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清风痛宁致急性造血功能障碍

肖文星;石如海;李芝晃;杨娟;何冬梅

关键词:正清风痛宁, 造血, 骨髓象, 淋巴细胞, 血小板, 血常规, 患者, 风湿性关节炎, 出血点, 丙酸睾丸酮, 药物治疗, 增生, 阳性体征, 双下肢, 巨核细胞, 复查, 非格司亭, 泼尼松, 雷公藤, 惠尔血
摘要:患者女,33岁.因发热、头痛、乏力伴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8 d,于2005年3月8日入院.2年前患者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一直服用雷公藤治疗,发病前改为正清风痛宁60 mg,2次/d,口服7 d,起病后停用.入院查体:神情,贫血貌,咽稍红,扁桃体Ⅰ度肿大,心、肺、腹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双手指问关节梭形肿胀,双下肢见散在出血点.血常规:WBC 1.8×109/L,HB 89g/L,PLT 22×109/L.骨髓象:增生减低,粒系占9%,红系占2%,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少见,淋巴细胞占89%,均成熟,拟诊为再障.给予泼尼松、丙酸睾丸酮以及非格司亭(惠尔血)等药物治疗8 d后,复查骨髓象:增生尚活跃,粒系占55%,红系缺如,淋巴细胞占36%,未见巨核,血小板分布少.当时血象有所回升,WBC 3.1×109/L,Hb 125 g/L,PLT 22×109/L.至入院后第12天,症状消失,血常规WBC 4.1×109/L,Hb 134 g/L,PLT 80×109/L,应患者要求准予出院.2个月后复查血象,骨髓象恢复正常.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海洛因依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3例

    例1男,28岁.因右手臂静脉注射后针眼渗血不止3 d,伴有肉眼血尿2 d,于2005年7月21日入院.患者3 d前静脉注射海洛因后出现注射处针眼渗血不止,对症处理后仍渗血,不易自止.1 d后出现肉眼血尿、全身皮肤散在瘀斑就诊.本次发病前无不洁食物史、鼠药中毒史.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肾病、结核病史.个人史:静脉注射海洛因吸毒史5年.查体:面色萎黄、全身皮肤散在瘀斑、静脉注射处遗留针眼,右手臂针眼仍渗血不止.

    作者:李巍;宫本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伯氨喹啉致严重皮疹

    患者男,23岁.因畏寒、寒战、发热3d,于2005年6月9日住院.3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寒战、发热、全身不适,体温持续不退(高峰不详),伴乏力,纳差、头痛,无恶心呕吐.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家族史.体检:T 39.5℃,P 65次/min,R 22次/min,BP 100/6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差,急性热病容,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无异常.辅助检查:外周血WBC 7.63×109/L,HB 171gL,PLT 86×109/L,末梢血涂片查到恶性疟原虫,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大、小便常规均正常,初步诊断为恶性疟疾.给予蒿甲醚注射剂第1天、第2天各240 mg,第3天160 mg肌注,同时给予水溶性维生素(含B1, B2,B6和VC)粉针剂1支+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3 d,体温正常,无疟疾发作,复查疟原虫阴性,停止输液;给予伯氨喹啉片13.2 mg×3片,1次/d进行根治.

    作者:邝立华;朱旭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他莫昔芬相关的子宫内膜病变及其监测

    他莫昔芬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不同的靶组织内可表现雌激素或抗雌激素样作用.它是乳腺癌内分泌疗法的常用药物之一,但是他莫昔芬在子宫内膜表现雌激素样作用,有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此,对服用他莫昔芬患者的密切监测、随访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他莫昔芬作用机制;服用他莫昔芬后内膜受体变化;他莫昔芬致子宫内膜病变的组织病理类型、分期、分级;DNA损伤情况和患者的监测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杨雯;宋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齐多夫定引起皮肤和指甲色素沉着2例

    齐多夫定(Zidovudine,ZDV),又名叠氮胸苷(Azi-dothymidine,AZT),1987年3月由美国FDA批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为治疗晚期HIV感染的一线药物,也是目前抗HIV药物中基本的组合成分.

    作者:蒋荣猛;陈志海;许元武;杨海芹;姚仕堂;王玉;李兴旺;丁静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吉非替尼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处理

    吉非替尼是一种口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单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化疗后继续恶化的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吉非替尼单独应用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可使症状减轻.吉非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痤疮样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干燥、间质性肺炎等.多数于停药后或经对症处理即可缓解,间质性肺炎虽然罕见却可致命,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吴洪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磷霉素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患者男,67岁.因蛋白尿10年,血肌酐升高5年,喘憋、乏力2周,于2005年7月5日以尿毒症收入院.患者2周前出现喘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休息,全身浮肿,咳嗽、咯白痰.入院查体:T 36.2℃,P 80次/min,R 20次/min,BP 160/80mmHg(1 mmHg=0.133 kPa).体形肥胖,慢性病容,贫血貌,双下肺可闻及湿哕音,双下肢重度浮肿.胸片示:右下肺实变,心脏稍大.血常规:WBC 3.79×109/L,N 0.747,Hb 90 g/L,PLT 127×109/L.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右下肺炎、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期.患者入院后给予口服安体舒通、骨化三醇、尿毒清颗粒剂,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利君特舒(头孢哌酮+舒巴坦)1.5g,2次/d,疗程12 d.7月18日,患者着凉后,再发喘憋,给予磷霉素(复美欣)4 g,2次/d抗感染,疗程10 d.用药3 d后发现WBC、PLT下降,WBC下降范围(4.51~3.21)×109/L,PLT下降范围为(102~78)×109/L,立即予鲨肝醇50 mg,3次/d,利血生20 mg,3次/d.治疗效果不明显,考虑到药物因素,于7月27日停用磷霉素,继续给予升白细胞药治疗,5 d后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开始恢复.

