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eigh综合征的线粒体DNA突变分析

王朝霞;杨艳玲;张月华;袁云;戚豫;陈清棠

关键词:Leigh病, DNA, 线粒体, 点突变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人Leigh综合征的线粒体DNA(mtDNA)突变特点.方法对12例LS患者用Southern 杂交和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的方法检测有无mtDNA的缺失及T8993G、T8993C、T9176C、A8344G、A3243G等点突变.结果在4例患者中发现mtDNA点突变,包括T8993G 1例、T8993C 1例、A8344G 2例,定量分析表明突变型mtDNA的比例均较高,为87.2%~97.8%.未发现mtDNA的大片段缺失及T9176C、A3243G点突变.结论 LS在遗传方面有显著的异质性;根据不同的病因,临床表现略有差异.
中华神经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硬化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基因芯片研究

    目的用免疫相关基因芯片寻找多发性硬化表达差异的免疫相关基因.方法将484条免疫相关基因的double(双点) cDNA产物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于玻片上.例1患者及其对照为第1组,例2患者及其对照为第2组,例3患者及其对照为第3组.取各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总RNA,用RT-PCR逆转录成cDNA.标记cDNA探针,分别用cy3-dUTP、cy5-dUTP标记正常人和多发性硬化患者cDNA.将基因芯片和杂交探针变性后杂交、洗干.用Scan Array 4000扫描芯片,GenePix Pro 3.0软件分析cy3 、cy5两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比值.结果 1组中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22项,2组中出现差异表达的基因27项,3组中出现差异表达的基因72项.具有同一GeneID号的一对Double基因,其中 1组6对,2组9对,3组30对.结论试验结果显示正常人与MS患者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不同发病阶段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有差异;以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变化为主,体液免疫相关基因亦有异常表达.

    作者:宋桂芹;吴卫平;朱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乙酰胆碱受体α亚单位125~147段多肽致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目的用多肽免疫动物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方法合成电鳗乙酰胆碱受体α亚单位Tα125~147片段,并用其免疫接种长耳白兔,观察接种动物的临床症状、抗体滴度及神经电传导功能变化.结果实验兔强化接种后第2~5天渐出现肌无力症状,新斯的明试验阳性.接种免疫原组抗多肽Tα125~147抗体吸光度(0.745 8±0.168 1)远高于对照组(0.127 9±0.017 3,P<0.05),3、5、10 Hz下重复神经电刺激实验(RNS)动作电位衰减率和单纤维肌电图检查颤抖值(MCD)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Tα125~147能作为免疫原诱导动物产生重症肌无力模型.

    作者:杨丽;程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磁共振成像(MRI)为本病临床监测的主要检查手段.笔者利用恒河猴建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纵向观察本病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及其与MS的对应性.

    作者:曹茜;王连庆;吴育锦;刘连祥;李兰英;姚瑞兰;李素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Leigh综合征的线粒体DNA突变分析

    目的了解中国人Leigh综合征的线粒体DNA(mtDNA)突变特点.方法对12例LS患者用Southern 杂交和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的方法检测有无mtDNA的缺失及T8993G、T8993C、T9176C、A8344G、A3243G等点突变.结果在4例患者中发现mtDNA点突变,包括T8993G 1例、T8993C 1例、A8344G 2例,定量分析表明突变型mtDNA的比例均较高,为87.2%~97.8%.未发现mtDNA的大片段缺失及T9176C、A3243G点突变.结论 LS在遗传方面有显著的异质性;根据不同的病因,临床表现略有差异.

    作者:王朝霞;杨艳玲;张月华;袁云;戚豫;陈清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功能损伤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Myers发现脑卒中后可出现心律失常,血浆心肌酶增高.1990年Hachinski证实98%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7%的颅内出血和22%的脑梗死患者可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房颤31%,室性心律失常8%)[1,2],其中6%因心脏并发症猝死[3].这些情况并不能用既往心脏病史解释,推测与脑实质损伤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1,2,4,5].1994年神经科专家Stephen采用观察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形式观察卒中患者植物神经活性改变及其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6].此后10年,对卒中患者HRV的改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李淑娟;宿英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应激对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

