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脑路通、维生素K1--过敏性休克

关键词:维脑路通, 维生素
摘要: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复方制剂诱发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1994年1月~1998年12月由复方制剂诱发的不良反应病例的类型、临床表现以及诱发药物等进行分析.结果:复方制剂诱发的不良反应75例,占全部285例不良反应病例的26.3%,中、重度症状者占36%,涉及12个器官/系统类型,诱发药品35个品种,有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者占21.3%.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对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与相关性研究,提高复方制剂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王玉荣;赵晓辉;史爱兰;李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类白血病反应2例

    因输液反应出现寒战、高热、血压下降、出汗、心悸等表现者并不少见,但导致周围血象异常增高呈急性类白血病反应者尚属罕见,我院发生2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海红;张万森;李志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氨磷汀的药理和临床应用

    近年来对肿瘤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对肿瘤组织的准确定位治疗仍面临很大的挑战,虽然一些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增加剂量来提高疗效,但是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对正常组织的损害却限制了剂量的增加.为了提高疗效临床上多采用提高肿瘤组织细胞的敏感性或者使用细胞保护剂来保护正常的组织细胞.氨磷汀(amifostine)是一种选择性的细胞保护剂,它能有效地清除化疗药物和放疗射线产生的过多的自由基,来保护正常的组织细胞,提高一些化疗药物的疗效.本文对氨磷汀的药理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作者:左明新;李琼;傅得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PPA与出血性中风相关性

    背景:PPA(phenylpropanolamine,苯丙醇胺)常见于食欲抑制药和咳嗽感冒药中,以往病例报告表明含PPA的药物与出血性中风有关,通常发生在首次使用后.为阐明二者相关性,我们设计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18~49岁的男、女性研究病例来自美国43所医院,其合格标准包括在参与项目前30天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出血,而既往并无确诊的脑损伤史.采用随机电话拨号,为每个病例安排2例对照进行面访.结果:调查人群包括702名病例和1376名对照.女性服用含PPA食欲抑制药和出血性中风危险之间相关联的调整比值比为16.58(95%可信区间1.51~182.21,P=0.02);女性首次服用含PPA药物与出血性中风危险之间关联的调整比值比3.13(95%可信区间0.86~11.46,P=0.08),所有首次服用的PPA皆为咳嗽感冒药.男、女性调查人群服用含PPA药物与出血性中风危险二者关联的调整比值比为1.49(95%可信区间0.84~2.64,P=0.17);男、女性调查人群服用含PPA的咳嗽感冒药与出血性中风危险二者关联的调整比值比为1.23(95%可信区间0.68~2.24,P=0.49),服用含PPA的食欲抑制药与出血性中风危险关联的调整比值比为15.92(95%可信区间1.38~184.13,p=0.03).对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服用含PPA的咳嗽感冒药未引起出血性中风危险增加,男性无一例使用食欲抑制药.结论:结果显示食欲抑制药中的PPA(咳嗽感冒药中的PPA也有可能)是女性出血性中风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Walter N. Kernan;Catherine M. Viscoli; Ph. D;Lawrence M. Brass; M. D;Joseph P. Broderick; M. D;Thomas Brott; M. D;Edward Feldmann; M. D;Lewis B. Morgenstern; M. D;Janet Lee Wilterdink; M. D;Ralph I. Horwitz; M. D;陈关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148例分析

    目的:调查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本文就我们遇到的病例及1986年~2000年6月国内文献报道148例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严重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来势凶险,死亡率高,提请临床应用时提高警惕,并就抢救及皮试等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张子滇;陈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头孢拉定致头孢脑病

    患者女,25岁.因车祸致L1椎体压缩性骨折及右侧11、12后肋骨骨折,于1999年2月26日转来我院治疗.

    作者:李建华;赵世军;殷玉水;赵世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膦甲酸的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阿莫西林--抽搐发作2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外用致过敏反应

    患者女,62岁,因红外脚炉烧伤左胫10 d,于2000年5月6日入我院烧伤门诊.诊断:红外脚炉烧伤左胫3em×2cmⅢ°继发感染.门诊行清创术(3%双氧水、0.1%新洁尔灭),外用氯霉素粉油纱包扎.2d后复诊,见创面渗出物减少,将氯霉素粉改用康复新液包扎.

    作者:童卫杭;徐士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异长春花碱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女,59岁,既往有青霉素、先锋霉素和局麻药过敏史.因患有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先后静脉给予表阿霉素70mg和异长春花碱(诺维本)40mg(各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40ml中,由小壶注入)进行化疗,静脉滴注诺维本45min后,患者自述憋喘明显,大汗,头晕,视物不清,观察患者呈急性病容,呼吸困难,憋喘明显,BP测不清,HR120次·min-1,R 24次·min-1,心音微弱,脉搏细速,肢端发凉.

    作者:薛小霞;谭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合理使用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omeprazole,Ome)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很强的抗胃酸分泌作用,持续时间长,广泛用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卓埃二氏综合症(ZES)等.Ome给药剂量的加大,用药时间的延长,增强了药物治疗作用,而易疏忽其可能在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何合理有效应用Ome就此作一浅述.

    作者:孙映和;谭次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僵蚕不良反应

    患者女,28岁,1999年11月2日,因咽部及扁桃体疼痛,轻度红肿,余无不适,遂自行吞服僵蚕粉1.5g.随即午睡,约2.5h后,起床即感眩晕,心悸,周身颤抖乏力,难以自控,说话时下颌不利,声音发颤.当时自以为起立过猛,直立性低血压所致,遂即平卧但诸症反渐加重,并伴胃肠剧烈收缩感,无明显疼痛,随即吐泻并作,反复3次后诸症渐减轻,休息后渐自愈.

    作者:苏秀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利司培酮致恶性综合征

    患者女,32岁,于1998年12月6日第3次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入院查体无异常.应用利司培酮(Risperidone,维思通)治疗,开始口眼2mg·d-1,4天后加至4mg·d-1.

    作者:姜学勤;郭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

    克林霉素磷酸酯为林可霉素衍生物,对大多数敏感菌的抗菌作用比林可霉素强约4倍,尤以对厌氧菌的抗菌作用突出.与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无交叉过敏反应,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临床应用广泛,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今见该药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薛艳丽;王俊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氧氟沙星致紫癜性肾炎

    患者男,64岁.因内踝关节肿痛于1999年7月上旬来院骨科门诊就诊,诊断为骨膜炎.予以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0.2g)静滴,qd.用药7天,肿痛消退,感觉良好,治疗终止.

    作者:李斯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阴茎龟头溃疡误诊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警惕特非那定的心脏毒性

    特非那定(terfenadine)为特异性H1组胺受体拮抗剂,是新型抗组胺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过敏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多,陆续发现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

    作者:卫应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过敏性休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特布他林致急性尿潴留

    特布他林(博利康尼,Bricanyl)是一种选择性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部疾病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博利康尼引起急性尿潴留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伟;李秋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