    作者:杨明娜;刘敏;张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巴胺致舌肿大

    患者女,51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0年余,口渴、多饮8年,心悸、气促1年,加重伴全身水肿1月,于20056月15日入我院.查体:T 36.8℃,P 82次/min,R 20次/min,BP 170/80 mmHg(1 mmHg=0.133 kPa),体重58kg,慢性重病面容,端坐呼吸,不能平卧,神清,四肢及躯干重度凹陷性水肿,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作者:岑筱敏;崔天蕾;张凌;付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阿莫西林、阿米卡星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女,37岁.因腹痛、腹泻,水样便,6次/d,于2005年5月16日到当地镇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腹泻.分别给予阿莫西林6.0 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阿米卡星0.4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口服肠炎宁2片,2次/d.首次输液结束后约30 min,患者排尿为鲜红色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小腹坠胀感、两侧腰部疼痛.B超显示:双肾、输尿管和膀胱均无异常,故未作任何处理.5月17日上午停用阿米卡星注射液,只给予阿莫西林6.0 g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肠炎宁片,剂量同上.

    作者:张祖凤;雷招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加替沙星致低血糖反应

    患者男,75岁.因头昏,乏力,伴口齿不清1 d,于2004年5月4日入院.患者既往有脑出血,多发性脑梗塞,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风心病及Ⅱ型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近期一直口服瑞格列奈(诺和龙)1 mg,3次/d,阿卡波糖(拜糖平)100mg,3次/d.查体:BP 100/60 mmHg(1 mmHg=0.133kPa),神清合作,言语欠清晰,对答切题,定向力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哕音,心界向左扩大,HR 55次/min,律不齐,有早博,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双期杂音,腹部无异常;颅神经检查未发现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以淑君;唐国惠;杜葵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列腺素E1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咳嗽咯痰15年,加重伴气急、喘1周,于2005年2月12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7.1℃,P117次/min,R 28次/min,BP 140/80mmHg(1mmHg=0.133 kPa).口唇发绀,双肺叩呈过清音,闻及较多哮鸣音及少许湿哕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肝脾未触及.

    作者:孙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志愿报告数据分析的若干方法

    近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监测与报告工作发展迅速,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积累的报告已达10余万份,有些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报告也达上万份.ADR志愿报告来自于社会人群,其数据库是宝贵的临床资源.除了可从中分析得出信号以往未发现或未确定的药物反应外,还可从中发现和确认ADR的特征及易患因素.

    作者:王大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致急性支气管哮喘

    患者女,71岁.因发热、头痛、全身酸痛3 d,于2004年6月1日下午到我所就诊.查体:T 37.5℃,BP 130/70mmHg(1 mmHg=0.133 kPa),咽红,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注射后5~6min,患者突感胃不适,呕吐1次,呕吐物量少,为胃内液体,随即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憋闷、口唇、指甲重度紫绀、有濒死感.

    作者:周伯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青霉素V钾片引起溶血性贫血

    患者男,34岁.因乏力、纳差、尿黄于2003年10月8日入院治疗.患者于8 d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青霉素V钾片,每次500mg,共用3次.因效果不明显而停药,其后逐渐出现恶心、厌油腻、食欲差、四肢无力症状,自觉有低热,未测体温.继而发现尿色加深,呈浓茶色,大便灰白.3 d后乏力加重,检查发现肝功异常,以急性黄疸性肝炎收入院.查体:T 37℃,P 82次/min,BP 112/67 mmHg(1 mmHg=0.133 kPa),R 18次/min.ALT 800 U/L,AST 588 U/L,T-Bil 147.4μmo/L,D-Bil 15.5 μmol/L;血常规WBC 11.7×109/L,RBC 1.88×1012/L,HGB 54 g/L,PLT 357×109/L,网织红细胞3%;病原学检查: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均为阴性.当日复查血常规,HGB由54g/L降至37 g/L.确诊为溶血性贫血.

    作者:杨宏;谢晓巍;赵伟莉;关文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致全身水肿

    患者男,56岁.高血压病史5年,因血压控制不理想,两月前开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次/d.服药1个月后出现下肢水肿,未重视,继续服药半个月,下肢水肿加重,且出现全身水肿,尤以眼睑浮肿明显,感双手发胀,体重增加2.5kg.无胸闷、憋气、血尿、少尿等症状,于2005年5月23日就诊.查体:T 36℃,R 16次/min,P 82次/min,BP120/76mmHg(1 mmHg=0.133 kPa),眼睑水肿,心、肺、腹无明显阳性体征,双下肢凹陷性浮肿,以双踝部明显.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B超示轻度脂肪肝,余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右侧肋隔角消失,少量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报告心室结构及心功能正常,无心包积液.化验血、尿常规均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正常.

