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立伟;李可欣;傅得兴
患者男,72岁,直肠癌术后两年左耻骨、盆腔转移于2004年4月23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行左耻骨转移病灶放疗一疗程,化疗骨髓抑制轻,胃肠反应Ⅱ度.5月14日出现腹泻,无发热,自服左氧氟沙星片4片(400mg),第2天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瘙痒,双下肢为重并水肿,巩膜充血,考虑口服左旋氧氟沙星过敏,立即停服该药,静滴地塞米松及葡萄糖酸钙,肌注盐酸异丙嗪25 mg,同时口服强的松30 mg,1次/d.
作者:朱宇泽;高建飞;杜光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脂必妥是一种以红曲为主要成份的中成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调血脂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近来我们在用药咨询过程中,发现3例因服用脂必妥而导致的性功能障碍.
作者:邹兴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女,27岁.因急性膀胱炎口服氧氟沙星片(奥复星,Ofloxacin)0.1g,1.5 h后,依次在颜面、头部、颈部、躯干、四肢近端出现对称性红斑、皮疹、水疱,瘙痒微痛,轻度呼吸困难.当天下午,就诊于某院急诊科,静滴地塞米松,稍觉改善.患病第4天,体温38℃,皮肤红斑、皮疹、水疱泛发全身,双侧膝关节对称性红肿.
作者:赵学伟;周焕芝;魏戈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37岁,体重82 kg,身高1.76米.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于2004年5月3日入院.否认既往有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甲状腺病、精神病史及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其父亲有糖尿病史.入院检查肝功能:T-Bil 10.9 μ mol/L,D-Bil 3.7 μ mol/L,ALT 289 U/L,AST 254 U/L,ALB 42 g/L,乙型肝炎病毒学检查: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
作者:舒生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女,18岁,2004年9月10日入学查体时检验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转氨酶正常.为实施健康免疫,10月16日下午于校医院在左上臂三角肌内首次注射乙肝疫苗10 μ g,3 h后周身出现皮疹伴搔痒、恶心,急来校医院就诊.查患者神志清楚,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颜面部及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鲜红色风团,有的融合成片,以双上肢和胸部为著.心率76次/min,双肺未闻干湿罗音,化验血、尿常规正常.近日未进食任何其他新鲜异样食品.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病史.考虑为因乙肝疫苗过敏导致荨麻疹,立即肌内注射氯苯那敏(扑尔敏)注射液10 mg,口服扑而敏4 mg/次,3次/d.第2天皮疹基本消失,搔痒明显好转,3 d后痊愈.
作者:刘安平;王宝玲;张在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二妙丸(散)和四妙丸均以燥湿清热为主,用于湿热病症.二妙丸(散)用于湿热证湿重于热的各种病症,而四妙丸则是以二妙为底,主要治疗湿热痿痹症等.在药理作用方面,由于二妙丸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对于某些以变态反应为诱因的疾病疗效颇佳;而四妙丸中因加味的牛膝、薏苡仁能增强免疫功能,故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不宜用于以变态反应为主要病因的疾病.
作者:史学军;张立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在全面实施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在医生工作站和住院药房工作站嵌套合理用药软件系统(Prescri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PASS),在临床药学工作站嵌套病人信息系统,由病人信息系统与PASS共同支持临床药学工作站,同时拓展了该系统对药物和病种的查询功能,形成合理用药网络.
作者:刘丽萍;贺承山;魏振满;刘峰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鱼腥草注射液引致过敏反应的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年-2005年1月清华同方数据库收录的120例鱼腥草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鱼腥草注射液过敏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给药途径有关,静脉滴注易发生不良反应(P<0.05).该药致敏的临床特点是:以速发型为主,起病急,进展快,92.50%反应发生在30min以内(P<0.05),且多为多系统损害.其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口唇发绀、意识模糊、血压急剧下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为30.83%(37/120),其中23例为重度过敏性休克.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应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作者:杨晓庆;姚海;黄益民;刘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多、老龄化速度非常快的国家乙之一.老年人由于全身器官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下降,慢性疾病增多,药物治疗十分普遍,药物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现将我院1995-2004年期间120例老年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李洪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35岁.因全身乏力、恶心厌油、尿呈酱油色1周,于2005年1月12日来我科就诊.既往体健,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家族有肝病史.自述1个半月来为治白发应用何首乌(即制首乌)30克煎汤并同时煮鸡蛋两枚,饮汤食蛋,每日1次,于1月7日始突发上症,其间未服用过其他药物.
作者:杨德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阴道感染阴道感染根据病因和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见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各种厌氧菌和动弯杆菌属.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的病原体80%以上为白念珠菌;10%~20%为其他念珠菌属,如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滴虫性阴道炎的病原体为毛滴虫,可同时合并细菌或念珠菌感染.
作者: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女,47岁,因咳嗽、咯痰伴发热10 d,以Ⅲ型肺结核上中(-)集(+)进展期于2004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既往健康,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口服利福平0.45,1次/d,吡嗪酰胺0.53 g,3次/d,肌注链霉素0.75 g,1次/d,异烟肼0.4 g入5%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d,治疗12 d,患者体温正常,咳嗽、咳痰明显减轻.继续用原方案治疗.
