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澍;鱼爱和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2年,气急8年,加重1周.于2005年3月23日收入我院.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吸烟史40余年,20支/d.入院查体:T36.5℃,P78次/min,R18次/min,BP120/75mmHg(1mmHg=0.133kpa),气管居中,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叩诊双肺过清音,双肺呼吸音降低,语颤减弱,双肺广泛哮鸣音、湿啰音,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夏前明;陆国庆;张彦;肖贞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67岁.因乏力、双下肢肌肉疼痛2d,于2004年4月21日入院.患者既往患高脂血症(TG 13.0 mmol/L),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为治疗高脂血症,于15 d前开始服用非诺贝特(力平之胶囊)200 mg,1次/d.未服其他药物.
作者:王红;张爱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64岁.因恶心、呕吐、尿黄、皮肤黄染5 d,于2004年10月18日入我院消化科治疗.入院时患者体温38℃、畏寒.患者于5 d前自觉恶心,呕吐,尿黄及皮肤黄染,2 d前到我院门诊检测肝功能:ALT 2571 U/L,AST 1984 U/L;次日复查肝功能:ALT 2001 U/L,AST 1350 U/L;血常规:WBC 6.0 ×109/L,L 0.157,M 0.083,N0.76.入院时初步诊断为呕吐原因待查,疑急性肝损害和胆道感染.
作者:冯琳;蒋宇利;李军;欧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女,26岁.因发热(T 39.5℃),轻度头痛,咳嗽3 d,于2004年9月17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 39.5℃,HR 104次/min,R 18次/min,BP 110/70 mmHg(1 mmHg=0.133kpa).检查肾功能和尿常规Cr 59 μ mol/L,BUN 4.8mmol/L,尿蛋白含量25 mg/dL,24 h尿蛋白定量0.168 g.入院后,因青霉素皮试可疑阳性,给予头孢呋辛钠(凯帝欣)1.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2次/d;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 3 g静滴,1次/d.输液于下午1:00开始,4:00结束.第2天上午,患者大腿内侧出现出血样皮疹,成圆盘状,当即停止输液.当晚患者大腿外侧及小腿先后出现类似皮疹,并伴发疼痛症状.第3天,经皮科会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服中药及西替利嗪抗过敏治疗.治疗后仍有新的皮疹出现,并发展至上肢,呈进行性加重.9月27日,患者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满视野,出现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给予中药及泼尼松30 mg,1次/d口服治疗.患者血尿消失,尿蛋白(+),病情逐渐好转.
作者:张静茹;王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可致眼部损伤的药物及与给药方法的关系.方法:检索1997-2003年国内公开发行的28种医药学期刊上有关药物所致眼部损伤的文献105篇,并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种药物引起眼部损伤156例,临床表现包括青光眼、视力障碍、失明、结膜、视网膜损伤等;诱发药物以抗感染药、激素类药、抗肿瘤药所占比例较大.结论:全身给药所致眼部损伤多为正常用法、用量下的不良反应,而眼部用药所致眼部损伤则有错误用药、错误操作、眼部手术中及手术后用药不当等原因.
作者:车宁;谭玲;傅得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43岁.因交通事故扭伤腰部,于2004年3月8日入院.入院后经检查腰骶椎软组织严重损伤,疑有骨折.血压、心电图、血常规检查均正常.给予头孢噻肟钠1.0g,维生素C 1.0g,酚磺乙胺0.5g,复方水溶性维生素(欣佳)粉针1瓶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用药7d,血小板计数为70× 109/L,其它血象指标均正常.用药10 d后,血小板计数降至41×109/L,立即停止全部用药,经全面检查未见其它组织有出血情况.观察两周后,复查血小板略有回升.1个月后,抽骨髓作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巨核细胞少,血小板少,粒、红两系轻度病态造血.此后1年,定期复查血常规,其血小板计数始终在100×109/L上下波动.
