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乐;朱珠
目的:研究呋麻滴鼻剂对儿童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咽鼓管功能不良但无鼻病的10~14岁儿童60例,给予呋麻滴鼻剂滴鼻(3次/d、2滴/次,持续10 d),用药前、用药10 d后、停药1个月后用糖精试验法测定鼻黏膜纤毛输送率.结果:用药前鼻黏膜纤毛运动速度平均为(12.6±3.8)mm/min,呋麻滴鼻剂滴鼻后平均为(8.0±2.1)mm/min,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1个月平均为(11.2±2.5)mm/min,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麻滴鼻剂之类的鼻腔黏膜局部减充血剂持续使用10 d,对鼻腔纤毛清除功能造成可逆性损害.
作者:张敏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Etimicin,爱大)是新一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Ⅰ类新药.爱大是在庆大霉素C1a的2-脱氧链霉胺1-N位上引入一个乙基而得到的衍生物,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
作者:甄健存;王育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71岁.因发热、头痛、全身酸痛3 d,于2004年6月1日下午到我所就诊.查体:T 37.5℃,BP 130/70mmHg(1 mmHg=0.133 kPa),咽红,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注射后5~6min,患者突感胃不适,呕吐1次,呕吐物量少,为胃内液体,随即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憋闷、口唇、指甲重度紫绀、有濒死感.
作者:周伯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23岁.因畏寒、寒战、发热3d,于2005年6月9日住院.3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寒战、发热、全身不适,体温持续不退(高峰不详),伴乏力,纳差、头痛,无恶心呕吐.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家族史.体检:T 39.5℃,P 65次/min,R 22次/min,BP 100/6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差,急性热病容,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无异常.辅助检查:外周血WBC 7.63×109/L,HB 171gL,PLT 86×109/L,末梢血涂片查到恶性疟原虫,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大、小便常规均正常,初步诊断为恶性疟疾.给予蒿甲醚注射剂第1天、第2天各240 mg,第3天160 mg肌注,同时给予水溶性维生素(含B1, B2,B6和VC)粉针剂1支+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3 d,体温正常,无疟疾发作,复查疟原虫阴性,停止输液;给予伯氨喹啉片13.2 mg×3片,1次/d进行根治.
作者:邝立华;朱旭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他莫昔芬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不同的靶组织内可表现雌激素或抗雌激素样作用.它是乳腺癌内分泌疗法的常用药物之一,但是他莫昔芬在子宫内膜表现雌激素样作用,有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此,对服用他莫昔芬患者的密切监测、随访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他莫昔芬作用机制;服用他莫昔芬后内膜受体变化;他莫昔芬致子宫内膜病变的组织病理类型、分期、分级;DNA损伤情况和患者的监测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杨雯;宋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监测与报告工作发展迅速,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积累的报告已达10余万份,有些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报告也达上万份.ADR志愿报告来自于社会人群,其数据库是宝贵的临床资源.除了可从中分析得出信号以往未发现或未确定的药物反应外,还可从中发现和确认ADR的特征及易患因素.
作者:王大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69岁.于2004年12月6日,因心悸1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
作者:张亚芳;齐晓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70岁.因左下肢膝、踝关节疼痛,于2003年12月8日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吡罗昔康20mg,1次/d口服.服药10 d后,患者头面、四肢、躯干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并形成水疱,水疱易破,自觉疼痛,体温升高至38℃.未就诊,未予任何治疗措施,继续服用吡罗昔康.12月25日,患者因皮疹加重并累及黏膜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6.2℃,HR 76次/min,R 17次/min,BP 120/80 mmHg.患者全身皮疹密集,水疱、大疱破溃后有清液渗出并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呈对称分布,以头面部、四肢末端为重.舌面、口腔颊黏膜可见红斑糜烂、上下唇黏膜、双眼黏膜、外阴黏膜破溃,可见脓液.实验室检查:WBC 7.19×109/L,RBC 4.45×1012/L,Hb137 g/L,PLT 299×109/L,血沉28 mm/h.ALT 69U/L,AST27U/L,GGT 88U/L.
