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
探讨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复位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颌骨骨折行颌间牵引复位患者41例,分别采用心理护理、术后饮食护理、术后肿胀疼痛护理及术后感染护理,以提高疗效。颌骨骨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方面。综合护理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赫林;王翀;叶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探讨置管前、中、后相关护理方法以及置管化疗中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60例行PICC化疗的肿瘤患者,给予置管各阶段相关护理措施,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穿刺点出血2例,穿刺点感染1例,静脉炎1例,导管阻塞1例,导管滑脱1例,通过处理好转,其余54例均于治疗结束后拔管。结论 PICC置管化疗可以有效减轻肿瘤患者化疗中的痛苦,保证化疗顺利进行,科学正确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PICC置管化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黄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3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8例,抗炎治疗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患者62例,抗炎治疗采用地塞米松,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悸、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的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地塞米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于产后泌乳不足女性行产褥期规范化营养干预临床效果。方法产后泌乳不足女性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女性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女性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产褥期规范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女性产后泌乳量、乳房充盈情况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女性产后1周和2周泌乳量评分分别为(1.90±0.57)分、(2.04±0.60)分;观察组女性产后1周和2周泌乳量评分分别为(2.52±0.81)分、(2.87±0.94)分;对照组女性产后1周和2周乳房充盈评分分别为(1.53±0.38)分、(1.72±0.42)分;观察组女性产后1周和2周乳房充盈评分分别为(2.11±0.64)分、(2.94±0.80)分;观察组女性产后泌乳量和乳房充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和观察组女性临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5.38%(49/65),95.38%(62/65);观察组女性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泌乳不足女性行产褥期规范化营养干预可显著增加乳汁分泌量,提高乳房充盈程度,且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难治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难治性哮喘患者7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予以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免疫球蛋白E(LgE)细胞因子以及血浆皮质醇、IFN-γ的含量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LgE含量明显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显著,血浆皮质醇、IFN-γ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难治性哮喘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孙振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瘫患儿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对患肢进行训练(训练时间4h/d,5d/周)而对健侧肢体不限制运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强制性的运动训练方法。采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儿上肢部分进行评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分别于本组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脑瘫单侧肢体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的脑功能发育,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者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者手术情况的差异。方法23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拟行剖宫产术的11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破裂及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行剖宫产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增多,因此,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以控制剖宫产率。
作者:曾德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方法40例重度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特定系统化护理和常规临床护理。将两组术后死亡率与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0,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5.0%,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 P<0.01)。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20.0%,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40.0%。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 P<0.01)。结论特定系统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与术后感染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谭有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造成异位妊娠的病因及尽早诊断注意事项,减少或避免误诊。方法分析本院妇产科近5年收治的136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136例临床资料分析,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多样,输卵管因素是造成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主要因素。结论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复杂,诊断时必须综合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才能尽快做出正确诊断,避免误治临床医生遇生育期妇女急症首先要考虑异位妊娠。
作者:王桂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基础护理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260例来自各科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该组采用基础护理的方式控制医院感染,另选2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未加入基础护理模式控制医院感染,比较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科室的平均医院感染率为3.08%(8/260),对照组各科室的平均感染率9.23%(24/2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基础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是提高医护质量的基本,值得推广于护理的全过程。
作者:刘晶晶;刘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脏介入治疗时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方式和应对策略。方法1987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其中的64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全面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1.25%,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在心脏介入治疗中,能够为并发症患者带来较好的效果,提升了临床抢救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临床中可以广泛使用。
作者:杨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导致皮下淤血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静脉输液皮下淤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导致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结果统计结果表明,89例静脉输液皮下淤血患者中护理人员过失59例,患者自身原因30例。结论导致静脉输液患者出现皮下淤血的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和患者自身不够重视,提示护理人员应不断规范其输液流程,及时做好患者和家属宣教工作,并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奠定基础。
作者:刘丽娜;魏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妇产科是医院科室中较为繁忙的科室,急诊患者多,床位周转快,工作任务重,时间观念强,而且正常分娩的生理变化和病理产妇的病情演变非常迅速。作为产科护士,除必须具有强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外,还需具有围产医学、社会医学和心理医学知识,方能做好产妇的身心护理。因为临产妇经过十月怀胎的艰辛历程,心情比较复杂而细腻,大都存在紧张、担心、害怕和恐惧的心理,只是每个人的轻重程度不同。临产妇害怕分娩时疼痛、难产、意外、胎儿发育不好,更有甚者由于家庭情况害怕生女孩等,因此导致临产妇在即将临产时过度兴奋、高度紧张、焦虑不安,从而给临产带来不良影响,越是怕痛,疼痛的阈值就越低,忍耐力就会下降,以至于产程中大喊大叫,体力过度消耗,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而良好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愉快的接受,减少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因此,加强临产妇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作者:李晓华;于明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探讨晚期胃癌行腹腔镜切除手术临床护理模式,以期提高护理质量。43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的腹腔镜治疗,总结护理方法,帮助改善临床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的腹腔镜治疗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行腹腔镜切除手术的晚期胃癌43例患者,对其随访3~12个月,均生存状况良好。晚期晚期胃癌行腹腔镜切除手术的临床护理对于患者能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仲崇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和效果。方法50例宫颈糜烂患者均接受微波治疗,回顾分析不同程度宫颈糜烂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Ⅰ度、Ⅱ度和Ⅲ度宫颈糜烂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总有效率均为100%,不同程度宫颈糜烂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患者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其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璐;李俊晓;孙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眼科光动力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70例采用眼科光动力治疗的患者,眼科光动力治疗可采取激光照射与静脉注射光敏剂的方法。护理方法分别为准备环境用物、患者准备、药物的配制、安全给药等方面开展。对比70例患者眼科光动力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值。结果对比眼科光动力治疗前后下方脉络膜厚度(ICT)、上方脉络膜厚度(SCT)、颞侧脉络膜厚度(TCT)、鼻侧脉络膜厚度(NC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脉络厚度值,较眼科光动力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所有患者脉络膜厚度均值均显著降低, t值分别为2.214、2.328、2.265、2.191、2.62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眼科光动力治疗后,患者脉络膜厚度变薄,治疗效果安全、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峻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卡式配血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并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对327例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27例患者中,发生凝集的有13例,其中因红细胞浓度过高而凝集的有3例,因纤维蛋白影响的有2例,因疾病因素发生凝集的有7例,因冷凝集的有1例。结论卡式配血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止咳散加味治疗的外感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外感咳嗽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止咳散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2.5%(21/40),显著高于对照的42.5%(1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感咳嗽患者采取止咳散加味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朱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126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实验组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在术后10 d进行综合评价,实验组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程度、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及患者精神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以使手术患者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对手术的成功充满信心。从而使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提高。
作者:陈文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方法9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规护理的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管理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68.89%较干预组17.78%略高,干预组患者在综合管理干预的模式下恢复良好,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采用综合管理护理干预可从患者病情等多个方面考虑问题,及早纠正问题根源,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栾颖;都盼盼;张广娟;马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