特异性高的实验方法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叶哲伟;陈晓春;童强松;邢毅飞;杨军;候琳;鲁功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食管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仍然是预后暗淡的疾病,它的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虽在不断进步,但迄今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作者:黄国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肿瘤杂志》自1997年至2001年共出版30期,其中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论著共计485篇.
作者:姚玉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hRad17 mRN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危险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法,检测52例胃原发癌、正常黏膜、淋巴结转移癌及5例胃良性病变和SGC7901胃癌细胞系中hRad17 mRNA的表达.结果hRad17 mRNA在上述组织细胞中均有表达,胃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14,P=0.001).胃原发癌hRad17 mRNA表达与转移淋巴结数量具有相关性,转移淋巴结数量》15者高于《15者(P=0.02);弥漫性生长者高于团块状生长者(P=0.04).结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明显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胃原发癌hRad17 mRNA过度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程度相对较重,癌细胞侵袭力较强,易行扩大根治术;术前RT-PCR检测胃原发癌hRad17 mRNA表达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作者:黄宝俊;赵雨杰;徐惠绵;张玉魁;王绍成;徐莹莹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