作者:邵仲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为评估住院病人医嘱的合理用药水平,我们采用美康公司合理用药软件系统(PASS),对2004年4月定点科室住院病人用药医嘱,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网上监控分析.网上监控共16 629条次用药医嘱,显示各类问题的用药医嘱(黑、红、黄色)9 898条,占59.52%;绝对禁止信息(黑色)的用药医嘱占0.63%,经过分析多数属于可以执行;与医生协商确实有必要修改的用药医嘱有7种,21条.该系统用于医嘱用药监测,有助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但需要及时维护、更新药品信息,需要规范化的操作与管理.
作者:单文治;尹红;郭代红;谭次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奥亭止咳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CVA 72例分为3组:奥亭+布地奈德组30例,布地奈德组21例,泼尼松组21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28 d,观察咳嗽消失时间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并以积分法统计有效率和显效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90.48%和90.48%,无统计学差异(P>0 05);但奥亭+布地奈德组显效率60%明显优于布地奈德组14.29%,(P<0.01),与泼尼松组(61.90%)相当(P>0.05).奥亭+布地奈德组平均止咳时间(5.9±1.9)d,也与泼尼松组(6.8±2.2)d相当(P>0.05),但明显优于布地奈德组(9.9±3.2)d(P<0.01).奥亭+布地奈德组有1例(3.33%)和布地奈德组有1例(4.76%)分别发生口腔霉菌感染和声音嘶哑,而泼尼松组共有8例(38.09%)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大于前两组(P<0.01).结论:奥亭联合布地奈德是治疗CVA快速有效安全的新方法.
作者:罗强;涂明利;雷怀定;刘先军;朱少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女,42岁.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声音沙哑5 min,于2004年11月12日10:35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 d前因遇冷空气后全身皮肤出现蚕豆大小水肿样丘疹并奇痒,来我院就诊.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8 mg,3次/d口服;阿司咪唑10mg,1次/d口服.
作者:吴霞;张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92岁.因咳嗽、咳痰1周,发热1d,于2004年12月29日入院.查体:T 38.5℃,全身未见皮下瘀血及出血点,左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血常规:白细胞14.3×109/L,PLT 126×109/L,胸片示左下肺感染.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房扑动;老年痴呆病史.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长期服用治疗冠心病、抗心律失常药物.入院诊断:①左下肺炎;②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房扑动;③老年痴呆.继续入院前口服药物治疗,加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1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2次/d.
作者:谭清武;李庆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方法:对299名不同职称的医师、护师和药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按百分制计分,299名医务人员的平均得分为67.4±14.7.在不同职业中,药师的得分明显高于医生和护师;内科系医务人员的得分略高于外科系;中级职称医务人员得分高,其次分别为高级和初级职称人员.结论:医务人员普遍认识到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但掌握合理用药知识的水平差异较大,加强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应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提高用药水平十分必要.
作者:刘皈阳;柴栋;钱皎;王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55岁.因车祸致右膝肿痛活动障碍6 h,于2003年4月6日收治入院.查体:神志清,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BP 120/70 mmHg(1 mmHg=0.133 kPa),HR 80次/min,胸部无压痛,胸廓挤压痛阴性,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未亢进,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骨盆分离挤压痛阴性,右膝右小腿上段肿胀,有瘀斑,胫骨平台有压痛,右膝活动障碍,右足趾活动正常,无麻木.
作者:王刚祥;徐宏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CHF)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7例CHF合并CRF患者,在充分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不同阶段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卡维地洛治疗后,LVEF在治疗3个月后开始升高,12个月后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1).治疗后1个月,血肌酐(Scr)升高(p<0.05),3个月时回落到基线水平以下(p<0.05),12个月时仍低于基线水平(p<0.05);治疗后1个月,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先轻度下降(p<0.05),3个月时回升高于基线水平(p<0.01),12个月时仍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1).卡维地洛对尿微量白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影响不大(p>0.05).结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可改善慢性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早期引起肾功能的轻度降低,随后肾功能显著改善.
