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娩后静脉推注缩宫素致过敏性休克

康义华;周清莲

关键词:分娩后, 静脉推注, 缩宫素, 过敏性休克, 患者, 阵发性, 过敏史, 药物, 腹痛
摘要:患者女,32岁.因停经39周,阵发性腹痛3 h,于2003年11月28日22:10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药源性血液病(5)

    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D-LP)和粒细胞缺乏症(D-AGC)1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概念外周血白细胞(WBC)低于4 x 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Leucopenia).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成人低于2 x 109/L,儿童低于1.5 x 109/L者称为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

    作者:常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FDA2004年药品安全性警告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阿曲库铵致严重过敏反应2例

    例1女,65岁.因胆囊炎、胆石症,于2003年11月12日拟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前化验检查正常,ECG示:短阵房速,ST-T改变.术前30 min给予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肌注.术前检查BP 150/96 mmHg(1 mmHg=0.133kPa),HR 86次/min,R 16次/min,SPO2 98%,心电监测正常.

    作者:沈伟民;梁峰;闫清;牛英;刘娉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华法林与氯沙坦、非诺贝特及别嘌醇伍用致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男,72岁.主因黑便伴眩晕、乏力4 d,于2004年1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 d出现黑便,每日1~2次,量中等,伴眩晕、乏力,当时未食用动物血或铋剂等引起黑便的食物或药物.既往高血压病30年,房颤7年,痛风15年,高脂血症10年,慢性肾功能不全5年.

    作者:吴文静;柯元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联苯双酯引起戊型肝炎加重

    患者男,55岁.8个月前因乏力、纳差、尿黄,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肝功能指标不详,但患者自述重度黄疸.检测戊型肝炎IgM抗体阳性,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学检测均为阴性,诊断为戊型肝炎.

    作者:任桂芳;张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塞来昔布撤出土耳其市场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肝功能损害

    患者女,51岁.因腹泻1 d,于2003年7月6日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天因腹泻,自购肠炎灵片(每片含利福平0.1125 g、次硝酸铋0.15 g),服用4片后约10min,自感胸闷、气促、全身乏力、四肢酸冷,继而双下肢抽动、晕倒在地,在当地县医院就诊.

    作者:廖彩霞;吴丽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致痉挛性灭鼠剂中毒反应及救治

    常见的致痉挛性灭鼠剂有八个品种,其中五种为禁用品种.该类灭鼠剂对所有哺乳动物毒性都很大,对中枢神经系统均有直接兴奋作用,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常伴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食含灭鼠剂的毒饵或被灭鼠剂污染的食物.多数致痉挛性灭鼠剂无特效解毒剂,仅乙酰胺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及甘氟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作者:丁茂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区疼痛、肝衰竭、呃逆等.我们对76例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其并发症采用相应的护理,旨在提高护理水平和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孟俊华;刘桂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师提供安全用药服务的探讨

    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合理及经济的药品是医院药师的责任.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药品潜在的安全性问题时,应及时与患者和医生沟通及交流,有助于减少差错,提高用药安全性,同时加强对患者用药教育也是药师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就药品质量、用药教育并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梅丹;唐彦;刘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致腹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氨苄西林静滴致儿童一过性血尿

    患儿男,10岁.因发热、咳嗽2 d,于2002年6月1日入院.患儿于1年前应用头孢唑林钠出现过血尿,经对症治疗消失.无结核、肾结石等病史,无食物过敏史.

    作者:李军;周景应;于佳平;唐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洛美沙星注射液诱发癫痫

    患者男,68岁.因头顶部外伤性出血0.5 h,于2004年4月18日来院急诊外科就诊.患者伤时无昏迷,无呕吐,无抽搐发作.

    作者:吴小洪;刘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危害性及相关问题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物质滥用包括非违禁物质的滥用,违禁物质的非法使用.被滥用的违禁物质和非违禁物质均为依赖性物质(或药物),具有强化作用与奖赏效应,使用者将出现愉悦欣快的精神效应,引起一些人非医疗目的周期性或连续地使用该物质,使脑发生复杂的不良变化,终导致对该物质的依赖和成瘾.物质成瘾是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具有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而不顾及不良后果的行为特征.物质依赖不是缺乏意志和力量的问题,而是一种影响任何人的医学疾病.当前采用药物治疗物质依赖性和行为干预的方法减少其危害已取得成效,但大多数成瘾者仍然得不到相应的治疗.要减低物质滥用及相关疾病所造成的负担,必须依靠以证据为基础的治理政策和规划.

    作者:张开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磷霉素钠静滴致儿童过敏性休克

    患者女,15岁.因恶心、呕吐20 d,加重1 d,于2002年5月20日15:00左右来我院就诊.

    作者:孙翠珠;刘吉顺;李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安痛定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20岁.因夜间受寒头痛、头昏、鼻塞2 h,于2004年2月18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38.5℃,P 92次/min,BP 95/7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精神尚好,咽部充血,无扁桃体肿大,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肝脾未触及.

    作者:刘绍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心绞痛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的依从性研究

    背景: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通过其降脂和非降脂作用,可显著改善不同胆固醇水平个体的预后.他汀类的收益依赖于药物的长期不间断治疗.目的:通过对平均胆固醇水平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辛伐他汀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提高药物的干预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平均胆固醇水平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口服辛伐他汀作为二级预防手段,随访药物治疗的依从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不依从治疗的原因.结果:辛伐他汀治疗3、6、18个月的依从性分别是68.9%、48.0%,40.0%,依从性下降以前6个月明显.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分型和患者的年龄群对治疗依从性影响不大,高危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低.不依从治疗的主要原因有患者对高危人群血脂控制水平、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认识不足,以及经济条件限制等.结论:辛伐他汀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治疗依从性较低,为提高远期疗效,有必要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骆雷鸣;范利;刘静;刘煜;张明华;刘国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剂量阿司匹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ASP)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调查同期非食道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0例(402例次),根据出血前是否正在服用ASP分为两组:ASP组38例(出血42例次)与非ASP组342例(出血364例次),回顾性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特点.结果:ASP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年龄(64.5±5.4)岁,高于非ASP组(43.5±16.5岁),胃溃疡和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比例(69.1%)高于非ASP组(26.70%)(P<0.01),57.1%的患者出血前有诱因.出血量、Hb两组间无差异,止血时间(平均3.7 d)长于非ASP组(平均23 d)(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ASP是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胃部病变发生比率较高,止血所需时间较长,口服ASP时加强胃粘膜的保护、控制诱因有望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作者:殷健;吴志强;候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头孢曲松钠静滴致双硫仑样反应

    患者男,4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3d,于2004年2月16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张鲜利;王小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