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锁彬;贾建平
目的:评价3种辅助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3种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8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组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化疗方案为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NEF(长春瑞滨+表阿霉素+氟尿嘧啶)和TAC(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28 d为1个周期,化疗2周期后手术,入组患者分别为36、32和21例.结果:1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CEF、NEF和TAC组肿瘤原发灶有效率分别为47.2%(7/36)、71.9%(23/32)和85.7%(18/21),CEF组与NE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1,P=0.039),CEF组与TAC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92,P=0.004),NEF与TAC组差异无显著性(x2=1.386,P=0.239).2TAC组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21/21,100%)、脱发(21/21,100%)、关节肌肉痛(12/21,51.1%)、面色潮红(9/21,42.9%)及过敏反应(4/21,19%).TAC组白细胞减少明显高于CEF组(77.1%)和NEF组(78.1%).NEF组32例中有13例出现周围静脉炎(40.6%).其他不良反应如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胃肠道反应,3组相似.结论:NEF治疗方案具有良好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易耐受,适用于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
作者:代志军;王西京;刘小旭;仵文英;纪宗正;康华峰;薛锋杰;薛兴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23岁.主因发现HBsAg(+)20年,腹泻1个月,尿黄10 d,门诊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于2005年7月12日收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8℃,P 90次/min,R 18次/min,BP 120/80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面色晦暗,皮肤黏膜重度黄染,肝掌(-),蜘蛛痣(-),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啰音,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B超显示:肝弥漫性病变,胸、腹水;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活性(PTA)17.6%,ALT 51.1 U/L,AST 42.7 U/L,T-Bil237.5 μmol/L,D-Bil 114.5 μmol/L.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胸、腹水.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提高免疫力治疗.
作者:张俊霞;张军;孙雅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25岁.因发热、头痛、咽痛、全身酸痛2d,于2005年4月7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皮试阳性).体检:T 38.5℃,P 120次/min、BP 120/80mmHg(1 mmHg=0.133kPa).面色红赤,急性病容,神清语明.咽部充血,双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右侧表面有黄白色脓点,双下颌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啰音.
作者:王萍;陈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GlaxoSmithKline制药公司通告美国和加拿大医务人员,糖尿病Ⅱ型病人应用罗格列酮(rosigilitazone)后会出现和加重糖尿病性黄班水肿(diabetic macular oedema),停药后好转.据报告,多数病人同时有体液潴留、体重增加与末梢水肿.
作者:《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例1男,37岁.因右髌骨骨折,于受伤当日(2004年6月17日)住入我院.患者既往无药物不良反应史.
作者:罗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21岁,右手背反复红肿,疼痛,食中环指伸屈活动受限半年,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反复发作.为进一步治疗于2006年3月14日入院.体检:T 36.4℃,P 76次/min,R 18次/min,BP 130/90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自主体位,双肺呼吸音清.右手背侧弥漫性肿胀,局部皮肤发暗,无窦道及分泌物,无指陷性水肿,皮温稍高,皮肤感觉正常.
作者:张俊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例1男,56岁.因反复头痛、颈痛、手麻半年,于2005年7月来我院就诊.就诊时无耳鸣及视物旋转,无晕厥、无恶心呕吐、无心悸胸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无肾病史、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6℃,P 80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HR 8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袁慧;贺子达;石祖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钙不仅是维持骨健康的基本元素,也是参与全身多系统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补钙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近期,美国WHI的研究结果对补钙引起了争议,本文认为该研究设计和实施方面的局限性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并限制了其推广价值.本文还进一步阐述了对钙的吸收,补钙与肾结石的关系,以及钙剂选择标准和专家共识意见,提出了科学、安全补钙的合理建议.
作者:徐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女,53岁.因糖尿病9年,有高血压病史,合并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于2005年10月中旬开始口服普伐他汀(普拉固片)20 mg,每晚1次,服药后逐渐出现双眼沉重感.约2周后,于10月28日晚患者服普伐他汀后出现视物重影,用力向左转眼球时,左眼外展不能,左眼瞳孔外缘距眼外眦约5mm,双瞳孔直径约3 mm,右眼活动如常,无肢体活动不能,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次日,患者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考虑:左眼外直肌麻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未予特殊治疗.
