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
阿尔茨海默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已成为老年人的第四大死因.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防治该病使用较多的一类药物.本文对其药理特性、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使用进行概述,以有助于其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合理应用.
作者:蔡乐;朱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美国FDA对上市药品进行安全性监测,并将其安全性警告通告医务人员及消费者以引起关注.现将FDA2005年在其网站上发布的大部分药品安全性警告汇总如下.
作者:封宇飞;傅得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27岁.2004年12月因乏力、盗汗、低热、腹痛、腹胀2周,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给予口服异烟肼0.3 g,1次/d利福平0.45 g,1次/d、吡嗪酰胺0.25 g,3次/d服.3 d后出现皮下瘀斑,口腔黏膜血疱,牙龈渗血,于2005年1月8日来我院诊治.既往有肺结核病史8年,间断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无药物过敏史及放射线接触史.
作者:李丽敏;范圣瑾;周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36岁.吸食海洛因8年,1~3 g/d,曾3次自愿戒毒后又复吸.2003年11月在某医院进行可乐定脱毒治疗.可乐定0.075 mg,3次/d,2周后因失眠、呃逆、腰背疼痛、情绪低落,于12月5日转住我院.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检查,P 88次/min,BP 120/90mmHg(1mmHg=0.133KPa),化验ALT 30 U/L,心电图检查正常范围.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考虑是脱毒戒断反应.给予曲唑酮(美舒郁)150 mg/d,第4天加至300mg/d.次日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全身无力,心慌、站立眩晕.检测HR 30~38次/min.立即停止曲唑酮治疗,换用参脉注射液,山莨菪碱、阿托品治疗,予心电监护,绝对卧床护理,输液治疗1周后,心率渐恢复.P 65~80次/min,BP 120/83 mmHg.
作者:李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齐多夫定(Zidovudine,ZDV),又名叠氮胸苷(Azi-dothymidine,AZT),1987年3月由美国FDA批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为治疗晚期HIV感染的一线药物,也是目前抗HIV药物中基本的组合成分.
作者:蒋荣猛;陈志海;许元武;杨海芹;姚仕堂;王玉;李兴旺;丁静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33岁.因发热、头痛、乏力伴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8 d,于2005年3月8日入院.2年前患者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一直服用雷公藤治疗,发病前改为正清风痛宁60 mg,2次/d,口服7 d,起病后停用.入院查体:神情,贫血貌,咽稍红,扁桃体Ⅰ度肿大,心、肺、腹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双手指问关节梭形肿胀,双下肢见散在出血点.血常规:WBC 1.8×109/L,HB 89g/L,PLT 22×109/L.骨髓象:增生减低,粒系占9%,红系占2%,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少见,淋巴细胞占89%,均成熟,拟诊为再障.给予泼尼松、丙酸睾丸酮以及非格司亭(惠尔血)等药物治疗8 d后,复查骨髓象:增生尚活跃,粒系占55%,红系缺如,淋巴细胞占36%,未见巨核,血小板分布少.当时血象有所回升,WBC 3.1×109/L,Hb 125 g/L,PLT 22×109/L.至入院后第12天,症状消失,血常规WBC 4.1×109/L,Hb 134 g/L,PLT 80×109/L,应患者要求准予出院.2个月后复查血象,骨髓象恢复正常.
作者:肖文星;石如海;李芝晃;杨娟;何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Etimicin,爱大)是新一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Ⅰ类新药.爱大是在庆大霉素C1a的2-脱氧链霉胺1-N位上引入一个乙基而得到的衍生物,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
作者:甄健存;王育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70岁.因左下肢膝、踝关节疼痛,于2003年12月8日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吡罗昔康20mg,1次/d口服.服药10 d后,患者头面、四肢、躯干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并形成水疱,水疱易破,自觉疼痛,体温升高至38℃.未就诊,未予任何治疗措施,继续服用吡罗昔康.12月25日,患者因皮疹加重并累及黏膜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6.2℃,HR 76次/min,R 17次/min,BP 120/80 mmHg.患者全身皮疹密集,水疱、大疱破溃后有清液渗出并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呈对称分布,以头面部、四肢末端为重.舌面、口腔颊黏膜可见红斑糜烂、上下唇黏膜、双眼黏膜、外阴黏膜破溃,可见脓液.实验室检查:WBC 7.19×109/L,RBC 4.45×1012/L,Hb137 g/L,PLT 299×109/L,血沉28 mm/h.ALT 69U/L,AST27U/L,GGT 88U/L.
