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穿琥宁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62例文献分析

吴嘉瑞;张冰

关键词:穿琥宁注射剂, 血小板减少
摘要: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剂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和诱发因素.方法:通过检索1994-2004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收集穿琥宁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病案62例,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男性33例(53.2%),女性29例(46.8%);其中<18岁的未成年患者31例,占53.4%;均为常规剂量静脉滴注给药;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2~6d(44.2%).结论:.掌握穿琥宁致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将有助于该药的安全使用.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穿琥宁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62例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剂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和诱发因素.方法:通过检索1994-2004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收集穿琥宁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病案62例,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男性33例(53.2%),女性29例(46.8%);其中<18岁的未成年患者31例,占53.4%;均为常规剂量静脉滴注给药;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2~6d(44.2%).结论:.掌握穿琥宁致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将有助于该药的安全使用.

    作者:吴嘉瑞;张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致急性支气管哮喘

    患者女,71岁.因发热、头痛、全身酸痛3 d,于2004年6月1日下午到我所就诊.查体:T 37.5℃,BP 130/70mmHg(1 mmHg=0.133 kPa),咽红,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注射后5~6min,患者突感胃不适,呕吐1次,呕吐物量少,为胃内液体,随即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憋闷、口唇、指甲重度紫绀、有濒死感.

    作者:周伯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阿司匹林片诱发双肾破裂

    患者男,47岁.因突发性右腰部痛伴头晕5 h,于2002年1月19日21:20急诊入院.患者于1月19日13:30因感冒自服复方阿司匹林2片,16:20左右突然感右腰部胀痛,疼痛延及腹部,为阵发性,并逐渐加重.同时感头晕,无恶心、呕吐,无绞痛史,无会阴部及双大腿内侧放射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既往发现有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一般在150~170/100~110 mmHg左右,否认外伤史.查体:T 36.3℃,P 82次/min,R 19次/min,BP105/65 mmHg,急性病容,痛苦表情,精神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作者:唐增杰;师龙生;王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1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H1受体拮抗剂能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的组胺H1受体,使组胺不能同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其引起过敏反应的作用.近年来,组胺H1受体拮抗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已有报道,主要为中枢神经抑制作用,体重增加、心律失常、肝肾毒性等.本文就其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作一概述,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邵仲英;谭玲;封宇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青霉素V钾片引起溶血性贫血

    患者男,34岁.因乏力、纳差、尿黄于2003年10月8日入院治疗.患者于8 d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青霉素V钾片,每次500mg,共用3次.因效果不明显而停药,其后逐渐出现恶心、厌油腻、食欲差、四肢无力症状,自觉有低热,未测体温.继而发现尿色加深,呈浓茶色,大便灰白.3 d后乏力加重,检查发现肝功异常,以急性黄疸性肝炎收入院.查体:T 37℃,P 82次/min,BP 112/67 mmHg(1 mmHg=0.133 kPa),R 18次/min.ALT 800 U/L,AST 588 U/L,T-Bil 147.4μmo/L,D-Bil 15.5 μmol/L;血常规WBC 11.7×109/L,RBC 1.88×1012/L,HGB 54 g/L,PLT 357×109/L,网织红细胞3%;病原学检查: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均为阴性.当日复查血常规,HGB由54g/L降至37 g/L.确诊为溶血性贫血.

    作者:杨宏;谢晓巍;赵伟莉;关文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万古霉素静滴致小儿红人综合征

    患儿女,9岁.体重40kg.因阴道分泌物多、异味、下腹不适,于2004年9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儿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分泌物化验结果:淋球菌:涂片(+),培养(+).非淋检查:支原体(+),衣原体(+),线索细胞(-),滴虫(-),霉菌(-).根据以上化验结果和临床表现,诊断为慢性淋病,医嘱万古霉素(稳可信)500 mg静脉滴注,3次/d,静脉滴注时间>60 min.在第1次使用该药时,静脉滴注约5 min后,患儿出现心慌、气短、颜面、颈、躯干红斑性充血,严重瘙痒,即红人综合征.立即停止使用万古霉素,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异丙嗪注射液10 mg静脉滴注,约30 min后上述症状以控制,逐渐好转.