作者:冯春鹏;倪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环磷酰胺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细胞毒药物,适用于多种实体瘤、白血病的治疗,但其代谢产物可产生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本文对其所致出血性膀胱炎的机制、防治、监测等问题进行概述,以期引起临床重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舒展;王悦;翟所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女,30岁.因不明原因的全身轻微乏力,食纳下降,来我院就诊.查体:T 36.5℃,P 84次/min,R 20次/min,BP 120/80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黎莉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估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了我院收治的98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是否伴有糖尿病及患者年龄进行相对危险度分析;对用药疗程及感染的发生和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8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有21例发生感染,其中2例患者因重症感染死亡.合并糖尿病ITP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对危险度为14.709(95%CI,4.788-46.984,x2=25.107,P=0.000),老年ITP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对危险度为4.754(95%CI,1.321-17.102,x2=5.85,P=0.017).用药疗程与感染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505,P=0.000及r=0.515,P=0.000).结论:ITP患者合并糖尿病和老年患者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用药疗程与感染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均密切相关.
作者:徐娟;赵弘;苏力;冀冰心;惠吴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滥用或长期使用阿片类物质可增加肝肾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肝肾细胞生物化学发生改变,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光学显微镜检查可观察到肝脏中心小叶充血、病灶坏死,肾脏管形细胞空泡化等组织病理学变化.
作者:张开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了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锥体外系症状(EPS)的情况,利用Medline检索系统对已公开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间引起EPS的程度各有差异,有的与剂量相关,总体较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率低,严重程度轻.但临床仍应重视锥体外系症状的预防与治疗问题.
作者:鱼爱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76岁.因无诱因下出现胸痛,呈压榨样伴胸闷、心悸、出冷汗、乏力,于2005年5月20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陈昭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包括对自身抗体的作用,抑制补体结合,阻止膜攻击复合物形成,调节巨噬细胞Fc受体,抑制致病性细胞因子和其他免疫调节分子等.该药不反应反应较少,主要有皮肤过敏反应、无菌性脑膜炎、血浆黏度增加和血栓形成以及肾功能损害等.
作者:王锁彬;贾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药源性糖代谢紊乱是指由应用某些药物引起的糖代谢异常,包括高血糖和低血糖,前者根据血糖升高的程度又分为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严重时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药源性糖代谢紊乱的特点,是在诱发药物停用后,血糖通常恢复正常或得到明显改善.正常情况下,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使葡萄糖的产生与利用保持平衡,血糖维持在较窄的正常范围内.其中肝脏糖异生,肝糖原合成与分解以及肌肉组织糖原合成与分解,葡萄糖氧化利用是主要的葡萄糖代谢过程.
作者:蔡晓频;杨文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循证医学模式的引入,如何系统地总结既往的研究成果,为循证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证据日益受到重视,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应运而生,近年来在医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但关于meta分析的优缺点、适用性还存在一些争论,目前我国还有误用、滥用meta分析的倾向.孙福红等[2]对国内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后发现,国内meta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文献查全率不高,没有列出被排除的试验,病人的特征范围、诊断标准和治疗范围不明确,对资料的可合并性的检验较差,对潜在偏倚的控制和检测不足,统计分析不规范,缺少对原始研究的质量评价,未改变方法进行敏感度分析,缺少对发表偏倚的检测,缺少对结果应用价值的评估.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实施meta分析的人员对这种方法的理解不够全面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缺乏清晰、明确的meta分析报告格式要求有关.因此,要提高meta分析的质量十分有必要规范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报告格式.
作者:詹思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女,43岁.因尿黄、乏力,于2005年9月9日入院,查体:T 36.6℃,P 78次/min,R 20次/min,BP140/85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功能异常:T-Bil132.0 μmol/L,D-Bil 63.8 μmol/L,I-Bil 68.2μmol/L,ALT32.0 U/L,AST 54.0 U/L,r-GT 50.0 U/L,UA 297.0 mmol/L.肝脏CT示:肝硬化,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入院后给予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8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滴速约为40滴/min.
作者:冯祚臻;官东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盐酸西布曲明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发的新型减肥药,其相关不良反应临床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西布曲明安全性评价的有关文献,对该药的常见、少见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裴振峨;蔡晧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