    作者:刘建红;苏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头孢克洛分散片致过敏性休克

    患儿男,14月,因发热2 d,于2005年10月20日16:00来门诊就诊.给予头孢克洛分散片0.125 g口服治疗.于晚18:00口服药物后,约40min患儿出现头面部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并逐渐增多,发展至全身,故再次来院诊治.门诊诊断为药物性皮疹、上呼吸道感染,立即收住入院.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咽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哕音,腹平软,全身可见红色斑丘疹,突出皮面,压之不退色.

    作者:杭金国;蔡妙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万古霉素静滴致小儿红人综合征

    患儿女,9岁.体重40kg.因阴道分泌物多、异味、下腹不适,于2004年9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儿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分泌物化验结果:淋球菌:涂片(+),培养(+).非淋检查:支原体(+),衣原体(+),线索细胞(-),滴虫(-),霉菌(-).根据以上化验结果和临床表现,诊断为慢性淋病,医嘱万古霉素(稳可信)500 mg静脉滴注,3次/d,静脉滴注时间>60 min.在第1次使用该药时,静脉滴注约5 min后,患儿出现心慌、气短、颜面、颈、躯干红斑性充血,严重瘙痒,即红人综合征.立即停止使用万古霉素,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异丙嗪注射液10 mg静脉滴注,约30 min后上述症状以控制,逐渐好转.

    作者:高明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曲唑酮和可乐定致心动过缓

    患者男,36岁.吸食海洛因8年,1~3 g/d,曾3次自愿戒毒后又复吸.2003年11月在某医院进行可乐定脱毒治疗.可乐定0.075 mg,3次/d,2周后因失眠、呃逆、腰背疼痛、情绪低落,于12月5日转住我院.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检查,P 88次/min,BP 120/90mmHg(1mmHg=0.133KPa),化验ALT 30 U/L,心电图检查正常范围.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考虑是脱毒戒断反应.给予曲唑酮(美舒郁)150 mg/d,第4天加至300mg/d.次日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全身无力,心慌、站立眩晕.检测HR 30~38次/min.立即停止曲唑酮治疗,换用参脉注射液,山莨菪碱、阿托品治疗,予心电监护,绝对卧床护理,输液治疗1周后,心率渐恢复.P 65~80次/min,BP 120/83 mmHg.

    作者:李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呋麻滴鼻剂对儿童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呋麻滴鼻剂对儿童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咽鼓管功能不良但无鼻病的10~14岁儿童60例,给予呋麻滴鼻剂滴鼻(3次/d、2滴/次,持续10 d),用药前、用药10 d后、停药1个月后用糖精试验法测定鼻黏膜纤毛输送率.结果:用药前鼻黏膜纤毛运动速度平均为(12.6±3.8)mm/min,呋麻滴鼻剂滴鼻后平均为(8.0±2.1)mm/min,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1个月平均为(11.2±2.5)mm/min,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麻滴鼻剂之类的鼻腔黏膜局部减充血剂持续使用10 d,对鼻腔纤毛清除功能造成可逆性损害.

    作者:张敏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苍耳子对小鼠血清氨基转移酶及肝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苍耳子对小鼠体重、血清氨基转移酶及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灌服苍耳子粉状提取物(1 g相当15 g生药)1.04 g/kg(低剂量组)、5.2 g/kg(中剂量组)、20.8 g/kg(高剂量组)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给药过程中每周测体重、血清氨基转移酶并检测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的含量.结果:各给药组在第2周后出现体重增长减慢,其中高剂量组在第3周出现负增长,第4周各给药组均出现体重的负增长.各给药组的体重总增加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苍耳子高剂量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苍耳子各给药组丙二醛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01,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苍耳子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使肝脏组织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并对肝脏有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作者:刘树民;姚珠星;白庆云;徐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吡罗昔康致重症多型红斑型药疹

    患者男,70岁.因左下肢膝、踝关节疼痛,于2003年12月8日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吡罗昔康20mg,1次/d口服.服药10 d后,患者头面、四肢、躯干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并形成水疱,水疱易破,自觉疼痛,体温升高至38℃.未就诊,未予任何治疗措施,继续服用吡罗昔康.12月25日,患者因皮疹加重并累及黏膜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6.2℃,HR 76次/min,R 17次/min,BP 120/80 mmHg.患者全身皮疹密集,水疱、大疱破溃后有清液渗出并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呈对称分布,以头面部、四肢末端为重.舌面、口腔颊黏膜可见红斑糜烂、上下唇黏膜、双眼黏膜、外阴黏膜破溃,可见脓液.实验室检查:WBC 7.19×109/L,RBC 4.45×1012/L,Hb137 g/L,PLT 299×109/L,血沉28 mm/h.ALT 69U/L,AST27U/L,GGT 88U/L.

    作者:田燕春;梁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