    作者:高明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志愿报告数据分析的若干方法

    近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监测与报告工作发展迅速,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积累的报告已达10余万份,有些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报告也达上万份.ADR志愿报告来自于社会人群,其数据库是宝贵的临床资源.除了可从中分析得出信号以往未发现或未确定的药物反应外,还可从中发现和确认ADR的特征及易患因素.

    作者:王大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FDA 2005年药品安全性警告

    美国FDA对上市药品进行安全性监测,并将其安全性警告通告医务人员及消费者以引起关注.现将FDA2005年在其网站上发布的大部分药品安全性警告汇总如下.

    作者:封宇飞;傅得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苍耳子对小鼠血清氨基转移酶及肝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苍耳子对小鼠体重、血清氨基转移酶及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灌服苍耳子粉状提取物(1 g相当15 g生药)1.04 g/kg(低剂量组)、5.2 g/kg(中剂量组)、20.8 g/kg(高剂量组)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给药过程中每周测体重、血清氨基转移酶并检测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的含量.结果:各给药组在第2周后出现体重增长减慢,其中高剂量组在第3周出现负增长,第4周各给药组均出现体重的负增长.各给药组的体重总增加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苍耳子高剂量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苍耳子各给药组丙二醛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01,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苍耳子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使肝脏组织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并对肝脏有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作者:刘树民;姚珠星;白庆云;徐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2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50例应用前列地尔10 μg/d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52例应用血栓通20ml/d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率.结果:前列地尔组麻木、疼痛、感觉减退和发凉的好转率分别为91.1%、95.0%、90.0%和84.0%,明显高于血栓通组的70.0%、72.1%、66.7%和57.1%(均P<0.05),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安全性较好.

    作者:孟俊华;李晓英;邵丽敏;王磊;郝建玲;王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巴胺致舌肿大

    患者女,51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0年余,口渴、多饮8年,心悸、气促1年,加重伴全身水肿1月,于20056月15日入我院.查体:T 36.8℃,P 82次/min,R 20次/min,BP 170/80 mmHg(1 mmHg=0.133 kPa),体重58kg,慢性重病面容,端坐呼吸,不能平卧,神清,四肢及躯干重度凹陷性水肿,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作者:岑筱敏;崔天蕾;张凌;付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海洛因依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3例

    例1男,28岁.因右手臂静脉注射后针眼渗血不止3 d,伴有肉眼血尿2 d,于2005年7月21日入院.患者3 d前静脉注射海洛因后出现注射处针眼渗血不止,对症处理后仍渗血,不易自止.1 d后出现肉眼血尿、全身皮肤散在瘀斑就诊.本次发病前无不洁食物史、鼠药中毒史.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肾病、结核病史.个人史:静脉注射海洛因吸毒史5年.查体:面色萎黄、全身皮肤散在瘀斑、静脉注射处遗留针眼,右手臂针眼仍渗血不止.

    作者:李巍;宫本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加替沙星致低血糖反应

    患者男,75岁.因头昏,乏力,伴口齿不清1 d,于2004年5月4日入院.患者既往有脑出血,多发性脑梗塞,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风心病及Ⅱ型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近期一直口服瑞格列奈(诺和龙)1 mg,3次/d,阿卡波糖(拜糖平)100mg,3次/d.查体:BP 100/60 mmHg(1 mmHg=0.133kPa),神清合作,言语欠清晰,对答切题,定向力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哕音,心界向左扩大,HR 55次/min,律不齐,有早博,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双期杂音,腹部无异常;颅神经检查未发现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以淑君;唐国惠;杜葵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及其治疗

