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女,62岁.于2003年3月28日因胆囊炎,发热来急诊中心就诊.既往患有胆结石症、胆囊炎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7.8℃,P 85次·min-1,BP110/80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克林霉素1.8 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治疗.当液体输注约1/3量时,患者突发晕厥,全身大汗,口角歪斜.呼吸平稳,心肺检查无异常.立即停止输液,数分钟后患者清醒.后换用头孢唑肟(益保世灵)注射液,未再复现上述症状.
作者:凌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42岁.因鼻粘膜感染伴有下颌淋巴结肿大到我院就诊.给予盐酸克林霉素0.3 mg,2次/d肌注.第1天,患者除感觉注射部位疼痛外,未述其它不适.第3针注射完时,注射部位(右侧臀部)疼痛剧烈,不能行走.卧床休息0.5 h,疼痛稍有缓解.
作者:王京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62岁.因头晕伴双下肢无力3 d,于2003年3月10日入院.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10年,脑供血不足病史6年,周期性麻痹病史10年,过敏性皮炎病史2年,无确切药物过敏史.
作者:刘磊;曾克军;刘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24岁.因咳嗽、咳痰、潮红、乏力半月,于2003年5月26日就诊.经胸片、痰检确诊为右上肺结核,空洞形成.给予初治短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3个月,异烟肼、利福平4个月(3HRES/4HR)化疗方案治疗,异烟肼0.4 g、利福平4.5 g、乙胺丁醇0.75 g,1次/d,清晨空腹顿服.链霉素0.75 g 1次/d肌注.当日中午12:25,患者经皮肤过敏试验阴性后,肌内注射链霉素0.75g;约20 min后,患者自感面部肌肉、嘴唇、舌均感麻木,继而面部肌肉疆直,口不能合,舌伸出嘴外,不能收缩.查体:体温、血压正常,考虑为链霉素的副作用所致,立即改变抗痨方案,停用链霉素,给予10%氯化钙1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推.5 min后症状有所缓解,舌稍能收缩,2 h后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恢复正常,以后应用其他抗痨药再未出现类似症状.
作者:周先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4年来引起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抗菌药物种类和临床特点.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在抗菌药物治疗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病例进行临床和用药情况分析.结果:共12例患者,男女各6例,平均年龄(64.3±9.7)岁.使用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1~6d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包括锥体外系症状、逐渐进展的定向力和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或者出现淡漠、易激惹、幻觉、性格改变等.导致神经精神症状的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常见,其次有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及异烟肼.经停药、对症治疗和加速药物排出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可逐渐消失.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在应用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过程中容易出现以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为主的毒副作用.用药前应根据药物排泄途径和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药物蓄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症状后及时识别并停药对预后很重要.
作者:程叙扬;王梅;姜瑞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例1女,65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0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心功能Ⅳ级.入院后患者双下肢明显水肿,卧床休息仍时感心慌、气短,生活不能自理.
作者:刘春雪;邵荣;李晓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40岁.因心悸、发热1月,于2003年4月15日入院.查体:BP 125/80 mmHg(1 mmHg=0.133 kPa),体重48 kg,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界不大,HR 90次·min-1,肝脾肋下未及.
作者:侯小萌;王书杰;赵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静脉输液不当可引起循环超负荷、血液稀释、病原微生物污染、栓塞、静脉炎、营养物质补充不当及诱发药物过量反应等.患者病情、配制操作、配制程序、伍用药物、输液溶媒及输液速度等因素均是静脉输液应用中应认真对待的问题.静脉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多,应加强安全注射的教育和管理.
作者:雍小兰;曾仁杰;张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3特征键特征键是帮助用户得到准确、高效检索结果的补充检索功能键.在检索操作中,灵活地使用这些键可以协助你获得满意的检索结果.
作者:张莉;郝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80岁.因咳嗽、咳痰30年,气喘10年,加重10余d,于2003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既往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陈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例1男,36岁.近2月来反复出现上腹痛,伴反酸、呃逆,于2003年12月10日收入我院,自诉既往有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入院后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食道炎、胆汁反流性胃炎.
作者:王祖凤;赵亚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束带状胀痛,伴恶心呕吐12 h,于2003年1月4日入院.查体:T36.5℃,P 90次·min-1,BP 130/80 mmHg(1 mmHg =0.133 kPa),R 21次·min-1,急性痛苦病容,唇舌干,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全腹压痛反跳痛,以上腹部为甚,上腹部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腹部性移动性浊(-),肠鸣音4次·min-1,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无异常.
作者:谭永红;陈天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16岁.因外伤后胸前疤痕1年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该胸前疤痕曾于4个月前在我院门诊行药物注射治疗(2%利多卡因+曲安奈德注射液各0.3 ml混合后疤痕内注射),疤痕症状与体征改善不明显.
作者:庞家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20岁.因鼻塞、咽痛、牙痛、发热2 d,于2003年5月2日在我院医务室就诊.查体:T38℃,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牙周炎.因就诊前2 d静滴过头孢拉定,症状不见好转.故给予乳酸环丙沙星100 mL(0.2 g)静滴.滴后大约10 min,患者突感不适,表现为胸闷,继之面色苍白,神志恍惚,呼吸先急促后缓慢并呼吸困难.测BP 70/3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细弱.考虑为环丙沙星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即停药,平卧,吸氧,给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 m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地塞米松10 mg快速静滴.抢救10 min后,患者血压回升,神志转清,症状逐渐缓解.追问病史,无其它药物过敏史及癫痫病史.
作者:刘小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32岁.因手及面部肿胀2 h入院.患者2 h前因腹泻自服泻痢停2片,用药10 min后,患者自觉全身瘙痒,2 h后出现双手及面部肿胀,急来我院就诊.
作者:李东明;徐敏丽;陈学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