作者:田燕春;梁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例1男,28岁.因右手臂静脉注射后针眼渗血不止3 d,伴有肉眼血尿2 d,于2005年7月21日入院.患者3 d前静脉注射海洛因后出现注射处针眼渗血不止,对症处理后仍渗血,不易自止.1 d后出现肉眼血尿、全身皮肤散在瘀斑就诊.本次发病前无不洁食物史、鼠药中毒史.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肾病、结核病史.个人史:静脉注射海洛因吸毒史5年.查体:面色萎黄、全身皮肤散在瘀斑、静脉注射处遗留针眼,右手臂针眼仍渗血不止.
作者:李巍;宫本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68岁.半个月前开始出现厌食,精神较差,偶有头晕、心悸、出汗等不适;近2日症状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约10余次.于2005年5月7日21:00住院.既往病史:高血压病10余年,血压高为200/100 mmHg(1 mmHg=0.133kPa),脑垂体瘤,无糖尿病病史.查体:T 36.5℃,P 82次/min,R 18次/min,BP 130/80 mmHg;颅神经(-),四肢肌力Ⅴ级,心、肺(-),双下肢不肿.化验室检查:血Na+110.8 mmol/L,血K+4.51mmol/L,血Cl-85.3 mmol/L,尿素(UE)2.96mmol/L,尿酸(Ua)193μmol/L,Cr 115μmol/L.诊断:电解质紊乱;脑垂体瘤.入院后第2天,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G3 3500 ml+胰岛素12u+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次/d.第3天,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滴,1次/d,醋酸泼尼松片20 mg口服,1次/d.
作者:唐亚娟;陶天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儿女,9岁.体重40kg.因阴道分泌物多、异味、下腹不适,于2004年9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儿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分泌物化验结果:淋球菌:涂片(+),培养(+).非淋检查:支原体(+),衣原体(+),线索细胞(-),滴虫(-),霉菌(-).根据以上化验结果和临床表现,诊断为慢性淋病,医嘱万古霉素(稳可信)500 mg静脉滴注,3次/d,静脉滴注时间>60 min.在第1次使用该药时,静脉滴注约5 min后,患儿出现心慌、气短、颜面、颈、躯干红斑性充血,严重瘙痒,即红人综合征.立即停止使用万古霉素,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异丙嗪注射液10 mg静脉滴注,约30 min后上述症状以控制,逐渐好转.
作者:高明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75岁.因头昏,乏力,伴口齿不清1 d,于2004年5月4日入院.患者既往有脑出血,多发性脑梗塞,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风心病及Ⅱ型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近期一直口服瑞格列奈(诺和龙)1 mg,3次/d,阿卡波糖(拜糖平)100mg,3次/d.查体:BP 100/60 mmHg(1 mmHg=0.133kPa),神清合作,言语欠清晰,对答切题,定向力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哕音,心界向左扩大,HR 55次/min,律不齐,有早博,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双期杂音,腹部无异常;颅神经检查未发现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以淑君;唐国惠;杜葵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65岁.因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于2005年8月3日入院.查体:T 36.5℃,P 78次/min,R 20次/min,BP140/85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功能异常:ALT 785 U/L,AST 195 U/L,ALP 454 U/L,GGT 1005 U/L,T-Bil 569 μ mol/L,D-Bil 217.9 μ mol/L,Ⅰ-Bil 351.1 μ mol/L,TP 66.4g/L.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1.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滴速约为40滴/min,2 min后,患者突发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全身大汗,头晕,随即出现意识丧失、口唇及双手明显紫绀.查体:T 36.5℃,BP未测出,P 130次/min,R 30次/min,面色苍白,双肺明显哮鸣音,心律不齐,心音弱.
作者:官东秀;冯祚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已成为老年人的第四大死因.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防治该病使用较多的一类药物.本文对其药理特性、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使用进行概述,以有助于其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合理应用.
