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阿司匹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殷健;吴志强;候鹏

关键词:阿司匹林, 副作用, 上消化道出血
摘要:目的:总结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ASP)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调查同期非食道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0例(402例次),根据出血前是否正在服用ASP分为两组:ASP组38例(出血42例次)与非ASP组342例(出血364例次),回顾性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特点.结果:ASP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年龄(64.5±5.4)岁,高于非ASP组(43.5±16.5岁),胃溃疡和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比例(69.1%)高于非ASP组(26.70%)(P<0.01),57.1%的患者出血前有诱因.出血量、Hb两组间无差异,止血时间(平均3.7 d)长于非ASP组(平均23 d)(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ASP是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胃部病变发生比率较高,止血所需时间较长,口服ASP时加强胃粘膜的保护、控制诱因有望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莫罗单抗-CD3致儿童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咪达唑仑静注对呼吸抑制作用的观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静注对患者呼吸的抑制作用,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全身麻醉患者129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3例.其中第1组入室后缓慢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第2组0.1mg/kg,第3组0.15mg/kg.分别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RR),呼吸幅度(RV)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RR.RV及SPO2均有下降,其中2、3组与1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注有一定呼吸抑制作用,且其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临床用药应以小剂量(0.05mg/kg)开始为宜.

    作者:石玉岚;朱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AT1受体拮抗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AT1(AngⅡ)受体拮抗剂通过恢复和维持血管内皮功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等作用,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林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金甲排石胶囊致乙型肝炎加重

    患者男,46岁.因患慢性乙型肝炎长期在我院门诊治疗,并定期随访.患者20年前发现HBsAg(+),3年前因肝功能轻度异常在我院门诊治疗.给予口服垂盆草冲剂,亮菌口服液治疗3个月,肝功能恢复正常而停药.以后每年在我院复查2~3次,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作者:李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致痉挛性灭鼠剂中毒反应及救治

    常见的致痉挛性灭鼠剂有八个品种,其中五种为禁用品种.该类灭鼠剂对所有哺乳动物毒性都很大,对中枢神经系统均有直接兴奋作用,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常伴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食含灭鼠剂的毒饵或被灭鼠剂污染的食物.多数致痉挛性灭鼠剂无特效解毒剂,仅乙酰胺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及甘氟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作者:丁茂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致急性肾功能损害

    患者男,35岁.因左颈部、肩部水疱,疼痛1周,腰痛3 d,于2003年2月10日来院就诊.患者1周前劳累后左颈部、肩部突发米粒至绿豆大小丘疹、丘疱疹、水疱,皮疹渐增多,伴阵发性刺痛.

    作者:曹志翔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头孢曲松钠静滴致双硫仑样反应

    患者男,4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3d,于2004年2月16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张鲜利;王小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氨苄西林静滴致儿童一过性血尿

    患儿男,10岁.因发热、咳嗽2 d,于2002年6月1日入院.患儿于1年前应用头孢唑林钠出现过血尿,经对症治疗消失.无结核、肾结石等病史,无食物过敏史.

    作者:李军;周景应;于佳平;唐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表阿霉素大剂量持续静滴对心脏毒性反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表阿霉素大剂量持续静滴化疗的心脏毒性和安全性.方法:147例无心脏疾患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按照病理分期应用常规剂量和方法化疗(Ⅱ期,对照组)及表阿霉素大剂量持续静滴化疗(Ⅲ期,观察组),连续6个周期,第2,4,6周期末和化疗后第3、6个月分别检查心电图、心功能评价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射血分数.观察组表阿霉素应用80mg/m2,持续24h静滴.结果:化疗第2周期末,心脏毒性反应几乎未发生.第4周期末开始,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并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而增加.化疗停药后患者的心脏毒性逐渐下降,心功能恢复.观察组患者发生率的绝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阿霉素大剂量持续静滴化疗的心脏毒性与常规剂量使用方法相当,安全性较高,患者能耐受.

    作者:高文斌;于克达;王丽双;王蕾;尹良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七叶皂苷钠致双手背部静脉血管萎缩

    患者女,44岁.于2003年6月27日来医院就诊.患者于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肿胀,以小腿、足踝为著,呈指凹性,可缓慢复原,走路或活动后肿胀加剧,小腿后侧压痛,浅表静脉怒张、充盈,呈青色,大腿不浮肿.诊断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收入我院.

    作者:苏喜改;白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FDA2004年药品安全性警告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阿曲库铵致严重过敏反应2例

    例1女,65岁.因胆囊炎、胆石症,于2003年11月12日拟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前化验检查正常,ECG示:短阵房速,ST-T改变.术前30 min给予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肌注.术前检查BP 150/96 mmHg(1 mmHg=0.133kPa),HR 86次/min,R 16次/min,SPO2 98%,心电监测正常.

    作者:沈伟民;梁峰;闫清;牛英;刘娉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女宝有潜在危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剂量阿司匹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ASP)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调查同期非食道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0例(402例次),根据出血前是否正在服用ASP分为两组:ASP组38例(出血42例次)与非ASP组342例(出血364例次),回顾性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特点.结果:ASP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年龄(64.5±5.4)岁,高于非ASP组(43.5±16.5岁),胃溃疡和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比例(69.1%)高于非ASP组(26.70%)(P<0.01),57.1%的患者出血前有诱因.出血量、Hb两组间无差异,止血时间(平均3.7 d)长于非ASP组(平均23 d)(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ASP是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胃部病变发生比率较高,止血所需时间较长,口服ASP时加强胃粘膜的保护、控制诱因有望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作者:殷健;吴志强;候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注射液致小儿呼吸困难

    患者男,1.5岁.因高热、咳嗽、咳痰1 d,于2004年1月29日来我院儿科就诊.查体:T 39.8℃,P 136次/min,R 25次/min,神志清楚,热面容,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咽喉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左肺闻及干湿啰音.

    作者:李勤;丁苏芬;刘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肝功能损害

    患者女,51岁.因腹泻1 d,于2003年7月6日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天因腹泻,自购肠炎灵片(每片含利福平0.1125 g、次硝酸铋0.15 g),服用4片后约10min,自感胸闷、气促、全身乏力、四肢酸冷,继而双下肢抽动、晕倒在地,在当地县医院就诊.

    作者:廖彩霞;吴丽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洛美沙星注射液诱发癫痫

    患者男,68岁.因头顶部外伤性出血0.5 h,于2004年4月18日来院急诊外科就诊.患者伤时无昏迷,无呕吐,无抽搐发作.

    作者:吴小洪;刘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环丙沙星致严重精神失常

    患者女,47岁.因咳嗽、咳痰20年,间断咯血15年,双下肢浮肿1年,加重半月,于2003年1月19日入院.

    作者:边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区疼痛、肝衰竭、呃逆等.我们对76例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其并发症采用相应的护理,旨在提高护理水平和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孟俊华;刘桂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