作者:李小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手术患者使用去甲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及费用.方法:回顾性随机抽取2002年253例使用去甲万古霉素的手术病例,对其使用合理性、不良反应、相关费用比等进行分析.结果:去甲万古霉素使用中的不合理情况存在于多个方面,其中以术前用药不按时(247/253,97.6%,P<0.001)、用药目的不当(235/253,92 9%,P<0.001)以及术后预防用药>2 d(225/253,88.9%,P<0.001)为主;作为术前预防感染,去甲万古霉素与其他2~3种抗菌药联用8例,与同其作用拮抗的抗菌药联用11例;Ⅲ类切口手术中仅1例做了细菌培养;出现1例寒战高热不良反应.去甲万古霉素平均药费1910.32元/例,占每例总药费的30.28%.结论:去甲万古霉素作为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的后选择,应严格遵循其适应症,即在手术预防感染中仅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葡萄(MRSA)流行区域的某些手术,或在一些危重病人中为了避免感染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使用该药.在使用期间应监测肾功能及听力,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及细菌的耐药性.
作者:陈燕;金雪;聂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4年1-12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222份.现对222份报表的质量进行评价,以期引起广大医药工作者对ADR报告表填写质量的重视.
作者:纪立伟;李可欣;傅得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71岁.因右股骨颈骨折于2005年3月17日入院.入院查体:T 37.3℃,P 80次/min,R 21次/min,BP 150/80 mm Hg(1 mm Hg=0.133kPa).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术前检查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丙氨酸转氨酶16.0 U/L,碱性磷酸酶60.5 U/L,乳酸脱氢酶190.8U/L,总胆红素18.1 μ mol/L(正常值2~17μ mol/L),直接胆红素3.7 μ mol/L(正常值0~4 μ mol/L).既往无药物过敏反应史,家族中无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及其他遗传病史.
作者:王惠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阿司匹林不耐受性(aspirin intolerance)又称阿司匹林过敏性(aspirin hypersensitivity)或阿司匹林敏感性(aspirin sensitivity),是指一些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其临床特征为支气管痉挛、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鼻炎及休克等.某些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会诱发哮喘剧烈发作,称之为阿司匹林哮喘(aspirin-induced asthma).1922年Widal首先发现这类患者常伴有鼻息肉或鼻窦炎,因此有人称其为阿司匹林三联症(aspirin triad)或哮喘三联证(asthma triad).
作者:《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42岁,有青霉素过敏史.因肺癌术后50余天,第2次化疗后1个月,于2005年5月8日10:15再入我院.CT示:右上肺叶后段及下叶背段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理示:低分化鳞癌.术后曾给予顺铂(DDP)联合丝裂霉素(MMC)化疗2次.本次入院拟行化疗.
作者:曹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特拉唑嗪、非那雄胺及坦洛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lasia,BPH)的安全性.方法:应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关于该三种药物中任意两药对比或两药联用与单用对比,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文献.纳入与药物安全性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队列研究及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和病案分析.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进行Meta分析或作定性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0篇RCT/CCT及3篇其他类型临床研究.分析发现:特拉唑嗪比坦洛新更易引起头晕、头痛、血压降低、症状明显的直立性低血压,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的人数也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引起胃肠道不适、胸闷心慌、皮疹及皮肤瘙痒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拉唑嗪比非那雄胺更易引起头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药在阳痿、性欲减退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尚须开展更多临床试验以获得确切结论.坦洛新与非那雄胺不良反应比较仅1篇,结果表明坦洛新安全性优于非那雄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与单用的不良反应比较有2篇,结果不一致.结论:特拉唑嗪引起头晕、头痛、血压降低、症状明显的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其它两种药物高.关于非那雄胺易引起阳痿、性欲减退暂无足够证据.坦洛新引起不良反应少,因不良反应停药和退出试验者也少,提示其可接受性佳.有研究显示两药联用的副作用高于单药,但现有的研究证据过少,无法做出判断.
作者:叶璐;任宇;李懿;宋豪;李宁宁;初铮铮;熊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在心、肾联合损害治疗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68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包括应用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药、利尿剂上,加用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大剂量37.5 mg/d,疗程6个月.观察卡维地洛治疗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结果:卡维地洛改善CHF+CRF患者心输出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药物耐受性好,68例患者全部完成6个月治疗,其中22例达大设定剂量37.5 mg/d,平均剂量为25.2 mg/d.药物不良反应共发生为19例,其中需要紧急处理的严重不良反应4例,均为可逆性.结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改善心肾联合损害患者的心、肾功能同时,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骆雷鸣;范利;薛浩;杨雪;史军;朱兵;叶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儿,2岁4个月,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12h,拟在全麻下行疝松解、疝内容物回纳、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检查:体重13kg,心率105次/min,律齐,呼吸22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晰,双侧阴囊高度肿胀,以右侧明显,患儿哭闹不止.入室前肌注鲁米那40 mg、阿托品0.3 mg,入室后给氧、ASC-553监护仪监护:SPO2:98%、HR:108次/min.
作者:李温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