    为了阐明应激机体脑功能的变化,选用Wistar大鼠,建立应激动物模型,观察应激及应激不同时段对大鼠空间辨别、被动反应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及血糖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王发强;刘庆安;马全福;钱令嘉;李培进;吴淑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Fas和FasL在多发性硬化患者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2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情况,并选择16例同期住院的非免疫相关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1)复发期MS患者Fas表达(18.25%±10.69%)均高于缓解期MS患者和对照组(分别为11.43%±6.83%,9.68%±5.24%);复发期MS患者FasL表达(2.79%±2.47%)亦均高于缓解期MS患者和对照组(分别为1.06%±0.58%,0.76%±0.61%).(2)病损程度为重度的MS患者Fas和FasL的表达(分别为21.63%±12.74%,3.51%±2.06%)均高于中度的MS患者(分别为12.82%±6.15%,1.94%±1.13%).(3)反复发病的MS患者Fas和FasL的表达(分别为19.56%±8.78%,3.28%±1.82%)均高于首次发病的MS患者(分别为13.63%±5.36%,2.06%±0.68%).(4)MS患者Fas与FasL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518,P=0.003).结论 Fas和FasL与MS的临床复发、复发次数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Fas和FasL可能参与MS的发病机制.

    作者:谭清华;赵忠新;张玲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D28/B7-1在多发性肌炎中的作用及雷公藤多甙的影响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一组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已有研究表明,PM的发病机制与T细胞异常活化有关.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刺激信号:T细胞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3(TCR/CD3)复合物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组织相容性抗原-Ⅱ(MHC-Ⅱ)类抗原结合,提供第一信号;T细胞上的协同刺激分子如CD28与APC表面的配体(B7-1/B7-2)结合提供第二信号,在第二信号的协同作用下,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阻断或抑制T细胞的活化过程,使其处于无反应状态,则有可能达到治疗PM的目的.雷公藤多甙(TWP)是从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中提取的甙类精制品,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本研究从抑制协同刺激分子这一T细胞激活途径入手,探讨TWP治疗PM的分子免疫学机制.

    作者:李静;肖波;侯熙德;丁新生;杨晓苏;吴志国;谢光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astleman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六例临床与病理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即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ALNH)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6例CD的临床表现、淋巴结及神经活检等.结果多中心型CD 4例,均有系统症状,如发热、消瘦、贫血、水肿,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等;3例检出单克隆蛋白: 3例多中心型合并周围神经病,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四肢无力、麻木,肌力减低,腱反射消失,对称性远端感觉减退.电生理检查提示运动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减低,腓肠神经活检2例,显示轴索变性、脱失,以大有髓纤维受累为主.局灶型CD 2例,无系统症状或周围神经病表现.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CD,5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浆细胞型.结论多中心型CD可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和周围神经病,符合POMES综合征,其周围神经病可表现为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轴索性神经病.

    作者:关鸿志;陈琳;郭玉璞;崔全才;魏妍平;任海涛;赵燕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血症为脑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是Hcy代谢关键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突变使酶活性下降.我们探讨了我国汉族人群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张燕;谢汝萍;王荫华;陈大方;王国英;傅瑜;徐希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包涵体肌炎的诊断标准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ositis, sIB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以缓慢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炎性肌肉疾病[1,2],常被误诊为激素不敏感的多发性肌炎.目前世界各国对包涵体肌炎有不同的诊断标准.与国外报道的大量病例相比,我国迄今为止仅见少数病例报道[3-5],其原因可能与对此病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肌肉活检的冰冻切片技术尚不普及有关.为了提高大家对包涵体肌炎的诊断水平,2001年5月10~15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召开了神经肌肉病专题讨论会,会议重点议题之一是讨论和制订我国包涵体肌炎的诊断标准.现将会议后整理的包涵体肌炎诊断标准提供给大家.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节硬化症的表型变异及早期诊断28例报告

    结节硬化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容易漏诊和误诊.我们收集1986~1999年本院神经科门诊确诊为结节硬化症患者28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表型特征和早期诊断.

