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唐为志;范育林;葛兴华

关键词:腹腔镜, 胆道镜, 胆结石,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胆结石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利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管取石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52例患者从治疗开始,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很低,有利于促进患者各方面的治疗实施状况。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住院患者247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心梗组、脑梗组、肾病组。对所有入组患者分别检测Hcy、TC、TG、HDL和LDL。结果:各病例组男、女Hcy值与对照组男、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TG和H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病例中,男性Hcy值均高于女性,除高血压组男、女Hcy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糖尿病组、心梗组、脑梗组、肾病组男女间Hcy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女性Hcy值升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心梗组、脑梗组 Hcy 值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和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心梗组、脑梗组和肾病组 Hcy 水平与 TC、TG、LDL 无相关,与 HDL 水平降低有相关性(P<0.05)。结论:Hcy列入上述疾病的常规检查和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的危害。

    作者:吕海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自制鼻腔异物取出器临床实践

    目的:针对鼻腔异物难取且二次损伤严重的临床现状,设计新型的器材用于临床。方法:根据鼻腔结构特点,自制出异物取出器,选取42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异物取出器对患者鼻腔中的异物进行取出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鼻腔中的异物均安全快捷地取出,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未造成二次损伤。结论:本科室自制的鼻腔异物取出器对于小儿鼻腔异物取出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琳;顾奕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进口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酮替芬片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酮替芬片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片,治疗组使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酮替芬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和酮替芬片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效果好。

    作者:沈亚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应用参附强心汤治疗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参附强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附强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综合有效率。结果:予以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均有上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有下降,且加服参附强心汤后研究组心功能恢复情况与综合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参附强心汤治疗的效果明显。

    作者:王建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小板减少影响因素的检测研究进展

    血小板检测过程中,由于分析前标本的处理不当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和分析中仪器检测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时,各种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的计数准确性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检验参考方法和血涂片复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丹荔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自拟健脑益智饮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

    目的:研究在临床过程中使用健脑益智饮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整理近2年收治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完成之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效果对比当中,显效率、有效率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自拟健脑益智饮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减少患者及家属的负担。

    作者:吕晶;曲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张掖市区青年HBsAg(+)、TG升高者肝功能指标的比较分析

    目的:了解张掖市20~40岁人群中HBsAg(+)、TG≥2.25mmol/L人群肝脏功能的基本情况,为临床治疗及人们的自我保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对所有样本人群的肝功能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G 升高者的 AST 高于HBsAg(+)者,而ALT低于后者(P<0.05);TG升高者和HBsAg(+)者的转氨酶均值及异常率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30岁以上的HBsAg(+)者和TG≥2.25mmol/L者应对肝功能的损伤引起重视,特别是男性HBsAg(+)者更应该及早预防TG的升高,有利于延缓肝损伤,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王贞香;马兴铭;王庭瑞;李冬梅;汪小刚;马文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6389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筛查的结果有两种,通过和未通过。对未通过的新生儿,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原因。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原因有许多种,对未通过的新生儿,要进行复查和相关的检查,以明确原因,及时治疗。

    作者:孔艳红;段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症状不典型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分析16例

    目的:探讨症状不典型的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情况。方法:对16例无明显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和既往无冠心病病史因急性冠脉综合征首次就诊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通过分析冠脉造影结果评价冠脉病变特点。结果:冠脉造影显示,冠心病患者中三支病变人数多9例(56.25%),双支病变6例(37.5%),单支病变少1例(6.25%)。3组人群中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严重冠脉病变患者往往因侧支循环形成等原因导致心绞痛发作时症状不典型,故老年人需要结合年龄、早发家族史、心电图、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等综合评估,必要时及早行冠脉造影检查并给予积极治疗避免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祖琳娜;高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宫腔镜下治疗宫腔粘连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宫腔镜下治疗宫腔粘连患者共35例,其中周期性下腹痛11例、月经淋漓不断18例、继发闭经6例(其中4例术后闭经3~4个月后又来月经淋漓不断10余天)。结果:35例患者中治愈32例,3例术后因再次粘连转上级医院。结论:宫腔粘连能造成闭经、月经异常、子宫萎缩、不孕、危害极大,认识其临床特征、发病原因,以便尽早采取综合治疗。

