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秦秀广
目的 建立人参健脾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当归、山楂、木香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中能明显地检出当归、山楂、木香.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人参健脾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淑红;宋潇潇;熊英 刊期: 2008年第18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保和丸加减结合洛伐他丁胶囊治疗本病,并应用彩色超声显象技术观察本疗法,对颈动脉斑块的消退和稳定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诚;刘耀东;段海平;徐安波;王俊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总结了慢性支气管炎的西医疗法、中医疗法和其辨证施护.结果 根据病情合理用药有较好的临床控制效果,做好辨证施护显得尤为重要,可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及调护知识,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范宏 刊期: 2008年第18期
1 辨证施治1.1肝郁气滞型本型多见于胆绞痛或单纯性胆囊炎而未见化脓、梗阻及黄疸者.症见右胁或上腹绞痛、窜痛、常呈阵发性加剧,并兼发热口苦,恶心呕吐,胸闷嗳气,舌苔薄黄,脉弦紧或弦细.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处方: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青皮、陈皮、郁金、香附、木香.若胁痛重加川楝子、元胡;胸闷嗳气加旋复花、代赭石;发热口苦加黄芩;若胆囊火兼有结石者则宜舒肝行气、利胆排石,予茵陈、金钱草、郁金、柴胡、枳壳、香附、木香、大黄等药.
作者:邹景忠 刊期: 2008年第18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主观完善以及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口的人均寿命正在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由于人口老龄化,口腔科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护士针对老年患者不同心理特点及其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因此,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口腔疾病特点及应对措施是口腔医生所必须面临的新课题[1].
作者:宋继丽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也是难治之症,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电熨法,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红外线凝结治疗法及微波治疗,但效果均不明显.波姆光治疗能在短时间内促使病变组织蛋白质凝固化.促使新生的鳞状上皮细胞生长,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吴岚;吕云秀 刊期: 2008年第18期
近年来,由于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临床上对CLL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主要是嘌吟类药物和免疫治疗.如氟达拉滨,国外己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疗效.我科使用氟达拉滨治疗30例CLL患者,并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玉芝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优选芪黄胶囊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煎煮过程中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3个因素选取分别选择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通过考察提取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用直观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A282C2,即加9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5 h.结论 该优选佳方案能保证芪黄胶囊的质量.
作者:高鹏;王丽环;韦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多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逐渐发现多糖不仅具有许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而且低毒甚至无毒,成为医学界的热门研究领域.多糖因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结合国内为文献资料,文章综述了植物多糖在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抗炎及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的药理作用.长期以来,多糖在研究中常被当作杂质而除去,将多糖作为药物始于1943年[1].近年来,植物多糖的开发也备受人们的青睐,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是稻草多糖、麦多糖、竹多糖、黄芪多糖、刺五加多糖,海藻多糖虽研究得不多,但其前途也是光明的[2-3].
作者:熊晨;王素敏;张然;车文文;袁从英;梁冰锋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术成功的体会和经验.方法 行胎头吸引助娩的产妇121例.结果 均获1次成功,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结论 选择好胎头吸引术适应证和掌握好操作技巧,可帮助产妇迅速结束分娩且无不良后果.
作者:史宝菊;李桂焕;李华玲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方法 将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美托洛尔、ACE-I、硝酸脂类药物;参芎组43例,在常规治疗上加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疗程10~14 d.结果 参芎注射液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中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中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一定疗效.
作者:金光浩;金虎善;谭喜斌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中仍占产科死亡原因的首位,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基层医院设备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为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从预防为主入手是根本原则.我院近年来在经阴道正常分娩和子宫下段剖宫产分娩中应用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作了资料收集,发现了差异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六味洗剂对皮肤病初期皮肤瘙痒、糜烂渗出的治疗效果.方法 143例皮肤病患者内服抗过敏药,外用六味洗剂.结果 六味洗剂对急性湿疹、固定性药疹、接触性皮炎全部有效.结论 六味洗剂对皮肤病初期引起的皮肤瘙痒、糜烂渗出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奚延宁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感特康胶囊中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研磨法制备莪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莪术油包合率及包合物中莪术油含量为指标进行考察.结果 β-CD:油(g·ml)的影响非常显著,研磨时间(min)也有明显影响,乙醇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研磨法制备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可以很好的保留感特康胶囊中主要有效成分莪术油的活性.
作者:王庆芝;丁青龙;李莹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颅脑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用生理盐水作对照组;B组用氯诺昔康PCA;C组用曲马多PCA.术后患者完全清醒后静脉连接PCA泵.术后接泵即刻、术后4、12、24、48 h分别记录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VAS评分.于诱导前、术后3 h、术后24 h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各组患者血清IL-6的含量.结果 B组和C组VAS评分均比A组低(P<0.05),两组镇痛效果相近(P>0.05).三组患者术后血浆IL-6的值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术后3 h升高的幅度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 C组和B组则有所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颅脑术后患者PCA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术后24 h血浆IL-6的水平.
作者:王卓丹;谢广沂;高崇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制备复方水杨酸氯霉素凝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基质处方,以羧甲基纤维索钠为基质,加入水杨酸、氯霉素、薄荷脑、甘油等制成凝胶剂;建立鉴别、含量测定等质控方法,进行离心试验,耐寒耐热试验.结果 水杨酸、氯霉素在10~30 u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RSD=0.8%,n=6)、101.6%(RSD=1.3%,n=6),其他符合相关规定.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可控,适用于医院制剂.
作者:刘佩坚;许沧海;胡建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老年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对它的研究与防治倍受重视.为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本文收集了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8例老年高血压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成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并发症及期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96例临床资料,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由于手术方法、手术操作、修补材料、手术医师的经验等原因,96例手术中出现:切口感染1例(1.0%),术后疼痛10例(10.4%),局部硬结有异物感6例(6.2%),术后尿潴留9例(9.3%),阴囊积液3例(3.1%),睾丸炎1例(1.0%).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适应人体生理解剖,比传统术式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有一定比率的并发症.手术方法、技巧、操作及手术材料对并发症有一定影响,医师经验及对术式理解是降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1].
作者:牛建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傍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傍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肩周炎,并与普通针刺加TDP照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所用治愈天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傍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作者:朱自涛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炎症期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与手术中转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651例急性炎症期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动及被动中转开腹的原因,手术中转时机.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635例(97.54%),中转开腹16例(2.46%).其中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主动中转开腹11例(1.69%),被动中转开腹的5例(0.77%)中胆管损伤2例,出血3例.10例开腹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对严重粘连、出血不止、胆管损伤病例,需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宏 刊期: 200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