    百草枯对人畜均有很强的毒性,近几年,因其中毒的病例呈上升趋势,但至今对百草枯中毒的治疗国内外尚处于研究阶段,对各种救治方法的疗效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百草枯中毒的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以及目前百草枯中毒救治的主要措施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赵玉红;邱泽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阿莫西林、阿米卡星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女,37岁.因腹痛、腹泻,水样便,6次/d,于2005年5月16日到当地镇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腹泻.分别给予阿莫西林6.0 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阿米卡星0.4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口服肠炎宁2片,2次/d.首次输液结束后约30 min,患者排尿为鲜红色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小腹坠胀感、两侧腰部疼痛.B超显示:双肾、输尿管和膀胱均无异常,故未作任何处理.5月17日上午停用阿米卡星注射液,只给予阿莫西林6.0 g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肠炎宁片,剂量同上.

    作者:张祖凤;雷招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他克莫司致肝功能损害

    患者男,66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于2004年4月14日入院.4月14日肝、肾功能检查:ALT 32.5U/L,AST 25.2 U/L,BUN 20.4 mmol/L,Cr 1300 μ mol/L.4月15日,在联合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即行抗感染、抗排异、降血压治疗.所用主要药物为:拉氧头孢(噻吗灵)1.0 g静脉滴注,1次/d,8 d后停药;甲泼尼龙200 mg静脉注滴,1次/d;口服霉酚酸酯(骁悉)1.0 g,2次/d;硝苯地平控释片20 mg,2次/d.术后3 d检查:ALT 26.9 U/L,AST 36.9 U/L,BUN 9.2 mmol/L,Cr163μmol/L,WBC 17.7×109/L,Hb 89 g/L.Cr降至300μmol/L以下,从4月18日起开始口服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普乐可复,FK506)4 mg,2次/d.

    作者:张晋萍;葛卫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他莫昔芬相关的子宫内膜病变及其监测

    他莫昔芬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不同的靶组织内可表现雌激素或抗雌激素样作用.它是乳腺癌内分泌疗法的常用药物之一,但是他莫昔芬在子宫内膜表现雌激素样作用,有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此,对服用他莫昔芬患者的密切监测、随访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他莫昔芬作用机制;服用他莫昔芬后内膜受体变化;他莫昔芬致子宫内膜病变的组织病理类型、分期、分级;DNA损伤情况和患者的监测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杨雯;宋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吡罗昔康致重症多型红斑型药疹

    患者男,70岁.因左下肢膝、踝关节疼痛,于2003年12月8日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吡罗昔康20mg,1次/d口服.服药10 d后,患者头面、四肢、躯干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并形成水疱,水疱易破,自觉疼痛,体温升高至38℃.未就诊,未予任何治疗措施,继续服用吡罗昔康.12月25日,患者因皮疹加重并累及黏膜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6.2℃,HR 76次/min,R 17次/min,BP 120/80 mmHg.患者全身皮疹密集,水疱、大疱破溃后有清液渗出并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呈对称分布,以头面部、四肢末端为重.舌面、口腔颊黏膜可见红斑糜烂、上下唇黏膜、双眼黏膜、外阴黏膜破溃,可见脓液.实验室检查:WBC 7.19×109/L,RBC 4.45×1012/L,Hb137 g/L,PLT 299×109/L,血沉28 mm/h.ALT 69U/L,AST27U/L,GGT 88U/L.

    作者:田燕春;梁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吉非替尼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处理

    吉非替尼是一种口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单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化疗后继续恶化的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吉非替尼单独应用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可使症状减轻.吉非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痤疮样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干燥、间质性肺炎等.多数于停药后或经对症处理即可缓解,间质性肺炎虽然罕见却可致命,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吴洪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列腺素E1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咳嗽咯痰15年,加重伴气急、喘1周,于2005年2月12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7.1℃,P117次/min,R 28次/min,BP 140/80mmHg(1mmHg=0.133 kPa).口唇发绀,双肺叩呈过清音,闻及较多哮鸣音及少许湿哕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肝脾未触及.

    作者:孙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