作者:蔡乐;朱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37岁.因腹痛、腹泻,水样便,6次/d,于2005年5月16日到当地镇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腹泻.分别给予阿莫西林6.0 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阿米卡星0.4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口服肠炎宁2片,2次/d.首次输液结束后约30 min,患者排尿为鲜红色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小腹坠胀感、两侧腰部疼痛.B超显示:双肾、输尿管和膀胱均无异常,故未作任何处理.5月17日上午停用阿米卡星注射液,只给予阿莫西林6.0 g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肠炎宁片,剂量同上.
作者:张祖凤;雷招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33岁.因发热、头痛、乏力伴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8 d,于2005年3月8日入院.2年前患者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一直服用雷公藤治疗,发病前改为正清风痛宁60 mg,2次/d,口服7 d,起病后停用.入院查体:神情,贫血貌,咽稍红,扁桃体Ⅰ度肿大,心、肺、腹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双手指问关节梭形肿胀,双下肢见散在出血点.血常规:WBC 1.8×109/L,HB 89g/L,PLT 22×109/L.骨髓象:增生减低,粒系占9%,红系占2%,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少见,淋巴细胞占89%,均成熟,拟诊为再障.给予泼尼松、丙酸睾丸酮以及非格司亭(惠尔血)等药物治疗8 d后,复查骨髓象:增生尚活跃,粒系占55%,红系缺如,淋巴细胞占36%,未见巨核,血小板分布少.当时血象有所回升,WBC 3.1×109/L,Hb 125 g/L,PLT 22×109/L.至入院后第12天,症状消失,血常规WBC 4.1×109/L,Hb 134 g/L,PLT 80×109/L,应患者要求准予出院.2个月后复查血象,骨髓象恢复正常.
作者:肖文星;石如海;李芝晃;杨娟;何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47岁.因突发性右腰部痛伴头晕5 h,于2002年1月19日21:20急诊入院.患者于1月19日13:30因感冒自服复方阿司匹林2片,16:20左右突然感右腰部胀痛,疼痛延及腹部,为阵发性,并逐渐加重.同时感头晕,无恶心、呕吐,无绞痛史,无会阴部及双大腿内侧放射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既往发现有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一般在150~170/100~110 mmHg左右,否认外伤史.查体:T 36.3℃,P 82次/min,R 19次/min,BP105/65 mmHg,急性病容,痛苦表情,精神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作者:唐增杰;师龙生;王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36岁.吸食海洛因8年,1~3 g/d,曾3次自愿戒毒后又复吸.2003年11月在某医院进行可乐定脱毒治疗.可乐定0.075 mg,3次/d,2周后因失眠、呃逆、腰背疼痛、情绪低落,于12月5日转住我院.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检查,P 88次/min,BP 120/90mmHg(1mmHg=0.133KPa),化验ALT 30 U/L,心电图检查正常范围.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考虑是脱毒戒断反应.给予曲唑酮(美舒郁)150 mg/d,第4天加至300mg/d.次日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全身无力,心慌、站立眩晕.检测HR 30~38次/min.立即停止曲唑酮治疗,换用参脉注射液,山莨菪碱、阿托品治疗,予心电监护,绝对卧床护理,输液治疗1周后,心率渐恢复.P 65~80次/min,BP 120/83 mmHg.
作者:李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美国FDA对上市药品进行安全性监测,并将其安全性警告通告医务人员及消费者以引起关注.现将FDA2005年在其网站上发布的大部分药品安全性警告汇总如下.
作者:封宇飞;傅得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儿男,14月,因发热2 d,于2005年10月20日16:00来门诊就诊.给予头孢克洛分散片0.125 g口服治疗.于晚18:00口服药物后,约40min患儿出现头面部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并逐渐增多,发展至全身,故再次来院诊治.门诊诊断为药物性皮疹、上呼吸道感染,立即收住入院.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咽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哕音,腹平软,全身可见红色斑丘疹,突出皮面,压之不退色.
作者:杭金国;蔡妙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