作者:骆雷鸣;杨雪;史军;朱兵;朱启伟;范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女,58岁.右乳癌术后,2003年6月5日行加速器放疗第5天,患者轻度恶心、未呕吐、尚能进食,给予注射用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丰原能)、多种氨基酸(乐凡命)营养支持,1次/d.6月10日血糖8.9mmoL/L.治疗8 d后,症状有所减轻,停用丰原能、乐凡命.6月17日,因放疗后,患者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再次给予上述药物治疗.治疗当日,在输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丰原能3支(含12U胰岛素)后,约20 min患者出现心慌、疲乏、全身大汗、站立不稳、无寒战及发热,休息约1 h后症状缓解.
作者:付巧英;乙苏北;王岩;任艳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66岁.因结肠造瘘术后1年,要求行结肠造瘘还纳术,于2004年5月14日入院.查体:T 36.8℃,P 78次/min,P 18次/min,BP135/75mmHg(1mmHg=0.133kpa).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肝脏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BsAg(-),抗HCV(-),HBV-DNA(-),ALT 14 U/L(正常值0~40U/L),T-Bil 12.7μ mol/L(正常值4.3~22.5 μ mol/L),D-Bil 6.7μ mol/L(正常值0~8.84 μ mol/L).于2004年5月28日在全麻下行结肠造瘘还纳术,手术过程顺利.
作者:马向民;苑树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例1男,23岁.因发热、咽痛、咳嗽、咳痰4 d,于2003年12月25日来我部门诊就诊.查体:T 38.8℃,P 90次/min,BP 120/70 mmHg(1 mmHg=0.133 kPa),咽部发红,扁桃体不大,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常规检查:WBC 10.3×109/L,N 0.80,L 0.19.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赖氨酸乙酰水杨酸(来比林)0.9 g肌注,头孢拉定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输完液体约2 h后患者诉小腹胀痛,随即解肉眼血尿2次,并伴有腰痛.化验尿常规:RBC(++++),给予地塞米松5 mg入莫非氏管,5%碳酸氢钠100 mL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滴,症状逐渐缓解.患者在以后的治疗中继续使用头孢拉啶2 g,2次/d静滴,连用5 d,未再出上述症状.此后未再用赖氨酸乙酰水杨酸,治疗第2天复查尿常规:RBC(++),嘱患者多饮水,卧床休息,第5天复查尿常规结果正常.
作者:马江华;杜小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左旋多巴(L-dopa,LD)引入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使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寿命延长、降低了死亡率.迄今为止,LD特别是复方LD,仍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但在LD使用的过程中发现,2~5年后出现了疗效减低以及远期副作用:运动波动(包括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和冻结现象)和异动症(包括双相异动症和肌张力障碍等).这就引出了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LD是否存在神经毒性以及其他有关药物在使用上的相关问题.本文就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陈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例1男,80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Ⅱ型呼衰、全心功能衰竭,于2001年12月8日入我院.既往对磺胺类、解热镇痛药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斑丘疹.入院后即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抗感染、强心、利尿等治疗.并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硝酸甘油10 mg持续静脉滴注5 d,无不良反应,肺部感染控制,心衰、呼衰纠正.
作者:武建英;王荃;曹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滥用MDMA(迷魂药)的年青人不断增加.他们错误地认为使用MDMA不引起伤害.大多数医药卫生人员也不甚了解使用MDMA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强化卫生部门及其工作者掌握MDMA药理学和神经毒性知识,对中毒者起动早期治疗,降低危害.
作者:梁军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了解中成药小金丸引起不良反应(AR)的特点,我们对卫生部北京医院2002-2004年报告的19例小金丸引起A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小金丸AR发生例数多,其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一般反应和临床表现轻微.小金丸的处方、剂型、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引起AR的原因,建议加强对小金丸AR的监测.
作者:李滔;管涛;胡欣;傅得兴;孙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