    作者:张秋红;程永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治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34例(47.2%),显效13例(18%),有效5例(6.9%),无效20例(27.2%),此20例患者均为大肠癌晚期患者。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慢性结肠炎为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经积极有效地治疗后,可显著改善症状。

    作者:于同江;李升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治疗分析126例

    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针对该病的治疗上主要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本文就两种治疗幽门螺杆菌方案进行比较,以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指导。

    作者:孟定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而研究组50例则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并且排气时间更快。

    作者:杨冬;赵亚丽;夏先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度急性胰腺炎改良CT严重指数与临床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CT检查改良CT严重指数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探讨中度急性胰腺炎的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起指导性作用。方法:收治 MSAP 患者198例,男146例,女52例,年龄32~76岁,平均(49±13)岁。行胰腺增强CT检查,收集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观察MCTSI分值与并发症构成比,与临床 Rason、PACHEⅡ、BISAP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出现一种或多种程度不同的严重并发症的病例中,MCTSI表现集中出现在4~10分中;MCTSI分别与Rason、APACHEⅡ、BISAP评分成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增强CT检查MCTSI对中度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肯定价值;MCTSI评分与临床病情存在相关性,对中度急性胰腺炎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存在重要价值。

    作者:刘培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3种方案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3种方案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及经济学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患者随机分成 A、B、C 三组,每组30例,A 组给予纳洛酮治疗,B组给予纳洛酮加丹参治疗,C组给予纳洛酮加醒脑静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A、B、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3.33%,96.67%,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5,0.57,1.70;增量成本-效果比,与B组方案比较,A组-3.45,C组33.38。结论:B组方案较佳。

    作者:郭华春;张小玲;曾坤青;雷京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外治法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

    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夏秋两季较多见。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免疫,调节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收敛止泻疗效显著。

    作者:柳瑞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治疗四肢骨折(Limbs fracture)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四肢骨折患者40例,均采用压钢板治疗。结果:本组40例四肢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1个月,经过7~13个月的随访,根据 Johner-Wruhs 分级法进行评定,40例患者优33例(82.5%),良7例(7.5%),优良率100.0%。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类风湿膝关节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类风湿膝关节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类风湿患者58个病变膝关节与30例正常人30个正常膝关节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内容:髌上囊积液、滑膜及其内血供、股骨下端关节软骨及骨皮质变化、有无腘窝囊肿形成等。分析滑膜厚度及髌上囊积液深度与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结果:类风湿患者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滑膜增厚,髌上囊积液增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髌上囊积液深度与血沉相关系数0.306,P<0.05,与C反应蛋白相关系数0.293,P<0.05;滑膜厚度与ESR及CRP均未见明确相关性。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其与实验室检查有一定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诊断类风湿提供依据。

    作者:周亚丽;陈东风;王少春;何敬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分析宁德师范学院教师的健康体检结果,探讨该人群总体健康状况,为高校教师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健康体检,对教师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患病较高的13个指标在各年龄段的患病率进行统计,以及不同性别之间的比较,发现606名受检者中,515名被检测出有不同程度异常,阳性率85%。其中高血脂48.6%,前列腺增生30.8%,脂肪肝29.2%,高血压26.1%,高血糖21.8%;前列腺增生、高血压、高血糖、心电图异常、肝肾囊肿、胆囊壁毛糙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高血压、高血糖、心电图异常、肝肾囊肿、胆囊壁毛糙、转氨酶增高,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女性50岁后,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患病率急剧升高。结论:高校教师尤其是男性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佳,需要多方面给予关注或进行适当干预。

    作者:周绍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应用中国商环行包皮环切210例分析

    目的:观察使用中国商环行包皮环切术的安全性,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应用中国商环行包皮环切术的优越性。方法:应用中国商环行包皮环切术患者210例,传统包皮环切术患者140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外观情况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商环组手术时间(4±2)分钟,术中出血0.5~3ml,主要并发症是术后感染2例(0.95%)、水肿10例(4.76%)、术口裂开2例(0.95%)、脱环2例(0.95%),拆环时间(10±2)天,术后均术口整齐、外形美观。传统组手术时间(35±10)分钟,术中出血30~40ml,主要并发症是术后感染3例(2.14%)、水肿10例(7.14%)、术口裂开2例(1.43%),愈合后常呈锯齿样改变,影响美观。结论:应用中国商环行包皮环切术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可规范操作、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外形美观。

    作者:何衍慈;李斌;余勇;王文楼;杨松生;文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