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平;陈琼驹;曾隆桂;欧阳思旗;莫月娥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住院时间和生活自理、无心理问题和掌握运动训练方法的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舒适护理模式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伟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9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路径,观察组采用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比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关联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心率及皮质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时段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设的护理流程能提升原有的护理质量,保证术后时段的患者安全,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牛晓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片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4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用舒肝解郁胶囊合并米氮平片治疗,对照组单用米氮平片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第1周时治疗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HAMD评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HAMD评分分数值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1、2、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腔囊联合米氮平片比单用米氮平片治疗抑郁症起效快,安全性良好,依从性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李荣娓;楚孔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的效果情况。方法2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50例)和优质护理服务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结果优化护理服务组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感染、出血、复发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12.77、10.53,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应用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出血、复发率,有较好的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恒春;包海娟;江方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为了能够更快的缓解急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和研究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加用炎琥宁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180例急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头孢曲松钠抗感染、补液等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上述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统计和分析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6.67%低于观察组的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肺炎在治疗上采取炎琥宁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不仅提高疗效,更有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缩短用药时间,值得推荐和应用。
作者:丁俊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在腹腔镜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对实行全程优质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从第一次排气时间、自由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全程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能够为患者手术之后的恢复情况进行保障。
作者:冯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输卵管结核超声造影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并从中总结出规律,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对38例经腹腔镜证实的输卵管结核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Ⅰ型:病灶局部的周边呈现环状增强,病灶的内部无增强,呈腊肠样,共12例(31.6%)患者为Ⅰ型;Ⅱ型:病灶的周边呈环状增强,内部呈分隔样增强信号,共10例(26.3%)患者为Ⅱ型;Ⅲ型:病灶局部呈不均匀增强,内部不规则无增强,共12例(31.6%)患者为Ⅲ型;Ⅳ型:病灶局部不均匀增强,内部呈现结节样增强,共4例(10.5%)患者为Ⅳ型。结论周边环状增强是输卵管结核超声造影的常见表现,超声造影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输卵管结核病灶的增强情况,为输卵管结核的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章宽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脐静脉插管与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结合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进行脐静脉插管,拍片确认末端位置再进行静脉输液,1周后行PICC穿刺术,拍片确认PICC导管末端位置后拔除脐静脉导管,给予PICC导管静脉输液。结果30例均置管成功,无院内感染,置管期间未发生局部渗血、机械性静脉炎、血管栓塞等并发症,28例患儿好转或痊愈出院拔管,拔管后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2例因需转院治疗, PICC置管6~10 d带管出院。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使用过程中正确掌握脐静脉导管及PICC导管的维护方法,各项护理操作认真、细致,动作要轻柔,是安全留置脐静脉导管及PICC导管的重要保证,可以有效的提高脐静脉导管及PICC导管的使用率。
作者:韦芳;卢玉珍;卢浩棠;麦婉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在复杂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42例复杂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先通过输尿管软镜探查到结石的位置,然后采用365μm光纤,100 W+钬激光进行碎石治疗。术后2个月到医院进行复查。结果42例患者共有45枚结石,结石的探寻准确率为100.0%(42/42),术后2个月复查结果显示34例患者结石均全部排净,单次碎石成功率为81.0%(34/42);本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大出血、感染性休克以及输尿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应用于复杂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可准确探寻到结石的位置,并对其进行彻底碎石,成功率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卢书雄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130例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降糖、降压、调脂、抗凝等常规治疗,在抗血小板方面,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PAF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合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对于抗血小板治疗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考虑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通过降低PAF水平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姚剑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13例,术后患者痊愈或恢复良好8例,偏瘫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介入栓塞治疗8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100%栓塞者73例,95%栓塞5例,90%栓塞5例;术后脑梗死5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复发1例。结论通过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小辉;黄戈;冯正健;吴宇红;伍益;李智斌;古机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对本院心内科病房2011年4月~2012年4月抢救车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调整合理的药品基数,加强抢救车药品的存放和取用管理机制,完善药品的有效期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品管理意识。结果对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实施改进后,药品存放不规范数、药品过期数和药品标识模糊数比改进前的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经过改进后,有效地规范了药品管理,提高了用药安全,满足了临床用药需求,增强了护士的药品管理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艳璞;娄思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与研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高龄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妇产科收治的高龄产妇共66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则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率,并对比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2.7%(24/33),剖宫产率为24.2%(8/33),阴道助产率为3.0%(1/33)。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48.5%(16/33),剖宫产率为48.5%(16/33),阴道助产率为3.0%(1/33)。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龄产妇剖宫产的几率,并有效缩短产程,预防产后出血,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姜涛;蒿毳羽;李薇薇;刘鹤;曹平;姚雪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9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切除囊肿前壁中间部分约2/3软骨,吸净囊液,用刮匙充分搔刮残余前囊壁和后囊壁软骨,创造新鲜软骨创面,然后行切口处皮肤及软骨全层间断缝合,加压包扎。结果应用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90例,均治愈,无一例复发,术后耳廓无畸形。结论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具有简单易行、损伤少、不影响外观、不复发、长期疗效稳定等优点,且无明显并发症,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昶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在高血压家庭病床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20例高血压家庭病床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中医健康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高血压相关疾病认知评分(82.87±7.98)分高于对照组(53.60±14.55)分(P<0.05);实验组91.7%戒烟戒酒、95.0%合理饮食、96.7%适当运动、93.3%遵医用药、95.0%定期复查,均高于对照组的76.7%、81.7%、73.3%、80.0%、83.3%(P<0.05或P<0.01);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16.2±3.7)、躯体功能评分(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6±3.2)、(53.2±7.1)、(56.7±8.4)、(51.1±6.0)分(P<0.05)。结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在高血压家庭病床中实施中医健康特色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冯晓霞;杨恩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儿童自闭症(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致残率,并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29例儿童自闭症患儿采取规范的诊断和早期干预。结果通过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减少重度患儿终身残疾程度,减轻轻度患儿成年后的情绪障碍和反社会行为。结论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儿生活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作者:吴颖;黄淑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孔腹腔镜阑尾炎周围脓肿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30例阑尾炎周围脓肿手术患者依据CO2气压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两组阑尾炎周围脓肿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将气腹的压力设定在13~15 mm Hg(1mm Hg=0.133 kPa)之间,注意保证患者气腹的压力恒定。研究组气腹的压力设定在8~12 mm Hg之间,保证患者气腹压力处于恒定状态。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孔腹腔镜阑尾炎周围脓肿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全方位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1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应用全方位护理策略,对此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方式护理后的效果和特点。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全方位护理后血压控制效果与服药的依从性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全方位护理后血压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服药依从性也会大大提高,值得被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明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10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34例,给予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蓝光照射治疗;空白组33例,给予妈咪爱治疗。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以实验组高(94.12%);黄疸减退时间以实验组快[平均(37.72±3.78)h];治疗后72 h经皮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以实验组低[平均(139.78±38.33)μmol/L];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但实验组低,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确切,黄疸减退快速,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岑惠玲;郑文雅;潘淑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60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1年,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护理,包括:呼吸训练、上肢肌力训练及全身有氧耐力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生活质量较前明显提高,情绪显著好转,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康复后肺功能较对照组无明显减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训练方案可改善患者躯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运动训练可以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本院在观察中发现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85%,因此这种治疗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杜志旺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