    作者:吕冰清;李蜀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目的报道12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周围神经病理检查的异常改变,从中证实MS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病损.方法 12例经肌电图检查发现存在周围神经异常改变的患者行腓肠神经活检及病理学观察.结果 11例标本形态上以脱髓鞘为主,8例可见有髓纤维减少.电镜下显示髓鞘脱失,有髓纤维再生、形成空泡;神经膜细胞增生形成葱头样改变;7例可见髓鞘板层松解现象.结论 MS患者不但出现CNS的脱髓鞘病损,而且部分患者同时存在周围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病损.

    作者:李润今;钱志敏;郭力军;马翔凌;陈萍;季雪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儿童失神癫癎中基因传递不平衡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人群儿童失神癫(疒间)相关基因附近是否存在CAE易患基因位点、或与其存在连锁不平衡.方法选择8q24位点附近的三个微卫星标记物D8S1717、D8S274及D8S1783,在中国北方人群儿童失神癫91个核心家系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对D8S274而言,44个含有等位基因A4的父母向患病子女传递了15个A4基因,29个未传递A4基因,χ2=4.46,P<0.05;对D8S1783而言,含有等位基因A3的父母向患病子女传递了2个A3基因,11个未传递A3基因,χ2=6.23,P<0.05.结论 TDT提示染色体8q24附近可能存在CAE易患基因位点,或与其存在连锁不平衡.

    作者:陈育才;吕建军;张月华;潘虹;姜玉武;沈岩;丁克越;许克铭;吴沪生;吴希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期痴呆的诊断

    一、老年期痴呆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达国家65岁和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为老年.

    作者:许贤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发作性运动障碍18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18例均为癫门诊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1~28岁;起病年龄7~16岁;平均病程7.6年.其中有家族史者3例,高热惊厥史者1例.根据Demirkiran等的诊断标准,运动诱发性14例,非运动诱发性2例,劳累诱发性2例.临床特点为出现一侧或双侧发作性头、面、颈、肢体及躯干不自主动作(姿势性肌张力障碍、舞蹈及徐动)者13例,四肢发僵不能活动5例.发作时所有患者均有构音障碍,甚至言语不能,间歇期均正常,其中5例在查体中因运动诱发.10例(53.8%)每日均有发作,其余8例发作时间不定,每月1~10次.发作持续数秒至2 h,其中15例为数秒至数十秒,2例为数分钟,1例为0.5~2.0 h.17例患者间歇期的清醒及睡眠脑电图均正常,其中4例在EEG描记中诱发,但EEG正常;仅1例患者间歇期为不正常EEG,双额导联多次出现阵发4~6 Hz高波幅θ波,偶见中等波幅小尖波.此外,14例脑CT检查、3例脑MRI检查、3例肌电图、1例体感诱发电位及7例血电解质、血糖检查等均正常.

    作者:吴立文;孙威;周祥琴;侯宏伟;王维治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47例短期预后

    复发缓解型是多发性硬化(MS)常见的临床类型,反复发作和疾病进展终导致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损伤,我们观察MS发病5年的情况.

    作者:夏斌;赵忠新;赵瑛;邵福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慢性溶剂汽油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

    溶剂汽油长期接触可以导致周围神经损害.多数文献报道,正己烷毒性作用影响神经能量代谢,导致以轴索损害为主的周围神经病变.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组溶剂汽油慢性中毒病人,电生理上显示脱髓鞘改变为主的周围神经损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忻琪珺;张克翰;顾晓蓉;马藻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中毒性酒精性肌病伴低钾血症一例报告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主诉进食减少2周伴四肢乏力3 d.2001年12月初患者自觉食欲减退,每日除饮高度白酒200 g、啤酒2瓶外进食很少,半月后觉四肢无力加重,12月17日出现不能行走及持物、抬头费力,查血钾1.93 mmol/L.

    作者:贺斌;周晖;张佩华;陈娟;李玉莉;邵福源;赵忠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及其基因携带者红细胞膜冷冻断裂电镜研究

    细胞膜缺陷在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DMD)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红细胞膜内蛋白颗粒的定量研究,文献报道尚少.因此,我们采用冷冻断裂电镜技术对DMD患者及其基因携带者的红细胞膜蛋白颗粒进行定量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洪志林;慕容慎行;钟秀容;王柠;陈文列;林曦;林珉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