作者:田燕春;梁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剂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和诱发因素.方法:通过检索1994-2004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收集穿琥宁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病案62例,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男性33例(53.2%),女性29例(46.8%);其中<18岁的未成年患者31例,占53.4%;均为常规剂量静脉滴注给药;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2~6d(44.2%).结论:.掌握穿琥宁致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将有助于该药的安全使用.
作者:吴嘉瑞;张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68岁.半个月前开始出现厌食,精神较差,偶有头晕、心悸、出汗等不适;近2日症状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约10余次.于2005年5月7日21:00住院.既往病史:高血压病10余年,血压高为200/100 mmHg(1 mmHg=0.133kPa),脑垂体瘤,无糖尿病病史.查体:T 36.5℃,P 82次/min,R 18次/min,BP 130/80 mmHg;颅神经(-),四肢肌力Ⅴ级,心、肺(-),双下肢不肿.化验室检查:血Na+110.8 mmol/L,血K+4.51mmol/L,血Cl-85.3 mmol/L,尿素(UE)2.96mmol/L,尿酸(Ua)193μmol/L,Cr 115μmol/L.诊断:电解质紊乱;脑垂体瘤.入院后第2天,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G3 3500 ml+胰岛素12u+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次/d.第3天,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滴,1次/d,醋酸泼尼松片20 mg口服,1次/d.
作者:唐亚娟;陶天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66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于2004年4月14日入院.4月14日肝、肾功能检查:ALT 32.5U/L,AST 25.2 U/L,BUN 20.4 mmol/L,Cr 1300 μ mol/L.4月15日,在联合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即行抗感染、抗排异、降血压治疗.所用主要药物为:拉氧头孢(噻吗灵)1.0 g静脉滴注,1次/d,8 d后停药;甲泼尼龙200 mg静脉注滴,1次/d;口服霉酚酸酯(骁悉)1.0 g,2次/d;硝苯地平控释片20 mg,2次/d.术后3 d检查:ALT 26.9 U/L,AST 36.9 U/L,BUN 9.2 mmol/L,Cr163μmol/L,WBC 17.7×109/L,Hb 89 g/L.Cr降至300μmol/L以下,从4月18日起开始口服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普乐可复,FK506)4 mg,2次/d.
作者:张晋萍;葛卫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苍耳子对小鼠体重、血清氨基转移酶及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灌服苍耳子粉状提取物(1 g相当15 g生药)1.04 g/kg(低剂量组)、5.2 g/kg(中剂量组)、20.8 g/kg(高剂量组)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给药过程中每周测体重、血清氨基转移酶并检测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的含量.结果:各给药组在第2周后出现体重增长减慢,其中高剂量组在第3周出现负增长,第4周各给药组均出现体重的负增长.各给药组的体重总增加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苍耳子高剂量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苍耳子各给药组丙二醛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01,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苍耳子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使肝脏组织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并对肝脏有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作者:刘树民;姚珠星;白庆云;徐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咳嗽咯痰15年,加重伴气急、喘1周,于2005年2月12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7.1℃,P117次/min,R 28次/min,BP 140/80mmHg(1mmHg=0.133 kPa).口唇发绀,双肺叩呈过清音,闻及较多哮鸣音及少许湿哕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肝脾未触及.
作者:孙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56岁.高血压病史5年,因血压控制不理想,两月前开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次/d.服药1个月后出现下肢水肿,未重视,继续服药半个月,下肢水肿加重,且出现全身水肿,尤以眼睑浮肿明显,感双手发胀,体重增加2.5kg.无胸闷、憋气、血尿、少尿等症状,于2005年5月23日就诊.查体:T 36℃,R 16次/min,P 82次/min,BP120/76mmHg(1 mmHg=0.133 kPa),眼睑水肿,心、肺、腹无明显阳性体征,双下肢凹陷性浮肿,以双踝部明显.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B超示轻度脂肪肝,余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右侧肋隔角消失,少量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报告心室结构及心功能正常,无心包积液.化验血、尿常规均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正常.
作者:刘建红;苏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37岁.因腹痛、腹泻,水样便,6次/d,于2005年5月16日到当地镇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腹泻.分别给予阿莫西林6.0 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阿米卡星0.4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口服肠炎宁2片,2次/d.首次输液结束后约30 min,患者排尿为鲜红色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小腹坠胀感、两侧腰部疼痛.B超显示:双肾、输尿管和膀胱均无异常,故未作任何处理.5月17日上午停用阿米卡星注射液,只给予阿莫西林6.0 g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肠炎宁片,剂量同上.
作者:张祖凤;雷招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67岁.因蛋白尿10年,血肌酐升高5年,喘憋、乏力2周,于2005年7月5日以尿毒症收入院.患者2周前出现喘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休息,全身浮肿,咳嗽、咯白痰.入院查体:T 36.2℃,P 80次/min,R 20次/min,BP 160/80mmHg(1 mmHg=0.133 kPa).体形肥胖,慢性病容,贫血貌,双下肺可闻及湿哕音,双下肢重度浮肿.胸片示:右下肺实变,心脏稍大.血常规:WBC 3.79×109/L,N 0.747,Hb 90 g/L,PLT 127×109/L.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右下肺炎、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期.患者入院后给予口服安体舒通、骨化三醇、尿毒清颗粒剂,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利君特舒(头孢哌酮+舒巴坦)1.5g,2次/d,疗程12 d.7月18日,患者着凉后,再发喘憋,给予磷霉素(复美欣)4 g,2次/d抗感染,疗程10 d.用药3 d后发现WBC、PLT下降,WBC下降范围(4.51~3.21)×109/L,PLT下降范围为(102~78)×109/L,立即予鲨肝醇50 mg,3次/d,利血生20 mg,3次/d.治疗效果不明显,考虑到药物因素,于7月27日停用磷霉素,继续给予升白细胞药治疗,5 d后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开始恢复.
作者:杨明娜;刘敏;张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药源性哮喘是指由应用某些药物引起的哮喘,其症状严重程度与该药物的种类有关.引起药源性哮喘的药物种类繁杂,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本文主要介绍常见引起药源性哮喘的药物种类、机制,并重点讨论阿司匹林哮喘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防治.
作者:杨瑞红;何权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例1男,28岁.因右手臂静脉注射后针眼渗血不止3 d,伴有肉眼血尿2 d,于2005年7月21日入院.患者3 d前静脉注射海洛因后出现注射处针眼渗血不止,对症处理后仍渗血,不易自止.1 d后出现肉眼血尿、全身皮肤散在瘀斑就诊.本次发病前无不洁食物史、鼠药中毒史.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肾病、结核病史.个人史:静脉注射海洛因吸毒史5年.查体:面色萎黄、全身皮肤散在瘀斑、静脉注射处遗留针眼,右手臂针眼仍渗血不止.
作者:李巍;宫本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69岁.于2004年12月6日,因心悸1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
作者:张亚芳;齐晓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呋麻滴鼻剂对儿童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咽鼓管功能不良但无鼻病的10~14岁儿童60例,给予呋麻滴鼻剂滴鼻(3次/d、2滴/次,持续10 d),用药前、用药10 d后、停药1个月后用糖精试验法测定鼻黏膜纤毛输送率.结果:用药前鼻黏膜纤毛运动速度平均为(12.6±3.8)mm/min,呋麻滴鼻剂滴鼻后平均为(8.0±2.1)mm/min,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1个月平均为(11.2±2.5)mm/min,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麻滴鼻剂之类的鼻腔黏膜局部减充血剂持续使用10 d,对鼻腔纤毛清除功能造成可逆性损害.
作者:张敏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